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R的基础知识
放射防护基础知识培训

图2-1 全分隔式布局示意图 1 公用走廊;2 放射科走廊;3 病人侯诊走廊;4 业务活动通 道与操作室;5 非放射工作室;6 X线检查室;7 更衣室;8 患者使用小门;9 患者使用大门;10 工作门;11 操纵台; 12 观察窗;13 放射科正门;14 厕所
医用诊断X线的防护
X射线也叫X光,这是有一定道理的。因为X射 线的本质与可见光、紫外线和γ射线完全相同,都属 于电磁辐射。 由于光子的能量不同,又将电磁辐射分为电离 辐射和非电离辐射。有些辐射如微波、红外线、可 见光等,由于光子能量小,不能引起物质电离,称 为非电离辐射;而紫外线、X射线和γ射线由于光子 能量大,能使物质产生电离,故称为电离辐射。人 体受到一定量的电离辐射的照射,可致组织损伤, 故应用电离辐射时,必须有足够的安全防护。
一、透视用X射线机的防护性能 (1) X射线管头组装体应有足够当量的防护层, 以使距焦点1m处漏射线空气照射量率不大于 2.58×10-5C· -1·-1(100mR·-1)。 kg h h (2) X射线管头窗口处必须装有适当的铝过滤板, 使有用线束进入受检者皮肤处的空气照射量率 不大于1.29×10-3C· -1· -1(5R· -1)。 kg min min (3) 荧光屏铅玻璃应有足够的铅当量,屏周、 床侧应设置有效的屏蔽防护及采取其他防护措 施,以便立位和卧位透视防护区测试平面上的 空 气 照 射 量 率 分 别 不 大 于 0.29×10-6C· -1·kg h 1(5mR·-1)和3.87×10-6· -1·-1(15mR·-1)。 h kg h h
3、屏蔽防护 屏蔽防护就是在辐射源与人体之间设置能够 吸收辐射的屏障物,以减少辐射对人体的照射剂 量。这种屏蔽物称为防护屏蔽。虽然依靠时间防 护和距离防护可以减少人体受照剂量,但是客观 条件有时不允许无限地缩短受照时间和增大距离, 此时屏蔽防护是更可取的防护措施。 在实际工作中,应根据具体情况综合利用时 间防护、距离防护和屏蔽防护这3种基本方法。
DR的基础知识解析

十. CR与DR的区别
(三)曝光剂量 CR DR 常规剂量的1/4 。 常规剂量的 1/7~1/20 。
(四)工作效率 CR DR 与常规X线省略相比省略暗室操作环节: 曝光、预览、存储、传输仅几秒钟。
十. CR与DR的区别
(五)工作环境 CR 工作环境要求略高。 DR 相比来说略低。 (六)日常耗材 CR 达一定曝光次数后必须更换IP板。 DR 无需耗材,只需定期对FPD板做校正。
(七)系统兼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性 CR 可与传统X线机兼容, 可用于平床、立式胸片架、乳腺摄影、床头摄影等。 DR 略有局限性。
十一. 传统X线摄影工作流程
十一.CR的工作流程
影像工作站 CR扫描单元
十一. DR工作流程
三. DR的工作原理
• • 1. 首先X线穿透人体照射平板材料 2. 按调整信号方式分两种 直接转换式: 非晶硒转换层将X线信号直接转换为电信号 间接转换式: X线激发荧光体产生可见光信号, 再由TFT光电二极管转换为电信号 3.然后通过A/D模拟转换单元 实现数字化转换 4. 最后将数字信号以DICOM3.0标准传输至用户终端 最终实现分析、处理、诊断、存储等功能
二. DR系统组成
• A:成像链: X线源(X线机) 平板探测器 (FPD) 各支架组合方式(摄影平床,胸片架,) (悬吊式,地轨式) • B:数字链:
计算机处理单元 (前登记工作站,后处理工作站)、 显示终端
FPD平板探测器
( flat panel detectr) (平的 仪器板 检测)
是一种采用半导体技术, 将X线能量转换为电信号, 通过A/D模拟转换进行数字化转换, 产生X线图像的检测器
• • • • • •
四. DR的分类
X光机CR、DR介绍放射知识基础

X射线基础知识介绍1895年德国物理学家---“伦琴”发现X射线1895-1897年伦琴搞清楚了X射线的产生、传播、穿透力等大部分性质X射线的性质X射线也是电磁波的一种,波长在左右人的肉眼看不见X射线,但X射线能使气体电离,使照相底片感光,能穿过不透明的物体,还能使荧光物质发出荧光。
X射线呈直线传播,在电场和磁场中不发生偏转;当穿过物体时仅部分被散射。
