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川地震(2008江苏扬州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

合集下载

2008全国各地中考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 ! 174套-1

2008全国各地中考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 ! 174套-1

2008年济南市中考语文试卷及答案(时间120分钟,满分120分)一、积累与运用:(11分)1、按要求默写(6分,每小题1分)①少壮不努力,。

②商女不知亡国恨,。

③,一夜乡心五处同。

④不畏浮云遮望眼,。

⑤苏轼在《江城子密州出猎》中以“,,”的豪迈诗句书写了自己报效国家、御敌立功的雄心壮志。

⑥《陋室铭》中,以清幽宁静的环境描写,标明作者闲适自得心境的语句是:“,。

”2、阅读下面这则新闻,按要求回答问题: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省汶川县发生了里氏8.0级地震。

面对突如其来的灾难,我们万众一心,(A)zhòng zhì chéng chéng,凝聚成撼动人心的精神力量。

温家宝总理星夜兼程奔赴灾区,指挥抗震救灾。

济南军区救援部队14日凌晨即徒步开进灾区……(B)经过这场灾难,让每一个中国人都心手相牵、骨肉相连。

①将A处拼音所对应的词语工工整整地书写在田字格内。

(1分)②B处得划线句有语病,请用所给的修改符号(不必全部使用)直接在原文上进行修改。

(2分)换用号增补号删除号调位号③请在下面的空格内为这则新闻拟写标题。

(12个字以内)(2分)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分别回答问题:(一)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

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

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

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3、这首诗的作者是(朝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2分)4、学习诗歌应该从朗读入手,如果有你朗读第一诗节中的划线句,你认为最应该重读的是哪一个词语,请说说你的理由。

(2分)5、结合诗歌内容,谈谈你对“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一句的理解。

地震阅读答案说明文

地震阅读答案说明文

地震阅读答案说明文地震是怎样发生的说明文阅读答案。

语文阅读在平时测试、期末考试中都占有很大的比重,所以,多做一些阅读练习,不仅能熟能生巧,轻松应对考试,最重要的,对于语文学习能力的提高非常有帮助。

这篇地震是怎样发生的说明文阅读答案,以供同学们练习、反思和感悟! 要了解地震发生的原因,首先必须了解地球的内部构造。

我们居住的地球是一个很大的实心椭球体,它的半径长约6370公里,从赤道到地心的平均距离为6738.14公里,两极到地心的平均距离为6356.76公里。

地球内部的情况很复杂,根据其物质状况大致可划分为三层:最外面的一层叫地壳,中间一层叫地幔(或叫中间层),最里面的核心部分叫地核。

假如把地球比做一个鸡蛋的话,地壳相当于蛋壳,地幔相当于蛋白,地核相当于蛋黄。

地壳主要由一层一层的岩层构成,平均厚度约33公里。

地壳大体上又可以分为两层,下层主要为玄武岩,一般厚约10公里,是一个布满全球的圈层。

上层主要为花岗岩,这是构成大陆的主体。

地幔介于地壳和地核之间,厚度约为2900公里。

它的上部也是一些岩石,主要是超基性岩(如橄榄岩)和榴辉岩。

岩层之下的地幔物质,温度很高,具有塑性,在力的长期作用下,以一种半粘性流动的形式,缓慢的改变形状。

地核在地幔之下,半径约为3470公里,其外部表现出液体的性质,在内部可能存在一个半径为1000公里的固体内核。

科学分析表明,大多数地震都发生在地壳和地幔上部边缘的岩层里,其中以离地面20~30公里的地方发生的地震最为常见。

地壳和地幔的岩石层里为什么会发生地震呢?这是由于那里的岩石在力(地应力)的作用下发生了破裂,这个破裂处就是震源,地震活动便从这里开始。

我们可用两手弯曲一根木棒,当力大到一定程度时,木棒的弯曲处便会破裂,在其断裂的一刹那,两只手会感到振动。

木棒的破裂处就是震源,感觉到的振动便是地震。

钢硬的岩石为什么会像受力的木棒一样破裂呢?首先,因为它是钢硬的,所以才会破裂,其次是有力作用在它身上才能使它破裂。

08中考语文语用题汇编(含答案)

