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讲:糖尿病高危人群与高危因素

合集下载

糖尿病发展分7步走

糖尿病发展分7步走

I糖尿病发展分7步走文/李延兵中山大学附属一院内分泌科教授从一个健康人到发展成为糖尿病终末期,并不是一步跨出来的,大致梳理下来一共有7步(当然这7步不一定每一步都会经历),如果在能预防和可控的前几步采取措施来控制和延缓病情,就能化险为夷。

所以,糖尿病患者一定要早预防、早治疗。

第1步:高危人群糖尿病的高危人群有7种:①40岁以上的人群;②有糖尿病家族史的人。

一般来讲,2型糖尿病患者特别是父母都是患有糖尿病的人更容易得糖尿病;③超重或肥胖的人;④曾经有过血糖高,如空腹血糖35.6毫摩尔/升,或口服糖耐量试验2小时M7.8毫摩尔/升但<11.1毫摩尔/升的人;⑤生过8斤以上巨大儿或有妊娠糖尿病的妇女;⑥有高血压、血脂紊乱、高尿酸等疾病的人;⑦长期接受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生活及工作压力大的人也易患糖尿病。

第2步:超重或短时间内体重迅速增加肥胖是糖尿病的主要危险因素。

体重增加,尤其是短时间内体重增加过快,危险度更高。

体质指数(BMI)M24千克/米S属于超重;BMIM28千克/n?,属于肥胖。

肥胖会使胰岛素作用变差,产生胰岛素抵抗,容易造成胰岛素过多的分泌,胰岛素过多分泌不可能持续很长的时间,胰岛细胞最后会不堪重负而发生功能衰竭,这就引发糖尿病。

通过运动、合理饮食,把BMI控制在合理范围内,对预防糖尿病非常重要。

第3步:非酒精性脂肪肝非酒精性脂肪肝不仅会使肝脏病变,更主要的是,肝脏作为体内物质代谢的重要器官,发生脂肪沉积后,对血糖、血脂代谢产生严重、广泛的影响。

非酒精性脂肪肝的患者大多数超重,一定要把体重控制好,要养成运动的好习惯:每周5次,每次30分钟左右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减重效果十分理想。

第4步:糖耐量异常如果测空腹血糖36.1毫摩尔/升,餐后2小时血糖M7.8毫摩尔/升;<11.1毫摩尔/升,就可以考虑为糖耐量异常了。

糖耐量异常是一种介于正常和糖尿病之间的过渡状态,也称为糖尿病前期。

这部分人发生2型糖尿病的危险性非常高,尤其是老年人发生糖耐量受损后发展为糖尿病的风险更咼。

糖尿病高危人群健康讲座

糖尿病高危人群健康讲座

所以说,糖尿病前期病人是糖尿病患者的 预备队,是糖尿病必经的发展路径。到了这一 程度的高危人群,就如处在分岔路口上。向左 走还是向右走,就看他们能否坚持不懈地做糖 尿病前期的干预治疗。
糖尿病前期的干预治疗
目前,糖尿病前期
的干预治疗属于糖 尿病的二级预防范 围。干预应从饮食 疗法、运动疗法和 药物干预三方面同 时进行。
糖尿病前期高危人群:
①有家族史,父母一方或者双方有糖尿病,或者不但 患糖尿病,还有高血压、肥胖、心脑血管疾病等,这些人 的后代也容易得糖尿病。 ②40岁以上者,不管有没有遗传背景,得糖尿病的几 率比年轻人多。 ③肥胖者,尤其是胖肚子,因为肥胖是患糖尿病的一 个很重要的因素。 ④高血压患者,现在虽然血糖不高,但是加上肥胖, 再加上易患年龄段,更容易得糖尿病。 ⑤其他,如高脂血症患者、妊娠生过4000克以上孩 子的女性,还有平常不爱动的肥胖者,这些人都是发生糖 尿病前期和糖尿病的易患人群。
饮食疗法
主要是控制热量摄
入,降低饮食中脂 肪的含量,增加糖 类和维生素的含量。 其原则是:控制每 日摄入食物提供的 总热量,目标是向“ 标准体重”靠拢。
有些人担心食物里含糖高,这也不敢 吃,那也不敢碰,连大米饭也吃得少, 这种“饥饿疗法”使身体处于营养不良 状态,降低肌体抗病能力,无法达到 控制糖尿病的效果。当然,没有计划 地随意进食也是不行的。
糖尿病 中医按摩保健操
第一步:固气转晴
指内叩掌心,其余四指握拳,扣住拇指,置于两胁, 双脚五指抓地,同时环转眼球,顺时针逆时针各20遍。 第二步:横推胰区 双手掌由外向内推腹部胰脏体表投影区,一推一拉 交替操作20遍 第三步:揉腹部 以神阙为中心揉腹,顺时针逆时针各20遍 第四步:按揉腰背 双手握拳,以食指的掌指关节点揉脾俞、胃俞、三 焦俞、肾俞,每穴各半分钟 。

