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2型糖尿病
糖尿病诊断标准2024版

糖尿病诊断标准2024版第一章:引言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严重影响了全球人民的健康。
为了更好地诊断和治疗这种疾病,国际糖尿病协会(IDF)不断地更新和完善诊断标准。
本文将介绍糖尿病诊断标准2024版,旨在提高医生和公众对糖尿病的认识,促进早期发现和治疗。
第二章:糖尿病的定义糖尿病是一种以高血糖水平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主要由胰岛素分泌不足或胰岛素作用障碍引起。
它分为两种类型:1型和2型糖尿病。
1型糖尿病通常在年轻人中发生,患者需要依靠外源性胰岛素来维持生命。
2型糖尿病通常在成年人中发生,患者的胰岛素分泌减少,或其组织对胰岛素的作用减弱。
第三章:糖尿病的影响糖尿病对患者的健康产生很大影响。
长期高血糖会导致多种并发症,包括心血管疾病、肾脏疾病、眼病、神经病变等。
糖尿病还与体重增加、高血压、高脂血症等风险因素相关,使患者更容易患上其他慢性疾病。
第四章:糖尿病的诊断糖尿病的诊断依据血糖水平和症状。
根据糖尿病诊断标准2024版,诊断糖尿病需要同时满足以下条件:空腹血糖≥7.0mmol/L,或任意时间血糖≥11.1mmol/L。
另外,如出现典型糖尿病症状(多饮、多尿、多食、体重下降)时,无需进行血糖检测即可诊断糖尿病。
第五章:糖耐量异常和糖尿病前期糖耐量异常(IFG)和糖尿病前期(IGT)是糖尿病的早期阶段。
根据糖尿病诊断标准2024版,糖耐量异常的诊断依据为空腹血糖水平在6.1-6.9mmol/L之间,而糖尿病前期的诊断依据为餐后2小时血糖在7.8-11.0mmol/L之间。
第六章:糖尿病的治疗糖尿病的治疗主要包括生活方式干预和药物治疗。
早期发现和治疗糖尿病非常重要,可以避免并发症的发生和进一步恶化。
生活方式干预包括健康饮食、适度运动、戒烟等。
药物治疗通常包括口服降糖药和胰岛素注射。
第七章:糖尿病的预防糖尿病的预防非常重要,可以减少患者数量和并发症的发生。
预防糖尿病的关键是控制体重、有规律地进行体育锻炼、合理饮食、定期体检等。
健康管理师第四章常见慢性非传染性疾病

课后小测:
3、慢性病发病的最主要行为危险因素有 ABE A.不合理膳食 B.缺乏体力劳动 C.空气污染 E.吸烟
D.遗传因素
课后小测:
4、慢性病最主要的社会危害描述最准确的是 A A. 人群健康水平下降,社会经济负担增加 B. 个人慢性病并发症风险增加,医疗费用增加 C. 看病难、看病贵的社会矛盾加剧 D. 个人体质下降
第一节 概述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有时也简称为“慢性病”或 “慢病”,指一类病程漫长,无传染性,不能自愈,目 前也几乎不能被治愈的疾病。
主要特点: ①病因复杂,其发病与不良行为和生活方式密切
相关。 ②潜伏期较长,没有明确的患病时间; ③病程长,随着疾病的发展,表现为功能进行性
受损或失能。 ④很难彻底治愈,表现为不可逆性
B. 白大衣高血压是指医疗机构测量血压≥140/90mmHg,动态血压24小时平均值< 130/80mmHg
C. 隐性高血压是指医疗机构测量血压<140/90mmHg,家庭自测血压>135/85mmHg。
D. 24小时动态血压有利于诊断白大衣高血压
课后小测:
3、筛查高血压最准确的途径是 A.受检者自测血压 C.医护人员在诊所为受检者测压
近年来也倾向将糖化血红蛋白(HbA1C)作为筛查糖 尿病高危人群和诊断糖尿病的一种方法。
HbA1C结果稳定,不收进食时间及短期生活方式改变的 影响;变异性小;检查不受时间限制,患者依从性好。2010 年,ADA指南已将HbA1C≥6.5%作为糖尿病的诊断标准之一。
二、2型糖尿病的危险因素
1、遗传因素:两型的遗传是各自独立的,2型糖尿病具有更 强的遗传倾向。中国人相比西方人群易患2型糖尿病 2、肥胖(或超重) 3、体力活动不足 4、膳食因素 5、早期营养:有人提出生命早期营养不良可导致后来的糖 代谢障碍,增加发生IGF和2型糖尿病的危险。低体重新生儿 较高体重新生儿在生长期更容易发生糖尿病。
2021健康管理师基础知识试题及答案解析2

