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十一课《邓稼先》课件
《邓稼先》ppt课件

【解析】搭配不当,将“改动”改为“提高”。
3.下面是某同学摘抄的读书名言,请你依照这句名言的
句式,仿写句子。
名言:一本书像一艘船,带领我们驶向无限广阔的生活海
洋。
仿写:一本书像 一盏灯 ,_指__引__我__们__走__向__别__样__绚__烂__的___
人生旅途
;一本书像 一双翅膀 ,__带__领__我__们__
1.填写下面的结构图,厘清课文的思路。
展示背景— 百年屈辱 不凡经历— “两弹”元勋
文本 邓稼先
名人对比— 突出① 质朴 创造奇迹— 自豪骄傲
真诚质朴,爱国奉献
感知
中国男儿— ② 献身 精神
赤子情怀— 永恒价值
2.课文写了哪些事例?这些事例表现了人物怎样的精神品质?
2.①在美国获得博士学位后立即回国。精神品质:报效 祖国。②1986年病重期间写出关于中国核武器发展的建议 书。精神品质:鞠躬尽瘁,死而后已。③“文革”期间,说 服两派群众组织继续工作。精神品质:没有私心。④1971 年被“四人帮”批判围攻,竟能说服工宣队、军宣队队员。 精神品质:勇敢、公正无私。⑤一封他回复作者的短短的 信。精神品质:强烈的民族自尊心、朴实。⑥1982年,大 家劝他离开危险的环境,他只说了一句话:“我不能走。” 精神品质:执着追求、无私奉献、责任心强。
(4)“jū ɡōnɡ jìn cuì(
鞠躬尽瘁 ),死而后已”正好准确
地描述了他的一生。
(5)邓稼先是中华民族核武器事业的diàn jī( 奠基 )人和 开拓者。张爱萍将军称他为“‘两弹’ yuán xūn( 元勋)”, 他是dānɡ zhī wú kuì( 当之无愧 )的。
(6)当时,他是美国jiā yù hù xiǎo ( 家喻户晓 )的人物, 因为他曾成功地领导战时美国的原子弹制造工作。
《邓稼先》完整版课件pptx

《邓稼先》完整版课件pptx目录•邓稼先生平与成就•邓稼先的科学精神与品质•邓稼先与核武器事业•邓稼先的爱国情怀与民族精神•邓稼先的教育思想与人才培养•邓稼先的学术影响与传承邓稼先生平与成就1924年出生于安徽省怀宁县,自幼聪颖好学。
1941年考入西南联合大学物理系,1945年毕业。
1947年通过赴美研究生考试,翌年秋进入美国印第安那州的普渡大学研究生院。
1950年获得物理学博士学位,同年回国。
01020304早年经历及教育背景1958年起担任核武器研究所理论部主任,领导核武器的理论设计。
氢弹设计原理中的物理力学数学推导且有卓越贡献者,被誉为中国氢弹之父。
自力更生,自主创新,在严格保密的条件下,领导科技人员攻克一个又一个技术难关,成功研制出我国第一颗原子弹和氢弹,为国防事业做出了突出贡献。
在原子弹、氢弹研究中,领导开展了爆轰物理、流体力学、状态方程、中子输运等基础理论研究,完成了原子弹的理论方案,并参与指导核试验的爆轰模拟试验。
科研生涯与主要贡献1999年被追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1985年获两项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又获一项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
1982年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
1986年全国劳动模范称号。
由于他对中国核科学事业做出了伟大贡献,被称为“两弹元勋”。
荣誉奖项及国际地位0103020405邓稼先的科学精神与品质追求真理、勇于创新的精神敢于质疑权威邓稼先在科研过程中,不迷信权威,敢于提出自己的见解和质疑,这种追求真理的精神是推动科学进步的重要动力。
勇于创新实践邓稼先不仅在理论上有所建树,更注重将理论应用于实践。
他勇于尝试新的实验方法和技术手段,推动了中国核武器研究的进程。
不断追求卓越邓稼先在科研工作中,始终追求卓越,不断攀登科学高峰。
他的这种追求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科学家为祖国的科技事业贡献力量。
严谨治学、精益求精的态度严谨的科学态度邓稼先在科研工作中,始终坚持严谨的科学态度,对待每一个实验数据都极其认真,不容有丝毫差错。
《邓稼先》ppt课件

4、汇文中学举办的“走进科学家之邓稼先”的活动即将结束你最想授予邓稼先 什么称号?你将如何撰写他的颁奖词?请根据课文内容,写下你的感想,100字左右。
例如: 授予称号:强国元勋 颁奖词:
戈壁大漠,蓬断草枯;核爆辐射,危险致命;矢志不渝,全心钻 研。两弹成功,震惊世界;巍巍中华,重新屹立!元勋稼先,砥柱 中流;克己奉公,奋力担当;纯粹淡泊,中正平和;才德兼备,光耀 后世!