糖病的高危人群及预防策略

糖病的高危人群及预防策略

糖病的高危人群及预防策略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是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其特点是血糖升高,胰岛素分泌不足、或胰岛素对身体组织的利用不当。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的数据,全球约有4.56亿人患有糖尿病,而高血糖引发的并发症成为全球范围内最常见的死因之一。

因此,识别高危人群并采取预防措施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糖尿病的高危人群,并提供预防策略,以帮助人们预防糖尿病的发生。

一、糖尿病的高危人群1. 家族史患者:糖尿病在家族中的遗传倾向很常见。

如果一个人的父母或近亲患有糖尿病,那么他本人也有较高的患病风险。

2. 超重或肥胖人群:肥胖是糖尿病最主要的危险因素之一。

过多的脂肪堆积会导致胰岛素抵抗,从而增加患病风险。

3. 年龄因素: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的胰岛素分泌功能会逐渐下降,使得糖尿病的发病率增加。

4. 缺乏体力活动:长期缺乏体力活动会导致体重增加,并影响机体对胰岛素的利用,进而增加患病风险。

5. 高血压或心血管疾病患者:高血压与糖尿病之间存在一定的相互关联,同时患有高血压和糖尿病的人群易发生心脏病、脑血管病等并发症。

6. 妇女妊娠期和产后:妊娠期糖尿病以及分娩后的糖尿病风险较高,这主要与激素变化以及妊娠期胎盘对胰岛素分泌与敏感性的影响有关。

二、糖尿病的预防策略1. 健康饮食习惯:均衡的饮食结构对于预防糖尿病至关重要。

应增加蔬菜、水果、全谷物和蛋白质的摄入,限制高糖、高脂食物的摄入。

2. 多进行体力活动: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的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游泳等。

适度的体力活动有助于控制体重、调节血糖并提高胰岛素敏感性。

3. 控制体重:对于超重和肥胖人群来说,减重是预防糖尿病的关键。

适当的减重通过改善胰岛素敏感性和血糖控制来减少糖尿病的风险。

4. 饮食控制:避免过量饮酒、戒烟,并限制咖啡因的摄入。

过量饮酒和吸烟会增加患糖尿病的风险。

5. 定期体检:建议高危人群定期进行血糖、胆固醇、血压等相关指标的检查,以及进行视力、肾功能等方面的筛查。

糖尿病高危人群筛查与干预:专家共识探讨

糖尿病高危人群筛查与干预:专家共识探讨

糖尿病高危人群筛查与干预:专家共识探

1. 简介
本文旨在探讨糖尿病高危人群的筛查与干预方法,并总结专家共识。

2. 糖尿病高危人群的定义
糖尿病高危人群是指那些具有患糖尿病风险因素或已处于糖尿病前期阶段的人群。

3. 筛查方法
3.1 问卷调查
通过问卷调查,收集个体的基本信息、家族史、生活方式等数据,以评估其患糖尿病的风险。

3.2 生物标志物检测
检测血糖、胰岛素、胆固醇等生物标志物的水平,以判断个体是否属于糖尿病高危人群。

3.3 遗传风险评估
通过遗传学研究,评估个体在基因层面上患糖尿病的风险。

4. 干预方法
4.1 生活方式改变
推广健康饮食、适量运动和戒烟限酒等健康生活方式,以降低糖尿病发病风险。

4.2 药物干预
对于高危人群中已经出现糖尿病前期症状或生化指标异常者,可以考虑使用药物进行干预,如胰岛素增敏剂、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等。

4.3 定期随访
对糖尿病高危人群进行定期随访,监测其血糖水平和相关生化指标的变化,及时调整干预措施。

5. 专家共识
根据多个研究机构和专家组织的共识,糖尿病高危人群的筛查与干预应注重简单易行、无法律复杂性的方法,避免引入无法确认的内容。

以上是糖尿病高危人群筛查与干预的专家共识探讨,为预防与控制糖尿病提供了参考依据。

---
注: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具体筛查与干预方法应根据医学专家的指导进行。

解析:专家共识-糖尿病高危人群的筛查与干预

解析:专家共识-糖尿病高危人群的筛查与干预

解析:专家共识-糖尿病高危人群的筛查与干预一、背景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全球患病人数已超过4亿人,其中我国糖尿病患者数量已达1.14亿,位居全球首位。

