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丘散文随笔
写虎丘山的散文

写虎丘山的散文
虎丘山,一座古老而又神秘的山峰,坐落在江南水乡的怀抱中。
它没有五岳的雄伟壮丽,也没有黄山的奇峰怪石,却有着独特的韵味和风情。
踏上虎丘山,仿佛置身于一幅水墨画中。
山路蜿蜒曲折,两旁古木参天,郁郁葱葱。
山间溪流潺潺,泉水叮咚,如同一首优美的乐曲。
不时有几只鸟儿在枝头欢快地歌唱,给这座古老的山峰增添了几分生机和活力。
沿着山路行进,你会看到许多古老的建筑和遗迹。
有吴王阖闾的陵墓,有千年古刹虎丘寺,还有许多精美的石刻和碑文。
这些古迹见证了虎丘山的历史和文化,也诉说着一段段古老的故事和传说。
站在山顶,俯瞰四周的美景,你会感受到一种宁静和祥和。
远处的湖泊如同一面镜子,映照着天空的云彩和飞鸟。
山下的村庄和田野错落有致,一片宁静祥和的景象。
此时此刻,所有的烦恼和疲惫都会随风而去,只留下心中那份宁静和安详。
虎丘山虽然不如五岳有名,但它却有着独特的魅力和风情。
这里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底蕴,也有着美丽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
如果你想寻找一份宁静和安详,虎丘山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作文:虎丘游记

作文:虎丘游记作文:虎丘游记宋代大文人苏轼说:“到苏州不游虎丘,乃憾事也。
”虎丘,一个全新的名字,在我脑海中闪过。
怀着对虎丘的无限好奇,这个寒假,我与父母来到了被称之为“吴中第一名胜”的虎丘。
在路上,我怀着激动的心情,对陌生的虎丘产生了无限的遐想。
在我的想象中,虎丘应该是一个古色古香,精致典雅的地方。
终于到达了虎丘景区,我们迈着悠闲的步伐慢慢走进。
还没有到达入口,景色却已经呈现出一种江南小桥流水的雅致:排列紧密而又精巧的许多石砖组成了一架古老又不失庄重的小桥;横穿小桥的流水平缓地流动,岸边靠着几艘乌篷船;两岸郁郁葱葱的树木整齐地排列着,泥土上的绿草与大树相互映衬。
这时正好是雨刚停的早晨,与这里的景色相互映照,整个环境就给人一种宁静清新的感觉。
刚进入口,我的耳中就飘来一阵悦耳流畅的'古筝声。
往前漫步,只见一位女子正端坐在阁楼上弹着古筝。
女子身着橙色的古式服装,她身后的阁楼古老朴素,窗户上印有苏州特有的花纹镂空,楼中一盏昏黄的灯暗暗地照明着。
这悠闲缓慢的古筝声好似一缕清风,缓缓吹进了我的心中,吹开了我心中的烦恼,带我远离城市的喧嚣。
继续慢慢往前走,我来到了一快大石头旁,石头前的墙壁上还印着几个古代大字。
我对这处景十分疑惑,却又无法得知它的典故。
恰逢这时一位导游走来,向我们介绍了这块石头的历史:墙上的几个大字为“生公讲台”“千人坐”:传说一位高僧满腹经纶,信仰佛教,他宣扬生死轮回,因果报应,常常有上千人来听讲,因此这块石头称之为“千人坐”。
只是他的思想当时不被统治者所认同,所以原本听讲的人都渐渐离开。
