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犯罪嫌疑人立案侦查的程序是什么
经济犯罪案件办案程序

经济犯罪案件办案程序目录一、案件管辖 .................................................................... ( )1二、受理、立案、破案、销案.................................. ( )2受理 (2)立案 (2)破案........................................................................................... ( 3) 销案........................................................................................... ( 3) 三、侦查 ............................................................................... ( )4调取证据 (4)讯问犯罪嫌疑人 (5)留臵盘问 (7)询问证人、被害人 (8)搜查扣押 (8)查询、冻结存款、汇款 (11)追缴赃款赃物 (12)鉴定 (13)辨认 (14)通缉 (15)侦查终结 (15)补充侦查 (17)四、强制措施...................................................................... ( 18) 拘传 . (18)取保候审 (18)监视居住 (25)拘留 (27)逮捕 (30)羁押期限 (32)其他规定 (33)五、羁押 (35)六、律师参与刑事评论 (36)七、涉外经济犯罪案件 (38)八、办案协作 (41)经济犯罪案件办案程序根据中公部《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和江苏省公安厅《江苏省公安机关办理经济犯罪案件暂行规定》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警察法》的规定。
经侦案件立案标准

经侦案件立案标准经济犯罪是指以非法牟利为目的,侵害国家、集体和个人财产利益的行为。
在处理经济犯罪案件时,侦查机关需要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立案,以确保案件的公正、公平和有效处理。
下面将介绍一些经侦案件立案的标准和程序。
首先,经侦案件的立案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案件事实清楚,证据确凿;二是犯罪嫌疑人的身份清楚,有明确的罪名;三是犯罪事实发生的时间、地点和方式清楚;四是案件具有一定的社会危害性和社会危险性。
只有符合这些标准的案件,侦查机关才能依法立案侦查。
其次,在立案过程中,侦查机关需要进行一系列的程序和手续。
首先是接受案件报案,对报案内容进行初步核实,确定是否符合立案条件。
接着是立案登记,依法对涉嫌犯罪的案件进行立案登记,并确定负责侦查的承办人员。
然后是立案审查,对案件的事实、证据和法律适用进行审查,确定是否符合立案条件。
最后是立案决定,侦查机关根据审查结果作出是否立案侦查的决定,并通知报案人和被害人。
此外,经侦案件的立案还需要注意一些特殊情况。
比如,对于涉及重大、复杂的经济犯罪案件,侦查机关需要及时报请上级主管部门批准立案。
对于跨区域、跨国的经济犯罪案件,侦查机关需要与相关部门进行协调合作,确保案件的顺利侦办。
对于涉及重大利益关系的经济犯罪案件,侦查机关需要严格保密,防止案件泄露,确保侦查工作的顺利进行。
综上所述,经侦案件的立案标准是侦查机关依法依规开展侦查工作的重要依据。
只有严格按照立案标准和程序进行侦查,才能有效保护国家、集体和个人的财产利益,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
同时,侦查机关在侦查工作中还需要不断提高专业素养,加强团队协作,不断提高办案效率和质量,为打击经济犯罪提供有力保障。
经济犯罪案件侦查的常见途径

一、经济犯罪案件侦查的常见途径(一)相当一部分的经济犯罪案件,犯罪嫌疑人在作案时与被害人有一定时间的正面交往。
因而,即使犯罪嫌疑人在作案过程中有意的隐瞒自己的真实身份,在案发初期,他们的身份特征又较充分的暴露。
他们可能在体貌特征、自称的居住地、经营地、通信交往的社会关系等环节有一定程度的暴露。
所以侦查人员可以从这些身份特征入手展开侦查。
1、通过对被害人进行调查访问,对有关证人深入调查,对其他犯罪嫌疑人交往的社会关系的调查,对刑事技术和刑事犯罪情报材料的科学使用,最大限度的清楚刻画犯罪嫌疑人的特征,查清其真实身份。
2、因此在侦破案件中应该对可能的假象给予高度重视,不为假象所蒙蔽。
(二)2.由于经济行为与财物的密不可分,使得犯罪分子在作案过程中,千方百计为占有和转移财物创造条件。
因此经侦部门对涉案财物要早了解早掌握早控制,为侦查活动的以物找人由物诱人为将来的追缴赃物等奠定基础。
3.如利用信用卡诈骗,必须借助金融机构的业务活动;资金的划转需要银行的支持。
(三)在经济犯罪案件中犯罪嫌疑人与被害人的经济交往,必然会留下一些痕迹文书,因而经济犯罪案件中的痕迹物证相对丰富且易于发现收集。
二、经济犯罪案件侦查的基本方法经济犯罪案件侦查的对抗性强,需要采用正确的方法才能克敌制胜。
3、在经济犯罪案件中,查账是非常有必要的,主要就是查清与案情有关的账务来往。
8、注意取证的时机。
原则上:早下手早控制。
积极与慎重相结合。
在途径和方法的选择上,因案而异,因人而异。
在强调途径方法对取证有效性的同时,也要发挥取证方法的最大效益。
9、经济犯罪案件中的刑事技术鉴定主要是指文件、印章等鉴定。
三、特殊侦查方法技术侦查:技术侦查行为即是运用技术侦查措施的侦查行为。
通常包括电子侦听、电话监听、电子监控、秘密拍照、录像、进行邮件检查等秘密的专门技术手段。
经济犯罪案件侦查方法

