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方礼仪差异
中西方社交礼仪差异对比

中西方社交礼仪差异对比中西方社交礼仪差异对比西方餐桌礼仪饮食文化、餐具、进餐方式以及一系列的餐桌礼仪等则反映了不同民族的社会生活样式和文化取向。
现代社会礼仪无处不在,用餐不单是满足基本生理需要,也是很重要的社交经验而中西方在餐桌礼仪方面的要求也有许多差别,了解了两者的不同防止失礼于人。
1、餐桌气氛上的差异总的来说是西方餐桌上静,中国餐桌上动。
西方人平日好动,但一坐到餐桌上便专心致志地去静静切割自家的盘中餐。
中国人平日好静,一坐上餐桌,便滔滔不绝,相互让菜,劝酒。
中国人餐桌上的闹与西方餐桌上的静反映出了中西饮食文化上的根本差异。
2、餐桌举止在中国文化传统中,人们在出席各种正式的会餐时也是比较讲究的,但是在现代风俗变迁和发展中,有进步的一面,也有落后的一面,有对传统的观看来,这种超负荷的饮食不仅造成浪费,而且危害人体。
尽管中国人讲究食疗、食养,重视以饮食来养生滋补,但我们的烹调却以追求美味为第一要求,致使许多营养成分损失破坏,因此营养问题也许是中国饮食的最大弱点。
3、西方烹调遵循的是规范与科学西方人强调科学与营养,因此烹调的全过程都严格按照科学规范行事。
菜谱的使用就是一个极好的证明。
西方人总是拿着菜谱去买菜,制作菜肴,但相比起来,还是一个非常机械的东西,而这导致了西餐的一个弊端。
缺乏特色。
当人们身处异地想品尝当地美食时,肯定是不会有人选择肯德基或麦当劳之类食品的。
另外,规范化的烹调甚至要求配料的准确,调料的添加精确到克,烹调时间精确到秒。
由于西方菜肴制作的规范化,使其毫无创造性。
令西方人不能理解的是,中国烹调不仅不追求精确的规范化,反而推崇随意性。
翻开中国的菜谱,常常发现原料的准备量、调料的添加量都是模糊的概念。
而且中国烹调中,不仅讲究各大菜系要有各自的风味与特色,即使是同一菜系的同一个菜,所用的配菜与各种调料的匹配,也会依厨师的个人爱好特点有变化。
同样是一道/麻婆豆腐,为四川客人烹制和为苏州客人烹制,所用的调料肯定是不同的。
中西方礼仪差异 课件

如:尊重妇女、男士的绅士风度。 (一)简单实用
(二)崇尚个性自由
(三)惜时如金
(四)自由、平等、开放
第九页,共23页。
东方礼仪与西方礼仪
世界(shìjiè)礼仪文化
部落(bùluò)主义型 集体主义(jítǐzhǔyì)型多元主义型
地 欧洲、阿拉伯国家、 亚洲汉文化圈
的本领,不惜为她遭受艰苦,献出生命,这种
“骑士风度 ”对社会风尚产生了深远影响。
第十七页,共23页。
东方礼仪(lǐyí)与西方礼仪(lǐyí 中西方礼仪(lǐyí)存在哪些差异?
