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居建筑布局设计研究——以东北少数民族民居建筑为例

合集下载

东北地区满族建筑特色探析_李珠

东北地区满族建筑特色探析_李珠

东北地区满族建筑特色探析_李珠除了汉族,满族便是我国的最大民族,大多数的满族人民居住在东北地区,由于地势、环境等诸多原因的影响,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建筑风格。

首先便是气候问题,东北地区地势高,气候寒冷,所以建筑风格延续的是北方建筑风格的特点,一切为了保暖,由于大陆性气候,春季雨水要多,昼夜温差更是大。

呈现的满族建筑群的风格在大小、颜色、风格、格局等方面独树一帜,同于其他的古典的建筑风格模式,以宏伟壮大著称。

满族文化和汉族文化极好的交融之时,相互吸收,相互影响。

满族文化习俗和中原汉族的文化习俗相互结合、融合,将建筑的格局和装饰即与中原相联系有区别于中原而独具特色。

对于不同的宫殿所形成的建筑群特色鲜明。

“口袋房”便是很好的描述,满族人的房间要多,为了方便采光,一般都是坐北朝南,一般房门开在房间的东侧,整座房间看起来就像一个口袋,这也是满族建筑风格中的“口袋房”。

各个房间的设置也都按满族风俗。

在东边的房间内设置有炕,因为东北气候的影响,火炕便是很好的取暖工具,家家户户在家设置火炕,取暖效果佳,这种做法也延续至今。

在房间里,南、北、西三面都著有炕,其他方向也都有房间,再加上门房,这就是我们经常所说的四合院了。

对于房屋,多用的是起脊砖,称之为“海青房”。

房间的门向南开,空间比较大,看起来很宽敞的样子,房间正对着的就叫做堂屋,就是我们所称的客厅或者外物。

对于火炕的设置需要将灶通向各个房间,这样在厨房的灶口的火才能够通达到各个房间以保证取暖。

火炕是满族建筑的一大特点,做饭烧水时可以保证炕总是暖呼呼的,不至于在寒冷的东北在古代由于技术的落后而不能保暖。

对于一些人,他们还会将室内的地面修造成烟道,所以即使在非常寒冷的时候,也可以提高室内的温度,达到取暖灯的目的。

满族居民建设的还有一个大的特点就是“跨海式烟道”,对于北方的人来说一般是将烟道设置在房脊上面的,但是满族的居民却不喜欢将烟道设置在屋顶上面,更喜欢将烟道设置在房屋的一侧,将烟道的孔道和火炕连接在一起,所以烟道在地面上,可以演唱室内烟道的长度,帮助火炕提供保暖的能力。

东北地区传统民居设计构想

东北地区传统民居设计构想

收稿日期:2020-01-09作者简介:徐莉莉(1982-),女,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小城镇建设方面的研究。

东北地区传统民居设计构想徐莉莉,姜 楠(沈阳城市建设学院,辽宁 沈阳 110168)摘要:东北地区传统民居设计灵活、功能合理,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是我国传统建筑中的宝贵遗产。

本文通过对东北地区民居的选址、建材选择、室内设计、配套工程、惬意居所五方面设计构想进行探讨研究,以体现东北地区民居设计传承与创新。

关键词:景观特色;传统民居;东北地区;设计构想中图分类号:TU241.5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0402(2020)08-0034-03传统民居是人们勤劳的硕果,智慧的结晶。

我国历史悠久,疆域辽阔,地貌各异,民族众多。

各地民居,各有千秋,无一不体现出了当地的自然条件、地理环境、历史文化、经济水平和生活习惯等。

如内蒙流动民居,逐水而居;山西大院民居,内涵丰富;福建土楼民居,御外凝内;江南水乡民居,精美别致。

而东北地区民居,因地制宜,因需而建,更讲究实用美观。

无论是金碧辉煌、雕龙画凤的皇室建筑,还是山林旁、江河边、平原上返璞归真、风格迥异的普通民宅,都呈现着传统文化元素,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是中国传统民居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