2021健康管理师基础知识试题及答案解析2一、单选题1. 属于第二级预防的是:A.残疾患者的康复护理指导B.食品卫生法制定、食物中毒、病人抢救C.乳腺癌的筛检D.儿童卡介苗的接种E.通过国际检疫防止埃博拉病毒的传入2. 餐后 2 小时血糖计时应该从:A.饭后半小时开始B.餐前一小时开始C.进食第一口饭开始D.吃饭完毕开始E.吃饭前半小时开始3. 基本卫生保健的原则不包括:A.合理布局B.适宜技术C.综合利用D.治疗为主E.社区参与4. 有关高血压患者的非药物治疗,错误的是:A.健康饮食B.管理体重C.限制饮酒和戒酒D.保持紧张的工作生活状态E.戒烟5. 运动意外伤害的影响因素除身体内在承受能力外,还包括:A.机体各系统未确诊的结构功能损害B.运动类型C.机体各系统确诊的疾患D.运动器械E.外部体力负荷量6. 中国成人判断肥胖的界限值是:A.BMI≥24km/m2B.BMI≥25km/m2C.BMI≥27km/m2D.BMI≥26km/m2E.BMI≥28km27. 心电图检查具有肯定价值的疾病是:A.心律失常B.房室肥大C.心瓣膜病D.心肌缺血E.电解质紊乱8. 钙的最好食物来源是:A.肉类B.牛奶C.水果D.大米E.蔬菜9. 中国成年男性腰围大于何种水平,患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的危险性开始增:A.90cmB.95cmC.100cmD.80cmE.85cm10. 耳有不同程度的永久性听力障碍,听不到或听不清周围环境声及言语声,以致影响其日常生活和社会参与。
这是:A.听力残疾B.智力残疾C.肢体残疾D.视力残疾E.言语残疾1.【答案】C。
解析:(1)该题考查的是健康管理师-第三章-预防医学基础知识-三级预防策略的知识点。
(2)第二级预防:在疾病的临床前期做好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的“三早”预防工作,以控制疾病的发展和恶化。
早期发现疾病可通过普查、筛检、定期健康检查、高危人群重点项目检查及设立专科门诊等。
糖尿病预防与保健-第四章

第四章糖尿病的日常饮食调理第一节糖尿病患者的一日三餐一、早餐、主食:高纤维馒头或饼等高纤维主食、副食:①煮鸡蛋或荷包蛋一个。
②淡豆浆、牛奶或小米粥可任选一种。
③凉拌蔬菜。
二、午餐、主食:高纤维大米饭、高纤维馒头、高纤维面条或其它高纤维主食、副食:①瘦肉、鱼、鸡、鸭可根据情况选择。
②清炒蔬菜、凉拌蔬菜、豆制品等。
三、晚餐、主食:①高纤维馒头、高纤维大米饭等高纤维主食。
②喜欢喝粥者可根据个人习惯选择小米粥、绿豆粥、红小豆粥等。
、副食:①蔬菜、豆制品等。
②鸡、鸭、肉、鱼等可根据个人喜爱情况选择。
四、晚上睡觉前喝纯牛奶一杯,约300毫升。
五、说明、每日主食必须吃够,不得少于300克(干品)。
、每日所食蔬菜必须依照“糖尿病饮食治疗规则”上指定的品种进行选择,必须吃够500克以上。
、每日所食蔬菜品种和副食要多样化,不要单调。
、食盐不超过6克,食用油用植物油,不超过18克为宜。
、每日主食做到大米、面粉混合食用才有宜健康,即一天二顿大米主食、一顿面主食;或一顿大米主食、二顿面主食。
、中医养生学认为“汗要出透,水要喝够,便要排清,才能长寿”,所以说糖尿病人在科学合理饮食的基础上,每天的水要喝够,不要等渴了才暴饮。
第二节糖尿病患者菜谱虾仁炒蛋白主料:4-6个鸡蛋(蛋白)、50克虾仁、2茶匙绿豌豆调料:1/3勺盐和少许胡椒粉方法:(1)将鸡蛋(蛋白)和配料混合,搅拌均匀,放置一旁待用。
(2)将绿豌豆和虾仁放入沸水中,煮干,放置一旁待用。
(3)将一小勺盐和玉米粉放入勺中,搅拌均匀,加入全部主料,彻底炸透,即可食用。
雪菜鲈鱼配料活鲈鱼一条,约500克,净冬笋150克,雪里蕻咸菜50克。
制作鲈鱼杀洗干净,在鱼身两面斜剖几刀,深度到鱼肉厚度的一半。
冬笋切片,雪菜(雪里蕻)切末。
炒锅烧热后,放两汤匙色拉油,用姜片炝锅,将鲈鱼下锅略煎。
在鱼的两面都将煎好时,放入香葱、两个干红尖椒、10粒花椒同煎,闻到葱香和花椒香后,加适量黄酒和700克水,大火烧开后,放入冬笋片、雪莱末,再用大火烧10分钟,加盐调味,起锅时撒些胡椒未即成。
第四章 常见慢性病

第四章常见慢性病第一节概述一、慢性病主要危险因素慢性病不可改变的危险因素包括年龄、性别、种族、遗传;慢性病可改变的危险因素主要为吸烟、过量饮酒、不合理腾食、缺乏身体活动,不良心理精神因素以及自然和社会环境因素等;中间危险因素主要包括高血压,高血糖、血脂景常、超重或肥胖等。
第二节恶性肿瘤一、恶性肿瘤的危险因素先天性因素、后天环境因素。
少数癌症的发生主要和先天性因素有关,但大多数癌症,主要和后天环境及个人生活方式因素有关。
我国癌症的主要危险因素依次为:吸烟、HBV感染、膳食不合理、职业危害及其他环境因素。
