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生物学_翟中和_第四章.
翟中和细胞生物学各章习题及答案

《细胞生物学》习题及解答第一章绪论本章要点:本章重点阐述细胞生物学的形成、发展及目前的现状和前景展望。
要求重点掌握细胞生物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和当前的研究热点或重点研究领域,重点掌握细胞生物学形成与发展过程中的主要重大事件及代表人物,了解细胞生物学发展过程的不同阶段及其特点。
二、填空题1、细胞生物学是研究细胞基本规律的科学,是在、和三个不同层次上,以研究细胞的、、、和等为主要内容的一门科学。
2、年英国学者第一次观察到细胞并命名为cell;后来第一次真正观察到活细胞有机体的科学家是。
3、1838—1839年,和共同提出:一切植物、动物都是由细胞组成的,细胞是一切动植物的。
4、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是、和。
5、1858年德国病理学家魏尔肖提出的观点,通常被认为是对细胞学说的一个重要补充。
6、人们通常将1838—1839年和确立的;1859年确立的;1866年确立的,称为现代生物学的三大基石。
7、细胞生物学的发展历史大致可分为、、、和分子细胞生物学几个时期。
三、选择题1、第一个观察到活细胞有机体的是()。
a、Robert Hookeb、Leeuwen Hoekc、Grewd、Virchow2、细胞学说是由()提出来的。
a、Robert Hooke和Leeuwen Hoekb、Crick和Watsonc、Schleiden和Schwannd、Sichold和Virchow3、细胞学的经典时期是指()。
a、1665年以后的25年b、1838—1858细胞学说的建立c、19世纪的最后25年d、20世纪50年代电子显微镜的发明4、()技术为细胞生物学学科早期的形成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a、组织培养b、高速离心c、光学显微镜d、电子显微镜四、判断题1、细胞生物学是研究细胞基本结构的科学。
()2、细胞的亚显微结构是指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结构。
()3、细胞是生命体的结构和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4、英国学者Robert Hooke第一次观察到活细胞有机体。
细胞生物学翟中和第四版课后习题答案

第四章:细胞膜与细胞表面1、生物膜的基本结构特征是什么?这些特征与它的生理功能有什么联系?以极性尾部相对,极性头部朝向水相的磷脂双分子层是组成生物膜的基本结构成分,蛋白分子以不同的方式镶嵌在脂双分子层中或结合在其表面。
生物膜具有两个显著的特征,即膜的不对称性和膜的流动性:1)、生物膜结构的不对称性保证了膜功能的方向性,使膜两侧具有不同的功能,有的功能只发生在膜外侧,有的则在膜内侧,这是生物膜发生作用所必不可少的。
如调节细胞内外Na+、K+的Na+—K+ATP酶,其运转时所需的ATP是细胞内产生的,该酶的ATP结合点正是处于膜的内侧面;许多激素受体等接受细胞外信号的则处于细胞外侧。
2)、膜的流动性与物质运输、能量转换、细胞识别、药物对细胞的作用密切相关。
可以说,一切膜的基本活动均在生物膜的流动状态下进行。
2、何为内在膜蛋白?它以什么方式与膜脂相结合?内在膜蛋白又称整合膜蛋白,这类蛋白部分或全部插入脂双层中,多数为横跨整个膜的跨膜蛋白。
它与膜结合的主要方式有:1)、膜蛋白的跨膜结构域与脂双层分子的疏水核心的相互作用。
2)、跨膜结构域两端携带正电荷的氨基酸残基,如精氨酸、赖氨酸等与磷脂分子带负电的极性头形成离子键,或带负电的氨基酸残基通过Ca+、Mg+等阳离子与带负电的磷脂极性头相互作用。
3)、某些膜蛋白通过自身在细胞质基质一侧的半胱氨酸残基上共价结合的脂肪酸分子,插到膜双层之间,进一步加强膜蛋白与脂双层的结合力,还有少数蛋白与糖脂共价结合。
3、从生物膜结构模型的演化,谈谈人们对生物膜的认识过程。