1 东北地区民居设计目的众所周知,住宅是人们赖以生存的场所,而民居是最有特色的代表。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民居形式不断改进,而改进后的民居则服务并影响着居住者的生活。

如此递进着——循环着——递进着。

如何在居住建筑领域继续将民族文化和地域文化之精髓发扬光大,原创出既能体现中国传统建筑神韵,又能展现地方民居特色,还兼具时代感的惬意居所之佳作?首先要明确设计目的,深入探讨研究,精心设计构想。

1.1 传承的需要中国传统民居建筑,在世界建筑史上独树一帜。

而东北地区传统民居以其别具一格的历史文化价值、社会风俗价值和建筑艺术价值,见证了族群的繁衍和时代的变迁,成为各种文化交融共存、各民族相互融汇发展的缩影,理应得以传承。

东北地区传统村落空间形态艺术研究

东北地区传统村落空间形态艺术研究

一、东北地区传统村落建筑空间组合形式分析(一)空间尺度经过深入调查发现,东北地区传统村落建筑空间尺度与南方天井或北方其他地区庭院的不同之处在于,东北大部分地区的传统村落建筑在建造时都具有显著的、围合尺度较为开阔的特点,这是因为我国东北地区地广人稀,人们将这种传统村落建筑形式亲切地称为院落。

东北地区传统村落建筑的围合墙体与其他地区的建筑相比,不仅尺寸更加低矮,而且受到院落空间范围等因素的影响,这种院落尺度满足了人们生产、生活的空间需求。

东北地区的传统村落空间形态无法像中原地区的村落建筑一样,设计为方正规整的样式,大多数村落建筑都是根据当地的地形条件,采用矩形设计方法,而室内空间则采用方正且左右对称的设计方式。

正是因为受到传统文化与自然观等相关因素的影响,东北地区村落的传统建筑在设计和建造过程中,建筑空间并未采用垂直上升的设计思路,而是根据东北地区独特的气候条件,将水平横向延展设计理念作为本地区传统村落建筑设计的基础。

(二)空间组织如果站在宏观空间组织关系角度对东北地区常见的传统村落进行划分的话,东北地区的传统村落主要有面状型、带状型、团状型等几种。

因为东北地区具有独特的气候和环境,不仅资源丰富、土地肥沃、四季分明,而且其组团状人口规模与聚居效应为面状型聚居方式的形成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通过对空间形体组织关系的分析发现,轴线设计方法在东北地区传统村落规划和设计中的应用,满足了传统社会背景下人们的审美规制和要求。

不管是城池建筑还是宫殿建筑,在设计之初正厅部分采用的都是空间对称布置的设计方法,这种空间形态组织形式对村落规划与民居设计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假如设计人员将空间形态分为若干个体块的话,那么不管是空间形态尺度复杂与否,都必须由一条无形轴线主导,按照方正规整的原则进行布置。

(三)空间围合东北地区的传统特色村落建筑对建筑空间围合、形态围合以及气韵围合等各方面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村落居民在准确反映空间围合特点的同时,将东北地区的传统文化风情、民俗民风等呈现在人们的面前。

东北地区满族民居文化保护与民宿设计研究

东北地区满族民居文化保护与民宿设计研究

东北地区满族民居文化保护与民宿设计研究东北地区是我国满族传统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之一,满族民居作为满族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在东北地区拥有丰富多样的文化遗产。

然而随着现代化的发展,满族传统民居文化面临着严重的被破坏和失传的风险。

对东北地区满族民居文化进行保护与传承,以及将其融入民宿设计之中,成为了当下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满族民居文化的特点满族民居是满族人民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是满族文化的载体,也是满族传统生活方式的体现。

