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29.《古诗两首》

合集下载

语文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教材分析】《嫦娥》_语文_ 小学_国雪

语文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教材分析】《嫦娥》_语文_ 小学_国雪

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八组29古诗两首《嫦娥》
教材分析
山东省肥城市孙伯镇中心小学国雪
《古诗两首》是人教版第六册第八组的起头课文。

这组教材围绕民间故事和神话传说这一主题来编排。

这些故事常常引起我们美好的遐想,从中感受到古人的想象是多么丰富。

《嫦娥》这首古诗情感绵长幽怨,它写出了诗人的一种情绪。

诗的前两句表现了嫦娥面对烛影,彻夜不眠的情景。

通过用“深”、“渐落”、“沉”三个词将屏风、烛影、长河、晓星这四样事物串联起来,使我们感受到了在这种特定环境中的主人公的思想感情,触摸到了诗人孤清凄冷,不堪忍受的寂寞情怀。

诗的后两句借用嫦娥偷吃灵药奔月的典故,进一步深化了诗人寂寞的心情。

本课目标定位为感受而非感悟,力图借助本诗和嫦娥奔月的传说让学生感受到古文化的瑰丽和神奇。

古诗重在读,特别是对于三年级的学生,他们还没有具备一下子就能分析诗意的能力。

所以先要让学生知道古诗的节奏。

在多读的基础上再去悟情,而学生只有在真正悟情了才会读出诗中的情感,古诗的韵味。

因此,本课教学致力于引导学生反复诵读、展开丰富的想象去入情入境,体验和感悟诗情画意。

同时本单元主题是神话和传说,这首诗是以神话故事作为背景,所以要合理引进相关资料,丰富教育资源,课下,更要搜集神话传说故事,为口语交际中的故事会做准备。

教学重点难点
1、把学生带入情境,有滋有味地朗读是教学的重点;
2、理解诗句意思,了解诗中蕴含的民间传说,激发学习古诗与阅读民间传说和神话故事的兴趣,体会诗中丰富的想象是教学难点。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28.《古诗两首》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28.《古诗两首》

寒食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林杰
七夕 牵牛 家家 穿尽
今宵 织女 乞巧 红丝
看碧霄, 渡河桥。 望秋月, 几万条。
牵牛织女渡河桥
云母屏风烛影深, 长河渐落晓星沉。
云母屏风染上一层浓浓的烛影, 银河逐渐斜落启明星也已下沉。
嫦娥应悔偷灵药, 碧海青天夜夜心。
嫦娥每晚都会感到孤单
嫦娥应悔偷灵药, 碧海青天夜夜心。
嫦娥应该悔恨当初偷吃不死药,
如今独处碧海青天而夜夜心情孤寂。
嫦 娥
李商隐 zhú
云母屏风烛影深,
xiǎo
长河渐落晓星沉。
机立断,转身打开百宝匣,拿出不死药一口吞了下去。嫦娥吞下药,身子立时飘离地面、冲出窗口,
向天上飞去。由于嫦娥牵挂着丈夫,便飞落到离人间最近的月亮上成了仙。 傍晚,后羿回到家,侍女们哭诉了白天发生的事。后羿既惊又怒,抽剑去杀恶徒,蓬蒙早逃走 了。气得后羿捶胸顿足哇哇大叫。悲痛欲绝的后羿,仰望着夜空呼唤爱妻的名字。这时他惊奇地发 现,今天的月亮格外皎洁明亮,而且有个晃动的身影酷似嫦娥。后羿急忙派人到嫦娥喜爱的后花园 里,摆上香案,放上她平时最爱吃的蜜食鲜果,遥祭在月宫里眷恋着自己的嫦娥。 百姓们闻知嫦娥奔月成仙的消息后,纷纷在月下摆设香案,向善良的嫦娥祈求吉祥平安。从此, 中秋节拜月的风俗在民间传开了。
家家乞巧望秋月, 穿尽红丝几万条。
乞巧: 向织女乞求一双巧手
对月穿针:如果线从针孔里穿过,就叫得巧。
家家乞巧望秋月, 穿尽红丝几万条。
家家的女孩子都仰望天空,对着月亮,乞求 心灵手巧, 女孩子们个个将线从针孔里穿过,也不知道 穿完了多少条丝线。