生物膜结构模型的演化是人类认识细胞膜的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是随着实验技术和方法的改进而不断完善的:1)、1925年:质膜是由双层脂分子构成的;2)、1935年:提出“蛋白质—脂质—蛋白质”的三明治式的质膜结构模型,这一模型影响达20年之久;3)、1959年提出单位膜模型,并大胆推测所有的生物膜都是由“蛋白质—脂质—蛋白质”的单位膜构成;4)、1972年桑格和尼克森提出了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强调:①膜的流动性,膜蛋白和膜脂均可侧向运动;②膜蛋白分布的不对称性,有的镶嵌在膜表面,有的嵌入或横跨脂双层分子。
翟中和第四版细胞生物学 章习题及答案(doc)

翟中和第四版《细胞生物学》习题集及答案第一章绪论一、名词解释细胞生物学:是研究和揭示细胞基本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它从显微、亚显微与分子水平上研究细胞结构与功能、细胞增殖、分化、代谢、运动、衰老、死亡,以及细胞信号传导,细胞基因表达与调控,细胞起源与进化等重大生命过程。
二、填空题1、细胞分裂有直接分裂、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三种类型。
2、细胞学说、能量转化与守恒和达尔文进化论并列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
3、细胞学说、进化论和遗传学为现代生物学的三大基石。
4、细胞生物学是从细胞的显微、亚显微和分子三个水平,对细胞的各种生命活动展开研究的科学。
5、第一次观察到活细胞有机体的人是荷兰学者列文虎克。
三、问答题:1、当前细胞生物学研究中的3大基本问题是什么?答:①基因组是如何在时间与空间上有序表达的?②基因表达产物是如何逐级组装成能行使生命活动的基本结构体系及各种细胞器的?这种自组装过程的调控程序与调控机制是什么?③基因及其表达的产物,特别是各种信号分子与活性因子是如何调节诸如细胞的增殖、分化、衰老与凋亡等细胞最重要的生命活动过程?2、细胞生物学的主要研究内容有哪些?答:①生物膜与细胞器②细胞信号转导③细胞骨架体系④细胞核、染色体及基因表达⑤细胞增殖及其调控⑥细胞分化及干细胞生物学⑦细胞死亡⑧细胞衰老⑨细胞工程⑩细胞的起源与进化3、细胞学说的基本内容是什么?答:①细胞是有机体,一切动植物都是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所构成。
②每个细胞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既有它自己的生命,又对与其他细胞共同组成的整体的生命有所助益。
③新的细胞可以通过已存在的细胞繁殖产生。
第二章细胞的统一性与多样性一、名词解释1、细胞: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2、病毒(virus):非细胞形态生命体,最小、最简单的有机体,必须在活细胞体内复制繁殖,彻底寄生性。
3、原核细胞:没有核膜包裹的和结构的细胞,细菌是原核细胞的代表。
4、质粒:细菌的核外DNA。
翟中和细胞生物学笔记_全_(整理打印版)

第一章绪论生命体是多层次、非线性、多侧面的复杂结构体系,而细胞是生命体的结构与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有了细胞才有完整的生命活动。
细胞生物学是研究细胞基本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它是在不同层次(显微、亚显微与分子水平)上以研究细胞结构与功能、细胞增殖、分化、衰老与凋亡、细胞信号传递、真核细胞基因表达与调控、细胞起源与进化等为主要内容。
核心问题是将遗传与发育在细胞水平上结合起来。
细胞生物学与分子生物学(包括分子遗传学与生物化学)相互渗透与交融是总的发展趋势。
