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兰克林小时候的故事:不要为“哨子”花费太多
哨子

人生的意义在于精神或命运方面得到一切可赞 美的改善。
有些青少年沉 迷于虚幻的网络游 戏,影响了正常的 学习和生活,请你 模仿富兰克林的写 法,以“哨子”作 喻,劝诫这些迷途 的孩子。
有些人沉迷于并 不存在的虚幻网络 世界,而疏远了实 实在在的真实生活。 他们为哨子付出的 代价太多了。
富兰克林说过,很多人都曾为一个“哨子”付出过过 高的代价。这“哨子”在每个人那儿具体所指各不相同。 阅读下面的语段,说说(A)(B)两处“摔碎的茶壶”的具 体所指是什么。(2分)
我们可以从这个世界多得益、少受害
哨 子
第二部分( 4 —14)叙述 并由此得出深刻的教训。
自己童年出高价 买哨子的一件事
,
第一层( 4 — 件童年往事中得出自己的人生准则—— 不要为这只哨子付出太多代价 。 第二层( 6 —14)作者列举生活中的六种现 象,自然而然的得出结 我认为人类大部分苦难都是由于他们错误估计了事物 论: 。
富兰克林逝世后静静地躺在教堂院 子里的墓穴中,他的墓碑上只刻着: “印刷工富兰克林”。法国著名经济学 家杜尔哥这样评价他:“他从天空抓到 雷电,他从专制者手中夺回权利。”
问题一:本文主要记述了什么内容?
速读法——找 出相应的段落
问题二:说说作者从哨子故事得 到的人生感悟是什么?
第一部分(1— 3 )设置悬念,提出观 我认为如果我们小心不为哨子付出太多的代价, 点: 。
答:A 破产和截肢的打击 。
B
人生的挫折和失败
。
eleen_00123@
①从前有一个人担着茶壶去卖,不料经过山坡时,几个茶壶从筐 里掉出来摔碎了。他头也不回地向前走,有人提醒他:“你的茶壶摔 碎了,还不快看看!”这人回答说:“既然已经摔碎了,看又有什么 用?” ②其实,人生随时都会有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有的远远比摔碎 几个茶壶严重。你能否脚不停头不回从头再来,是至关重要的。世界 著名话剧演员波尔赫德活跃在世界戏剧舞台50多年,71岁时,一场意 外使她破产。更糟的是,她的脚因受伤弓I起脉管炎,不得不截肢。当 医生忐忑不安地把这消息告诉她时,她却平静地说:“既然没有其他 办法,那就面对现实吧。”波尔赫德平静地面对摔碎的茶壶(A),
浅谈议论的特点

浅谈议论的特点吴永福议论的特点,主要有抽象性、准确性、新颖性等。
议论对应的思维是理性的,理性与感性相对,感性思维面对的是具体的个别的特殊的,理性思维面对的是抽象的共同的一般的。
抽象,需从具体事物中提炼,归纳出共性来,从而形成认识。
比如富兰克林的《哨子》,先讲了一件具体的事情,就是小时候买哨子,为那个哨子付出了比它原价高四倍的钱,因而感到懊悔,也消解了哨子带来的快乐。
不过,这件事对以后的人生很有用处,那就是没有必要为哨子花费太多。
这“哨子”就不再是具体的,而有了某种共性,可泛指不必要的或有所沉溺的,包括热衷恩宠荣禄、醉心名望、积累财产、寻欢作乐、沉迷于外表、遇人不淑等。
如此,“哨子”便由一个具体的物事而获得了抽象的内涵。
至于如何抽象,需要形成概念。
冯友兰在《中国现代哲学史·精神境界》中这样说:“一个人看见一棵树,但不知道那就是树。
今天看见一棵树,明天又看见一棵树,看到第一千天,他才知道那就是树。
对于这个人说,这个‘树’并不是第一千零一棵树,而是树的概念。
如果他进一步了解到什么是概念,而又自觉其了解,他的精神境界就开始进入概念世界了。
有概念而且自觉其有概念,是人之所以高于其他动物者。
”进而,“一个人所有的概念就是他的精神境界;一个人所有的概念的高低,就分别出他的精神境界的高低”。
这里简要地讲了感性与理性的区别。
对写议论文来说,也就要能进入这样一个概念世界。
议论的抽象性,是指从具体事物中提炼出概念来。
换个说法,抽象出来的概念又要有概括性,如此才能形成认识。
而所说的道理,才带有普遍性。
议论中,对抽象出来的论点又有一些要求。
论点要能阐明问题,要能反映客观世界,这就是议论的科学性,客观性。
看问题要深刻一些,全面一些。
尤其是能切中要害,透过现象看本质。
合而言之,看问题既要精准,又要确切,即为准确。
比如邹韬奋的《从现实做出发点》,针对“理想为事实之母”之说,作者认为应当从现实出发,而不是只看理想。
换言之,从现实出发,是经得起科学检验的。
因小失大

对于不同的人,“哨子”指 的是什么?
