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趣味物理实验》

合集下载

《物理趣味实验》教案

《物理趣味实验》教案

《物理趣味实验》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物理趣味实验》教材第四章第一节,主要详细内容为“光的折射现象”。

通过对光的折射原理的讲解和实验演示,让学生深入理解光的传播规律。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光的折射现象,理解光的折射原理。

2. 学会运用光的折射原理分析实际问题,提高实践操作能力。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光的折射原理的理解和应用。

2. 教学重点:光的折射现象的观察和实验操作。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激光笔、玻璃砖、透明塑料尺、装满水的鱼缸、白纸屏等。

2. 学具:每组一套激光笔、玻璃砖、透明塑料尺、装满水的鱼缸、白纸屏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利用激光笔照射玻璃砖,引导学生观察光线的传播方向变化,激发学生兴趣。

2. 知识讲解:(1)介绍光的折射现象,解释折射原理。

(2)通过实例讲解,让学生理解光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改变的原因。

3. 例题讲解:分析光的折射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如水池变浅、水中筷子变弯等。

4. 实验演示:(1)用激光笔照射玻璃砖,观察光线的折射现象。

(2)用透明塑料尺在装满水的鱼缸中移动,观察光线的折射现象。

5. 随堂练习:分组进行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观察光的折射现象,并记录实验结果。

6. 结果分享:各小组汇报实验结果,讨论实验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六、板书设计1. 光的折射现象2. 折射原理:入射光线、折射光线、折射率3. 光的折射应用:水池变浅、水中筷子变弯等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光的折射现象及折射原理。

(2)举例说明光的折射在生活中的应用。

2. 答案:(1)光的折射现象:光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改变。

折射原理:入射光线、折射光线、折射率。

(2)应用举例:水池变浅、水中筷子变弯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光的折射现象的理解程度,实验操作的熟练程度。

初中物理趣味生活小实验

初中物理趣味生活小实验

初中物理趣味生活小实验初中物理是一门有趣的科学课程,通过实验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其中的知识。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介绍一些有趣的物理实验,帮助同学们在生活中发现物理的魅力。

实验一:食物与热量的关系材料:一杯水,一个烧杯,一根长木棍,一块巧克力步骤:1. 在烧杯中倒入一杯水,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并记录下来。

