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行为学个体心理PPT课件
合集下载
组织行为学 课件 第二章 个体心理与个体行为

归因理论
韦纳(Weiner)关于成功和失败的归因
韦纳认为,人的成功和失败归因为四个因素, 韦纳认为,人的成功和失败归因为四个因素,即 能力 任务难度 努力 机遇 (可控因素) 可控因素) 不可控因素) (不可控因素)
一般来说,员工本人在追求事业成功方面, 一般来说,员工本人在追求事业成功方面,应当在可 控因素上多下工夫,而管理者则应在不可控因素上, 控因素上多下工夫,而管理者则应在不可控因素上,多创 造条件,为职工的成功提供良好的机会与外部环境, 造条件,为职工的成功提供良好的机会与外部环境,并客 观评价其成果。 观评价其成果。
知觉与管理
1、知觉对人员聘用的影响
人员聘用中,首因效应常常发挥重要影响。 人员聘用中,首因效应常常发挥重要影响。被知觉者应当学会 利用知觉偏见,给管理者留下良好印象。 利用知觉偏见,给管理者留下良好印象。
2、知觉对决策的影响
由于决策者的特性(功利型、人权型、公正型)意见对决策目 由于决策者的特性(功利型、人权型、公正型) 需求理解不同,掌握决策资源不同, 标、需求理解不同,掌握决策资源不同,不可能做到完全理性决 而在直觉决策中,知觉往往成为决定性因素。 策。而在直觉决策中,知觉往往成为决定性因素。
[动作语言]:体态语言信息 腿部 头部 表情 手与手掌 手部
——人际知觉 对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知觉。交际行为:动作、表情、 人际知觉: 人际知觉
态度、言语、礼节等。
——自我知觉 个人对自己存在的认识、对自己以及与周围事物关 自我知觉: 自我知觉
系的认识。又称自我意识。包括自我认知、自我情 感、自我意向。
归因理论
• 我们对个体的不同判断取决于对其行为的原因所作的解释。 而这种判断取决于三个标准:即一致性、恒常性、特殊性, 并依照三个标准,对归因做出正确判断。 • 例“马教授批评学生保尔”(归因于行为发动者;归因于 行为的对象;归因于客观对象。见下页)
组织行为学 个体心理与行为 ppt课件

每年的花 费
课程设置 地理位置 入学要求 社会生活
质量
βγδ ε θμ
5 6 4 1 77 1 6 6 09 5
07 8 6 5 1 5188 8 0 6 01 9 6 8 6 7 01 8 9 7 1 1 03 1 1 0 01 9 0
05 7 0 8 7 1 7 7 7 47
02 8 7 1 2 1 6 8 0 组织行为学 个体心理与行为
标准
财政资助的可能性(10) 学校的名气(10) 每年的花费(8) 课程设置 (7) 地理位置(6) 入学要求(5) 社会生活质量(4) 学校规模(3) 男女生比例(2) 校园的自然条件(2)
总分
β γ δ εθμ
50 40
100 60
40 56
42 70
36 42
35 50
40 20
30 21
4
组织行为学 个体心理与行为
3、激励机制
是指激励赖以运转的一切办法、手段、环节 等制度安排的总称。
Mn=(Bn-1,G0)
Bn=f (P,Mn)
M:刺激变量(外界目标)
n=1,2,3,4……m (激励机制)。
G0 :组织目标 B:反应变量(行为)
P:机体变量(个体特征,需要和动机)
组织行为学 个体心理与行为
表现在心理活动动力方面的个性心理特征。 2、气质的类型与特征
系统的气质学说最早是由古希腊的医生希波 克拉底(Hippocrates,公元前460-公元前377 年)和罗马医生盖伦(Galen,129-200)提出
的。他们用人体的体液解释气质缺乏科学依据, 但这种分类是从实际生活中概括出来的,具有 朴素的唯物主义的思想。
第二节 个体的认知心理与管理
课程设置 地理位置 入学要求 社会生活
质量
βγδ ε θμ
5 6 4 1 77 1 6 6 09 5
07 8 6 5 1 5188 8 0 6 01 9 6 8 6 7 01 8 9 7 1 1 03 1 1 0 01 9 0
05 7 0 8 7 1 7 7 7 47
02 8 7 1 2 1 6 8 0 组织行为学 个体心理与行为
标准
财政资助的可能性(10) 学校的名气(10) 每年的花费(8) 课程设置 (7) 地理位置(6) 入学要求(5) 社会生活质量(4) 学校规模(3) 男女生比例(2) 校园的自然条件(2)