人教新课标三年级下册《第29课-古诗两首》小学语文-有答案-同步练习卷

人教新课标三年级下册《第29课-古诗两首》小学语文-有答案-同步练习卷

人教新课标三年级下册《第29课古诗两首》小学语文-有答案-同步练习卷一、1. 按照课文看拼音写词语。

2. 补充诗句,再填空。

乞巧作者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

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

(1)七夕指的是农历________,是传说中________鹊桥相会的日子。

(2)《乞巧》是________代诗人________描写民间乞巧盛况的名诗,体现了________。

(3)“乞巧”是指向织女乞取________的意思。

这时。

人间女子通常对着________用五彩线穿针。

3. 形近字组词。

4. 填空(1)写出下面汉字在诗句中的意思。

深________沉________长河________应悔________(2)《嫦娥》一诗的作者是________代诗人________,借________的故事抒写了________。

5. 《嫦娥》的作者是________朝诗人________。

我还知道他写过很多诗,最喜欢他写的“________,________。

”这句诗。

6. 查字典,按要求填空。

(1)“宵”的音节是________,它是________结构的字,部首是________,组词________。

(2)“霄”是________结构的字,部首是________,第八笔是________。

(3)“屏”的部首是________,去掉部首余________画。

7. 补充词语________河桥________碧霄________秋月________灵药。

8. 我能根据音节写词语。

9. 拼一拼,写一写。

10. 火眼金睛,对的打对,错的打错。

(1)“长河”指很长的河。

________(2)《嫦娥》是唐代诗人李白写的。

________(3)“乞巧”指的是阳历的七月初七。

________。

11. 选择合适的解释12. 按课文内容填空(1)乞巧节是每年农历的________月初________。

那天是________、________鹊桥相会的日子。

最新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两首(《望庐山瀑布》《绝句》)

最新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两首(《望庐山瀑布》《绝句》)
回主目录
•鸣:叫。鸣翠柳:在翠绿的柳枝间叫得很 动听。 •上:向上。上青天:向蓝色的天空飞去。 •喊:包含。 •秋“:不指秋天,一年叫一秋,千秋就是 千年。这里是虚指,是过了许多年的意思。 •万里与千秋一样是虚指,指很遥远。 •泊:停、靠,这里是停泊太白,号青莲居士。 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天水县附近),少年时博览 群书,20岁起在四川漫游,25岁出川东游。42岁做 了翰林院学士,但不受重视,抱负不能实现,离开 长安,安史之乱后,因受牵连被流放夜郎,《望庐 山瀑布》就是在这次流放途中经过庐山时写的。 李白是我国历史上最伟大的诗人之一。他的诗 表现了对封建秩序和权贵的不满,反映了人民的疾 苦和愿望,描绘了祖国壮丽的山河。他的诗风格雄 奇豪放,想像丰富,是屈原之后我国又一位伟大的 浪漫主义诗人,被称为“诗仙”。现存李白的诗有 九百多首,有《李太白集》存世。
杜甫简介
杜甫,字子美,唐代诗人。河南 府巩县人。杜甫生逢开元盛世及安史 之乱,一生颠沛流离,历尽磨难,他 的诗广泛的记载了这一时期的现实生 活,被人们称为“史诗”。杜甫擅长各 种诗体,,诗风沉郁顿挫,对后世有 很大的影响。
回主目录
诗句解释
望庐山瀑布
太阳照射的香炉峰生起紫色烟雾,远远看去瀑布 像匹白练挂在山前。水流从三千尺的高处直泻而 下,好像是璀璨的银河水落自九天。
绝句 两个黄鹂啼鸣在翠绿柳枝间,一行白鹭飞上了湛 蓝的青天。窗口远望见西岭千年的积雪,门前停 泊着万里赴吴的航船。
回主目录
图片欣赏
回主目录
古诗两首
古诗二首
望庐山瀑布 绝句
诗歌欣赏
词语解释
诗句理解
作者简介 图片欣赏
望庐山瀑布
日照香炉生紫烟, 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

