渗透探伤岗位操作规程
PT渗透探伤操作规程-很不错

南通市电站阀门有限有限公司PT渗透探伤操作规程一.目的该项操作规程,对本公司承压设备及焊接件,铸件,锻件的渗透探伤实施有效控制。
二.要求渗透检测的一般要求除应符合JB/T4730.1的有关规定外,还应符合下列规定。
1.渗透检测人员渗透检测人员的未经矫正或经矫正的近(距)视力和远(距)视力应不低于5.0 (小数记录值为1.0),并1年检查1次,不得有色盲。
2.便携式喷罐渗透检测剂(本公司目前采用ⅡC—d渗透检测方法)渗透检测剂应放在温度为10℃~50℃的暗处保存,必须标明生产日期和有效期,附带产品合格证和使用说明书。
其喷罐表面不得有锈蚀,喷罐不得出现泄漏;溶剂悬浮型湿式显像剂的浓度应保持在制造厂规定的工作浓度范围内,当使用的湿式显像剂出现混浊、变色或难以形成薄而均匀的显像层时,则应予以报废。
3.暗室或检测现场暗室或检测现场应有足够的空间,能满足检测的要求,检测现场应保持清洁,荧光检测时暗室或暗处可见光照度应不大于20 lx。
三.渗透检测操作方法1.表面准备工件被检表面不得有影响渗透检测的铁锈、氧化皮、焊接飞溅、铁屑、毛刺以及各种防护层;被检工件机加工表面粗糙度Ra≤12.5μm;被检工件非机加工表面的粗糙度可适当放宽。
2.预清洗在进行表面清理之后,应进行预清洗,以去除检测表面的污垢。
清洗时,可采用溶剂、洗涤剂等进行。
清洗范围应从检测部位四周向外扩展25mm。
清洗后,检测面上遗留的溶剂和水分等必须干燥。
3.渗透使用渗透剂喷范围为某检测区域及两侧各25mm。
喷嘴距受检表面20~30mm为宜,喷洒方向应与检测部位夹角为30°~40°。
应保证检测部位完全被渗透剂所覆盖,并在整个渗透时间内保持润湿状态。
渗透剂持续时间一般不应少于1Omin。
4.清洗一般应先用干燥、洁净不脱毛的布依次擦拭,直至大部分多余渗透剂被去除后,再用蘸有清洗剂的干净不脱毛布或纸进行擦拭,直至全部擦净。
但应注意,不得往复擦拭,不得用清洗剂直接在被检面上冲洗。
渗透探伤操作规程

渗透探伤操作规程1、表面预处理借助机械方法,如砂轮机、铁刷等清除焊缝及热影响区的表面的焊渣、氧化皮、飞溅等各种异物。
清理时不要将异物堵塞表面开口缺陷。
2、预清洗用清洗剂清洗焊缝表面的油污,清洗范围为焊缝两侧向外扩展25mm。
3、施加渗透剂用喷罐对受检区域均匀喷涂渗透剂,在15-50℃温度下,渗透时间不得少于10min,并保持在整个渗透时间内渗透剂的湿润状态。
4、清洗多余的渗透剂a.达到规定渗透时间后,先用干净的纱布擦去焊缝表面上的多余渗透液,再用蘸有清洗剂的干净不脱毛的布或纸进行擦拭直至被检部位多余的渗透剂全部擦净。
b.擦洗时不得往复,不得用水直接冲洗。
c.在保证清洗干净的情况下,尽量缩短清洗剂与焊缝的接触时间,以避免产生过清洗。
5、干燥一般采用自然干燥且干燥时间通常在5~10min。
6、施加显像剂a.使用前充分摇动显像剂罐。
b.施加的显像剂薄而均匀且覆盖焊缝被检区域,使用时喷嘴离被检工作表面距离为300~400mm,喷洒方向与被检面夹角为30~40°。
c.显像时间一般不少于7分钟。
7、观察a.在显像剂施加7~30min内观察显示迹痕,当出现显示迹痕时,必须确定真、伪缺陷,必要时用5-10倍放大镜观察。
b.探伤区应光线充足,若光线不足可采用辅助光源。
c.如果有影响评判的指示,则应重新进行探伤。
d.当缺陷显示不清晰时,应重新进行显像。