2. 将巧克力放在木棍的一端,用火烤熔巧克力。

3. 当巧克力融化时,立即将木棍插入水中,让巧克力与水接触。

4. 观察水的温度变化,并记录下来。

实验原理:热量会从高温物体传递到低温物体,直到两者达到热平衡。

巧克力熔化时释放出热量,当与水接触时,热量会传递给水,导致水的温度升高。

实验二:气体的膨胀与收缩材料:一个塑料瓶,一只橡皮球,一根吸管步骤:1. 在瓶子的底部打一个小洞,将吸管插入洞中。

2. 用热水冲洗橡皮球,使其变得柔软。

3. 将橡皮球套在瓶口上,并用橡皮筋固定住。

4. 将瓶子放在冰水中,观察橡皮球的变化。

实验原理:气体在受热时会膨胀,在受冷时会收缩。

瓶子里的空气受到热水的加热,导致气体膨胀,使橡皮球充气。

当瓶子放在冰水中时,瓶内的气体受冷收缩,橡皮球也会变小。

实验三:磁铁的吸引力材料:一个小磁铁,一些小金属物品(如铁钉、小钥匙等)步骤:1. 将小磁铁放在桌子上。

2. 将小金属物品逐个靠近磁铁,并观察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

实验原理:磁铁具有吸引铁物的特性,这是由于磁铁产生的磁场与铁物相互作用所导致的。

当小金属物品靠近磁铁时,它们会被磁铁吸引并粘附在一起。

实验四:光的折射材料:一个半满水的玻璃杯,一支笔,一个小硬币步骤:1. 将玻璃杯放在桌子上,并注视杯子内的水平面。

2. 将笔斜插入杯子中,使其部分浸入水中。

3. 观察笔在水中的形状,并注意到水平面的位置。

4. 将小硬币放在杯子旁边的桌子上,而不是放在水中。

5. 通过杯子的边缘观察小硬币。

实验原理:光在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会发生折射。

当光从空气进入水中时,由于光速在两种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光线会改变方向。

初中物理趣味魔术小实验

初中物理趣味魔术小实验

初中物理趣味魔术小实验
今天,我和妈妈在家里做了一个小实验,叫做“会发光的鸡蛋”。

首先,我准备了一个鸡蛋,一杯水,一根筷子和一块塑料薄膜。

然后,我把塑料薄膜剪成长方形的碎片,在中间剪一个小洞。

接着,我又在塑料布上涂了一些胶水。

然后,我把鸡蛋放进塑料布里,用筷子夹住鸡蛋的两端,用手拿着鸡蛋轻轻地抖动。

当我拿起塑料薄膜时,它就会发出“噼噼啪啪”的声音,就像在放鞭炮一样。

但是当我把塑料薄膜拿开时,鸡蛋又会变得完好无损。

原来,在塑料布的四周涂上一些胶水可以使水分子和空气分子之间的作用力增大。

当水分子和空气分子间的作用力增大时就会使鸡蛋受热时膨胀起来。

接着我又把塑料薄膜剪成小块放进杯子里,并在塑料布上放了一些水。

我发现鸡蛋在水里会沉下去;当我把杯子拿开后鸡蛋又会浮起来了!
这个实验说明:如果不用力摇晃杯子,就不会使杯子里的水分子和空气分子发生作用了。

—— 1 —1 —。

初中物理趣味实验教案

初中物理趣味实验教案

初中物理趣味实验教案课时:1课时年级:八年级教学目标:1. 了解潜望镜的原理,掌握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2.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学生对物理实验的兴趣。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使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教学重点:1. 潜望镜的制作原理及过程。

2. 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教学难点:1. 潜望镜的制作技巧。

2. 平面镜成像原理的应用。

教学准备:1. 实验材料:两块相同的平面镜、直尺、铅笔、剪刀、透明胶带、饮料瓶等。

2. 实验仪器:光具座、白纸、铅笔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展示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了解潜望镜的结构和原理。

2.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潜望镜是如何工作的吗?它有什么特点?二、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15分钟)1.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平面镜成像现象。

2.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像与物大小相同、像与物到镜面距离相等、像与物连线与镜面垂直、虚像。

三、制作简易潜望镜(20分钟)1. 学生分组讨论,设计制作简易潜望镜的方案。

2. 教师引导学生动手制作简易潜望镜,注意指导学生掌握制作技巧。

3. 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相互评价,教师给予鼓励和指导。

四、实验演示与观察(10分钟)1. 教师进行实验演示,使用简易潜望镜观察物体。

2. 学生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分析潜望镜原理。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知识点。

2. 学生反思自己在实验过程中的表现,提出改进措施。

教学评价:1. 学生能熟练掌握潜望镜的制作原理和过程。

2. 学生能理解并应用平面镜成像的特点解决实际问题。

3. 学生对物理实验产生浓厚兴趣,积极参与实验活动。

初中趣味物理实验选编(定稿)

初中趣味物理实验选编(定稿)