人教新课标三年级下册《第29课_古诗两首》小学语文-有答案--有答案-同步练习卷(1)

人教新课标三年级下册《第29课_古诗两首》小学语文-有答案--有答案-同步练习卷(1)

人教新课标三年级下册《第29课古诗两首》小学语文-有答案-同步练习卷(1)一、带着问题来读书。

1. 带着问题来读书。

(1)《乞巧》中前两句叙述了________的民间故事,后两句写了________的场面。

(2)《嫦娥》这首诗的前两句描绘了主人公在________的环境中一夜不寐的情景,后两句引出________对________的感叹。

诗中涉及了神话故事________。

2. 拼音写字我最棒!(1)美丽的píng fēng________立在房间里。

(2)古时候,穷人总是qǐ qiú________过上好日子。

(3)那zhú guāng________里燃着的是对未来的憧憬。

3. 比一比,我能组词语。

宵________(________)度________(________)霄________(________)渡________(________)令________(________)偷________(________)今________(________)愉________(________)4. 我是小法官。

(在正确说法的后面打“√”)(1)诗中“长河”指的是很长的河流。

________(2)《嫦娥》是唐代诗人刘禹锡写的。

________(3)《乞巧》是唐代诗人林杰描写民间七夕乞巧盛况的名诗。

________(4)“乞巧”是指每年的阳历七月七日,又叫“七夕”。

________(5)“乞巧”是少女们向织女乞求一双巧手的意思。

________。

5. 想一想,连一连。

6. 默写古诗,再回答问题。

乞巧乞巧唐代:林杰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1)这首诗是________代诗人________描写________的名诗。

农历________的夜晚,俗称“七夕”,是传说中隔着天河的________在鹊桥上相会的日子。

“碧霄”的意思是________。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古诗两首:《咏柳》、《春日》课后生字组词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古诗两首:《咏柳》、《春日》课后生字组词

《咏柳》、《春日》课后生字组词
《咏柳》课后生字组词
1.咏(yǒng):咏史、歌咏、吟咏、咏叹
2.柳(liǔ):柳树、柳叶、垂柳、柳条
3.妆(zhuāng):妆扮、梳妆、妆饰、化妆
4.绿(lǜ):绿色、绿叶、绿化、碧绿
5.丝(sī):丝绸、丝线、蛛丝、发丝
6.绦(tāo):绦子、丝绦、锦绦、绦带
7.裁(cái):裁剪、裁衣、裁员、裁决
8.剪(jiǎn):剪刀、剪切、剪影、剪裁
《春日》课后生字组词
1.胜(shèng):胜利、名胜、优胜、胜券在握
2.日(rì):日子、日光、日期、日夜
3.寻(xún):寻找、探寻、寻味、寻章摘句
4.芳(fāng):芳香、芳草、芳名、芬芳
5.滨(bīn):海滨、湖滨、滨江、滨河
6.新(xīn):新鲜、新年、新衣、新居
7.识(shí/zhì):认识、知识、见识、识破
8.等(děng):等待、等号、等于、同等
9.紫(zǐ):紫色、紫罗兰、紫荆花、万紫千红
10.红(hóng):红色、红花、红旗、红颜
这些生字和组词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这两首古诗,同时也能丰富他们的词汇量,提升语言表达能力。