词语集注
任人宰割 比喻国家、民族或个人完全被别人控制,任凭别人 压迫、奴役和残害。 值得歌颂,使人感动得流泪,指悲壮的事迹使人非
可歌可泣 常感动。不能用于一般人的一般事。 鲜为人知 很少有人知道。鲜,少。 至死不懈 一直到死也没有松懈过。 鞠躬尽瘁 指小心谨慎,贡献出全部精力。
死而后已 到死才停止。指奋斗终生,献出一切。已,停止。
作者为邓稼先领导科研人员独立设计“两弹”获得成功 感到骄傲。
写邓稼先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肩负重任,身先士卒,不 怕牺牲,勇于奉献的精神。
对邓稼先的总的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价。
一、历史背景 (引子)
二、生平经历和贡献
三、人物对比 四、巨大贡献
补充扩展
五、沙漠创业 具体化
六、热情赞颂 总结
3、浏览全文,说说作者写了哪些事例来表现邓稼先什么样的精神品质?
马革裹尸 用马皮把尸体包裹起来,指将士战死于战场。
层出不穷 接连不断地出现,没有穷尽。
1993年7月29日,是邓稼先逝世7周年的日子, 杨振宁教授特意写了这篇文章作为纪念。这是一 位科学家为另一位科学家写的评传。作者和邓稼 先是中学、大学和留学期间的同学,正如作者自 己所说:“五十年的友谊,亲如兄弟”。这篇文 章最珍贵的地方在于作者从科技发展史的高度, 将同他有长期交往、所知甚深的中美两国原子弹 设计者作了比较评述,既高且深,又亲切可读。
《邓稼先》PPT优秀课件

形容人人都知道。孺,小孩子。
字词释义
锋芒毕露:
比喻锐气和才干全都显露出来。多形容 人气盛逞强。毕,全,完全。
鲜为人知:
很少被人知道。鲜,少。
字词释义
马革裹尸:
用马皮把尸体包裹起来,指军人战死于战场。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小心谨慎,贡献除全部精力,到死为止。
第三章节
课文内容探究
内容探究
第二章节
生字新词
识记下列成语的意思
可歌可泣: 鲜为人知: 当之无愧: 锋芒毕露: 妇孺皆知: 家喻户晓: 马革裹尸: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字词释义
可歌可泣:
值得歌颂,使人感动得流泪。指悲壮的事迹使 人非常感动。可,值得。
当之无愧:
当得起某种荣誉或称号,毫不惭愧。
字词释义
家喻户晓:
每家每户都知道。喻,明白;了解。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课件
邓稼先
作者·杨振宁
君视名利如粪土,许身国威壮山河。 哀君早辞世,功勋泽人间。
——张爱萍将军
目录
人物介绍及写作背景 生字新词
课文内容探究 课堂总结
第一章节
人物介绍及写作背景
人物介绍
邓稼先
(1924—1986)我国研制和发展核武器的 重要技术领导人,为我国成功研制原子弹, 氢弹和新型武器做出巨大贡献。1999年被 授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人物介绍
杨振宁
1922年9月22日出生于安徽合肥,美籍华裔物 理学家,因与李政道一起提出弱相互作用中宇 称不守恒理论,共获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他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涌现出来的一代杰出物 理学家中在理论和实验两方面都有影响的物理 学家之一。
他们是 同乡 同学 情同手足的 好朋友
《邓稼先》ppt课件

深入品读
译 文 : 广大辽阔的,无边无际的旷野啊,极目远望看不到人影。河水弯 曲得像带子一般,远处无数的山峰交错在一起。一片阴暗凄凉的景象寒风悲 啸,日色昏黄,飞蓬折断,野草枯萎,寒气凛冽犹如降霜的冬晨。鸟儿飞过 也不肯落下,离群的野兽奔窜而过。亭长告诉我说:“这儿就是古代的战场 ,曾经全军覆没。往往鬼哭的声音,阴天时就能听到。”
深入品读
第五部分
7.“‘粗估’参数的时候,要有物理直觉;昼夜不断地筹划计算 时,要有数学见地;决定方案时,要有勇进的胆识和稳健的判 断。”这句话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指出工作时三个必备的能力,有力地表现了邓 稼先的杰出才能,洋溢着作者的赞美之情。
深入品读
8.这一部分是从哪些方面来评价邓稼先的?有什么表达效果? 第六部分
作者引述了他给邓稼先夫人的电报的几段话,从朋友的角度和邓稼先 的人生观、人生选择的角度进行评价,深入总结邓稼先的一生,总体评价 了邓稼先的杰出贡献和崇高品格,饱含作者对挚友的深情,表达了作者对 邓稼先的崇敬与赞扬之情。
写作手法
结合课文,你认为人物传记有哪些写作技巧?
