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我参与我奉献教案(新教材)

合集下载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6课《我参与我奉献》优秀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6课《我参与我奉献》优秀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6课《我参与我奉献》优秀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我参与我奉献》是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下册第六课的主题。

本课内容紧紧围绕“我参与我奉献”这一主题,旨在让学生认识到参与社会生活的重要性,以及通过自己的实际行动为社会做出贡献。

教材通过生动的案例、有趣的活动,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积极参与社会生活,如何在自己的岗位上做出贡献,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社会认知,对于社会生活有一定的了解。

他们在学校生活中也参与过一些社会实践活动,对于“参与”和“奉献”有一定的体验。

但是,对于如何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如何将参与和奉献融入到自己的生活中,可能还缺乏深入的思考和实践。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从实际出发,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体验参与和奉献的快乐。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认识到参与社会生活的重要性,增强社会责任感。

2.培养学生积极参与社会生活的热情,提高奉献精神。

3.引导学生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将参与和奉献融入到自己的生活中。

四. 教学重难点1.让学生理解参与社会生活的意义,认识到自己对社会的作用。

2.培养学生从身边的小事做起,积极参与社会生活的习惯。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体验参与和奉献的意义。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参与社会生活,如何奉献自己的力量。

3.小组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参与和奉献经验,互相启发,共同成长。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案例材料,用于分析和讨论。

2.准备一些关于参与和奉献的小故事,用于激发学生的兴趣。

3.准备一些关于社会参与和奉献的图片,用于引导学生思考。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关于参与社区活动的视频,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思考参与社会生活的意义。

2.呈现(10分钟)通过展示一些关于社会参与和奉献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自己对社会的作用,分享自己的参与和奉献经验。

新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6课《我参与我奉献》教案教学设计

新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6课《我参与我奉献》教案教学设计

新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6课《我参与我奉献》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们了解到什么是奉献,体会到奉献的意义和价值;2.情感目标:培养学生们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懂得感恩、感谢;3.思维目标:启发学生们思考如何才能在生活中进行积极向上的行动,用自己的力量为美好未来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4.技能目标:培养学生们参与、奉献和分享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1.了解奉献的含义,体会奉献的意义和价值;2.理解“先奉献,后得回报”这一道理;3.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4.培养学生参与、奉献和分享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1.引导学生们把理论联系到实际,认识到奉献和分享的重要性;2.培养学生积极的生活态度,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3.促使学生们积极参与实践,感受奉献的意义和价值。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0分钟)1.显示本节课的主题:“我参与我奉献”;2.通过图片、故事、视频等手段引起学生们的兴趣,激发学生们对奉献与分享的好奇心和探索欲。

2. 学习重点与难点(5分钟)介绍本节课的学习重点与难点,让学生们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和难点。

3. 学习内容(25分钟)1)观察课件,了解奉献的含义1.展示课件,介绍奉献的含义;2.引导学生们思考:奉献的精神是什么?我们平时身边有哪些值得我们学习的奉献精神?请用简单的语言描述一下。

2)差异化教学:观看小视频,理解“先奉献,后得回报”这一道理1.播放小视频,学生们观看后进行讨论;2.目的:让学生们理解“先奉献,后得回报”这一道理的理论依据。

3)情境模拟,感受奉献的价值1.情境模拟:一个老人摔倒在路边,车水马龙的大街上,没有人愿意上前去帮忙,该怎么办?2.学生们围绕这个情境进行讨论,最后与学生一起进行反思与总结。

4)差异化教学:读故事,培养学生参与、奉献和分享的能力1.分组读故事《植树先行》,鼓励孩子们用心去理解其中的情节,理解其中的奉献和分享精神;2.学生们思考:自己平时有哪些可以奉献而不求回报的事情?4. 总结(10分钟)1.总结本节课的要点,让学生们进一步理解奉献的重要性;2.通过问题引导学生们进行思考:如果每一个人都能够为他人奉献,世界会变成什么样?五、教师评价与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实践,学生们更加深刻的理解了奉献的含义与意义,懂得了奉献的重要性,树立了以“奉献”为核心价值的为人处世信念;同时,学生们从故事中学会了积极参与、奉献和分享的能力,从而更好地提升了自身的综合素质。

