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一年级音乐教案:《音乐中的动物》

合集下载

最新人教小学音乐一下《3音乐中的动物》说课稿(1)

最新人教小学音乐一下《3音乐中的动物》说课稿(1)

最新人教小学音乐一下《3音乐中的动物》说课稿 (1)一. 教材分析《3音乐中的动物》是人教小学音乐一年级下册的一首歌曲。

这首歌曲通过描绘各种动物的形象,让学生感受和体验音乐的魅力。

歌曲旋律简洁明快,歌词生动有趣,易于学生学习和演唱。

在本节课中,学生将通过学习这首歌曲,进一步提高对音乐的感知和表现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他们对音乐充满热情。

但在音乐鉴赏和表现方面,学生们的能力和水平参差不齐。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创设富有吸引力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能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音乐。

三. 说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学生能够理解歌曲《3音乐中的动物》的内容,认识歌曲中描绘的动物形象。

2.技能目标:学生能够学会歌曲《3音乐中的动物》,并用优美的歌声表现歌曲的情感。

3.情感目标:通过学习歌曲《3音乐中的动物》,培养学生对音乐的热爱,激发他们对动物的关爱之情。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熟练地演唱歌曲《3音乐中的动物》,把握歌曲的节奏和情感。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用恰当的声音和表情表现歌曲中各种动物的形象。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本节课中,我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与手段: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动画等媒体展示,营造生动有趣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游戏教学法:运用音乐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感受音乐的节奏和情感。

3.分组教学法:将学生分成小组,鼓励他们相互合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4.情感教学法:引导学生关注歌曲中动物的形象,培养学生对动物的关爱之情。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图片和动画,引导学生进入《3音乐中的动物》的学习情境。

2.新歌教学:讲解歌曲的节奏、旋律和歌词,教唱歌曲。

3.歌曲练习:学生分组练习,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学生掌握歌曲。

4.音乐游戏:设计相关音乐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巩固所学知识。

5.情感体验:引导学生关注歌曲中动物的形象,培养学生对动物的关爱之情。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音乐教案《音乐中的动物》2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音乐教案《音乐中的动物》2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音乐教案《音乐中的动物》2一、教学目标1.了解和掌握乐曲《小蜜蜂》的歌词和旋律。

2.能够通过跟唱、拍节奏等方式,自由表达《小蜜蜂》中的情感。

3.能够用动作、声音、表情等多种形式表达音乐中的动物形象,提高音乐表现力和感受力。

二、教学重难点1.乐曲《小蜜蜂》的歌词和旋律。

2.表达音乐中的动物形象的技巧和方法。

三、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小蜜蜂》乐曲及伴奏,动物卡片,个人评价表。

2.学生准备:纸笔。

四、教学步骤1. 热身活动教师与学生互动,用各种动物的样子和声音来打招呼,活跃气氛。

2. 引入乐曲1.教师播放《小蜜蜂》的音乐,引导学生观察《小蜜蜂》相关图片,让学生联想到天空中飞舞着的小蜜蜂。

2.教师说唱《小蜜蜂》歌词,让学生模仿跟唱。

3. 学生自由表达1.教师放上伴奏,要求学生跟唱歌曲。

2.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拍手、敲桌子、跺脚等方式表达歌曲中的情感,激发学生的表现力。

3.教师鼓励学生用画画、写词语、讲故事等方式自由表达歌曲中的内容,用自己独特的方式来感受和理解音乐。

4. 学生学习动物形象表达1.教师发放动物卡片,让学生看图片猜测卡片上的动物名称。

2.教师演示一下如何用动作、声音、表情等方式来表达不同动物的形象,然后让学生模仿跟着表达。

3.教师让学生自学其他动物的表达方式,然后和同桌小组一起分享和讨论,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表达技巧和方法。

5. 评价1.学生自由表达动物形象,教师现场点评,表扬好的表现,给予建议和指导。

2.教师要求学生填写个人评价表,回顾本节课程的收获和不足,为下一节课的教学提供参考。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程通过多种方式,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并表达了《小蜜蜂》中的动物形象,提高了他们的音乐表现力和感受力。