08中考语文语用题汇编(含答案)

08中考语文语用题汇编(含答案)2021年中考语言运用集锦达州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2022年5月12日14:28,人类将永远记住这一刻。

一场大地震袭击了四川,震动了全国,震惊了世界。

从那一刻起,一些陌生的地名反复出现在我们眼前:汶川、北川、映秀??从此,这些地方就揪紧了你我的心。

网络上每一条惊人的短讯,电视里每一句动情的话语,断壁残垣下每一束渴求的目光,无不震撼着你我的灵魂,无不令人潸然泪下!从那一刻起,一切都被再次知晓。

从第一次到现场指挥救灾的总理到第一支翻山越岭进入汶川的军队;从跳伞进入灾区的伞兵到奔赴救援的志愿者;从真诚的捐款到震撼人心的慈善表演??在巨大的灾难面前,我们民族的伟大善良、爱心、正义、智慧和勇气可以在瞬间凝聚;国家的意义、儿童兵的内涵和兄弟姐妹的观念在你我心中一次又一次地刷新!2021年5月19日,国殇祭奠日。

这一天,警笛长鸣,国旗半降,行人驻足,举国同悲――所有中国人都为遇难同胞做起了“头七”。

我们明白,越是危难时刻,越需要镇定、勇气与爱心;越是危难时刻,越凸显中华民族的团结、坚强和伟大!“汶川加油!四川加油!中国加油!”无尽的坚韧与不屈,穿越内心的阴霾,穿越震后的废墟,向未来传递无限的希望!1q为下列单词写出正确的拼音。

(2分)铭()记陌()生断壁残垣()潸()然泪下....2q下面是一副“抗震救灾”对联的上联,请对出下联(宽对即可)。

(2分)上联:手拉手众志成城抗震救灾下联:1.(2分):明姆?yuánshāN(两个正确的单词得1分,所有正确的音调得1分)2.下面是印度诗人泰戈尔的一首诗,请你读一读,完成(1)~(4)题。

(13分)想念一我不记得我的母亲,/只是在游戏中间,/有时似乎有一段歌调在我玩具上①(a..回旋b.旋转),/是她在晃动我的摇篮时候所哼的那些歌调。

.我不记得我的母亲,但在秋天的早晨,空气中弥漫着相思的芬芳② (A.游泳,B.漂浮),/寺庙里晨间祈祷的XīN香像母亲的呼吸一样吹向我我不记得我的母亲,/只是当我从卧室的窗里仰望yōu远的蓝天,/我觉得我母亲凝住在我脸上的眼光,/③ 填满整个天空。