8、探伤后清理用水、布或纸擦除被检表面残留的显像剂,以避免腐蚀或影响被检试件的使用。
9、质量评定9.1按照标准规定对缺限显示迹痕进行等级评定。
9.2工件中出现不允许存在的缺陷和超标缺陷应做好记录并出具返修通知单和检验报告。
压力容器渗透探伤操作规程(4篇)

压力容器渗透探伤操作规程压力容器是一种常见的工业设备,广泛应用于石化、电力、化工、冶金等行业。
由于容器内部承受的压力较大,如果容器出现泄漏或缺陷,不仅会造成设备损坏,还可能导致严重的安全事故。
因此,对压力容器进行渗透探伤是非常必要的。
渗透探伤是一种利用液体渗透性原理进行缺陷检测的方法。
该方法通过液体渗透到被测物表面的缺陷中,并通过表面张力的作用,使渗透液在缺陷区域形成明显的缺陷脱漏现象,从而实现缺陷的有效检测。
为了确保渗透探伤操作的安全和有效性,制定了以下渗透探伤操作规程:1. 操作人员准备:(1) 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业培训,并获得相应的操作资格证书。
(2) 操作人员必须佩戴符合安全要求的个人防护装备,如安全帽、防护眼镜、防护手套等。
(3) 操作人员必须了解容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并熟悉渗透探伤设备的使用方法。
2. 设备和材料准备:(1) 渗透探伤设备必须经过定期保养和检查,确保其正常运行。
(2) 渗透液必须符合相关标准,且保质期内。
(3) 渗透试剂必须与渗透液配套使用,并按照标准比例进行混合。
3. 检测前准备:(1) 检测前必须对压力容器进行清洁,确保表面没有油污、灰尘等杂质。
(2) 渗透液必须在检测前搅拌均匀,并进行适当的温度调节。
(3) 需要进行渗透探伤的区域必须标记清楚,以便于操作人员定位。
4. 检测操作步骤:(1) 将渗透液均匀涂布在被测物表面,并确保表面完全湿润。
(2) 等待一定的渗透时间,使渗透液充分渗透到缺陷处。
(3) 使用吸收性材料吸取表面过量的渗透液,并确保渗透液在缺陷区域形成明显的脱漏现象。
(4) 检查渗透液的颜色变化和缺陷的位置、形状等,进行缺陷的评估和记录。
(5) 清洗被测物表面,将渗透液和试剂彻底去除。
5. 检测结果处理:(1) 检测结果需要进行记录和保存,以备后续分析和比对。
(2) 对于检测到的缺陷,需要根据其大小和位置,评估其对设备安全的影响,并采取相应的修复措施。
压力容器渗透探伤操作规程范文

压力容器渗透探伤操作规程范文一、目的本操作规程旨在确保压力容器渗透探伤工作的安全可靠进行,以保障设备的运行和生产过程中的安全。
二、适用范围本操作规程适用于所有进行压力容器渗透探伤的人员和设备。
三、工作环境和设备准备1. 工作环境准备:(1) 清除掉压力容器表面的污垢,并确保表面干燥。
(2) 确保工作区域通风良好,保证操作人员的安全。
2. 设备准备:(1) 渗透液:选择适合渗透探伤的液体,应具备较好的湿润性和吸附性能。
(2) 温度计:确保渗透液的温度符合要求。
(3) 渗透剂:选择适合渗透探伤的剂型,确保其具有较好的渗透性和吸附性。
(4) 渗透剂涂布器:选择适宜的涂布器,确保涂布均匀,避免漏涂和重复涂布。
四、操作步骤1. 压力容器表面处理:(1) 清除表面污垢:使用清洗剂和刷子清洗压力容器表面,确保表面干净。
(2) 干燥表面:使用干净的布擦拭表面,并确保完全干燥。