请思考(sīkǎo),并举
第十八页,共23页。
东方礼仪(lǐyí)与西方礼仪(lǐy
案例(àn lì): 1、李鸿章曾应俾斯麦之邀前往赴宴,由于(yóuyú)不懂西餐礼
西方由于一直提倡独立,民主,自由,平等的思想,讲究人
人平等,崇尚个人自由,喜欢我行我素,因此便导致了西方 利益自由平等的传统。
第七页,共23页。
东方礼仪(lǐyí)与西方礼仪(lǐyí
一、东方礼仪(lǐyí)及其特点
主要是指以中国、日本、韩国(hán ɡuó)、泰国、新加坡等亚洲国
家为代表的具有东方民族特点的礼仪文化。
中国:天人合一
儒家思想在中国长期以来占统治地位,它提倡 “以类 和之,天人合一 ”的思想。由于对自然规律的顺从和对
自然的迷信、惧怕和崇拜,是人们不得不力求形成一个
和谐稳定的群体去适应自然,认为人只有回归自然,将 自我融入人群体和自然之中,生命才有意义,人与自然 才能达成“和谐”。 “天人合一 ”思想必然会导致群体注意 的价值取向。
在对方面前“丢盔卸甲”,于是创造了脱帽礼等。
简述东西方礼仪文化差异

简述东西方礼仪文化差异
东西方礼仪文化差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礼貌用语:在东方文化中,对长辈、客人或上司使用敬称是
非常重要的。
而在西方文化中,较少使用敬称,更多地强调直接表达自己的意见和想法。
2. 礼仪规范:在交际场合,东方文化中讲究矜持和谨慎,尤其
是女性在公共场所往往会比较保守。
而在西方文化中,则更加注重公开和大胆表现自我。
3. 礼仪习俗:在节日和庆典等场合,东方文化中通常会进行一
些特定的礼仪活动,如拜年、叩头等。
而在西方文化中,则更多地强调节日氛围和欢乐气氛。
4. 饮食礼节:在餐桌上,东方文化中食品分配有严格的规定,
如长辈优先、男女有别等。
而在西方文化中,则更注重个体的选择和口味。
5. 礼物文化:在送礼物时,东方文化中更注重礼物的价值和象
征意义,如红色象征吉祥等。
而在西方文化中,则更加注重礼物的实用性和个人喜好。
总之,东西方礼仪文化差异体现在很多方面,但都反映了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
理解和尊重不同文化间的差异,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进行跨文化交流和合作。
中西方礼仪文化差异(超级完整版)

选材差异
Ⅱ.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ese food and Western food
Ⅱ.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ese food and Western food
饮酒差异
pk
西方 西方人用餐都喜欢幽雅、 安静的环境。他们认为 用餐时必须注意自己用 餐的礼仪,比如在进餐 时不能发出很难听的声 音
中西礼仪
拜访礼仪
在西方,去别人家作客或赴邀,必须提前预约并 且准时到达,否则是非常不礼貌的。主人收到礼物 后,最好马上打开,当面赞扬并道谢,表示喜欢。
不喜欢别人对自己家里的装饰或摆设指手画脚。
初次见面你该怎么做?
鞠躬:日本是一个极其注重礼节的国家,见面时一般都要 互相问候,脱帽鞠躬,眼睛向下,表示诚恳的态度。除了 日本之外,朝鲜人见面也行鞠躬礼
中国人重义轻利,法制观念较淡薄
• 西方人重利轻义,法制观念较强Conclusiຫໍສະໝຸດ n比较总结
礼仪是一种文化,是文化就有纵向的传承 和横向的借鉴与融合。 经济、文化高速碰撞融合的大背景下,中 西礼仪文化必将会互相渗透,不断发展。 我们借鉴西方礼仪,应当借鉴其内在的灵 魂,建立起自己的自信和优越感 ,确立我 们的感染力,使我们的礼仪行于世界 。
进餐的礼仪
中方 由服务员上菜,然后 大家再用公筷到大盘 中去取菜。就餐时, 等所有客人都入座后, 不能先动筷子,要等 长者和客人先起筷。 筵席中暂时停餐,把 筷子直搁在碟子或者 调羹上。用餐完毕后 应把筷子横搁在碟子 上
进餐的礼仪
在西方 在正规晚宴上,每个面前一般有三 把叉子、三把刀子、外加汤勺和四 个酒杯。原则上,最外侧的餐具总 是最先使用的。在进餐时一定要等 主人打开餐巾后,才可以把餐巾打 开,平摊放在自己的膝盖上。在用 餐时应左手拿叉、右手拿刀,同时 应切一块吃一块而不应该把所有的 都切好后再吃。停餐时,应把刀叉 以八字形状摆在盘子中央,刀柄应 朝向自己。用餐完毕后,刀叉应朝 向四点钟方向。另外,在西方用餐 时要坐正,认为弯腰、低头、用嘴 凑上去吃是很不礼貌的。