初中趣味物理实验选编目录序言 (3)实验1 能自己跳开的纸杯 (7)实验2 吹不出来——神奇的兵乓球 (8)实验3 试管自动上升 (9)实验4 大力士——纸 (14)实验5 不同的承载量 (15)实验6 测量浮力 (16)实验7 会听话的小瓶(简易浮沉子) (18)实验8 冰块融化后会怎样 (20)实验9 自动旋转的奥秘 (21)实验10 小船与船浆 (22)实验11 水的压力 (23)实验12 帕斯卡桶裂 (24)实验13 笔帽潜水员 (26)实验14 冲不走的乒乓球 (27)实验15 水中悬蛋 (28)实验16 火山爆发 (29)实验17 水球的泳姿 (30)实验18 空气有重量吗? (31)实验19 用声音‚吹灭‛蜡烛 (32)实验20 有孔纸片托水 (34)实验21 手绢的秘密 (35)实验22 掉不下去的塑料垫板 (36)实验23 蜡烛吹不灭 (37)实验24 蜡烛抽水机 (38)实验25 瓶内吹气球 (39)实验26 能抓住气球的杯子 (40)实验27 会吸水的杯子 (41)实验28 会吃鸡蛋的瓶子 (42)实验29 瓶子瘪了 (43)实验30 会跳远的乒乓球 (44)实验31 会吹泡泡的瓶子 (45)实验32 这样扎气球,气球会爆炸吗? (46)实验33 瓶子赛跑 (49)实验34 烧不坏的手绢 (50)实验35 冷水也能沸腾 (52)实验36 可爱的浮水印 (54)实验37 分合的水流 (55)实验38 漂浮的针 (56)实验39 神奇的牙签 (57)实验40 自己会走路的杯子 (58)实验41 纸杯旋转灯 (59)实验42 飞行的塑料袋 (60)实验43 云的形成 (61)实验44 烧不断的棉线 (62)实验45 糖的燃烧 (63)实验46 变色的碘 (64)实验47 神奇墨水 (65)实验48 烛火熄灭了 (66)实验49 空中点烛 (67)实验50 食盐黏结剂 (68)实验51 光与彩虹(人造彩虹) (69)实验52 人造彩虹 (70)实验53 纽扣的出现与消失 (72)实验54 水制放大镜 (73)实验55 没有胶水,报纸也能贴在墙上 (74)实验56 间歇趣泉 (75)实验57 米粒四射——电荷性质的魅力 (77)实验58 胡椒粉与盐巴的分离 (78)实验59 火焰开关 (79)实验60 带电的气球 (80)实验61 感受高压电 (81)实验62 汤匙变磁铁 (82)后记 (84)初中趣味物理实验选编序言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对知识有了兴趣才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知难而进。

初中趣味物理实验教案

初中趣味物理实验教案

初中趣味物理实验教案课时:1课时年级:八年级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电动机的工作原理,理解通电线圈在磁场中受力转动的原理。

2.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学生对物理实验的兴趣。

3.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1. 电动机的工作原理2. 制作简易电动机的过程3. 实验注意事项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展示电动机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电动机是如何工作的?2. 学生分享自己对电动机的了解,教师总结并讲解电动机的工作原理。

二、实验原理讲解(10分钟)1. 教师讲解通电线圈在磁场中受力转动的原理。

2. 学生理解并掌握实验原理。

三、制作简易电动机(15分钟)1. 教师发放实验材料,讲解制作步骤。

2. 学生分组动手制作简易电动机。

3.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四、实验注意事项(5分钟)1. 教师讲解实验注意事项,如:操作过程中要注意安全,避免触电等。

2. 学生认真听讲,确保实验安全进行。

五、实验展示与评价(10分钟)1. 学生展示自己制作的简易电动机,并讲解制作过程中的心得体会。

2. 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给予鼓励和建议。

六、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知识。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提出疑问。

教学评价:1. 学生动手制作简易电动机的熟练程度。

2. 学生对电动机工作原理的理解程度。

3. 学生对物理实验的兴趣和参与度。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制作简易电动机的实验,让学生了解了电动机的工作原理,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在实验过程中,学生积极参与,对物理实验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但在实验注意事项的讲解中,时间安排较为紧张,可能导致学生对实验安全知识的掌握不够充分。

在今后的教学中,应适当延长实验注意事项的讲解时间,确保学生能够充分理解并遵守实验安全规定。

同时,也应加强对学生的个别指导,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

好玩的初中物理小实验

好玩的初中物理小实验

好玩的初中物理小实验好玩的初中物理小实验篇一嗨,同学们!今天咱要来玩一个超有趣的初中物理小实验,保证让你目瞪口呆!这个实验叫“会跳舞的盐”。

你们看啊,我这儿有一个透明的玻璃杯,就像一个安静的小舞台。

然后呢,我把一张保鲜膜紧紧地蒙在杯口,这保鲜膜就像是给杯子穿上了一件紧身衣。

接下来,就是神奇的时刻啦!我在保鲜膜上撒上一些盐粒,这些盐粒就像是一群等着表演的小舞者。

现在,我对着杯子大声喊叫,你们瞧!盐粒开始跳动起来了,就像一群欢快的小精灵在跳舞。

这是为啥呢?也许你会觉得很不可思议。

其实啊,这是因为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当我们对着杯子喊叫时,引起了杯子内空气的振动,这种振动就通过空气传递到了保鲜膜上,保鲜膜也跟着振动起来,而那些盐粒呢,就随着保鲜膜的振动而跳动,是不是很神奇?就好像声音有一双无形的手,在指挥着盐粒跳舞。