总分
β γ δ εθμ
50 40
100 60
40 56
42 70
36 42
35 50
40 20
30 21
4
组织行为学 个体心理与行为
3、激励机制
是指激励赖以运转的一切办法、手段、环节 等制度安排的总称。
Mn=(Bn-1,G0)
Bn=f (P,Mn)
M:刺激变量(外界目标)
n=1,2,3,4……m (激励机制)。
G0 :组织目标 B:反应变量(行为)
P:机体变量(个体特征,需要和动机)
组织行为学 个体心理与行为
表现在心理活动动力方面的个性心理特征。 2、气质的类型与特征
系统的气质学说最早是由古希腊的医生希波 克拉底(Hippocrates,公元前460-公元前377 年)和罗马医生盖伦(Galen,129-200)提出
的。他们用人体的体液解释气质缺乏科学依据, 但这种分类是从实际生活中概括出来的,具有 朴素的唯物主义的思想。
第二节 个体的认知心理与管理
组织行为学课件ppt经典笔记复习必备个体行为的心理基础

孤独——外向 迟钝——聪慧 情绪激动——情绪稳定 顺从——支 严肃——乐天 敷衍了事——谨慎负责 胆怯——冒险 理智——敏锐
第三章 个体 行为的心理基 础 信赖——怀疑
现实——幻想 直率——世故 自信——忧虑 保守——激进 随群——自立 不拘小节——自律严谨 心平气和——紧张困扰
19.10.2024
19.10.2024
Page 13 of 74
第三章 个体
19 20
学很骑少自和行周车围不人如家别吵人闹学得快;总不行易为掌稳的车心把 理基
21 对那些比较难的动作掌握得比较快 础
22 干起工作来有使不完的劲儿;简直不知道什么是疲
劳
23 不喜欢那些坐不安 立不稳的人
24 人们常说我有点儿文质彬彬
25 在许多事情上爱出点子
第三章 个体 个性结构的行五个为维的度心理基
础
情绪稳定性emotional stability
稳定 自信 有效
神经质 自疑 情绪化
外向性extraversion
群居的 精力充沛 自我表现的 羞怯的 退缩的 不确定的
愉悦度
温和 得体 体贴
依赖 冷漠 无礼
责任心conscientiousness
有计划 整洁 独立
冲动 粗心 不负责
对观念和经验的开放度openness to experience
富有想象力 好奇 创造性的 平庸 想象贫乏 刻版思维
19.10.2024
Page 8 of 74
19.10.2024
第三章 个体
四 气质类型理行论为的心理基
气质
础
➢气质是高级神经类型在人的心理活动和行为方面 的稳定的动力特征
气质差异与人员的合理安排19.10.2024源自Page 10 of 74
第三章 个体 行为的心理基 础 信赖——怀疑
现实——幻想 直率——世故 自信——忧虑 保守——激进 随群——自立 不拘小节——自律严谨 心平气和——紧张困扰
19.10.2024
19.10.2024
Page 13 of 74
第三章 个体
19 20
学很骑少自和行周车围不人如家别吵人闹学得快;总不行易为掌稳的车心把 理基
21 对那些比较难的动作掌握得比较快 础
22 干起工作来有使不完的劲儿;简直不知道什么是疲
劳
23 不喜欢那些坐不安 立不稳的人
24 人们常说我有点儿文质彬彬
25 在许多事情上爱出点子
第三章 个体 个性结构的行五个为维的度心理基
础
情绪稳定性emotional stability
稳定 自信 有效
神经质 自疑 情绪化
外向性extraversion
群居的 精力充沛 自我表现的 羞怯的 退缩的 不确定的
愉悦度
温和 得体 体贴
依赖 冷漠 无礼
责任心conscientiousness
有计划 整洁 独立
冲动 粗心 不负责
对观念和经验的开放度openness to experience
富有想象力 好奇 创造性的 平庸 想象贫乏 刻版思维
19.10.2024
Page 8 of 74
19.10.2024
第三章 个体
四 气质类型理行论为的心理基
气质
础
➢气质是高级神经类型在人的心理活动和行为方面 的稳定的动力特征
气质差异与人员的合理安排19.10.2024源自Page 10 of 74
第0章个体行为心理基础_组织行为学-PPT课件

能力的差异和人员的合理安排