交易关联分析法
通过对涉案交易的关联方进行分析 ,如交易对手方、交易时间、交易 频率等,以确定资金流向。
支付工具分析法
通过对支付宝、微信支付等支付工 具的交易记录进行分析,追踪资金 流向。
涉案资产查封与冻结
银行账户查封
对涉案的银行账户进行查封,防止资金转移。
资产冻结
对涉案的资产进行冻结,防止资产转移或变卖。
技侦手段
利用无线通信、导航定位、视频 监控等技侦设备,对嫌疑人进行 实时跟踪和定位,以实现精准抓
捕。
抓捕方案制定与实施
方案制定
根据嫌疑人情况和追踪信 息,制定详细且周密的抓 捕方案,包括行动时间、 地点、人员、装备等。
行动部署
按照方案,合理分配警力 ,确保行动的协调性和有 效性。
现场指挥
在行动现场设立指挥部, 统一指挥调度,确保抓捕 行动的有序进行。
,自觉遵守公司规章制度和国家法律法规。
建立经济犯罪预警机制
建立信息共享平台
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应建立信息共享平台,及时交流经济犯罪信 息,共同防范经济犯罪。
加强风险评估和预警
对企业内部和外部环境进行全面的风险评估,及时发现和预警潜在 的经济犯罪风险。
制定应急预案
针对可能发生的经济犯罪案件,制定应急预案,明确应对措施和责任 人,确保能够及时、有效地应对突发事件。
06
经济犯罪案件侦查案例分析
案例一:某公司财务人员挪用公款案
总结词
财务人员利用职务之便,大肆挪用公司公款,造成公司资金链断裂,陷入经营危 机。
详细描述
某公司财务人员利用职务之便,多次将公司公款转入个人账户,进行赌博等活动 ,导致公司资金链断裂,陷入经营危机。该案涉及金额巨大,给公司造成了严重 的损失。
公安机关经济犯罪怎么立案

一、公安机关经济犯罪怎么立案(一)走私假币案(刑法第151条第1款)立案标准:走私伪造的货币,总面额在二千元以上或者币量二百张(枚)以上的`(二)虚报注册资本案(刑法第158条)立案标准:1、实缴注册资本不足法定注册资本最低限额,有限责任公司虚报数额占法定最低限额的百分之六十以上,股份有限公司虚报数额占法定最低限额的百分之三十以上的;2、实缴注册资本达到法定最低限额,但仍虚报注册资本,有限责任公司虚报数额在一百万元以上,股份有限公司虚报数额在一千万元以上的;3、虚报注册资本给投资者或者其他债权人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累计数额在十万元以上的;4、虽未达到上述数额标准,但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1因虚报注册资本,受过行政处罚二次以上,又虚报注册资的;2向公司登记主管人员行贿或者注册后进行违法活动的(三)虚假出资、抽逃出资案(刑法第159条)立案标准:1、虚假出资、抽逃出资,给公司、股东、债权人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累计数额在十万元至五十万元以上的;2、虽未达到上述数额标准,但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1)致使公司资不抵债或者无法正常经营的;(2)公司发起人、股东合谋虚假出资、抽逃出资的;(3)因虚假出资、抽逃出资,受过行政处罚二次以上,又虚假出资、抽逃出资的; (4)利用虚假出资、抽逃出资所得资金进行违法活动的。
(四)欺诈发行股票、债券案(刑法第160条)立案标准:1、发行数额在一千万元以上的;2、伪造政府公文、有效证明文件或者相关凭证、单据的;3、股民、债权人要求清退,无正当理由不予清退的;4、利用非法募集的资金进行违法活动的;5、转移或者隐瞒所募集资金的;6、造成恶劣影响的(五)提供虚假财会报告案(刑法第161条)立案标准:1、造成股东或者其他人直接经济损失数额在五十万元以上的;2、致使股票被取消上市资格或者交易被迫停牌的(六)隐匿、销毁会计资料案(刑法第162条之一)立案标准:1、隐匿、销毁会计资料涉及金额在五十万元以上的;2、为逃避依法查处而隐匿、销毁或者拒不交出会计资料的(七)公司、企业人员受贿案(刑法第163条)立案标准:公司、企业的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索取他人财物或者非法受他人财物,为他人谋取利益,或者在经济往来中,违反国家规定,收受各种名义的回扣、手续费,归个人所有,数额在五千元以上的。
涉众型经济犯罪办案流程怎么走