满族民居的建筑风格独特,通常采用木结构和青瓦覆盖的屋顶,建筑形式简洁大方,结构牢固,能够很好地适应东北地区的恶劣气候条件。

民居内部布局合理,通常包括正房、厢房和门厅等功能区域,能够满足家庭日常生活的需要。

满族民居文化不仅体现在建筑形式上,更体现在生活习俗、风俗文化以及家具装饰等方面。

满族人民崇尚勤俭节约的传统,他们注重家庭和睦,对待客人热情好客。

在满族民居内,家具装饰常常简单而实用,室内布置讲究舒适典雅,传统的文化符号和装饰品也随处可见。

二、满族民居文化保护的现状与问题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现代建筑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多的传统满族民居面临着被拆除或改建的压力。

传统满族民居所采用的建筑材料和施工工艺经常无法满足现代化的生活需求,一些地方政府和开发商为了推动经济发展,也会对满族民居进行改造和拆迁,导致传统文化的严重损失。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大量的满族村落人口外流,传统民居的维护和修缮工作也逐渐被忽视。

传统民居的损毁和废弃,导致了传统文化的逐渐失传,满族民居文化的保护形势十分严峻。

三、满族民居文化与民宿设计的融合在满族民居文化面临严重挑战的当下,如何有效保护和传承满族民居文化,成为了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

将满族民居文化融入到民宿设计之中,可以起到很好的保护和传承作用。

民宿设计需要充分尊重和保护满族民居原有的建筑风格和特色。

通过合理的规划和设计,将满族民居原有的形式与现代的设计理念相结合,打造出具有传统特色和现代舒适度的民宿空间。

民居建筑布局设计研究——以东北少数民族民居建筑为例

民居建筑布局设计研究——以东北少数民族民居建筑为例

科技资讯科技资讯S I N &T NOLOGY I NFO RM TI ON 2008NO .28SC I EN CE &TECH NO LOG Y I N FOR M A TI O N 学术论坛1中国传统民居建筑的布局中国传统民居有着明确的流线,完整的格局,明显的主体建筑,简直组合体和渐进的层次的布局特点。

明确的流线好似画在人们心间的一副导游画,自然而然地引导人们到要去的地方。

2东北民居建筑的发展概况我国东北地区是一个多民族的地区,全境居民汉族、满族最多,朝鲜族和蒙古族次之。

汉族大部分是清中叶以后由河北、河南、山西、山东一带居民来东北开垦的农民,散居东北各乡镇,构成为东北主要居民。

东北地方寒冷,除在房屋构造上采取保温构造外,并在室内装设取暖设备,使之发散热量以保持室内一定的温度。

当地居民创造了火炕、火墙、火炉、火地以及火盒等等的防寒设备,增加室内的温度抵抗冷空气袭人。

三百年来,住宅建筑不断发展,并且由于汉、蒙、朝鲜等民族的杂居,在建筑上互相影响,又增添了许多内容。

3东北少数民族民居建筑布局设计详析3.1满族民居建筑东北满族民居建筑分为居民街坊、城镇大型住宅、乡村居住房屋三种类型。

其中以“城镇大型住宅”最具有代表性:住宅的总平面大部分是前后长两端窄的矩形,也可以说是纵长方形,一般的面积在1500平方米左右。

宅和宅分隔均用大墙(宅墙)相隔,大墙每面都和房屋建筑有较宽的距离,房屋在园子中间布置松散。

厢房布置躲开正房,而不遮挡正房的光线,一但正房间数多,则院子更空旷,因而普遍来看院子较为宽大。

它采取这样松散的布置,一是因为东北地区土地广大人烟稀少,建宅时可以多占土地,另外也是因为冬季寒冷,厢房躲开正房可以使正房多接纳阳光,如果厢房挡住正房则室内无光而阴暗寒冷。