我记得我第一次做这个实验的时候,我那小表弟在旁边看,他眼睛瞪得大大的,嘴巴都合不拢了。

他还以为我施了魔法呢!我就跟他说,这可不是魔法,这是物理的奇妙之处。

在生活中,其实也有类似的现象哦。

比如说,当你在音响旁边放一些小纸片,音响播放音乐时,小纸片也会跟着跳动。

这就说明声音的振动无处不在。

那有的同学可能会问了,如果我声音小一点,盐粒还会跳舞吗?嘿,这就是个好问题!咱们来试试。

我小声地对着杯子说话,发现盐粒只是轻微地晃动,不像刚才大声喊叫时那么剧烈地跳动。

这就说明声音越大,引起的振动越强烈,盐粒跳得就越欢。

同学们,通过这个小实验,我们就可以直观地感受到声音的振动,是不是比光看书本上的知识有趣多了?以后啊,大家可以在家里多做做这样的小实验,说不定还能发现更多物理的小秘密呢!好玩的初中物理小实验篇二嘿,小伙伴们!今天又有一个超酷的初中物理小实验要和大家分享,这个实验叫“神奇的浮力”。

想象一下,我们有一个装满水的大水槽,这水槽就像一个蓝色的小海洋。

然后呢,我拿出一个鸡蛋,这鸡蛋就像是一个小小的潜水员。

趣味物理初中实验教案

趣味物理初中实验教案

趣味物理初中实验教案年级学科:初中物理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风向计的原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2. 通过制作风向计,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

3. 培养学生观察现象、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1. 风向计的原理。

2. 制作风向计的方法。

教学难点:1. 风向计的原理理解。

2. 风向计的制作技巧。

教学准备:1. 器材:剪刀、直尺、铅笔、橡皮、细竹签、气球等。

2. 实验室:通风良好,光线充足。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展示图片,让学生了解什么是风向计,以及风向计的作用。

2. 提问:同学们知道风向计是如何工作的吗?二、探究风向计的原理(10分钟)1. 教师简要讲解风向计的原理,引导学生进行思考。

2.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风向计的工作原理。

三、制作风向计(15分钟)1. 教师展示制作风向计的步骤,边讲解边操作。

2. 学生分组动手制作风向计,教师巡回指导。

四、实验与观察(10分钟)1. 学生将制作好的风向计放在通风良好的实验室内。

2. 观察风向计的指针随风向变化的规律,记录观察结果。

五、分析与讨论(5分钟)1. 学生分组讨论风向计的原理与实验现象。

2.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风向计的工作原理。

六、总结与反思(5分钟)1. 学生总结本次实验的收获,反思自己在实验过程中的不足。

2. 教师对学生的实验情况进行点评,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物理实验。

教学反思:通过本次实验,学生了解了风向计的原理,掌握了制作风向计的方法。

在实验过程中,学生积极参与,动手能力得到了锻炼。

同时,实验激发了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培养了观察现象、分析问题的能力。

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物理现象,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同时,教师应不断丰富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趣味物理实验》
(校本课程)
主编:周银
编委:课题组成员
淮安市第六中学2011年9月
一、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生活中的现象:车快速从身边开过,发现衣服等物品会有被吸的感觉,刮大风时,窗帘会被吸向窗外。

