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科学下册第1单元水1认识水教案(新版)湘科版

合集下载

湘科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下册1.1《 认识水》教案

湘科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下册1.1《 认识水》教案

《认识水》教学设计一、教材与学情分析《认识水》是湘版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一课,教材安排了“观察水”、“辨别水”的活动,最后拓展“大自然哪里有水”,让学生对水的分布有所了解。

水是孩子们最熟悉的一种物质之一,每天都要接触。

他们天天都看到水而且用到水但不能正确描述,对于观察方法不够了解,更没有科学、安全的观察意识。

因此本课整合教材与学情主要安排了“识别水”、“水的形状”两个活动。

二、教学目标1.能用各种感觉器官(眼、鼻、口)观察,描述出纯净水的物理性质(无色、透明、无气味、无味道、无固定形状)。

2.能积极参与实验,用语言、文字、图画等方式表达,发展学生观察、比较、描述的能力。

3.增强学生保护环境、节约用水的意识。

三、教学准备烧杯、烧瓶、牛奶、纯净水、酒、一次性筷子、水槽等四、教学时间1课时五、教学过程课前交流:初次见面送你们一个字(聪)仔细看一看聪字有什么特点?想成为一个聪明的孩子,课堂上就要总是认真听,用心看,用心回答问题呢。

孩子们准备好上课了吗?(一)导入师:认真听一听,这节课我们要学习什么内容呢?(ppt出示)揭示课题《认识水》【设计意图】复习一年级上册的观察事物的一般方法“听”。

用听声辨课题有效吸引孩子的注意力。

感受成功的快乐。

(二)识别水1. 生活中的水师:生活中水是什么样的?预设:(清澈、无色流动......)看来孩子们对水的了解真不少,生活经验也很丰富。

【设计意图】对学生前概念进行调查,唤醒对水的直观感觉,把孩子们的注意力引到“水”上面来。

2.辨别水师:ppt出示桶装纯净水。

看大屏幕,这里面装的什么?(水)这可不是一般的水哦,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纯净水。

说一说纯净水是什么样的?快速拿出一杯,这是水吗?再拿一杯,这个呢?【设计意图】充分利用生活经验,激发认知冲突,看上去都像纯净水却只有一杯,激起孩子探究的欲望,为找水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

我们也相信学生的生活经验足以找出一杯纯净水。

小结:只用眼睛看和生活经验有时是无法准确判断的。

湘教版小学科学一下1.1认识水 教学设计

湘教版小学科学一下1.1认识水 教学设计

湘教版小学科学一下1.1认识水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小学科学一下1.1认识水,这一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了解和认识水的基本特性,包括水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有趣的实验和贴近生活的事例,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水的知识。

教材内容难度适中,符合小学生认知水平。

二. 学情分析考虑到学生年龄较小,他们对水的认识主要来源于日常生活。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对水的已有知识将有助于他们对新知识的理解。

但同时,学生对水的了解可能仅限于表面,对水的深层次特性还需通过教学进行引导和拓展。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水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学会使用科学的方法观察和分析水的问题。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使学生认识到水的重要性,增强节约和保护水资源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水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难点:水的分子结构和水的电解过程。

五. 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2.实验教学:通过观察和操作实验,使学生直观地了解水的性质,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

3.情景教学: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和认识水的重要性。

六. 教学准备1.教材、PPT和相关资料。

2.实验器材:水、杯子、滴管、电导仪等。

3.教学工具:黑板、粉笔、多媒体设备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知的关于水的基本知识,如水的基本用途、水的状态等。

然后提出本节课的主要学习任务:认识水的性质。

2.呈现(10分钟)利用PPT展示水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包括水的密度、沸点、溶解性、电解等。

