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民居特点

合集下载

东北乡村民居室内设计发展研究

东北乡村民居室内设计发展研究

东北乡村民居室内设计发展研究随着现代化的进程,东北乡村民居室内设计正不断地发展和变化。

本文将探讨东北乡村民居室内设计的发展研究,并分析其特点和演变过程。

一、东北乡村民居室内设计的特点东北乡村民居室内设计的特点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1.粗犷朴实东北的气候寒冷且长,这也造就了东北人坚韧、朴实、淳朴的性格,体现在民居室内设计上就是简约、朴素、粗犷。

家具和装饰品通常都是实用、结实、耐用的,色调比较偏向深色。

2.家家有院东北农村的房屋多数都是由院落、居所和附属建筑(如牛棚、鸡舍、树林等)组成。

院落通常都是开阔而平整的,家家有院的建筑形式,使得民居的室内设计更强调亲情、友谊和邻里间的交往。

3.实用性强民居室内设计以实用性为主,家具的造型比较朴素简单,而且以实用为主,具有很强的实用性。

东北地区的农民生活崇尚勤俭节约,因此家具和生活用品的摆放和装饰都强调实用、方便。

二、东北乡村民居室内设计的演变随着城市化和现代化的发展,东北乡村民居的室内设计也在不断地演变。

可以分为以下三个阶段:1.传统阶段传统阶段的东北乡村民居室内设计以实用性和经济性为主,没有太多华丽的装饰和花哨的家具。

家庭装饰以墙壁涂料和简单的窗帘为主,地面铺设简单的木板或水泥地面,家具多以木制为主。

2.西化阶段20 世纪40 年代到70 年代,东北乡村的室内设计逐渐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家具形式多样化,装饰品也开始增加。

西方的时尚元素开始逐渐融入到东北乡村的室内装饰中,这一时期逐渐形成了民族西式家庭的形态。

3.现代化阶段随着国家对农村经济的重视和城乡一体化的发展,东北乡村民居室内设计进入了现代化阶段。

大量的建筑材料进入农村,室内设计更加多样化、个性化。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农民的经济也得到了提升,生活品质的提升也反映在了家居装饰的品质上。

三、发展趋势未来,东北乡村民居室内设计会带着更多的创新和发展走向未来。

以下是未来发展的趋势:1.现代时尚化现代时尚化是未来的发展方向,东北农村也会受到城市化和市场化的影响,在保留传统文化的同时,注重文化创新、文化融合,强调个性和时尚元素。

大连农村建筑风格介绍

大连农村建筑风格介绍

大连农村建筑风格介绍大连位于中国东北地区,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地理环境,使得大连的农村建筑风格独具特色。

大连农村建筑风格充满了浓郁的东北乡土气息,融合了北方民居的实用性和南方民居的精致,形成了独特的风格。

大连农村建筑的特点之一是注重实用性。

由于大连地区气候寒冷,农民们在建造房屋时注重保温和防寒。

大连农村房屋大多采用砖木结构,墙体厚实,屋顶坡度较大,以便有效排水和防雪。

同时,农村房屋的布局也非常注重实用性,一般以院落式为主,将住宅、厨房、牲畜圈等功能区划分得清晰明确,方便农民的生活和劳作。

另一个特点是大连农村建筑注重与自然环境的融合。

大连地区山水宜人,自然环境优美,因此农村建筑往往与周围的自然景观相得益彰。

农村房屋常常建在山坡上,利用地势的高低差,形成层次感,增强了建筑的美感。

此外,大连农村建筑的外墙常常采用石材或者砖石混合的材料,与周围的山石相互呼应,使整个建筑与自然环境融为一体。

大连农村建筑也注重精细的装饰和细节处理。

虽然大连农村建筑的外观简朴朴素,但内部却注重装饰和细节处理,体现了农民对生活质量的追求。

农村房屋常常采用木质家具和红木地板,墙壁上挂有山水画或者近代名人字画,墙角处摆放有花草盆栽,使整个房屋充满了温馨和生活气息。

大连农村建筑也注重与传统文化的融合。

大连地区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农村建筑往往融入了传统文化元素。

例如,农村房屋的门楼常常雕刻有吉祥图案,寓意着美好的祝愿。

室内的装饰也常常采用传统的图案和纹样,如莲花、云纹等,使整个建筑充满了传统文化的气息。

大连农村建筑风格以实用、自然、精细和传统文化融合为特点。

这种独特的风格不仅反映了大连地区特殊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也展现了农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对传统文化的传承。

大连农村建筑风格的独特之处吸引了众多游客和文化爱好者的关注,也成为了大连地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中国十大传统民居及其特色