中西方礼仪文化的差异有哪些

中西方礼仪文化的差异有哪些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步伐日益加快,跨国交际日益增多,中西方礼仪文化的差异更是越发显露,这种差异带来的影响也是不容忽视!以下便是店铺为大家所带来的中西方礼仪文化的差异,希望各位会喜欢! 中西方礼仪文化的差异一、服饰礼仪的差异西方男士在正式社交场合通常穿保守式样的西装,内穿白衬衫,打领带。
他们喜欢黑色,因此一般穿黑色的皮鞋。
西方女士在正式场合要穿礼服套装。
另外女士外出有戴耳环的习俗。
西方国家,尤其是在美国,平时人们喜欢穿着休闲装,如T恤加牛仔服。
当今中国人穿着打扮日趋西化,传统的中山装、旗袍等已退出历史舞台。
正式场合男女着装已与西方并无二异。
在平时的市井生活中,倒会看到不少人穿着背心、短裤、拖鞋等不合礼仪的服饰。
礼仪是一种文化,是文化就有纵向的传承和横向的借鉴与融合。
随着世界全球化不断加快步伐,经济、文化高速碰撞融合的大背景下,西方文化大量涌进中国,中国传统礼仪也不断受到西方礼仪文化的冲击。
如何保护中华民族传统礼仪,并去其糟粕,与西方礼仪进行合理有效的融合,成为人们不断思考和探讨的话题。
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中西礼仪文化必将会互相渗透,不断发展。
就拿餐饮方面举例。
现在中国饮食市场上洋快餐和西餐占了很大的比重,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尝试和接受这些外来食品。
麦当劳几乎代表了一种文化时尚,成为美国文化在餐饮领域的标志。
与此同时,法国的贵族文化,英国的绅士文化也随着饮食而涌入中国。
随着中西饮食文化的交流,不仅带来了蛋糕、面包、鸡尾酒等西式菜点,也带来了西方一些先进的制作工艺和饮食方法。
这些都为古老的中国饮食文化注入了新的活力。
当然我国悠久而灿烂的饮食文化在海外的影响也越来越大,几乎在世界各地都出现了大量的中国餐馆,中国菜日益受到各国人民的欢迎与喜爱。
比如北京烤鸭俨然已经成为外国人心中的地道美味。
但是在中西礼仪文化的融合过程中,中国人未免盲目热衷于西方,不自觉中陷入两个误区:其一,是拿西方的礼仪取代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礼仪。
中西方文化礼仪差异

P7
礼仪差异的原因之三:思维方式的不同
中国文化深受儒家和道教文化的影响,中国人的思维方式以辩正和整 体思维为主要特征;西方文化是建立在古希腊的文化传统上,在思维 方式上以亚里士多德的逻辑和分析思维为特征。 E.g. 从中、西医的理论和实践上充分看出两种思维方式的不同。 - 中医认为人的各个部分器官是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某个局部的病 症要通过对集体的整个调理,使用天地人相应相协的疗法。 -西医针对人体局部病症,究其病原,直接深入到细胞、血液、人体生 物分子、原子以及病菌、病毒。 中国文化没有绝对的宗教观念,使中国文化具有开放性,海纳百川, 没有对于异教的排斥,使得中国文化不与其他民族对立,而易于为其 他民族所接受;西方强调以自我意识为中心的,主张用理性和科学为 工具对于自然客体的利用和分析。
P19
解析:
• 案例中,上司Tom认为中国下属Jhon有一定的项目经验,有疑问就该当 面提出,既然没有任何异议,其间也没有找他商量,就说明胸有成竹 了,理应把项目做好。而John则认为项目没有达到预期的目标在于Tom 没有把要求说清楚,在项目执行过程中也没有主动关心并给于指导。
• 案例中的矛盾集中反映了中西方人在工作放式沟通习惯上有区别。一 般说来,外籍老板不会告诉你具体应该怎么做,他们要求员工在实践 过程中自己总结经验。而中国人则习惯于由老板下达命令,把做什么 、怎么做、应该有什么结果统统告诉下属,然后由下属按部就班的执 行。同时,中方员工在没有听清楚或彻底理解老板的指令的时候,并 不善于主动提问,而是暗地里自己琢磨,按照自己的理解行动,当出 现问题时,他们会埋怨老板指令不清,而老板则认为,既然他当初没 有提出异义,说明完全理解自己的意图,之后有什么问题都理应由其 承担。
中西方礼仪差异

吻面礼
起源
吻面礼也起源于欧洲,最初是在法国兴起的。
礼仪细节
双方互相亲吻脸颊,通常在左右脸颊上各亲吻一次。男性 之间通常用吻面礼,而女性之间则用贴面礼或亲吻礼。