在呈现过程中,结合生活实例和实验现象,使学生能够直观地了解水的性质。

3.操练(15分钟)分组进行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

实验内容包括:水的密度实验、水的沸点实验、水的溶解性实验、水的电解实验。

湘科版科学一年级下册1《认识水》说课稿4

湘科版科学一年级下册1《认识水》说课稿4

湘科版科学一年级下册1《认识水》说课稿4一. 教材分析《认识水》这一课是湘科版科学一年级下册的第一课。

在这一课中,我们将引导学生认识水,了解水的基本性质,以及水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水的定义、水的特点、水的用途等。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对水有更深入的了解,提高他们对水的认识和保护水资源的意识。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些对水的基本认识,比如知道水是无色的、透明的,可以喝的等等。

但是他们对水的基本性质和水的用途的了解还不够深入。

此外,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还有待提高,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动手操作,帮助他们建立对水的全面认识。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水的基本性质,掌握水的用途。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水资源的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水的基本性质和水的用途。

2.教学难点:水的三态变化及其原因。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和手段:1.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究,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实验法: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3.讨论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促进他们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4.多媒体教学:利用多媒体课件,直观展示水的性质和用途,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自然界中的水,引导学生关注水,激发他们对水的好奇心。

2.探究水的性质:学生进行实验,观察水的颜色、透明度等基本性质,引导学生思考水的特点。

3.学习水的用途:让学生举例说明水在生活中的用途,引导学生了解水的重要性。

4.探讨水的三态变化:通过实验和讲解,让学生了解水的三态变化及其原因。

5.总结与拓展: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布置课后作业,拓展学生的学习视野。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1.水的性质2.水的用途3.水的三态变化八. 说教学评价本节课的教学评价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提问、实验操作等情况,了解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湘科版科学一年级下册1《认识水》说课稿5

湘科版科学一年级下册1《认识水》说课稿5

湘科版科学一年级下册1《认识水》说课稿5一. 教材分析《认识水》是湘科版科学一年级下册的第一课。

本课内容主要包括水的基本特性、水的存在形式以及水的利用等。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水的重要性和保护水资源的必要性。

教材内容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环保意识。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些关于水的初步认识,比如水是无色的、透明的、流动的。

但是他们对水的基本特性、水的存在形式以及水的利用等方面的知识还比较模糊。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采取适当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引导学生深入认识水。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水的基本特性,知道水的三种存在形式,掌握水的利用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珍惜水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水的基本特性,水的存在形式,水的利用方法。

2.教学难点:水的三态变化及其原因。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探究教学法、合作学习法等。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图片等辅助教学。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水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新课导入:介绍水的基本特性,引导学生了解水是无色、透明、流动的。

3.探究活动:学生进行实验,观察水的三态变化,探讨其原因。

4.知识拓展:介绍水的存在形式,如河流、湖泊、地下水等。

5.应用实践:讨论水的利用方法,如农业灌溉、生活用水等。

6.总结提升:强调保护水资源、珍惜水的重要性。

7.布置作业: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思考如何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突出教学重点。

可以采用流程图、等形式,展示水的基本特性、存在形式和利用方法。

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主要包括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

过程性评价主要关注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参与程度、探究能力和合作精神。

湘版一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湘版一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湘版一年级下册科学教案第1课认识水一、教学目标1.科学知识认识到水是无色、透明、无气味、无味道、无固定形状的液体。

2.科学探究能用各种感觉器官观察水的物理性质;能用语言、文字、图画等方式表达和描述实验结果。

3.科学态度乐于合作,善于交流;会积极参与实验;用证据说明问题。

4.STSE了解人类的生产和生活需要从自然界获取资源。

二、教学准备分组实验材料:烧杯、平底烧瓶、锥形瓶、试管、U形管牛奶、酒精、水、植物油、盐水教师准备材料:自然界中各类水的图片三、教学时间1课时四、教学过程(一)教学导入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水。

