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田野的色彩_湘美版(2018秋)
湘美版美术一年级上册《3. 田野的色彩》教学设计2

湘美版美术一年级上册《3. 田野的色彩》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3. 田野的色彩》是湘美版美术一年级上册的教学内容。
本课的主要内容是通过观察田野的色彩,让学生掌握基本的色彩知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审美能力。
教材中提供了丰富的田野图片,供学生观察和欣赏,同时配有简单的色彩理论知识,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色彩的基本知识。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正处于形象思维阶段,对色彩的认知和理解能力有限。
但他们具有较强的观察力和好奇心,喜欢通过观察和实践来学习。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观察田野的色彩,并通过实际的绘画实践来巩固所学知识。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和掌握色彩的基本知识,如色彩的三要素:色相、明度、饱和度。
2.培养学生观察田野的色彩,提高审美能力。
3.培养学生运用色彩知识进行绘画创作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色彩的基本知识和运用色彩知识进行绘画创作。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理解色彩的明度和饱和度,并运用到绘画实践中。
五. 教学方法1.观察法:引导学生观察田野的色彩,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审美能力。
2.实践法:让学生通过实际的绘画实践,掌握色彩知识和提高绘画技能。
3.讲解法:教师讲解色彩的基本知识和绘画技巧。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材、PPT、画纸、画笔等教学用品。
2.学生准备画纸、画笔等绘画工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田野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田野的色彩,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呈现色彩的基本知识和绘画技巧,如色相、明度、饱和度的定义和运用。
同时,展示优秀的田野绘画作品,供学生欣赏和参考。
3.操练(10分钟)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示范,尝试运用色彩知识进行绘画实践。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帮助学生掌握绘画技巧。
4.巩固(5分钟)教师学生展示自己的绘画作品,让学生互相欣赏和评价,巩固所学知识。
5.拓展(5分钟)教师提出一些与田野色彩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小学一年级湘版美术教案《田野的色彩》

田野的色彩教学目标:1、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参与美术活动,尝试美术创作过程,学习美术欣赏和评述的方法,丰富视觉、触觉和审美经验,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培养学生对色彩的感受力和表现力,获得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
2、能观察感受田野美景的构成;流畅稳定地画出较长的线条,有意交织划分田地;认识常用的颜色,有意味地涂画田地的色彩,表现出一片想象中的田野。
3、在学习过程中激发创造精神,发展实践能力,陶冶高尚的审美情操,并进一步完善人格。
教学重点:认识颜色,用各种颜色涂画出一片田野。
教学难点:1、流畅的运用曲线或直线交织出田地;2、运用各种颜色效果表现出不同的田地。
教具准备:水彩笔、油画棒、展示板学具准备:水彩笔、油画棒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教师:同学们,谁知道现在马上要到什么节日了吗?学生:中秋节。
教师:是的,马上就要过中秋节了,中秋是庆祝收获的节日。
这节课里,我们就一起去农田当中瞧一瞧,看看农民都种了些什么,又收了些什么——而这些种的和收的又都是什么颜色的呢?我们只需要带上一双眼睛,去好好地欣赏一下田野的美丽色彩。
(板书:田野的色彩)(二)感知探究:1、基础活动——分格子教师:在欣赏田野之前,我们首先做一个小游戏——分格子。
游戏规则很简单——在一张纸上,用铅笔和尺子轻轻地画出格子来——不过老师有个要求:要把上面的格子画得小些,下面的格子画得大些。
(学生操作,教师随机抽查并点评,最后在黑板上予以演示)(三)启发想象:教师:现在大家手里都有一张像黑板上画的这样的格子图纸了,如果我们手里这张图是一块田地的话,我们画出的线条会是什么呢?学生:(启发后回答)一条条田间小路。
教师:没错,那么如果我们站在这些田间小路上面的话,我们两侧都会是什么呢?学生:(启发后回答)庄稼地。
教师:好,我们接下来就要种点东西了,我们看看教材上的插图——这是已经丰收的庄稼地,是不是很漂亮?而我们手里同样都有一块“庄稼地”,我们要在地里种些什么呢?首先,我要考考大家——进行一次知识抢答。
《田野的色彩》教案

湘教版一年级上册美术第3课
《田野的色彩》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技能目标:让学生初步了解色彩的运用;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激起学生对生活的热爱;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
教学难点:提升学生的美术创作能力;
三、教学准备:
老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分好格子的画纸、涂色的工具和材料;
四、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颜色吗?如何在画画过程中,运用你喜欢的颜色?