实验一:用手将薄纸条的一端靠在嘴唇下,让另一端自然下垂,沿纸条上
方轻轻吹气,纸条向上抬起。

实验二:把两薄纸条相互靠近,竖直下垂拿在手中,从中间吹气,两张纸
吸到一起。

实验三:将一张纸对折后扣在桌面上,从底下吹气,纸不但没有被吹起反而
向桌面趴去。

实验四:把一乒乓球放在倒置漏斗口处,从漏斗颈中用劲向下吹气, 乒乓球不仅
不会吹跑,反而被“吹”上去了。

这个实验的结果与我的生活经验及想象是相反
的,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实验五:将一根吸管竖直放在盛有水的玻璃杯中,用另一根吸管对着竖直放的
吸管上端吹,结果水向上喷出形成了喷泉。

实验六:如图所示,将两个一次性纸杯杯口向上叠套起来,用手握住外面的纸标,在靠近杯口的上方平行于杯口方向用力吹气,结果里面的纸杯向上跳

实验七:如图所示,两只纸船浮在水面上静止不动,用大注射器向两船之间的水面快速注水,两船将向中间靠拢
实验八:如图,一架模型飞机固定在台秤上。

无风时,有个示数,当用电吹风
迎面吹着飞机时,示数变小。

实验九:水顶球实验(本实验也可以用自来水做)
器材
大号可乐瓶一只;橡皮塞一个;尖嘴玻璃管一个;短直玻璃管一个;
橡皮管或塑料软管两截;乒乓球一个;气门心一个;打气筒一个。

(如图)
制作方法:
在橡皮塞上打两个孔,将尖嘴玻璃管尖头朝上插入孔中,将短直玻
璃管插入另一个孔中。

将塑料软管接在短玻璃管的两头,在可乐瓶中的软
管最好能到达瓶底,接在外面的软管也要稍微长一点,避免实验时水溅到
身上,软管尽头接上一个气门心。

整个装置如图所示。

实验方法和步骤
在可乐瓶中装满水,将打气筒接在气嘴上,一人缓缓打气,打出一注水流,调整尖嘴玻璃管,尽可能竖直,打出的水流要垂直且不能分散。

调竖直后,另一人将乒乓球放到水柱上,乒乓球不掉,加速打气,使水柱越升越高,乒乓球也随之越来越高。

实验原理
尽量避免多讲原理,从现象上进行分析和比拟。

乒乓球站在水柱上,水柱冲击乒乓球时,水束散开,象荷叶一样托住乒乓球,不让它掉下来。

就象我们用一个手指是顶不住球,但如
果手指张开就能托住球了。

大家还观察到,乒乓球还在旋转,就带动水柱也旋转,周围的空气也旋转,水流过两边的速度不一样,引起对球的压力不一样,因此球能稳稳的站在水束的顶端。

(伯努利原理,在高速水流中,压强小于水流周围大气的压强,乒乓球被四周大气压簇拥着,又受水柱的托力,所以不会滑下,只能一个劲的旋转球身)
探究活动设计评价
方案
对象:初中学生
目标:学习观察,激发兴趣,思考提炼有价值的知识,拓展到社会自然的应用
模式:演示,讨论,实验
过程:
教师导入:我这里有一根长长的硬管和一只乒乓球,谁能使乒乓球稳定地站在硬管的顶端?(让学生参与)看来这几乎是不可能的。

