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定电流章末检测1

合集下载

高考物理大一轮复习第七章恒定电流章末检测

高考物理大一轮复习第七章恒定电流章末检测

解析:选C.当电流表的示数为零时, P 点和R 0与R X 结点的电势相等,即U o = U MP , l kx =章末检测恒定电流(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共48分,多选题已在题号后标出 )1. (2015 •长春检测)两根材料相同的均匀导线 x 和y 串联在 电路中,两导线沿长度方向的电势变化情况分别如图中 的ab 段和be 段图线所示,则导线 x 和y 的横截面积之 比为 ( )A. 2 : 1B. 1 : 2D. 1 : 6L 1 : L 2= 1 : 2,由电阻定律知,横截面积之比等 于长度之比,即 S : S 2= 1 : 2, B 正确,A 、C D 错误.2. (2013 •高考安徽卷)用图所示的电路可以测量电阻的阻值•图中R 是待测电阻,R )是定值电阻,G 是灵敏度很高的电流表, MN 是一段均匀的电阻丝•闭合开关,改变滑动头 P的位置,当通过电流表 G 的电流为零时,测得 MF =丨1, PN= I 2,贝U R 的阻值为解析:选B.两导线串联,电流相等,I 1= I 2,从两段图线上截取相同的电压, U = U,保 C. 6 : 1证电阻是相等的,此时长度之比,即为l 1 A —R 0l 2 l 2 C —R 0l 1B. D.-R 0 -R 0消耗的功率为B. 8 W D. 0.08 W其等效电阻小于小电阻;大电阻与小电阻串联,其等效电阻大于大电阻”知 R 中电流近似为I = F|= 0.01 A , R 消耗的功率P = l 2R = 0.8W C 正确.4.(多选)如右图所示为两电源的U- I 图象,则下列说法正确2的是( )A .电源①的电动势和内阻均比电源②大B .当外接相同的电阻时,两电源的输出功率可能相等G1c.当外接相同的电阻时,两电源的效率可能相等D.不论外接多大的相同电阻,电源①的输出功率总比电源②的输出功率大R/IPR^N I 1l 2 亠,解得R<= R ), C 正确.I I3.(原创题)如图所示电路中,电源电动势E = 80 V,内阻 r = 5.6 Q, R = 6 000 Q, R?= 4000 Q, R>= 0.3 Q, Rt= 6 000 Q, R ;= 0.1Q, F 6= 0.2 Q, Rz= 8 000 Q,估算 RA . 80 W C. 0.8 W解析:选C.根据“大电阻与小电阻并联, R)解析:选AD.图线在U坐标轴上的截距等于电源电动势,图线的斜率的绝对值等于电源的内阻,因此A对;作外接电阻R 的U — I 曲线分别交电源①、②的伏安特性曲线于 S 、S 2两点,电源的工作点横、纵坐标的乘积IU 为电源的输出功率,由图可知,无论外接多大电阻,两工作点 S i 、S 2横、纵A. M N 两端的电压为 1 mVB. M N 两端的电压为100 mVC. 流过M N 的电流为2卩AD. 流过M N 的电流为20 mA解析:选D.本题中灵敏电流计 G 和电阻箱并联后接入电路,灵敏电流计满偏,即通过它 的电流强度为200卩A ,结合灵敏电流计内阻 495.0 Q,电阻箱读数5.0 Q,可以计算 出 M N 两端电压为 U = IR g = 495.0 QX 200 口 A =99 mV , A 、B 错误.再计算此时通过电阻箱的电流强度,根据I = U =学导=19.8 mA ,R 5 Q即通过 M N 的电流为(19.8 mA + 200卩A ) = 20 mA , C 错误、D 正确. 6. (2015 •南昌模拟)(多选)如右图所示,两个相同的平行板电容器C 、C 2用导线相连,开始都不带电.现将开关 S 闭合给两个电容器充电,待充电平衡后,电容器 C两板间有一带电微粒恰好处于平衡状态.再将开关S 断开,把电容器C 2两板稍错开一些(两板间距离保持不变),重新平衡后,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 电容器C 两板间电压减小B. 电容器C 2两板间电压增大C. 带电微粒将加速上升• C 1 C 2 TE坐标的乘积都不可能相等,且电源①的输出功率总比电源②的输出功率大,故B 错、DD. 电容器C所带电荷量增大解析:选BCD充电完毕后电容器C、C2并联,且两端电压相等,都等于电源电压,断开S后,电容器G两板稍错开一些,即两板正对面积S减小,则电容减小,根据C= 4n kd =Q可知两板间电压U2增大,此时U> U,则电容器C2又开始给C充电,直到两电容器电压再次相等,此时两者两端的电压比原来的电压都增大,A错误,B正确;电容器C所带电荷量增大,D正确;电容器C两端的电压增大,根据E= £可知,C两板间电场d强度增大,则带电微粒受到的静电力增大,将加速向上运动,C正确.7. (2015 •咸阳高三质检)(多选)如图所示,曲线C、C2分别是直流电路中内、外电路消耗的电功率随电流变化的图线,由该图可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电源的电动势为4 VB. 电源的内电阻为1 QC. 电源的输出功率最大为8 WD. 电源被短路时,电源消耗的功率为16 W2 解析:选ABD.由题图可知,当电流为 2 A时,内电路消耗功率为 4 W,由I r = 4 W可得电源的内电阻为r = 1 Q,选项B正确;当电流为2 A时,外电路消耗功率也为 4 W,外电路路端电压U=2 V,由E= U+ Ir可得电源的电动势为E= 4 V,选项A正确;由U= IR可得外电路电阻R= 1 Q时,电源输出功率最大,最大值为 4 W,选项C错误;电源被短路时,短路电流为日「= 4 A,电源消耗的功率为Ir 2= 16 W,选项D正确.8.(多选)如图所示,电源电动势为E ,内电阻为变阻器的触片P 从右端滑到左端时,发现电压表 示数变化的绝对值分别为△ U 和 △ 1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小灯泡L i 、L 3变暗,L 2变亮B. 小灯泡L 3变暗,L i 、L 2变亮C. A U <△ U 2D. A U >△ 12解析:选BD.滑动变阻器的触片 P 从右端滑至左端,总电阻减小,总电流增大,路端电 压减小.与滑动变阻器串联的灯泡L i 、L 2电流增大,变亮,与滑动变阻器并联的灯泡L 3电压降低,变暗.U 减小,U 增大,而路端电压 U= U + U 减小,所以 U 的变化量大于 U 的变化量,选B 、D.二、实验题(共2小题,共20分)9. (10分)某同学用图甲所示的电路探究电学元件的U- I 关系,得到的数据描在图乙所示的坐标纸上.(1)观察图乙所描数据点的分布情况,画出电学元件的 ⑵当电压表示数U= 2.0 V 时,元件的电功率值为件的实际功率值相比 _(填“偏大” “偏小”或“相等”).U- I 曲线;.W (保留2位有效数字),此值与解析:(1)将题图乙中的点迹描成平滑的曲线,如图所示.(2)由题图乙可知,当U= 2.0 V时,电流I = 0.5 A,则功率P= Ul= 1.0 W由题图甲可知,电流表的读数是电学元件和电压表这个并联电路的总电流,此功率比电学元件的实际功率偏大.答案:(1)见解析(2)1.0 偏大10. (10分)(2015 •宁夏银川一中一模)(1)某实验小组在“测定金属丝电阻率”的实验过程中,正确操作获得金属丝的直径以及电流表、电压表的读数如图所示,则它们的读数依次是_______ mm、 ______ A、______ V.⑵已知实验中所用的滑动变阻器阻值范围为0〜10 Q,电流表内阻约为几欧,电压表内阻约为20 k Q,电源为干电池(不宜在长时间、大功率状况下使用),电源电动势E=4.5 V,内阻较小•则以下电路图中, ___________ (选填字母代号)电路为本次实验应当采用的最佳电路,但用此最佳电路测量的金属丝电阻仍然会比真实值偏____________ (选填“大”或“小” ).⑶若已知实验所用的电流表内阻的准确值F A= 2.0 Q,那么测量金属丝电阻R的最佳电路应是上图中的 _________ (选“甲”或“乙” ),F x的表达式为__________ .解析:⑴ 螺旋测微器的固定刻度为0.5 mm可动刻度为49.9 X 0.01 mm= 0.499 mm金属丝直径为0.5 mm + 0.499 mm= 0.999 mm.电流表读数为0.42 A,电压表读数要向后估读一位,即读数为 2.23 V.2.23(2) 因Fz? R(F = 0^2 5.3 Q ),测量电路采用电流表外接法,故最佳电路为甲电路,此时测量结果因电压表的分流而偏小.U U(3) 若已知电流表内阻时,最佳电路为乙电路,由欧姆定律得: F + F A=-,那么F=1—UF\= I—2.0 Q .答案:(1)0.998 〜1.000 0.42 2.22 〜2.24(2) 甲小U 、U(3) 乙「一F A或I—2.0 Q三、计算题(共2小题,共32分)11. (16分)(2015 •宁波模拟)在如右图所示的电路中,F= 2Q, R= F3 = 4 Q,当开关S接a时,F2上消耗的电功率为4 W,当开关S接b时,电压表示数为4.5 V,试求:(1) 开关S接a时,通过电源的电流和电源两端的电压;(2) 开关S接b时,电源的电动势和内电阻;(3) 当开关S接c时,通过R的电流.解析:(1)当S 接a 时,R 被短路,外电阻为根据电功率公式可得通过电源的电流电源两端的电压 U = QPR = 4 V. (2)当 S 接 a 时,有 E = U + I i r = 4 + r 当S 接b 时,R 和R 2串联,R 外’=R + R 2= 6 QU 2通过电源的电流I 2=- = 0.75 A R 十Z这时有:E = U 2+ 12r = 4.5 十 0.75 r 联立①②式得:E = 6 V , r = 2 Q . (3)当S 接c 时,只总=R + r 十R 2s = 6 Q(1)金属杆单位长度的电阻; (2)此时作用在迎风板上的风力.解析:设无风时金属杆接入电路的电阻为F ,风吹时接入电路的电阻为 FL⑴无风时:U = Rd 订F得 RU ( r ) 3.0 x(仔 0.5 )得 R = E - U =12 - 3.0总电流 通过F 2的电流I '= 2l 总=0.5 A. 答案:(1)1 A 4 V (2)6 V 2 Q (3)0.5 A12. (16分)(2015 •浙江省宁波市摸底)某同学设计了一种 测定风力的装置,其原理如右图所示,迎风板与一轻质弹簧的一端N 相接,穿在光滑的金属杆上.弹簧是绝缘 材料制成的,其劲度系数k = 1 300 N/m ,自然长度L o=0.5 m ,均匀金属杆用电阻率较大的合金制成,迎风 板面积S = 0.5 m 2, 工作时总是正对着风吹来的方向,电路中左端导线与金属杆 M 端相连,右端导线接在 N 点并可随迎风板在金属杆上滑动,且与金属杆接触良好.限流电阻的阻值 R = 1 Q,电源的电动势E = 12 V,内阻r = 0.5 Q . 合上开关,没有风吹时,弹簧处于原长,电压表的示数 U = 3.0 V ;如果某时刻由于风吹使迎风板向左压缩弹簧,电压表的示数为U 2= 2.0 V ,求:Q= 0.5 Q总= A所以金属杆单位长度的电阻r o = R = 05 Q= 1 Q . L o 0.5此时,弹簧长度L = — = m = 0.3 m r 0 i 压缩量 x = L 0— L = (0.5 — 0.3)m = 0.2 m. 由平衡条件得此时风力F = kx = 1 300 X 0.2 N = 260 N 答案:(1)1 Q (2)260 N(2)有风时, U 2= ER 2+ 珀 r R2 得R 2= U 2 ( r ) E — 12 2.0 x( 1+ 0.5 ) 12 — 2.0 Q= 0.3 Q。