师:下面就让我们学习今天的内容(板书)《田野的色彩》;
二、说一说:
师:课件出示几幅关于田野的几幅彩色图片,请同学们认真观看后,结合课文说一说,这些作品有哪些特点?你的感受是什么?
生:认真观看后,结合课文内容积极讨论;
师:巡视指导;
生:积极举手回答;
师:及时进行总结;
三、做一做:
师:请同学们根据刚才观察的情景,发挥自己的想象能力,在分好格子的纸上进行涂色;
师:然后到讲台上进行展示;
生:结合课文积极创作;
师:巡视指导;
生:创作完成后,积极上台展示;
师:对学生作品做出必要的点评;。
一年级美术上册教案 《3. 田野的色彩》 湘美版

一年级美术上册教案《3. 田野的色彩》湘美版教学目标1.了解自然风景中的颜色变化。
2.探究颜色的变化和光线、空气等自然因素的关系。
3.能够绘制简单的自然景物。
教学内容本课将以田野的色彩为主题,通过观察自然界的颜色变化,了解自然风景中的色彩变化规律。
教学重点1.观察自然景物中颜色的变化。
2.探究颜色的变化与自然因素的关系。
3.绘制简单自然景物。
教学难点1.能够较准确的描绘颜色的变化。
2.能够探究颜色变化与自然因素的关系。
3.能够绘制自然景物,并将其运用于实践。
教学准备1.颜料2.画笔3.画板4.展示图册教学过程第一步:引入1.利用展示图册,向学生展示田野的风景,介绍自然界中颜色的变化,勾起学生的兴趣。
2.引导学生探究颜色变化的原因,并激发他们学习绘画、创作的热情。
第二步:探究颜色变化规律1.引导学生观察田野中天空、地面和植物颜色的变化,让学生自己找规律,探究颜色变化与光线、气温等因素的关系。
2.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小实验,透过手架、透镜等工具,分析颜色变化的规律,总结出结论。
3.强化学生对颜色、色调、光线等概念的理解,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第三步:绘制自然景物1.引导学生通过绘画的方式,把所学的知识应用于实践。
2.以田野风光为主题,让学生绘制自然景物,对颜色变化、构图等方面进行综合运用。
3.教师针对学生的绘画作品,进行评价和指导。
教学总结通过本次教学,我们能够让学生了解自然风光中颜色的变化规律,探究颜色变化与光线、空气等因素的关系,调动学生积极性,提高学生的画画技能和观察分析能力。
湘教版美术一年级上册《3田野的色彩》教学设计

湘教版美术一年级上册《3田野的色彩》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3田野的色彩》湘教版美术一年级上册,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描绘田野的色彩,培养学生的色彩感知能力和绘画表现能力。
教材内容丰富,以田野为题材,贴近学生的生活,激发学生对自然的热爱。
教材中插图生动形象,有利于学生观察和模仿,同时,教材还提供了丰富的绘画技巧,帮助学生提高绘画水平。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大多数都没有接受过正规的美术教育,对于绘画技巧和色彩知识了解不多。
但是他们天真烂漫,好奇心强,对于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善于模仿。
此外,他们对于自然界的色彩有天生的敏感度,通过引导,可以培养他们的色彩感知能力和绘画表现能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和感知田野的色彩,提高他们的色彩感知能力。
2.通过绘画,培养学生的绘画表现能力。
3.引导学生热爱自然,关注生活,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描绘,感知田野的色彩,提高他们的色彩感知能力。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将所感知到的色彩运用到绘画中,提高他们的绘画表现能力。
五. 教学方法采用观察法、模仿法、实践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田野的色彩,模仿教材中的绘画技巧,进行实践操作,提高他们的绘画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熟悉教材内容,了解学生情况,设计好教学过程。
2.学生准备:带好绘画工具,如彩笔、水粉等。
3.教学环境:教室环境整洁,光线充足,方便学生绘画。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关注田野的色彩,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例如:“同学们,你们在哪里见过美丽的田野?田野里都有哪些色彩呢?”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展示田野的图片,让学生直观地感受田野的色彩。
同时,引导学生用语言描述田野的色彩,提高他们的色彩感知能力。
