高中生物创新教学设计案例汇编
最新高中生物教学设计案例(大全(精选14篇)

最新高中生物教学设计案例(大全(精选14篇)高中生物《减数分裂》教学案例1一、教材地位和作用《减数分裂》这一课题是在高中生物第三章第一节的第二部分。
这部分内容不仅是第三章的重点内容,也是整本书的重点内容之一。
它以学过的细胞学知识、染色体知识、有丝分裂知识、生殖种类知识为基础。
通过学习,使学生全面认识细胞分裂的种类、实质和意义,为后面学习遗传和变异,生物的进化奠定细胞学基础。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掌握减数分裂的概念和精子的形成过程;理解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的意义。
2、能力目标:通过观察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变化,培养学生识图、绘图能力以及比较分析和归纳总结的能力。
3、德育目标:通过学习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的意义,加深对事物自身变化规律性的认识,培养对立统一和发展变化的观点。
三、教学重点、难点以及确定的依据1、教学重点:减数分裂概念和过程。
这是生殖细胞形成的基础,又是遗传和变异和细胞学基础。
2、教学难点:同源染色体、四分体的概念以及染色体行为的变化规律,其中染色体行为的变化规律既是难点又是重点。
初学者对此缺乏感性认识,较难抓住本质。
四、教材处理根据教材的重难点、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多媒体课件传递信息量有的特点,这部分内容我安排2个课时。
第一课时学习减数分裂概念和精子的形成过程,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的意义。
第二课时学习卵细胞的开成过程,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异同点的比较。
这里主要说明第一课时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
五、教学方法和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创设形象生动的教学氛围,同时应用讲述法、谈话法、比较法、指导读书法等,引导学生思考一系列问题,使他们积极主动参与到教学中,在获取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和总结的能力。
在获取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和总结的能力。
六、具体的教学过程分为二部分第一部分:导言首先以问题引入,引发思考(1)什么是有性生殖?(2)其主要方式是什么?回答之后,演示卵式生殖过程即受精作用,提醒学生注意受精卵中的染色体组成,为进一步观察受精卵中染色体的特点,又设计动画模拟精卵的结合过程。
高中生物教学案例

高中生物教学案例一、引言高中生物课程是向学生展示生物科学魅力的关键途径。
然而,许多学生常常觉得生物课程抽象、复杂,因此,教师如何将生物课程变得有趣、生动,就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通过一些具体的教学案例,分析如何实现高中生物的趣味教学。
二、教学案例案例一:细胞结构探索细胞结构是生物学的基础,但学生往往觉得这部分内容抽象、难以理解。
为了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细胞结构,教师可以准备一些不同种类的水果,比如香蕉、苹果、橙子等,每种水果代表一个细胞类型。
然后,让学生用显微镜观察这些水果,通过视觉体验来理解细胞的结构和特征。
案例二:人体奥秘探索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人体构造和功能,教师可以准备一个人体模型,让学生亲手操作,了解人体的各个部分和器官。
同时,教师可以设置一些问题,比如:“为什么我们的心脏会跳动?”或者“为什么我们需要呼吸?”引导学生思考和理解人体生理机制的奥秘。
案例三:生态系统探索为了帮助学生理解生态系统及其中的生物关系,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到附近的公园或森林进行实地考察。
通过观察不同的生物群体,让学生理解生态系统中生物之间的相互依赖和影响。
同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自己构建一个简单的生态系统,观察其运行规律。
三、分析以上三个案例都是基于高中生物课程的内容进行设计的,旨在通过有趣、生动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生物学的知识。
这些案例都强调了学生的参与性和互动性,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知识。
这些案例中的教学活动都与学生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从而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例如,在细胞结构探索中,用水果代表细胞类型,既增加了课程的趣味性,又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细胞结构。
这些案例都注重实践性和操作性,让学生亲手操作、亲眼观察,从而加深对生物知识的理解。
例如,在人体奥秘探索中,通过操作人体模型,学生可以更直观地了解人体的结构和功能。
这些案例都强调了教师的引导作用。
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引导学生思考、发现、解决问题的引导者。
高中生物创意试验教案