根据员工的能力差异,扬长避短,各尽所能,是组 织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任务。 做好工作分析,合理招聘和配置人才 按照能力互补原则,搞好员工搭配,发扬群体优势 根据员工能力差异,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与培训
按不同岗位能力标准考核员工
掌握能力测量的技术与方法,提高管理水平
2019/3/7
※智商是智力年龄被生理年龄被生理年龄相除而得出的商数。 一般人在90--109之间,110--119属于中上水平,120--139属 于优秀水平,140以上属于天才。而80--89属于中下水平,70-79属于临界状态水平,69以下属于智力缺陷。
能力表现的早晚差异
2019/3/7
Page
10
of 74
Page
6
of 74
个性结构的五个维度
情绪稳定性(emotional stability) 稳定、自信、有效 神经质、自疑、情绪化 外向性(extraversion) 群居的、精力充沛、自我表现的 羞怯的、退缩的、不确定的 愉悦度 温和、得体、体贴 依赖、冷漠、无礼 责任心(conscientiousness) 有计划、整洁、独立 冲动、粗心、不负责 对观念和经验的开放度(openness to experience) 富有想象力、好奇、创造性的 平庸、想象贫乏、刻版思维
Page
11
of 74
3、气质与管理
气质
气质是高级神经类型在人的心理活动和行为方面 的稳定的动力特征。 气质特点反映了他的情感和活动的外部表现形式, 而不涉及情绪和活动的动机、内容。
气质的特点
天赋性
稳定性
可变性
2019/3/7
Page
12
of 74ຫໍສະໝຸດ 气质分类一般气质分类:多血质 、胆汁质 、粘液质 、 抑郁质
组织行为学--个体心理特征与行为(PPT 20页)

对事物之间的数量关系做出分析,理解和 判断的能力,对数字的敏感性
根据已有的信息发现和理解事物之间的 关系,做出分析和判断的能力
对各种视觉符号(包括数字,特殊符号,字 母,文字等)快速而准确的觉察,比较,转换, 加工的能力
理解事物的空间关系,当空间位置变化时 能想象出物体的形状
对各种形式的信息进行准确理解和综合 分析与加工的能力
使用眼和手协调完成任务的能力
是用手指完成精细动作的能力
工作范例
客户代表:向客户介绍 公司的产品 会计:公司收入,支出,成 本等计算 市场总监:对本公司与 竞争对手营销方案分析 判断 校对员:文字校对
室内设计师:办公区的 设计和规划 办公室主任:综合各部 门上交的文件,撰写成 报告教给领导 司机:驾驶汽车
五、人格障碍
反社会型人格障碍 偏执型人格障碍 分裂样型人格障碍 强迫型人格障碍 被动攻击型人格障碍 自恋型人格障碍 表演型人格障碍
六、人格与管理
培养良好的职业人格 人格互补 管理因人而宜
复习思考题:
1.俗话说“性格决定命运”, 你是怎样理解的?
第三节 能力
一.能力的基本概念 是一种内在的心理品质,是完
成某种活动,解决某个问题所 必须具备的条件。
二.工作中的能力因素 1)职业能力倾向
能力倾 向 言语理 解 数量关 系 逻辑推 理
知觉速 度
空间知 觉 综合分 析
动作协 调 手指灵 巧性
描
述
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交流和思考的能 力
(1)内隐知识是行动导向的知识。 (2)内隐知识是实用性的知识。 (3)内隐知识在经验中获得 。
成功智力—实践智力的发展
成功智力三个关键方面 分析性智力 创造性智力 实践性智力
根据已有的信息发现和理解事物之间的 关系,做出分析和判断的能力
对各种视觉符号(包括数字,特殊符号,字 母,文字等)快速而准确的觉察,比较,转换, 加工的能力
理解事物的空间关系,当空间位置变化时 能想象出物体的形状
对各种形式的信息进行准确理解和综合 分析与加工的能力
使用眼和手协调完成任务的能力
是用手指完成精细动作的能力
工作范例
客户代表:向客户介绍 公司的产品 会计:公司收入,支出,成 本等计算 市场总监:对本公司与 竞争对手营销方案分析 判断 校对员:文字校对
室内设计师:办公区的 设计和规划 办公室主任:综合各部 门上交的文件,撰写成 报告教给领导 司机:驾驶汽车
五、人格障碍
反社会型人格障碍 偏执型人格障碍 分裂样型人格障碍 强迫型人格障碍 被动攻击型人格障碍 自恋型人格障碍 表演型人格障碍
六、人格与管理
培养良好的职业人格 人格互补 管理因人而宜
复习思考题:
1.俗话说“性格决定命运”, 你是怎样理解的?