语文人教版三年级下册29.古诗两首--乞巧

语文人教版三年级下册29.古诗两首--乞巧
qĭ xiāo 乞( 乞求 )霄(云霄 ) zhú xiăo 烛( 蜡烛 )晓( 揭晓 )
qiăo dù 巧( 巧妙)渡( 渡过 ) píng tōu 屏( 屏幕)偷(小偷 )
乞巧 (唐)林杰 七夕今宵看碧霄, 牵牛织女渡河桥。 家家乞巧望秋月, 穿尽红丝几万条。
乞巧 农历七月初七夜晚,俗称“七夕”,又 称“女儿节”是传说中隔着天河的牛郎织女 在鹊桥上相会的日子。织女是古代神话中 的一位女神,职责是编织云雾。过去,七 夕的明间活动主要是乞巧。所谓乞巧就是 向织女乞求一双巧手的意思。乞巧最普遍 的方式是对月穿针都 红乞 线 巧 在对着月亮乞巧。 几望 穿完了数不清的红线。 万秋 条月
答:“几万条”并不是真的指几万 条,这里是虚数,指用的线很多 很多。“家家乞巧”和“穿尽红线” 表达了人们追求幸福,愿天下女 子都像织女一样心灵手巧的美好 愿望。
注释: 乞巧:古代节日,在农历七月初 七日,又名七夕; 今宵:这天晚上; 碧霄:指浩瀚无际的青天; 红丝:红线; 几万条:虚指,指用的线数量多。
牵 七 今天是农历七月初七 牛夕 七夕节,人们仰望着浩 织今 瀚无际的青天。 女宵 就好像看见隔着“天 渡 看 河”的牛郎织女在鹊桥相 河 碧 桥霄 会。

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课本第二十九课古诗两首

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课本第二十九课古诗两首

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课本第二十九课《古诗两首》课文《乞巧》作者:林杰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

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

《嫦娥》作者:李商隐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江渐落晓星沉。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课本第二十九课《古诗两首》学习要点《乞巧》是唐代诗人林杰描写民间七夕乞巧盛况的名诗。

农历七月初七夜晚,俗称“七夕”,又称“女儿节”“少女节”。

是传说中隔着“天河”的牛郎和织女在鹊桥上相会的日子。

过去,七夕的民间活动主要是乞巧,所谓乞巧,就是向织女乞求一双巧手的意思。

乞巧最普遍的方式是对月穿针,如果线从针孔穿过,就叫得巧。

这一习俗唐宋最盛。

《嫦娥》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

关于此诗的解释,过去的注家众说纷纭,有人认为是歌咏女子学道求仙,有人认为是歌咏意中人的私奔,有人认为是直接歌咏主人公处境孤寂,有人认为是借咏嫦娥另外有所寄托。

一般认为是歌咏幽居寂处,终夜不眠的女子,借嫦娥飞月的故事抒写了身处孤寂中的感受。

这是两首想象丰富、流传很广的古诗。

前者浅显易懂,后者内涵丰富,都涉及到家喻户晓的神话传说故事,教学时要区别对待,把握尺度。

诗歌本来就是一种较之其他文体更凝缩、更含蓄的文学样式,李商隐的作品在这方面更为典型。

对《嫦娥》的多义不必给学生讲解,只要弄懂诗的大意并能背诵就可以了。

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课本第二十九课《古诗两首》教学建议1.课前,教师可适当准备一些作者介绍或诗作的赏析资料,如《唐诗鉴赏辞典》的相关文章,在学生理解诗的大意时,相机介绍。