1、为“宫廷的青睐”而 付出太高的代价。 2、为“争名夺利”付出了过高的代价。 3、为“敛财致富”付出过高的代价。 4、为“寻欢作乐”付出了太高的代价。
5、为“修饰仪表”、“讲究衣着”、“美轮美奂 的住宅” “精雕细琢的家里”、“富丽堂皇的马车” 付出了太高太高的代价。
难句点拨
人类一切痛苦之事,大都由于对事 情的错误估价,亦即“对他们的哨 子付出过高的代价”__因小失大。 人生的抉择在于自己,人要有 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从这些出 发正确处理生活的事情,否则处理 不当会造成终生的影响。
板书设计
因小 失大 小时候: 买哨子 教训、 羞辱 长大后: 宫廷的青睐 休息 自由美德 争名夺利 忽视本职工作 敛财致富 堕落 寻欢作乐 忽视健康 沉溺良辰美景 热衷外表等 债台高筑
拓展与运用
1、生活中有哪些事是你受到启 示,选一件事与同学进行交流。 2、我们从《落花生》知道了做 人的道理,从《风筝》知道了应保护 儿童的天性,从《因小失大》知道了 我们不应该因一件小事而失去不应该 丢掉的东西。还有那篇文章也让你收 到了启发?
思考与交流
1、第一自然段叙述了一件 什么事?这件事中什么是 “小”,什么是“大”? 2、在大千世界里,作者观 察出了哪些人为哨子付出 了太高的代价?请你结合 课文找一找。 3、对于不同的人,“哨子” 指的是什么?
课外拓展
课后阅读 《小故事大道理》
(1)课文中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2)作者从这个故事中得到什么教 训? (3)作者认为都有哪些人为哨子付 出了很高的代价? (4)他们为什么为哨子付出这么高 的代价呢? (5)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
合作交流,读中感悟
1.第一自然段叙述了作者小时候 “为 这个哨子我付出了比它原价高四倍的 钱”,从这件事中作者感到一时得到哨 子的快乐是“小”,带给我的羞辱、教 训是 “大”。
富兰克林哨子

THE WHISTLEby Benjamin FranklinI am charmed with your description of Paradise, and with your plan of living there; and I approve much of your conclusion, that, in the mean time, we should draw all the good we can from this world. In my opinion, we might all draw more good from it than we do, and suffer less evil, if we would take care not to give too much for whistles. For to me it seems that most of the unhappy people we meet with are become so by neglect of that caution.You ask what I mean? You love stories, and will excuse my telling one of myself.When I was a child of seven years old, my friends, on a holiday, filled my pocket with coppers. I went directly to a shop where they sold toys for children, and being charmed with the sound of a whistle, that I met by the way in the hands of another boy, I voluntarily offered and gave all my money for one. I then came home, and went whistling all over the house, much pleased with my whistle, but disturbing all the family. My, brothers, and sisters, and cousins, understanding the bargain I had made, told me I had given four times as much for it as it was worth; put mein mind what good things I might have bought with the rest of the money; and laughed at me so much for my