中国十大传统民居及其特色

中国十大传统民居及其特色建筑学082 108054047 葛珏骏中国传统的十大民居按地域可分为东北民居、华北民居、江南民居、岭南民居、客家民居、西北民居、西南民居、蒙古民居、新疆民居和西藏民居等十类。

民居的特色形成主要是根据其所在地区的气候特征和居民的生活方式,从而形成了在功能、结构、形式上都较为合理的营造方式。

一.东北民居:东北地区处于寒冷或严寒地区,一年之中夏季短冬季长,居住建筑对保温的高要求是重点。

建筑的主要特点是层高较低,屋盖坡度较大(为了积雪保暖)墙体较厚,且多采用土坯、原木、茅草等取于当地,且孔隙率较大,导热系数较小的材料作为围护结构。

较为典型的有井干式建筑、朝鲜族民居等。

二.华北民居:华北民居为中国传统民居中最具代表性的一种,经常被作为中国传统建筑的标志。

常以四合院形式布置,根据地方气候和文化差异而略有不同,比较典型的有北京四合院、晋中四合院等。

北京四合院中间庭院较大,为正方形,多采用硬山和卷棚顶,色彩较为鲜艳;山西四合院中间庭院较小,常采用单坡顶向院内采集雨水,颜色偏灰。

三.江南民居:江南民居是除四合院外又一具有代表性的中国传统民居。

建筑布置紧凑,也常以院落形式布置,但院落往往很小,称之为天井;由于建筑成片相连不利于防火,因而有马头墙出现作为隔断之用。

江南多雨水,致使形成檐廊,基本上是粉墙黛瓦,卧房常设在二楼以避免室内泛潮。

具有代表性的主要有徽州民居和浙江民居。

四.岭南民居:岭南民居主要指珠三角地区的传统民居,特点是通风良好,且受西方文化影响明显,建筑外观上有明显的西方建筑元素。

墙体颜色常常为朱红色,基于风水上的说法。

五.客家民居:客家民居是福建地区十分具有代表性的一类传统居住建筑,常被称作“土楼”。

一般由土坯做外墙,墙体厚实,整体呈圆形,体量巨大,内部房间众多。

中间常有祠堂。

六.西北民居:西北民居主要指宁夏、山西一带的传统民居,以窑洞最为典型。

窑洞是一种穴居的形式,热惰性非常好,冬暖夏凉,日照问题可以得到解决,室内通风往往不畅。

浅谈东北乡土民居建筑特点及其生态启示

浅谈东北乡土民居建筑特点及其生态启示

147设计艺术与理论丨学术平台丨前言1民居是最基本的建筑类型,也是祖先为了适应千差万别的自然环境与社会文化发展建造而成的。

东北地区是我国纬度位置最高的区域,属于温带季风性气候,以寒冷而漫长的冬季著称,夏季温暖但短促。

地形以平原和山地为主,土壤肥沃,土层深厚,自然资源非常丰富。

游牧民族自古多栖息于此,民风习俗相互影响。

东北寒地,因其独特的自然气候与地理条件造就了独具特色的乡土民居建筑,形成了特有的风格。

东北乡土民居建筑不仅从功能上满足了生产生活的实用性需求,也将自然条件的影响及风土人情融入到建筑构造中,充分体现了因地制宜的本土适应性智慧。

本文主要从基本格局、建筑材料及采暖特点等方面来阐述东北寒地乡土民居的建筑特点。

基本格局2院落布局2.1提到北京四合院,想必人们都不会感到陌生,而典型的北京四合院事实上也是由东北民居演变而来,当年是由满族人将其带到北京城并得到继承和发展。

典型的东北乡土民居院落布局是以庭院为公共活动中心的内向型家庭组合方式,整体规划严谨方正。

东北地区冬季严寒,因此考虑到保暖的需要,同时为了获取更多阳光,与湿热地区紧凑的建筑布局相比,东北寒地乡土建筑布局呈较松散的形制。

建筑布局上通常以正房为主,一正一厢,或是一正两厢,通常来说普通百姓多数只盖一间正房,富裕人家会盖一到两个厢房。

房屋面宽,院落外墙多用木板围合,也有四周砌墙并建有影壁的土豪人家,厢房分布在正房两侧,院门开在中轴线上,与正房之间有较大距离,不会遮挡正房,其布局类似三合院或四合院。