高中生物创意试验教案
实验目的:通过比较不同温度下白色蚕豆种子的萌发情况,探究温度对种子萌发的影响。
实验材料:
1. 白色蚕豆种子
2. 温水槽
3. 热水浴箱
实验步骤:
1. 将一组白色蚕豆种子分别放入不同温度的温水槽中,如4℃、25℃、37℃、60℃。
2. 记录每组蚕豆种子的萌发情况,包括发芽时间、发芽率、幼苗长势等。
3. 将另一组白色蚕豆种子分别放入对应温度的热水浴箱中,观察其萌发情况,并与温水槽中的结果进行比较。
4. 结果分析:比较不同温度下白色蚕豆种子的萌发情况,分析温度对种子萌发的影响,并总结实验结果。
实验注意事项:
1. 实验过程中注意安全,避免发生意外;
2. 每组实验保持一致的操作条件,如光照、湿度等;
3. 实验结束后及时清理实验器材。
拓展实验:
可以进一步设计实验,研究不同植物种子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萌发情况,探究种子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及影响因素。
高中生物教学实践案例(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随着生物科学的快速发展,高中生物教学在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教师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本文以“DNA复制”为例,探讨高中生物教学实践案例。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DNA复制的基本过程、条件、特点及意义;掌握DNA复制过程中的相关酶、模板、原料等概念。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观察、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分析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生物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团队合作精神。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播放一段关于DNA复制的视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提问:什么是DNA复制?DNA复制有什么意义?2. 课堂讲授(1)DNA复制的基本过程:①解旋;②合成新的DNA链;③连接。
(2)DNA复制条件:①模板:亲代DNA分子的两条链;②原料:四种脱氧核苷酸;③能量:ATP;④酶:解旋酶、DNA聚合酶、连接酶。
(3)DNA复制特点:①半保留复制;②边解旋边复制;③半不连续复制。
(4)DNA复制意义:①保证生物遗传信息的稳定性;②生物生长发育、繁殖的基础。
3. 实验操作(1)教师演示DNA解旋、合成、连接的过程,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
(2)学生分组进行DNA复制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实验结果。
4. 课堂讨论(1)提问:DNA复制过程中有哪些因素会影响复制效果?(2)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讨论成果。
5. 总结与反思(1)教师总结DNA复制的基本过程、条件、特点及意义。
(2)学生分享实验心得,反思自己在实验过程中的收获。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发言积极性等。
2. 实验操作:评估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操作技能、观察分析能力等。
3.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
4. 课堂讨论:评价学生在讨论中的观点、论证能力等。
生物创新教案(通用6篇)

生物创新教案(通用6篇)生物创新教案篇1教学设计教学主题基因在染色体上一、教材分析本节内容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第2章第2节的内容。
在学习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以及减数分裂中染色体的行为变化之后,本节的核心内容是:萨顿利用?“类比推理”的方法提出的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假说,摩尔根利用果蝇做杂交实验证明了基因在染色体上。
二者分别从逻辑思维和实验证据两个方面把基因定位在了染色体上,从而把孟德尔的遗传定律和减数分裂的内容有机地整合在了一起。
更有利于学生对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实质的深入理解,同时又为学习伴性遗传奠定了基础。
本节内容较为枯燥,尤其摩尔根的实验课本介绍并不清楚,关键实验没有具体介绍,需要教师吃透教材,研究相关资料,将知识优化组合,帮学生理清实验思路和方法,让他们体验到科学研究的不易和艰难收获的乐趣,掌握正确的科学研究方法,提升自己的科学研究能力二、学生分析我教的三班四班是实验班。
学生思维敏捷,学习能力强,学习生物的积极性高。
喜欢挑战自我,享受探索问题给他们带来的快乐,已养成讨论合作学习的习惯。
而且三四班的学生对于孟德尔的遗传定律、画遗传图解、假说演绎法和减数分裂已经掌握的非常到位,为学习这节内容奠定了良好的认知基础。
但不同学生的思维方式不同,所以要进行充分的预设,并做好对应意外生成的准备。
从我校教学特点分析,我校每个班级都成立了学习小组,小组成员是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安排的,每个小组均有学优生和学困生,可以有效完成小组合作,学生可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探究式学习。
三、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说出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理论假说。
2、说出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实验证据。
(二)能力目标1、通过完成标注图解,尝试类比推理的方法推导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
2、观察果蝇杂交实验现象,运用假说演绎法解释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1、认同基因是物质实体。
2、认同观察、提出假说、实验的方法在建立科学理论过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高一生物学科教学案例设计优秀8篇

