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设计的自行车》美术教案公开

合集下载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美术《我设计的自行车》优质教案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美术《我设计的自行车》优质教案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美术《我设计自行车》优质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美术教材第四章《奇思妙想》中《我设计自行车》。

通过该章节学习,学生们将解自行车结构特点,掌握设计创意自行车技巧,培养创新意识和审美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解自行车结构,认识各种创意自行车。

2. 培养学生动手设计、创新能力,提高审美观念。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表达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发挥创意,设计出具有个性和美观自行车。

2. 教学重点:掌握自行车结构特点,学会运用线条、形状、颜色等元素进行设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自行车模型、创意自行车图片、画纸、彩笔、剪刀、胶水等。

2.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自行车模型和创意自行车图片,引发学生对自行车兴趣,引导学生关注自行车结构特点。

2. 讲解自行车结构通过展示自行车模型,详细讲解自行车各个部分,如车架、车轮、车把、脚踏等。

3. 分析创意自行车4. 实践操作(1)让学生分组讨论,每人设计一辆创意自行车;(2)学生在画纸上用线条、形状、颜色等元素,表现自己设计想法;(3)教师巡回指导,给予建议和鼓励。

5. 展示与评价(1)学生将自己设计作品贴在黑板上,进行展示;(2)学生互相欣赏、评价,选出最佳设计奖、最具创意奖等;(2)布置课后作业,鼓励学生在生活中观察、发现更多创意设计。

六、板书设计1. 自行车结构:车架、车轮、车把、脚踏等2. 创意自行车设计元素:线条、形状、颜色等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设计一辆具有创意自行车要求:运用线条、形状、颜色等元素,表现自行车结构特点,体现出个性和创意。

2. 答案示例: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学生参与度较高,能积极发挥创意,设计出具有个性自行车。

但在指导过程中,发现部分学生对自行车结构掌握不够熟练,需要在下节课中进行巩固。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收集各种创意自行车图片,进行欣赏和模仿,提高设计水平。

2024年《我设计的自行车》小学美术教案

2024年《我设计的自行车》小学美术教案

2024年《我设计的自行车》小学美术教案教学对象:小学学生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自行车的基本结构和设计原理。

2. 培养学生运用美术元素进行创意设计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对日常生活中的物品进行艺术创作的认识和兴趣。

教学重点:1. 自行车的基本结构。

2. 设计原理的应用。

3. 创意设计的实践。

教学难点:1. 自行车结构的理解。

2. 设计原理的灵活运用。

教学准备:1. 自行车图片素材。

2. 设计原理相关资料。

3. 绘画工具和材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向学生展示各种自行车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自行车的外观设计和功能。

2. 提问:“你们对自行车有什么了解?自行车的哪些部分是必不可少的?”二、讲解自行车结构(10分钟)1. 介绍自行车的基本结构,包括车架、车轮、车把、链条等。

2. 讲解自行车各部分的功能和相互之间的关系。

三、讲解设计原理(10分钟)1. 介绍设计原理,包括对称、比例、色彩搭配等。

2. 分析自行车设计中应用的设计原理,引导学生关注自行车设计的审美价值。

四、创意设计实践(10分钟)1. 发放绘画工具和材料,引导学生进行自行车创意设计。

2. 要求学生结合自行车结构和设计原理,发挥想象力,设计一款具有个性化的自行车。

3. 鼓励学生进行交流和分享,互相学习和借鉴。

五、作品展示与评价(5分钟)1. 邀请学生展示自己的设计作品,并进行自我评价。

2. 让学生互相评价,提出改进意见。

3. 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点评,强调设计的创意性和实用性。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自行车结构和设计原理,引导学生进行创意设计实践,旨在培养学生的设计能力和想象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每个学生的设计过程,及时给予指导和鼓励,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创造力。

也要注重学生的作品评价,让他们在评价中互相学习和进步。

六、深入学习自行车结构(10分钟)1. 针对自行车的各个部分,如车架、车轮、车把、链条等,进行更深入的讲解和分析。

小学三年级美术我设计的自行车精品教案

小学三年级美术我设计的自行车精品教案

小学三年级美术我设计的自行车精品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学三年级美术教材第四章《奇妙的交通工具》,具体内容为“我设计的自行车”。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自行车的结构,学习设计一款独一无二的自行车,培养创新意识和审美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自行车的结构及其功能,掌握绘画自行车的基本方法。