第三节 能力
一.能力的基本概念 是一种内在的心理品质,是完
成某种活动,解决某个问题所 必须具备的条件。
二.工作中的能力因素 1)职业能力倾向
能力倾 向 言语理 解 数量关 系 逻辑推 理
知觉速 度
空间知 觉 综合分 析
动作协 调 手指灵 巧性
描
述
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交流和思考的能 力
(1)内隐知识是行动导向的知识。 (2)内隐知识是实用性的知识。 (3)内隐知识在经验中获得 。
成功智力—实践智力的发展
成功智力三个关键方面 分析性智力 创造性智力 实践性智力
第一章 个体心理与行为 (《组织行为学》PPT课件)

价值观(values)代表了人们最基本的信念:从个人或社会的角度来看,某种 具体的行为模式或存在的最终状态比与之相反的行为模式或存在状态更可取。
价值观包括内容和强度两种属性。
内容属性
• 告诉人们某种行为模式或存在状态是 重要的
• 例如,甲、乙两位管理者都认为公平 是管理员工的基本准则,这表明二人 在价值观的内容属性方面基本一致。
二、马克思主义价值观与中国传统价值观
(一)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
沉、更持久的力量。 我们提倡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从中华文化汲取丰富营养,否则
就不会有生命力和影响力。比如,中华文化强调“民惟邦本”“天人合一”“和 而不同”;强调“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原因源(内因-外因)维度
可控性(可控-不可控)维度
影响归因 的因素
维纳进一步提出,个体对自己成败原因的归纳分析会对今后的行为方式产生重 大的影响。
三、决策的含义及基本理论
(一)决策的含义
什么是决策?
采购经理决 定向哪个供 应商采购?
财务经理决 定是否支付 一笔款项?
研发经理决 定开发什么 新产品 ?
组织行为学关于价值观的研究侧重于个体层面,强调组织中的个人在工作中 所看重或追求的东西。毫无疑问,个人价值观离不开社会大环境,也脱离不了历 史和传统。恰恰相反,个人价值观往往是社会、历史、文化在个人身上的具体体 现。对于我国的组织管理来说,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价值观,继承和发扬中国优秀 传统价值观,提倡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们应该遵循的原则。
依据辩证唯物主义的立场,无论是知觉、归因还是决策都属于个体意识层面 的范畴,它们的内容受到个体生理条件、生活环境、人生经历以及阶级地位等客 观存在的影响。
价值观包括内容和强度两种属性。
内容属性
• 告诉人们某种行为模式或存在状态是 重要的
• 例如,甲、乙两位管理者都认为公平 是管理员工的基本准则,这表明二人 在价值观的内容属性方面基本一致。
二、马克思主义价值观与中国传统价值观
(一)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
沉、更持久的力量。 我们提倡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从中华文化汲取丰富营养,否则
就不会有生命力和影响力。比如,中华文化强调“民惟邦本”“天人合一”“和 而不同”;强调“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原因源(内因-外因)维度
可控性(可控-不可控)维度
影响归因 的因素
维纳进一步提出,个体对自己成败原因的归纳分析会对今后的行为方式产生重 大的影响。
三、决策的含义及基本理论
(一)决策的含义
什么是决策?
采购经理决 定向哪个供 应商采购?
财务经理决 定是否支付 一笔款项?
研发经理决 定开发什么 新产品 ?
