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平面交叉口设计

合集下载

道路平面交叉口设计

道路平面交叉口设计

道路平⾯交叉⼝设计道路平⾯交叉⼝设计第⼀节交叉⼝设计概述⼀、基本要求和内容平⾯交叉:道路与道路(或铁路)在同⼀平⾯上相交的地⽅称为平⾯交叉,⼜称交叉⼝。

基本要求:(1)保证车辆和⾏⼈在交叉⼝处能以最短的时间顺利通过,通过能⼒满⾜⾏车要求。

(2)正确设计交叉⼝的“⽴⾯”,保证⾏车稳定,且符合排⽔要求。

主要内容:1. 正确选择交叉⼝的形式,确定各个部分的⼏何尺⼨2. 进⾏交通组织,合理布置各种交通设施。

3. 验算交叉⼝⾏车视距,保证通视条件。

4. 交叉⼝“⽴⾯”设计、布置⾬⽔⼝和⾬⽔排⽔管道。

⼆、交叉⼝的交通分析交叉⼝的车辆来⾃不同⽅向,⼜向不同⽅向⾏驶,车辆之间会产⽣不同的交错⽅式,交通性质也不同。

分流点:同⼀⾏驶⽅向的车辆向不同⽅向分离⾏驶的地点称为分流点。

合流点:不同⽅向⾏驶来的车辆以较⼩的⾓度向同⼀⽅向汇合⾏驶的地点称为合流点。

冲突点:来⾃不同⽅向⾏驶的车辆以较⼤的⾓度相互交叉的地点称为冲突点。

这三种交错点的存在是影响交叉⼝通⾏能⼒和引发交通事故的主要因素。

影响程度的⼤⼩依次为:冲突点,合流点,分流点特点:1. 交叉道路条数越多,交错点越多,其中冲突点增加的最快。

各条路均为双车道时:分流点=合流点=n(n-2)冲突点=n — 交叉⼝相交道路的条数2. 产⽣冲突点的⼤多是左转弯车辆(处理好左转车辆⾄关重要)减少或清除冲突点的⽅法:(1)交通管制(信号)(2)渠化交通(设交通岛,标志线,增设车道,环岛)(3)交体交叉三、交叉⼝的类型及其适⽤范围1. 加铺转⾓式:交叉⼝⽤适当半径的圆曲线将各条道路平顺连接。

优点:简单,造价低,设计⽅便不⾜:车速低,通⾏能⼒低适⽤:交通量⼩,车速低,转弯车辆少的三、四级公路和城市次⼲路、⽀路。

2. 分道转弯式采取设导流岛、划分车道等措施,使转向车流以较⼤半径分道⾏驶。

优点:右转车辆速度快,提⾼通⾏能⼒(不乱挤)不⾜:占地多,造价较⾼适⽤:交通量较⼤,转弯车辆较多的道路3. 扩宽路⼝式在交叉⼝处增设变速或转弯车道。

城市道路交叉口规划设计-平面交叉口

城市道路交叉口规划设计-平面交叉口

9
4
5
8

8

4
5
3D
第一节平面交叉口
1.平面交叉口车流的矛盾
2、交叉口的相交道路的条数与夹角
平面交叉口,原则上不能五条路以上相交叉。 平面交叉口处交通流的分岔、交汇、冲突点的数量随着相 交道路条数的增加而急剧增加,其中尚不包括非机动车车 流。假设每条道路仅有双车道,上下行各有一股车流到交
叉口转向,则表6-1中左转车和直行车形成的车流矛盾点 的
相互交叉的交会点称为冲突点。
a y叉路rj
叉格n
第一节平面交叉口
1.平面交叉口车流的矛盾
在没有信号灯管理的交叉口上,直行车流或左转车流与 横向直行车流或左转车流在时空上不能错开,会产生冲 突点,由于它们在流向上是相互垂直的或逆向对流的, 所以相互干扰的严重程度超过交汇点和分岔点。引起大
量冲突点的主要是左转车流。在一个十字交叉口的16个 冲突点中,有12个是由左转车所引起的,所以如何正确
i右转弯处路面横坡度,向曲线内侧倾斜用“ + ”号, 向外侧倾斜用号。i值一般应按交叉口的设计等交线来计 算确 定。当i值的变化不大时,它对计算R/直的影响不大。因 此, 可按一般常用的路面横坡i=0.015来计算R1值。
第一节平面交叉口
.交叉口设计
3、交叉口缘石半径
平面交叉口缘石的转角半径大小要适宜。如果缘石半径 过 小,则要求右转车的车速降低很多,行车不平顺;还会 导致 车辆向外偏移侵占相邻车道,或向里偏依驶上人行道。 如果 缘石半径过大,则造成行人横过道路距离过长;或车 辆停止 线远离交叉口,车辆通过交叉口的时间较长,行人 过街绕行 太多;此外,由于缘石半径过大造成交叉口面积 太大,左转 车的行车轨迹不固定,有较大的游荡区,不利 于行车安全。