2. 培养学生的创新设计能力,激发学生想象力,提高审美水平。

3.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提高表达和展示自己作品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自行车的基本结构及其绘画方法。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进行创新设计,将独特的元素融入自行车设计中。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自行车模型、实物投影仪、PPT、黑板、粉笔。

学具:画纸、铅笔、橡皮、彩色笔、水粉等绘画材料。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自行车模型,引导学生观察自行车的结构,提问:“自行车由哪些部分组成?各部分有什么作用?”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课堂。

2. 新课内容讲解(10分钟)通过PPT展示各种自行车的图片,讲解自行车的结构及其功能,引导学生学习绘画自行车的基本方法。

3. 创新设计引导(10分钟)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将独特的元素融入自行车设计中,如动物形状、植物图案等。

4. 例题讲解(15分钟)以一款创意自行车为例,讲解如何将设计元素融入自行车,并展示绘画步骤。

5. 随堂练习(30分钟)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和创新设计思路,独立完成一幅自行车的绘画作品。

6. 展示与评价(15分钟)六、板书设计1. 自行车的结构:前叉、车架、车把、车轮、车座、脚踏等。

2. 自行车绘画基本步骤:1)画出自行车的基本轮廓。

2)添加自行车的细节。

3)为自行车上色。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设计一款独特的自行车。

2. 答案要点:1)自行车的结构完整、清晰。

2)创意元素独特,富有想象力。

3)色彩搭配和谐,具有审美价值。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学生的参与度较高,创新设计能力得到了锻炼。

《我设计的自行车》美术教案公开

《我设计的自行车》美术教案公开

2013年年会教案
课题:《我设计的自行车》
学习领域:造型表现
授课人:董莉
单位:奇台县第四小学
方式创作自行车。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讨论交流,相互启发,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观察能力和想像能力,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形成创造性构思。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富有创意的设计自行车,在创作中学会鉴赏美,提高审美能力。

激发学生对生活对运动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掌握自行车的基本构造,设计一辆具有更多功能的自行车。

教学难点:学生创新思维的拓展和未来自行车的设计及表现。

课型:造型、表现设计、应用
课时:1课时
教学方法:启发法、交流法、讨论法
教学用具:学具—水彩笔
教具---课件、自行车
教学过程:
课前:互动
课堂教学部分:
一、设疑激趣揭示课题
二、探索尝试
(一)、“自主探究——设计车”
小组交流自行车的新变化,各小组汇报。

(二)、出示新概念自行车,通过课件欣赏(课件-新式自行车),请学生说说这些作品的优秀之处。

生讨论回答。

三、学生练习阶段,教师巡回指导。

作品要求
1、发挥想象力,可以从结构、色彩、造型、功能上进行改造。

2、给你的自行车命名并写上简短的设计说明。


师:板书课题:我设计的
四、作业评价阶段
(一)、提出问题,供学生在评价时思考:
师:肯定学生的优秀表现并提出意见。

生:学生讨论。

(二)、课堂小结说收获。

2024年《我设计的自行车》小学美术教案

2024年《我设计的自行车》小学美术教案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我设计的自行车》年级:小学四年级学科:美术课时:1课时编写日期:2024年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自行车的基本结构和设计原理,提高学生的审美观念。

2.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精神,激发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

3. 培养学生学会观察生活,发现生活中的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教学内容1. 自行车的历史和文化背景2. 自行车的基本结构及其功能3. 自行车设计的原则和方法4. 创新设计自行车的方法和技巧5. 作品欣赏和分析四、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图片和文字介绍自行车的历史和文化背景,引导学生关注自行车的发展和设计变化。

2. 新课导入:教师讲解自行车的基本结构和功能,让学生了解自行车的各个部分及其作用。

3. 教学实践:教师示范如何设计自行车,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创新设计自己的自行车。

4. 作品展示:学生展示自己的设计作品,教师进行评价和指导。

5. 总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观察生活、创新设计的重要性。

五、教学评价1. 学生自行车设计作品的创意和美观程度。

2. 学生在设计过程中表现出的观察能力和创新能力。

3. 学生对自行车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

六、教学资源1. 图片素材:自行车历史图片、自行车设计案例、自行车零件图片等。

2. 视频素材:自行车制作过程、自行车比赛视频等。

3. 实物模型:自行车模型或自行车零件模型。

4. 设计软件:如PPT、、PS等。

七、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自行车的历史、基本结构和设计原则。

2. 示范法:展示自行车设计过程,引导学生动手实践。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自行车设计方案,促进学生相互学习。