院落中正房的朝向以坐北朝南为主,主要出入口也设置在朝南方向,一方面考虑到日照与采光,一方面考虑到主导风向。

因此,南向房间成为东北乡土民居中冬暖夏凉的最佳位置,也成为长辈居住的主要位置。

室内布局2.2东北乡土民居室内布局同样讲究对称。

为了保证光照,房屋开间大、进深小。

传统的平面布局样式为一明两暗,入口为南向居中,进门的一间为灶房,设有灶台,放置水缸等杂物。

东北地区传统民居与居住文化研究共3篇

东北地区传统民居与居住文化研究共3篇

东北地区传统民居与居住文化研究共3篇东北地区传统民居与居住文化研究1东北地区传统民居与居住文化研究随着现代化的不断深入,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居住环境的要求也不断提高。

然而在东北地区,仍有不少传统的民居仍然保存完好。

这些传统的民居不仅代表着东北地区特有的建筑文化,更是东北人民居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通过对东北地区传统民居与居住文化的研究,探讨其在地域、文化和历史方面的内涵和特色。

一、东北地区传统民居的地域特色东北地区民居建筑历史悠久,与东北地区的气候环境和地理特点密切相关。

东北地区冬寒夏热,降雨量充足,因此民居建筑材料多以木材、砖瓦、土坯为主。

同时,东北地区地广人稀,居住空间相对而言更为宽敞,因此民居建筑的主体采用立柱式结构,使得建筑内部空间更加宽敞明亮。

此外,东北民居的建筑设计还体现了当时人们的居住习惯和信仰与文化,例如门楼的造型、牌匾的雕刻等均反映出东北地区人民对于美好生活和神秘信仰的追求。

二、东北地区传统民居的文化意义东北地区传统民居在文化意义上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下,东北地区民居的建筑结构和装饰风格也呈现出独特的文化特色。

东北地区具有浓郁的民俗文化,传统民居的装饰和摆设均反映出这种文化的特点,例如墙上挂画、佛像、屏风等装饰,以及家具和器物的种类和形状等。

此外,东北人民的生活方式、生产方式和信仰也深刻地体现在民居建筑中。

东北地区民居的建筑结构,尽管存在一些区别,但总的而言,以蓬草、木材等为主要构成材料,结构上采用大梁、大柱、大斗拱等传统的中国式结构,同时还根据不同地区的特点,加入了独特的装饰和设计。

三、东北地区传统民居的历史价值东北地区民居是我国传统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非常重要的历史价值。

其中包括了历史文化、艺术和技术等方面的价值。

东北地区传统民居是当地传统文化的物质载体,在历史的演进过程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东北地区民居也展示了中国传统建筑的技术水平。

东北的乡村民居

东北的乡村民居

文苑撷英四季品茗43吉林劳动保护◆/文周铁钧在南方人的思维中,一提及东北,便总是联想到火红的高粱、辛辣的烧酒、挺直向上的白桦树、飘洒纷飞的雪絮……其实这只能提示东北不同的季节、场合、环境,而最能代表东北特点的莫过于排列在广袤黑土地上的乡村民居。

广袤的东北以黑土著称,乡村的东北人就挖出富于黏性的黑土,割来漫野丛生的蒿草,汲上略带咸味的井水和成泥,用三股钢叉整整齐齐地垛,不久便垛成一方厚厚实实、端端正正的房框;接着搭白杨圆木为檩、铺柳条篱笆当椽,垫黑土抹泥成顶,房子就完工了。

这种房舍的优点有三:坚固、保暖、防漏。

房墙的厚度一般在二尺左右,有的可达一米,虽没有混凝土的黏合、榫卯的牵拉,但房顶、房墙和地面已混成一体。

房顶每年都用盐碱度极高的黏土抹一次,细土随雨冲落,盐碱却渗入屋顶形成一层厚厚的“铠甲”,愈是年久愈是不渗漏。

虽然近年东北农村的民居已逐渐被砖、石、混凝土取代,但这种土木结构的房舍仍不少见。

在东北的林区,还可见木建的民居,木房看上去简单却极坚固。

建木房首先要在地面挖出二尺左右深的沟,把圆木横着嵌入,然后将一根根凿出榫卯的圆木交错咬合,如同从前水井框的交接,所以前辈们又称“井干房”。

屋的木瓦是用斧子劈出来的,劈木瓦须在冬季,寒冷已把木头冻脆,一斧子便整整齐齐地劈出薄片,劈出的木瓦片虽粗糙,但纹理顺畅,不滞雨水,只是经不起长时间的阳光照射和风吹雨淋,容易变形,用不了几年便得换新。