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种熟悉的物质——水。

(二)新课学习1.观察水(1)引入:水是怎样的,你已经知道哪些?是怎样知道的?(了解学生对水的已有认知)(2)思考:水究竟有没有颜色、是否透明、是否会流动、是否有气味、是否有味道等?我们该用怎样的方法观察水?(3)学生初步观察,教师进行方法指导和安全教育(未知的物体不能尝味道、闻气味,防止对身体造成伤害,要在老师的允许和指导下才可以进行)。

(4)引导学生把水的基本性质填入气泡图。

(5)提问:水是什么形状的呢?让学生猜想。

(6)出示不同形状的容器,学生动手验证观察其形状变化。

(7)用填图的方式对倒入不同容器里的水的形状进行描述——水是没有固定形状的。

(8)小结:借助气泡图,引导学生总结水的特征:水是无色、透明、无气味、无味道、无固定形状的液体。

2.辨别水(1)出示牛奶、酒精、水、植物油、盐水五种常见液体。

(2)讨论:用什么办法能判断出哪杯是水?(3)学生验证(用不同的感官,渗透安全教育)(4)小结:什么样的辨识顺序更合理安全?(一看二闻三品尝)3.说一说大自然哪里有水(1)学生自由回答。

(2)依次出示课本中的四张图片,描述这是什么地方的水。

(三)整理,下课。

第2课比较水的多少一、教学目标1.科学知识能够运用多种方法比较水的多少,提炼“统一标准”的思想方法。

湘科版科学一年级下册1《认识水》教学设计4

湘科版科学一年级下册1《认识水》教学设计4

湘科版科学一年级下册1《认识水》教学设计4一. 教材分析《认识水》是湘科版科学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第一课。

本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水的性质,如无色、无味、透明等。

教材还包括了水的循环、节约用水等环保知识。

本课的内容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相连,有助于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些基本的观察和实验能力,他们对水并不陌生,但可能对水的性质和水的循环等知识了解不多。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水都是液态的,对于水的其他形态可能不太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实验和图片等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水的性质,如无色、无味、透明等;了解水的循环过程;学会节约用水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和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水资源的珍惜和保护意识,增强环保观念。

四. 教学重难点1.水的性质的观察和理解。

2.水的循环过程的理解和记忆。

3.节约用水的方法的掌握和应用。

五. 教学方法1.观察法:通过观察水的颜色、味道、透明度等,让学生了解水的性质。

2.实验法:通过实验,让学生亲眼看到水的循环过程,加深对水的循环的理解。

3.讨论法:引导学生讨论节约用水的方法,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一些水的样品,如清水、盐水、糖水等,用于观察水的性质;准备一些图片,如水的循环过程的图片,用于讲解水的循环;准备一些节约用水的宣传单,用于引导学生思考节约用水的方法。

2.学具:每个学生准备一个水杯,用于实验和观察。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水的特点,如无色、无味、透明等。

通过导入,激发学生对水的性质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2.呈现(10分钟)展示水的循环过程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水的循环过程。

通过呈现,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水的循环过程。

一年级科学下册第1单元水1认识水教案(新版)湘科版

一年级科学下册第1单元水1认识水教案(新版)湘科版

一年级科学下册第1单元水1认识水教案(新版)湘科版第一单元水1.认识水教学目标:1.能用各种感觉器官观察水的物理性质,认识到水是无色、透明、无气味、无味道、无固定形状的液体。

2.能用语言、文字、图画等方式表达和描述实验结果。

3.初步认识水占据空间。

4.在活动中能够细心观察;能够合作互助;能用证据说明问题。

教学重点:观察水、辨别水,认识水的基本性质。

教学难点:水无固定形状。

教学准备:学生材料:1号材料袋演示材料:1个透明塑料桶、石头、小石头、细沙、水教学过程:一、活动一:观察水1.老师口渴了,带了一杯纯净水。

水是什么样的?今天我们就来观察水、认识水。

2.我们可以采用哪些方法来观察这杯水呢?(用眼睛看、用鼻子闻、用舌头尝)3.教师指导:●用眼睛看发现水有什么特点?(无色、透明的)●“闻”有种科学的闻的方法——扇闻法。