文化差异
在中国和东亚国家,吻面礼不太常见,而在南欧和拉丁美 洲国家则较为流行。此外,在英国和爱尔兰等国家,吻面 礼通常只用在亲密的朋友和家庭成员之间。
中国
在中国,颜色搭配也因文化背景而异。在一些传统文化中,红色被视为吉祥和幸运的颜色,因此在一些特殊场合 ,如婚礼和春节等,中国人更倾向于选择穿红色的服装。而在其他场合,颜色搭配则可能更加多样。
04
言谈举止礼仪
言谈礼仪
1 2 3
交流方式
在西方,人们更倾向于直接、坦率的交流方式, 而中国人更注重含蓄、委婉的表达。
中国
在中国,接受礼品时需要表现得谦虚和礼貌 。在收到礼品后,一般不会立即打开,而是 先表示谦虚和推辞,然后在对方的坚持下才 接受。在表达感激之情时,一般会用一些敬
语和谦辞来表达自己的感激之情。
06
公共场合礼仪
遵守规则
西方人更注重个人权益的保护,在公共场合会更加注 重自己的行为是否影响到他人。例如,在公共游泳池 或健身房等场所,西方人会遵守规定,不随意更改衣 物,不赤裸上身等。
文化差异
在中国,握手礼通常用于正式场合 ,如商务会谈、政要会晤等。而在 一些东亚国家,如日本和韩国,握 手礼则较为少见。
拥抱礼
起源
文化差异
拥抱礼起源于古代欧洲,是西方国家 常见的见面礼仪之一。
在中国和东亚国家,拥抱礼不太常见 ,而在南欧和拉丁美洲国家则较为流 行。
礼仪细节
双方互相拥抱,通常在左右脸颊上各 亲吻一次,有时也会用贴面礼代替。 男性之间通常用拥抱礼,而女性之间 则用贴面礼或亲吻礼。
中西方日常个人礼仪的差异

中西方日常个人礼仪的差异中西方日常个人礼仪的差异_中西方社交礼仪有何差异中西方都特别注重个人礼仪,但是彼此的礼仪却不太一样,那么你对双方的礼仪知识了解多少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西方日常个人礼仪的差异,希望大家喜欢。
中西方日常个人礼仪的差异第一,从邀请的提前与赴宴的守时中看差异。
一般,不管是中方还是西方,邀请别人吃饭或者赴宴都要提前预定。
中方若是大型的婚宴请客要提前几天以上,这是表达一种对客人的尊重。
而西方宴请也要提前通知,像答应对方的邀请后,如果临时有事要迟到甚至取消约定,必须事先通知对方。
另外,如果宴会时间是7点,你最好是6点55就要到。
赴会时稍迟是可以接受的,但若超过15分钟便会给对方不重视约定的坏印象。
所以,我们一定要遵守时间,这是我们成功的第一步。
第二,从中西方座次安排上看礼仪的差异。
古代中餐素有礼仪之邦之称,讲礼仪,循礼法,崇礼教,重礼信关于中国人的宴席座次礼仪,守礼仪,是中国人数千年的传统。
不学礼,无以立,礼的核心是人的社会行为规范,是中餐民众已经习惯和风俗化了的社会性行为准则、道德尺度与各种礼节。
我国传统作法是在排列并排的座次时,我国的传统作法是以左为上,即认为居左之位高于居右之位。
并且先请客人入座上席,在请长者入座客人旁依次入座,入座时要从椅子左边进入。
入座后不要动筷子,更不要弄出什么响声来,也不要起身走动,如果有什么事要向主人打招呼。
而国际通行作法并排排列座次时,国际上的通行作法是以右为上,即认为居右之位高于居左之位。
他们会注意:以主人和女主人为中心,左手的位置为上,靠近主人女主人的位置为上;夫妇不应相邻,男女依次相邻,主人和主方陪客应与客人依次相邻;译员可以坐在主宾的右侧。
有些大型场合,也可以在主人和主宾背后,另外安排用餐;尽管在排列座次时,国内外的基本座位法有所不同。
在涉外场合排列座次时,一般均应遵守国际惯例。
第三,从餐具的摆放中看差异。
我们知道在中餐的餐具中一般只有杯子,筷子,和碗、盘子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3中西方礼仪的差异及国际礼仪通行规则
课型
新授课
课时
2课时
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
教具
多媒体
授课班级
2012级1班
2012级2班
授课日期
(9)月(14)日周(五)第(1、2)节
(9)月(14)日周(五)第(3、4)节
教
学
目
标
1、区别中西方礼仪的差异
2、知道中国当代礼仪的特点
3、知道西方的礼仪的特点
4、入乡随俗
在异乡要尊重或遵从其礼仪风俗习惯。
5、女士优先
在礼仪中体现出对女性的尊重
6、以右为尊(以左为尊——中国)
在并排站立、行走、就坐时,主人应主动居左,请客人居右。
接下来,让同学们讨论:中西方还存在哪些差异
思考:中西方为什么会有这些不同呢?