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给患者带来了巨大的生理痛苦和经济负担。

为了降低糖尿病的发病率和减轻患者痛苦,早期筛查和干预糖尿病高危人群显得尤为重要。

为此,我国糖尿病领域的知名专家共同制定了《糖尿病高危人群筛查与干预专家共识》,旨在为糖尿病的预防、筛查和干预提供科学、实用的指导方案。

二、糖尿病高危人群定义及筛查方法2.1 糖尿病高危人群定义根据《专家共识》,糖尿病高危人群包括:- 家族史:一级亲属有糖尿病史- 年龄:40岁以上- 体重:BMI≥24kg/m²(肥胖)或BMI<24kg/m²(非肥胖)- 生活方式:长期高糖、高脂饮食,缺乏运动- 血压:高血压患者或血压正常但血压波动较大者- 血脂:血脂异常者- 血糖:空腹血糖5.6-6.9mmol/L或餐后2小时血糖7.8-11.0mmol/L2.2 糖尿病筛查方法针对高危人群,建议采用以下方法进行糖尿病筛查:- 空腹血糖检测:空腹状态下采集血液,检测血糖浓度。

- 餐后血糖检测:餐后2小时采集血液,检测血糖浓度。

- OGTT试验:口服75g葡萄糖,检测服糖后0.5、1、2、3小时的血糖浓度。

- HbA1c检测:通过检测血红蛋白A1c的含量,评估近2-3个月的平均血糖水平。

三、糖尿病干预策略针对糖尿病高危人群,专家共识推荐以下干预策略:3.1 生活方式干预- 饮食:遵循低糖、低脂、高纤维的饮食原则,控制总热量摄入,减少油炸、烧烤等高脂食物摄入,增加蔬菜、水果、全谷类等富含纤维的食物摄入。

- 运动: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骑自行车等。

- 戒烟限酒:避免吸烟和过量饮酒,保持良好的作息时间。

3.2 药物干预对于糖尿病高危人群,药物干预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常见的药物包括:- 降糖药:如二甲双胍、磺脲类药物等,降低血糖水平。

高危人群必读:糖尿病风险评估与预防策略

高危人群必读:糖尿病风险评估与预防策略

高危人群必读:糖尿病风险评估与预防策略随着生活方式的变化和人口老龄化,糖尿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成为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

对于高危人群而言,了解糖尿病的风险评估与预防策略显得尤为重要。

以下是针对高危人群的糖尿病风险评估与预防全攻略。

一、糖尿病风险评估1. 遗传因素:家族中有糖尿病患者,尤其是直系亲属,风险较高。

2. 年龄:随着年龄的增长,糖尿病风险逐渐增加,特别是45岁以上的人群。

3. 肥胖:体重指数(BMI)≥25的人群,尤其是腹型肥胖者,风险较高。

4. 不良生活习惯:长期吸烟、饮酒、高糖、高脂饮食等。

5. 代谢综合征:包括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腹型肥胖等症状。

6. 病史:有妊娠糖尿病史或巨大儿生产史的女性,以及曾患有其他内分泌疾病的人群。

二、糖尿病预防策略1. 健康饮食:均衡摄入各类营养素,减少高糖、高脂食物的摄入,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

2. 规律运动: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的中等强度运动,如快走、慢跑、游泳等。

3. 控制体重:保持健康的体重,避免肥胖,尤其是减少腹部脂肪的积累。

4. 戒烟限酒:吸烟和饮酒都会增加糖尿病的风险,应尽早戒烟限酒。

5. 定期监测:高危人群应定期进行血糖、血压、血脂等指标的监测,及时发现异常。

6. 心理调适: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长期的精神压力和焦虑。

7. 药物干预:对于有糖尿病家族史的高危人群,可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药物预防。

三、结论糖尿病的预防需要从生活细节做起,高危人群应重视糖尿病风险评估与预防策略。

通过健康的生活方式、定期监测和必要的医疗干预,可以有效降低糖尿病的发病风险,守护自身健康。

让我们携手共同打造一个无糖尿病的未来。

糖尿病高危人群与高危因素PPT课件

糖尿病高危人群与高危因素PPT课件

巨大儿生产史
糖尿病的早期信号
胃肠道功能紊乱 排尿无力及尿潴留 体位性低血压
餐前、酒后低血糖
视力减退
手足麻木
皮肤反复感染
类似肩周炎症状
性功能障碍 出汗异常 皮肤瘙痒
感谢观映
THANS FOR YOUR TIME
可增加糖尿病发生风险的药 物
致肥胖或糖尿病的社会环境
年龄: ≥ 4 5 岁
体重:超重、肥胖
运动原则
遗传: 2型糖尿病患者的一级亲属,高危种族 职业:家庭妇女、干部、服务人员、个体商业者 吸烟与饮酒:吸烟与饮酒大大提高糖尿病患病率
病史:Leabharlann 运动原则有一过性糖皮质激素 高血压 血脂异常 严重精神病和(或) 糖调节受损史 心脑血管疾病患者 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 诱发糖尿病病史者 长期接受抗抑郁症药物 妊娠糖尿病史 正在接受调脂治疗 正在接受降压治疗 治疗的患者
——糖尿病高危人群与高危 因素
糖尿病专题
目录
糖尿病的高危因素 和高危人群 糖尿病的早期信号
糖尿病离你多远?
不可改变因素
年龄 家族史或遗传倾向 种群
可改变因素
糖耐量异常或合并空腹血糖 受损伤(极高危)
代谢综合征或合并空腹血糖 受损(高危人群)
超重肥胖与体力活动减少
妊娠糖尿病史或巨大儿生产史 饮食因素与抑郁 多囊卵巢综合征 宫内发育迟缓或早产