道路平面交叉口设计及计算

道路平面交叉口设计及计算

道路平面交叉口设计及计算一、交叉口类型1.十字型交叉口:适用于交通流量较大、道路宽度较宽的情况。

设计时需要合理设置红绿灯信号控制,确保交通流畅。

2.T型交叉口:适用于次要道与主干道交叉的情况。

设计时需要考虑次要道交通流的安全性,并设置合适的交通标志和标线。

3.Y型交叉口:适用于高速公路出口与次要道交叉的情况。

设计时需要考虑高速公路的出口车流量和次要道的交通流量,确保安全通行。

4.环形交叉口:适用于交通流量较大、道路宽度较窄的情况。

设计时需要合理设置环形交通标志和标线,并设置合适的进出口位置。

5.立交交叉口:适用于大型道路或高速公路的交叉口设计。

设计时需要考虑立交桥的高度和梁间距,确保车辆的通行,以及合理设置匝道。

二、交叉口设计参数在进行交叉口设计时,需要考虑以下参数:1.交通流量:根据交通流的量级和流量分布,确定红绿灯信号控制的时长和配时方案。

2.车速和车道数:根据车辆的行驶速度和车道数,确定交叉口的几何形状和直行车道、转弯车道的长度。

3.安全视距:根据道路曲线和坡度等条件,确定车辆行驶过程中的安全视距要求,确保交叉口的安全性。

4.行人通行设施:根据交叉口周边的人流量和行人需求,合理设置人行横道和过街设施。

5.道路标线和交通标志:根据交叉口的交通流要求和交通安全需求,合理设置道路标线和交通标志,指示车辆和行人的行驶方向和规则。

三、交叉口设计计算交叉口设计的计算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1.交通流量计算:根据交叉口的道路类型、车道数和车速等参数,分析交叉口的交通流量,计算各个车道的流量以及总流量。

2.信号配时计算:根据交通流的量级和流量分布,确定红绿灯信号控制的时长和配时方案。

可以采用绿波带长度法或交通流模型进行信号配时计算。

3.安全视距计算:根据交叉口的道路曲线和坡度等条件,计算车辆行驶过程中的安全视距要求,确定交叉口的安全性。

4.车道长度计算:根据车速和车道数,计算交叉口的直行车道、左转车道和右转车道的长度要求。

浅谈道路平面交叉口设计的几个注意事项

浅谈道路平面交叉口设计的几个注意事项
一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以上 三方面问题需要特 别注 意 , 设计不当极易使交叉 口存在安 分析 以上人行特点 , 对 于设 置人行横 道信 号灯设置应注 意以下 全隐患 , 对行车安全 和交通组织带来 困难 。 几点 : 2 平 面 交 叉 口附属 设 施 不 健 全 ① 对 于住 宅 区或 偏 住 宅 区 , 应更 多 地 考 虑 老 年 人 的过 街 交 通 问 我国根据不 同地域 , 道路交通组织与设计存在一定差异。北方 题 , 可 以适 当延 长交通信号灯绿灯通行 的时间 , 尤其 是在老 年人出 城 市 交 通 的一 个 显 著 特 点 是 道 路 交 叉 口机 动 车 、 非机动 车 、 行 人 混 行 较 多 的时 间 段 ; 行, 在混合交通流 中, 非机动车 的交 通量一般 占到了 2 5 %~ 6 0 %, 且 ②对 于商务 区或偏 商务 区, 行人流量 较大 , 应该更 多地考虑 地 非机动车中以 自行车为主。混行中由于各 自的速度 、 驾驶行为等基 下行 人 通 道 。 本特征不同 , 造 成 了平 面交 叉 路 口 的干 扰 与 冲突 增 多 。机 非 人 干 扰 只有在交叉 口设计时, 尊重国情 , 以人为本 。在规范指标上在交 方面增加 了交 通安全隐患 , 另一方面降低 了通行能力 , 影 响通行 叉 口予 以适 当提高 ; 并注重各司其职 , 各行其道 , 在交叉 口范围使各 效率 。基于这种形式 , 如何 在交叉 口如何有效 的组织交通 , 各行 其 方能够安全高效的通行就是我们努力的方 向。 也是值得深入思考的 道, 安全高效 的通过交叉 口, 是一项很有意义的研究 , 而且有助于快 事情 。在设计 中, 我们设计人员应予以高度重视 。 速、 准确 的发现城市交通 的弊病所在。 参 考 文 献 2 . 1隔离护栏 、 人行过街等设施很重要 , 特别是大型的平面交叉 [ 1 1 城 市道 路 工 程设 计 规 范. ( C J J 3 7 — 2 0 1 2 ) 『 S 1 .