二、恶性肿瘤的筛查和早期诊断恶性肿瘤的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及早期治疗,是降低死亡率、提高生存率的主要策略。
筛查的重点肿瘤:子宫颈癌、乳腺癌、大肠癌测定甲胎蛋白筛查肝癌第三节高血压一、高血压的诊断(一)高血压相关概念和诊断标准临床上高血压诊断标准为:经非同日3次测量血压,收缩压≥140mmHg 和(或)舒张压≥90mmHg。
原发性高血压:原因不明,大都需要终身治疗。
继发性高血压:由某些疾病引起的血压增高,约占5%~10%。
白大衣高血压:到医疗机构测血压高于140/90mmHg但动态血压24H平均值<130/80mmHg或家庭自测值<135/85mmHg。
隐性高血压:到医疗机构测量血压<140/90mmHg但24H平均值高于130/80mmHg或家庭自测值高于135/85mmHg。
(二)血压测量标准方法诊室血压、自测血压、动态血压。
二、高血压发病的危险因素1高钠、低钾膳食2体重超重和肥胖3.饮酒4其他危险因素(遗传、性别、年龄、工作压力过重、心理因素、高脂血症等)第四节2型糖尿病一、糖尿病的诊断血糖的正常值和糖代谢异常的诊断切点,主要依据血糖值与糖尿病并发症的关系来确定。
我国目前采用WHO(1999年)糖尿病诊断标准,即血糖升高达到下列三条标准中的任意一项时,就可诊断患有糖尿病。
1糖尿病症状+任意时间血浆葡萄糖水平≥11.1mmol/L(200mg/dl)或; 2空腹血浆葡萄糖水平≥7.0mmol/L(126mg/dl)或;3.0GTT试验中,餐后2小时血浆葡萄糖水平≥11.1mmol/L(200mg/dl)二、2型糖尿病的危险因素危险因素:①遗传因素:②肥胖(或超重);③身体活动不足:④膳食因素;早期营养:糖耐量损害IGT:⑦胰岛素抵抗(IR);⑧高血压及其他易患因素。
健康管理师第四章常见慢性非传染性疾病

加强国际间的合作与交流,共同应对慢性 非传染性疾病的挑战,分享防控经验和最 佳实践。
02 心血管疾病
高血压
高血压定义
高血压是指以体循环动脉血 压增高为主要特征,可伴有 心、脑、肾等器官的功能或 器质性损害的临床综合征。
高血压分类
高血压可分为原发性高血压 和继发性高血压,其中原发 性高血压占95%以上,继发 性高血压比例较小。
结直肠癌
结直肠癌的病因
高脂肪、低纤维的饮食习惯,遗传因素 等都可能导致结直肠癌的发生。
结直肠癌的诊断
通过结肠镜检查和病理学检查进行诊 断。
结直肠癌的症状
早期结直肠癌可能无明显症状,随着 病情发展,可能出现腹痛、便血、大 便习惯改变等症状。
结直肠癌的治疗
治疗方法包括手术、放疗、化疗等, 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治 疗方案。
是控制症状、减少急性加重和改善生活质量。
支气管哮喘
要点一
总结词
支气管哮喘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主要特征是 气道高反应性和可逆性气流受限,通常与过敏有关。
要点二
详细描述
支气管哮喘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主要特征是气 道高反应性和可逆性气流受限,通常与过敏有关。患者可能 会出现喘息、胸闷、咳嗽等症状,且多在夜间和清晨发作。 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主要目标是控制症状、减少急性发作和改 善生活质量。常见的治疗方法包括吸入糖皮质激素、长效β2 受体激动剂等。
高血压症状
高血压预防与控制
高血压早期可能无症状或症 状不明显,常见症状有头痛、 头晕、颈项板紧、疲劳、心 悸等。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低 盐饮食、控制体重、适量运 动、戒烟限酒等,有助于预 防和控制高血压。
冠心病
冠心病定义
健康管理师三级习题-第四章单选