也可以引导学生先读读“资料袋”中的内容,对乞巧节有大致的了解。

2.课文中要求会认4个生字,可引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识记。

学生互相交流后,教师可重点提示,“乞”与熟字“气”的区别,“烛”是翘舌音,不要读错。

要求会写的字有8个,可引导学生注意难写易错的字,如“乞”不要多写一横,“晓”右上部不要多写一点,“霄”上下部分在田字格中的比例要适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9
[诗意赏析]
据说嫦娥原是后羿的妻子,因 为偷吃了西王母送给后羿的不死 药,飞奔到月宫,成了仙子。在 孤寂的主人公眼里,这孤居广寒 宫殿,寂寞无伴的嫦娥,其处境 和心情不正和自己相似吗?
70
体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清高与孤独的孪生,以及由此引起的 既自赏又自伤,既不甘变心从俗,又 难以忍受孤孑寂寞的煎熬这种微妙复 杂的心理,在这里被诗人用精微而富 于含蕴的语言成功地表现出来了。 这是一种含有浓重伤感的美,在旧时 代的清高文士中容易引起广泛的共鸣。 诗的典型意义也正在这里。
(每年七月初七)
12
农历七月初七,俗称“七夕”,又称 “女儿节”,“少女节”。是传说中隔着 “天河”的牛郎和织女在鹊桥上相会的日子。 过去七夕的民间活动主要是乞巧,所谓乞巧, 就是向织女乞求一双巧手的意思。乞巧最普 遍的方式是对月穿针,如果从针穿过,就叫 做巧。所谓乞巧,就是向织女乞求一双巧手 的意思。
67
后两句引出凡人对仙人的 感叹:嫦娥应该后悔偷吃 了灵药,中孤独枯燥的生活, 只能见到深蓝色的天。 “夜夜心”,指嫦娥每晚 都会感到孤单。
68
“应悔”是猜测的意思,表现出一种同病 相怜、同心相应的感情。(据说嫦娥原始后羿 的妻子,因为偷吃了王母送给后羿的不死药, 飞奔到月宫成了仙女。在孤寂的主人公眼里, 这孤居广寒宫殿,寂寞无伴的嫦娥,其处境和 心情不正和自己相似吗?
中国传统节日
春 节 ——农历正月初一 元宵节——农历正月十五 清明节——公历四月三至五日 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 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 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
1
导入新课
我们祖国的文化源远流长, 而古诗更是文化宝库里一颗璀 璨的明珠。你积累了哪些和中
国传统节日有关的古诗呢?找
65
[诗句理解]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 心。”
“碧海青天”,指嫦娥在月宫中孤独 枯燥的生活,只能见到深蓝色的天。“夜 夜心”,指嫦娥每晚都会感到孤单。后两 句引出凡人对仙人的感叹:嫦娥应该后悔 偷吃了灵药,眼望着碧海青天,夜夜心情 孤寂。“应悔”是猜测的意思,表现出一 种同病相怜、同心相应的感情。
【诗句理解】
穿尽红丝几万条
不惜在针眼里穿了一条又一 条的红丝线,还是不厌其烦。
39
[诗句理解]
(一年一度的七夕(即乞巧节) 又到了,这天夜晚,家家户户的 人们抬头望无际的夜空,只见牛 郎和织女在鹊桥上相见了。家家 好在乞巧节时望着秋月,穿针, 向织女乞取智巧。)
40
[感情朗读]
乞巧
林杰
七夕/今宵/看/碧霄, 牵牛/织女/渡/河桥。 家家/乞巧/望/秋月, 穿尽/红丝/几/万条。
42
口头填空
1乞巧节又叫( )节,在每 年农历( )月( )日。 2乞巧的是指( )。 3在古代,每当乞巧节来临时, 家家户户的姑娘们都会 ( )。
43
李商隐
44