当厚厚的白雪铺盖在房上,檐头滴水结成晶莹的冰凌,房里生上大火炉,便温暖如春,而夏天南北窗敞开通风,又十分凉爽。

远远望去,房子显得娇美玲珑,独特神奇,颇像“圣诞老人”的小木屋。

说东北民居就不能不讲火炕,《辽史》记载东北火炕时说“环室为床,火其下,饮食起居其上”。

传统的东煴北民居一般是“口袋房”,即进门是灶房,而一侧的居室则是两间或三间相连,室内炕与屋的长度相等,俗称“连二、连三炕”,室内的大部分平面空间被炕占据,人们的室内生活也就集中到了炕上。

东北地区满族民居文化保护与民宿设计研究

东北地区满族民居文化保护与民宿设计研究

东北地区满族民居文化保护与民宿设计研究一、前言中国东北地区是满族的主要分布区域,这一地区拥有丰富的满族文化资源。

满族是中国人口较多的少数民族之一,其独特的传统民居建筑文化一直以来备受关注。

随着旅游业的兴起,保护和利用满族民居文化资源的需求日益增加。

本文将围绕东北地区满族民居文化的保护和民宿设计展开研究,通过调查研究、实地考察和案例分析,探讨如何更好地保护满族民居文化,同时如何将其融入民宿设计中,提升旅游体验,促进当地经济发展。

二、满族民居文化特点1. 建筑风格满族民居受到当地气候、地理环境和文化传统的影响,建筑风格独具特色。

其主要特点是采用木结构建筑,屋顶覆盖青瓦,建筑外墙涂以白灰。

在建筑形式上,多为四合院或多间相连的平房式建筑,大门朝南,布局严谨有序。

2. 装饰特色满族民居在建筑装饰上注重线条的简洁和对称的美感,善于利用彩绘、雕刻等手法进行装饰。

常见的装饰元素有龙凤、莲花、花鸟、瑞兽等图案,符号着满族人的美好愿望和深厚的历史积淀。

3. 生活方式满族民居内部空间以厢房和天井结合的布局形式为主,分为正厅、床房、客厅、厨房等功能区域。

家具用具简洁朴素,布局合理,体现了满族人的生活理念和生活方式。

1. 文化遗产保护意识的提升加强对满族民居文化的保护意识培养,开展相关的宣传教育和专业培训,提高相关从业人员和社会公众对满族民居文化价值的认知和重视。

2. 完善法律法规体系制定健全的相关法律法规,明确满族民居文化的保护范围和标准,建立文化遗产保护机构和专业团队,确保对满族民居文化的科学、系统、全面的保护和传承。

3. 加强民居保护工作通过加强满族传统民居的维修和保养工作,保持其原有的风貌和特色,防止文化遗产的破坏和流失,为后人留下更多的满族传统文化遗产资源。

四、满族民居文化与民宿设计的融合1. 设计理念融合在满族民居文化保护的前提下,将其文化特色与现代旅游需求相结合,融合现代设计理念和设施设备,保持满族传统民居的原始风貌,同时满足当代游客对居住条件的要求。