第四章单选题1、1型糖尿病与2型糖尿病最主要的区别在于()A.症状轻重不同B.胰岛素敏感性低C.血糖水平不同D.发生酮症酸中毒的倾向不同E.胰岛素分泌功能不同标准答案:E2、中国成人判断肥胖的界限值是( )A.BMI≥27B.BMI≥24C.BMI≥28D.BMI≥26E.BMI≥25标准答案:C3、脑出血的临床特征主要是()A.多在安静时急性起病,突发神经功能缺损症状B.多在安静时急性起病,突发头痛、呕吐、血压增高、意识障碍C.多在情绪激动或活动时急性起病,突发神经功能缺损症状D.多在安静时因血压增高急性起病,伴有头痛、意识障碍标准答案:C4、原发性高血压的病因是()A.主要由遗传因素引起B.由肾实质疾病引起C.由某些内分泌疾病引起D.在遗传背景轻度异常的基础上,加上不健康生活习惯的诱而发病E.以上都是标准答案:D5、下列哪项不是典型心绞痛的特点()A.诱因常为过度活动、情绪激动或夜间B.针刺样或刀割样疼痛C.部位多在胸骨后或心前区,常向左肩、左臂放射D.休息或冠脉扩张剂可缓解标准答案:B6、筛检高血压下的最准确的途径是()A.受检者自测血压B.家人为接受筛检者测压C.医护人员在诊所为受检者测压D.家人在诊所为受检者测压标准答案:C7、下列哪一项正确()A.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已成为人口的首要死因B.慢性传染性疾病已成为人口的首要死因C.非传染性疾病已成为人口的首要死因D.传染性疾病已成为人口的首要死因E.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已成为人口的首要死因之一标准答案:A8、2型糖尿病人的病因是()A.胰岛β细胞受损 B.单个基因异常C.自身免疫D.由多个遗传基因和多种生活习惯的负荷相互作用所引起的E.以上都不是标准答案:D9、下列不属于高血压,高危人群的是( )A.收缩压介于120-130mmHg之间和/或舒张压介于80-89mmHg之间B.超重或肥胖,BMI≥24kg/㎡C.病毒感染D.高血压家族史(一二级亲属)E.长期膳食高盐标准答案:C10、关于糖尿病遗传因素,下列哪项不对()A.糖尿病的发生是遗传因素与环境因素共同作用所致B.1型糖尿病具有更强的遗传倾向C.2型糖尿病具有更强的遗传倾向D.两型的遗传是各自独立的标准答案:B11、有关冠心病传统上的三大危险因素指()A.高血压、血脂异常、吸烟B.血脂异常、糖尿病、肥胖C.吸烟、糖尿病、血脂异常D.高血压、肥胖、确乏体力活动E.吸烟、饮酒、不健康饮食标准答案:A12、有关冠心病的概念,下列哪项不正确()A.又称充血性心脏病B.是由于冠状动脉发生严重粥样硬化性狭窄或阻塞所致C.也可在冠状动脉狭窄的基础上合并痉挛或栓塞所致D.可导致心肌缺血梗死标准答案:A13、高血压病最常见的并发症是()A.导致肾病B.导致冠心病C.导致脑卒中D.导致高血压脑病标准答案:C14、近10年来,冠心病分类趋向如下哪种()A.心绞痛、心肌梗死、心肌纤维化B.心绞痛、心肌梗死C.急性冠脉综合征和慢性冠脉病D.稳定性冠心病和不稳定性冠心病标准答案:C15、下列哪项不符合高血压的相关概念()A.高血压是进行性心血管损害性疾病B.是由不良生活方式导致的最终结果C.是心、脑血管和肾病发生和死亡的最主要的危险因素D.是全球人类最常见的慢性病标准答案:B16、肥胖的概念最合适的描述是()A.由多因素引起的脂肪细胞体积增大、数量增多,导致体脂占体重的比例增高的慢性代谢性疾病B.体重指数(BMI)成年人≥28C.体重指数(BMI)成年人≥24<28D.腰围(WC)成年男件≥85cm,成年女性≥80cm 标准答案:A17、脑卒中危险因素中最主要的是()A.冠心病B.糖尿病C.颈动脉硬化D.高血压标准答案:D18、下列哪项不是2型糖尿病的主要发病因素()A.肌肉和脂肪组织胰岛素抵抗B.胰岛素分泌缺陷C.胰岛素相对或绝对不足或作用障碍D.葡萄糖摄取利用增多,从而导致血糖增高标准答案:D19、一般人群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环境危险因素最主要是()A.吸烟及被动吸烟B.气候寒冷、干燥C.营养、经济D.职业污染标准答案:A20、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标志性症状是()A.慢性咳嗽B.咳痰C.气短或呼吸困难D.喘息标准答案:C21、按照1999年WHO新的诊断标准下列在初诊和次日复诊后诊断病的标准是( )A.有糖尿病症状(多尿、烦渴、无其他诱因的体重下降),并且任意时间血浆葡萄糖水平≥11.1mmol/L (200mg/dl)B.有糖尿病症状(多尿、烦渴、无其他诱因的体重下降),并且任意时间血浆葡萄糖水平≥7.8mmol/L (140mg/dl)C.有糖尿病症状(多尿、烦渴、无其他诱因的体重下降),并且任意时间血浆葡萄糖水平≥7.0mmol/L (126mg/dl)D.有糖尿病症状(多尿、烦渴、无其他诱因的体重下降),并且任意时间血浆葡萄糖水平≥5.6mmol/L (200mg/dl)E.有糖尿病症状(多尿、烦渴、无其他诱因的体重下降),并且任意时间血浆葡萄糖水平≥5.0mmol/L (100mg/dl)标准答案:A22、高血压患者不可改变的危险因素有()A.