第二章恒定电流章末检测(人教选修3-1)

第二章恒定电流章末检测(人教选修3-1)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8个小题,每小题6分,共48分。

在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关于电流,下面叙述正确的是()A.只要将导体置于电场中,导体内就有持续电流B.电源的作用是保持导体两端的电压C.导体无电流时,导体内无电荷运动D.导体中的电流一定是由正、负电荷同时沿相反方向移动而产生的解析:导体内要有持续电流,导体两端要有持续电压,则A不正确,B正确;导体中无电流时,电子仍做自由运动,C不正确;导体中电流是电子定向移动形成的,故D不正确。

答案:B2.某同学用伏安法测小灯泡的电阻时,误将电流表和电压表接成如图1所示的电路,接通电源后,可能出现的情况是()A.电流表被烧坏B.电压表被烧坏C.小灯泡被烧坏D.小灯泡不亮图1解析:由于电压表的内阻很大,所以电路中的电流很小,电压表、电流表、灯泡都不会被烧坏,但灯泡不亮。

答案:D3.在如图2所示的电路中,U=24 V,电压表的示数为8 V,电流表的示数为2 A,则R1的阻值为()A.32 Ω B.8 ΩC.6 Ω D.4 Ω图2解析:R1、R2串联,R2两端电压为U2=8 V,则R1两端电压U1=U-U2=16 V,则R1=U1I=162Ω=8 Ω。

答案:B4.(2012·通化高二检测)电炉通电后,电炉丝热得发红,而跟电炉连接的铜导线却不太热,原因是()A.通过电炉丝的电流大,而导线电流小B.电炉丝和铜导线消耗的电能相同,但铜导线散热快,所以不热C.铜导线的电阻比电炉丝小得多,在串联的情况下铜导线的发热量小D.电炉丝的两端电压比铜导线两端的电压小得多解析:通电后,电炉丝热得发红,但铜导线不热的原因是电炉丝电阻比铜导线的电阻大得多,两者串联,使电炉丝分得的电压大,发热功率大,故C对,A、B、D错。

答案:C5.(2011·北京高考)如图3所示电路,电源内阻不可忽略。

开关S闭合后,在变阻器R0的滑动端向下滑动的过程中()A.电压表与电流表的示数都减小B.电压表与电流表的示数都增大C.电压表的示数增大,电流表的示数减小图3D.电压表的示数减小,电流表的示数增大解析:当变阻器的滑动端向下滑动时,R0的阻值变小,外电路的总电阻减小,总电流I增大,路端电压U减小,从而电压表示数减小,R1两端电压U1=IR1增大。

恒定电流章末测试

恒定电流章末测试

1.导体的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对于同种材料的导体,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横截面积一定,电阻与导体的长度成正比B.长度一定,电阻与导体的横截面积成正比C.电压一定,电阻与通过导体的电流成反比D.电流一定,电阻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2.有A.B两个电阻,它们的伏安特性曲线如图2所示,从图线可以判断()A.电阻A的阻值大于电阻BB.电阻A的阻值小于电阻BC.电压相同时,流过电阻A的电流强度较大D.两电阻串联时,电阻A消耗的功率较小3.一段粗细均匀的电阻丝,横截面的直径为d,电阻是R。

