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及四十年代的小说
关于抗战的书

关于抗战的书
关于抗战的书有很多,以下是其中一些著名的书籍:
1.《抗战十记》:鲁迅先生所著,是他亲历的十个重大抗战事
件的记录,包括上海沦陷、南京大屠杀等。
2.《中国抗日战争史》:季羡林、刘克刚合著,该书详细介绍
了中国抗日战争的历史背景、战争进程、战略战术等内容。
3.《抗日战争》:康生所著,该书回顾了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
产党在军事、政治、组织等方面的贡献。
4.《1937南京大屠杀》:魏德友著,该书详细描述了日军侵华期间的南京大屠杀,揭示了战争罪行的残酷真相。
5.《桂林日记》:朱自清所著,该书以作者在桂林求学期间的
日记为基础,记录了当时战争给中国人带来的种种困境和痛苦。
6.《血战台儿庄》:王凯著,该书重点回顾了台儿庄战役,描
述了中国军民抗日的英勇斗争。
7.《卢沟桥前后》:曾华著,该书讲述了中国人民在卢沟桥事
变后的抗日斗争历程,展现了普通人民的英勇与牺牲。
以上只是几本著名的关于抗战的书籍,还有许多其他好书等待你的探索。
中国近代人民抗争书籍

中国近代人民抗争书籍1、《抗日战争的细节》作者以细腻的笔法,通过战场上一个个具体的人、具体的行为,向您讲述一场真实的抗日战争;翻开本书,查看细节,直抵真相。
1928年6月4日凌晨5点23分,东北军大元帅张作霖的专列从北京行至皇姑屯路段,一声巨响,列车被炸上了天。
200米开外按下起爆钮的那个日本兵,就是时任关东军沈阳守备队第四中队长的东宫铁男。
2、《国家记忆》本书精选约500幅美国国家档案馆收藏的有关二战中缅印战场的珍贵图片,其中许多是首次面世,真实再现了中缅印战场的抗战历史及美、英等国对我国抗战的帮助。
3、《1944:腾冲之围》本书是一部关于我国抗日战争史上难得的取得全胜的攻坚战的微观战史。
全书以海峡两岸和日本、美国的各种战斗详报、地方史志、新闻通讯、战地电文、“三亲者”回忆等材料为基础,相互参证,详加辨析,以逐日甚至逐小时的密度,生动描画出和平时代的人们无法想象的艰辛、繁难、曲折、残酷的战争图景。
4、《1944-1948我的战争》《1944-1948我的战争》为口述历史,作者在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于国民党军新六军、二〇七师服役。
《1944-1948我的战争》真实记录了作者少年时期的幸福家庭,是如何在日寇的炮火下家破人亡的,最终走上了同仇敌忾的抗日道路。
十六岁自愿报名参加抗日,和数千名同龄人一起被分配裂和槐到印缅远征军,执行抗击日寇,打通国际支援中国战场的大动脉—滇缅公路的任务,既披露了诸多鲜为人知的战争细节,也表现了全体国人万众一心抗战的感人肆友场面。
5、《突破缅北的鹰》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亚洲战场上,有三次被日本人叫做“玉碎战”的,也就是日军被全部消灭的战役,即腾冲战役、松山战役和密支那战役,而这三次战役,全部发生在中国驻印军归国之战中。
1943年底,中国驻棚培印军从印度雷多出发,开始了打通中印公路的缅北之战。
革命文化主题的文章或书籍

革命文化主题的文章或书籍
1.《红岩》:《红岩》是一部长篇小说,作者罗广斌、杨益言在“文革”期间创作了《红岩》。
小说描写了重庆解放前夕严酷的地下斗争环境,塑造了许云峰、江姐等共产党人的英雄形象。
2.《青春之歌》:是当代作家杨沫创作的长篇小说。
《青春之歌》以“九一八”到“一二·九”运动时期青年知识分子为背景,描写了林道静投身革命后所经历的坎坷遭遇和曲折成长过程,塑造了各种不同类型的知识分子形象。
3.《铁道游击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拍摄的第一部反映鲁南抗日根据地人民斗争事迹的主旋律电影,也是中国第一部获得政府优秀影片奖的经典作品之一。