同时它布局松散还可以起到防火的作用。

根据当地住宅现存的情况来划分,主要可以分为三合院和四合院两种类型。

以三合院为例:如图1所示,三合房是以正房为中心,由两组厢房来组成。

从东北民居结合现代建筑的发展方向的探究

从东北民居结合现代建筑的发展方向的探究

从东北民居结合现代建筑的发展方向的探究铁岭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设计方案针对任务书的需求,在分析展品的特点同时,积极融入地域特色,形成设计意向——东北大院,并将此设计构思渗透到建筑设计的各个环节。

标签:铁岭;非物质遗产;博物馆;地域性;东北大院随着我国的经济建设不断发展,中心城市人口越来越密集,地铁建设和运营项目越来越多。

现代地铁运行的各种设备和密集复杂的人流,高速行驶的地铁列车引起的活塞风,大量应用的新型建筑材料、装修材料、绝缘保温材料及粘接剂等,使得空气中出现了多种前所未有的挥发性化学污染物、微生物以及颗粒物,使得地铁环境存在着重大的公共安全隐患,需要我们寻求可行的方法,采取可靠的措施,控制地铁空气质量,保障公众安全。

一、地铁微生物污染的产生、传播原理及其危害性因为地下车站和区间隧道是一个大狭长型的地下空间,与外界的联系也较小,空气流通不畅,巨大的客流量、高速的列车和各种机电设备的运行,又会产生很大的热量,因此使得地铁内温度和湿度非常适宜滋生一些微生物,像细菌、病毒、变形虫等通过过滤器、冷却盘管、滴水盘、风道等空调设备和地下隧道的潮湿表面大量生长繁殖,将会产生大量毒素、气体等,并会通过通风空调系统会快速并且大面积的传播。

列车运行时的活塞效应,则更进一步加剧了微生物污染的蔓延和传播。

地铁环境中有些微生物,像真菌和细菌,会产生VOC(挥发性有机化合物),都会影响室内空气质量。

然而,通过空气传播的微生物,即使数量很少也有可能引发各种人类健康问题。

因为地铁内部通常保持一定的温度和湿度,反而会有助于微生物的传播,通过空气传播的微生物在地铁环境中会维持不断的生长,甚至会通过通风空调系统传播至更远距离处。

地铁中服务于公共区的通风空调系统设备有组合空调机组、新风机组、冷水机组、冷却塔、水泵等空调制冷设备。

通风空调系统运营期间,系统内部不可避免的存在着积水、积灰等问题,由于新风和回风带进中央空调里大量的细菌病毒,这些微生物被截留在过滤器和冷却盘管、滴水盘、风道、送风口等的潮湿表面上,水分和灰尘为细菌的滋生、繁殖提供了有利的条件,从而造成细菌、霉菌等微生物在空调系统内的湿表面等位置定植、生长和繁殖,后又随送风进入地下空间,并通过空调系统快速大面积传播和扩散,形成恶性循环,通风空调系统成了主要污染源和传播扩散污染物的工具。

东北村庄设计方案

东北村庄设计方案

东北村庄设计方案1. 简介随着城市化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人选择离开繁华的城市,回归自然,选择在乡村中寻找平静与安宁。

而在东北地区,那些被苍山环抱,景色宜人的小村庄,更是吸引了无数人的眼球。

如何在这样的村庄中设计出更加适合生活的房屋,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本文将就东北村庄设计方案进行分析。

2. 环境分析东北地区的自然环境较为恶劣,北风劲吹,气温极低,气象条件要求房屋必须采用保温隔热材料,以减少能源的消耗。

同时,东北地区的地面条件较差,土壤松软,需要采用稳固材料进行地基处理。

因此,在设计东北村庄的住宅时需要充分考虑到环境的因素。

3. 安全性考虑东北地区的自然灾害风险较高,如暴雪、暴风等。

因此,在设计房屋时需要考虑到防风、防雪等因素,以保证房屋的安全性。

此外,在村庄的规划中也需要考虑到灾害逃生通道的设置,以增加对村民们的保障。

4. 生活条件考虑东北地区的人民生活水平相对较低,因此在设计住宅时需要考虑到降低成本,保障村民的基本生活需求。

在房屋的设计中,可以考虑采用地暖、太阳能热水器等节能环保的装置,以降低村民们的能源消耗。

5. 与自然环境的协调东北地区的自然风光十分壮丽,因此在进行村庄规划的时候,应尽量减少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并将自然元素融入设计中,使住宅与自然环境相得益彰。