但在教学过程中,部分学生的表现不够活泼、自信,需要在后续的教学中多加关注和引导。

最新人教小学音乐一下《3音乐中的动物》教学设计(1)

最新人教小学音乐一下《3音乐中的动物》教学设计(1)

最新人教小学音乐一下《3音乐中的动物》教学设计 (1)一. 教材分析《3音乐中的动物》是人教小学音乐一年级下册的一首歌曲。

歌曲通过描绘各种动物的形象,让学生感受音乐与动物之间的联系。

歌曲旋律简单,节奏明快,易于学生学习和演唱。

教材还包括了与歌曲相关的动物图片和动作指导,旨在让学生在演唱过程中更好地体验音乐的魅力。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对音乐有着浓厚的兴趣,他们喜欢通过唱歌、跳舞等形式来表达自己对音乐的热爱。

在这个阶段,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音准和节奏感,具备了一定的音乐基础。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动物的特点和形象不够了解,需要在教学中进行引导和拓展。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学会演唱《3音乐中的动物》,体验音乐与动物之间的乐趣。

2.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知和表现能力,提高音乐素养。

3.帮助学生了解各种动物的特点和形象,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学会演唱《3音乐中的动物》,掌握基本的音准和节奏。

2.了解各种动物的特点和形象,能在演唱过程中进行动作表现。

五. 教学方法1.采用游戏教学法,让学生在游戏中感受音乐的魅力。

2.运用直观教学法,展示动物图片和动作,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歌曲。

3.分组合作教学法,让学生在小组活动中互相学习、互相鼓励。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动物图片和动作指导,用于教学展示。

2.准备录音机或音响设备,用于播放歌曲。

3.准备音乐教材,分发给学生。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和动作,引导学生了解各种动物的特点和形象。

让学生自由发言,谈谈自己喜欢的动物及其原因。

2.呈现(5分钟)播放《3音乐中的动物》歌曲,让学生初步感受音乐的魅力。

同时,展示歌曲中的动物图片,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歌曲内容。

3.操练(10分钟)教授歌曲的基本音准和节奏,让学生跟随老师一起演唱。

重点指导学生掌握动物叫声的模仿,以及相应的动作表现。

4.巩固(1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小组合作演唱。

鼓励学生自由发挥,创意性地表现动物的形象和特点。

一年级音乐《音乐中的动物》教案

一年级音乐《音乐中的动物》教案

一年级音乐《音乐中的动物》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音乐感受动物的形象和特点。

2.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提高音乐素养。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学会歌曲《音乐中的动物》,感受歌曲中的动物形象。

2.教学难点:理解歌曲中的音乐元素,如节奏、旋律、音色等。

三、教学准备1.课件:歌曲《音乐中的动物》的歌词和图片。

2.教具:小动物头饰、打击乐器。

3.录音机、音响设备。

四、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播放歌曲《音乐中的动物》,引导学生关注歌曲中的动物形象。

2.歌曲欣赏教师带领学生欣赏歌曲,让学生说说歌曲中出现了哪些动物,它们的特点是什么。

3.歌词学习教师将歌词展示在课件上,逐句教唱,让学生跟唱。

学生分组讨论,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歌曲中的动物形象。

4.歌曲表演教师为学生分发小动物头饰,让学生扮演歌曲中的动物。

教师用打击乐器伴奏,学生跟随音乐表演。

5.音乐元素讲解教师讲解歌曲中的节奏、旋律、音色等音乐元素,让学生感受音乐的魅力。

学生尝试用不同的节奏和旋律表现动物的特点。

6.创意活动教师提出问题:如果你是歌曲中的某一种动物,你会怎么表现?学生分组讨论,创意表现歌曲中的动物形象。

学生分组展示自己的创意表现,其他学生评价。

8.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收获。

教师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关注音乐,提高音乐素养。

9.作业布置学生回家后,向家长展示所学歌曲,与家长分享课堂上的收获。

五、教学反思1.本节课通过歌曲《音乐中的动物》的教学,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感受音乐的魅力,提高音乐素养。