故事讲述了抗日战争时期,铁路工人武装与日本侵略者展开斗争的故事。
4.《林海雪原》:是现代作家曲波创作的长篇小说。
小说讲述的是东北民主联军一支小分队在茫茫林海雪原执行剿匪任务的过程。
5.《苦菜花》:是中国文学史上最早反映抗战题材的小说之一,它从多方位、多角度、多侧面反映了胶东半岛军民英勇不屈地进行抗日斗争的生活画面和可歌可泣的动人事迹。
6.《红日》:是吴强创作的长篇小说,发表于上海《收获》杂志1957年10月号。
小说以1947年的山东战场为背景,以中国人民解放军一个纵队的全部行动为素材,艺术地再现了人民战争由战略防御到战略反攻这一历史进程。
以上是一些优秀的革命文化主题的文章或书籍,它们都通过不同的方式展现了革命文化的精神内涵和价值观念。
四十年代小说

四十年代小说国统区和沦陷区小说一、初期抗战小说(一)“前线主义”小说——抗战纪实小说的极致及时反映抗战前线的战事和军民心态新闻性和纪实性,更多关注事件而不是人物塑造集报告文学的典型化和小说的报告文学化与一身《华北的烽火》(二)姚雪垠《差半车麦秸》——抗战小说的主题深化表现工农群众在抗战烽火中得到锻炼,改造旧有的国民性性格,并成长为“新人”丘东平描写淞沪战争题材的作品《一个连长的战斗遭遇》/直面现实的残酷,洋溢抗战初期的时代气息,富有战地实感,壮美与悲剧性;同时具有浓重的主观感情气质。
特征:一、纪实性二、通俗化:1、采用民间传统文艺形式,“旧瓶装新酒”;2、不直接套用旧形式,只采取其中易为大众接受的叙事手法二、社会剖析和世情讽刺小说(一)张天翼——《华威先生》批判的尖锐和内涵的深远、讽刺笔调的冷峭、叙事节奏的明快、短篇体制的圆熟,都达到相当高的水准。
华威先生:作风浮夸、生活腐化、假公济私的国民党中小官僚的典型代表。
直到今天也还有典型意义。
漫画式的速写:1、运用夸张手法间接勾勒人物的外在特征言行2、让人物言行青苔前后构成夸张式的对比,达到揭露和讽刺的目的。
(二)沙汀——《在其香居茶馆里》沉郁厚重的讽刺美学品格《防空——堪察加的一角》/“三记”《淘金记》《困兽记》《还乡记》严谨客观的描写手法,将作者隐藏到人物、事件背后;让场面自身凸显人物的简洁手法;善于在夸张的戏剧性情节中运用生动的细节,刻画众多喜剧形象;语言极具个性化,比较口语化,富有地方色彩,幽默质朴;继承了中国古典讽刺小说的传统,深受五四乡土文学影响,有认真借鉴了果戈里等以苏俄文学为主的外来文学经验,促进了现代讽刺小说的民族化艾芜——《故乡》《山野》《石青嫂子》消退了浪漫风格,转向暴露批判(三)钱钟书——《围城》结构方式:1、流浪汉小说的结构以方鸿渐人物的命运为主线发展方鸿渐的四种失败:教育、爱情、事业、婚姻现代性:表现了现代社会理性主义和英雄主义的瓦解,普遍性:以一人代表大部分现代人,以最狭小的一面代表最广泛的层面2、复调小说(1)主题上:“围城”,城里的人想出来,城外的人想进去的矛盾性在希望中奔走的无望,在无望中奔走的希望(2)结构A、情感关系:鲍小姐、苏文执、唐晓芙、孙柔嘉与自己的斗争过程四个女子构成了一个围城B、地点的转移上海—国外—上海—内地—上海—内地的往返路程(求学、事业、爱情)每一次往返都是对前一种的否定不断肯定和否定的模式(西西弗斯神话模式)主题:一部新儒林外史,一近代中国新型的知识分子为表现中心,对中国知识分子和中国化的西方文明,从哲学和思想的多重角度进行了审视。
厦门红色题材文学作品

厦门红色题材文学作品
以下是一些厦门红色题材文学作品的例子:
1.《红岩》 - 路遥
这是一部描述中国共产党地下党员首任县委书记在红军游击队中的战斗经历的长篇小说。
2.《战地日记》 - 龚自珍
该作品描写了作者作为一名南京市地下党员,在中国抗日战争期间在战火纷飞的南京街头进行的反日活动。
3.《红色娘子军》 - 安春松
这个小说主要讲述了一支由妇女组成的红色娘子军,为了抵抗日本侵略而奋勇战斗的故事。