年龄B.饮食C.肥胖D.运动不足标准答案:A23、我国心肌梗死患者年龄趋向年轻化的相关因素不包括( )A.压力大B.高体力劳动C.高脂肪饮食D.缺乏运动E.吸烟标准答案:B24、我国恶性肿瘤发病前5位的为()A.胃癌、食管癌、肺癌、肝癌、乳腺癌B.肺癌、肝癌、胃癌、食管癌、结肠癌C.鼻咽癌、胃癌、食管癌、结肠癌、肺癌D.肝癌、胃癌、食管癌、结肠癌、白血病标准答案:B25、我国脑卒中患病率从高往低依次为()A.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脑梗死B.蛛网膜下腔出血、脑梗死、脑出血C.脑梗死、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D.脑出血、脑梗死、蛛网膜下腔出血标准答案:C26、下面哪项是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的金标准()A.心电图检查:ST段↑弓背向上、病理性q波、T波倒置B.血生化检测:肌酸磷酸激酶增高C.x线检查:心影增大、肺痕血D.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标准答案:D27、高血压收缩压和舒张压的临界值( )A.收缩压120mmHg,舒张压90mmHgB.收缩压140mmHg,舒张压90mmHgC.收缩压120mmHg,舒张压80mmHgD.收缩压140mmHg,舒张压80mmHgE.收缩压160mmHg,舒张压90mmHg标准答案:B28、按2005年中国血压诊断标准,下列哪顶符合()A.收缩压<120mmHg舒张压<80mmHg为正常值B.收缩压<140mmHg舒张压<90mmHg为正常值C.未用药时,非同日三次测量,收缩压≥140mmHg舒张压≥90mmHg为高血压诊断标准D.收缩压120-139mmHg舒张压80-89mmHg,为正常高值标准答案:B29、脑卒中的危险不包括( )A.高血压B.痛风C.糖尿病D.心脏病E.暂时性脑缺血发作(TIA)标准答案:B30、以下不属于COPD的高危人群的是( )A.经常饮酒者B.有长期吸烟者C.慢性咳嗽、咳痰症状者D.儿时反复下呼吸道感染E.经常接触刺激性工业粉尘标准答案:A31、确诊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金标准是()A.胸部X光检查B.血气检查C.临床症状D.肺功能检查标准答案:D32、糖尿病新的诊断指标中正确的是()A.有典型糖尿病症状者,空腹血糖≥6.1 mmol/L (110mg/dl),糖耐量试验中2小时血糖≥7.8mmol/L(140mg/dl)B.有典型糖尿病症状者,任意血糖≥10.1mmol/L (180mg/dl);或. 空腹血糖(FPG)≥6.8mmol/L (120mg/dl);或糖耐量试验中2小时血糖≥11.1mmol/L(200mg/dl)C.有典型糖尿病症状者,任意血糖≥11.1mmol/L (200mg/dl);或. 空腹血糖(FPG)≥7.0mmol/L (126mg/dl);或糖耐量试验中2小时血糖≥10.1mmol/L(180mg/dl)D.有典型糖尿病症状者,任意血糖≥11.1mmol/L (200mg/dl);或. 空腹血糖(FPG)≥7.0mmol/L (126mg/dl);或糖耐量试验中2小时血糖≥11.1mmol/L(200mg/dl)E.有典型糖尿病症状者,任意血糖≥11.1mmol/L (200mg/dl);或. 空腹血糖(FPG)≥6.8mmol/L (126mg/dl);或糖耐量试验中2小时血糖≥11.1mmol/L(200mg/dl)标准答案:D33、糖尿病的主要死因是( )A.糖尿病肾病B.糖尿病神经病变C.心脑血管事件D.糖尿病足E.糖尿病急性并发症标准答案:C34、糖化血红蛋白6.5%以上可判断为()A.糖尿病患者B.IFGC.IGTD.贫血患者标准答案:A35、下列哪顶不符合高血压诊断的相关概念()A.医疗机构测血压<140/90mmHg,可排除高血压的诊断B.白大衣高血压是指医疗机构测量血压≥140/90mmHg,24小时动态血压平均值<l30/80mmHgC.隐形高血压是指医疗机构测量血压<140/90mmHg,家庭自测血压>135/85mmHgD.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有利于诊断白大衣高血压标准答案:A 36、可以通过健康风险分析和评估的方法来确定高危人群,干预控制健康危险因素,减少发病风险的疾病是( )A.