举例讲解
课
堂
小
结
随着社会的发展,中西文化的不断融合,我们在传统礼仪的基础上,也在借鉴着西方的礼仪文明。我们借鉴西方礼仪,不仅借鉴它的形式,更借鉴其内在灵魂,但无论是借鉴西方的礼仪,或者是我们自己的传统礼仪,都是以促进人类文明的发展,提高人类文明素质为目的。
2.称谓称呼方面
在西方,称呼是比较笼统的,一个称呼可以涵盖中国很多称呼。例如,西方称呼男的为先生,称呼女的女士或小姐,而在我国“先生”第一解释是“教师”,是对教师最古老最悠久的称谓。随着改革开放,先生已成为社会上最流行的尊称口语,西方人称”uncle”,可以涵盖我国的婶婶,伯母,姨。他们对这些方面的关系也不如中国分明,中国父亲那边的为伯伯,姑姑,堂兄妹,母亲方为舅,姨,表兄妹。在西方人们见面时喜欢直呼其名。而在中国,人们喜欢加上职位,xx经理,xx总裁等。这是身份与地位的象征,西方人很少用正式的头衔称呼别人,正式头衔用于法官。高级政府官员、军官、医生、教授、高级宗教人士等。
二、中国当代礼仪的特点
1、重视血缘和亲情
我国人们一直有着“血浓于水”的传统观念。
2、强调共性
中国人具有较强的民族感,在社会生活中强调集体主义原则,个人服从集体。
3、谦虚谨慎、含蓄内向
中国人性格一般宽厚平和,含蓄内向、忍耐力强,在与人相处时往往谦虚谨慎、克制自己。
4、讲究礼尚往来
中国人讲究“礼尚往来,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
3.宴请方面
酒文化在中国由来已久,被视为做生意,交朋友等社交场合不可或缺的。酒杯不空茶水不满。在西方,通常喝啤酒、葡萄酒,不喜欢劝酒。在中国,宴会喜欢共桌共菜,西方则认为不合卫生,实行分餐制。中国人宴请时,觥筹交错,歌舞升平。西方则要求少声响少动作,用餐程序较多。
4.送礼方面
在中国,人们往往喜欢送比较贵重的礼物,以礼物的贵重衡量诚意的多少;在西方,人们并不追捧贵重的东西,则注重礼物的精致和心意.
三、西方的礼仪特点
1、强调个性,崇尚个性自由
2、尊重妇女,女士优先
3、简易务实
4、平等、自由、开放
四、国际礼仪通则
1、遵守最基本的共同生活准则
如,在公共场所遵守公共秩序,讲究社会公德,等等。
2、信守时约
对于约定好的事情不能无故迟到,否则是很不礼貌的事情。
3、相互谅解、求同存异
在人际交往中要和睦相处,对于不同的礼仪习俗,要以尊重。
4、掌握国际礼仪通则
教学重点
国际礼仪通则
教学难点
区别中西方礼仪的差异
教
材
分
析
本节内容比较容易,教学侧重点于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教学过程
复
习
回
顾
礼仪的含义;
礼仪的基本原则
导
入
课
题
由一两个中西方差异的小故事,引出这节课的正题。
教学内容
备注
§1-3中西方礼仪的差异及国际礼仪通行规则
一、中西方礼仪的差异
1.交际语言礼仪的差异
布置作业
习题册P19
板
书
设
计
§1-3中西方礼仪的差异及国际礼仪通行规则
一、中西方礼仪的差异二、中国当代礼仪的特点
1.交际语言礼仪的差异1、重视血缘和亲情
2.称谓称呼方面2、强调共性
3.宴请方面3、谦虚谨慎、含蓄内向
4.送礼方面4、讲究礼尚往来
教
后
记
作
业
情
况
日常打招呼,中国人大多使用“吃了吗?”“上哪呢?”等等,这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一种亲切感。可对西方人来说,这种打招呼的方式会令对方感到突然、尴尬,甚至不快,因为西方人会把这种问话理解成为一种“盘问”,感到对方在询问他们的私生活。在西方上好!“下午好!“晚上好!”就可以了。而英国人见面会说:“今天天气不错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