2.通过创意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3.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每个学生展示自己的机会。

5.作业布置环节,鼓励学生与家长分享课堂上的收获,增进家校沟通。

六、教学延伸1.开展音乐主题活动,让学生展示自己的音乐才华。

2.邀请家长参与音乐课堂,共同感受音乐的魅力。

一年级音乐《音乐中的动物》教案

一年级音乐《音乐中的动物》教案

一年级音乐《音乐中的动物》教案
一、活动目标
1、了解音乐中常见的动物形象。

2、学会用儿歌、歌曲等形式来感受动物世界。

3、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

4、激发学生的音乐兴趣和创造力。

二、教学重点
1、通过听、唱、感受,学生能够理解音乐中的动物形象。

2、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

3、激发学生的音乐兴趣和创造力。

三、教学内容和方法
1、教学内容
动物音乐、卡通角色音乐、鬼马小学生等。

2、教学方法
采用多种形式,如唱歌、跳舞、演奏等,用童趣的方式引导学
生感受音乐中的动物形象。

四、教学步骤
1、唱儿歌《小毛驴》
听《小毛驴》这首歌时,我们会想到什么呢?学生可以通过感性理解,说出他们所想到的内容。

然后给学生唱一遍这首歌,让他们跟唱。

2、跳卡通形象舞蹈
播放卡通片或卡通主题音乐,让学生一起跳卡通形象舞蹈。

教师也可以自己设计舞蹈,让学生学习。

3、演奏小乐曲《鬼马小学生》
老师可以和学生们一起演奏小乐曲《鬼马小学生》,让学生体验乐器演奏的乐趣。

五、教学评估
1、学生是否能够正确理解、理解音乐中的动物形象
2、学生是否会唱、跳、演奏所学内容。

六、教学后记
通过这一节音乐课,学生感受到了音乐中的动物形象,并学到了唱歌、跳舞、演奏等知识,充分体验到了音乐的乐趣。

最新人教小学音乐一下《3音乐中的动物》教案

最新人教小学音乐一下《3音乐中的动物》教案

最新人教小学音乐一下《3音乐中的动物》教案一. 教材分析《3音乐中的动物》是人教小学音乐一年级下册的一首歌曲,歌曲以动物为主题,通过生动的形象和旋律,让学生感受音乐的魅力。

歌曲包含多个动物的形象,如小鸟、小鱼、青蛙等,歌词简单易懂,旋律优美动听。

本节课将通过这首歌曲,让学生了解和感受音乐中的动物形象,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对音乐具有浓厚的兴趣,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们已经掌握了一些基本的音乐知识和技能,如简单的节奏、旋律、音高等。

但在音乐欣赏方面,部分学生可能还停留在表面层次,对音乐的深层次理解和感受还不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深入感受歌曲,理解歌曲中的动物形象。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学会歌曲《3音乐中的动物》,并能够流畅地演唱。

2.通过歌曲,让学生了解和感受音乐中的动物形象,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

3.引导学生体验音乐带来的愉悦情绪,激发学生对音乐的热爱。

四. 教学重难点1.歌曲《3音乐中的动物》的学会和流畅演唱。

2.引导学生深入感受歌曲,理解歌曲中的动物形象。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生动的音乐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和体验音乐。

2.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参与课堂互动,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3.欣赏教学法:引导学生聆听和欣赏音乐,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课件和教学素材,包括歌曲《3音乐中的动物》的音频和视频。

2.准备教学乐器,如钢琴、吉他等。

3.准备动物头饰,用于课堂互动。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歌曲《3音乐中的动物》的封面,引导学生关注动物主题。