folly, that I cried with vexation; and the reflection gave me more chagrin than the whistle gave me pleasure.This, however, was afterward of use to me, the impression continuing on my mind; so that often, when I was tempted to buy some unnecessary thing, I said to myself, Don't give too much for the whistle; and I saved my money.As I grew up, came into the world, and observed the actions of men, I thought I met with many, very many, who gave too much for the whistle.When I saw one too ambitious of court favor, sacrificing his time in attendance on levees, his repose, his liberty, his virtue, and perhaps his friends, to attain it, I have said to myself, This man gives too much for his whistle.When I saw another fond of popularity, constantly employing himself in political bustles, neglecting his own affairs, and ruining them by that neglect, He pays indeed, said I, too much for his whistle.If I knew a miser, who gave up every, kind of comfortable living, all the pleasure of doing good to others,all the esteem of his fellow-citizens, and the joys of benevolent friendship, for the sake of accumulating wealth, Poor man, said I, you pay too much for your whistle.When I met with a man of pleasure, sacrificing every laudable improvement of the mind, or of his fortune, to mere corporeal sensations, and ruining his health in their pursuit, Mistaken man, said I, you are providing pain for yourself, instead of pleasure; you give too much for your whistle.If I see one fond of appearance, or fine clothes, fine houses, fine furniture, fine equipages, all above his fortune, for which he contracts debts, and ends his career in a prison, Alas! say I, he has paid dear, very dear, for his whistle.When I see a beautiful, sweet-tempered girl married to an ill- natured brute of a husband, What a pity, say I, that she should pay so much for a whistle.In short, I conceive that great part of the miseries of mankind are brought upon them by the false estimates they have made of the value of things, and by their giving too much for their whistles.Yet I ought to have charity for these unhappy people, when I consider that, with all this wisdom of which I amboasting, there are certain things in the world so tempting, for example, the apples of King John, which happily are not to be bought; for if they were put to sale by auction, I might very easily be led to ruin myself in the purchase, and find that I had once more given too much for the whistle.