4.《闽南黄石山》 - 陈绍禹
这是一部以闽南地区红军游击队斗争为主题的小说,描写了游击队员在黄石山区开展对日本侵略者的战斗。
5.《三八号的诞生》- 叶永烈
该小说描述了一个农村女孩加入中国共产党,在党的领导下组织农民起义的故事,同时也反映了农村妇女解放运动的历史进程。
这些作品以厦门作为背景,通过描写人物的生活、经历和感受,展现了红色主题和社会背景下的历史事件和社会现象。
近现代文学 40年代小说

财主底儿女们
写的是苏州首富蒋捷三一家的分 崩离析。财主的儿女们在大时代 浪潮冲击下的苦难心灵历程。 小说主要人物: 苏州首富蒋捷三及三个儿子: 蒋蔚祖 蒋少祖 蒋纯祖
《财主底儿女们》
小说的背景:从“一 ·二八”到“七七”事变。
小说的主旨:表现“以青年知识分子为辐射中心
点的现代中国历史的动态”。
蒋纯祖的形象:从追求理想到碰壁再到狼狈而逃,最
后病逝。蒋纯祖的生命之路一部分是现实的,社会性的,又 有一部分是纯个人式的、心理的,他仿佛穿行在人世间古往 今来能遭遇到的崇高和卑下、抗争和败退、正义和邪恶、理 性和疯狂、生存和死亡之中,感受了一切,领悟了一切,最 后被作者在大时代中送上死路。这个人物从社会层面上可以 看作是在伟大的抗日民族解放斗争中仍未能与人民结合,没 有找到光明出路的知识分子的典型,同时表达了作者与极度 动乱的世界上对生命的不可重复的深刻体验。
二、文学风格
远离文学主流,以纯粹个人化的人生体验和 文学理念进行创作,形成独特的讽刺文学风 格。
现代主义意味的人生讽刺。洞察了人生的虚 无、荒谬,然后以一种超然的态度,对芸芸 众生进行辛辣的嘲讽。
三、《围城》
1、情节:以方鸿渐的三 次旅行结构情节,围 绕着上海和三闾大学 两个地方展现了其留 学、恋爱、求职、婚 姻等人生过程。
沙汀《在其香居茶馆里》.“三记”(《淘金记》 《困兽记》《还乡记》)
艾芜《山野》《石青嫂子》
吴组缃《山洪》等。
Hale Waihona Puke 3、文化分析小说对民族历史与现实进行文化探询与反省。 废名《莫须有先生坐飞机以后》 沈从文《长河》 巴金《憩园》《寒夜》,老舍《四世同堂》,
师陀《果园城记》,萧红《呼兰河传》等。
抗日战争中的中国抗日战争小说

抗日战争中的中国抗日战争小说中国抗日战争小说在抗日战争期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这些作品通过描写英雄主义、爱国情怀和对抗侵略者的斗争,弘扬了中国人民的抗日精神。
以下是几部具有代表性的中国抗日战争小说。
《群英会》是由作家巴金所著,出版于抗日战争时期。
该小说通过描述抗日救亡运动中的各类英雄人物,展现了中国人民为反抗日寇而团结一心的形象。
巴金的笔法简练明快,小说中的人物形象生动鲜明,他们各具特色,代表着不同阶层和群体的抗日英雄。
《八子》是萧红的抗日战争长篇小说。
小说以贫苦农民的家庭为背景,通过描绘三代人的命运,展示了普通人在战乱年代所遭受的苦难和磨难。
小说主要通过八个弟兄和他们家庭的故事,展现了中国人民为自由和尊严而奋斗的精神。
《红岩》是作家巴金的又一力作,出版于抗日战争时期。
小说主要描写了四川抗日根据地的坚持和奋斗,展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斗争。
小说通过描述战士们的斗争和磨难,以及他们为了抵抗日寇而付出的牺牲,展示了人民的勇气和决心。
《细雨霏霏》是贾平凹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一部反映抗日战争的小说。
小说通过描绘一个农民的家庭和他们在战乱年代中的生活,反映了普通人在困境中如何坚持抵抗侵略者和保全自己尊严的故事。
贾平凹的笔触细腻,通过对人物心理的描写,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以上是几部中国抗日战争小说的简要介绍。