大家用这种科学的方法闻一闻,发现水有什么特点?(无气味)●“尝”,对于不明的物质我们千万不能随便尝,今天我准备的是纯净水,可以在老师的指导下尝。

尝也有方法,我们用吸管蘸取一点放舌头上尝尝。

大家用尝的观察方法又发现水有什么特点?(无味道)4.小结过渡:我们通过看、闻、尝,发现了水的哪些特点?(是无色、透明、无气味、无味道的)我们生活中很多物体都有形状,西瓜是球形,粉笔盒是方形……,那水有形状吗?我们把水倒入这几个容器里看看。

5.在这几个容器里,水是什么形状?你还能制造不同形状的水吗?如何制造呢?(气球装水,可以变各种形状,材料袋里配有气球,可课后试试)6.完成活动手册第一课涂色题。

把水放入以下几个容器,水是什么形状的?用你喜欢的颜色画出水的形状。

7.想一想:水有固定的形状吗?8.看板书,总结水的特点。

9.像水这样能够流动、没有固定的形状的物质叫做液体。

(板书液体)像水这样能够流动、没有固定的形状的液体还有哪些?二、活动一:辨水识水活动过渡:现在我们已经知道水的基本特征啦,让我们利用这个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一个小问题吧。

一年级下册科学教案湘科版(一起)全册教案

一年级下册科学教案湘科版(一起)全册教案

第一单元水1、认识水学习目标:1、知道水的基本性质及水在自然界中的分布。

2、能学会综合运用感官观察水的性质,并能描述所观察的水的特征。

3、能积极参与有关水的认识的讨论,发表自己的见解;能意识到水是地球上的重要资源,认识到节约用水的重要性;在识别水的活动中,学会小组合作,体会到合作学习的乐趣。

学习重点:引导学生通过不同的方法从不同的角度了解水的特点。

学习难点:让学生能用语言、文字、图画等多种方式表达自己的发现,培养他们的观察、比较、综合分析和语言表达等能力。

学习准备:1、分组材料:糖水、清水、牛奶、白醋、、吸管、透明杯。

1号杯:牛奶2号杯:白醋3号杯:糖水4号杯:清水水管、不同形状的小杯子、气球、水盆8个学习过程:一、猜谜语导入1.孩子们,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个谜语,我们一起来猜一猜。

请看:一物不稀奇,人人不能离,钢刀切不断,铁钩钩不起。

谜底是(水)2.水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没有了水,我们就无法生存,。

我们每天都需要水,都见到水,水是什么样的呢?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水”(板书课题)二、认识水:讨论观察方法与顺序师:孩子们,老师今天太马虎,我把清水,牛奶,白醋和糖水混放在一起分不清了,我知道你们都是助人为乐的好少年,能帮忙找一找哪一杯是清水吗?(学生猜测,并说出自己的理由)1.学生讨论观察方法师:大家对1号杯意见比较统一(看颜色),对2号,3号,4号这三杯为什么不能确定,可以用什么好的方法来分辨?小组讨论。

2.学生交流观察方法:看、闻、尝、(摸)。

(板书)提示:老师有一个重要的提示,那就是对于不认识的物体,我们不能随便去闻,更不能随便去尝,知道为什么吗?(以免引起中毒)3.师:你是怎么闻的?(演示扇闻法)(确定2号杯为白醋)师演示“闻”的方法:用鼻子闻的时候,不要直接靠近物体,要用手扇过气味来闻。

4.我们已经知道糖水和清水没有毒,可以尝(确定3号杯为糖水)。

师演示“尝”的方法:品尝时用舌头尝的时候,要用筷子或别的物体蘸取少量的物品进行品尝。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单元水
1.认识水
教学目标:
1.能用各种感觉器官观察水的物理性质,认识到水是无色、透明、无气味、无味道、无固定形状的液体。