把它拉制成直径为d/10的均匀细丝后,它的电阻变成()A.100R B.10000R C.R/100 D.R/100004.一根粗细均匀的导线,两端加上电压U时,通过导线的电流为I,导线中自由电子定向移动的平均速率为v,若将导线均匀拉长,使它的横截面半径变为原来的1/2,再给它两端加上电压U,则()A.通过导线的电流为I/4B.通过导线的电流为I/16C.导线中自由电子定向移动的速率为v/4D.导线中自由电子定向移动的速率为v/25.有三个电阻,R1=2Ω,R2=3Ω,R3=4Ω,现把它们并联起来接入电路,则通过它们的电流之比为I1∶I2∶I3是()A.6∶4∶3 B.3∶4∶6 C.2∶3∶4 D.4∶3∶26.在如图4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动势为E,内电阻为r,C为电容器,R0为定值电阻,R 为滑动变阻器.开关闭合后,灯泡L能正常发光.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向右移动时,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灯泡L将变暗B.灯泡L将变亮C.电容器C的电荷量将减小D.电容器C的电荷量将增大7.如图6所示的电路中,由于某一电阻发生断路或短路,使A灯变暗,B灯变亮,则故障可能是( )A.R1短路B.R2断路C.R3断路D.R4短路8.如图所示,已知C=6μF,R1=5Ω,R2=6Ω,E=6V,r=1Ω,开关原来处于断开状态,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开关S闭合瞬间,电流表的读数为0.5AB.开关S闭合瞬间,电压表的读数为5.5VC.开关闭合经过一段时间,再将开关S迅速断开,则通过 R2的电量为1.8×10-5CD.以上答案都不对9.公式E=I(R+r)的应用,电动势为3V的电池,输出电流为3A,由此可知()A.内、外电阻相差1ΩB.内、外电阻之和为1ΩC.外电阻为1ΩD.内电阻为1Ω10.为了测出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除待测电源和开关、导体以外,配合下列哪组仪器,可以达到实验目的:()A.一个电流表和一个电阻箱B.一个电压表、一个电流表和一个滑动变阻器C.一个电压表和一个电阻箱D.一个电流表和一个滑动变阻器11.把标有“220V,100W”的A灯和“220V,200W”的B灯串联起来,接入220V的电路中,不计导线电阻,则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A.两灯的电阻之比R A∶R B=2∶1B.两灯的实际电压之比U A∶U B=2∶1C.两灯实际消耗的功率之比P A∶P B=1∶2D.在相同时间内,两灯实际发热之比Q A∶Q B=1∶212.如图8所示,电阻R1=20 Ω,电动机内阻的阻值R2=10 Ω.当开关打开时,电流表的示数是I0=0.5 A,当开关合上后,电动机转动起来,电路两端的电压不变,电流表的示数I和电路消耗的电功率P应是 ( )A.I=1.5 A B.I<1.5 A C.P=15 W D.P<15 W13.(6分)(2008·江苏高考)某同学想要了解导线在质量相同时,电阻与截面积的关系,选取了材料相同、质量相等的5卷导线,进行了如下实验:(1)用螺旋测微器测量某一导线的直径如图11所示.读得直径d=____________________ mm.(2)若导线的电阻率ρ=5.1×10-7Ω·m,则表中阻值为 3.1 Ω的导线长度l=________m(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14.某课题研究小组,收集了数码相机、手机等用旧了的各种类型的电池,及从废旧收音机上拆下的电阻、电容、电感线圈.现从这些材料中选取两个待测元件,一是电阻R0(约为2 kΩ),二是手机中常用的锂电池(电动势E标称值为3.7 V,允许最大放电电流为100 mA).在操作台上还准备了如下实验器材:A.电压表V(量程4 V,电阻R V约为4.0 kΩ)B.电流表A1(量程100 mA,电阻R A1约为5 Ω)C.电流表A2(量程2 mA,电阻R A2约为50 Ω)D.滑动变阻器R1(0~20 Ω,额定电流1 A)E.电阻箱R2(0~999.9 Ω,最小分度值0.1 Ω)F.开关S一只、导线若干线(1)为了测定电阻R0的阻值,小组的一位成员设计了如图10所示的电路原理图并选取了相应的器材(电源用待测的锂电池),其设计或器材选取中有不妥之处,你认为应该怎样调整?(2)在实验操作过程中,发现滑动变阻器R1、电流表A1已损坏,请用余下的器材测量锂电池的电动势E和内阻r,请在下面的方框中画出实验电路图(标注所用器材符号).15.在图所示的电路中,L为标有“6V 3W”的小灯泡,电源的内电阻r=2Ω,滑动变阻器的滑动片触头位于变阻器的中点时,灯泡L恰好能正常发光,这时电压表的读数为27V,求:⑴电阻R X的值⑵电源的电动势E⑶滑动变阻器消耗的电功率16.在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的电动势E=3.0V,内阻r=1.0Ω;电阻R1=10Ω,R2=10Ω,R3=30Ω,R4=35Ω;电容器的电容C=100μF。

高中物理第3章恒定电流章末练习含解析鲁科版必修第三册

高中物理第3章恒定电流章末练习含解析鲁科版必修第三册

恒定电流(分值:100分)一、单选题(共8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24分) 1.关于公式I =qt,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式中的q 表示单位时间内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荷量 B .式中的q 表示通过导体单位横截面积的电荷量 C .比值q t能表示电流的强弱D .该公式表明电流跟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荷量成正比,跟通电时间成反比C [公式I =q t 中q 表示在时间t 内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荷量,选项A 、B 错误;比值q t表示电流的强弱,选项C 正确;由电流的微观表达式I =nqSv 可知,电流决定于导体中单位体积内的自由电荷数、自由电荷的电荷量、自由电荷定向移动的速率以及导体的横截面积,故选项D 错误。

]2.(2019·4月浙江选考物理)电动机与小电珠串联接入电路,电动机正常工作时,小电珠的电阻为R 1,两端电压为U 1,流过的电流为I 1;电动机的内电阻为R 2,两端电压为U 2,流过的电流为I 2。

则( )A .I 1<I 2B .U 1U 2>R 1R 2C .U 1U 2=R 1R 2D .U 1U 2<R 1R 2D [电动机和小电珠串联接入电路,故I 1=I 2,A 错误;电动机是非纯电阻用电器,满足I 2<U 2R 2,小电珠是纯电阻用电器,满足I 1=U 1R 1,又I 1=I 2,故U 1R 1<U 2R 2,可得U 1U 2<R 1R 2,D 正确。

]3.(2020·广东佛山一中模拟考试)在如图所示的并联电路中,保持干路上的电流I 不变,当增大R 1的阻值时( )A .R 1和R 2上的电压减小B .R 1上的电流I 1增大C .R 2上的电流I 2减小D .I 1和I 2之和不变D [R 1的阻值变大,则并联后总电阻的阻值也变大,又电流I 不变,由欧姆定律可知,并联部分电压增大,即R 1和R 2上的电压都增大,选项A 错误;根据I =U R可知,R 2上电流I 2增大,选项C 错误;因干路电流I 不变,即I 1和I 2之和不变,则R 1中电流I 1减小,故选项B 错误,选项D 正确。

高中物理 第2章 恒定电流章末综合能力测试 新人教版选修3-1-新人教版高二选修3-1物理试题

高中物理 第2章 恒定电流章末综合能力测试 新人教版选修3-1-新人教版高二选修3-1物理试题

第2章恒定电流本卷分第1卷(选择题)和第2卷(非选择题)两局部。

总分为100分,时间90分钟。

第1卷(选择题共40分)一、选择题(共10小题,每一小题4分,共40分,在每一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6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第7~10小题有多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1.(某某市2014~201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关于家庭安全用电,如下说法正确的答案是( )A.将移动插座远离水池B.用湿抹布擦去工作中电器上的灰尘C.使用洗衣机时,电器外壳不用接地D.消毒碗柜、电饭煲和电冰箱可以同时使用一个移动插座答案:A解析:插座外表是绝缘体,一旦受潮就不绝缘,故要远离水,故A正确;当用湿抹布擦去工作中电器上的灰尘时,此时电器正在工作,能导致电路短路烧毁,故B不正确;使用洗衣机时,电器外壳容易有静电出现,所以必须接地,将多余电荷导走,故C不正确;消毒碗柜、电饭煲和电冰箱不能同时使用同一移动插座,原因是负载太大,会导致插座烧毁,故D 不正确。