道路平面交叉设计

道路平面交叉设计
四、交叉口旳设计根据
2.设计车辆
1)平面交叉口旳设计也采用小客车、载重汽车、鞍式列车 (或铰接车)作为设计车辆。
2)平面交叉转弯曲线旳线形和路幅宽度应以设计车辆转弯 时旳行迹作为设计控制,其转弯时旳行迹与行驶速度有关。
3) 各级公路旳平面交叉口应以16m总长旳鞍式列车进行控 制设计。
第一节 概述
四、交叉口旳设计根据
满足服务水平下旳通行能力
第二节 交叉口旳交通组织设计
一. 车辆交通组织
1. 任务
⑴.确保车流、行人安全 ⑵.提升通行能力
2. 措施
⑴.正确组织不同去向旳车流 ⑵.设置合适旳车道数 ⑶.合理布置交通岛、信号灯、交通标志 ⑷.渠化交通
3. 详细措施
⑴.设置专用车道 ⑵.组织左转车辆
着眼点:处理左转及直 行车辆旳交通组织
车辆一律按逆时针方向绕岛单向行驶,直至所要去旳路口离岛驶出旳
平面交叉,俗称转盘。
特点:驶入交叉口旳多种车辆可连续不 断地单向运营; 环道上行车只有分流与合流,消灭了 冲突点; 交通组织简便,不需信号管制; 缺陷是占地面积大,城区改建困难;增 长了车辆绕行距离,尤其是左转弯车辆; 一般造价高于其他平面交叉。
能看到相交道路上旳行车情况,以便能及时采用措施顺利驶过或安全停车。 这段必要旳距离应该不小于或等于停车视距。
视距三角形: 由相交道路上旳停车视距所构成旳三角形。在其范围内不能有任何阻挡 驾驶员视线旳障碍物。
第三节 交叉口旳视距与转弯设计
一、交叉口旳视距
(一)视距三角形
第三节 交叉口旳视距与转弯设计
2.设计车辆
4)公路左转弯曲线采用(5~15)km/h行驶速度旳鞍 式列车控制设计;
5)大型车百分比很小旳公路,可采用5km/h行驶速度旳 鞍式列车控制设计,条件受限制时,可采用载重汽车低速 行驶时旳行迹控制。

平面交叉 公路平面交叉的勘测设计要点

平面交叉 公路平面交叉的勘测设计要点
公路平面交叉的勘测设计要点
1 公路平面交叉的勘测设计要点
公路平面交叉
01
公路 平面交叉
02
勘测要点 设计要点
公路平面交叉
勘测要点
1.搜集原有公路的等级、交通量、交通性质、 交通组成、交通流向等资料和远景规划。
2.根据地形和其他自然条件以及掌握的资料, 按照有关规定,拟定交叉口类型。
公路平面交叉
设计要点
公路平面交叉
4、视距 1)视距三角形:由相交道路上的停车视距所构成的三角形称为 视距三角形。在其范围内不能有任何阻挡驾驶员视线的障碍物 。
设计要点
设计要点
公路平面交叉
4、视距 2)识别距离:为保 证车辆安全顺利通过 交叉口,应使驾驶员 在交叉口之前的一定 距离能识别交叉口的 存在及交通信号和交 通标志等,这一距离 称为识别距离。
公路平面交叉
3.交叉口的圆曲线半径
设计要点
1) 相交道路的最小圆曲线半径
在交叉口范围内,主要道路的设计速度仍采用路段规 定值,次要道路可取路段的0.7倍;横向力系数μ可按不 同设计速度在0.15~0.20之间选用;超高横坡ih,以不大 于2%为宜,最大不应超过6%。
公路平面交叉
2)平面交叉范围内各相交公路的最小圆曲线半径规定如下表。
勘测要点
3.选定交叉位置和确定交叉点,使各相交路线 在平、纵、横三方面良好衔接;通常交叉口设在原 有公路的中心线上或中心线的延长线上。
4.测量交叉角、中线、纵断面和横断面。
公路平面交叉
勘测要点
5.若地形复杂时,为合理选择交叉口的位置和类 型,应详测交叉口处的地形图。测图比例可采用1: 200~1:500,当范围较大时,也可采用1:1000。
5. 平面交叉间距