4. 作品评价法:评价学生的设计作品,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八、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图片和文字介绍自行车的历史和文化背景,引导学生关注自行车的发展和设计变化。

2. 讲解:讲解自行车的基本结构和功能,让学生了解自行车的各个部分及其作用。

3. 示范:展示自行车设计过程,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创新设计自己的自行车。

三年级上册美术教案-《我设计的自行车》人教新课标(2023秋)

三年级上册美术教案-《我设计的自行车》人教新课标(2023秋)
4.学习使用剪刀、胶水等工具,将设计图纸制作成立体模型。
5.通过展示和评价,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和表达能力。
二、核心素养目标
《我设计的自行车》教学章节的核心素养目标如下:
1.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使其能细致观察自行车的结构与特点,提高对日常物品的审美鉴赏能力。
2.强化学生的创新能力,鼓励大胆想象,将个人独特想法融入自行车设计中,激发创造潜能。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自行车的基本结构及其设计原理。自行车是由车架、轮子、踏板、车把等组成的交通工具,设计原理包括形状、线条、颜色等元素的应用。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些创意自行车设计的案例。这些案例展示了设计原理在实际中的应用,以及如何将个人创意融入自行车设计。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自行车结构、设计原理和创意发挥这三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实物展示和案例对比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自行车设计相关的实际问题,如“如何使自行车更环保?”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制作活动。学生将动手制作自己的自行车模型,运用所学的设计原理和制作技巧。
五、教学反思
在今天的教学中,我们学习了《我设计的自行车》这一章节。整体来看,学生们对自行车设计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但也遇到了一些挑战。
首先,我发现学生们在理解自行车结构时,对于一些专业术语和部件的作用还存在一定的困难。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加细致地解释这些概念,或许可以通过实物展示或动画演示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
此外,我在教学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亮点。例如,学生们在评价他人作品时,能够给出中肯的意见,并提出有建设性的建议。这说明他们在审美和评价方面的能力得到了提升。

2024年小学美术《我设计的自行车》教案+

2024年小学美术《我设计的自行车》教案+

2024年小学美术《我设计的自行车》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小学美术教材第四册第六单元《交通工具》,具体内容为《我设计的自行车》。

通过本章学习,学生将了解自行车的构造、功能以及设计的基本原则,掌握设计自行车的步骤和技巧。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自行车的构造和功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创新意识。

2. 使学生掌握设计自行车的步骤和技巧,提高学生的绘画表现力和审美能力。

3. 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注环保、勇于实践的精神风貌。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自行车的构造、功能及设计原则,设计步骤和技巧。

难点:如何将创新意识融入自行车设计中,提高绘画表现力和审美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自行车模型、实物投影仪、教学课件。

学具:彩笔、水粉、图画纸、剪刀、胶水。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利用自行车模型和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自行车的构造和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探究(15分钟)3. 新课内容(20分钟)1)讲解自行车的构造和功能,引导学生关注环保和实用性。

2)介绍自行车设计的基本原则,如:比例、色彩、线条等。

3)示范设计自行车的步骤和技巧,强调创新意识的重要性。

4. 随堂练习(25分钟)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设计一款具有创新意识和实用性的自行车。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5. 展示评价(10分钟)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进行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价。

评选出最佳设计奖、最具创意奖等。

六、板书设计1. 自行车的构造和功能2. 自行车设计的基本原则3. 设计步骤和技巧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设计一款具有创新意识和实用性的自行车。

2. 答案要求:构图合理,线条流畅,色彩搭配和谐,体现出自行车的功能和设计原则。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掌握了自行车的构造、功能以及设计原则,但在创新意识和绘画表现力方面还有待提高。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观察生活中的交通工具,尝试进行其他交通工具的设计,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审美能力。

小学美术《我设计的自行车》教案+(1)

小学美术《我设计的自行车》教案+(1)

小学美术《我设计的自行车》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学美术教材第五册第五章,主题为“我设计的自行车”。