播放歌曲《3音乐中的动物》的音频,让学生初步聆听和感受歌曲。

2.呈现(5分钟)教师演唱歌曲《3音乐中的动物》,边唱边展示歌词,让学生跟随教师学唱。

引导学生关注歌曲中的动物形象,如小鸟、小鱼、青蛙等。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动物形象,用肢体动作表现该动物的特点。

《音乐中的动物》教案的范文

《音乐中的动物》教案的范文

《音乐中的动物》教案的范文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音乐中描绘动物的作品,感受音乐的艺术魅力。

2. 通过聆听、演唱、演奏等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3. 培养学生对动物的关爱和保护意识,增强学生的生态观念。

二、教学内容1. 动物主题的音乐作品欣赏,如《动物狂欢节》、《猎人进行曲》等。

2. 学习简单的乐器演奏技巧,如钢琴、小提琴等。

3. 开展音乐创作活动,让学生尝试自己创作一首描绘动物的歌曲或乐曲。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展示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关注音乐中的动物元素。

2. 欣赏:教师播放精选的动物主题音乐作品,学生边听边思考作品中的动物形象。

3. 学习:教师教授乐器演奏技巧,学生分组练习,共同演奏一首动物主题的乐曲。

4. 创作:教师引导学生展开音乐创作活动,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创作具有个性的动物歌曲或乐曲。

5. 展示:学生将创作的作品进行展示,分享创作过程中的心得体会。

四、教学评价1. 学生对音乐作品中动物形象的感知和理解程度。

2. 学生在乐器演奏中的技巧掌握和团队协作能力。

3. 学生创作的音乐作品的艺术性和创新性。

1. 音乐作品:精选的动物主题音乐作品CD或音频文件。

2. 乐器:钢琴、小提琴等乐器。

3. 图片或视频:展示各种动物的图片或视频。

4. 创作工具:乐谱纸、乐器等。

六、教学策略1. 采用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引导学生进入音乐世界。

2. 运用启发式教学法,鼓励学生主动思考、提问,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3. 采用分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4. 利用创作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

七、教学注意事项1. 在教学中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2. 注重音乐作品的版权意识,尊重原创,遵守相关法律法规。

3. 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在愉悦的情感状态下学习。

4. 引导学生正确使用乐器,注意安全,预防意外伤害。

最新人教小学音乐一上《4音乐中的动物》教案

最新人教小学音乐一上《4音乐中的动物》教案

最新人教小学音乐一上《4音乐中的动物》教案一. 教材分析《音乐中的动物》是人教版小学音乐第一册的一首歌曲,歌曲以生动形象的方式描绘了各种动物的形象,歌词简单易懂,旋律优美动听。

通过学习这首歌曲,学生可以培养对音乐的感知和欣赏能力,同时也能增强对动物的认知和保护意识。

二. 学情分析小学生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对音乐具有浓厚的兴趣,他们对动物也有着天然的喜爱。

在学习这首歌曲时,学生可以通过音乐的形式,更加生动地认识各种动物,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能够熟练地唱出《音乐中的动物》这首歌曲。

2.让学生通过歌曲,对各种动物的形象有更清晰的认知。

3.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欣赏能力,提高他们的音乐素养。

4.增强学生对动物的喜爱和保护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能够熟练地唱出《音乐中的动物》这首歌曲。

2.难点:让学生通过歌曲,对各种动物的形象有更清晰的认知。

五.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示范法、互动法等教学方法,通过教师的讲解和示范,让学生在听、说、唱、动中感受音乐的魅力,提高他们的音乐素养。

六. 教学准备1.准备《音乐中的动物》这首歌曲的乐谱和歌词。

2.准备各种动物的图片或视频。

3.准备录音机或音响设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播放各种动物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谈论他们所喜欢的动物,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音乐中的动物》。

2.呈现(5分钟)教师向学生展示《音乐中的动物》这首歌曲的乐谱和歌词,让学生初步感知歌曲的结构和旋律。

3.操练(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一起唱《音乐中的动物》,让学生在唱的过程中,对歌曲的旋律和歌词有更深入的理解。