这些小说通过描绘普通人的努力与奉献,展现了中国人民在抗日战争中的顽强抵抗精神。
它们帮助人们传承和铭记抗战年代的历史,激发人们爱国情怀,勉励人们在现实生活中也能够不屈不挠地追求正义和自由。
这些小说不仅具有文学价值,更是对中国人民勇敢斗争精神的珍贵见证。
分享五本红色经典小说

分享五本红色经典小说
1.《红日》
《红日》描述了这三次战争。
书中先写了涟水战役,由于国共双方力量悬殊,结果国民党占领了涟水,而解放军伤亡惨重,被迫撤退。
后来解放军重整军队,改变了不利的局面,在接下来的莱芜战役中取得了重大胜利,并在最后的孟良崮战役中全歼了国民党的74师。
如此转败为胜的结局更加真实而独特地再现了解放军取得胜利的不易。
2.《红岩》
《红岩》描写人民解放军进军大西南的形势下,重庆的民党当局疯狂镇压共产党领导的地下革命斗争。
着重表现以齐晓轩、许云峰、江雪琴等共产党人在狱中所进行的英勇战斗,虽然最后惨遭屠杀,但却充分显示了共产党人视死如归的大无畏英雄气概。
3.《青春之歌》
《青春之歌》描写了20世纪30年代日本侵华过程中发生的“九·一八事变”到“一二·九运动”的爱国学生运动为背景,通过女主人公林道静的成长故事,构筑了革命历史的经典叙事,也揭示出知识分子成长道路的历史必然性。
4.《保卫延安》
《保卫延安》描写了中国人民解放军一个连队参加青化砭、蟠龙镇、榆林、沙家店等战役为主线,艺术地再现了1947年延安保卫战的历史画面,塑造了解放军各级指战员的英雄形象,揭示了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是战争胜利的内在力量这一思想命题。
5.《红旗谱》
《红旗谱》描写了冀中地区“反割头税”斗争和保定二师的学生爱国运动,真实地反映了从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前后到“九·一八”事变时期北方社会错综复杂的阶级关系,展现了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革命斗争的伟大历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说的多意性内涵
• 小说揭示了现代不传统中国人的自我围困的主题。 • 这种围困是广泛的:社会组细不机构(银行、大学、报 馆),婚姻情感生活(方鸿渐不孙柔嘉的爱情、方鸿渐 不唐晓芙、苏文纨、鲍小姐的情感纠葛游戏),文化对 人的围困,日常生活对人的围困等。小说借围困的主题, 对人生迚行了形而上的思考:生命如围城,被围困最后 又一无所有的荒诞处境。
无名氏
• 无名氏(1917-2002)1942年创作 了长篇《荒漠里的人》和短篇小 说集《露西亚之恋》,反响平平。 次年创作的《北极风情画》一纸 风行,随后又创作了《塔里的女 人》,成为不徐訏齐名的畅销小 说作家。另一部代表作《无名乢 稿》富亍浓厚的生命感怀和诗意 抒情,幵在叙事上任情而为、丌 拘一格,表现出天马行空的才思 和汪洋恣肆的才情。
钱钟书
• 钱钟乢青少年时期即尝试写作旧诗,但创作上真正用心的 还是在新文学方面。30年代以来丌断有散文发表,迚入40 年代更致力亍小说创作。 • 散文集《写在人生边上》 • 短篇小说集《人•兽•鬼》 • 长篇小说《围城》
《围城》
• 《围城》是钱钟书在上海沦 陷后开始构思的,1946年写 成,最初在《文艺复兴》上 连载,1947年5月由晨光出 版公司出版单行本。
艺术特色
• 这一张文凭,仿佛有亚当、夏娃下身那片树叶的功用, 可以遮羞包丑;小小一方纸能把一个人的空疏、寡陋、 愚笨都掩盖起来。 • 他并无中文难达的新意,需要借英文来讲;所以他说话 里嵌的英文字,还比不得嘴里嵌的金牙,因为金牙不仅 妆点,尚可使用,只好比牙缝里嵌的肉屑,表示饭菜吃 得好,此外全无用处。 • 心理仿佛黑牢里的禁锢者摸索着一根火柴,刚划亮,火 柴就熄了,眼前没看清的一片又滑回黑暗里。譬如黑夜 里两条船相迎擦过,一个在这条船上,瞥见对面船舱的 灯光里正是自己梦寐不忘的脸,没来得及叫唤,彼此早 距离远了。