2.(淄博市2013~2014学年高二上学期三校联考)某居民家中的电路如下列图,开始时各局部工作正常,将电饭煲的插头插入三孔插座后,正在烧水的电热壶突然不能工作,但电灯仍能正常发光。

拔出电饭煲的插头,把试电笔插入插座的左、右插孔,氖管均能发光,如此( )A.仅电热壶所在的C、B两点间发生了断路故障B.仅电热壶所在的C、B两点间发生了短路故障C.仅导线AB断路D.因插座用导线接地,所以发生了上述故障答案:C解析:由于电灯仍正常发光,说明电源是好的,电热壶所在的C、B两点间没有发生短路故障。

把试电笔分别插入插座的左、右插孔,氖管均能发光,说明插座的左、右插孔都与火线相通,说明电热壶所在的C、B两点间没有发生断路故障。

综合分析可知,故障为A、B 间导线断路,即C选项正确。

3.(重庆一中2013~201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如下列图,电源电动势为E,内阻为r,不计电压表和电流表内阻对电路的影响,当电键闭合后,小灯泡均能发光。

【绿色通道】高考物理第七章恒定电流 章末检测试题及完全解析总复习 新人教版

【绿色通道】高考物理第七章恒定电流 章末检测试题及完全解析总复习 新人教版

章末检测(七)(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6分)1.如图所示,定值电阻R 1=10 Ω,R 2=8 Ω,当开关S 接“1”时,电流表示数为0.20 A ,那么当S 接“2”时,电流表示数的可能值为(电源内阻不可忽略)( )A .0.28 AB .0.25 AC .0.22 AD .0.19 A答案:C解析:开关接“2”后,电路的总电阻减小,总电流一定增大,所以不可能是0.19 A ,故D 错;路端电压一定减小,一定小于2 V ,因此电流一定小于0.25 A ,故A 、B 错,C 对.2.“神舟”七号载入飞船上的电子仪器及各种动作的控制都是靠太阳能电池供电的.由于光照而产生电动势的现象称为光伏效应,“神舟”飞船上的太阳能电池就是依靠光伏效应设计的单晶硅太阳能电池,在正常照射下,太阳能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可达23%.单片单晶硅太阳能电池可产生0.6 V 的电动势,可获得0.1 A 的电流,则每秒照射到这种太阳能电池上的太阳光的能量是( )A .0.24 JB .0.25 JC .0.26 JD .0.28 J答案:C解析:根据W =UIt 可得每秒太阳能电池产生的能量为W =0.6×0.1×1 J=0.06 J ,设太阳能每秒照射的能量为Q ,则由能的转化和守恒定律得Q ×23%=W ,所以Q =0.26 J.3.一根粗细均匀的导线,两端加上电压U 时,通过导线的电流为I ,导线中自由电子定向移动的平均速率为v ,若将导线均匀拉长,使它的横截面半径变为原来的12,再给它两端加上电压U ,则( )A .通过导线的电流为I4B .通过导线的电流为I16C .导线中自由电子定向移动的速率为v 4D .导线中自由电子定向移动的速率为v2答案:BC解析:导线被拉长后,其横截面积变小,变为原来的14,l 变为原来的4倍,根据电阻定律,其电阻增大为原来的16倍,加相同的电压U ,电流会减为原来的116,B 选项对;又根据I =neSv ,导线被拉长后,n 、e 不变,I 变为I 16,S 变为S 4,故v 变为v4,C 对.4.两根材料相同的均匀导线x 和y ,x 长为L ,y 长为2L ,串联在电路中时,沿x 到y 的长度方向电势变化如图所示,则x 、y 导线的横截面积之比为( )A .2∶3B .1∶3C .3∶2D .3∶1答案:B解析:从图中沿x 到y 长度方向的电势变化,可读出x 和y 两端的电压,再由串联电路中电压和电阻的关系,电阻和电阻率ρ、长度l 、横截面积S 的关系综合求解.由图象可知,导线x 、y 两端的电压为U x =6 V ,U y =4 V ,两导线串联时电流相同,则U x U y =R xR y ,而R x =ρL S x,R y =ρ2L S y ,所以U x U y =S y 2S x ,故S x S y =U y 2U x =42×6=13,选项B 正确.5.如图所示为一未知电路,现测得两个端点a 、b 之间的电阻为R ,若在a 、b 之间加上电压U ,测得通过电路的电流为I ,则该未知电路的电功率一定为( )A .I 2R B.U 2RC .UID .UI -I 2R答案:C解析:不管电路是否为纯电阻电路,电路的电功率一定为P =UI ,选项C 正确;只有电路为纯电阻电路时,才有P =UI =I 2R =U 2R,故A 、B 错误;而UI -I 2R 为电路转化为其他能量的功率,故D 错误.6.电动势为E 、内阻为r 的电源与定值电阻R 1、R 2及滑动变阻器R 连接成如图所示的电路.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由中点滑向b 端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电压表和电流表读数都增大B .电压表和电流表读数都减小C .电压表读数增大,电流表读数减小D .电压表读数减小,电流表读数增大 答案:A解析:滑片滑向b 时,电阻R 增大,回路的总电阻增大,所以回路的总电流减小,路端电压增大,所以电压表的示数增大,电阻R 2两端的电压增大,故R 2中的电流增大,电流表示数增大,故A 对.7.一个T 型电路如图所示,电路中的电阻R 1=10 Ω,R 2=120 Ω,R 3=40 Ω,另有一测试电源,电动势为100 V ,内阻忽略不计,则( )A .当cd 端短路时,ab 之间的等效电阻是40 ΩB .当ab 端短路时,cd 之间的等效电阻是40 ΩC .当ab 两端接通测试电源时,cd 两端的电压为80 VD .当cd 两端接通测试电源时,ab 两端的电压为80 V 答案:AC解析:当cd 端短路时,ab 间等效电阻R =R 1+R 2R 3R 2+R 3=10 Ω+120×40120+40Ω=40 Ω,故A 对;当ab 端短路时,cd 间等效电阻R ′=R 2+R 1R 3R 1+R 3=120 Ω+10×4010+40Ω=128 Ω.B 错;当ab 间接电源E =100 V 时,cd 间电压为R 3上电压,则U =4040+10×100 V=80 V ,故C 对;当cd 两端接电源时,ab 两端电压为R 3上电压,则U ′=4040+120×100 V=25 V ,故D 错.8.如图所示是4种亮度可调的台灯的电路示意图,它们所用的白炽灯泡相同,且都是“220 V 40 W”.当灯泡所消耗的功率都调至20 W 时,哪种台灯消耗的功率最小( )答案:C解析:台灯消耗的功率是指包含灯泡和其他辅助器件的总功率.C 项中理想变压器功率损耗为零,电源输出的总功率(台灯消耗功率)只有灯泡的功率20 W ,而其他选项中,不论滑动变阻器使用分压接法还是限流接法,滑动变阻器上总有功率损耗,台灯的消耗功率都大于20 W ,故C 选项正确.9.某家庭购买了一款节能环保汽车,在试车时发现,汽车的电动机启动时车灯会瞬时变暗,车主将汽车启动时的电路图进行整理后,得到汽车启动时的工作电路原理图如图所示.经测量,S 1闭合、S 2断开的情况下,电流表的示数为10 A ,S 1、S 2均闭合的情况下,电流表的示数为70 A ,电源的电动势为13 V ,内阻为0.1 Ω.若电流表的内阻不计且假定车灯灯丝电阻不变,则S 1、S 2均闭合时,车灯的功率为( )A .90 WB .30 WC .60 WD .120 W答案:B解析:S 1闭合、S 2断开时,电源内电压U r =I 1r =10×0.1 V=1 V ,车灯两端的电压U L=13 V -1 V =12 V ,车灯的功率为P =U L I 1=12×10 W=120 W ,S 1、S 2均闭合时,电源内电压U r ′=I 2r =70×0.1 V=7 V ,车灯两端的电压U L ′=13 V -7 V =6 V ,由公式p =U 2R,车灯的电阻不变,电压为原来的12,功率应为原来的14,即为30 W ,所以选B.10.(2010·长沙模拟)如图,a 、b 分别表示一个电池组和一只电阻的伏安特性曲线,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电池组的内阻是3 ΩB .电阻的阻值为0.33 ΩC .将该电阻接在该电池组两端,电池组的输出功率将是4 WD .改变外电阻的阻值时,该电池组的最大输出功率为4 W 答案:D解析:由I ­U 图线可知,电池组的内阻r =1 Ω,电阻的阻值为3 Ω,电池的电动势E =4 V ,若将该电阻接在该电池组两端,I =ER +r=1 A ,电池组的输出功率R 出=IU =I (E -Ir )=3 W ;当调整外阻R =r 时,电池组的输出功率最大,P m =⎝ ⎛⎭⎪⎫E 2r 2·r =E 24r =4 W ,综上所述,A 、B 、C 错误,选项D 正确.11.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动势E =6 V ,内阻r =1 Ω,电阻R 1=6 Ω、R 2=5 Ω、R 3=3 Ω,电容器的电容C =2×10-5 F ,若将开关S 闭合,电路稳定时通过R 2的电流为I ;断开开关S 后,通过R 1的电荷量为q .