2.能用语言、文字、图画等方式表达和描述实验结果。

3.初步认识水占据空间。

4.在活动中能够细心观察;能够合作互助;能用证据说明问题。

教学重点:
观察水、辨别水,认识水的基本性质。

教学难点:
水无固定形状。

教学准备:
学生材料: 1号材料袋
演示材料: 1个透明塑料桶、石头、小石头、细沙、水
教学过程:
一、活动一:观察水
1.老师口渴了,带了一杯纯净水。

水是什么样的?今天我们就来观察水、认识水。

2.我们可以采用哪些方法来观察这杯水呢?(用眼睛看、用鼻子闻、用舌头尝)
3.教师指导:
●用眼睛看发现水有什么特点?(无色、透明的)
●“闻”有种科学的闻的方法——扇闻法。

大家用这种科学的方法闻一闻,发现水有什么特点?(无气味)
●“尝”,对于不明的物质我们千万不能随便尝,今天我准备的是纯净水,可以在老师的指导下尝。

尝也有方法,我们用吸管蘸取一点放舌头上尝尝。

大家用尝的观察方法又发现水有什么特点?(无味道)
4.小结过渡:我们通过看、闻、尝,发现了水的哪些特点?(是无色、透明、无气味、无味道的)我们生活中很多物体都有形状,西瓜是球形,粉笔盒是方形……,那水有形状吗?我们把水倒入这几个容器里看看。

5.在这几个容器里,水是什么形状?你还能制造不同形状的水吗?如何制造呢?(气球装水,可以变各种形状,材料袋里配有气球,可课后试试)
6.完成活动手册第一课涂色题。

把水放入以下几个容器,水是什么形状的?用你喜欢的颜色画出水的形状。

7.想一想:水有固定的形状吗?
8.看板书,总结水的特点。

9.像水这样能够流动、没有固定的形状的物质叫做液体。

(板书液体)像水这样能够流动、没有固定的形状的液体还有哪些?
二、活动一:辨水识水
活动过渡:现在我们已经知道水的基本特征啦,让我们利用这个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一个小问题吧。

1.提出任务:
(牛奶、醋、水、食用油、盐水)
师:每个小组桌上有五杯物质,分别标明了1.2.3.4.5号,其中就有纯净水,我们试着找找纯净水。

大家在找的过程中觉得可能是纯净水的放桌面,觉得肯定不是纯净水的交上来。

2.分组活动:
(1)学生分组活动,教师巡视。

(2)汇报说说方法和理由。

(3)回顾刚才的活动,你们刚才是用了哪些方法找到这杯纯净水的?首先用的什么方法,然后用的什么方法?填写记录单。

(引导学生分析辨识的顺序,什么样的顺序更合理、安全、快捷。

最后能得出人们辨识时一般遵循一看二闻三品尝的原则。


三、活动三:水占空间
1.观察魔术:
师:老师这儿有一个塑料盒,(展示一下)里面是空的。

下面,我要表演一个魔术。

我先往里面装几个大石头,装满了,还能装这样的大石头吗?再装一些小石头,不能装小石头了。

还能再装一些细沙吗?细沙也装进去了,又装满了。

还能装吗?装什么?为什么还能装水?
(里面还有空间,水因为可以流动,还可以装进去,水可以占据里面剩余的空间。


2.归纳概念:
师:适时板书,水占据空间。

看来大家对水的认识又进一步了,有了新的发现。

师:反过来,假如:先装满水,还能装石头吗?
四、拓展:说说大自然哪里有水
1.我们生活中离不开水,自然界中到处都有水。

说一说,你在哪些地方见过水?这些水是什么样的呢?
(学生充分交流后,教师利用PPT出示一些自然界中水的图片或视频资料。

让学生欣赏美丽的自然水域。

图片或资料中,可有隐含水的形态变化的内容,如教材展现的有晶萤剔透的露珠,也可以展示雪山上覆盖的冰层,以此拓宽学生的认识。


板书设计:
用气泡图形式板书水的特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