(初中说明文)汶川一震,举国同悲

(初中说明文)汶川一震,举国同悲

汶川一震,举国同悲____年5月22日在灾难中固守文明的力量。

自有人类始,来自天空和地底下的灾难袭击便一直是人类难以摆脱的噩梦。

在这个世界上,我们是哲学家帕斯卡尔所说的芦苇,不经意间生命就会被灾难这只巨大的黑手轻轻抹去。

正因为在生理构造上如此的脆弱,人类才倾力创造和固执地守望文明。

这是一种让人类超越于逆来顺受的动物状态的“第二本能”,它要穿透肉体不可能穿透的黑暗。

在这次让泱泱华夏痛彻心肺的震灾中,文明,成为我们脆弱的血肉之躯的拐杖。

震灾发生几小时之内,温家宝总理就亲赴灾区。

国家动用一切必要的力量,不惜一切代价抢救废墟中的生命。

这是国家对公民生命的责任。

人类成立国家,目的之一就是为了免于个体的孤弱。

当温家宝总理哽咽着安慰被救出来的孩子,说:“你别哭。

政府会管你们的。

管你们生活,管你们学习,你们一定会像在自己家里一样”,看着温总理那悲戚的容颜,很多人无法抑制自己的感动。

灾难对生命的摧残,裸露出了人类“存在”的本真状态。

这时候,那些穿在“存在”上的外衣,比如种族、国家、政见……都必须脱去。

不仅仅是灾区人民承担着不幸,也不仅仅是中国人民承担着不幸,整个人类都在承受这样的不幸。

差别仅仅在于,人类的普遍不幸,不幸地在那些不幸的人们身上体现了出来。

正是这样,世界对汶川大地震没有无动于衷,而是以捐款、慰问、愿意参与救援等方式,来表达生命至高无上的文明准则。

文明的程度对应着人类的自我拯救能力的强弱。

在这次震灾中,一个叫邓清清的贫困女学生,尤其让我们看到文明的美丽和力量。

这个女孩被救出时,还在废墟里打着手电筒看书。

她说:“下面一片漆黑,我怕。

我又冷又饿,只能靠着书缓解心中的害怕。

”对于一个孩子来说,被压在废墟之下是一个难以承受的重负,那是一种身在地狱的感觉。

然而,在绝境之中,她仍用文明的成果来对抗灾难对生命的威胁,从文明的成果中汲取力量来超越恐惧。

这种对文明的固守,足以让天地为之动容,人类的心灵为之震撼。

文明的美丽,正如她的美丽一样,在灾难的废墟之中格外醒目。

九年级语文四川汶川地震

九年级语文四川汶川地震
悲情时刻:08年5月12日14时28分
学校被震成一片废墟
重庆上万学生露宿操场躲避余震
拉住我的手,我们守望相助!街头遇难者的尸体孩子,要挺住,一定会得救!
无助的眼神
生的希冀
北川县中学搜寻到的遇难者遗体
守望家人
一线生机,百倍努力!
来自母亲的呐喊
残骸中的手臂
悲伤的学生家长
母亲安慰被埋在废墟中的孩子
甘肃陇南市民在露天避震场所睡觉
6层高的住院部大楼瞬间垮塌
我们的家?
新生,希望!
新生的力量
灾民们与外界联系
早一点到达,多一份希望!
市民踊跃献血
总理灾区慰问
温家宝在专机上研究布置抗震救灾工作
来自台湾的祝福
烛光点燃希望
让我们为他们默默祈祷!
广东陶粒 广东陶粒厂 炫痋耶

江苏扬州2008年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真题

江苏扬州2008年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真题

江苏扬州2008年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真题汶川地震①这场震惊中外的里氏8 .0 级地震,震源在四川省汶川县,震级超过32 年前的唐山大地震。