1.(结构上)运用小标题:条理清楚,内容分明。 2.(内容上)多角度刻画人物: ①把人物放在广阔的历史背景中表现; ②运用对比手法侧面烘托人物; ③运用典型事例刻画人物形象。
写作背景 邓稼先与杨振宁
文体知识
人物传记是通过对典型人物的生活经历、精神品格等进行系统描述 、介绍的一种文学作品形式。作品要求“真、信、活”,重点写人物的 思想、学习、工作和生活状况等 , 以达到对人物特征和深层精神的表达 和反映。因此,人物传记有两大特征:真实性和文学性。
字音字形
元勋( xūn ) 署名( shǔ ) 萦带( yíng )
《邓稼先》ppt课件

明确:不能,陈述句平直,情感表达平淡,不能传达出作 者对邓稼先的深切怀念,深度理解、深重的敬佩Fra bibliotek品读语句
3. 1982年,他做了核武器研究院院长以后,一次井下突 然有一个信号测不到了,大家十分焦虑,人们劝他回去,他 只说了一句话:"我不能走。“
初识邓稼先 • 邓稼先是怎样的一个人?
再次速读课文第二部分,勾画 并梳理出文中与邓稼先相关的信息, 为邓稼先制作人物档案卡。
初识邓稼先
人物档案卡
姓名
生卒年月
籍贯
学历
工作单位
职务
个人 简历
初识邓稼先
人物档案卡
姓名 邓稼先 生卒年月 学历 博士 工作单位
1924.6—1986.7 中国科学院
籍贯 职务
作者简介
杨振宁,出生于安徽省合肥市。
著名美籍华裔理论物理学家。由于和李政 道提出“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原理 ,获得1957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此外他 还曾在统计物理、凝聚态物理、量子场论 、数学物理等领域做出多项贡献。
文体知识
本文是一篇回忆性散文,又是一篇典范的人物传 记。人物传记是记录人物生平的文字,它往往通过一 些特殊事件来刻画人物的特殊贡献、精神品质和高尚 情操。这篇回忆录,用饱含深情的语言介绍了一位卓 越的科学家,爱国者。
忠厚、真诚、 朴实
评价语句
精神品质
人们知道他没有私心,人们绝对相信他。
没有私心
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 有奉献精神
的儿子。邓稼先是中国共产党的理想党员。
稼先为人忠诚纯正,是我最敬爱的挚友。他的无私的精神与
2024年度-邓稼先课件初中语文PPT课件

提炼信息
训练学生从课文中筛选关键信 息,如邓稼先的生平事迹、科 研成就等。
分析结构
指导学生分析文章结构,理解 作者如何通过布局谋篇来展现 邓稼先的形象。
推断理解
引导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进行推 断和理解,如邓稼先的科研精
神对当代青少年的启示。
20
写作表达能力培养
仿写练习
鼓励学生仿写邓稼先相关课文,学习优秀作 品的写作技巧和表达方式。
观点阐述
训练学生就邓稼先相关话题发表自己的观点 ,提高议论文的写作能力。
创作实践
引导学生以邓稼先为题材进行创作,如编写 短剧、撰写人物传记等。
修改润色
指导学生修改自己的作文,学习如何使文章 更加精炼、生动。
21
口语交际能力锻炼
讲述故事
鼓励学生讲述邓稼先的故事,培养口 头表达能力和叙事能力。
交流讨论
邓稼先课件初中语文PPT课件
1
目录
CONTENTS
• 课文背景与作者简介 • 文本解读与赏析 • 知识拓展与延伸 • 思考题解答与课堂互动 • 语文素养培养与提升 • 跨学科知识融合与应用
2
01
课文背景与作者简介
CHAPTER
3
时代背景
20世纪50-60年代,中国面临核大国的威胁与压力。
国家急需发展自己的核武器,提升国防实力。
12
科学技术发展概述
科学技术的发展历程
01
从古代到现代,科学技术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历程,不断推动着
人类社会的进步。
科学技术对国家发展的重要性
02
科学技术是国家发展的重要支撑,对于提高国家综合实力、改
善人民生活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在科学技术领域的成就
《邓稼先》ppt课件

元勋.(xūn )
鲜.为人知(xiǎn ) 孕.育( yùn )
谣.言(yáo )
昼.夜(zhòu) 鞠躬尽瘁.(cuì)
罗布泊.(pō )
曛.(xūn )