译文:我七岁的时候,有一次过节,大人们给我的衣袋里塞满了铜币。
因小失大(长春版语文六年下册)

课后作业:
1、书写生字和词。 2、把课文多读几遍,读准字音。
语文 因小失慎华
1.仔细读文,思考:课文列举 了哪几种为哨子付出过高代价的 人?对于不同的人,“哨子”指 的是什么? 2、你同意作者的观点吗?说 一说你的理由。
课文列举了五种“为哨子付出过高代价的人”:
默读课文,思考:
1.课文讲了富兰克林小时候一件什么事? 在这件事中,什么是小?什么是大? 2.全文分几部分来写的?分别写了什么?
从这件事中作者感到一时 得到哨子的快乐是“小”,带给 “我”的羞辱、教训是“大”
文章条理: 第一部分:(1) 回忆自己小时候做的一件愚蠢的事。 第二部分:(2-4) 通过具体事例说明不要因小失大
自由读文,读准字音,圈画出 本文的生字词,初步理解课文的大 概内容。可同桌交流一下学习收获。
认识生字
yòu
lài
huàn
zhuó
zhài
pō
诱
睐
奂
琢
债
颇
读一读:
羞辱 引诱 沉溺 堕落 脑际 敛财 堕落 青睐 颇有益处 债台高筑 美轮美奂 富丽堂皇
良辰美景
精雕细琢
主要内容: 作者叙述了自己的生活中的一段 经历,为了买一只哨子付出了四倍的 钱。长大成人后发现许多人都为一个 “哨子”付出了过高的代价。作者由 此得到启示:不要为“哨子”花费太 多,不要因小失大。
语文 因小失大 长春出版社 六年级下 渠慎华
制作:桦甸市苏密沟中心小学渠慎华
本杰明.富兰克林
十八世纪美国最 伟大的科学家和发明 家,著名的政治家、 外交家、哲学家、文 学家和航海家以及美 国独立战争的伟大领 袖。他一生最真实的 写照是他自己所说过 的一句话“诚实和勤 勉,应该成为你永久 的伴侣。”
因小失大

作者:本杰明·富兰克林,曹聪怡译。
作者绍
本杰明·富兰克林(1706-1790) 姿本主义精神最完美的代表,十八 世纪美国最伟大的科学家和发明家, 著名的政治家、外交家、哲学家、 文学家和航海家以及美国独立战争 的伟大领袖。他一生最真实的写照 是他自己所说过的一句话“诚实和 勤勉,应该成为你永久的伴侣。”
因小失大故事
1485年,英王理查三世与亨利伯爵在波斯沃斯展开决战。此役将决 定锁定英国王位新的得主。战前,马夫为国王备马掌钉。铁匠因近 日来一直忙于为国王军队的军马掌钉,铁片已用尽。请求去找。马 夫不耐烦地催促道:“国王要打头阵,等不及了!”铁匠只好将一根 铁条截为四份加工成马掌。当钉完第三个马掌时,铁匠又发现钉子 不够了。请求去找钉子。马夫道:“上帝,我已经听见军号了,我 等不及了。”铁匠说:“缺少一根钉,也会不牢固的。”“那就将 就吧,不然,国王会降罪于我的。”结果,国王战马的第四个马掌 就少了颗钉子。 战斗开始,国王率军冲锋陷阵。战斗中,意外的不 幸发生了,他的坐骑因突然掉了一只马掌而“马失前蹄”,国王栽 倒在地,惊恐的战马脱缰而去。国王的不幸使士兵士气大衰,纷纷 调头逃窜,溃不成军。伯爵的军队围住了国王。绝望中,国王挥剑 长叹:“上帝,我的国家就毁在了这匹马上!” 战后,民间传出一首 歌谣:少了一枚铁钉,掉了一只马掌。掉了一只马掌,失去一匹战 马。失去一匹战马,失去一场战役。败了一场战役,毁了一个王朝。
本杰明
富兰克林
思考与交流
1、第一自然段叙述了一件什么事?这 件事中什么是“小”,什么是“大”?
答:第一自然段叙述了作者小时 候“为这个哨子我付出了比它原 价高四倍的钱”,从这件事中作 者感到一时得到哨子的快乐是“ 小”,带给我的羞辱、教训是 “大”。
伟人的事迹材料.doc

伟人的事迹材料伟人的事迹材料1晋文公称霸后,曾经归附楚国的陈、蔡、郑三国便与晋国签订了友好盟约。
接着,郑国又与秦国签订了盟约,秦国派三个秦国将军带兵驻守在郑国。
两年后,晋文公病死了,一心想扩大势力的秦穆公心想:“现在攻打郑国,晋国一定不会出兵援助,这正是攻打郑国的好时机啊!”于是,他派孟明视率领军队与驻守在郑国的兵将里应外合,攻打郑国。
当秦兵进入郑国时,忽然不知从哪里冒出来一个人拦住他们的去路。
孟明视问道:“你是谁啊?”此人回答说:“我叫弦高,是郑国派来的使臣。
”孟明视心里非常纳闷:“攻打郑国这么机密的事,他怎么会知道呢?”那个自称使臣的弦高继续说道:“我们国君知道你们将路过此地,便派我给你们送来一份薄礼。
”说完,他就献上四张熟牛皮和十二头肥牛。