除了吉林、黑龙江和新疆地区外,全国都有震感。

震中烈度为10 度左右,为浅源地震,深度大概为10 公里。

地震可按照震源深度分为浅源地震、中源地震和深源地震。

浅源地震大多发生在地表以下30公里深度以上的范图内,占地震总数的70 %以上,所释放的地震能量占总释放能量的85 % ,是地震灾害的主要制造者。

目前,“5·12”汶川地震的余震已经发生6000多次,超过5级以上余震为15 次。

最大的一次余震是6.5 级。

发生在甘肃省陇南;最近的一次余震是 5.0 级,发生在四川北边的甘肃省文县。

总之,这次汶川地震释放的能量堪比400颗广岛原子弹。

②四川汶川为什么会发生这样大的地震?从宏现方面说,印度洋板块由南向北碰撞欧亚板块,碰撞的地区拱起青藏高原。

青藏高原在隆升的同时,也朝东北方向移动,挤压四川盆地向东北走滑。

而汶川地震就发生在青藏高原的东南边缘,这里属于中国的南北地震带一一包括从宁夏经甘肃东部、四川西部直至云南。

从徽现方面说,汶川处在四川盆地西部的龙门山地震带上。

龙门山地震带是新的西藏隆起板块和原来的云南、四川板块交错的地方,这个地方是一个地震敏感区。

③四川盆地是一个相对稳定的地块,尽管它北部的松潘在上个世纪初曾经发生过强震,龙门山主休并没有发生过大地震。

虽然龙门山地区看上去构造活动性不强,但地壳内仍处在能量的蓄积过程中。

如果蓄积到了一定程度,地壳就会破裂,从而发生地震。

即使蓄积不到地壳破裂的程度,但遇到四川盆地走滑,也会发生地震。

有资料记载,四川地区曾有18次7 级以上地震,其中1800 年以来发生过8 次7 级以上地发。

除了1973 年的炉霍地震( 7 .6 级)与其三年后的松潘地襄(7 . 2 级),四川地区长时间没有发生强烈地震。

这种现象用业内的话说叫缺震,即强震缺失。

2008年江苏省中考语文现代文之说明文阅读14篇

2008年江苏省中考语文现代文之说明文阅读14篇

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汇编2008年江苏省说明文阅读14篇为什么说地震是不可顶报的①也许我们外太空的很多秘密,也有本事到那些附近的星体上做一些探索,可是对脚底下的地球,却所知有限,我们对脚底下的事并不比头上的事知道得多。

如今,只有俄罗斯在地球表面的深度上钻探到了12里左右..,我们中国的最高记录是6000米,也就是6公里,是他们的一半。

可地球的半径有6000公里,假如地球是个鸡蛋,我们人不过是在它的薄壳上打了个很浅的,极其微小的洞而已。

所以,我们对地球内部的了解非常间接,非常肤浅,就跟原始部落人对眼前的自然的了解程度一样。

②人把自己不了解,无法预知的事都归之于神秘,而神秘却是谣言和牵强附会解释的源头。

印度洋海啸大灾难没有任何国家和组织声称预测到了,这海底地震和大陆地震其实是一回事,在全世界,这个预测的问题都无法解决,关于地球,我们知道的太少了。

专家说,印度板块每年都要向喜马拉雅方向运动,云贵,四川,甘肃,西藏都是地震高发区,但我们不知道也不了解,它实际上...是怎么运动的,更无法知道它何时会运动,何时又保持平静,那只有天知道!③有人说蟾蜍的迁徙就是地震的确切而明显的预兆,人完全可以防范于未然,这样的看法似乎很有道理,其实是站不住脚的。

生物的本能行为很多都是人所不了解的,也是由很多自然因素造成的,也是属于神秘的领域,是不确定的,靠这种不确定的,偶然的现象,来预报地壳这种极为宏观的大陆板块的运动,一种灾害性事件——地震,简直就是开玩笑,也只能当成玩笑。

至于谣言之离北京2008年8月8日还有88天,说是天意如此,更是迷信加愚蠢,属于胡说八道的没安好心之蛊惑人心了。

④在地震面前,人类中没有先知。

只有事后的快速救灾,快速行动,减少灾害的直接破坏损失,相应地减少间接损害,才是最为明智的,也是必须做的,所以,像日本那样灾害频发的国家,就有一种健全的防灾体制,快速,灵活,是值得我们学习借鉴的。

我们也应该有那样的健全的防灾救灾应急体制,才不仅能抵抗由于人类自身发展造成的对环境的破坏,自然对人类的强烈报复,更能有效地预防那些不可预测的自然灾害对人类物质财富乃至生命造成的严重损失。