X射线对动物有机体(其中包括对人体)能产生巨大的生理上的影响,能杀伤生物细胞。
(穿透作用、荧光作用、电离作用、热作用、衍射、反射、折射作用;感光作用、着色作用;生物效用)X射线产生的原理X射线是高速运动的粒子与某种物质相撞击后猝然减速,或与该物质中的内层电子相互作用而产生的。
X射线产生的条件1、有高速运动的电子流2、有适当的障碍物——金属靶(钨或钼),阻止电子的运动,将电子动能转为X射线的能量。
3、电子具有足够的动能。
医用X 射线成像原理医用X射线成像的原理:X射线穿过人体,由于人体组织密度不同,穿过人体后在荧光屏、胶片或数字影像接收器上得到灰度不同的人体组织的影像。
在医学上的用途:可以对人体组织进行动态观察(透视)和照片成像。
X射线机的主要技术参数1 管电压kV:代表X射线的穿透力。
管电压越高,产生的X射线穿透力越强。
2 管电流mA:通过X射线管的电子运动形成的电流。
代表单位时间内X射线总量。
管电流越大,单位时间内X射线量越大。
3 电流时间积:管电流与照射时间的乘积。
代表总的射线量。
医用诊断X射线机的主要用途透视:组织的动态连续观察,相当于摄像。
摄片:瞬间组织的影像记录,相当于拍片。
透视成像方式有三种:1 最传统的是荧光成像(荧光透视),即X射线照在荧光屏上发光,在荧光屏上观察人体的影像是连续的,须在暗室操作。
2 用影像增强电视系统:X射线照在影像增强器上,把不可见光转化为可见光,并放大10000倍左右,用CCD摄影在明室显示屏上观察人体影像,是一种模拟信号。
培训DR基础知识PPT课件

DR 与 CR
典型参数对比
DR
CR
空间分辨率
图像质量 的差异
信噪比的差异
图像深度层次
操作流程
3K×3K , 900 万 像 素 , 3.6LP/mm
2K×2K , 400 万 像 素 , 2.5LP/mm
1LP/mm DQE 55%
14bit ——DR是CR的4倍 可表现更多的层次(毛发、皮 肤、骨骼)
2.0lp/mm 70%
5s成像 10-40度 -10-50度 1.25-5uGry
17×17更适宜于骨盆的拍摄
139um略优
a-Se结晶的问题不易解决, 因此对环境温度有更高要求
5000V高电压使探测器更 容易老化且环境要求高
Nyquist分辨率相当
低密度对比度特性 HOLOGIC较好 相同剂量条件下TRIXELL信 噪比特性较好,可获得高质 量后处理图像 40S成像时间过长不利于提 高病人通过率 HOLOGIC 板 须 专 用 的 温 控 装置 HOLOGIC 板 须 采 用 特 殊 方 式储存及运输 TRIXELL板可采用较低的曝 光剂量
aSi 5s成像 40-70%随线对变化 2LP/mm 40% 24V
-10-50℃
17×17 inch 143μm
主要技术指标
有效面积 像素尺寸 光电转换材料 结构 供电电源 空间分辨率 密度分辨率 MTF(调制传递函数)
HOLOGIC 14 × 17 139um a-Se 7 in × 8.5 in四片 5000V 3.6lp/mm 14bit 2.0lp/mm 80%
2、 专用的采集协议设计,将部位专用滤波器处理及自动优化显示功能 与图像采集过程紧密结合。确保优质图像的全自动获得。
电离辐射安全与防护基础知识

临床症状 效应
DNA损伤
细胞死亡
体细胞 生殖细胞
功能障碍 不孕
确定性效应 多细胞死亡导致
细胞变异
体细胞 生殖细胞
肿瘤
随机性效应 单一细胞变异导致 遗传效应
个体不同发育阶段的辐射敏感性
个体出生前,辐射敏感性最强,随着个体发育 过程的推进,其对辐射的敏感性会逐渐降低。 个体出生后,幼年的辐射敏感性要比成年时高, 而老年时由于机体各种功能的衰退,其对辐射 的耐受力则又明显低于成年期。即
放射性污染与非放射性污染的异同
放射性污染最主要的特点:看不见、听不到、闻不 到、摸不着、感觉不到,只能依靠仪器监测到。其 危害程度比非放射性污染要大 ,主要体现在: ①放射性物质的毒性大; ②不能自然降解,有些反而易被浓集,难以治理; ③持续时间长,有的半衰期同地球的寿命相当; ④公众心理影响较大。 共同点:同其它污染物一样,放射性可以当作众多 环境污染因素中的一个因子。
放射性与非放射性有毒化学物质的毒性比较
总体上说,放射性要比化学物质的毒性大。 一般来讲化学毒物多表现为急性,放射性的影 响多表现为慢性。 放射性的毒性比工业中最普通的毒物(氯气) 要高出3×106~2×109倍。 氰化钾(KCN)是剧毒物质,对小鼠的半致死 剂量为15mg/kg(体重),而Pu-239对小鼠的半致 死剂量为0.82mg/kg(体重),即Pu-239的毒性是 氰化钾的约18倍。