一、涉众型经济犯罪办案流程怎么走(一)受理1、受理案件时,报案人首先应当向经侦部门的接警民警说明来意,填写报案材料,接受接警民警的询问,如实说明相关的情况,提供相关的证据和材料。
2、接受案件后,接警民警会制作《受案登记表》,并制作《受案回执》交报案人。
3、接受刑事案件之后,经侦部门会尽快开展立案审查工作,一般在7个工作日内,作出立案或不予立案的决定,并告知当事人。
遇疑难、重大经济犯罪案件,可延长30到60个工作日决定是否立案。
对于延长审查期限的,办案单位应向报案人作好解释工作。
(二)立案1、公安机关经侦部门受理报案后,经审查,凡符合立案条件的,经县级以上公安机关负责人的批准,予以立案。
凡依法不追究刑事责任的,经县级以上公安机关负责人批准,不予立案。
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公安机关应予立案:(1)认为有犯罪事实;(2)涉嫌犯罪数额、结果或其他情节达到经济犯罪案件的追诉标准,需要追究刑事责任;(3)属于该公安机关管辖。
2、公安机关经审查决定不予立案的,如果有控告人,应当制作《不予立案通知书》,并在七日内送达报案的控告人。
控告人对公安机关不立案决定不服的,可向原决定的公安机关申请要求立案的复议,或向同级人民检察院提出异议。
(三)侦查1、已经批准立案的,立案单位应及时展开侦查工作。
2、公民认为公安机关在侦查过程中,有侵犯其合法权益的,有权向公安机关的法制部门、纪检监察部门、督察部门或上级公安机关反映投诉。
有权向各级人民检察院反映、投诉。
有权向各级政府有关部门或各级人大反映、投诉。
(四)破案经过侦查,具备以下条件的,经县级以上公安机关负责人批准,可以宣布破案:1、犯罪事实已有证据证明;2、有证据证明犯罪事实是犯罪嫌疑人实施的;3、犯罪嫌疑人或者主要犯罪嫌疑人已经归案。
(五)侦查终结对于犯罪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犯罪性质和罪名认定正确,法律手续完备,依法应当追究刑事责任的案件,应当制作《起诉意见书》,经县级以上公安机关负责人批准后,连同案卷材料、证据一并移送同级人民检察院审查决定。
办理经济犯罪案件程序规定

办理经济犯罪案件程序规定第一章总则第三条经侦部门在刑事诉讼中的基本职权,是依照法律对经济犯罪案件接受、立案、侦查、预审;决定、执行强制措施;对依法不追究刑事责任的不予立案,已经追究的撤销案件;对侦查终结应当起诉的案件,移送人民检察院审查决定;对不够刑事处罚的犯罪嫌疑人需要行政处理的,依法移送有关职能部门处理。
第五条各地经侦部门办理经济犯罪案件,应当依法向人民检察院提请逮捕、移送起诉,严格遵守刑事案件办案期限的规定。
第六条经侦部门办理经济犯罪案件,要坚持惩罚犯罪与挽回经济损失并重的原则,对应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犯罪嫌疑人,不得以罚代刑,降格处理,放纵犯罪。
同时要积极追缴赃款赃物和非法所得,最大限度地为国家、集体、企业和个人挽回经济损失。
第九条经侦部门办理经济犯罪案件,应当注意区分经济犯罪与经济纠纷的法律界限,严格依法办案,严禁插手经济纠纷。
第二章管辖第十二条经济犯罪案件由犯罪地的经侦部门管辖。
如果由犯罪嫌疑人居住地的经侦部门管辖更为适宜的,可以由犯罪嫌疑人居住地经侦部门管辖。
犯罪地是指犯罪行为地、犯罪结果地。
居住地是指犯罪嫌疑人户籍所在地、经常居住地。
第三章受案、立案、破案、销案第一节受案第二十条接受控告、举报事项时,要向控告人、举报人说明诬告应负的法律责任。
对控告、举报的内容要制作详细的笔录,并由其核对无误后签名。
经侦部门接受案件时,应当制作《接受刑事案件登记表》。
第二十一条经侦部门接受的经济犯罪案件,在立案前应进行审查和案前调查。
在审查和案前调查阶段,不得查封、冻结财物,不得采取任何强制措施。
第二节立案第二十四条对于接受的经济犯罪案件,经侦部门经过审查和案前调查,认为有犯罪事实需要追究刑事责任,应当制作《刑事案件立案报告书》经本级公安机关法制部门审查后,报本级公安机关负责人批准后制作《立案决定书》。
第二十五条对于有控告人的经济犯罪案件,决定不予立案的,经侦部门应制作《不予立案通知书》,在七日内送达控告人。
案件过程立案侦查的流程是怎样的