则( )A .I =0.75 AB .I =0.5 AC .q =2×10-5CD .q =1×10-5C答案:AD解析:对电路分析:电阻R 1、R 3并联后与R 2串联,所以外电路总电阻为R =7 Ω,根据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得电路中的总电流为0.75 A ,所以选项A 正确;电阻R 1、R 3并联的电压为U =IR 并=1.5 V ,电容器的带电荷量为Q =CU =3×10-5C .当断开开关S 时,电容器对电阻放电,电荷通过R 1、R 3,由于两电阻并联,所以q 1/q 3=R 3/R 1,又q 1+q 3=Q ,解得q 1=1×10-5C ,q 3=2×10-5C ,选项D 正确.12.在某控制电路中,需要连成如图所示的电路,主要由电动势为E 、内阻为r 的电源与定值电阻R 1、R 2及电位器(滑动变阻器)R 连接而成,L 1、L 2是红绿两个指示灯,当电位器的触头由弧形碳膜的中点逆时针滑向a 端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L 1、L 2两个指示灯都变亮B .L 1、L 2两个指示灯都变暗C .L 1变亮,L 2变暗D .L 1变暗,L 2变亮 答案:B解析:当电位器的触头由弧形碳膜的中点逆时针滑向a 端时,电位器接入电路的电阻减小,根据串并联电路特点可知电路中总电阻减小,由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可得干路电流增大,内阻分担电压增大,路端电压减小,L 1灯变暗,通过其电流减小;由U 1=I 2R 1及I 2=I -I 1可知R 1分担电压增大,L 2及R 2两端电压减小,L 2功率减小而变暗,选项B 正确.二、填空题(每题4分,共12分)13.在用伏安法测电阻的实验中,所用电压表的内阻约为20 kΩ,电流表的内阻约为10 Ω,滑动变阻器的电阻约为20 Ω,选择能够尽量减小误差的电路图接线进行了实验,读得的各组数据用实心圆点标于坐标图上,如图所示.(1)根据各点表示的数据描出I ­U 关系图线,由此求得该电阻的阻值R x =________Ω.(保留两位有效数字)(2)画出此实验的电路原理图.答案:(1)见解析中左图 2.3×103(2.2×103~2.5×103) (2)见解析中右图 解析:(1)这6个点中有5个基本在同一条过原点的直线上,只有一个点偏离较大,可判断出这个数据点误差较大,应予以排除,据此,I ­U 图线如下左图所示,在图线上可选一个离坐标原点较远的点,得出其纵横坐标,如(3.0 V 、1.3 mA),则被测电阻阻值为R x =3.0 V 1.3×10-3A=2.3×103Ω. (2)因为R x 与R v 很接近,故电压表的分流影响很严重,而R x R A =2.3×10310=230≫1,电流表的分压影响很小,故应采用电流表内接法,又由于被测电阻很大,而滑动变阻器阻值较小,故变阻器应采用分压式,电路原理图如下右图.14.若某欧姆表表头的满偏电流为5 mA ,内接一节干电池,电动势为1.5 V ,那么该欧姆表的内阻为________Ω,待测电阻接入红、黑表笔之间时,指针偏在满刻度的3/4处,则待测电阻的阻值为________Ω,表盘中值刻度是________.答案:300 100 300解析:将红、黑表笔短接,调节调零电阻的阻值,当电流满偏时I g =ER g +r +R 0,欧姆表的内阻即R 内=R g +r +R 0=E I g = 1.55×10-3Ω=300 Ω当电流为34I g 时,有34I g =ER 内+R x,即:R 内+R x =4E3I g=400 Ω,故R x =100 ΩR 内=R 中=300 Ω.15.有一个小灯泡上标有“4 V 2 W”的字样,现在要用伏安法描绘这个灯泡的U ­I 图线.有下列器材供选用:A .电压表(0~5 V ,内阻10 k Ω)B .电压表(0~10 V ,内阻20 kΩ)C .电流表(0~0.3 A ,内阻1 Ω)D .电流表(0~0.6 A ,内阻0.4 Ω)E .滑动变阻器(5 Ω,1 A)F .滑动变阻器(500 Ω,0.2 A)(1)实验中电压表应选用________,电流表应选用________.为使实验误差尽量减小,要求电压表从零开始变化且多取几组数据,滑动变阻器就选用________(用序号字母表示).(2)请在方框内画出满足实验要求的电路图,并把由图中所示的实验器材用实线连接成相应的实物电路图.答案:(1)A D E (2)见解析解析:(1)因小灯泡的额定电压为4 V ,所以电压表应选用A ,小灯泡的额定电流I =PU=0.5 A ,所以电流表应选用D ;小灯泡正常工作时的电阻为R =U 2P=8 Ω,因为R v R A >R x ,R x为小电阻,电流表应采用外接法,要求电压表从零开始变化,故滑动变阻器采用分压接法,为便于调节,滑动变阻器应选用E.(2)满足实验要求的电路图如图.接成的相应实物电路图如图.三、计算题(共5题,共52分)16.(10分)有一种“电测井”技术,用钻头在地上钻孔,通过在钻孔中进行电特性测量,可以反映地下的有关情况,如图为一钻孔,其形状为圆柱体,半径为10 cm.设里面充满浓度均匀的盐水,其电阻率ρ=0.314 Ω·m.现在钻孔的上表面和底部加上电压测得U =100 V ,I =100 mA ,求该钻孔的深度.答案:100 m解析:设该钻孔内的盐水的电阻为R ,由R =U I ,得R =100100×10-3 Ω=103Ω由电阻定律R =ρl S得:l =RS ρ=103×3.14×0.120.314m =100 m 17.(10分)某商场安装了一台倾角为30°的自动扶梯,该扶梯在电压为380 V 的电动机带动下以0.4 m/s 的恒定速率向斜上方移动,电动机的最大输出功率为4.9 kW ,不载人时测得电动机中的电流为5 A ,若载人时扶梯的移动速率和不载人时相同,则这台自动扶梯可同时乘载的最多人数为多少?(设人的平均质量为60 kg ,g 取10 m/s 2)答案:25人解析:维持扶梯转动的功率为:P 0=380 V×5 A=1.9 kW ,电动机的最大输出功率为:P m =4.9 kW , 可用于输送顾客的功率为:P =P m -P 0=3 kW由于扶梯以恒定的速率斜向上移动,每一位顾客所受的力为重力mg 和支持力F N ,且F N=mg ,电动机通过扶梯的支持力F N 对顾客做功,对每一位顾客做功的功率为:P 1=F N v sin α=mgv sin 30°=120 W ,同时乘载的最多人数为n =P P 1=3 000120人=25人.18.(10分)如图所示的电路中,输入电压U AB =200 V ,可变电阻的总阻值R 0=150 Ω,允许通过的电流为4 A ,求(1)当输出端a 、b 开路时U ab 的值;(2)当输出端接入R =40 Ω的负载时,U ab 的可能变化范围. 答案:(1)200 V (2)57.1 V≤U ab ≤160 V解析:(1)当ab 端开路时,相当于接一理想电压表(R V =∞),U ab =U AB =200 V (2)当滑动触头向下方移动时,在下半部分电流强度达到临界状态即为4 A 时,下半部分电阻R 下=2004Ω=50 Ω上方部分电阻为100 Ω,此时U ab =40100+40×200 V≈57.1 V当滑动触头向上方移动,在上半部分电流强度达到临界状态即为4 A 时,上方部分的电阻R 上=(50-40)Ω=10 Ω此时U ab =4010+40×200 V=160 V.19.(10分)如图所示,电源电动势E =6 V ,内阻r =1 Ω,电阻R 1=2 Ω,R 2=3 Ω,R 3=7.5 Ω,电容器的电容C =4 μF.开关S 原来断开,现在合上开关S 到电路稳定,试问这一过程中通过电流表的电量是多少?答案:1.92×10-5C解析:S 断开,C 相当于断路,R 3中无电流,C 两端电压即R 2两端电压U 2=ER 1+R 2+r·R 2=3 V.Q =CU 2=12×10-6 C ,且a 板带正电,b 板带负电.S 闭合,C 两端电压即R 1两端电压,由电路分析:U 1=R 1R 1+R 2·E r +R 外·R 外=1.8 V.Q ′=CU 1=7.2×10-6 C ,且a 板带负电,b 板带正电.据此通过电流表电量ΔQ =Q +Q ′=1.92×10-5C.20.(12分)如图所示的电路中,两平行金属板A 、B 水平放置,两板间的距离d =40 cm ,电源电动势E =24 V ,内电阻r =1 Ω,电阻R =15 Ω,闭合开关S ,待电路稳定后,将一带正电的小球从B 板小孔以初速度v 0=4 m/s 竖直向上射入板间.若小球所带电荷量为q =1×10-2C ,质量为m =2×10-2kg ,不考虑空气阻力,那么,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阻值为多大时,小球恰能到达A 板?此时,电源的输出功率是多大?(g 取10 m/s 2)答案:8 Ω 23 W解析:小球进入板间后,受重力和电场力作用,且到A 板时速度为零.设两板间电压为U AB ,由动能定理可得-mgd -qU AB =0-12mv 02,∴ 滑动变阻器两端电压U 滑=U AB =8 V. 设通过滑动变阻器电流为I , 由欧姆定律得I =E -U 滑R +r=1 A 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电阻R 滑=U 滑I=8 Ω 电源的输出功率P 出=I 2(R +R 滑)=23 W。