收下礼物后,孟明视对部下说:“我们本来是想偷袭郑国,没想到他们早有所准备,我们还是撤军吧。
”其实弦高只是郑国的一个牛贩子,在回家途中正好遇到了秦军,并发现了他们即将偷袭郑国。
当时赶回郑国报信一定来不及,于是他急中生智,一面冒充使者稳住秦军,一面派人连夜赶回郑国报告消息。
郑国的国君收到消息后,连忙派人去查看秦军的动静,果然发现他们正在做战前准备。
郑国国君对驻守在郑国的秦国将军下了逐客令:“你们在郑国住得太久,我们已经无力供养你们了,还是请回吧。
”驻守秦国的三个将军知道泄露了秘密,只好连夜离开了郑国。
弦高智退秦军,充分显示了他的聪明机智和勇敢。
生活中,我们也应该向弦高学习,机智地处理问题。
伟人的事迹材料2富兰克林是十八世纪美国最伟大的科学家和发明家,著名的政治家、外交家、哲学家、文学家和航海家以及美国独立战争的伟大领袖。
他有一句座右铭,是他自己说过的一句话“诚实和勤勉,应该成为你永久的伴侣。
”他有一篇叫《哨子》的*,向人们讲述了他小时候一个记忆深刻的故事:“七岁的时候,有一次过节,大人们给我的衣袋里塞满了铜币。
我立刻向一家卖儿童玩具的店铺跑去。
半路上,我却被一个男孩吹哨子的声音吸引住了,于是我用所有的铜币换了他这个哨子。
因小失大

因小失大学习内容分析:《因小失大》是长春版小学语文教材六年级下册第四版块中的第四篇课文,是一篇议论文。
本文在本板块中占有重要位置。
要求学生初步接触议论文,感受议论文的表达方式,使学生受到启迪。
作者是美国著名作家富兰克林。
课文开头,作者叙述自己生活中的一段经历,为这个哨子我付出了比它原价高四倍的钱,然后,归结出教训:不要为哨子花费太多,于是便节省了钱。
最后,我长大成人,走进社会,观察人们的作为,感到我遇到的很多很多的人,他们都为一个“哨子”付出了过高的代价。
用一个个事例进一步说明:很多人因为对事物错误的估计,因而为他们的“哨子”付出了太高的代价—因小失大,遭受着人类很大的痛苦。
全文论述生动活泼,举例丰富多彩,语言也幽默含蓄。
表达方式上与以往的课文有什么不同。
所以,教学中注重教给学生议论文的表达方式,用讲解法、启发谈话法,通过交流获得结论:通过故事引入——举例说明——归结出教训——阐明观点(论点)让每个学生都能感受议论文的表达方式。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懂得做事不能因小失大的道理。
过程与方法:学习用列举事例表现文章中心的写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启发人们做事情不要因小失大。
教学重点及解决措施:懂得课文中“小”和“大”的关系,学习借事喻理的写法。
解决措施:通过对课文的朗读,在朗读的基础上,讲解、谈话,通过课件的演示,师生共同来完成。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设计思路:(一)揭示课题。
(二)作者简介。
(课件出示)(三)新课教学。
(课件出示)(四)总结写作方法。
(五)议论文的朗读。
教学方法:谈话法讲解法教学过程:一.导入这节课我们接着学习《因小失大》这篇课文。
二,简介作者。
(课件出示)三探究新知。
1.指名读课文,思考:第一自然段叙述了一件什么事?这件事中什么是“小”。
什么是“大”?(课件出示)明确:叙述了作者小时候为哨子付出了比它原价高四倍的钱,从这件事中作者感到一时得到“哨子”的快乐是“小”,带给我的羞辱,教训是“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富兰克林小时候的故事:不要为“哨子”花费太多
富兰克林7岁时去玩具店铺买东西,半路上他被一个小男孩的哨子吸引,于是倾其所有买下了这只哨子。
富兰克林得意非常,可是到家以后,哥哥、姐姐、表姐却告诉富兰克林:他买这只哨子付出的钱远比哨子本身的价值高出四五倍。
这使小富兰克林懊恼极了。
不过,富兰克林也得到了启发:不要为“哨子”花费太多的钱,不要为了无价值的事花费太多的精力。
富兰克林失去了一些钱,为这只哨子付出了很高的代价,然而却悟出了宝贵的经验:不要为类似“哨子”的事花费太多,不要热衷于恩宠荣禄,不要醉心于名望地位,不要沉溺于寻欢作乐,不要陷入错综复杂的人事纠葛。
富兰克林后来成了有名的科学家、哲学家,这只“哨子”有很大功劳。
富兰克林失去了一些,但得到的更多,得大于失,终生受益。
生活的辩证法就是这样:有失必有得,得与失,相反相成,相辅相依。
得与失可以转化,福与祸也可互为消长,这转化条件就是主观努力,创造条件,依靠自己的天资与顽强的毅力去获得,去拥有一切。
生活中具有诱惑力的东西太多了,有人为了功名利禄而奋斗了大半生,有人为了暂时的欢乐而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当你在面临诱惑的时候,问问自己是否值得?
1
——文章来源网,仅供分享学习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