糖尿病高危人群筛查工作方案

糖尿病高危人群筛查工作方案

糖尿病高危人群筛查工作方案糖尿病是一种由胰岛素分泌不足或胰岛素作用不良引起的代谢紊乱疾病,已成为全球范围内关注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

糖尿病高危人群筛查工作的目的是及时发现并防止糖尿病的发生,降低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本文将从高危人群的确定、筛查方法以及筛查结果的处理等方面,提出一份糖尿病高危人群筛查工作方案。

一、高危人群的确定1.家族史:有一级亲属(父母、兄弟姐妹)患有糖尿病的人群。

2.年龄:年龄超过40岁,特别是超过45岁的中老年人。

3.肥胖:BMI指数大于25或腹部肥胖(腰臀比男性大于0.9,女性大于0.85)的人群。

4. 高血压:血压大于等于140/90mmHg的人群。

5. 血脂异常:血清总胆固醇超过5.2mmol/L,或甘油三酯超过1.7mmol/L的人群。

6.子宫内巨大儿:出生时体重大于4公斤的人群。

7.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

8.其他:糖尿病症状(多饮、多尿、多食、消瘦)、妊娠糖尿病史、确诊糖尿病家族史未做一次筛查的人群。

二、筛查方法1.风险评估问卷:根据高危人群确定的指标制定风险评估问卷,包括年龄、家族史、肥胖、高血压、血脂异常等。

根据答案的得分确定个体的糖尿病风险程度。

2. 血糖筛查:对风险评估问卷得分高于一定阈值的人群进行空腹血糖筛查。

筛查结果大于等于7.0mmol/L的被判定为糖尿病,大于等于5.6mmol/L小于7.0mmol/L的被判定为糖尿病前期,小于5.6mmol/L的被判定为正常。

3. 口服糖耐量试验:对空腹血糖筛查结果为糖尿病前期的人群进行口服糖耐量试验(OGTT)。

2小时后,血糖大于等于11.1mmol/L被判定为糖尿病,大于等于7.8mmol/L小于11.1mmol/L被判定为糖尿病前期,小于7.8mmol/L的被判定为正常。

三、筛查结果的处理1.糖尿病:对筛查结果为糖尿病的人群,建议立即到医院进一步确诊,并进行病因分析和评估,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2.糖尿病前期:对筛查结果为糖尿病前期的人群,建议进行生活方式干预,包括改善饮食结构、增加运动和控制体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多囊卵巢综合征
可增加糖尿病发生风险的药 物
宫内发育迟缓或早产
致肥胖或糖尿病的社会环境
1
年龄: ≥ 4 5 岁
2
体重:超重、肥胖
运动原则
3
遗传: 2型糖尿病患者的一级亲属,高危种族
4
职业:家庭妇女、干部、服务人员、个体商业者
5
吸烟与饮酒:吸烟与饮酒大大提高糖尿病患病率
6 病史:
运动原则
严长治正有 诱妊巨重 期 疗在多娠一 发大正 心糖血精 接 的接糖囊儿过 糖在 脑调脂神 受 患尿生受卵性 尿高接 血节异病产病 抗 者调巢糖 病血受 管受史常史和 抑脂综皮 病压降 疾损( 郁治合质史压病史或症疗征激者治患)药患素疗者物者
糖尿病专题
——糖尿病高危人群与高危因素
目录
➢ 糖尿病的高危因素 和高危人群
➢ 糖尿病的早期信号
糖尿病离你多远?
不可改变因素可改变因素年龄 家族史或遗传倾向
糖耐量异常或合并空腹血糖 受损伤(极高危)
代谢综合征或合并空腹血糖 受损(高危人群)
种群
超重肥胖与体力活动减少
妊娠糖尿病史或巨大儿生产史 饮食因素与抑郁
糖尿病的早期信号
➢ 胃肠道功能紊乱 ➢ 排尿无力及尿潴留 ➢ 体位性低血压 ➢ 餐前、酒后低血糖 ➢ 视力减退
➢ 手足麻木 ➢ 皮肤反复感染 ➢ 类似肩周炎症状 ➢ 性功能障碍 ➢ 出汗异常 ➢ 皮肤瘙痒
感谢观映
THANS FOR YOUR TIME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