高考物理沪科版一轮复习章末质量检测恒定电流 Word版含解析

高考物理沪科版一轮复习章末质量检测恒定电流 Word版含解析

章末质量检测(八)(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7分,共35分。

1~4题为单项选择题,5题为多项选择题)1.(2019·辽宁沈阳单元检测)图1所示是一个欧姆表的外部构造示意图,其正、负插孔内分别插有红、黑表笔,则虚线内的电路图应是下图中的()图1答案 A2.电动公交车主要是指纯电动公交车,全部使用电能行驶,该类产品噪音小,行驶稳定性高,并且实现零排放。

假设某电动公交车的质量(含乘客)m=15 t,电动公交车电能转化为机械能的效率为75%,以速度20 m/s 在平直公路上匀速行驶时,一次充满电可持续行驶100 km,假定电动公交车受到的平均阻力为车重的0.02倍,则()图2A.该车匀速行驶时发动机输出功率约3×104 WB.该车从几乎没电到充满电需充电约3×108 JC.按电价0.72元/kW·h 来计算,从几乎没电到充满电需电费约80元D.若该车充电的功率为60 kW ,从几乎没电到充满电需时间约5 000 s解析 选项A 中,P =f ·v =0.02×15×104×20 W =6×104 W ,选项A 错误;选项B 中,E =Pt =6×104×100×10320×43 J =4×108 J ,选项B 错误;选项C 中,4×108 J 3.6×106 J/度=4 00036度,若0.72元/度,则为80元,选项C 正确;选项D 中,E =Pt ,t =E P =4×10860×103 s =23×104 s>5 000 s ,选项D 错误。

答案 C3.如图3所示,直线Ⅰ、Ⅱ分别是电源1与电源2的路端电压随输出电流变化的特性图线,曲线Ⅲ是一个小灯泡的伏安特性曲线,曲线Ⅲ与直线Ⅰ、Ⅱ相交点的坐标分别为P (5.2,3.5)、Q (6,5)。

新教材粤教版高中物理必修第三册第三章恒定电流 课时分层练习题及章末测验(含解析)

新教材粤教版高中物理必修第三册第三章恒定电流 课时分层练习题及章末测验(含解析)