2008年中考地震作文预测及范文

2008年中考地震作文预测及范文

第一、仅把地震有关报道作为考试地材料.考察字词月日时分,在中华民族传统地哀悼氛(注音)围中,举国降半旗为·汶川大地震中遇难者致哀,我们用全民族地眼泪,悼(注音)念这次地震灾害中地罹(根据拼音写字)难者、在救灾中地牺牲者,更用全民族地意志,昭(根据拼音写字)示中国对每一个普通生命地极大尊重.我们要发扬这种团结一致、众志成城(根据拼音写字写成语)地精神,全社会紧急动员起来,与灾区人民同患难、共呼吸、心连心.第二、写作类语言运用题1、学校举行为汶川大地震重建捐款仪式,请你给本次捐款仪式拟一条标语.团结一致、众志成城!紧急动员起来,与灾区人民同患难、共呼吸、心连心!伸出你地援手,献出你地爱心,为地震灾区尽一份力!抗震救灾,众志成城!用我们地爱心支援灾区人民重建家园!用我们地双手为灾区人民扶平心灵地创伤!灾区地老人孩子在废墟中期待着我们地救援!灾区地人们需要我们地帮助!一件衣就是一份温暖!一元钱就是一份希望!向英雄地汶川人民致敬!情系地震灾区,携手共渡难关2、你做为一个志愿者到了汶川,给你那里地孩子说一句安慰和鼓励地话.“我地同龄人,希望要坚强,全国地叔叔、阿姨、爷爷、奶奶、哥哥、姐姐都在想尽一切办法帮助你们,我们一起度过这个难关.”“灾区中学生朋友,坚强起来.”“不要哭,勇敢点.”“努力学习,战胜灾难”3、举办一次为灾区捐款地活动,写出活动地主旨.让我们心声相连,用我们地歌声,鼓励灾区地小朋友们战胜困难.4、设计一次为灾区捐款活动地方案.第三、关于地震地作文(仅仅提供资料)指导:动情,是最重要地我们必须清楚地是,对眼下抗震救灾这个“事例”,“语文学科中地作文”是以“语言”为载体,或阐述某一个观点,或说明某一个道理,或再现某一个场景,或抒发某一种情感,它运用地是联想、想象、推理、论证,它需要地是“驾驭语言”把你地情感、思想表达出来.所以,面对这场既揪人又感人,既让人泪流满面又让人众志成城地“灾难”,我们不能仅是感人情节地复述,也不能只是动人故事地再现;不能似新闻报道,也不能像通讯叙述.如果我们写这样带有议论地文章,那么我们完全可以把“抗灾”中地那些情节、故事,甚至感人地语言,作为我们有力、有利地论据.但是,一切为地只是“说明”你地道理,“论证”你地观点,也就是说“可以用”,但不是“必须用”或“一定用”.阅卷者绝不会是因为你“使用”了抗震救灾地内容而提高你地作文分数,他们评价地主要标准还是你地“道理”是否说清楚了,你地“观点”是否得到了充分地论证,你说明“道理”、论证“观点”地语言是否能感染人、最重要地是,只有动之以真情,才能打动阅卷者.例文:《最美丽地中国人》连日来,生与死地分秒搏斗在汶川灾区地残垣废墟中进行;连日来,我们地眼里一直挂着层层地泪水,每一次看到那揪心地画面和涌动地爱心,无论多么坚强地人都忍不住泪流满脸.谁说八尺男儿有泪不轻弹?我们忘不了,在救援现场留下地这样地画面:岁地温家宝总理不慎摔倒,手臂受伤出血,但为了抢救遇险群众,他把要给他包扎地医务人员推开了.我们忘不了,在地震发生地一瞬间,四川省德阳市东汽中学地教导主任谭千秋老师双臂张开趴在课桌上,身下死死地护着个学生,个学生都获救了,而谭老师却不幸遇难了.我们忘不了,那一个个撕裂人心地声音:“你们让我再去救一个,求求你们让我再去救一个!我还能再救一个!”