选聘.(pìn)
至死不懈.(xiè) 邓稼.先(jià ) 铤.( tǐng )
殷.红( yān ) 妇孺.皆知(rú ) 无垠.( yín )
鞠躬尽瘁 死而后已
没有私心
真诚坦白 从不骄傲 最高奉献
⑥一封短短的信
⑦1982年,“ 我不能走”
强烈的民族 自尊心朴实
执着追求 无私奉献 责任心强
邓稼先在我国现代国防和科学发展史 上是一个不平凡的人物,但作者在赞 颂他的伟大精神时,却侧重选择了一 些平常小事,于细微处见深情,于平 凡中见高尚。
4.“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有 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邓稼先是中国共产党的理想 党员。”这两句话各指什么。
2、课文写了哪些事例?
①在美国获博士学位后立即回国
②1958年受命研究原子弹制造的理论,并成功设计了两弹 ③1985年重病期间写了一份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核武器发展的 建议书 ④文革初期,说服两派继续工作
⑤1971年被“四人帮”批判围攻,竟能说服工宣队军宣队的 队员 ⑥一封短短的信
⑦1982年,“我不能走”
“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有最 高奉献精神的儿子”是指邓稼先与锋芒毕露的奥本 海默截然不同,“是一个最不要引人注目的人物 ”“忠厚平实”,“真诚坦白,从不骄人”“没有 小心眼儿,一生喜欢‘纯’字所代表的品格”“最 有中国农民的朴实气质”。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就 讲究人与人之间关系和谐,和睦相处;讲究为人忠 厚、谦虚、真诚、朴实。邓稼先汲取了中国传统文 化中这些优秀的部分,并变成了自己的气质品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安徽省合肥县人,西南联大毕 业、后赴美获芝加哥大学博士学位, 一九五七年和李政道合作推翻了爱 因斯坦的“宇宙守恒定律”,获得 诺贝尔物理奖学金。他们这项贡献 得到极高评价,被认为是物理学上 的里程碑之一。他以曾经接受中国 文化的熏陶为自傲,那年他们在接 受诺贝尔奖金的时候,由他代表致 辞,最后一段,他说:“我深深察 觉到一桩事实,这就是:在广义上 说,我是中华文化和西方文化的产 物,既是双方和谐的产物,又是双 方冲突的产物,我愿意说我既以我 的中国传统为骄傲,同样的,我又 专心致于现代科学。”
他生于安徽省怀宁,1945年毕业于西 南联合大学物理系,1950年获美国普渡 大学物理学博士学位。他自1958年开始 组织领导开展爆轰物理、流体力学、状 态方程、中子输运等基础理论研究,对 原子弹的物理过程进行大量模拟计算和 分析,从而迈开了中国独立研究设计核 武器的第一步,领导完成了中国第一颗 原子弹的理论方案,并参与指导核试验 邓稼先: 前的爆轰模拟试验。原子弹试验成功后, 中国核物理学家,立即组织力量探索氢弹设计原理、选定 中国科学院院士 技术途径,组织领导并亲自参与1967年 中国第一颗氢弹的研制和试验工作。70 (1924.6.25— 年代初以来,在组织、领导、规划新的 1986.7.9) 核武器工作方面,他付出了艰辛的劳动, 是中国核武器理论杰出的奠基者。
浙江省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资源
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11课
邓稼先
中日甲午黄海海战
被带上枷锁的中国人
八国联军攻陷的北京
1964年10 月16日, 中国在新 疆罗布泊 爆炸了第 一颗原子 弹。
1967年6月17 日在新疆罗 布泊,中国 爆炸了第一 颗氢弹。从 爆炸第一颗 原子弹到爆 炸第一颗氢 弹,中国只 用了2年零8 个月的时间, 其速度是世 界上最快的。
更重要的是作为一个有共同血缘的同胞,杨对邓身上 体现出来的同祖国共命运、休戚与共的民族情结,执着追 求,自强不息的精神以及在民族优秀文化孕育下形成的质 朴内秀,甘于奉献的品格,有着深刻的认同,于是在提示 人物超群拔类的特质时,也鲜明地表明了自己的价值取向。 这就是中华民族魂。
策划:屠元成 李冬梅 郑少艾 制作:陈龙 审核:刘飞耀 责编:张作梅