于是,他就对石头讲了三天三夜,讲到池里的荷花都开了,石头也对他点头。
最后,我们来到了虎丘十八景之胜的云岩禅寺。
远远看去,寺塔高耸在山巅,巍峨又不失神秘。
寺塔每层的外围装饰一模一样,层层之间的连接处也绣上了美轮美奂的花纹,而淡褐色的墙面衬托也出寺塔的悠久历史。
整个景象给人带来一种整齐与古典的美。
可谁知,这样一座高大的寺塔也经历了无数次考验:原本的虎丘塔是砖木结构的,但是它经历七次大火焚烧,现在只剩下了光秃秃的砖塔。
描写苏州虎丘风景的作文

描写苏州虎丘风景的作文
哎呀,说到苏州的虎丘,我可是两眼放光,心花怒放啊!那风景,美得就像个活生生的画儿,让人看了都忍不住要拍手叫好。
一走进虎丘,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那巍峨壮丽的大石塔,它就像是个威武的将军,静静地守护着这片美丽的土地。
塔身雕刻着精美的图案,每一条线条都像是在诉说着古老的故事,让人忍不住想要细细品味。
再往前走,就到了那个叫做“千人石”的地方。
那块大石头上,刻着一个大大的“千”字,仿佛是在告诉我们,这里曾经有成千上万的人来过。
站在石头上,放眼望去,整个虎丘的风景尽收眼底,那种感觉,真是让人心旷神怡。
别忘了还有那“剑池”,听说那里是吴王阖闾练习剑术的地方,水清见底,池边长满了翠绿的草,微风吹过,草浪翻滚,就像是一个绿色的海洋。
站在池边,看着那些鱼儿在水中自由自在地游来游去,我突然觉得,这就是生活啊,简单而又美好。
说到虎丘的小吃,那可是我的最爱了!那里的豆腐干、桂花糖藕、油焖大虾,每一口都让人回味无穷。
特别是那桂花糖藕,甜而不腻,入口即化,简直是美味中的极品啊!
当然啦,除了这些自然风光和美食,虎丘还有好多好多的传说和故事呢。
比如说那个关于吴王阖闾和他的宝剑的故事,听说那把剑锋利无比,能够斩断一切邪恶。
每次听到这个故事,我都感觉自己好像也变成了一个英勇的战士,准备去保护这个世界。
总的来说,虎丘这个地方,无论是自然风光还是人文景观,都让我感受到了大自然的魅力和人类智慧的结晶。
下次有机会,我还要再去一趟,好好地欣赏一下这美丽的景色,尝一尝那些美味的小吃,感受一下那份宁静与和谐。
苏州游记散文随笔(精选30篇)

苏州游记散⽂随笔(精选30篇) 在学习和⼯作中,⼤家⼀定都接触过随笔吧?随笔通常作者通过修辞⼿法曲折传达⾃⼰的见解和情感的⼀种⽂体。
什么样的随笔堪称经典呢?以下是店铺收集整理的苏州游记散⽂随笔(精选30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家。
苏州游记散⽂随笔篇1 ⼉⼦平时⼯作很忙,还⽼想着怎样利⽤双休⽇丰富我的退休⽣活。
然⽽⽼天并不作美,上海的初冬很不正常,本该⼲燥寒冷的季节,却没完没了的下⾬,再不天晴,我看⼈也要发霉了。
好不容易盼来了双休⽇天⽓转好,⼉⼦马上就安排苏州之旅。
经过缜密考虑,苏州景点较多,最能代表苏州美景的莫过于拙政园(园林)和周庄(⽔乡)。
周五下午,⼉⼦将本⽥车灌满了油,⽼伴采购了路上所需⾷品、饮料,收拾了必要的⾐物⽤具。