但是,我能让这只乒乓球稳稳地悬在水束的顶端。

演示:
你看到了什么?
为什么它能悬于水束的顶端?
可能和你看到的哪些现象有关?
引起这种现象的原理是什么?
让学生自己来做一做,体会一下实验的乐趣。

教师提出问题,引起学生注意,为演示作准备。

以精彩的实验现象引起学生的兴趣。

通过逐步深入的提问使学生积极思考。

评价
这是一个以观察为主的探究活动,用教师的演示实验和学生动手自己实验结合的方法比较好。

因为初中学生不具备必要的科学分析的理论知识,其兴趣水平处于以直觉兴趣为主的阶段,因此,设计该项活动的目标是以激发兴趣为主,引导学生逐步思考问题。

基本策略是:以惊奇的演示现象激发学生的好奇心,通过逐步深入的系列问题带动学生积极思考。

实验十:气顶球实验
一个飘浮在气流里的很轻的小球。

气流冲击着小球,不让它落下来。

当小球一跳出气流,周围的空气就会把它推回到气流里,因为周围的空气速度小,压力大,而气流里的空气速度大,压力小。

把电吹风打开,风口朝上,将乒乓球对牢风口,放开手,乒乓球不会掉下来,这是因为气流的影响,这个原理我是知道的。

但是——
如果把封口平行于底面,还是把乒乓球对牢风口,为什么乒乓球会一直往前冲,不会有那种“在一个地方静止不动”的效果?仅仅是重力的影响吗?
这个是受力分析的。

1,首先,分析竖直情况:因为向下的重力,球有下降的趋势。

但是因为风向上吹,所以可以抵消重力。

因为气流大小随风口距离增大而减少,所以重力和风向上吹的力量相平衡。

2,因为水平方向,没有重力。

所以没法与气流平衡,沿风向运动。

呈大约的平抛运动。

实验十一:用如图1所示的玻璃制品,用大号气球装水,并在出
口处安装带活塞的阀口,将出口处调整到一个适当的开口,那么A、
B、C处压强不至于过大或过小,让三个水柱能在竖直方向进行清
晰比较,结果流速较大的位置,压强较小;流速较小的位置,压强
较大。

这个实验还可以改进,改进方案如下:
改进设计1:我们在图1基础上进行改进,如图2所示,将竖直
方向三根玻璃管尾端拉细,制成吸管状尖嘴,调节出口活塞,让水
柱呈现喷泉状,比较三管喷泉水柱的高低,来说明流体压强与流速
的关系。

改进设计2:在图2的基础上,将彩色乒乓球轻轻放在喷嘴上
方,由于大气压的作用,小球在水柱的托力下,飞速旋转,增添了
无穷的乐趣。

改进设计3:另一种玻璃制品,如图4所示形状,灌水并滴了
几滴牛奶,,此时三管液面相平,打开电吹风,由于B处管
较细,气体流速大于A、C两处,所以,B处压强小于A、C
两处,三液面呈现不同的高度。

拓展: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在自然界和生活生产中有哪些应用和危害呢及注意事项:(1)非洲草原犬鼠洞穴的横截面示意图,洞穴有两个出口,一个是平的,而另一个则是隆起的土堆。

生物学家不是很清楚其中的原因,他们猜想:草原犬鼠把其中的一个洞口堆成土包状,是为了建一处视野开阔的嘹望台,但是如果这一假设成立的话,它又为什么不在两个洞口都堆上土包呢?那样不就有了两个嘹望台了吗?实际上,两个洞口的形状不同决定了洞穴中空气流动的方向,吹过平坦表面的风运动速度小,压强大,吹过隆起表面的风速度大,压强小,因此,地面上风吹进了犬鼠的洞穴,给犬鼠带去了习习凉风。

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在图甲上标出洞穴中空气流动的方向
②试着运用上文提到的物理知识说明,乘客为什么
必须站在安全线以外的位置候车(图乙)
(2).在航海里,船在向前航进过程中,如果两
艘船靠得很近并肩行驶,如图所示,两船在近距离并排行驶将会,这是因为两船内侧水的流速于两船外侧水的流速,造成了两船内侧水的压强于外侧水的压强的原因。

如图所示,是我国海军舰艇第三批赴亚丁湾护航时的情景.护航编队一般采用前后护航形式,而不采用“并排”护航,
(3)小轿车多呈流线型外形如图所示。

在快速行驶中不仅能使受到的气流阻力减小,还会因为汽车上方的流速比汽车下方气流流速,使上方的压强比汽车下方压强,产生升力,因此也使汽车对地面压力变,从而使摩擦力变小。

有些轿车的尾部安装了导流板,如图所示。

它的作用主要是在轿车高速行驶时,增加对地面的压力,提高车轮的抓地性能。

则导流板横截面的形状是。

(4)今年7月我校组织教职员工单飞到厦门等地进行红色之旅考察学习,我让女儿观察飞机的机翼的形状,女儿发现机翼为如图形状,并告诉我这是利用在气体中流速越大的位置压强越_______ (选填“大”或“小”)的原理,使机翼上下表面产生压强差,从而产生升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