自由朗读,寻找美点
快速阅读课文,先把你认为比较精美的词语用小 圆圈标示出来,然后按照“我发现……词语用得好, 它好在……”的句式组织好语言,准备精彩发言。
“任人宰割”这个成语用得好,它好在写出了甲 午战争和八国联军时代中国遭受列强的侵略、压迫而 不图反抗的现状,读来让人悲痛、伤心,更为当时中 国的处境担忧。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个成语用得好。它好 在作者用相当凝练的语言,对邓稼先兢兢业业、不辞 辛劳,为中国的核武器事业作出巨大贡献的光辉一生 作了概括性总结,让我们在敬佩中受到了教育。
2、文章为什么将邓稼先和奥本海默对着 写?
“巨大贡献”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最不引人注目的人” “最具有中国朴实气质的农民” “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 “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
……
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有最 高奉献精神的儿子。 邓稼先与锋芒毕露的奥本海默截然不同,中国几 千年传统文化就讲究人与人之间关系和谐,和睦相处, 讲究为人忠厚、谦虚、真诚、朴实。邓稼先汲取了中 国传统文化中这些优秀的部分,并变成了自己的气质 品格。 邓稼先是中国共产党的理想党员。 是指“他没有私心,人们绝对相信他”,“文革” 中能说服两派群众组织,能说服工宣队、军宣队。中 国共产党的宗旨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就是领导、 团结广大人民一起前进,邓稼先就是把这些奉为自己 的行动准则,因此他是理想党员。
正音识字
) ng) 可歌可泣 (qì 热泪盈眶 (kuà
) 彷 徨 (pá ng huá ng) 鞠躬尽瘁 (cuì
殷红 (yān) 殷切 (yīn)
鲜红 (xiān) 鲜为人知 (xiǎn)
作者和邓稼先是什么关系?文章 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写邓稼先,却为何要从一百年以前的甲午 战争和八国联军入侵写起?
试用几个短语概括邓稼先的一生?
为中华民族的崛起,为广大人民的利益,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为什么作者能写出这样一篇朴实无华而感 人至深的文章?
首先,作为一位杰出的物理学家,杨振宁深知邓稼先 在科学界的位置、价值以及他为中华民族核武器事业所建 立的卓著功勋,从而给予客观公正而具有权威的评价。 其次,作为与邓有半个世纪深交的朋友,杨对邓的 经历、品质、性格及文化素养有充分的了解,于是从邓稼 先一生的事迹里选出几件典型材料来反映他的个性特征。
你从文中读到了一个怎样的邓稼先?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最亲密的挚友 由衷地敬佩、深切地怀念
先概述我国近一百多年来的历史,是为 了说明邓稼先是对中华民族从“任人宰割” 到“站起来了”这一巨大转变做出巨大贡献 的科学家,是对历史的发展产生巨大影响的 历史人物。
1、 请同学结合板书,利用课文找出 能体现邓稼先优秀品德的语句或例子, 加以说明。
请同学们运用跳读的方式再次快速阅读课文, 先用波浪线把你认为美妙的句子或段落标示出来, 然后按照“我发现……句子或段落写得美妙,它的 美妙在于……”的句式组织语言,准备再次闪亮登 场发言。
“事后我追想自己为什么会有那样大的感情动 荡,是为了民族而自豪?还是为了稼先而感到骄傲?— —我始终想不清楚”这一句写得美妙。它的美妙在于 这一句作者运用两个表选择关系的设问句,充分表达 了自己内心深处引起的感情震荡,它含蓄地告诉读者, 作者既为中华民族感到自豪,更为稼先领导国内学者 和技术人员独立地设计出中国的原子弹而感到骄傲, 语言简练,蕴含丰富。
编制:浙江省教育技术心 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 出版:浙江大学电子音像出版社 时间:2011-1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