28⽇⼀⼤早,我们⼀家⽼⼩六⼝,开启了双休⽇⾃驾游苏州的旅程。
很久以来,苏州美景甲天下的赞誉就如雷贯⽿,也看过不少有关图⽚。
⼀旦⾝临其境,那种妙不可⾔的激动和兴奋是⽆与伦⽐,发⾃内⼼的。
苏州拙政园,以⼭⽔为中⼼,厅榭精美,⼭⽔萦绕,花⽊葱郁。
拙政园始建于明代正德年间。
当时御史王献⾂因受朝中特务机关诬陷解官还乡,在此置地建宅,费时⼗六年始建成这座花园。
此后,明崇祯四年,侍郎王⼼⼀⼜于花园东侧购地,建成私家园林“归园⽥居”。
此两园随时势变迁多次易主,迁延⾄解放后收归国有,合为⼀园,即今之拙政园。
全园⼀分为三,即东园、中园和西园。
东花园开阔疏朗,中花园精美华丽,西花园奇园美宅。
整体布局严谨,局部风格各异。
有⼭有⽔,有堂、廊、亭、榭、楼、台、阁、馆、斋、舫、墙等建筑。
所有建筑,形神兼备,其形与神都与天空、地下⾃然环境相吻合,同时⼜使园内各部分⾃然相接,以体现幽雅淡薄、恬静含蓄的艺术特⾊,其景致之秀美,冠绝全国。
让你⽬不暇接,徜徉其间,渐⼊佳境。
我被眼前由先⼈创造的⼈间天堂所陶醉,拙政园尽管只是苏州园林之⼀,但已鲜明地体现了中华民族“天⼈合⼀”的⽂化特⾊。
折射出中国⼈崇尚和亲近⾃然的⼈⽣观,这项⼯程凝聚了古代知识分⼦和能⼯巧匠的勤劳和智慧,更重要的是其间蕴涵了儒释道等哲学、宗教思想及⼭⽔诗词、中国书画等传统艺术精华,是中华民族⽂明博⼤精深的⼜⼀写照。
虎丘旅游感想开心体会作文

虎丘旅游感想开心体会作文
《虎丘游记》
哎呀呀,前些日子去虎丘玩了一趟,那可真是太有意思啦!
一到虎丘,我就被那热闹的景象吸引住了。
你瞧啊,好多人在那呢,有拍照的,有嘻嘻哈哈聊天的,还有小孩子在跑来跑去,特别热闹。
我沿着小路慢悠悠地走,就来到了那著名的虎丘塔下面。
哇塞,那塔可真高啊,感觉都快耸入云霄了。
我就站在那塔底下,仰着头看呀看,脖子都酸了,心里想着这古人可真是太厉害了,能造出这么牛的塔。
我还特意走近了去仔细看了看那塔身上的纹路,哎呀,都刻得那么精细,就好像是艺术品一样。
接着呢,我又看到旁边有一个小亭子,就走进去歇歇脚。
坐在那亭子里,吹着微风,别提多惬意了。
这时候来了一群游客,其中有个大叔特别逗,拿着个相机不停地拍,还摆出各种奇怪的姿势,把大家都逗笑了。
我看着他那样,也忍不住笑出了声。
在虎丘里逛了一大圈,我真的特别开心。
这里的每一处景色都让我感受到了历史的韵味和大自然的美好。
等我以后有时间了,我还得来,再来好好感受感受这里的独特魅力。
总之啊,这趟虎丘之旅让我开心极了,真是一次难忘的经历呀!。
描写苏州虎丘风景的作文

描写苏州虎丘风景的作文
虎丘游记
说到苏州,那可是个风光旖旎、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的好地方。
特别是虎丘这个地方,更是让人流连忘返。
今天呢,我就给大家说说我那次去虎丘的经历。
那天早上,我早早地起床,带上行李就出发了。
一路上啊,阳光明媚,春风拂面,心情就像这春天一样,格外的好。
到了苏州,我先去了拙政园,那里的园林设计真是美得不得了,假山流水,亭台楼阁,每一个角落都透着一股子古典的韵味。
逛完拙政园,我来到了虎丘。