年轻地战士哭了,一个刚从废墟中带出了一个孩子地战士跪了下来大哭,对拖着他地人如是说;年轻地战士哭了,几个小孩子被救出来了,但只有一个活着,他抱着那个幸存地小女孩在雨中大叫着跑向救援队所在地帐篷;央视地一位男主持人在直播中哭了,在一句“为什么我们能够这样(爱心救助),是因为这片土地地人民懂得互相守望和帮助”地解说后,眼含泪水,忍不住哭泣.为什么我们地眼中饱含泪水,是因为我们每个中国人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看!地震消息传开后,神州大地上每个城市都立即自发行动,开始对受灾地区伸出援助之手.在每个城市地慈善会及红十字会办公地地方,许多群众自发前来捐款,捐物,他们中有企业负责人、老人、家庭妇女、农民工;献血车前更是排起了长龙……灾难无情,人间有爱,每一个细节都让我们心生感动.我们每个中国人一个小小地爱心之举,就能够挽救一个濒于生命边缘地灾民,就能够重新燃烧一个对生活失去希望地灾民.我们每一个中国同胞自发搭起通向灾区地爱心之桥,毫无保留我们地爱心,携起手来与灾区人民共渡难关!坚强地中国人,不哭!面对如此不幸,我们除了悲痛之外,看到地则是一个个充满爱心地中国人.我们既要为慷慨解囊地企业巨资捐献喝彩,为明星艺人义演募捐之举喝彩,同样也为那些普普通通地中国人浓浓地爱心喝彩.看!那些生活尚且拮据地农民工兄弟们,当他们把一张张可能皱巴巴地票子,都捐献给了灾区地时候,虽然金额不多,但此情此景,我们真地感受到了每一个中国人对汶川灾区群众地炽热地爱心.感动让我们如此之团结,感动让我们地凝聚力如此之强!每一分钱,每一件物,每一滴血,都凝聚着国人地爱心,都寄托着灾区战胜困难地希望.地震毁了灾区人民美好地家园,夺走了他们亲人地生命,但不要悲伤,每个灾民都是我们每个中国同胞地亲人!地震无情,中国有爱,每一个中国人必与灾区人民相望相守、相勉相助,战胜万难!这一刻,我们都是最美丽地中国人!有关地震地感想其他语段:5·12以来,灾情牵动着每个人地心,几乎所有地人,都关注着灾区,为灾区出力,为灾民分忧,成为大家地共同目标.而无数救援者,更是纷纷奔赴前线,舍生忘死,没日没夜,或搜救废墟中地生命,或救治伤员抚慰灾民,无不视灾区为自己地家乡,灾民为自己地亲人.灾情是残酷地,但人性却处处闪烁着温暖地光芒,而强烈地自觉地公民意识,更让救灾成为全民地大行动.这次抗震救灾中,人性地回归确实于伤痛中给人以慰藉.虽然身处物欲社会,功利地追逐,已让不少人地心变得坚硬冷漠,但地震后人们地守望相助生死不弃表明,人性终究是永远都无法泯灭地.然而,于一个公民社会,人性只有以公民意识作为灵魂和核心,也就是和公民地责任紧紧联系在一起,才有更持久、更强大地力量.实际上,也正是公民意识地空前觉醒,让这场前所未有地人类大拯救,震惊了世界.本来,公民意识是每一位公民所必不可少地.作为一个法律概念,公民是以一个国家地成员地身份,参与社会活动、享受权利和承担义务.公民显然是一个崇高地称号.但长期以来,有多少人始终清醒地记得自己地公民身份?乃至公民地权利与义务?前苏联地电影中,经常把人称呼为公民,竟让我们觉得新鲜和陌生,而这恰恰显示着我们公民意识地淡薄.也因此,许多人活得窝囊、猥琐、麻木、冷漠,既有辱于公民地称号,更忘却了公民地责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汶川地震
①这场震惊中外的里氏8 .0 级地震,震源在四川省汶川县,震级超过32 年前的唐山大地震。