“细胞学说”的基本内容认为细胞是有机体,一切动植物都是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所构成;每个细胞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既有它“自己的”生命,又对与其它细胞共同组成的整体的生命有所助益;新的细胞可以通过老的细胞繁殖产生。
学习细胞生物学的注意点•抽象思维与动态观点•结构与功能统一的观点•同一性(unity)和多样性(diversity)的问题•细胞生物学的主要内容:基本概念与实验证据;细胞器的动态特征;化学能的产生与利用;细胞的活动及其调控等实验科学与实验技术——细胞真知源于实验室——Whatweknow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一切有机体都由细胞构成,细胞是构成有机体的基本单位细胞具有独立的、有序的自控代谢体系,细胞是代谢与功能的基本单位细胞是有机体生长与发育的基础细胞是遗传的基本单位,细胞具有遗传的全能性没有细胞就没有完整的生命细胞概念的一些新思考细胞是多层次非线性的复杂结构体系细胞具有高度复杂性和组织性细胞是物质(结构)、能量与信息过程精巧结合的综合体细胞完成各种化学反应;细胞需要和利用能量;细胞参与大量机械活动;细胞对刺激作出反应;细胞是高度有序的,具有自组装能力与自组织体系。
细胞能进行自我调控;繁殖和传留后代;细胞的基本共性所有的细胞表面均有由磷脂双分子层与镶嵌蛋白质构成的生物膜,即细胞膜。
所有的细胞都含有两种核酸:即DNA与RNA作为遗传信息复制与转录的载体。
新细胞生物学课件翟中和第四版1

新细胞生物学课件翟中和第四版1
新细胞生物学课件是一本介绍细胞结构和功能的教材,
讲述了细胞的基本单位、细胞结构、细胞功能和细胞生命周期等内容。
该书的作者是翟中和,是一位细胞生物学家和教育家,已经出版了四版。
下面我们将就此细说。
第一章是介绍细胞的基本单位。
文章讲述了细胞是生命
的基本单位,同时也介绍了细胞的重要性,包括生命过程、生物体的形态和功能、细胞疾病等。
第二章是关于细胞结构的内容。
文章介绍了细胞的形态、细胞质和核等重要结构,包括细胞膜、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细胞骨架、溶酶体、过氧化物酶体等。
通过对这些结构的讨论,读者可以深入了解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第三章讨论了基本细胞过程,如细胞膜的过渡、内质网
的转运和运输、酶反应、细胞骨架等。
文章还介绍了细胞骨架的组成和功能,包括微管、中间纤维和微丝等。
第四章介绍了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
文章包括对染色体、染色体结构、DNA和RNA的讨论,讲述了转录和翻译等过程。
此外还介绍了核糖体、核仁和核膜等重要结构。
第五章涉及到细胞周期,包括G1期、S期、G2期和M期。
其中还包括讨论细胞生长、细胞分化和细胞凋亡等过程。
第六章讲述了细胞信号转导,包括激活酶、离子通道,
以及细胞因子和其它复杂的信号传递机制等。
总之,《新细胞生物学课件》是一本介绍细胞结构和功
能的教材,内容简明扼要,对初学者非常友好。
对于那些想更
深入了解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学者们来说,这本书也是不可或缺的参考。
翟中和细胞生物学笔记-全-(整理打印版)

第一章绪论生命体是多层次、非线性、多侧面的复杂结构体系,而细胞是生命体的结构与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有了细胞才有完整的生命活动。
细胞生物学是研究细胞基本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它是在不同层次(显微、亚显微与分子水平)上以研究细胞结构与功能、细胞增殖、分化、衰老与凋亡、细胞信号传递、真核细胞基因表达与调控、细胞起源与进化等为主要内容。
核心问题是将遗传与发育在细胞水平上结合起来。