45
[了解作者]
李商隐(813—858) 唐代文学家。字义山, 号玉溪生,又号樊南生, 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 人。与杜牧齐名,称 “小李杜”。其诗风与 杜甫更为接近。
60
“烛影深”、“长河落”、“晓 星沉”
“沉”字正逼真地描绘出晨星低垂、欲落 未落的动态,主人公的心也似乎正在逐渐 沉下去。 “烛影深”、“长河落”、“晓星沉”, 表明时间已到将晓未晓之际,着一“渐” 字,暗示了时间的推移流逝。
61
云母屏风烛影深, 长河渐落晓星沉
室内,烛光越来越黯淡,云母屏风上笼罩着一层 深深的暗影,越发显出居室的空寂清冷,透露出 主人公在长夜独坐中黯然的心境。 室外,银河逐渐西移垂地,牛郎、织女隔河遥望, 本来也许可以给独处孤室的不寐者带来一些遐想, 而现在这一派银河即将消失。那点缀着空旷天宇 的寥落晨星,仿佛默默无言地陪伴着一轮孤月, 也陪伴着永夜不寐者,现在连这最后的伴侣也行 将隐没。
初七,又名七夕。
这天晚上。 2.今宵:
3.碧霄: 浩瀚无际的青天。
17
[感情朗读]
乞巧
林杰
七夕/今宵/看/碧霄, 牵牛/织女/渡/河桥。 家家/乞巧/望/秋月, 穿尽/红丝/几/万条。
18
朗读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林杰所写的。这是一位 精通书法棋艺的诗人,而且非常的聪明, 六岁的时候就能写诗。 今天我们学习的就是他的一首诗。请大家 打开课本,自由读一读,请记住,读书有 三到,(心到、眼到、口到)所以在读的 时候,注意读准每个字的字音。
出来,读给大家听。
2
哪些古诗和中国传统节日有关呢? 元日 清明 寒食 中秋节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3
元日(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
4
清明
(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5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王维 )
23
你曾经在七夕的夜晚遥望天空吗? 可曾看到银河两岸的牵牛与织女?
24
天琴座的主星:织女星
织女星就 是天琴座的主 星,略带蓝白 色,位于银河 的西岸
25
牛郎星:天鹰座α星
在银河东岸 与织女星遥遥 相对的地方, 有一颗比她稍 微暗一点儿的 亮星,它就是 天鹰座α星,即 牛郎星
26
夏季里,天津四、牛郎星和织女星在 空中呈一个很醒目的三角形,称为夏 季大三角。
62
前两句描绘了人在孤独 的环境中一夜不寐的情景。 室内,云母屏风上映着幽暗 的烛影;室外,银河渐渐西 移垂地,晨星就要消失了。
“渐”字暗示了时间的推 移流逝。 “沉”字逼真地描绘出晨 星低垂、欲落未落得动态。
63
嫦娥应悔偷灵药, 碧海青天夜夜心。
64
嫦娥应悔偷灵药, 碧海青天夜夜心。
嫦娥应该后 悔偷吃了灵药, 眼望着碧海 青天,夜夜心 情孤寂。
52
一天晚上,嫦娥趁后羿不在家,从葫芦 里倒出灵药,全吞下肚子去 ,立时飘飞 升月成仙。
53
嫦娥奔月
54
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
55
云母屏风烛影深, 长河渐落晓星沉
56
云母屏风烛影深, 长河渐落晓星沉。
云母屏风上映着幽 暗的烛影, 银河渐渐疏落,启 明星要消失了。
57
[字词注释]
66
嫦娥应悔偷灵药, 碧海青天夜夜心。