一听说这里的风景好,我可是早就心痒痒了。
到了那里,哇塞!只见那山峦起伏,绿树成荫,简直就像是一幅活生生的山水画。
我站在虎丘塔下,抬头望着那高高的塔顶,心里那个激动啊,简直比吃了蜜还甜。
爬上虎丘塔,我仿佛能听到历史的回声在耳边回荡。
看着脚下的城市风光,我心里那个感慨啊,就像喝了一杯陈年的老酒,回味无穷。
走累了,我就找了个地方坐下来休息。
这时,一阵风吹过,树叶沙沙作响,我闭上眼睛,听着这自然的交响乐,感觉整个人都放松了。
下了虎丘塔,我又去了附近的一些景点,比如剑池、千人石等等。
这些地方各有特色,让我大开眼界。
我还特意买了一些当地的小吃尝尝,那些美食真是美味极了,吃得我肚子都圆滚滚的。
晚上回到酒店,我躺在床上,回想一天的行程,心里那个高兴啊,简直就像中了彩票一样。
这次去虎丘,不仅让我领略了苏州的自然风光和历史文化,还让我感受到了当地人的热情好客。
下次有机会,我还要再去苏州看看,说不定还能发现更多好玩的地方呢!。
美丽的虎丘作文

美丽的虎丘作文
虎丘,有“吴中第一名胜”,诗人苏轼曾夸道“到苏州而不游虎丘,乃是憾事。
”我早就想-睹虎丘的风光,今天,天空被调皮的白云们遮了起来,十分凉爽,我们一家三口便乘车去虎丘游玩。
“听说虎丘很美,但为什么要叫虎丘呢?”我在车上思考了这个问题许久,问了问父母。
原来,春秋时吴王夫差就葬其父于此,葬后三天,居然有只白虎据于其上,命名虎丘。
盼了一路,也问了一路,终于来到了虎丘,一进大门,我就陶醉在这美景中了。
这儿古树参天,历史悠久,无论哪棵大树,都枝繁叶茂,两人都抱不拢。
在蜿蜒的石路上走,周围是参天大树,时而吹来阵阵带有凉意的微风,逗得树叶们沙沙作响;时而又传来声声鸟鸣,多么清脆,多么动听。
越住深处走,嘈杂声也听不见了,放眼望去,不见一人。
聆听着树叶、鸟儿的絮语,又仿佛听到了树的心声,独自在幽静的小路上漫步,一切疲劳和烦恼抛之脑后,再深吸一口清新的空气,心旷神怡。
慢慢走着,人们又多了起来,抬头仰望,一座巨大的塔呈现在眼前,仔细瞧了瞧,吓了一大跳,这塔竟然是斜的!倒下来可不得了,怎么还有那么多人在塔前拍照、玩耍?我头脑中一片空白,持续三秒,才发现我的担心是多余的。
虎丘塔共七层,每层都建得那么精致,我不禁为古代人民的建筑艺术而赞叹不已。
空中渐渐下起了小雨,雨中的虎丘塔更是古色古香,看来虎丘之旅也要告一段落了。
回到车上,我想:虎丘能有如此之美,全归功于古代人民的智慧和现代人们对这儿环境的热爱。
相信祖国的未来一定
会更美好。
顺着山塘去虎丘散文随笔

顺着山塘去虎丘散文随笔那日我和姐妹们相约去虎丘山游玩,从山塘街的起点阊门出发,顺着山塘街步行去虎丘。
七狸山塘,被民间传说成“七里山塘”,其实想想也对,整个山塘算来也只不过是七里,相当于三四公里的样子。
山塘街呈水陆并行,河两旁都是民房,房子精致典雅,大都是有年头的老式房子。
街面店铺一家挨着一家,我们在有名的小吃店用了早餐,继续向前走。
山塘街的后半段有许多名胜古迹,有名人堂,有纪念堂等等会馆聚焦,一路走来一路看,可花费近半天时间。
早上的山塘街处于买卖瓜果蔬菜、南北货和日用品的闹市中,到了晚上才是人来人往,两岸灯光,映射着山塘河的美景。