6. 设计要点在东北村庄的设计中,需要关注以下要点:6.1. 建筑风格可以选择具有东北地区传统特点的建筑风格,在保证实用性的同时,增加了建筑的文化内涵。

建筑的外墙可以用当地的石材等材料进行装饰,增加房屋的美观度。

6.2. 室内设计可以采用毛毡等保暖材料进行室内装修,增加了房屋的保温性能。

此外,在户型的设计上,可以考虑到人们的生活习惯和实用性。

比如,可以在楼下设置大厅、厨房等公共区域,而将卧室设于楼上,以增加私密性和居住体验。

6.3. 环保节能设计可以采用太阳能热水器、地暖等装置,以降低村民们的能源消耗。

此外,建筑的采光、通风等方面也需要进行合理的设计。

东北地区满族民居文化保护与民宿设计研究

东北地区满族民居文化保护与民宿设计研究

东北地区满族民居文化保护与民宿设计研究一、前言中国东北地区是满族的主要分布区域,这一地区拥有丰富的满族文化资源。

满族是中国人口较多的少数民族之一,其独特的传统民居建筑文化一直以来备受关注。

随着旅游业的兴起,保护和利用满族民居文化资源的需求日益增加。

本文将围绕东北地区满族民居文化的保护和民宿设计展开研究,通过调查研究、实地考察和案例分析,探讨如何更好地保护满族民居文化,同时如何将其融入民宿设计中,提升旅游体验,促进当地经济发展。

二、满族民居文化特点1. 建筑风格满族民居受到当地气候、地理环境和文化传统的影响,建筑风格独具特色。

其主要特点是采用木结构建筑,屋顶覆盖青瓦,建筑外墙涂以白灰。

在建筑形式上,多为四合院或多间相连的平房式建筑,大门朝南,布局严谨有序。

2. 装饰特色满族民居在建筑装饰上注重线条的简洁和对称的美感,善于利用彩绘、雕刻等手法进行装饰。

常见的装饰元素有龙凤、莲花、花鸟、瑞兽等图案,符号着满族人的美好愿望和深厚的历史积淀。

3. 生活方式满族民居内部空间以厢房和天井结合的布局形式为主,分为正厅、床房、客厅、厨房等功能区域。

家具用具简洁朴素,布局合理,体现了满族人的生活理念和生活方式。

1. 文化遗产保护意识的提升加强对满族民居文化的保护意识培养,开展相关的宣传教育和专业培训,提高相关从业人员和社会公众对满族民居文化价值的认知和重视。

2. 完善法律法规体系制定健全的相关法律法规,明确满族民居文化的保护范围和标准,建立文化遗产保护机构和专业团队,确保对满族民居文化的科学、系统、全面的保护和传承。

3. 加强民居保护工作通过加强满族传统民居的维修和保养工作,保持其原有的风貌和特色,防止文化遗产的破坏和流失,为后人留下更多的满族传统文化遗产资源。

四、满族民居文化与民宿设计的融合1. 设计理念融合在满族民居文化保护的前提下,将其文化特色与现代旅游需求相结合,融合现代设计理念和设施设备,保持满族传统民居的原始风貌,同时满足当代游客对居住条件的要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术论坛SCIENCE&TECHNOL00Y闷2,0。

0。

8MAN.0。

.。

2。

8,lj2圆
民居建筑布局设计研究
——以东北少数民族民居建筑为例
李玉元
(安乡众拓规划建筑设计有限公司湖南安乡415600)
摘要:中Iil古代民居的类型,由于各地区自然条件的不同,材料的差别,民族习惯的因素,以及社会生产力的影响,而产生各类的形状和式样,它们不仅对现代建筑产生深远的影响并且被运用到琨代建筑设计中。