新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6课《我参与我奉献》教案教学设计

新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6课《我参与我奉献》教案教学设计

新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6课《我参与我奉
献》教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中国人民志愿军参加朝鲜战争的背景和历史意义。

2.认识和感悟爱国主义和志愿精神的力量。

3.理解“奉献”的含义,明确奉献的重要性。

情感态度:
1.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尊敬英雄的情感。

2. 调动学生自发参与社会公益活动的热情。

【教学重点】
理解中国人民志愿军参与朝鲜战争的背景和历史意义,领会志愿精神的力量。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思考“奉献”的意义和行为方式。

【教学方法】
讲授法、启发法、问答法、小组讨论法等。

【教学过程】
1.导入(5分钟)
通过歌曲《我的祖国》的播放,让学生回忆起祖国在历史上的艰难时刻和英雄们的奋斗。

2.讲授(30分钟)
1)了解志愿军参与朝鲜战争的背景和历史意义(板书)。

2)学生自读课文,理解文章内容。

3) 通过问题指导学生深入思考,“奉献”是什么,为什么要奉献,奉献对个人和社会有什么作用。

4) 让学生感受课文中志愿军士兵为了祖国和人民的牺牲和奉献,探究志愿精神的内涵和力量。

5)通过故事、图画等形式,生动形象地展示奉献的形式和方式。

3. 活动(40分钟)
1) 小组讨论:结合现实生活和身边的人物,思考自己能够做出什么样的贡献,如何为他人服务。

2) 分组进行奉献行动:根据小组讨论的结果,每个小组结合身边的情况,选择一个自己可以实现的奉献行动,并在下个班会上进行展示。

4.总结(5分钟)
通过学生展示和教师点评,总结奉献的形式和方式,唤醒学生的公益意识和参与意识。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下册《6 我参与 我奉献 》第1课时(教学设计)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下册《6 我参与 我奉献 》第1课时(教学设计)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下册《6 我参与我奉献》第1课时(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我参与我奉献”第一课时,以“做快乐的志愿者”为主题,旨在让学生了解志愿者的工作,认识到参与志愿者活动的重要性和意义,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

教材通过生动的案例和引人深思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参与志愿者活动,如何做到快乐奉献,并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公民素养。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社会认知能力,对于志愿者这一角色有初步的了解。

但在参与志愿者活动方面,部分学生可能还缺乏实际行动的经验。

此外,学生对于“快乐奉献”的理解可能存在局限性,需要通过实例和引导进一步拓展其认知。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志愿者的工作,认识到参与志愿者活动的重要性和意义。

2.培养学生愿意为社会贡献力量,成为快乐的志愿者的情感态度。

3.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参与志愿者活动,如何在奉献中实现自我价值。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认识到参与志愿者活动的重要性和意义,培养学生愿意为社会贡献力量的情感态度。

2.难点:引导学生如何在实践中做到快乐奉献,如何在奉献中实现自我价值。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相关情境,让学生体验志愿者工作的乐趣和意义。

2.案例教学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成为快乐的志愿者。

3.讨论教学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彼此的看法和经验,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思考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志愿者活动的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2.设计好教学过程中的问题和讨论话题。

3.准备好课堂练习的素材。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引导学生关注志愿者这一群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展示典型案例,让学生了解志愿者的工作,引导学生思考志愿者工作的意义。

3.操练(10分钟)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彼此对志愿者工作的理解和经验,让学生在讨论中提高认识。