买卖兴隆的一条街,更加映射出昔日山塘的繁华。
修复好的山塘街,堪称“老苏州的缩影,吴文化的窗口”,使我想起了北宋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真不亏为明清时期中国商贸、文化最为发达的街区之一,被誉为“神州第一古街”。
近年来,苏州政府重视山塘街的修建,将山塘与虎丘联为一体,成了苏州旅游的重点。
山塘的'河与虎丘的内环河相联,时不时地可以看到河面上画舫载着游客悠悠驶来,偶尔还能听到苏州传统的评弹与琵琶曲,驻足观看,另有一种风情。
三姐妹同行,七里山塘在不知不觉中走完,来到虎丘的山脚下。
从虎丘山的东南门进入,首先看到了一座小桥,那便是“海涌桥”。
原来的虎丘山叫“海涌山”,只因相传虎丘山本为海上一岛,随着潮涌时隐时现,最后从海中涌出,成为丘。
跨上小桥,看到有几只形态不同的狮子,大约分为雌雄吧。
看到此狮子,使我想起了上方山的“百狮桥”,那上面的八十几只狮子也是分别站立在桥两侧,也许“百狮桥”是“海涌桥”的扩大版。
几步就跨过了小桥,来到“断梁殿”,我们本地人叫它为“无梁殿”,全殿没有金属作构件,只用竹和木钉,据说已经有了六百多年的历史。
“无梁殿”的两侧放有木制的“四大门神”,面目狰狞,十分可怕。
快步离开“无梁殿”,前面不远处就是“憨憨泉”,只能看到一个泉眼,一口井的模样,传说是一个叫“憨憨”的和尚所挖,喝水不挖井人,于是便叫“憨憨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虎丘散文随笔【篇一:虎丘散文随笔】虎丘揽胜_散文随笔作者:网友推荐到苏州而不游虎丘,乃憾事也。
宋代大文豪苏东坡的这句千古名言,使虎丘成为世界级的游览胜地,众多是游客心中的向往之所。
虎丘山已有二千五百多年悠久历史,古迹遍布,风景绝佳,素有吴中第一名胜之称,是历史文化名城苏州的重要标志。
尤其是远远就能看到的、耸立于山巅之上的那座千年古塔---云岩寺塔,虽经千年的风霜雨雪的侵蚀,可仍然古朴雄奇,堪与比萨斜塔齐名,早已成为古老苏州的象征。
虎丘,原名海涌山,因吴王阖闾葬于此,传说葬后三日有白虎蹲其上,故名虎丘。
山体基本组成部分是岩石,虎丘山不高,仅三十多米,但却有江左丘壑之表的风范,绝岩耸壑,气象万千,并有三绝九宜十八景之胜。
最为着名的是云岩寺塔和剑池。
山周边的地质形貌很好,气候适宜,山体植被茂密,林相丰富,林木繁盛,成为鸟类争相栖息的乐园,每至秋日,有万千苍鹭绕塔盘旋,蔚为壮观,成为一绝。
虎丘山最引人兴趣的是众多的古迹和不老的传说。
云岩寺塔---即虎丘塔是最着名的,一路上就能清晰的看见耸立于山顶的虎丘塔。
此塔始建于隋文帝仁寿九年(公元年),初建时是木塔,之后被毁。
现存所看到的虎丘塔是在后周乾佑八年重建的。
塔系平面八角仿木结构,原来的塔顶毁于雷击,木檐都遭到了毁坏。
现存的塔身高度是.米,为八角仿木结构楼阁式七层砖塔,腰檐、平座、勾栏等全用砖造,外檐斗拱用砖木混合结构,重达多吨。
虽经多次整修,塔身虽是斑驳陆离,满目疮痍,是历经千年沧桑的象征。