第三章恒定电流第一节导体的伏安特性曲线........................................................................................ - 1 - 第二节决定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 - 5 - 第三节测量金属丝的电阻率...................................................................................... - 10 - 第四节电阻的串联和并联.......................................................................................... - 15 - 章末综合测验................................................................................................................ - 19 -第一节导体的伏安特性曲线A级合格达标1.关于电流,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通过导线横截面的电荷量越多,电流越大B.电子运动的速度越大,电流越大C.单位时间内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荷量越多,导体中的电流越大D.因为电流有方向,所以电流是矢量解析:据I=qt可知,单位时间内通过导线横截面积的电荷量越多,导体中的电流越大,并非通过导线横截面的电荷量越多,电流就越大,故A错误,C正确;根据电流的微观表达式I=nq v S可知,电子运动的速率越大,电流不一定越大,还与单位体积内自由电子数n、横截面积S有关,故B错误;电流有大小和方向,但电流是标量,故D错误.答案:C2.在示波管中,电子枪2 s内发射了6×1013个电子,则示波管中电流的大小为()A.4.8×10-6 A B.3×10-13 AC.3×10-6 A D.9.6×10-6 A解析:电子枪2 s发射的电荷量Q=6×1013×1.6×10-19 C=9.6×10-6 C,所以示波管中的电流大小为I=Qt=9.6×10-62A=4.8×10-6A,故A正确,B、C、D错误.答案:A3.根据欧姆定律,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导体两端的电压为零,电阻即为零B.导体中的电流越大,电阻就越小C.当电压增大2倍时,电阻增大2倍D.由I=UR可知,通过一段导体的电流跟加在它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解析:导体的电阻由导体本身的性质决定,公式R=UI只提供了计算电阻的方法,R与UI是在数值上相等,当我们不给导体两端加电压时,导体的电阻仍存在,因此不能说导体的电阻与加在它两端的电压成正比,与导体中的电流成反比,A、B、C错误.答案:D4.已知纯电阻用电器A的电阻是纯电阻用电器B的电阻的2倍,加在A上的电压是加在B上的电压的一半,那么通过A和B的电流I A和I B的关系是()A.I A=2I B B.I A=I B 2C.I A=I B D.I A=I B 4解析:由I=UR得I A∶I B=U AR A∶U BR B=1∶4,即I A=I B4,故D正确.答案:D5.在电阻为4 Ω的导体中通以恒定电流,5 min内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荷量为45 C,这时加在导体两端的电压是()A.60 V B.6 VC.0.6 V D.3.6 V解析:通过导体的电流为I=Qt=455×60A=0.15 A,根据欧姆定律得,加在导体两端的电压U=IR=0.15×4 V=0.6 V,故选项C正确.答案:C6.有四个金属导体,它们的U-I图像如图所示,电阻最大的导体是()A .aB .bC .cD .d解析:根据欧姆定律公式I =U R 可得定值电阻的U-I 图像是一条经过坐标原点的直线,斜率表示电阻,故导体d 的电阻最大,选项D 正确.答案:D7.某金属导体两端所加电压为8 V 时,10 s 内通过某一横截面的电荷量为0.16 C.(1)求导体的电阻;(2)若导体两端电压为10 V ,求通过导体的电流.解析:(1)电压U 1=8 V ,10 s 内通过的电荷量Q =0.16 C ,则电流I 1=Q t =0.1610A =0.016 A ,电阻R =U 1I 1=80.016 Ω=500 Ω. (2)若导体两端电压为U 2=10 V ,则电流I 2=U 2R =10500 A =0.02 A.答案:(1)500 Ω (2)0.02 AB 级 等级提升8.有甲、乙两导体,甲的横截面积是乙的2倍,而单位时间内通过乙导体横截面的电荷量是甲的2倍,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通过甲、乙两导体的电流相同B .通过乙导体的电流是甲导体的2倍C .乙导体中自由电荷定向移动的速率是甲导体的2倍D .甲、乙两导体中自由电荷定向移动的速率相等解析:由于单位时间内通过乙导体横截面的电荷量是甲的2倍,因此通过乙导体的电流是甲的2倍,故A 错误,B 正确.由于I =nqS v ,所以v =I nqS ,由于不知道甲、乙两导体的性质(n 、q 不知道),所以无法判断v ,故C 、D 错误.答案:B9.(多选)如图所示是某导体的I-U 图像,图中α=45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通过该导体的电流与其两端的电压成正比B .此导体的电阻R 不变C .I-U 图线的斜率表示电阻的倒数,所以电阻R =1tan 45° Ω=1 ΩD .在该导体的两端加6 V 的电压时,每秒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荷量是3 C 解析:由题图可知,电流随着导体两端的电压的增大而增大,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选项A 正确;由I =U R 可知,I-U 图线的斜率表示电阻的倒数,则导体的电阻R 不变,且R =2 Ω,选项B 正确,选项C 错误;在该导体的两端加6 V 的电压时,电路中电流I =U R =3 A ,每秒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荷量q =It =3×1 C=3 C ,选项D 正确.答案:ABD10.某一导体的伏安特性曲线如图中AB 段(曲线)所示,关于导体的电阻,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B 点的电阻为12 ΩB .B 点的电阻为40 ΩC .导体的电阻因温度的影响改变了1 ΩD .导体的电阻因温度的影响改变了9 Ω解析:B 点的电阻R B =U I =61.5×10-1Ω=40 Ω,故A 错误,B 正确;A 点的电阻R A=31.0×10-1Ω=30 Ω,故两点间的电阻改变了(40-30) Ω=10 Ω,故C、D错误.答案:B11.如图所示的图像所对应的两个导体:(1)电阻关系R1∶R2为多少?(2)若两个导体中的电流相等(不为零)时,电压之比U1∶U2为多少?(3)若两个导体的电压相等(不为零)时,电流之比I1∶I2为多少?解析:(1)由I-U图像可知R=1k=ΔUΔI,解得R1=10×10-35×10-3Ω=2 Ω,R2=10×10-3 15×10-3Ω=23Ω,故R1∶R2=2∶23=3∶1.(2)由欧姆定律得U1=I1R1,U2=I2R2,由于I1=I2,则U1∶U2=R1∶R2=3∶1.(3)由欧姆定律得I1=U1R1,I2=U2R2,由于U1=U2,则I1∶I2=R2∶R1=1∶3.答案:(1)3∶1(2)3∶1(3)1∶3第二节决定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A级合格达标1.关于公式R=UI和公式R=ρlS,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两式对一切情况都适用B.R=UI仅适用于金属导体,R=ρlS适用于任何导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恒定电流综合练习(一)一. 选择题1.白炽灯的灯丝由鸽丝制成,当灯丝烧断后脱落一段,又将剩余灯丝刚好能搭接上使用,若灯泡功率原来为60 W,观察搭接起来的灯丝长度大约为原来的?则现在灯泡的功率约为()A.30 WB. 45 W C・ 60 W D・ 80 W2.如图所示,直线OAC为某一直流电源的总功率随电流I变化的图线,曲线OBC表示同一直流电源内部的热功率随电流I变化的图线.若A、B点的横坐标均为1 A,那么AB线段表示的功率为();I° 1 2 3 〃AA. 1 W B・ 6W C・ 2W D・ 2.5 W3.一台电动机的线圈电阻与一只电炉的电阻相同,现将它们串联到电路中,电动机和电炉都能正常工作的情况下,在相同时间内()A.电炉放热与电动机放热相等B.电炉两端电压小于电动机两端电压C.电炉两端电压等于电动机两端电压D.电动机消耗的功率大于电炉消耗的功率4・如图所示为两个不同闭合电路中两个不同电源的UJ图像,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电动势Ei=E2,发生短路时的电流∕ι>∕2B.电动势EFEh内阻r1>r2C.电动势Eι>E2,内阻n<nD•当两电源的工作电流变化量相同时,电源2的路端电压变化大5•如图所示,三个电阻心、R2、Rs的阻值相同,允许消耗的最大功率分别为IOW. IoW和4W,这个电路允许消耗的最大功率是()A.24WB. 16WC. 12WD. 15W6.一粗细均匀的银珞丝,截而直径为d,电阻为R.把它拉制成直径为d/10的均匀细丝后,它的电阻变为()A.R/1 000B. R/100C. IOOR D・ IOOoOR7.电阻R]、R2 > R3串联在电路中.已知R1= 10Ωx R3=5Q, Rl两端的电压为6V, R?两端的电压为12V,贝∣]()A.电路中的电流为0.6AB.电阻Ru的阻值为20QC.三只电阻两端的总电压为21 VD.电阻R3两端的电压为4V&如图所示,当开关S断开时,电压表示数为3V,当开关S闭合时,电压表示数为1.8 V, 则外电阻R与电源内阻r之比为()C. 2 : 3D. 3 : 29.一节干电池的电动势为1.5V,这表示()A.电池中每通过IC的电荷虽,该电池能将1.5 J的化学能转变成电势能B.该电池接入电路工作时,电池两极间的电压恒为1.5 VC.该电池存储的电能一立比电动势为1∙2 V的电池存储的电能多D.将IC的电子由该电池负极移送到正极的过程中,非静电力做了1.5J的功10.在''用电流表和电压表测定电池的电动势和内电阻”的实验中,某同学通过测疑两个电池的电流和电压,得到了如图所示的u—I图线,从图象中可以看出()A.电池a的电动势较大,内电阻较大B.电池a的电动势较小,内电阻较小C.电池b的电动势较小,内电阻较大D.电池b的电动势较大,内电阻较小11.已知通过三个并联支路的电流之比是厶:/2 : /3=1 : 2 : 3,则三个并联支路的电阻之比/?):心:/?3 为()A・ 1 : 2 : 3B. 3 : 2 : 1C・ 2 : 3 : 6D・ 6 : 3 : 2 22•根据欧姆泄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从关系式U = IR可知,导体两端的电压U由通过它的电流I和它的电阻R共同决左B.从关系式R = U∕I可知,导体的电阻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中的电流成反比C.从关系式I=U∕R可知,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D.从关系式R=U∕I可知,对一个确左的导体来说,所加的电压跟通过导体的电流的比值是一定值13.已知用电器A的电阻是用电器B的电阻的2倍,加在A上的电压是加在B上的电压的一半,那么通过A和B的电流A和%的关系是()A. IΛ =2I BB. IA=^ IB C・IA=IB D・IA=^h14.关于电动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电动势数值上就等于电源正负极之间的电压B.所有电源的电动势都是1∙ SVC.体积越大的电源,其电动势一泄越大D.不同电源的电动势不同15.如图所示,当开关S闭合时,灯L’、L:均不亮•莱同学用一根导线检查电路,将导线接在L,两端时,发现L C发光,由此可判断故障的可能原因是()A.灯Ll短路B.灯匚断路C.灯L:短路D.灯J断路16.下列有关电动势的说法正确的是()A.电动势和电势差虽名称不同,但物理意义相同B.电动势就是电源两极间的电压C.非静电力做功越多,电源的电动势就越大D.电动势的大小由电源本身性质决立17.关于电压和电动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电动势是反映电源把義他形式能转化为电能本领的物理量B.电动势就是电源两极间的电压C.电压和电动势单位相同,所以电动势和电压物理意义相同D.电源电动势左义式E二严和电势差泄义式U二¥中的W都是电场力做的功4 428・多用电表调零后用“ XlOO"挡测量一个电阻的阻值,发现表针偏转角度很小,正确的判断和做法是()这个电阻的阻值很大,应换用"Xio ”档调零后重新测量这个电阻的阻值很大,应换用,∙XiK ••档调零后重新测量29.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动势为E,内电阻为r,在滑动变阻器&的滑动触片P从图示位宜向下滑动的过程中()——1—1IIZA・电路中的总电流变小39题图这个电阻的阻值很小, 应换用,∙Xio ”档调零后重新测量这个电阻的阻值很小, 应换用” ×1K ••档调零后重新测量B.路端电压变大C.通过电阻R2的电流小D.通过滑动变阻器RJ的电流小20.如图所示电路中,A、B两端电压恒左,电流表内阻可忽略不计,左值电阻与滑动变阻器的全部电阻相等,均为R,当滑动键P从变阻器的上端C 一直移到下端D的过程中,电流表示数情况应是()A.先减小后增大B.先增大后减小C.恒立不变D.始终增大二、实验题21・在“测左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的实验中,已连接好部分实验电路.(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按如图甲所示的实验电路,把图乙中剩余的电路连接起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图乙的电路中.为避免烧坏电表,闭合开关前,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应置于端(选(3)图丙是根据实验数据作出的U-I图象,由图可知,电源的电动势E=_V,内阻r=_Q22.仪器仪表读数(1)有一游标卡尺,主尺的最小分度是Imm,游标上有20个小的等分刻度。