冠心病、脑卒中、恶性肿瘤、糖尿病等慢性病B.SARS、流脑、流感等急性传染病C.吸血虫病、肝吸虫病、蛔虫病等寄生虫病D.矽肺等职业性疾病E.抑郁症、恐怖症等心理性疾病标准答案:A37、IGT的诊断标准是()A.2h≥7.0mmol/L—<7.8mmol/LB.2h≥7.8mmol/L—<11.1mmol/LC.2h≥6.1mmol/L—<7.0mmol/LD.2h≥5.8mmol/L—<7.8mmol/L标准答案:B38、脑卒中危险因素不包括( )A.肥胖B.肝炎C.高血压D.高脂血症E.糖尿病标准答案:B39、WH01999年诊断标准,不包括下列哪项()A.空腹血浆血糖7.0mmol/L(8h未进食)B.临床表现+随机血浆血糖≥11mmol/LC.口服葡萄糖耐量实验(OGTT)2h≥11.1mmol/LD.糖化血红蛋白(HbAIC)6.5%以上标准答案:D40、高血压健康饮食的关键因素不包括( )A.减少膳食脂肪的摄入B.限制钠摄入量C.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D.增加蔬菜水果的摄入E.多喝菜汤和面汤标准答案:E41、脑栓塞的临床特征主要是()A.起病急骤,病情几天内达高峰B.起病急骤,病情几秒或几分钟内达高峰C.起病急骤,病情儿秒或几分钟内达高峰,几天内逐渐平稳D.起病急骤,病情几天内逐渐平稳标准答案:B42、IFG的诊断标准是()A.≥7.8mmol/L—<11.1mmol/LB.≥7.0mmol/L—<7.8mmol/LC.≥6.1mmol/L—<7.0mmol/LD.≥5.8mmol/L—<7.8mmol/L标准答案:C43、恶性肿瘤是()A.以细胞异常增殖及转移为特点的一大类疾病B.以脂肪变性为特点的一大类疾病C.以纤维过度生长为特点的一大类疾病D.以器官功能性改变为特点的一大类疾病E.以细胞死亡为特点的一大类疾病标准答案:A44、1型糖尿病区别于2型糖尿病的主要点是()A.1型糖尿病患者分泌胰岛素的功能和水平不同B.血糖水平不同C.C.胰岛素敏感性不同D.尿糖水平不同标准答案:A45、我国慢性病负担增加的有关因素不包括( )A.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B.耐药性结核杆菌及艾滋病毒等感染的蔓延C.环境污染加重与人群恶性肿瘤发生率的增加D.人口老龄化E.新的治疗技术有效延长了预期寿命标准答案:B46、慢性病最主要的社会危害是()A.人群健康水平下降,社会经济负担加重B.个人慢性病并发症风险增加,医疗费用增加C.看病难、看病贵的社会矛盾加剧D.国人整体体质下降标准答案:A47、脑梗死的临床特征主要是()A.多在安静时急性起病,病情几天内达高峰B.多在情绪激动或活动时急性起病,病情几天内达高峰C.多在安静时缓慢起病,病情几天内达高峰D.多在安静时急性起病,病情逐渐平稳标准答案:A48、下列哪项不是2型糖尿病的主要危险因素()A.胰岛素抵抗B.精神压力过大C.早期营养不良D.糖耐量损害标准答案:B49、脑卒中最大的危险因素是( )A.高血压B.肥胖C.痛风D.过多的脂肪摄入E.以上都不是标准答案:A。
健康管理师考试之糖尿病考点精析与真题精析

1. 定义、分型(4种)糖尿病的定义胰岛素分泌不足或/和胰岛素作用不足引起以高血糖为主要特点的全身性(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代谢紊乱性疾病。
2 型糖尿病定义糖尿病是由多种病因引起的代谢紊乱,其特点是慢性高血糖,伴有胰岛素分泌不足和(或)作用障碍,导致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代谢紊乱,造成多种器官的慢性损伤、功能障碍甚至衰竭。
糖尿病的分型(考)1 型:自身免疫,年龄轻,多见微血管并发症,胰岛素绝对不足2 型:多个遗传基因和多种生活习惯的负荷相互作用所引起,其中生活习惯是重要因素;多见大血管并发症(如高血压,冠心病等),胰岛素相对不足3、特殊型:单基因、继发胰腺和内分泌疾病4、妊娠糖尿病糖尿病不可根治,最终引起大血管病变,微血管病变及血管老化,进而引起一系列并发症2. 诊断方法、危险因素2.1. 血糖升高达到下列三条标准中的任意一项时,就可诊断糖尿病。
(1)糖尿病症状(三多一少)+任意时间血浆葡萄糖水平≥11.1mmol/L(200mg/dl)或;(2)空腹血浆葡萄糖(FPG)水平≥7.0mmol/L(126mg/dl)或;(3)OGTT 试验中,餐后 2 小时血浆葡萄糖糖水平≥11.1mmol/L(200mg/dl)。