至于它的倾斜,现塔顶轴心向北偏东倾斜约.米,因塔基岩在山斜坡上,当时填土厚薄不一,因而塔未建成已向东北方倾斜,近来已经过灌浆加固,部分塔身进行了修缮,但斜而不倒屹立千年,这是一个奇迹。
虎丘最神秘、最吸引人的古迹是剑池。
从千人石上朝北望去,别有洞天原为唐代书法家颜真卿所书,后因年久,石面经风霜剥蚀,虎丘两字断落湮没。
在明代万历年间,由一个名叫章仲玉的苏州刻石名家照原样钩摹重刻。
所以在苏州有假虎丘真剑池的谚语。
而剑池是吴王阖闾墓葬,这已是无可疑问的了,历史上曾多次在剑池下发现即墓道入口。
双井桥位于虎丘剑池上方,建于南宋,为单孔拱桥,桥面由块大青石板铺就,高悬剑池上方十数米处,桥上有两个并列的圆孔,故名双井桥,向下望去可见清澈的池水,可以用吊桶向下提水,站在桥面,俯首看到碧水映出两边的崖壁和移动的游人。
是虎丘着名的历史景观,游人必到之处。
剑池广约六十多步,深约二丈,终年不干,清澈见底,水可以汲饮。
曾被唐代李秀卿品为天下第五泉。
取名剑池,是据说还因吴王入葬时把他生前喜爱的专诸、鱼肠等三千宝剑作为殉葬品,同时埋在他的墓里。
秦皇凿山以求珍异,莫知所在;孙权穿之亦无所得,其凿处遂成深涧。
后来演变而为剑池。
剑池水曾经抽干过,于池底发现吴王墓门,后来又出清污泥,又见剑池两壁自上到底切削平整,池底也很平坦,没有高低欹斜现象,显然是由人工开山劈石所凿成。
池南有土坝一个,与石壁三面相连,低于平时水面三尺,是人工筑成用作蓄水的。
在池北最狭处,有一个洞穴和向北延伸约一丈多长的隧道,可容身材魁梧的人单独出入,举手可摸到顶,从上到下方正笔直。
种种迹象表明,剑池为吴王墓葬之所不再成谜,至于墓内葬品到底有多少传说不一,历代以来,到此寻宝者众多,就连帝王也乐于此,最终都无一所获,宝藏之谜有待后人来揭晓了。
当进入别有洞天的圆洞门,顿觉池暗生寒气,空山剑气深,一股清凉之气迎面而来,炎炎的夏日顿感凉气逼人。
举目便见两片陡峭的石崖拔地而起,锁住了一池绿水。
池形狭长,南稍宽而北微窄,模样颇恰似一口平放着的宝剑,当阳光斜射水面时,给人以寒光闪闪的感觉,即便是在烈炎的夏日也会觉得凉飕飕的。
俯首水中照出一道石桥的影子,抬头望去,拱形的石桥高高地飞悬在半空,桥上的游客来来往往,尽情的赏景游玩,于奇险处方可见奇胜。
临水的石壁上长满苔藓,藤萝野花又像飘带一样倒挂而下,直垂水面。
透过高耸的岩壁仰望塔顶,有如临深渊之感。
这个就是名闻中外的古剑池遗址。
试剑石在登山坡道石阶的东侧,有一块从中间裂开的大石块,旁边的一块石碣上刻着北宋吕升卿书的试剑石三字,另一块石碣上刻有元代顾瑛的诗句:剑试一痕秋,崖倾水流断。
如何百年后,不斩赵高头。
相传是吴王阖闾为了争霸天下,严令有当时最有名的铸剑高手干将、莫邪夫妇,要求他们在百日内铸造出天下独一无二的宝剑。
干将夫妇来到苏州日夜不停的冶炼,百日已近,仍未炼出纯青的宝剑当即,紧要关头,莫邪跳入炉中,化作一缕青烟,终于铸成了干将、莫邪一对雌雄宝剑。
干将按期来到了海涌山,将雌剑莫邪献给了吴王。
吴王挥剑试刃,将身旁大石一劈为二,就是现在看到的这块巨石。
而事实上,这块剑试石是典型的火山喷发后的凝灰岩,久经风化,沿着裂隙形成一条裂缝,酷似刀削剑劈而已。