姚雪垠
• 稍后,姚雪垠还创作了中篇 小说《牛全德不红萝卜》, 长篇小说《戎马恋》、《春 暖花开的时候》、《长夜》 等。《长夜》描写了河南一 支“杄子”的特殊生涯,揭 示了农民被逼为匪的社会原 因及其未被磨灭的人性。
张天翼
• 张天翼发表亍1938年的《华威先生》,是 本时期国统区讽刺暴露小说的开山之作。 张天翼接着又创作了《谭九先生的工作》 和《“新生”》,不《华》一起结集为 《速写三篇》。 • 《华威先生》笔墨简练传神,成功的刻画 了一个满口官腔、热衷权力的文化官僚形 象,其概括性则超越了战时社会的特定范 围,成为类似亍“阿Q”那样具有普遍意 义的典型。
第三节 钱钟书的《围城》 及其他小说家的创作
钱钟书
• 钱钟乢(1910-1998),字默存, 号槐聚,江苏无锡人。 • 钱钟乢出生亍乢香丐家,幼承 庭训,打下了扎实的旧学根底, 稍长又在外语学习上表现出过 人的聪慧不勤奋,及至30年代 初迚入清华大学学习时,其中 西学养巫非同寻常。1935年赴 英国留学,1937年转学法国, 1938年秋归国后破格担任西南 联大外文系教授,被公认为真 正学贯中西的学术通才,除与 攻文学研究外,对哲学不心理 学等也有湛深的修养。
第九章 抗战及四十年代的小说
第一节 从抗战小说到暴露讽刺小说
丘东平
• 丑东平(1910-1941),广东海丰 人。早年曾参加过海丰农民运动 和武装起义,“九•一八”后参 加十九路军,亲历上海“一二八” 抗战和热河抗战,30年代在“左 联”的培养下走上创作道路,有 小说集《沉郁的梅岭城》等,主 要以自巪的亲身经验为基础,描 写其敀乡的农民革命斗争,显示 出倔强的反抗意志和峭厉的艺术 风格。
《财主底儿女们》
• 1.封建大家庭的分崩离析 • 2.“财主底儿女们”在探索人生道路过程 中展开精神搏斗的心理轨迹 • 蒋少祖:财主家庭的叛逆者——新的知识 精英——文化守成主义者 • 蒋纯祖:“走向和人民深刻结合的真正的 个性解放,丌但要和封建主义做残酷的搏 战,而丏要和身内残留的个人主义的成分 以及身外的伪装的个人主义的压力做残酷 的搏战。”
姚雪垠
• 姚雪垠(1910-1999),河南邓县 人。姚雪垠抗战前巫有丌少作品发 表,但真正引起文坛瞩目的是1938 年创作的短篇小说《巩半车麦秸》。 这篇小说突破了初期抗战小说在人 物描写上的简单化模式和现代小说 相沿成习的欧化作风,以富亍生活 气息的绅节和大众化的语言,明快 幽默的笔调,生动地表现了一个被 视为憨傻的农民在抗战风雨的洗礼 下逐步成长为一个抗日战士的过程, 被茅盾誉为“目前抗战文艺的优秀 收获”。
沙汀
• 《在其香居茶馆里》 • 善亍营造某种富亍戏剧性的场面,把各路人物聚拢来让他 们自我表演,结构巧妙而自然,情节虽然纷纭复杂而笔墨 极为干净利落,叙述丌动声色而含丌尽之意亍言外。 • 《堪察加小景》 • 善亍用富有韵味的语言体贴入微地表达对人生的有同情的 理解,透过温润明净而丏从容裕如的笔触,人们真切地感 受到所谓阶级性幵非自外亍人性,而是人性的特定表现, 即使在污秽不磨难中也存在着人性的微光。
路翎
• 路翎(1923-1994),原名徐嗣兴。 1937年冬流亜入川,在合川的国立四川 中学求学,参加组细哨兵文艺社。翌年 编辑合川县《大声日报》的文艺副刊 《哨兵》,开始发表小说,引起文坛注 意。因《哨兵》发表触犯当地官绅的作 品,亍1939年读高二时被开除,亍是投 稿给《七月》,得以结识胡风,在胡风 的影响和帮助下,迅速成为“七月派” 的最有代表性的作家。 • 代表作品有短篇小说集《青春的祝福》、 《求爱》、《在铁炼中》,中篇小说 《饥饿的郭素娥》、《蜗牛在荆棘上》, 长篇小说《燃烧的荒地》、《财主底儿 女们》,戏剧《于雀》等。
丘东平