用它测量一小球的直径,如图甲所示的读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图乙,用螺旋测微器测量一根金属丝的直径,如图所示的读数是—mm o(3)按照有效数字规则读出图电表盘的测量值。

接0-15 V 量程时读数为 __________ V O接O ~ 0.6 A 量程时读数为 __________ A O三、计算题23. 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的电动势为E,内阻忽略不计・RH R2、RZ Ri 均为左值电阻,C 是电容器,开关S 是断开的•现将开关S 闭合,则在闭合S 后的较长时间内,通过Rl 的电荷量是多少?24. 将电动势为3.0 V 的电源接入电路中,测得电源两极间的电压为2.4 V.当电路中有6 C 的电荷流过时,求:(1) 有多少英他形式的能转化为电能;(2) 外电路中有多少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3) 内电路中有多少电能转化为英他形式的能・(0.2)3(O接O ~ 3 V 量程时读数为 ________ V o25.在图所示的电路中,电阻R l = 3.2Ω ,电池组的电动势E=IOV,内电阻r = 0.8Ωo电压表的读数为1.6V,求电阻念的阻值和它这时消耗的电功率。

参考答案1. D【解析】【详解】由电阻定律知,灯丝长度减为原来的右电阻变为原来的右照明电路中电压220V不变,则由P = ⅜知功率变为原来的扌倍,即80W,故选D.【点睛】根据电阻的泄义式和功率公式联合求解.2. C【解析】电源的总功率P=El, C点表示7 = 3』,P = 9附,则电源的电动势E = 3V,由图看出,C点表示外电路短路,电源内部热功率等于电源的总功率,则有P = "r,代入解得,r= 1∩,所以AB段表示的功率为巳B = ET-l,2r=3×l-l2×lW= 2IV,故选项C正确。

点睛:本题考查对图象的理解能力,从图象读岀电路的状态是应培养的基本能力。

3.ABD【解析】试题分析:对于电炉电路和电动机电路,焦耳左律都适用,欧姆立律只适用于电炉,不适用于正常工作的电动机:根据欧姆定律研究电炉两端的电压:电动机两端的电压大于电流与电阻的乘积.A、电炉电路和电动机电路焦耳左律都适用•根据焦耳泄律Q=Frt,知电炉和电动机的电阻相同,电流相同,则在相同的时间内电炉和电动机产生的电热相等.故A正确.B、C、设电流为I,电阻为r,则电炉两端电压U t>□r,电动机两端电压U机>lr,所以U机>Um.即电动机两端电压大于电炉两端电压,故B正确,C错误.D、电动机消耗的电能一部分转化为内能,另一部分转化为机械能,电炉消耗的电能全部转化为内能,而相等时间内它们产生的热量相等,则在相同的时间内,电动机消耗的电能大于电炉消耗的电能,则电动机消耗的功率大于电炉消耗的功率.故D正确.故选:ABD.【点评】此题要明确电动机工作时电功只能用W=UIt求,电热只能用焦耳泄律求;电炉工作时,电热等于电功,W=UIt=Prt.4.AD【解析】解:A、B、C、U- I图象中与U轴的交点表示电源的电动势,斜率表示内阻,则知电动势E1=E2,内阻r1<r2, U-I图象与I轴的交点表示短路电流,故发生短路时的电流l1>l2,故BC错误,A正确:D、根据U=E - Ir可知,∆U=r∙∆L内阻r1<r2,故当电源的工作电流变化相同时,电源2的路端电压变化较大,故D正确:故选:AD.【点评】本题考查了闭合电路电源的U - I图象的相关知识,要求同学们理解U - I图象中与U轴的交点表示电源的电动势,与I轴的交点表示短路电流,斜率表示内阻.5. D【解析】试题分析:由题意知R1=R2=R3=R, Pi=IOW, P2=IOW, P3=4W,首先分析两个并联电阻R2、P丘Rs所允许的最大消耗功率.因为R2与R J并联,则两端电压相等,所以由公式R知道,R2与R3所消耗的功率一样.已知告诉我们,R2与R3本身允许的最大功率分别是IOW和4W, 所以R2、Rs在电路中允许最大功率只能都是4W,否者会超过Rj的允许功率.再分析Rl在电路中允许的最大功率.把R2与%看成一个并联电阻R',则电路就是Rl与R'串联,而串联电路所流过的电流一样,再由P=I2R 道,RI与R'所消耗功率之比为Ri:R'.题目已经告诉我们,三个电阻Rι, R2, Rs的阻值相同,R2与旳的并联值R'=0. 5R,所以&:R'=2,所以Rl 上消耗的功率是并联电阻R'上的两倍.如果R2、R 3的功率都为4W,则FV 的功率就是 4W+4W=8W ∙则Rl 的功率是2×8W=16W,这样就大于IOW,显然不可以.所以只能是RI 功率为IOW,则R 1是Rl 的功率一半就是5W,而R2与R3的消耗功率一样,所以Rz 与Rs 的 消耗功率均是R'的一半,为2. 5W.最后计算,Ri 功率为IOW,则R2为2. 5W, Rs 为2. 5W.所 以总功率最大为10W+2・5W+2・5W=15W ・故选B.考点:电功率【需师点睛】解本题的关键是根据题意,结合串并联电路的特点,电功率的公式,分析出保 证电路安全且功率最大的条件,本题难度较大,是一道难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