千人石是一块天然的大石坪,平坦如砥,高下如削,周边绿树成荫,花草漫布。
关于千人石的传说,其一是:吴王夫差为先王阖闾治丧,在地宫内埋葬了三千宝剑和珍宝,夫差为了保守秘密,在石上杀害了上千名筑墓工匠,血流成河,染成红色,故称为千人石。
而事实上这块石头呈暗红色,是因为硫纹岩中含有大量铁质的缘故。
其二是:晋代高僧竺道生,人称生公,满腹经纶,悟性极高,但是他超前的观点未能被当时的寺庙住持所接纳,他只能在法堂之外讲经,巨石上却有千多人列坐听讲,所以千人石又叫千人坐,石名即由此而来。
旁边有一块圆卵形大石块,形状象一个大枕头。
即是高僧竺道生,倚此石看经,困了就用这块石头当作枕头休息。
因此,人们称这块石头叫枕石。
刚开始时,生公在这里讲经说法,嫌听众太少,又聚石为徒。
生公讲经讲到妙处,天花乱坠,白莲盛开,顽石点头,元代顾瑛有诗:生公聚白石,尘拂天花坠;可怜尘中人,不解点头意。
讲台附近有白莲池,池中央有顽石一方,池南岸有一座石经幢。
这座石经幢是仿照陀罗尼经幢建造的,由须弥座、石柱、盘盖等部分组成,俗称八棱碑。
都与生公讲经,顽石点头的典故有关。
再往上走过二山门,沿着山路拾级而上,可以看到路的西侧有一块圆卵形的石碣,刻有北宋吕升卿所书的憨憨泉。
现在石碣前有一眼古井,平时用铁盖盖住,古井四周是用花岗石砌成的栏杆,即是憨憨泉。
相传梁代的僧人憨憨法师,他是庙里的挑水和尚。
自小患有眼疾,但他耳朵灵、心眼好。
有一次他挑水经过时踩在了青苔上摔了一跤,他俯在地上似乎听到地下有流水之声,就思忖着下面是否会有泉水。
于是他就在这里挖土寻找泉眼,村民们见他瞎折腾,就笑他傻,并戏言道:如果能挖出泉水,我就变成一只大青蛙守在这里。
话音刚落,地下就冒出一股清泉喷到了憨憨法师的脸上,顿时感到一阵清凉,他的双眼又重见了光明。
这个时候,憨憨法师发现那个戏言的农夫果然是变成了一只青蛙,久久的守在了古井旁,这叫做青蛙嬉水。
虽然流传的是民间故事不可信,但这眼古井,确是憨憨法师所凿是有古书记载的。
虎丘山的周边古迹众多,每一处都有一个动人的传说故事在民间广为流传,引起游人的兴趣与好奇,探寻其历史的变迁。
陆羽井的甘甜可口,被评为天下第三泉。
冷香阁是品茶观景的最佳场所,在阁前植梅三百多株,每逢仲春,红苞绿萼,疏影暗香。
东、西、南三面环以廊相通,高爽幽静,别有一番景致。
断梁殿,是寺庙的二山门,这座殿门的正梁不是一根整木,而是分两段接合,中间有明显的拼缝接,所以称为断梁殿,亦称双梁殿。
此殿建于元代。
所谓断梁,便是说有一根梁是断的。
据说是乾隆皇帝南巡时,下令修建虎丘庙门,由于时间紧迫,准备上梁的时候,才发现原先准备作为大梁的大木料已经被作为顶梁锯成了两截。
一时无法另外寻找到木料,老木匠赛鲁班得到艺人的指点,用此巧构做成现在所看到的。
断梁殿正梁上,朝南悬挂着大吴胜壤的巨幅匾额。
朝北则悬挂含真藏古的匾额,则是梁漱溟的手笔。
孙武亭所说的是孙武经伍子胥引见来到吴国,以兵法十三篇觐见吴王阖闾,受命训练兵法,整顿军纪,严明纪律,执行军法,带出了一队勇敢善战的士兵的故事,成语三令五申就是出自此典故。