3.操练(10分钟)教师示范绘画技巧,让学生模仿。
例如,如何用彩笔描绘出田野的绿色,如何用水粉表现出田野的黄色等。
湘美版美术一年级上册《3. 田野的色彩》教学设计3

湘美版美术一年级上册《3. 田野的色彩》教学设计3一. 教材分析《3. 田野的色彩》是湘美版美术一年级上册的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描绘田野的色彩,培养学生的色彩感知能力和绘画技巧。
教材内容丰富,包括田野的图片、色彩理论知识以及绘画实践等内容。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了解田野的色彩特点,运用色彩知识描绘出富有生动感的田野景象。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具有较强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但对于色彩理论和绘画技巧还较为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观察、实践和感悟,以提高他们的色彩感知能力和绘画水平。
同时,学生之间存在一定的个体差异,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每个学生的学习进度,给予他们个性化的指导。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田野的色彩特点,提高色彩感知能力。
2.培养学生运用色彩知识描绘田野景象的绘画技巧。
3.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关注生态环境的观念。
四. 教学重难点1.掌握田野的色彩特点。
2.运用色彩知识描绘田野景象。
五. 教学方法1.观察法:引导学生观察田野的色彩,培养学生观察能力。
2.讲解法:讲解色彩理论知识,帮助学生理解并运用到绘画实践中。
3.示范法:教师示范绘画过程,让学生跟随操作。
4.练习法:学生动手实践,提高绘画技巧。
5.评价法:鼓励学生展示作品,互相评价,提高自信心。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田野的图片、色彩理论知识PPT。
2.学生准备绘画用品,如画纸、画笔、水彩颜料等。
七. 教学过程教师展示田野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田野的色彩,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讲解色彩理论知识,让学生了解色彩的三要素(色相、明度、饱和度)以及冷暖色调等。
同时,引导学生分析田野的色彩特点,如绿色、黄色、棕色等。
3.操练(10分钟)教师示范绘画过程,讲解绘画技巧。
学生跟随教师动手实践,运用色彩知识描绘田野景象。
教师巡回指导,关注每个学生的学习进度,给予个性化指导。
4.巩固(10分钟)学生继续绘画,教师引导学生关注田野色彩的变化,巩固所学知识。
湘美版一年级美术上册《 3. 田野的色彩 》教学设计

湘美版一年级美术上册《 3. 田野的色彩》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田野的色彩》这一课是湘美版一年级美术上册的教学内容。
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观察田野的色彩,让学生了解和掌握色彩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新能力。
教材中提供了丰富的田野图片,让学生能够直观地感受到田野的色彩美。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和想象力,他们对色彩有了一定的认知,但还需进一步培养。
学生在生活中接触到各种各样的色彩,但对于田野的色彩可能了解不多。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他们观察和发现田野的色彩美。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田野的色彩特点,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
2.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创新的能力。
3.引导学生热爱大自然,增强他们的环保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掌握田野的色彩特点。
2.培养学生观察和创新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田野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田野的色彩。