注意:糖尿病诊断应尽可能依据静脉血血浆血糖,而不是毛细血管的血糖检测结果。
糖化血红蛋白(HbA1C)HbA1C 优点(重点):结果稳定,不受进食时间及短期生活方式改变影响;变异性小;检查不受时间限制,患者依从性好。
HbA1C≥6.5%是糖尿病的诊断标准之一。
注意:HbA1C<6.5%能排除糖尿病考题:血糖控制理想时糖化血红蛋白(HbA1C)的范围是:小于6.5%糖尿病诊断条件中,OGTT试验的餐后2小时血糖水平应高于(11.1mmol/L)。
糖尿病的流行病学特点(考P74)∙2型为主,占90%∙男性多于女性∙满汉较多,藏族较低∙经济发达地区高于不发达地区,城市高于农村∙肥胖和超重糖尿病患者显著增加∙两型的遗传是各自独立的,2型糖尿病具有更强的遗传倾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章:第四节2型糖尿病
糖尿病是由多种病因引起的代谢紊乱,其特点是慢性高血糖,伴有胰岛素分泌不足和(或)作用障碍,导致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代谢紊乱,造成多种器官的慢性损伤、功能障碍甚至衰竭。
糖尿病分型:4种
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妊娠糖尿病、其他特殊类型
——WHO国际糖尿病联盟(IDF)专家组的建议
2型糖尿病发病率高,其发病除遗传易感性外,主要与现代生活方式有关。
一、糖尿病的诊断
血糖的正常值和糖代谢异常的诊断切点,主要依据血糖值与糖尿病并发症的关系来确定。
1999年, WHO提出了基于空腹血糖水平的糖代谢分类标准
糖尿病常用的诊断标准和分类
WHO(1999年)糖尿病诊断标准
美国糖尿病学会(ADA)2003年标准。
我国目前采用WHO(1999年)糖尿病诊断标准,即血糖升高达到下列三条标准中的任意一项时,就可诊断患有糖尿病。
(1)糖尿病症状+任意时间血浆葡萄糖水平≥11.1mmol/L(200mg/dl)或;
(2)空腹血浆葡萄糖水平≥7.0mmol/L(126mg/dl)或;
(3)OGTT试验中,餐后2小时血浆葡萄糖水平≥11.1mmol/L(200mg/dl)
OGTT——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
糖尿病诊断应尽可能依据静脉血浆血糖,而不是毛细血管血的血糖检测结果。
理想的调查是同时检查空腹及OGTT后2小时血糖值,因为仅查空腹血糖,糖尿病的漏诊率较高。
新诊断标准——糖化血红蛋白(HbA1C)≥6.5%
HbAlC结果稳定,不受进食时间及短期生活方式改变的影响;变异性小;检查不受时间限制,
患者依从性好。
但HbA1C<6.5%也不能排除糖尿病,需进一步行糖耐量检查。
急性感染、创伤或其他应激情况下可出现暂时血糖增高,若没有明确的高血糖病史,就不能以此诊断为糖尿病,须在应激消除后复查。
二、2型糖尿病的流行病学
(一)糖尿病患病率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7年版)》资料显示:
30多年来,我国成人糖尿病患病率显著增加。
1980年,根据我国14个省市30万人的流行病学资料显示,糖尿病的患病率为0.67%。
1994〜1995年全国19省市21万人的流行病学调研显示,成人糖尿病患病率为2.12%。
2002年,城市人群患病率上升到4.5%。
2008年调查显示,成人糖尿病患病率为9.7%。
2013 年成人糖尿病患病率为10.9%
(二)糖尿病前期患病率
糖尿病前期:
是指血浆葡萄糖水平在正常人群与糖尿病人群之间的一种中间状态,又称为糖调节受损(IGR)。
糖尿病前期包括两种异常的糖代谢状态,即空腹血糖调节受损(IFG)和糖耐量受损(IGT),或二者兼有。
通俗地讲,糖尿病前期即空腹和(或)餐后血糖已经升高,但还没有达到诊断糖尿病的程度。
所有糖尿病患者在其发病过程中均要经过糖调节受损阶段,糖调节受损是2型糖尿病的前奏和必经之路——糖尿病后备军,其中约有1/3的人,若不进行生活方式干预,最终必会走上糖尿病这条路。
《中国成人2型糖尿病预防的专家共识》的糖尿病前期诊断标准:
空腹血糖≥6.1mmol/L,<7.0mmol/L和/或唐负荷后2h血糖≥7.8mmol/L,<11.1mmol/L。
2017 年,《美国医学会杂志》(JAMA)发表了《Prevalence and EthnicPattem of Diabetes and Prediabetes in China in2013》。