细胞生物学与分子生物学(包括分子遗传学与生物化学)相互渗透与交融是总的发展趋势。
“细胞学说”的基本内容认为细胞是有机体,一切动植物都是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所构成;每个细胞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既有它“自己的”生命,又对与其它细胞共同组成的整体的生命有所助益;新的细胞可以通过老的细胞繁殖产生。
学习细胞生物学的注意点•抽象思维与动态观点•结构与功能统一的观点•同一性(unity)和多样性(diversity)的问题•细胞生物学的主要内容:基本概念与实验证据;细胞器的动态特征;化学能的产生与利用;细胞的活动及其调控等•实验科学与实验技术——细胞真知源于实验室——Whatweknow//Howweknow.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一切有机体都由细胞构成,细胞是构成有机体的基本单位细胞具有独立的、有序的自控代谢体系,细胞是代谢与功能的基本单位细胞是有机体生长与发育的基础细胞是遗传的基本单位,细胞具有遗传的全能性没有细胞就没有完整的生命细胞概念的一些新思考细胞是多层次非线性的复杂结构体系细胞具有高度复杂性和组织性细胞是物质(结构)、能量与信息过程精巧结合的综合体细胞完成各种化学反应;细胞需要和利用能量;细胞参与大量机械活动;细胞对刺激作出反应;细胞是高度有序的,具有自组装能力与自组织体系。
细胞能进行自我调控;繁殖和传留后代;细胞的基本共性所有的细胞表面均有由磷脂双分子层与镶嵌蛋白质构成的生物膜,即细胞膜。
所有的细胞都含有两种核酸:即DNA与RNA作为遗传信息复制与转录的载体。
《细胞生物学》教学大纲

《细胞生物学》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名称:(中文):细胞生物学(英文):Cell Biology课程代码:09S5118B课程类别:专业核心课程适用专业:生物科学(检验与检测方向)课程学时:48课程学分:3先修课程:动物生物学、植物生物学、生物化学等选用教材:丁明孝、王喜忠、张传茂、陈建国主编,《细胞生物学》(第5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20,5参考书目:1. 翟中和、王喜忠、丁明孝主编,《细胞生物学》(第4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62. 王金发主编,《细胞生物学》,北京:科学出版社,2018,2二、课程简介《细胞生物学》课程是高等学校生物专业的必修课程,综合运用各种现代科学技术,从细胞水平,亚细胞水平和分子水平上全面系统地研究细胞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
细胞生物学是生命科学中的一门重要前沿学科,作为四大基础学科之一,也是基础医学领域的重要基础学科,在现代生命科学领域中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通过学习该课程后,使学生掌握细胞生物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了解细胞的形态结构、功能与生命活动的基本规律以及该领域的最新发展动态,建立细胞生物学的知识脉络和体系,培养学生生物学的科学思想,从而使学生能够从细胞的角度去理解生命。
本课程总学分为3,共48学时,授课对象为生物科学(检验与检测方向)专业大三学生。
三、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备以下知识、技能和素养。
1.知识目标:能初步了解细胞间的相互关系和作用,理解生物有机体的生长、分化、遗传、变异、衰老、死亡等基本生命活动的规律;掌握遗传信息的贮存、复制、表达及其调控;认识细胞生物学与生物化学、遗传学、分子生物学、动物生物学等的联系。