案件过程立案侦查的流程是怎样的案件过程中立案侦查的流程会由公安机关先立案,然后对案件进行侦查,侦查的程序会根据行为处理,然后侦查结束,有需要的还应当进行补充侦查,所以立案侦查是两个独立的活动。
一、案件过程立案侦查的流程是怎样的立案必须有一定的证明案件真实情况的事实材料为依据,即必须有一定的材料来源。
(一) 受理刑案的材料来源单位或个人的报案或举报;被害人的报案或控告;公民扭送犯罪嫌疑人和犯罪人的自首以及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自行发现的犯罪事实或犯罪嫌疑人等。
(二)受案的一般程序1、认真对待、全面接受。
2、对报案人员说明法律责任,防止诬告、错告3、询问案件有关情况。
4、接受报案人、举报人、控告人、自首的犯罪嫌疑人等提交的犯罪证据材料并加以保全或做出其他应急性的处理。
5、制作笔录或录音。
6、填写《接受刑事案件登记表》。
二、初查简单地说就是侦查机关对所接受的案件材料的初步审查。
目的:确定是否符合立案条件以及是否属于受案机关的管辖范围。
(一) 初查的内容从实体上审查犯罪事实是否存在从法律上判断,对于有犯罪嫌疑的人是否需要追究刑事责任从程序上判断该案是否属于受案机关的管辖范围。
(二) 初查后对案件的处理(1)认为有犯罪事实,应追究刑事责任,并且属于受案机关的管辖范围的,予以立案,制作呈请立案报告书。
(2)认为有犯罪事实并且应当追究刑事责任,但不属于受案公安机关的管辖范围的,根据《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第159条规定,应当在24小时内,经县以上公安机关负责人批准,签发《移送案件通知书》,将案件移送有管辖权的机关处理。
对于需要立即采取紧急措施的,应当首选采取紧急措施,然后移送有管辖权的机关。
(3)认为没有犯罪事实或依法不需要追究刑事责任的,受案公安机关应当制作《呈请不予立案报告书》,经县以上公安机关负责人批准,不予立案。
根据《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第161条规定,对于需要给予行政处理的依法予以行政处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经济犯罪嫌疑人立案侦查的程序是什么
经济犯罪嫌疑人立案侦查的程序包括:受理案件(受理案件时,报案人首先应当向经侦部门的接警民警说明来意,如实说明相关的情况,提供相关的证据和材料。
);立案侦查;破案;侦查这几个步骤。
我国行政、司法机关等工作,都必须按照法定的程序进行,依法维护公民的合法权益。
▲一、经济犯罪嫌疑人立案侦查的程序是什么
我国行政、司法机关等工作,都必须按照法定的程序进行,依法维护公民的合法权益。
因此经济犯罪嫌疑人立案侦查的程序包括:受理案件;立案侦查;破案;侦查终结。
一、受理
(一)受理案件时,报案人首先应当向经侦部门的接警民警说明来意,填写报案材料,接受接警民警的询问,如实说明相关的情况,提供相关的证据和材料。
(二)接受案件后,接警民警会制作《受案登记表》,并制作《受案回执》交报案人。
(三)接受刑事案件之后,经侦部门会尽快开展立案审查工作,一般在7个工作日内,作出立案或不予立案的决定,并告知当事人。
遇疑难、重大经济犯罪案件,可延长30到60个工作日决定是否立案。
对于延长审查期限的,办案单位应向报案人作好解释工作。
二、立案
(一)公安机关经侦部门受理报案后,经审查,凡符合立案条件的,经县级以上公安机关负责人的批准,予以立案。
凡依法不追究刑事责任的,经县级以上公安机关负责人批准,不予立案。
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公安机关应予立案:
1、认为有犯罪事实;
2、涉嫌犯罪数额、结果或其他情节达到经济犯罪案件的追诉标准,需要追究刑事责任;
3、属于该公安机关管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