2. 渗透液准备:(1) 按照渗透液使用说明书的要求,将渗透液与水按一定比例混合。
(2) 使用温度计测量渗透液的温度,确保渗透液的温度符合要求。
3. 渗透涂布:(1) 使用涂布器将准备好的渗透液均匀涂布在压力容器表面上,确保涂布均匀。
(2) 在涂布后,确保渗透液处于较长时间的渗透阶段,以确保渗透液充分吸附。
(3) 注意涂布时的涂布速度和涂布厚度,确保涂布效果符合要求。
4. 检查和评估:(1) 在一定的渗透时间后,使用望远镜等设备观察压力容器表面,查看是否有渗透迹象。
(2) 根据渗透迹象的形态和尺寸,评估是否存在缺陷。
(3) 应根据缺陷的大小和严重程度,确定接下来的处理措施。
5. 清洗和评估:(1) 清洗压力容器表面,将渗透剂彻底清除,避免与喷漆等涂层操作冲突。
(2) 根据渗透液的清洗后观察,评估清洗效果。
5. 操作记录和报告:(1) 记录压力容器渗透探伤的操作过程和结果,包括渗透液配比、温度和渗透时间等关键参数。
(2) 撰写渗透探伤报告,包括渗透迹象、缺陷评估和处理建议等内容。
渗透探伤操作规程

渗透探伤操作规程
《渗透探伤操作规程》
一、概述
渗透探伤是一种非破坏性检测方法,适用于金属和非金属表面缺陷的检测。
为了保证渗透探伤操作的安全和有效性,制定和遵守操作规程是非常重要的。
二、操作规程
1. 工作前的准备
在进行渗透探伤之前,操作人员需要做好以下准备工作:
- 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探伤液,并确保其密封良好,避免
渗漏。
- 准备好清洁表面的工具和材料,确保待检测表面干净、无污染。
- 确认使用的设备和仪器处于良好状态,并进行必要的校验和
维护。
2. 操作过程
- 清洁表面:先用清洁剂清洗被检测表面,去除油污和杂质,
以保证探伤液的渗透和表面缺陷的显现。
- 涂覆探伤液:将探伤液均匀地涂覆在表面上,保持一定时间,以确保探伤液能够渗透到表面缺陷中。
- 清洗表面:将多余的探伤液擦拭干净,避免产生误判。
- 施加显色剂:将显色剂均匀地涂布在表面上,使渗透液在表面缺陷处显现出颜色变化。
- 观察和记录:对显现的缺陷进行观察和记录,包括缺陷的大小、形状、位置等。
3. 操作注意事项
- 操作人员必须穿戴防护手套和防护眼镜,避免直接接触探伤液和清洗剂。
- 操作过程中要保持操作区域的清洁和整洁,避免外部污染影响检测结果。
- 对于高毒性或易燃的探伤液,操作人员要格外小心使用,并严格遵守操作规范。
以上就是关于渗透探伤操作规程的介绍,希望能够对相关人员的工作有所帮助。
在实际操作中,严格遵守规程,确保操作的安全性和准确性是非常重要的。
渗透探伤检验操作规程

C&Y INDUSTRY 渗透探伤工艺规程C&Y2012PT1.主题与适用范围1.1本规程规定了渗透检测人员的资格、所用器材、检测技术和质量分级等。
1.2本规程依据JB4730-2005的要求编写。
适用于非多孔性材料或制品开口在工件表面缺陷的检测.2. 引用标准JB4730.1-2005《压力容器无损检测》JB4730.5-2005《压力容器无损检测》3.检测人员3.1检测人员必须经过培训,取得与其工作相适应的资格证书。
从事压力容器检测必须取得锅炉压力容器检测资格证书。
3.2检测人员应每年检查一次视力,矫正视力不小于1.0,不得有色盲和弱视。
3.3渗透材料易燃、有毒,操作者应佩戴手套、口罩等劳保用品。
4.材料和工具按下列条件和工艺卡要求选择材料和工具。