4.巩固(10分钟)教师对学生进行歌曲演唱的考核,对唱得好的学生给予表扬和鼓励,对唱得不好的学生给予指导和帮助。

5.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谈论他们对各种动物的认识,让学生在谈论的过程中,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6.小结(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小结,强调《音乐中的动物》这首歌曲的歌词内容和旋律特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音乐教案:《音乐中的动物》
教学要求
⑴ 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知力,体验不同音乐带给人们的不同情绪。

⑵ 本单元通过歌表演、音乐活动、唱歌等多种艺术形式展开教学活动,理解并感受人与动物之间的亲密关系,丰盛学生的情感体验。

⑶ 感受声音的强弱,认识音乐中的力度记号,并能正确运用到歌曲之中。

重点:
鼓舞学生积极参与各项音乐活动,引导学生用真诚的情感和自然的歌声表现歌曲。

音乐活动“声音的强弱”,从学生相熟的生活入手,感受声音的长短与强弱。

认识音乐中的力度记号强“f”弱“p”,并能正确地运用到歌曲演唱之中。

难点:
领会每首歌曲各自不同的音乐情绪,《小动物的歌》是愉快的,《小毛驴爬山坡》是俏皮的,而《咏鹅》是悠闲自在的。

引导学生正确运用不同歌声表现不同音乐的情绪。

教具准备
⑴ 钢琴、录音机及磁带、打击乐器(大鼓、铃鼓、响板、双向筒)。

⑵ 卡片:强弱
第一课时授课时间
教学内容
⑴ 音乐活动:声音的强弱
⑵ 歌曲《小动物的歌》。

教学目的
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模仿生活中的声音,进一步理解声音的长短,在老师的引导下,发现声音的强弱。

认识音乐中的力度记号:F和P,并能正确运用到音乐中。

教学过程:
⑴ 老师课前在黑板上贴上各种动物的图片。

⑵ 老师课先让学生看教科书上的两组插图,并模仿他们的声音。

⑶ 说出生活中还有那些声音能表示声音的强弱。

⑷ 学生任意选择一种动物,模仿它的叫声。

模仿逼真的,将图片取下站在空的头饰上,并带在这位同学的头上。

⑸ 认识音乐中的力度记号:F和P
1、老师引导学生对老虎和小猫叫声进行比照:老虎的叫声消沉、声音长。

小猫的叫声柔和、声音也长。

谁的叫声大?谁的叫声小?(老虎的叫声大,小猫的叫声小)
2、在音乐中声音大用“f”表示强,声音小用“p”表示弱。

⑹ 将同学们头饰上的小动物按叫声的大小分类。

⑺ 学习歌曲《小动物唱歌》。

1、学生听老师范唱或录音。

2、根来时按节奏朗诵歌词,要求咬字精确、吐字分明。

(注意弱起小节的学习,引导学生强调4/4拍的第一拍“小动物”中的“小”字。


3、老师分局教唱。

在演唱的过程中,可以模仿所唱的动物的典型动作。

4、创编歌词:请你将猫和狗的叫声换成你喜爱的小动物的叫声,并大声领唱。

第二课时授课时间
教学内容
⑴ 音乐活动:声音的强弱。

⑵ 歌表演《小动物唱歌》。

教学目的
进一步理解,感受声音的强弱,并能正确地运用到歌曲的演唱之中。

通过歌表演活动,开展学生的创造力和表演能力。

教学过程
⑴ 老师出示大鼓和铃鼓,请学生敲击这两种乐器,感受乐器的声音力度:哪件乐器发出的声音强?哪件乐器发出的声音弱?
⑵ 在音乐中“强”用什么表示?“弱”用什么表示?
P弱F强
出示卡片
⑶ a小女孩敲击碰铃。