高一生物学科教学案例设计优秀8篇高中生物教案篇一一、教学目标1、说出群落的垂直结构与水平结构。
2、通过观察讨论,运用归纳与概括,得出群落的空间结构。
3、能够利用群落的结构,提出有价值的问题进行探究。
4、懂得合理开发利用生物资源。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概念。
难点:影响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的因素。
三、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1、复习导入,提问:种群的空间结构包括哪些?(均匀分布、随机分布、集群分布。
)2、追问:群落的空间结构有哪些?(二)新课教学1、垂直结构(1)播放森林植物和动物的一段视频,观看视频后出示图4-11、4-12,让学生结合图片进行小组讨论,并提问:视频中植物有哪些?如何分布的?(森林中自下而上,分别由草本植物,灌木和乔木形成群落。
)植物分布有什么特点呢?什么原因导致的?(出现分层现象;由于光照导致。
)教师补充讲解垂直结构。
在垂直方向上,大多数群落有明显的分层现象,把这种分层的现象称为垂直结构。
(2)结合材料,提问:群落中植物的垂直结构为动物创造了什么条件呢?(为动物创造了栖息空间和食物。
)展示植物不同分层,鸟类种类不同的图片,提问:植物的垂直结构会对动物造成哪些影响?(群落中植物的垂直结构,为动物创造了栖息空间和食物条件。
因此动物也有类似的分层现象。
)2、水平结构教师展示某草地群落水平结构的图片,讲解水平结构的概念。
展示某草原的分布图,组织学生同桌之间互相讨论:影响水平结构的主要因素?师生共同总结。
(地形的变化、土壤湿度和盐碱度的差异、光照强度的不同、生物自身生长特点的不同,以及人与动物的影响等因素都是群落的水平结构的影响因素。
)(三)巩固提高。
出示热带雨林的一幅图片,学生描述动植物的分布以及导致这种分层的原因。
(四)小结作业小结:师生共同回顾群落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
作业:回家搜集一下我国的立体农业资料。
高中生物教学设计篇二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是人教版教材生物必修一第二章第1节内容。
高中生物创新实验教案

高中生物创新实验教案
实验目的:通过观察果蝇的外表表现,了解基因突变对生物体的影响,引导学生探讨遗传变异与遗传规律。
实验材料:
1. 成体果蝇
2. 果蝇培养基
3. 筷子或昆虫夹
实验步骤:
1. 将果蝇放入果蝇培养基中,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环境下培养。
2. 选取具有明显外表特征的果蝇进行观察,如眼色突变、翅膀形态不同等。
3. 使用筷子或昆虫夹将果蝇放入显微镜下观察其外表特征。
4. 记录观察到的基因突变的外表特征,比对正常基因型的果蝇。
5. 分析基因突变对果蝇体态和行为的影响。
实验要点:
1. 实验过程中要注意保持果蝇的生存环境,避免外界干扰造成果蝇死亡。
2. 在观察和记录时要仔细观察果蝇的外表特征,准确记录结果。
3. 引导学生探讨基因突变对果蝇的影响,促进学生对遗传变异和遗传规律的理解和认识。
拓展实验:
1. 利用果蝇杂交观察基因的遗传规律。
2. 利用果蝇进行基因突变的相关研究,探讨果蝇基因组中的基因功能和调控机制。
注意事项:
1. 实验过程中要注意安全,避免果蝇的误伤。
2. 实验结束后要妥善处理果蝇,避免对环境造成污染。
实验评价:
通过本实验,学生可以通过观察果蝇的基因突变外表特征,感受遗传变异的生物学影响,理解遗传规律和基因的功能。
同时,培养学生的观察和记录能力,激发学生对生物遗传学和基因工程的兴趣和探究欲望。
高中生物教学案例

高中生物教学案例引言本文档旨在提供几个高中生物教学案例,以帮助教师们在教授生物学的过程中增加趣味性和互动性,促进学生的研究兴趣和理解能力的提升。
案例一:生物进化之旅目标通过模拟生物进化的过程,让学生了解进化的概念和原理。
内容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代表一个不同的生物种群。
2. 各小组在一定时间内模拟生存竞争,通过抢夺有限的资源(如食物、栖息地)来体验生物之间的竞争。
3. 在每一轮竞争后,根据某些特定的表现指标(如适应性、生存率等),淘汰一部分个体,模拟自然选择的过程。
4. 经过多轮竞争和淘汰后,观察每个小组的种群特征是否发生了改变,让学生明白自然选择对生物进化的影响。
教学效果通过此案例的教学,在增加学生兴趣的同时也能加深他们对生物进化的理解。
学生通过亲身参与竞争和淘汰的过程,能更深刻地感受到自然选择的重要性和进化的推动力。
案例二:遗传实验目标让学生通过遗传实验,了解基因的传递规律和遗传变异的原因。
内容1. 在课堂中为学生提供基因型和表现型的相关知识背景,让学生了解基因与性状的关系。
2. 安排实验,让学生通过配对实验,观察和记录某个性状在不同代中的传递情况。
3. 根据实验结果,引导学生分析基因型和表现型之间的关系,并讨论遗传变异的原因。
教学效果通过此案例的教学,学生可以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更加深入地理解基因的传递规律和遗传变异的原因。
同时,学生也能培养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的能力。
案例三:生物多样性保护目标引导学生了解和关注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性,培养环保意识。
内容1. 通过展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相关图片和视频,让学生了解生物多样性在维护生态平衡和人类生存中的重要性。
2. 组织学生参观当地的自然保护区或动物园,让他们近距离接触和观察珍稀物种,并与工作人员交流了解保护工作。
3. 结合学生的所见所闻,组织小组讨论,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从自身做起,参与生物多样性保护。
教学效果通过此案例的教学,学生能够理解生物多样性对维护生态平衡和人类生存的重要性,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和保护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