4.1渗透检测剂4.1.1渗透检测剂由渗透剂、清洗剂和显像剂组成,表1的渗透检测剂供选用。
4.1.2渗透探伤所用的材料,必须采用同一家厂商提供的、同族组产品,不同族组的产品不能混用。
4.1.3渗透检测剂的鉴定a 生产厂应对每批渗透检测剂的灵敏度和主要性能进行试验,不合格品不能出厂。
进厂的检测剂在低温避光处存放,储存温度15-50℃,并经对比试验合格方可适用。
b渗透剂的浓度应根据制造厂说明书的规定进行校验,校验方法按JB4730要求进行。
c 对正在使用的渗透剂做外观检验,如发现有明显混浊或沉淀物,变色或难以清洗,则应予以报废。
4.2对比试块4.2.1铝合金对比试块主要用于检验检测剂性能和确定检测工艺参数,其型式如JB4730 图12-1所示。
也可切成两块使用。
4.2.2对比试块的清洗和保存对比试块使用后要进行彻底清洗。
清洗通常用丙酮仔细擦洗后再放入装有丙酮和无水酒精的混合液(混合比例1:1)的密闭容器中保存,或使用其他等效方法保存。
4.3其他材料和工具4.3.1抹布:清除多余渗透剂的抹布采用干净的棉布、无毛棉纱或吸水纸等。
4.3.2预清洗或后处理采用的清洗剂除按表1选用外,还可用丙酮。
压力容器无损检测 渗透探伤操作规程

渗透检测工艺规程1.适用范围本规程适用于原材料钢材及管材的表面开口缺陷检测,并且也适用于加工产品锻件、铸件及焊接件的表面开口缺陷的检测2.引用标准JB/T4730 压力容器无损检测JB/T6902 阀门液体渗透检测GB/T11533 标准对数视力表3渗透检测人员3.1渗透检测人员应由具有一定基础知识和渗透检验经验,并经考核取得有关部门认可的技术资格鉴定证书者担任。
3.2渗透检测人员的未经矫正或经矫正的近(距)视力和远(距)视力应不低于5.0(小数记录值为1.0),测试方法应符合GB/T11533的规定,无色盲。
并每年检查一次。
4.前处理渗透探伤前,必须进行表面清理和预清洗,使被检零件表面没有妨碍显示的存在。
一般先对表面打磨或作抛光处理或直接采用溶剂清洗,酸洗和碱洗等方法进行清洗。
处理范围应从检测部位四周向外扩展30 mm。
清洗后,检测面上遗留的溶剂、水份等必须干燥,且应保证在施加渗透剂之前不被污染。
5. 施加渗透剂经预清洗、干燥后,对受检表面均匀喷涂渗透剂,施加方法应根据形状、大小、数量和检测部位来选择。
所选方法应保证被检部位完全被渗透剂覆盖。
渗透要充分。
渗透时间应不少于渗透剂制造厂推荐的时间一般为10~30min6. 清洗渗透一定时间后,先用不脱毛抹布去除部分渗透剂,再用清洗剂洗去多余的渗透剂,用不脱毛干净抹布擦干,但需注意不得往复擦拭,不要把缺陷内的渗透剂洗掉.7. 施加显象剂显象剂在使用前应充分搅拌均匀,然后在清洗后的干燥的表面上均匀喷涂一层薄而匀的显象剂,不可在同一地方反复多次施加。
8.检查观察显示的痕迹应在显像剂施加后7~30 min后用肉眼观察,如显示迹痕的大小不过分扩大,也可超过上述时间。
为确保检查细微的缺陷,被检表面上的可见光照度不少于500lx。
9.复验当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需进行复验:操作方法有错误难以确定痕迹是真缺陷还是假缺陷还有其他需要10.后处理为了防止残留的渗透剂和显像剂对被检工件表面产生腐蚀或影响使用应予以清除。
压力容器渗透探伤操作规程