2.能力目标:增强细胞生物学研究兴趣,善于对细胞生物学现象进行观察和思考,提高应用细胞生物学知识进行教育教学研究的能力;学会收集和分析细胞生物学问题,初步了解如何进行细胞生物学科学研究,为进一步的生命科学前沿知识的学习或从事生命科学教学科研相关研究奠定基础。
细胞生物学翟中和名词解释及课后练习题及答案

细胞生物学名词解释目录第一章细胞基本知识第二章细胞生物研究方法第三章细胞质膜第四章物质的跨膜运输第五章线粒体和叶绿体第六章真核细胞内膜系统第七章细胞信号转导第八章细胞骨架第九章细胞核与染色体第十章核糖体第十一章细胞增殖及其调控第十二章程序性细胞死亡与衰老第十三章细胞分化与基因表达调控第十四章细胞社会的联系十五、细胞生物学课后练习题及答案第一章细胞基本知识1.cell theory (细胞学说) 细胞学说是1838~1839年间由德国的植物学家施莱登和动物学家施旺所提出,直到1858年才较完善。
它是关于生物有机体组成的学说,主要内容有:① 细胞是有机体,一切动植物都是由单细胞发育而来,即生物是由细胞和细胞的产物所组成;② 所有细胞在结构和组成上基本相似;③ 新细胞是由已存在的细胞分裂而来;④ 生物的疾病是因为其细胞机能失常。
2.prokaryotic cell (原核细胞) 组成原核生物的细胞。
这类细胞主要特征是没有明显可见的细胞核, 同时也没有核膜和核仁, 只有拟核,进化地位较低。
由原核细胞构成的生物称为原核生物3.eukaryotic cell(真核细胞)构成真核生物的细胞称为真核细胞,具有典型的细胞结构, 有明显的细胞核、核膜、核仁和核基质; 遗传信息量大,并且有特化的膜相结构。
真核细胞的种类繁多, 既包括大量的单细胞生物和原生生物(如原生动物和一些藻类细胞), 又包括全部的多细胞生物(一切动植物)的细胞。
4.cell plasma (细胞质) 是细胞内除核以外的原生质, 即细胞中细胞核以外和细胞膜以内的原生质部分, 包括透明的粘液状的胞质溶胶及悬浮于其中的细胞器。
5. protoplasm (原生质) 生活细胞中所有的生活物质, 包括细胞核和细胞质。
6. protoplast (原生质体) 脱去细胞壁的细胞叫原生质体, 是一生物工程学的概念。
如植物细胞和细菌(或其它有细胞壁的细胞)通过酶解使细胞壁溶解而得到的具有质膜的原生质球状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公认生物膜结构应具有的特点 细胞膜由流动双脂层和嵌在其中蛋白质组成。 具有极性头部和非极性尾部的磷脂分子在水
相中自发形成生物膜的性质。以疏水性尾部 相对,极性头部朝向水相组成生物膜骨架; 蛋白质或嵌在双脂层表面,或嵌在其内部, 或横跨整个双脂层,表现出分布的不对称性。
细胞生物学
质膜主要由膜脂和膜蛋白组成,另外还有少量糖, 主要以糖脂和糖蛋白的形式存在。膜脂是膜的基本 骨架,膜蛋白是膜功能的主要体现者。动物细胞膜 通常含有等量的脂类和蛋白质。
细胞生物学
第一节 细胞质膜的结构模型
一、细胞膜的结构模型 E. Overton 1895 发现溶于脂肪的
物质易透过植物的细胞膜,不 溶于脂肪的物质不易透过细胞 膜,推测细胞膜由连续的脂类 物质组成。 E. Gorter & F. Grendel 1925 用 有机溶剂提取了人的红细胞质 膜的脂类成分铺展在水面,测 出膜脂展开的面积二倍细于胞细生物胞学
细胞生物学
细胞生物学
OH
O
CH2 C CH2
O
CH2 O C R1 O H O
O O CH2 O C R3
R2 C O CH
O P OH O P OH R4 C O CH
CH2
O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O
CH2
Diphosphatidylglycerol ( DPG )
细胞生物学
鞘 磷 脂 ( sphingomyelin , SM ) 在 脑 和 神 经 细 胞 膜中特别丰富。以鞘胺醇(sphingoine)为骨架, 与一条脂肪酸链组成疏水尾部,亲水头部含胆碱 与磷酸。原核细胞、植物中没有鞘磷脂。
整合蛋白(integral protein) 外周蛋白(peripheral protein) 脂锚定蛋白(lipid-anchored protein)。
细胞生物学
(二)膜内在蛋白与膜脂结合的方式 膜蛋白的跨膜结构域与脂双层分子的疏水核心的相