于是,不禁从心底涌出这样的意念:嫦娥想必也 懊悔当初偷吃了不死药,以致年年夜夜,幽居月 宫,面对碧海青天,寂寥清冷之情难以排遣吧。 “应悔”是揣度之词,这揣度正表现出一种同病 相怜、同心相应的感情。由于有前两句的描绘渲 染,这“应”字就显得水到渠成,自然合理。因 此,后两句与其说是对嫦娥处境心情的深情体贴, 不如说是主人公寂寞的心灵独白。
71
[感情朗读]
嫦娥
李商隐
云母/屏风/烛影/深,
长河/渐落/晓星/沉。
嫦娥/应悔/偷灵药, 碧海/青天/夜夜心。
72
课堂小结
这两首诗都是在借诗句描写 中国的传统节日,在介绍中国的 古老的神话故事,说明中国的悠 久历史;也是在借诗句抒发深厚 的情感。
73
[认识拓展]
同学们,如果嫦娥奔月的故 事反映了人们渴望飞天的梦想, 如今,我国的“神州五号”已经 实现了这个梦想。假如你乘坐飞 船登上月球,见到广寒宫、嫦娥、 环行山等等,又会演绎出怎么样 的富有现代特征的神话故事呢? 请用“广寒宫、嫦娥、神州五号、 飞船、运动会等词语编写一个想 象故事。
1 . 云母屏风: 用云母做的屏风。
2 . 长河: 银河、天河。
58
深入理解
59
[思考讨论]
“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 沉。”
前两句描绘了主人公在孤独的环境 中一夜不寐的情景。室内,云母屏风上 映着幽暗的烛影;室外,银河渐渐西移 垂地,晨星就要消失了。“渐”字暗示 了时间的推移流逝;“沉”字逼真地描 绘出晨星低垂、欲落未落的动态。
46
[感情朗读]
嫦娥
李商隐
云母/屏风/烛影/深,
长河/渐落/晓星/沉。
嫦娥/应悔/偷灵药,
碧海/青天/夜夜心。
47
远古天上十个太阳,人们无法生活
48
后羿射日
后羿取出白色 的箭,一支一支 地向骄横的太阳 射去。
49
顷刻间十个太阳被射去了九个
50
后羿娶了个美丽善良的 妻子,名 叫嫦娥。
51
后羿从西王母那里求来长生不死的灵药, 把它交给嫦娥,要她好好保管,想挑一 个吉日两人一块吃 。
22
牛郎织女的神话传说
相传在很久以前,南阳城西牛家庄有个聪明、 忠厚的小伙子叫牛郎,父母死得早,只好以放牛为 生。一天,天上的织女和几位仙女一起下凡游玩。 牛郎在老牛的帮助下认识了织女,织女便偷偷地留 在了人间,与牛郎结了婚生了两个孩子。可好景不 长,王母娘娘知道了这事,有一天突然飞临牛郎家, 强行把织女带回天上。牛郎披上老牛皮,挑着自己 的儿女,上天去追织女。眼看就要追上了,谁知王 母娘娘拔下头上的金簪一挥,一道波涛汹涌的银河 就出现了。牛郎和织女被隔在两岸,只能泪眼相望。 他们的忠贞感动了喜鹊,千万只喜鹊飞来,搭成鹊 桥,让牛郎织女鹊桥相会。王母娘娘没法子,只好 允许两人在每年农历七月初七那天在鹊桥上相聚。
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我会多读 几遍来理解诗的意思; 我会看注释,查字典来理解; 我会把诗背下来,或者记在古诗积累本中; 我会上网查资料或者看课外书; 我会想去了解诗人和朝代; 我会向同学、老师、爸爸妈妈请教…..
11
要理解《乞巧》 这首古诗的意思,得 先了解我国四大民间 传说神话故事之一的 牛郎织女的故事,你 们知道吗? 谁来说一说。牛 郎织女在什么时候才 能相聚一次呢?
41
[相关知识]
织女是天上的七仙女,她聪明、善良、美丽无比, 更重要的是她心灵手巧,她织得锦缎又光又亮,光的 像粼粼闪光的河水,亮得比天上的云霞还亮。人们给 她织的锦缎取了个很好听的名字,叫云锦。织女在云 锦上织的图案更是美不胜收啊!她织的花,红似火, 白似雪,娇艳欲滴,引来蝴蝶翩翩起舞。她织的鸟, 栩栩如生,真像活了一样,孩子们看见了,都想去捉 呢!人们都对织女织的云锦啧啧称奇啊!少女们个个 都羡慕织女的巧手,所以古时候的少女们便在牛郎织 女相聚的这一天,向织女乞巧。渐渐地便有了这样一 个节日——乞巧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