压力容器渗透探伤操作规程1. 引言本文档旨在规范压力容器渗透探伤操作流程,确保操作的安全性与高效性。
渗透探伤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工业领域的无损检测方法,用于检测压力容器表面及其材料内部的缺陷和裂纹,确保其安全运行。
本规程适用于所有进行渗透探伤操作的人员。
2. 前期准备在进行渗透探伤操作之前,需要进行以下准备工作:2.1. 确保操作人员具备相关的技能和经验,并接受过必要的培训。
2.2. 审查压力容器的设计和制造规范,了解其材料和容器结构。
2.3. 确保所有用于渗透探伤的设备和试剂齐全,并进行必要的校准和检验。
2.4. 准备必要的个人防护装备,包括手套、护目镜、工作服等。
2.5. 确保操作区域干净,并清除可能影响操作的杂物。
3. 渗透探伤操作步骤3.1. 第一步:清洁表面在进行渗透探伤之前,需要先将压力容器表面彻底清洁,以去除任何可能影响探测结果的污垢或涂层。
一般情况下,可使用合适的溶剂或清洁剂进行清洗,确保表面干净。
3.2. 第二步:施加渗透剂将渗透剂均匀涂覆在压力容器表面上,确保涂层厚度适宜,并避免产生气泡。
待渗透剂在表面停留一段时间后,使用吸收剂吸去多余的渗透剂。
3.3. 第三步:渗透时间根据渗透剂的要求,将压力容器暴露在适当的时间间隔内。
这个时间间隔取决于渗透剂和被检测物表面的温度和材料类型。
3.4. 第四步:清洁表面使用适当的清洁剂将渗透剂彻底清洗干净。
需要注意的是,清洗过程不能对压力容器表面造成任何损伤。
3.5. 第五步:施加显像剂将显像剂均匀地喷洒在压力容器表面上,确保显像剂能够充分覆盖所有渗透剂所在区域。
待显像剂在表面停留一定时间后,根据需要可使用吸收剂吸取多余的显像剂。
3.6. 第六步:观察和评估使用适当的照明设备和仪器,观察压力容器表面上的显像剂。
对于有缺陷或裂纹的区域,显像剂将显示出明显的反应。
根据反应程度和缺陷形状进行评估,并记录相关数据。
3.7. 第七步:结果处理根据观察和评估的结果,对压力容器进行分类处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渗透探伤岗位操作规程
1、劳动者必须经安全和职业卫生知识培训考核合格后上岗,未经培训或考核不合格者不得上岗。
2、穿戴好安全帽、工作服、手套、防毒面罩等个人防护用品。
3、探伤现场必须有良好的通风条件,并且远离火源。
操作人员应站在上风处操作。
4、实施探伤前,必须用镀铬试块检验探伤剂的灵敏度,检验探伤剂是否失效。
5、探伤面积及其25mm范围内邻近区域上的氧化皮、油污等影响渗透剂渗入的物质,应彻底清除干净。
6、清洗后,检测面上遗留的溶剂、水分必须充分干燥后,方可施加渗透剂。
7、渗透剂应均匀的喷洒于探测面,探测面的温度在10℃~50℃时,渗透时间至少为10min。
8、清除多余的渗透剂时,应防止过清洗或清洗不足。
9、显像剂施加应薄而均匀,使用前应充分摇晃,喷洒距离一般为300~400mm,喷洒角度为30°~40°。
显像时间不应小于7min。
10、观察显示应在显像剂施加后7~60min内进行,缺陷显示的评定应在白光下进行,通常工件被检面处白光照度应大于1000Lx。
11、试块使用后要用丙酮进行彻底清洗,清洗后再将试块放入装有丙酮和无水酒精混合液体的密封容器中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