人教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下册第6课《我参与。我奉献》教案

人教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下册第6课《我参与。我奉献》教案

人教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下册第6课《我参与。

我奉献》教案第六课《我参与我奉献》第1课时课题:友善相待,文明有礼研究目标:1.能够友善待人,愿意帮助身边需要关爱的人。

2.关心弱势群体,在帮助别人的同时还要懂得尊重被帮助的人。

3.自觉约束自己的言行,成为一个文明礼貌的践行者,传递正能量。

重点:友善待人,愿意帮助身边需要关爱的人。

难点:关心弱势群体,在帮助别人的同时还要懂得尊重被帮助的人。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老师:同学们,我们每天走在干净整洁的街道上去上学,心情很愉快。

但是你们知道在干净的背后是谁在默默付出吗?对,是环卫工人。

他们天不亮就开始清扫街道,才有了舒适干净的环境。

我们是不是也应该为环卫工人做点什么呢?活动一:爱心早餐送温暖1.观看视频《环卫工人的爱心早餐》,看一看视频中的人是怎么做的?2.这个视频让人很感动,想一想在新年的第一天早上收到早餐的环卫工人心情会怎样?3.社会上还有很多个人和组织在用各种方式关心这一群体,那我们应该做点什么来表达对环卫工人的感谢呢?4.在公共生活中,我们还可以为身边需要关爱的人做些什么呢?5.师总结:勿以善小而不为,关爱他人有很多种方式,我们不随地扔垃圾也是对环卫工人的爱,对为我们服务的人送上一个微笑也是尊重与爱的表现。

活动二:用尊重呵护爱心平等有善可以传递正能量,在温暖的友善传递中,我们还关注被帮助人的感受。

1.某社区居委会计划开展“爱心衣物捐赠活动”,居民们提出了两种方案。

2.阅读角《张大爷的爱心卡》,从文章中我们体会到了什么?说说你的感受。

3.师总结:我们在帮助别人时要尊重对方,要在平等的基础上真诚相待,接受了别人的帮助后要心存感激。

活动三:关爱弱势群体每个社会成员都要肩负应尽的责任,多理解他人,为他人着想。

国家和社会在制度、设施等方面提供有效的保障。

1.阅读法条,发现这些法律规定有哪些共同之处?2.课后看一看社会中还有哪些措施体现了国家对每个社会成员的关爱。

新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下册第6课《我参与 我奉献》优质教案

新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下册第6课《我参与 我奉献》优质教案

6 我参与我奉献(第一课时)(教案)一、教学目标1.懂得建设和谐美好的社会生活需要人与人之间平等相待,彼此关爱,相互帮助。

2.懂得平等友善可以传递正能量,在温暖的友善传递中,我们互相理解,互相尊重,我们的社会将会更加美好。

3.懂得每个社会成员都要肩负应尽的责任,多理解他人,多为他人着想,更多的关爱社会上的一些弱势群体。

4.知道每个人既是文明礼貌的践行者,也是和谐美好的受益者,构建和谐的公共生活需要我们每一个人自觉约束自己的行为,做到文明有礼。

5.懂得缺乏公共意识,只强调自己的利益,会妨碍甚至危害他人和社会的利益,不利于构建平等友善的社会。

二、教学重点及难点1.知道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平等待人,尊重关心帮助他人,构建和谐美好的社会生活。

2.懂得构建和谐美好的社会生活需要每一个人的努力,教育学生树立平等待人,关爱他人,尊重帮助他人的意识。

三、教学用具多媒体设备、等四、相关资源图片资源、场景照片等五、教学过程活动一:彼此关爱,相互帮助反馈指导:1.出示教材图片,请学生说一说餐馆老板为环卫工人提供了什么帮助。