跨膜结构域两端携带正电荷的氨基酸残基与磷脂分 子带负电的极性头形成离子键,或带负电的氨基酸残 基通过Ca2+、Mg2+等阳离子与带负电的磷脂极性头相 互作用。 某些膜蛋白在细胞质基质一侧的半胱氨酸残基共价 结合脂肪酸分子,插入脂双层之间,进一步加强膜蛋白 与脂双层的结合力,还有少数蛋白与糖脂共价结合。
二、膜脂 膜脂主要包括磷脂、糖脂和胆固醇三种类型。 1、磷脂 是构成膜脂的基本成分,约占整个膜脂的50%以 上。磷脂分子的主要特征是: 1)具有一个极性头和两个非极性的尾(脂肪酸 链),线粒体内膜上的心磷脂具有4个非极性尾部。 2)脂肪酸碳链为偶数,多数碳链由16,18或20个 碳原子组成。 3)常含有不饱和脂肪酸(如油酸)。
细胞生物学
(三)脂质体(liposome) 1)是一种人工膜。
在水中,搅动后磷脂形成双层脂分 子的球形脂质体,直径25~1000nm不等。 2)人工脂质体可用于:
转基因 制备的药物 研究生物膜的特性
细胞生物学
细胞生物学
三、膜蛋白
(一)类型 是膜功能的主要体现者。据估计核基因组编码的蛋白
质中30%左右的为膜蛋白。根据膜蛋白与脂分子的结合方 式,可分为:
第四章 细胞质膜
第一节 细胞质膜的结构模型 第二节 生物膜基本特征与功能 第三节 膜骨架
细胞生物学
质膜(plasma membrane)包在细胞外面所以又 称细胞膜。围绕各种细胞器的膜,称为细胞内膜。
质膜和内膜在起源、结构和化学组成的等方面具 有相似性,故总称为生物膜(biomembrane)。生 物膜是细胞进行生命活动的重要物质基础。
细胞生物学
细胞生物学
(三)去垢剂
整合蛋白为跨膜蛋白(tansmembrane proteins),是两性分子。与膜的结合非常紧密, 只有用去垢剂才能从膜上洗涤下来,如离子型去 垢剂SDS,非离子型去垢剂Triton-X100。
细胞生物学
5、S. J. Singer & G. Nicolson 1972 根据免 疫荧光技术、冰冻蚀刻技术的研究结果,提出了 “流动镶嵌模型”。
细胞生物学
6、脂筏模型(lipid rafts model) 即在生物膜上胆固醇富集而形成有序脂相,
如同脂筏一样载着各种蛋白。脂筏是质膜上 富含胆固醇和鞘磷脂的微结构域。脂筏就像 一个蛋白质停泊的平台,与膜的信号转导、 蛋白质分选均有密切的关系。
细胞生物学
2、糖脂 是含糖而不含磷酸的脂类,含量约占脂总量的5% 以下,在神经细胞膜上糖脂含量较高,约占5-10%。 糖脂也是两性分子,其结构与鞘磷脂很相似,只是 由一个或多个糖残基代替了磷脂酰胆碱而与鞘氨醇 的羟基结合。 最简单的糖脂是半乳糖脑苷脂,在髓鞘的多层膜中 含量丰富;变化最多、最复杂的糖脂是神经节苷脂, 其头部包含一个或几个唾液酸和糖的残基。神经节 苷脂是神经元质膜中具有特征性的成分。
3、J. Danielli & H. Davson 1935 发现质膜 的表面张力比油-水界面的张力低得多,推测 膜中含有蛋白质。提出了“蛋白质-脂质-蛋白 质”的三明治式的结构模型;1959年在上述基 础上提出了修正模型,认为膜上还具有贯穿脂 双层的蛋白质通道,供亲水物质通过。
细胞生物学
4、J. D. Robertson 1959 用超薄切片技术获 得了清晰的细胞膜照片,显示暗-明-暗三层结 构,它由厚约3.5nm的双层脂分子和内外表面各 厚约2nm的蛋白质构成,总厚约7.5nm。
细胞生物学
细胞生物学
细胞生物学
3、胆固醇
含量一般不超过膜脂的1/3, 植物细胞膜中含量较少, 其功能是提高双脂层的力 学稳定性,调节双脂层流 动性,降低水溶性物质的 通透性。
在缺少胆固醇培养基中, 不能合成胆固醇的突变细 胞株很快发生自溶。
细胞生物学
(二)膜脂的运动方式
侧向扩散运动:同一平面上相邻的脂分子交换位置。 旋转运动:围绕与膜平面垂直的轴进行快速旋转。 摆动运动:围绕与膜平面垂直的轴进行左右摆动。 翻转运动:膜脂分子从脂双层的一层翻转到另一层。是在翻 转酶(flippase)的催化下完成。 伸缩震荡运动:脂肪酸链进行伸缩震荡运动。 旋转异构化运动:脂肪酸链围绕C-C键旋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