探完留存的东北民居建筑的平面布局特征,挖掘其文化特质,为东北古城传统民居的保护和继承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民居建筑民居布局设计少数民族
中图分类号:TU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91(2008)1o(a)一0241-01
1中国传统民居建筑的布局中国传统民居有着明确的流线,完整的格局,明显的主体建筑,简直组合体和渐进的层次的布局特点。

明确的流线好似画在人们心闻的一副导游画,自然而然地引导人们到要去的地方。

2东北民居建筑的发展概况我国东北地区是一个多民族的地区,全境居民汉族、满族最多,朝鲜族和蒙古族次之。

汉族大部分是清中叶以后由河北、河南、山西、山东一带居民来东北开垦的农民,散居东北各乡镇,构成为东北主要居民。

东北地方寒冷,除在房屋构造上采取保温构造外,并在室内装设取暖设备,使之发散热量以保持室内一定的温度。

当地居民创造了火炕、火墙、火炉、火地以及火盒等等的防寒设备,增加室内的温度抵抗冷空气袭人。

三百年来,住宅建筑不断发展,并且由于汉、蒙、朝鲜等民族的杂居,在建筑上互相影响,又增添了许多内容。

3东北少数民族民居建筑布局设计详析3.1满族民居建筑东北满族民居建筑分为居民街坊、城镇大型住宅、乡村居住房屋三种类型。

其中以“城镇大型住宅”最具有代表性:住宅的总平面大部分是前后长两端窄的矩形,也可以说是纵长方形,一般的面积在1500平方米左右。

宅和宅分隔均用大墙(宅墙)相隔,大墙每面都和房屋建筑有较宽的距离,房屋在园子中间布景松散。

厢房布置躲开正房,而不遮挡正房的光线,一但正房
间数多,则院子更空旷,因而普遍来看院子较为宽大。

它采取这样松散的布置,一是因为东北地区土地广大人烟稀少,建宅时可以多占土地,另外也是因为冬季寒冷,厢房躲开正房可以使正房多接纳阳光,如果厢房挡住正房则室内无光而阴暗寒冷。

同时它布局松散还可以起到防火的作用。

根据当地住宅现存的情况来划分,主要可以分为三合院和四合院两种类型。

以三合院为例:如图l所示,三合房是以正房为中心,由两组厢房来组成。

两厢房的距离是根据正房的长度为标准,形成中间的院子,称之为前院或内院。

在内院,正、厢房之交接处用拐角墙相连,即构成完整的内院了。

三合房式住宅布置,因前端无房,开单间屋字型大门,或者是四脚落地大门,面对宅的正房。

四周用大墙(宅墙)围绕。

这类布局的优点是:院子的前方开敝,采纳阳光,院子内部又可以通风,而使院子成为主要的活动中心。

例如上图,内院的三合房各做五问、称为五正五厢,构成完整的内院。

外院两厢惧为三间,作佣人居住,院子成横方形。

3,2朝鲜族民居建筑朝鲜族是东北境内的一个少数民族,也是我国各民族大家庭成员之一,在东北省居住的约有七十于万人。

他们的生活方式,不以院子为活动中心,而是以房屋内部为中心。

因此对于朝鲜族的布置就着重对其房屋内部平面布置进行浅入探讨(图2):居室是住人的房间,昼间用做居室,夜间则作为寝室。

朝鲜族房屋居人房间的面积大,间数多,一房之内除掉厨房,牛房,草房,壁厨等房间外,全部为居住的房间。

这些房间多半偏在左端。

居室房屋有大问
9~13平方米,也有小问4~7平方米,大小不等。

各室用拉门相隔,前后门和拉门较多,出入甚方便,这样的设计富于变化,比较灵活。

例如需要大房间时,室内就不必做间隔墙,需要小房间时,可以用轻体间壁墙分开。

草房是朝鲜房屋内的一个房间,它往往是和厨房相连接,尺寸和房屋单间相等,实质上就是一间空屋当作储藏室使圈1满族民居三合院式平面布局图2朝鲜族中廊式房平面布局用;草房这一间屋的设置很有必要,在住宅中有实用的意义。