2.引导学生思考“餐馆老板提供的不仅是免费的早餐,而且是浓浓的爱心”的观点是否赞同,谈谈感受。

3.分组选择1-2个情境题,谈一谈当自己遇到这种情况时,应该怎么做。

教师总结:在日常生活中,平等友善可以传递正能量,不过,在关爱他人、帮助他人的过程中,我们也要相互理解,相互尊重,这样才能够将我们的关爱和帮助,传递出去。

设计意图:通过观看教材,让学生感受到环卫工的辛苦,向教材中爱心人士学习,感受到人与人之间的温暖,激发学生想要帮助别人的愿望。

活动二:用尊重呵护爱心反馈指导: 1.出示教材“爱心衣物捐赠活动”,请同学们谈一谈两种方案更欣赏哪个?说说自己的理由。

2.请同学们自主阅读教材《阅读角》,想一想张大爷为什么要制作爱心卡?爱心卡的用途是什么?从张大爷身上我们能体会到什么?教师总结:平等友善可以传递正能量,在温暖的友善传递中,我们还关注被帮助人的感受。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我参与我奉献》第一课时教案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我参与我奉献》第一课时教案

7、出示课本38页阅读角的“容止格言”图片。

引导学生看一看并读一读旁
边的文字,初步了解天津南开中学容止格言的具体要求。

面必净,发必理,衣必整,钮必结。

头容正,肩容平,胸容宽,背容直。

气象:勿傲,勿暴,勿怠。

颜色:宜和,宜静,宜庄。

8、我们的国家总理周恩来就一直以此规范自己的衣着仪表和一言一行,并
持之以恒贯彻了一生。

相机出示周恩来总理的图片,进一步体会周恩来的仪表和言行举止。

9、教师小结: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不仅要规范自己的衣着仪表,还要规范
自己的一言一行,才能体现自己的品德修养,才能构建平等友善的和谐社会。

四、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初步认识到人与人之间相处要平等相待,构建
和谐美好的社会生活需要彼此关爱,互相尊重,还需要我们自觉约束自己的
行为,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学习之前首先要培养学习的兴趣,有了兴趣就会有无穷的学习动力。

虽然学习的道路是艰辛的,但前途是光明的,结果令人期待的。

现代社会只有通过知识才能武装我们,只有知识才能让我们变得无比强大。

正所谓,没有人随随便便成功,我们只有把握住每一天,
不断的鞭策自己,奋力前行,成功始终是属于奋进的人。

只要坚持学习,成功必将属于你我。

我们也必将成为人生的赢家。

愿在好学奋进的道路上,你我结伴前行,相互搀扶、共同进步让生活变得更加美好和多彩。

携手同行,加油!。

最新统编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下册《6我参与 我奉献》优质教案

最新统编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下册《6我参与  我奉献》优质教案

6 我参与我奉献教学目标1.在活动中了解参与公益活动的多种方式,体会到公益事业是凝聚人心、增强正能量的事业,感受公益改变生活的社会意义。

2.用课堂辩论、阅读理解等形式,引导学生理解服务社会不分大事小事,能积极参与力所能及的社会公益活动,在实践中将小善聚成大爱。

3.能结合疫情和小学生日常生活,加强社会责任感,有意识地增加对社会负责的具体行为。

教学重难点重点:围绕“公益的力量”进行讨论,帮助学生了解参与公益活动的多种方式,体会公益改变生活的社会意义。

难点:用课堂辩论、阅读理解等形式,引导学生理解服务社会不分大事小事,小善可以聚大爱。

教学过程一、案例导入,感受温暖1.看一看:(课件出示:“校门执勤”图片)师:今天来学校时,在大门口我看到了这些身影,谁知道他们是什么人?在干什么?(家长校门执勤)过渡:爸爸妈妈不仅在校门口执勤,还做过许多帮助他人的事。

看,这是李明的爸爸——2.想一想:(课件出示故事:爸爸的爱心车)师:听一听李明同学爸爸的故事,想一想:爸爸参与了什么公益活动?他的行为有什么作用?3.(课件出示相关图片)(师:看,在高考那几天,许多人参与了高考爱心公益活动,免费送水、交通管制、志愿服务队,都给高考带来了温暖。