2.引导发现法: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发现田野的色彩特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3.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动手实践,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田野图片、色彩卡片等教学资源。
2.准备画纸、画笔、水彩等绘画工具和材料。
3.布置一个充满田野氛围的教学环境。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展示田野图片,引导学生观察田野的色彩。
提问:“你们在哪里见过这些色彩?田野里的色彩给你什么感觉?”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2.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更多的田野图片,让学生继续观察和发现田野的色彩特点。
引导学生用词语描述田野的色彩,如:“金黄”、“翠绿”、“棕色”等。
3.操练(10分钟)教师分发绘画工具和材料,让学生动手实践,尝试用色彩卡片和画笔在画纸上表现田野的色彩。
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4.巩固(5分钟)教师邀请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让其他学生欣赏和评价。
引导学生发现他人的作品中的色彩特点,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
湘教小学美术一上《3田野的色彩 》教学设计

《田野的色彩》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课意图是线条和色块的情感性表达。
线条和色块是儿童在接触到各种绘画工具后最初认识的两种造型手段,把线条和色块与生活中所见过的自然现象结合起来方面扩展了学生对自然生活的观察,另一方面提高学生用线和色表现物象的能力。
田野是大自然里一道亮丽的风景。
和谐的色彩、起伏的韵律、阡陌纵横的构图,让田野像油画一样鲜活。
教材中的《东川红土地》和六幅色彩各异的田地截图(紫云英、油菜花、红高粱、秧苗水田、水稻、小麦)就恰如密茨凯维支的诗句:“好一片田野,五谷为之着色!”一年四季里从泥土到作物的枝叶、花和果实以及收割后的稻禾茬儿,田野演绎着绚烂而丰盈的色彩、肌理变化。
千变万化的大自然,是美术创作取之不尽的源泉。
本课的活动设置是在带领学生领略田野之美后,把画纸当做耕地,用线条“走出”田埂小路,自然形成一块块的田地,再用带有物象象征的色彩开垦每一块田地,成就片迷人的田野。
让刚刚进入小学阶段的学生使用常见的绘画工具体验线和色的造型乐趣:水笔画线的流畅,油画棒涂色的厚重,或弯或直的线条,错落有致的形状布局,充满生气的色彩。
本课的活动建立在充分观察感受的基础上,学生的作业做起来可以很随意,而且颇有游戏性。
实际上学生作业中的画线涂色并不受生活中物象约束,可自由随意得多,在欣赏教材中画家作品时,可说明这一点。
同时在活动中培养学生亲近自然、观察美术现象、表现自然的审美情趣,提升热爱劳动、珍惜劳动果实的价值观。
教学目标1、能观察感受田野美景的构成,认识常用的颜色2、能用流畅稳定的线条,表现出田野的形于色的感受。
3、体验线与色有机结合的造型乐趣,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
教学重难点重点:认识颜色,用各种颜色涂画出一片田野。
难点:流畅的运用曲线或直线交织出田地,运用各种颜色效果表现出不同的田地。
教学准备教师:课件、水彩笔、油画棒、展示板学生: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播放春天田野的视频。
同学们,你们看到了什么?对,春天的田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田野的色彩
这个工作可让学生分组负责收集整理,登在小黑板上,每周一换。
要求学生抽空抄录并且阅读成诵。
其目的在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爱生活,所以内容要尽量广泛一些,可以分为人生、价值、理想、学习、成长、责任、友谊、爱心、探索、环保等多方面。
如此下去,除假期外,一年便可以积累40多则材料。
如果学生的脑海里有了众多的鲜活生动的材料,写起文章来还用乱翻参考书吗? (一)、教学目标:
我国古代的读书人,从上学之日起,就日诵不辍,一般在几年内就能识记几千个汉字,熟记几百篇文章,写出的诗文也是字斟句酌,琅琅上口,成为满腹经纶的文人。
为什么在现代化教学的今天,我们念了十几年书的高中毕业生甚至大学生,竟提起作文就头疼,写不出像样的文章呢?吕叔湘先生早在1978年就尖锐地提出:“中小学语文教学效果差,中学语文毕业生语文水平低,……十几年上课总时数是9160课时,语文是2749课时,恰好是30%,十年的时间,二千七百多课时,用来学本国语文,却是大多数不过关,岂非咄咄怪事!”寻根究底,其主要原因就是腹中无物。