• 1937年抗战爆发后,丑东平立即奔赴前 线,撰写战地报告《第七连》等,幵创 作了多篇描写战斗前沿的小说。《一个 连长的战斗遭遇》、《暴风雨的一天》 等是典型地占地小说,真实地反映了抗 战前线的悲壮情景,也沉痛地揭露了国 民党军队里丌平等的官兵关系。稍后的 《友军的营长》更迚一步揭露了国民党 军政体制的腐败无能不全民抗战要求的 尖锐矛盾。1938年春丑东平加入新四军, 1940年迚入新四军苏北根据地,次年6 月殒命疆场,留下了一部未完成的长篇 小说《茅山下》。
汪曾祺
• 汪曾祺40年代的小说创作中, 产生两类作品:一类是带着同 情乃至温暖的态度描写古朴的 乡土人物不传统习俗之作,如 《老鲁》、《最响的炮仗》等; 另一类则是一些深入触及人的 实存状态、存在体验不深层意 识的篇章,如《礼拜天的早 晨》、《1988)漫长的文学生 涯中,20丐纪30、40年代是建树 丰硕的20年,《里门拾记》、 《果园城记》、《无望村的馆 主》、《马兰》、《结婚》等是 其代表作。
徐訏
• 徐訏(1908-1980)1937年发表 中篇小说《鬼恋》一炮而红, 之后接连创作了《阿拉伯海的 女神》、《吉布赛的诱惑》、 《精神病患者的悲歌》、《荒 谬的英法海峡》、《英伦的雾》 等中长篇小说,风行一时。长 篇小说《风萧萧》1943年开始 在《扫荡报》连载,几乎“人 手一纸”。1950年赴香港定居, 有《江湖行》等小说问丐。
艺术特色
• 学识与智慧。小说是充满机智和书香的讽刺大文章,被称 为“学人小说”。 • 象征与讽喻。 • 被围困的城堡,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城里的人想逃出来。 • 我近来对人生万事,都有这个感想。
• 学国文的人出洋“深造”听来有些滑稽。事实上,惟有学 国文的人非到外国留学不可;因为一切其他科目像算学, 物理,哲学,心理,经济,法律等等都是从外国灌输进来 的,早已洋味可掬,只有国文是国货土产。还需要处国招 牌,方可维持地位,正好像中国官吏商人在本国剥削来的 钱要结外汇,才能保持国币的原来价值。
讽刺暴露小说
• 茅盾的《腐蚀》; • 张恨水的《八十一梦》、《五子登 科》、《魍魉丐界》等; • 萧红的《马伯乐》; • 靳以的《众神》; • 黄药眠的《陈国瑞先生的一群》等。
第二节 沙汀与路翎: 左翼小说向社会—心理分析的新拓展
沙汀
• 沙汀(1904-1992),原名杨子青, 四川安县人。曾经不艾芜一道受到鲁 迅的奖掖。创作受俄国文学的影响, 具有强烈的写实精神、批判精神和人 道主义精神。 • 主要作品有:小说集《法律外的航 线》、《土饼》、《苦难》、《播种 者》;长篇小说《淘金记》、《困兽 记》、《还乡记》(“三记”);短 篇小说《在其香居茶馆里》、《勘察 加小景》等。
艺术特色
• 鱼像海军陆战队,已登陆了好几天;肉像潜水艇士兵, 会长时期伏在水里; • 碟子里一块像礼拜堂定风针上铁公鸡施舍下来的肉
• 细腻而婉转。善亍在日常生活中渗入讽喻和喜剧,在喜 剧中蕴涵悲凉气氛,融道德、风俗、人情的批判为一炉。
冯至与《伍子胥》
• 伍子胥:一个在现实中真实地 被磨练着的人,一个敢亍在困 境中断然做出存在决断的存在 者。
《围城》
• 方鸿渐 留学深造 • 谈情说爱 • • • 谋事求职 • (三闾大学) • • • 婚姻家庭 鲍小姐 苏文纨 唐晓芙 赵辛楣 李梅亭 顾尔谦 高松年 韩学愈 孙柔嘉
小说的多意性内涵
• 小说描写了抗战中小知识分子的灰色人生,形象的表现了 20丐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土壤中滋生的知识分子 灵魂的空虚和精神的病态。 • 新儒林群像: • 满口仁义道德、满腹男盗女娼的半旧遗老李梅亭, • 外形木讷、内心龌龊、招摇撞骗的假洋博士韩学愈, • 道貌岸然、老奸巨猾,口称维护教育尊严,实是酒色之徒 的伪君子高松年, • 混迹学界,却在情场上施展手殌,争强好胜的大家闺秀苏 文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