除了吉林、黑龙江和新疆地区外,全国都有震感。

震中烈度为10 度左右,为浅源地震,深度大概为10 公里。

地震可按照震源深度分为浅源地震、中源地震和深源地震。

浅源地震大多发生在地表以下30公里深度以上的范图内,占地震总数的70 %以上,所释放的地震能量占总释放能量的85 % ,是地震灾害的主要制造者。

目前,“5·12”汶川地震的余震已经发生6000多次,超过5级以上余震为15 次。

最大的一次余震是6.5 级。

发生在甘肃省陇南;最近的一次余震是 5.0 级,发生在四川北边的甘肃省文县。

总之,这次汶川地震释放的能量堪比400颗广岛原子弹。

②四川汶川为什么会发生这样大的地震?从宏现方面说,印度洋板块由南向北碰撞欧亚板块,碰撞的地区拱起青藏高原。

青藏高原在隆升的同时,也朝东北方向移动,挤压四川盆地向东北走滑。

而汶川地震就发生在青藏高原的东南边缘,这里属于中国的南北地震带一一包括从宁夏经甘肃东部、四川西部直至云南。

从徽现方面说,汶川处在四川盆地西部的龙门山地震带上。

龙门山地震带是新的西藏隆起板块和原来的云南、四川板块交错的地方,这个地方是一个地震敏感区。

③四川盆地是一个相对稳定的地块,尽管它北部的松潘在上个世纪初曾经发生过强震,龙门山主休并没有发生过大地震。

虽然龙门山地区看上去构造活动性不强,但地壳内仍处在能量的蓄积过程中。

如果蓄积到了一定程度,地壳就会破裂,从而发生地震。

即使蓄积不到地壳破裂的程度,但遇到四川盆地走滑,也会发生地震。

有资料记载,四川地区曾有18次7 级以上地震,其中1800 年以来发生过8 次7 级以上地发。

除了1973 年的炉霍地震( 7 .
6 级)与其三年后的松潘地襄(
7 . 2 级),四川地区长时间没有发生强烈地震。

这种现象用业内的话说叫缺震,即强震缺失。

地震敏感区缺震的时间越长,未来发生强震的可能性越大。

这次汶川发生的
8 . 0 级地震,与该地区长时期缺震不无联系。

15、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正确的~项是() ( 3 分)
A、本文是一篇事物说明文,主要是按照时间顺序进行说明的。

B、第①段解释“浅源地震”时,主要运用了作诠、列数字两种说明方法。

C、龙门山地震带是一个地震敏感区,经常发生强烈地震。

D、长时间没有发生强烈地震叫缺震,缺震的时间越长发生地震的可能性越大。

16、评析词语(4 分)
( l ) “发生在四川北边的甘肃省文县”之中的“北边”一词能不能换成“北部”?为什么?
答:
( 2 ) “四川盆地是一个相对稳定的地块”之中的“相对”一词不能删除,为什么?
答:
17、根据汶川地震宏观方面的原因填空。

(3 分)
碰撞 → 拱起 → 挤压 → →向东北走滑
18.温家宝总理与胡锦涛主席先后在地震灾区作了重要题词,请说说他们题词的深刻含义。

(4分)
多难兴邦: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
自力更生,艰苦奋斗。

【参考答案】
15 ( 3 分)B ( A 、应是“事理说明文” “逻城顾序”。

C 、不“经常发生强烈地震”, D 、应是“发生强震的可能性越大”。


16 、( 4 分)
( 1 ) ( 2 分)不能。

要点:因为甘肃省文县处于四川省外“边”,而不是四川省的北”部” ( 2 ) ( 2 分)要点:“相对”是“比较”的意思,限制“稳定”一词,如果去掉,四川盆地就变成了稳定的地块,与事实不符。

(其他说法言之有理即可。


17、(3分)亚欧板块 青藏高原 四川盆地
18 ( 4 分)(温总理题词的含义)( 2 分)
示例一:灾难虽多(1分),(我们只要艰苦奋斗.度过难关)祖国将更加振兴、强大。

( 1分)
示例二:一个民族在发展过程中,总会遭遇一些灾难(1 分),但人民会更加团结。

用智慧、信心和勇气,战胜一切艰难困苦,国家将会更加强大(1 分)。

示例三:国家多难(l 分),则上下团结奋发,促使祖国更加兴盛(1分)。

(其他说法言之有理即可)
(胡主席题词的含义)( 2 分)
示例:一个地区虽然发生灾难,但会得到全国人民的支持与帮助(1 分):灾区人民也应积极自救,依靠自己的力量,战胜艰难困苦,重建家园(“自救”或“战胜”,1 分)。

(其他说法言之有理即可。


(2008江苏扬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