内就可能死亡,最终死亡率100%。
常用放射性核素毒性分组表
极毒组
210Po、226Ra、233U、234U、238Pu、239Pu、 241Am、242Cm、252Cf
高毒组
32Si、60Co、90Sr、144Ce、152Eu、192mIr、210Pb、210Bi 、237Np
DR临床应用分析

DR临床应用分析一、引言1.1 DR的定义及分类DR,即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是指在糖尿病的基础上,由于血糖控制不佳导致的眼底微血管病变。
根据美国眼科学会(American Academy of Ophthalmology)的分类,DR可分为两个阶段:非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PDR)和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
NPDR主要表现为微血管瘤、出血、硬性渗出等;PDR则在此基础上出现新生血管形成、纤维增殖、玻璃体出血等严重病变。
1.2 DR的临床背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也是成年人视力减退的主要原因之一。
随着糖尿病发病率的逐年上升,DR的患病人数也在不断增加。
据统计,我国糖尿病患者中,大约有1/3的患者伴有不同程度的DR。
长期的高血糖状态会导致视网膜微循环障碍,进而引发DR。
若不及时治疗,DR可能导致严重的视力损害甚至失明。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研究DR的临床应用,旨在提高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早期诊断、评估和治疗水平,降低糖尿病患者视力损害的风险。
通过对DR的诊断、评估和治疗策略的研究,为临床医生提供科学依据,指导临床实践,提高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
同时,探讨DR的预防与护理措施,有助于降低DR的发病率,减轻患者负担,具有重要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二、DR的诊断与评估2.1 诊断方法与技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诊断主要依赖于眼科检查。
常见的诊断方法包括:1.眼底镜检查:通过眼底镜直接观察眼底,可发现微血管瘤、出血、渗出等DR的典型表现。
2.眼底摄影:利用数码相机拍摄眼底照片,便于医生观察和分析眼底情况。
3.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可清晰显示视网膜各层的结构,对于诊断黄斑水肿等DR并发症具有重要价值。
4.fluorescein angiography(FFA):通过注射荧光素钠,观察视网膜血管的充盈情况,诊断DR的微血管异常。
5.indocyanine green angiography(ICGA):与FFA类似,但ICGA更适用于观察脉络膜血管情况。
DR的基础知识

18
十. CR 与DR 的区别
调制传递函数MTF 参考平板探测器性能。
曝光宽容度
CR与DR均有很宽的曝光宽容度,DR可达20000:1。
噪声(所有影响图象质量的因素) CR IP的结构噪声、转换和检测X线光子中引入的波动、 激光功率漂移、激光束位置的漂移、 激光束激发IP发出光的几率的波动以及电子链中噪声等。 DR 主要噪声源是结构噪声、电子链中噪声, 以及把X线转换为电荷的几率波动引起的噪声
12
七. 检测平板探测器性能的主要参数
(一)量子检测效能 DQE (二)动态范围 (三)调制传递函数 MTF (四)低 X 线对比小物体的可见度
(对X 线敏感度低的物体的检测能力)
13
八. 平板探测器的主要特点
? 1. 工作流程的减化 减少了信号丢失和噪声的增加。
? 2. TFT像素极小 确保了 DR系统的 信噪比高 ,
2
二. DR 系统组成
? A:成像链: ? B:数字链:
X线源(X线机) 平板探测器 (FPD) 各支架组合方式(摄影平床,胸片架,)
(悬吊式,地轨式)
计算机处理单元 (前登记工作站,后处理工作站)、 显示终端
3
FPD 平板探测器
( flat panel detectr) ( 平的 仪器板 检测)
3. 图像灰阶范围大, 使得所示图像细节更清晰、层次更丰富。
? 4. 放射剂量少,曝光 宽容度大, 曝光条件易掌握,提高了检查效率,
也减少了一般损耗。
14
八. 平板探测器的主要特点
? 5. 可以根据临床需要进行各种图像 后处理。 ? 6. 图像可直接以符合
国际标准的数字化格式储存、传输。 ? 7. 可即时成像,减短检查时间,
dr知识点总结

dr知识点总结一、医学基础知识医学博士的学习通常从医学的基础知识开始,这包括人体解剖学、生理学、生物化学、药理学和微生物学等方面的知识。
医学生需要对人体的结构和功能有一个全面的了解,以便能够诊断和治疗疾病。
此外,他们还需要了解一些医学的基本原理和概念,比如疾病的发病机理、诊断方法、治疗原则等。
二、临床医学知识临床医学是医学博士学习的一个重要方面,它包括内科学、外科学、妇产科学、儿科学、神经科学等多个临床科目。
医学生需要学习如何对不同类型的疾病进行诊断和治疗,以及如何进行临床实践和医疗操作。
他们还需要了解如何处理急危重症患者,如何进行手术操作,以及如何使用各种医疗设备和仪器。
三、医学科研知识医学科研是医学博士的重要组成部分,医学生通常需要学习一些基本的研究方法和技巧,如实验设计、数据分析、文献检索、论文写作等。
他们还需要了解一些基础科研知识,如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遗传学等。
在博士阶段,医学生通常需要完成一定的科研项目,并发表相关的科研论文。
四、医学伦理和法律知识医学伦理和法律是医学博士学习的另一个重要方面,医学生需要了解一些基本的医学伦理原则,如尊重患者的隐私权、维护患者的尊严、保护患者的权益等。
他们还需要了解一些医学法律知识,如医疗纠纷的处理、医疗事故的赔偿等。
五、国际医学知识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国际医学知识越来越受到重视。
医学博士学习的过程中,医学生通常需要了解一些国际医学领域的最新进展和发展趋势,如国际医学会议、国际医学期刊等。
他们还需要了解一些国际医疗标准和规范,以及国际医学合作和交流的机制。
总之,医学博士是一个综合性学科,需要医学生熟练掌握医学的基础知识、临床医学知识、医学科研知识、医学伦理和法律知识以及国际医学知识。
只有全面掌握这些知识,医学生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医生,并为患者提供高质量的医疗服务。
希望通过本文的总结,可以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医学博士的一些主要知识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 DR的工作原理
• • 1. 首先X线穿透人体照射平板材料 2. 按调整信号方式分两种 直接转换式: 非晶硒转换层将X线信号直接转换为电信号 间接转换式: X线激发荧光体产生可见光信号, 再由TFT光电二极管转换为电信号 3.然后通过A/D模拟转换单元 实现数字化转换 4. 最后将数字信号以DICOM3.0标准传输至用户终端 最终实现分析、处理、诊断、存储等功能
。
十. CR与DR的区别
调制传递函数MTF 参考平板探测器性能。 曝光宽容度 CR与DR均有很宽的曝光宽容度,DR可达20000:1。 噪声(所有影响图象质量的因素) CR IP的结构噪声、转换和检测X线光子中引入的波动、 激光功率漂移、激光束位置的漂移、 激光束激发IP发出光的几率的波动以及电子链中噪声等。 DR 主要噪声源是结构噪声、电子链中噪声, 以及把X线转换为电荷的几率波动引起的噪声
X射线图象被荧光屏转换为可见光, 由光学系统传至 直接与CCD连接的半导体阵列上 检测并重建图象。
六. DR的成像过程
1. 间接成像过程(IDR)
X-线信息 闪烁体 可见光信息 光电二极管 计算机
薄膜晶体管 电信息 A/D转换 数字信息
2. 直接成像过程(DDR)
X-线信息 非晶硒 电信息
计算机
A/D转换
DR的基础知识
韩爽
一. 什么叫DR?