例如汉族一般人家总有些杂物无处可放,都有仓房一间,用这个房间来安放。

朝鲜族住宅在设计时,也考虑到了这样的房间。

但朝鲜族的房屋内部布置在有些地声
也有不足之处。

例如牛棚的布置多半设在
草房的旁侧,如无草房则将牛棚设在厨房的近旁,或者是将牛棚设在草房的前端成为拐角形的房屋。

牛槽设置在草房和牛棚之交,这样布置牛棚和居住房屋连接一起不甚合理。

这些也正是朝鲜族居民在其室内设计的布置当中需要改变的问题。

3.3蒙古族民居建筑
.在东北地区居住的蒙古族历史悠久,他们向以游牧生活为主,经过长年的游牧
而逐步走上定居。

又因人口稀少,地域广
大,散居较多,集居的村镇比较少,一村有
几户至数十户人家。

在蒙古游牧的地方没
有房屋,他们都居住蒙古包,后来逐渐学习
汉族,建设固定房屋。

蒙古族居住建筑分为旗王住宅、民间
居住房屋两种,旗壬住宅的总平面布置采
用汉族房屋的式样,根据地方习惯沿用农
村地主大院的传统布局方式,在房屋构造
上则吸取北京王府等四合院建筑式样。


内以正房五间、厢房各六间、门房三间组
成,并以垂花门和墙分隔成为前院和后院
(内院)。

前院较小,没有什么特殊的布置,
后院做为住宅内的重心,四周做走廊和房
屋前廊相接,包围成完整方形的院心。


大门以内二门以外栽植树木和花草,使得
进入院中的人对宅院有深广的感觉。

4结语
建筑文化不是封闭的,而是继承、创
造、延续的产物,就传统民居的可持续发
展而言,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只有不断
的从老祖宗给我们留下来的非常宝贵的现
实遗产中,不断发掘它对今天发展的积极
一面,并且把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华部分
做为今天设计的源泉。

只有这样才能使属
于我们自己的东西不被丢失,从而走出一
条有中国特色的设计道路来。

参考文献
【l】张驭寰.东北民居【M】.中国建筑出版
社,1989.
【2J王受之.世界现代设计史【M】.中国青年
出版社,2002,9.
【3】潘谷西.中国建筑史【M】.中国建筑工业
出版社,2004,1.
科技资讯SCIENCE&TECHNOLOGYINFORMATION
24万方数据
民居建筑布局设计研究——以东北少数民族民居建筑为例
作者:李玉元
作者单位:安乡众拓规划建筑设计有限公司,湖南安乡,415600
刊名:
科技资讯
英文刊名:SCIENCE & TECHNOLOGY INFORMATION
年,卷(期):2008,""(28)
被引用次数:0次
1.张驭寰东北民居 1989
2.王受之世界现代设计史 2002
3.潘谷西中国建筑史 2004
1.期刊论文丁剑徽州古民居建筑的美学价值-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25(4)
徽州古民居是我国传统建筑百花园中的一枝奇葩,在我国建筑史上占有重要的一页.在民居布局、空间处理、装饰细部的处理以及色彩的应用上都体现着独具特色的徽派建筑美学思想,对其作深入的研究和挖掘,对现代环境艺术、造型艺术都有深刻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本文链接:/Periodical_kjzx200828207.aspx
授权使用:东北林业大学(dblydx),授权号:2807a95c-03ff-4741-8379-9e43017f7f8c
下载时间:2010年12月5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