该研究报告了我国成人糖尿病前期患病率为35.7%。
(三)糖尿病流行病学特点
1.I型及妊娠糖尿病等其他类型糖尿病少见,以2型为主,约占90%。
2.男性略多于女性(11.1%比9.6%)。
3.民族间有差异,满汉较多(约1
4.7到1
5.0%),藏族较低4.3%。
4.经济发达地区明显高于不发达地区,城市高于农村。
5.未诊断的糖尿病患者人群基数较大,据2013年调查显示,未诊断的糖尿病患者约占总数的63%。
6.肥胖和超重糖尿病患者显著增加。
肥胖人群的糖尿病患者升高了2倍。
BMI越高,糖尿病患病率越高。
(四)糖尿病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
2017 年《Prevalence and EthnicPattern of Diabetes and Prediabetes in China in2013》资料显示:我国成人糖尿病知晓率(36.5%)、治疗率(32.2%) 和控制率(49.2%)与2010年(分别为30.1%、25.8%和39.7%)相比均有一定程度的提高,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相对较低。
《中国防治慢性病中长期规划(2017-2025)》提出的慢性病防控目标,糖尿病患者管理人数,从基线2614万人,到2020年和2025年分别达到3500万人和4000万人。
三、2型糖尿病的危险因素
2型糖尿病主要是由遗传和环境因素,引起外周组织(主要是肌肉和脂肪组织)胰岛素抵抗和胰岛素分泌缺陷,导致机体胰岛素相对或绝对不足,使匍萄糖摄取利用减少,从而引发高血糖,导致糖尿病。
危险因素:
1.遗传因素
2.肥胖(或超重)
3.体力活动不足
4.膳食因素
5.早期营养
6.糖耐量损害IGT
7.胰岛素抵抗(IR)8.高血压及其他易患因素
1.遗传因素
2型糖尿病有很强的家族聚集性,糖尿病亲属中的患病率比非糖尿病亲属高4〜8倍。
中国人2型糖尿病的遗传度为51.2%~73.8%,一般高于60%,而1型糖尿病的遗传度为44.4%~53.7%,低于60%,可见两型的遗传是各自独立的,2型糖尿病具有更强的遗传倾向。
许多研究提示:
与西方人群相比,中国人对2型糖尿病的易感性更高。
在相同的肥胖程度,亚裔人糖尿病风险增加。
2.肥胖(或超重)
肥胖是2型糖尿病最重要的危险因素之一。
不同种族的男女,体质指数(BMI)均与发生2型糖尿病的危险性呈正相关关系。
我国11省市的调查发现,糖尿病和糖耐量损害患病率随着体重的增加而上升,超重者患糖尿病的相对危险度(RR)为2.36,而肥胖者的RR达3.43。
3.身体活动不足
身体活动不足增加糖尿病发病的危险,活动最少的人与最爱活动的人相比,2型糖尿病的患病率增加2~6倍。
有规律的体育锻炼,能增加胰岛素的敏感性和改善糖耐量。
4.膳食因素
高能量饮食,是明确肯定的2型糖尿病的重要膳食危险因素。
目前认为,摄取高脂肪、高蛋白、高碳水化合物和缺乏纤维素的膳食也可能与发生2型糖尿病有关。
5.早期营养
生命早期营养不良可以导致后来的代谢障碍,增加发生糖耐量
受损(IGT)和2型糖尿病的危险。
低体重新生儿较高体重新生儿在成长期,更容易发生糖尿病。
母亲营养不良或胎盘功能不良,可以阻碍胎儿胰腺β细胞的发育。
6.糖耐量损害
IGT是指患者血糖水平介于正常人和糖尿病之间的一种中间状态。
在IGT患病率高的人群,糖尿病患病率一般也高。
IGT者在诊断后5~10年进行复查时,大约有1/3发展为糖尿病,1/3转化为血糖正常,1/3仍维持IGT状态。
改善膳食、增加体力活动,可降低IGT向糖尿病的转化率。
7.胰岛素抵抗(IR)
胰岛素抵抗是指机体对一定量的胰岛素的生物学反应
低于预期正常水平的一种现象,常伴有高胰岛素血症。
胰岛素抵抗是2型糖尿病高危人群的重要特征之一。
空腹胰岛素水平高的人更易发展为IGT或2型糖尿病。
肥胖者发展成2型糖尿病前,先有胰岛素抵抗出现。
8.高血压及其他易患因素
高血压患者发展为糖尿病的危险比正常血压者高。
其他易患因素:
社会心理因素、出生及1岁时低体重、服药史、心血管疾病史也可能是2型糖尿病的易患因素。
总之,糖尿病的发生是遗传与环境因素共同作用所致。
遗传因素是糖尿病发生的潜在原因,具有遗传易感性的个体,在环境因素如:
肥胖、体力活动减少、高能膳食、纤维素减少及生活水平迅速提高等因素的作用下,更易于发生2型糖尿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