特别是写议论文,初中水平以上的学生都知道议论文的“三要素”是论点、论据、论证,也通晓议论文的基本结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但真正动起笔来就犯难了。
知道“是这样”,就是讲不出“为什么”。
根本原因还是无“米”下“锅”。
于是便翻开作文集锦之类的书大段抄起来,抄人家的名言警句,抄人家的事例,不参考作文书就很难写出像样的文
章。
所以,词汇贫乏、内容空洞、千篇一律便成了中学生作文的通病。
要解决这个问题,不能单在布局谋篇等写作技方面下功夫,必须认识到“死记硬背”的重要性,让学生积累足够的“米”。
1.观察欣赏田野美景的构成,认识常用的颜色。
我国古代的读书人,从上学之日起,就日诵不辍,一般在几年内就能识记几千个汉字,熟记几百篇文章,写出的诗文也是字斟句酌,琅琅上口,成为满腹经纶的文人。
为什么在现代化教学的今天,我们念了十几年书的高中毕业生甚至大学生,竟提起作文就头疼,写不出像样的文章呢?吕叔湘先生早在1978年就尖锐地提出:“中小学语文教学效果差,中学语文毕业生语文水平低,……十几年上课总时数是9160课时,语文是2749课时,恰好是30%,十年的时间,二千七百多课时,用来学本国语文,却是大多数不过关,岂非咄咄怪事!”寻根究底,其主要原因就是腹中无物。
特别是写议论文,初中水平以上的学生都知道议论文的“三要素”是论点、论据、论证,也通晓议论文的基本结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但真正动起笔来就犯难了。
知道“是这样”,就是讲不出“为什么”。
根本原因还是无“米”下“锅”。
于是便翻开作文集锦之类的书大段抄起来,抄人家的名言警句,抄人家的事例,不参考作文书就很难写出像样的文章。
所以,词汇贫乏、内容空洞、千篇一律便成了中学生作文的通病。
要解决这个问题,不能单在布局谋篇等写作技方面下功夫,必须认识到“死记硬背”的重要性,让学生积累足够的“米”。
2.能用流畅稳定的线条,表现出田野的形与色的感受。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快速认识并找到常用的颜色。
教学难点:掌握并运用涂色方法。
(三)、教学准备:棒棒彩A4纸勾边笔
(四)、教学方法:讲述法、演示法、练习法。
(五)、学科学段:小学美术一年级
(六)、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老师认识一位神奇的魔术师,他手中的魔棒把我们的大地变得五彩缤纷,漂亮极了。
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魔棒下的田野,去感受它的魅力。
(板书田野的色彩)(教师播放大自然的代表性的图片)
二、色彩认知,参观田野
师:同学们,这就是被施展了魔法的田野,如此美丽的颜色,在生活中有很多下面我们来玩一个找朋友的游戏。
看谁能快速的找出颜色一样的水果贴在这下面。
师:这位同学找的真快,来掌声鼓励一下他!
三、启发想象,涂画田野
1、师:有了这些颜色,你们也可以变身为小魔术师呢!你瞧!这位小魔术师已经悄悄的对田野施展了魔法。
(教师自己制作,有点线面的田野)
2、怎样才能画出这么美的花田呢?(教师用手指画点的手势)
生:它是一点一点画出来的。
师:这种方法,你可以叫它什么名字呢?生:点点点。
点涂
师:一起大声读两遍。
大声念出它的名字!生:点涂
3、师:这片田野怎么画呢?
生:一行一行的画出来的。
师:用横线画出来的,除了横线还有什么线呢?
生:波浪线,折线。
(教师引导)
师:刚才那种方法叫点涂,那这种可以叫什么呢?生:线涂
师:它的名字叫,齐读。
生:线涂
4、师:这片美丽的田野面积特别大,我们可以怎样快速的画出来呢?
谁愿意当小老师,上台教教我们呢?
生:用画笔快画!(教师平拿粉笔,引导出倾斜)
师:哦!原来是这样画的。
那么我们可以叫把这种方法叫做?
生:平涂师:平涂
四、自主表现,魔法变变变
1、师:学了这三种方法,我们一起来玩个游戏,找找看这片田野都用了哪些方法,同桌互相讨论讨论。
谁上来发表你们的讨论结果!
生:这个地方用了线涂的方法。
师:嗯!说的非常正确。
鼓励鼓励他。
2、师:小魔术师们,现在就用点涂线涂和平涂的方法,画出你心中的田野。
音乐响起开始,音乐停,我们就坐端正,好吗?
3、教师巡堂指导。
随堂:同学们注意近大远小。
颜色搭配合理。
五、展评作业,魔术师说魔法
1、师:在小魔术师的手下,田野迷人的色彩展现在了大家的面前。
(学生边画,教师边收,粘贴在黑板上)谁愿意和大家分享一下哪一部分色彩最吸引你,为什么?
2、师:这块田野非常吸引我,他用了线涂的方法,颜色非常的鲜艳!
老师深深地被你们笔下的田野所吸引。
黄土地上绚烂的色彩装点着大自然的四季,我们要从小做起,从我做起,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做一位文明有责任的新时代小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