第八章 道路平面交叉口设计

第八章 道路平面交叉口设计

第八章道路平面交叉口设计第八章道路平面交叉口设计第八章道路平面交叉口设计第一节交叉口设计概述一、基本要求和内容平面交叉:道路与道路(或铁路)在同一平面上相交的地方称为平面交叉,又称交叉口。

基本要求:(1)保证车辆和行人在交叉口处能以最短的时间顺利通过,通过能力满足行车要求。

(2)正确设计交叉口的“立面”,保证行车稳定,且符合排水要求。

主要内容:1. 正确选择交叉口的形式,确定各个部分的几何尺寸2. 进行交通组织,合理布置各种交通设施。

3. 验算交叉口行车视距,保证通视条件。

4. 交叉口“立面”设计、布置雨水口和雨水排水管道。

二、交叉口的交通分析交叉口的车辆来自不同方向,又向不同方向行驶,车辆之间会产生不同的交错方式,交通性质也不同。

分流点:同一行驶方向的车辆向不同方向分离行驶的地点称为分流点。

合流点:不同方向行驶来的车辆以较小的角度向同一方向汇合行驶的地点称为合流点。

冲突点:来自不同方向行驶的车辆以较大的角度相互交叉的地点称为冲突点。

这三种交错点的存在是影响交叉口通行能力和引发交通事故的主要因素。

影响程度的大小依次为:冲突点,合流点,分流点147(无交通管制措施)特点:1. 交叉道路条数越多,交错点越多,其中冲突点增加的最快。

各条路均为双车道时:分流点=合流点=n(n-2)n2(n?1)(n?2)冲突点= 6n —交叉口相交道路的条数2. 产生冲突点的大多是左转弯车辆(处理好左转车辆至关重要)减少或清除冲突点的方法:(1)交通管制(信号)(2)渠化交通(设交通岛,标志线,增设车道,环岛)(3)交体交叉三、交叉口的类型及其适用范围1. 加铺转角式:交叉口用适当半径的圆曲线将各条道路平顺连接。

148优点:简单,造价低,设计方便不足:车速低,通行能力低适用:交通量小,车速低,转弯车辆少的三、四级公路和城市次干路、支路。

2. 分道转弯式采取设导流岛、划分车道等措施,使转向车流以较大半径分道行驶。

优点:右转车辆速度快,提高通行能力(不乱挤)不足:占地多,造价较高适用:交通量较大,转弯车辆较多的道路3. 扩宽路口式在交叉口处增设变速或转弯车道。

道路平面交叉口设计

道路平面交叉口设计
精选ppt
中心岛半径应满足最小交织段长度的要求,否则无法完成交 织。
交织段长度所要求的中心岛半径Rd,近似地按交织段长度所围 成的圆周大小来推导
精选ppt
Rdn(l2 Bp)B 2 (m)
式中: n——相交道路的条数 l——相邻路口交织段的长度(m) B——环道宽度(m) BP——相交道路的平均路宽 由上式可知:环岛周围的路越多(应不多于6条),Rd就要 越大
三心复曲线
进出口曲线半径:
R进≦R中心-限制进环速度
R出≧R进-快速疏散
精选ppt
五. 环道的横断面
环道路脊线: 设在交织车道中间,与进口和 出口中线相连; 或设于机动与非机动之间;
环道排水: 内侧排水-中心岛设排水井 外侧排水-各路口适当位置设 排水井
精选ppt
第七节 交叉口的立面设计
交叉口立面设计(又称竖向设计): 是指设计行车道、非机动车道、人行道及附近其它地面的合 理标高,达到行车舒适、排水迅速、与周围建筑物协调的目 的。
❖ 1.右转车道的长度
❖ (1)渐变段长度ld
ld
VA 3.6
B J
(m)
❖ J-侧移率(从行驶车道中心线移到右转车道中心线,按每秒钟横移1m计算)
❖ VA—路段平均车速(km/h) ❖ B —右转车道宽度(m)
精选ppt
❖ (2)减速或加速所需长度lb或la
lb(或la)
VA2 VR2 26a
点上的地面标高,计算出设计标高,标出相应的施工高度
设计等高线法:选定路脊线和标高计算线网,计算各点高程,
勾绘等高线,标出各点施工高度 优缺点:等高线法:能反映交叉口的立面形状,但施工不便
方格法:相反
二者结合:方格网设计等高线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