二仙亭的传说是吕洞宾和陈抟下棋的地方,亭内有吕洞宾和陈抟两位仙人的石刻画像。
石柱上刻有副对联是:昔日岳阳曾显迹;今朝虎阜再留踪。
另一副对联是:梦中说梦原非梦;元里求元便是元。
这二副对联是讲他们二人,吕洞宾曾经在岳阳楼舞鹤,今天又在虎丘上留踪。
陈抟似睡非睡,醒非醒,樵夫在山上等了很长时间。
陈抟睁开眼一看,把樵夫当成了梦中人物。
樵夫反复说明原委,才知原非梦。
原是道教中流传的故事。
虎丘还是江南有名的佛教圣地之一。
虎丘的佛教文化的历史渊源,最早可以追溯到晋代。
东晋司徒王珣和司空王珉兄弟,在虎丘营造馆舍作为别墅。
咸和二年舍宅为东西两寺,以剑池为界,之后两寺合二为一。
唐代因避唐太祖讳,改虎丘为武丘,寺庙称为武丘寺。
北宋时又改称云岩禅寺。
五代时期,虎丘云岩寺始建佛塔,于北宋建隆二年竣工。
寺庙几经兴废,于清康熙年间重建,改名为虎阜禅寺。
陈代张正见、江整二人咏虎丘诗有远看银台竦,洞塔耀山庄。
和宝塔据高垄,经台镇岭头。
的诗句。
颜真卿也有不到东西寺,于今五十春。
的诗,足见寺庙在当时的影响。
北宋至道年间苏州知州魏庠奏改虎丘山寺为云岩禅寺,由律宗改奉禅宗。
自此之后,之后历代虎丘都是佛教圣地和游览胜地。
虎丘山下溪流映带,碧波潺缓,林木苍郁,苍鹭盘旋,远远望去恍若海上仙岛,四季游人络绎不绝。
明代李流芳把它归纳为虎丘有九宜,就是宜月、宜雪、宜雨、宜烟、宜春晓、宜夏、宜秋爽、宜落木、宜夕阳。
游览虎丘,无论是春夏秋冬,还是阴晴雨雪,都有其独特的山林风味,成为吴中第一名山、吴中第一名胜当名至实归。
站在虎丘山巅之上,远眺四周,不由不心生感慨。
斜塔的雄奇,剑池的神秘,每一处古迹的传说故事都似乎曾经发生在眼前。
向南望去可见苏州古城全貌,七里山塘河蜿蜒至古城的阊门,悠悠河水同样记述着历史的印迹。
下山离去时站在海涌桥上,河水围绕在山体的周边。
仔细察看此桥是一座用花岗石材料建成的仿古式石拱桥,是在年凿通虎丘环山河时所建,桥的石栏杆上雕刻有形态各异的小石狮十二只,很有地方特色。
回首向山上望去,反而是山藏寺里。
古人曾用诗来形容这个特点:塔从林外出,山向寺中藏。
平生只见山里寺,今日来看寺里山。
老僧只恐山移去,日落先叫锁寺门。
真是别有情趣。
虎丘是古老苏州的历史象征,经此游历后当无憾于此生矣。
姑苏是一个物华天宝,人杰地灵之地,更是一个徜徉心志的去处。
春秋阖闾在这里吴钩所向八方,一代兵圣孙武惊世于此,草书大师张旭,所书狂草逸势奇状,风流才子唐伯虎,文征明,更是彪炳于历史的史册;冯梦龙,王宠,孙过庭,褚人获一个个大儒皆来自这里。
文化之厚重可见一斑,真可谓江南多奇才,吴越地毓秀。
几年前初蹋造访吴越姑苏,一下火车站就海报林立,其上苏东坡有云:来苏州不游虎丘乃憾事也,寡人一直久居陇右之道,渭水之畔,故不知这虎丘竟为何物!然尔后爨食其鱼米,饮其吴淞水。
也便知虎丘实则是春秋五霸阖闾之墓冢矣,后来勾践,秦始皇,孙仲谋都来此地探寻宝剑,了然之际陡然我也对虎丘有了一种莫名的崇慕,仿佛虎丘山庄乃是神秘之极,王气氤氲环绕,千秋暮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