B新年晚会上人们静听新年钟声。

师问:谁发出的声音强?谁发出的声音弱?(碰铃发出的声音弱,钟声发出的声音强。


⑷ 复习歌曲《小动物唱歌》。

⑸ 引导学生注意发现歌谱中出现的“f”和“p”,理解含义,并请同学们正确地运用到歌曲演唱之中。

第三课时授课时间
教学内容
⑴ 学习歌曲《咏鹅》。

⑵ 观赏乐曲《口哨与小狗》。

教学目的
⑴通过学习根据古诗词创作的歌曲《咏鹅》,体验中国古诗的神韵,感受乐曲中描画的鹅的音乐形象———悠闲自在。

⑵通过观赏《口哨与小狗》,领会乐曲愉快活跃的情绪。

教学过程
⑴ 谁会背诵描写动物的古诗?(《咏鹅》)
⑵ 学唱歌曲《咏鹅》。

(1)请到家一同背诵《咏鹅》。

(2)老师为学生解说诗词的含义
(3)学生朗诵歌词,领会诗意。

(4)老师范唱。

(5)学生跟录音机学唱。

(6)领会歌曲悠闲自在的情绪。

⑶ 观赏乐曲《口哨与小狗》。

(1)初听音乐:你听到了哪种动物的叫声?除了小狗你还听到了什么声音?
(2)再听音乐:主人与小狗在做什么?他们的心情是怎样的?
(3)你如何表达乐曲的情绪?
(4)比照这两首乐曲的情绪,《咏鹅》是柔美抒情的,《口哨与小狗》是愉快活跃的。

⑷ 总结归纳:将今天学习的歌曲《咏鹅》唱歌爸爸妈妈听。

第四课时授课时间
教学内容
⑴ 复习歌曲《咏鹅》。

⑵ 学习歌曲《小毛驴爬山坡》。

教学目的
⑴ 复习歌曲《咏鹅》,要求学生能够熟练背唱。

⑵通过学习歌曲《小毛驴爬山坡》,领会音乐所描画的小毛驴——俏皮、调皮,领会音乐旋律的起伏与描述小毛驴爬山坡之间的关系。

⑶ 鼓舞学生选用双雷同或响板为音乐配伴奏,有条件的可以写出简略的节奏谱。

教学过程
⑴ 谁知道阿凡提的故事?能给大家讲一讲吗?
⑵ 阿凡提是一个怎样的人?他经常与谁一起出现在大家的面前?
⑶ 学习歌曲《小毛驴爬山坡》
(1)听老师范唱或听录音。

(2)老师分句教唱。

(3)学生完整演唱歌曲,领会歌曲的情绪。

学生用手指歌曲的旋律线演唱,了解旋律描写的小毛驴气喘吁吁爬山坡的情景。

(4)请你为歌曲伴奏:老师提供打击乐器——双向筒和响板
学生分组讨论选择什么乐器?为什么?表现什么?怎么敲击?
⑷ 复习歌曲《咏鹅》。

你能背唱这首歌吗?
第五课时授课时间
教学内容
观赏乐曲《高兴的小熊猫》。

教学目的
在观赏的过程中,老师要以学生的感受为主,启发学生感知乐曲所描画的不同音乐内容,为插图排顺序。

老师可以开展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让学生将音乐变成故事讲给大家听。

教学过程
⑴ 初听全曲:感受乐曲的情绪。

⑵ 分段观赏:
(1)你听到了什么?是谁在叫?这是一幅什么样的情景(清晨,天渐渐亮了,小鸟的鸣叫,唤醒了沉睡的森林。


(2)谁出现了?它在干什么?(小熊猫拿着水桶,准备到河边打水)
(3)森林里的动物们在做什么?小熊猫在做什么?(小熊猫抬着水桶,往回走。

他友好的像森林里的朋友们问好)
(4)这段音乐描述了小熊猫在做什么(它一溜烟的跑回商店,做好开门前的准备工作)
⑶ 完整观赏全曲,并为插图排顺序。

⑷ 你能不能用自己的语言把这个故事讲给大家听。

⑸ 随着音乐即兴表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