我国十大传统民居的地域差异

我国十大传统民居的地域差异

我国十大传统民居的地域差异我国幅员辽阔,自然区域差异显著,民族众多,在各地特定的地理环境、历史文化和风俗人情根底上开展起来的传统民居是丰富多彩的。

就地取材、因地制宜表现了我国劳动人民的精湛技艺和浓郁的文化精神。

下面,就简单的介绍我国不同地区的传统民居。

一、北方寒冷民居区本区南界大致以岭——淮河为界,包括东北、华北大局部地区。

冬季寒冷,1月份平均气温在0℃以下,民居防寒性能好,冬季多刮西北风,夏季多吹东南风,正房一般座北朝南。

1、东北地区的民居包括、、东部、东北部地区。

由于东北地区冬季寒冷而漫长,西北风猛烈,所以居住环境力求保温,屋设有火炕、火墙,北窗小或无窗,南窗一般为双层玻璃,屋门、檐较为低矮。

东北是我国最大的林区所在地,木材丰富,所以房屋多为砖木构造。

该区的鄂伦春族居住的圆锥形窝棚极具特色,它被称为"仙人柱〞,又叫"撮罗子〞。

冬季四周围以狍皮,夏季为桦树皮,且易搬迁,符合其按季节狩猎的特点和逐兽的行动规律。

包括西部、北部、河套地区、平原。

本区属于暖温带北部,气候年较大,冬季寒冷,因此土墙厚实,一般屋设有火炕;冬季吹西北风,北窗小;年降水量不大,屋顶呈平顶或近似平顶,便于晒粮食。

3、黄土高原的民居包括、陕北、陇东、南部和西部。

该区最富有特色的传统民居就是窑洞。

由于黄土土质疏松,质地均一,垂直节理发育,富含钙质,所以直立性强,便于开挖。

其特点是因势而造,冬暖夏凉。

按地形不同及所处的位置和形式,可分为靠崖式、地坑式和地坯拱式三种。

靠崖式为垂直崖面上开掘的窑洞,各家只能平列,不能围聚成院。

地坑式又称天井窑,是在没有崖面的地方向下深挖,造成人工崖面,再挖窑洞,深坑成方形,形成庭院。

在窑洞,靠近窑口门窗空气充足处,安排炕、灶等日常起居用;深处作为贮藏室。

包括中南部、、及北、皖北地区。

该地区冬季寒冷枯燥,多北风,房屋座北朝南,大多为四合院。

四合院由北面的正房和东西两侧的厢房及南面的门楼组成,它们之间用围墙连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东北民居群体布局
东北民居多平原,地势平缓带上的村落多沿东西向成带状分布,整体形成行列式布局,使得绝大部分的建筑都具有良好的光照和通风。

并且,有的东北传统民居在进行行列式布局时故意错开一个角度形成错列式布局,以改善通风和光照效果。

东北民居的间距一般比较大,客观因素是东北地区地广人稀,土地资源丰富。

而主观因素是为了在太阳高度角小时,避免建筑物之间产生对光线的遮挡。

东北满族民居的群体布局则具有自身特点。

满族民居主要以南北为主的单条纵向轴线控制院落空间与序列,而院落之间一般没有东西向的联系,这样的布局对南向面的采光是不利的。

这种布置形式主要来源于早期满人“占山为王”的习惯。

他们将院落建造在狭窄的山脊上面,而建筑物随着山脊的走向,由前向后延展排列,而在两侧发展上受到空间限制,故此形成了南北走向的群体布局。

二、东北民居院落式布局
东北合院式民居气候适应性最大的特点是院落布局较为松散,院落空间大,厢房、门房和正房之间的间距也较大。

此图为我国由南至北民居院落深宽比走向图。

可以发现,随着纬度的上升,深宽比不断下降。

对于纬度较高的东北地区,在同等院落深度下,增大了院落的宽度(东北院落深宽比在0.8~1.9之间)。

这种做法的客观条件是东北土地资源丰富,而原因则是这样有利于增加日照,避免厢房对正房的光线遮挡,以便缓和冬季带来的严寒。

其次东北大院的宽松的院落设计也有利于从事生产劳动。

由于冬季寒冷漫长,很多生产劳动不得不在室内进行,这就使得许多暂存物品、劳动工具、车马等必须放在室外,宽阔的院落为他们提供了空间。

并且东北民居相较于其他地区的四合院多了一处后院,主要是用于粮食储存。

除了合院布局松散之外,东北合院式民居还有其他特点。

东北当地流传着这样一句话“高高的、宽宽的、矮矮的、窄窄的”。

高高的指房屋台基高,主要是为了防积雪。

宽宽的指南窗宽大,这样有利于南向采光。

矮矮的指房屋净高低,窄窄的指室内进深小,这两点都是基于建筑室内保温所做的措施。

三、.东北民居单体建筑布局
1. 满族口袋房
东北满族有一种极具特色的单体建筑布局形式,叫做“口袋房”
口袋房的布局是中间是堂屋,堂屋北侧为暖阁,而卧室(即西屋和东屋)则设于堂屋两侧。

这样的布局形式主要是为了应对冬季严寒。

东北冬季主要为西北季风,北侧的暖阁就缓和了冷风带来的寒冷,而卧室位于两侧,是为了防止开关门时冬季冷风直接灌入卧室内。

口袋房最大的特点就是其中的万字炕。

室内的生活就以这万字炕作为主要生活空间。

环室三面筑火炕,南北炕通过西炕想通,平面则呈“匚”字布局。

其中西炕宽度很窄,多在500~600mm,而满族以西为贵,所以西炕是不能坐人的,或者只允许男人和贵宾坐。

而南北两炕宽度都在1.8m左右,是东北民居中休息睡觉的场所。

2.朝鲜民居
朝鲜民居的平面布局中有极具特色的咸镜道型。

这类朝鲜民居最大的特点是满铺炕,主要的活动区域(主屋、卧室)和厨房连为一体,主活动区域内都设有炕铺,而厨房又能源源不断的补充室内热量,有效的解决了东北寒冷地带的保温要求,也具有一定的节能效应。

满铺炕上一般都用高丽纸和油纸裱糊,冬天有保暖作用,夏季有吸湿作用。

咸镜道型民居另一个特点就是田字形划分空间,空间灵活,也产生了非常多的隔断门。

在冬季时,可以关闭各个房间的隔断门,使热量集中在主要活动区域;夏季时则打开隔断门,有利于通风、透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