)4.小结:中华民族历来就有扶危济困、乐善好施的传统美德,而公益事业正是凝聚人心、增强正能量的事业。

在我们身边,总有一些无私奉献的热心人,让我们感到生活更加温暖。

今天我们交流的话题就是:6.我参与我奉献——参与公益(板书课题)二、活动过程活动一:走近志愿者1.生活中的志愿者师:开爱心送考车的李明爸爸就是一名志愿者,你的爸爸妈妈在校门口执勤,也是志愿者。

在你的生活中,你还见到过哪些志愿者?他们做了哪些温暖他人的公益活动呢?(板书:公益活动)(课件出示:调查表一“身边志愿者大搜索”)生交流(投屏展示学生搜集的志愿者图片、视频、文字等资源)(课件出示:各个公益活动中志愿者图片)(预设:为灾区捐款,资助贫困学生,帮助困难家庭,利用业余时间照顾孤寡老人,参加保护生态环境活动……)师:可以说,哪里需要帮助,哪里就有志愿者的身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我参与我奉献
教学目标:
念。

2.明确构建和谐的公共生活, 需要做到文明有礼,提升公共意识。

1.知道公共生活人与人相处需要平等相待,树立相互尊重、平等相待的观
3.了解社区成员的角色责任, 树立服务公共生活的意识。

4.明确参与公益活动的意义, 积极参与利索能力的社会公益活动。

教学重点:平等友善需要相互理解和尊重;积极参与公益事业,小善汇聚成大爱。

教学难点:如何真正让学生在生活中参与到社会活动中。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感受爱心
1、播放歌曲《爱的奉献》
2、师:“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o爱心让世界变得更温暖、更美好。

3、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6课《我参与我奉献》。

二、共同回忆,体验爱心
1、无偿献血、抗震救灾、为贫困地区捐款。

(课件播放相关图片)
师:除了这些大事件外,生活中的小事上你曾遇到过哪些困难?得到过什么帮助呢?
翻开书64页我们来看看你是否也遇到过此类情况。

生1:我遇到过,有一次放学下大雨,是班上的一个男同学拿着大伞把我遮
回家的,那时候他衣服都湿了。

生2:上美术课,我好几次都忘记带卡纸,都是同桌送卡纸给我的。

生3:二年级的时候,我不会绑鞋带,上体育课鞋带老是松掉,我又不会绑, 是班长帮我绑好的。

2、评选班级爱心大使
师:生活中处处有爱心,我们都得到过别人的关心和帮助,我们也应该关心、帮助他人。

回想一下,你曾经给过别人什么关心或帮助吗?现在大家开始说说自己帮助过别人的事,然后我们进行评选,选出我们班的爱心大使。

(生答)
三、传承雷锋精神
1、阅读教材故事:《雨中送母子》
2、观看《雷锋》相关视频。

并说说你还知道雷锋叔叔还有哪些乐于助人的故事?
四、设置情境,奉献爱心
1、大家自由分组,组成不同的爱心小队。

例:帮困小队、学习提升小队、敬老小队……
如果你是以上小队的队长,你打算如何帮助他人?
2、师:我们帮助他人的初衷是好的,可是在帮助人的过程中也会遇到一些问题,比如有些人不接受帮助或者根本不领情。

我们现在来阅读69页,并思考: 为什么这两位同学不愿意接受别人的帮助?
3、你认为正确的做法是什么,请演一演。

(请几位学生上台表演,并适时点评)
4、那你遇到过帮助人不领情的情况吗?讲述具体事例。

(生答)
5、我们该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呢?请大家集思广益。

小贴士:
1、用心了解他人的需求。

2、以平等的态度对待需要帮助的人。

1.尊重他人的隐私和意愿。

2.以友善和热诚的态度帮助他人。

6、阅读教材“阅读角”,并思考:班主任为什么不把真相告诉方明呢?
五、课堂总结
同学们,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生活中处处有爱心,爱让世界变得更加美好和温暖;懂得了帮助别人不仅温暖别人,而且自己也能收获快乐的道理;学会了正确关心、帮助他人。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