DR是Digital radiography 的简称,即“数字放射成像系统”。 DR利用FPD平板进行影像获取, 取代了传统的X线胶片或CR的IP板 并以数字方式存储在计算机系统中。
DR在曝光后几秒钟可显示图像。 和传统图像相比: 无须暗盒,无需耗材(较IP板) 具有成像快,图像质量高、 易于保存、检索、传输、运行成本低等诸多优势。
八. 平板探测器的主要特点
• 5. 可以根据临床需要进行各种图像后处理。 • 6. 图像可直接以符合 国际标准的数字化格式储存、传输。 • 7. 可即时成像,减短检查时间,
减少重复检查,提高工作效率。
九. 平板探测器的拼接方式
• 目前平板探测器有拼接式和单片式两种。
主要原因是生产大面积矩阵块工艺难度大。 拼接板的缺点是: 在拼接处像素之间的接缝, 拼接处像素的对齐, 结合面之间的应力等 均为造成图像质量的不稳定因素
非晶硒层
TFT层
薄膜半导体阵列(Thin Film Transistor Array 简称TFT 阵列)
五. 各类DR的成像原理
2. 非晶硅成像原理 X线先经荧光介质材料转换成可见光, 再由光敏元件将可见光信号转换成电信号, 最后将模拟电信号经A/D转换成数字信号。
五. 各类DR的成像原理 3. CCD成像原理
十. CR与DR的区别
(三)曝光剂量 CR DR 常规剂量的1/4 。 常规剂量的 1/7~1/20 。
(四)工作效率 CR DR 与常规X线省略相比省略暗室操作环节: 曝光、预览、存储、传输仅几秒钟。
十. CR与DR的区别
(五)工作环境 CR 工作环境要求略高。 DR 相比来说略低。 (六)日常耗材 CR 达一定曝光次数后必须更换IP板。 DR 无需耗材,只需定期对FPD板做校正。
(七)系统兼容性 CR 可与传统X线机兼容, 可用于平床、立式胸片架、乳腺摄影、床头摄影等。 DR 略有局限性。
十一. 传统X线摄影工作流程
十一.CR的工作流程
影像工作站 CR扫描单元
十一. DR工作流程
十. CR与DR的区别
(一)成像原理 CR 是一种X线间接转换技术, 利用IP板作为X光检测器。 DR 是一种X线直接转换技术, 利用硒层或碘化铯-光电二极管 直接把X线光子转换成模拟电压供数字化。 所有过程全部在平板探测器内完成。
十. CR与DR的区别
(二)图像质量 图像分辨率 CR 1)IP中的成像介质存在散射,引起潜影模糊。 2)激光扫描仪的激发光束光点的直径 与激光光线在IP荧光体内的散布, 均使图像锐利度下降,降低了图像的分辨率。 3)时间分辨率差,密度分辨率有时略显不足。 DR 1)转换过程中无附加设备,不存在光学模糊。 2)空间分辨率及密度分辨力 直接由转换介质和像素排中像素大小决定。
(电荷耦合器)
4.C-MOS(Complementary Metal Oxide Semiconductor ) (互补的 金属 氧化物 半导体)
五. 各类DR的成像原理
1. 非晶硒成像原理 硒作为一种光电导体, 可由X射线引起电荷改变(产生电信号) 再由薄膜晶体管阵列(TFT) 将电信号读出并数字化。
七. 检测平板探测器性能的主要参数
(一)量子检测效能DQE (二)动态范围 (三)调制传递函数MTF (四)低X线对比小物体的可见度
(对X线敏感度低的物体的检测能力)
八. 平板探测器的主要特点
• 1. 工作流程的减化 减少了信号丢失和噪声的增加。 • 2. TFT像素极小 确保了DR系统的信噪比高, 3. 图像灰阶范围大, 使得所示图像细节更清晰、层次更丰富。 • 4. 放射剂量少,曝光宽容度大, 曝光条件易掌握,提高了检查效率, 也减少了一般损耗。
• • • • • •
四. DR的分类
按探测器材料分类: 常见 1.非晶硒 2.非晶硅 D 很少并淘汰 4.CMOS 5.线扫描
四. DR的分类的英文意思
1. DDR(Direct Digital Radiography ) (直接的 数字显示的 放射照相学)
非晶硒( a-se)层
薄膜半导体阵列 (Thin Film Transistor Array 简称TFT 阵列) (细小的 电影胶片 晶体管 队伍) 2. IDR(Indirect Digital Radiography) (间接的 数字显示的 放射照相学) 非晶硅(a-si) 3. CCD(Charge Coupling Device )(电荷 联结器 仪器)
数字信息
特别关注:
无论哪种类型的DR, 其“直接”和“间接”是相对的。 所谓“直接”(如a-se) 也仅仅是因其本身是一种电导材料, 而减少了一个光转换环节而已, 最终都要通过TFT检测阵列, 再经A/D转换、处理才能获得数字图像。
从严格意义上讲, DR 只有转换方式不同之分, 而无“直接”和“间接”之分。
二. DR系统组成
• A:成像链: X线源(X线机) 平板探测器 (FPD) 各支架组合方式(摄影平床,胸片架,) (悬吊式,地轨式) • B:数字链:
计算机处理单元 (前登记工作站,后处 detectr) (平的 仪器板 检测)
是一种采用半导体技术, 将X线能量转换为电信号, 通过A/D模拟转换进行数字化转换, 产生X线图像的检测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