教学内容详细包括:自行车的基本结构、设计原则、创意构思以及设计表现方法。

通过本章节的学习,学生将了解自行车的构造,运用设计原则,发挥创意,设计出具有个人特色的自行车。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自行车的结构,掌握设计的基本原则。

2.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审美观念,提高设计能力。

3.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提高沟通表达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设计原则的运用和创意构思。

教学重点:自行车的基本结构、设计方法和表现技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自行车模型、教材、多媒体设备。

学具:彩笔、铅笔、橡皮、画纸、剪刀、胶水。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1)展示自行车模型,引导学生关注自行车的结构。

(2)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自行车有哪些部分组成吗?”2. 知识讲解(10分钟)(1)介绍自行车的基本结构。

(2)讲解设计原则:实用、美观、创新。

(3)展示优秀设计作品,分析设计方法和技巧。

3. 创意构思(15分钟)(1)引导学生进行头脑风暴,提出创意点子。

(2)分组讨论,确定每组的设计主题。

(3)教师巡回指导,提供意见建议。

4. 设计表现(20分钟)(1)学生根据创意构思,用铅笔在画纸上绘制设计稿。

(2)教师指导,帮助学生完善设计稿。

(3)学生用彩笔、剪刀、胶水等材料,将设计稿制作成模型。

5. 展示评价(15分钟)(1)每组展示自己的设计作品,介绍设计理念。

(2)学生互评,教师点评,给予鼓励和建议。

六、板书设计1. 自行车的结构2. 设计原则:实用、美观、创新3. 设计方法和技巧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设计一款具有创意的自行车2. 答案:(1)自行车的结构清晰,符合设计原则。

(2)创意新颖,具有独特性。

(3)色彩搭配和谐,美观大方。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学生的参与度较高,设计作品富有创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设计的自行车》美术教案公开
表现授课人:董莉单位:奇台县第四小学xx、9----人教版新课程标准小学美术三年级上册设计思路:《我设计的自行车》是人教版小学美术第五册第14课,属于“设计应用”,“造型表现”领域。

本节课针对学生对自行车了解程度和现有自行车的特点和存在的弊端,让学生从设计者的角度重新审视自行车,创作出有个人独特风格的自行车。

在观察与体验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充分发挥想像力,进行未来自行车的设计练习。

这也是提高学生创新能力、想像能力和造型能力的一课,学生将通过一些图文的展示和信息的交流,拓展认知,启发思维,合作探究,借助绘画等形式创作出造型独特、功能先进的自行车。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孩子大多9岁左右,正处于对世界好奇、活泼好动的年纪,具有一定观察力和动手能力和同学交流讨论能得到很好的启发,利用这一点,我会在课堂上充分让他们交流。

他们平时在生活中接触过很多交通工具,包括自行车。

但并没有因此而产生明确的设计概念,对自行车的组成部分、功能并不了解,但这个年龄的孩子最大的特征是想象丰富,思维开阔,对色彩敏感,也能进行简单的形体组合。

但学生在设计过程中存在想的多、动手少、实践难的问题。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对自行车结构、功能的初步认识,指导学生设计自行车的草图,利用绘画的方式创作自行车。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讨
论交流,相互启发,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观察能力和想像能力,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形成创造性构思。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富有创意的设计自行车,在创作中学会鉴赏美,提高审美能力。

激发学生对生活对运动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掌握自行车的基本构造,设计一辆具有更多功能的自行车。

教学难点:学生创新思维的拓展和未来自行车的设计及表现。

课型:造型、表现设计、应用课时:1课时教学方法: 启发法、交流法、讨论法教学用具:学具—设计车”小组交流自行车的新变化,各小组汇报。

(二)、出示新概念自行车,通过课件欣赏(课件-新式自行车),请学生说说这些作品的优秀之处。

生讨论回答。

三、学生练习阶段,教师巡回指导。

作品要求
1、发挥想象力,可以从结构、色彩、造型、功能上进行改造。

2、给你的自行车命名并写上简短的设计说明。

)师:板书课题:我设计的
四、作业评价阶段
(一)、提出问题,供学生在评价时思考:师:肯定学生的优秀表现并提出意见。

生:学生讨论。

(二)、课堂小结说收获
(三)、课后拓展欣赏,总结下课废旧材料制作的有创意的自行车。

备课人:董莉xx、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