组织行为学关于价值观的研究侧重于个体层面,强调组织中的个人在工作中 所看重或追求的东西。毫无疑问,个人价值观离不开社会大环境,也脱离不了历 史和传统。恰恰相反,个人价值观往往是社会、历史、文化在个人身上的具体体 现。对于我国的组织管理来说,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价值观,继承和发扬中国优秀 传统价值观,提倡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们应该遵循的原则。
依据辩证唯物主义的立场,无论是知觉、归因还是决策都属于个体意识层面 的范畴,它们的内容受到个体生理条件、生活环境、人生经历以及阶级地位等客 观存在的影响。
组织行为学 个体心理与行为ppt课件

2.随和性(agreeableness)
——该维度测量个体顺从他人的倾向。高度随和的人易于合 作,感觉温暖并值得信任。随和性分数低的人比较冷淡、 难以相处并且富有敌意。
3.责任心(conscientiousness)
1903)和《法》心理学家T.李波(T.Ribot, 1839-1916)提出。
依据理智、情绪、意志三者各自在性格结 构中所占的优势不同来确定的学说。
理智型
情绪型
意志型
整理版课件
26
(2)向性说
瑞士心理学家C.G荣格(C.G.jung,18751961 )最早以精神分析的观点来划分的情 不自禁类型学说。
2、特点
①性格是个体对社会环境较为稳定的态度 和行为方式;
②性格是稳定的独立的心理特征;
③性格是个体的本质属性,在个体心理特 征中起核心作用;
整理版课件
24
④性格有复杂的结构。
构成结构的特征可以依据态度体系、情绪、 意志、理智等来划分。
态度:对人、对待生活、对待自己、对待 劳动产品的态度;
整理版课件
20
四种体液:血液、粘液、黄胆汁、黑胆汁。四 种体液含量多的人依次为:多血质、粘液质、胆
汁质、抑郁质四种类型。其一般特征为:
胆汁质:情绪兴奋性高,反应迅速,心境变化剧烈,抑
李逵 制能力较差。
多血质:情绪兴奋性高,思维言语动作敏捷,心
境变化快但强度不王大熙,稳凤定性差。
粘液质:情绪兴奋性和不随意反应都较低,沉着冷静, 情绪稳定,深思远虑,思维言语动作迟缓。
1、知觉与决策的关系
决策是对于问题的反应,而对问题的存在 和所需要的认识是一个知觉问题。
另外,任何一个决策都需要对信息进行解 释与评估,哪些资料与决策有关;每一个 方案的优点和缺点,都与决策者的知觉过 程有关。
——该维度测量个体顺从他人的倾向。高度随和的人易于合 作,感觉温暖并值得信任。随和性分数低的人比较冷淡、 难以相处并且富有敌意。
3.责任心(conscientiousness)
1903)和《法》心理学家T.李波(T.Ribot, 1839-1916)提出。
依据理智、情绪、意志三者各自在性格结 构中所占的优势不同来确定的学说。
理智型
情绪型
意志型
整理版课件
26
(2)向性说
瑞士心理学家C.G荣格(C.G.jung,18751961 )最早以精神分析的观点来划分的情 不自禁类型学说。
2、特点
①性格是个体对社会环境较为稳定的态度 和行为方式;
②性格是稳定的独立的心理特征;
③性格是个体的本质属性,在个体心理特 征中起核心作用;
整理版课件
24
④性格有复杂的结构。
构成结构的特征可以依据态度体系、情绪、 意志、理智等来划分。
态度:对人、对待生活、对待自己、对待 劳动产品的态度;
整理版课件
20
四种体液:血液、粘液、黄胆汁、黑胆汁。四 种体液含量多的人依次为:多血质、粘液质、胆
汁质、抑郁质四种类型。其一般特征为:
胆汁质:情绪兴奋性高,反应迅速,心境变化剧烈,抑
李逵 制能力较差。
多血质:情绪兴奋性高,思维言语动作敏捷,心
境变化快但强度不王大熙,稳凤定性差。
粘液质:情绪兴奋性和不随意反应都较低,沉着冷静, 情绪稳定,深思远虑,思维言语动作迟缓。
1、知觉与决策的关系
决策是对于问题的反应,而对问题的存在 和所需要的认识是一个知觉问题。
另外,任何一个决策都需要对信息进行解 释与评估,哪些资料与决策有关;每一个 方案的优点和缺点,都与决策者的知觉过 程有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Ⅰ)和朋友一起去上学,在上学的路上晒太阳, 在商店和一个熟人聊天,问候一个新认识的姑娘
(Ⅱ)独自一个人上学,在树荫下乘凉,在商店买 东西时独自一个人排队等待付款,没有跟一个刚刚 认识的姑娘打招呼
实验方法:将以上材料以不同的顺序展示给大学生阅 读,对Jane的描述完全不同。
实验结果:评价与材料顺序有关!
凡人 废物 犯傻 狡辩 巴结别人 流里流气 贪杯 老王
31
(Ⅱ)感知归类
连续律:将观察对象看作为具有连续性的事 物的倾向。
C
B
A D
32
拼合律(闭合律):将对象完整化,或看成 一成不变的整体的倾向性。
33
接近律:相互之间联系密切的物体放在一起 感知,而非孤立的分别感知的心理倾向。
6个
2行
3对
1堆
44
宽大效应
一般说来,个体对他人往往是积极的肯 定高于消极的否定,这种心理倾向叫宽大效 应。
45
丑陋的巫婆还是美丽的少妇?
46
证实偏差 人们有选择的解释并记忆某些能够证实自己 既有信念的信息的心理和行为倾向。
47
观察 选择
组织
解释
反应(行为)
外部因素
图形---背景
大小
强度
对比 活动程度
感觉
环
(Ⅰ)图形—背景原理
22
23
24
有几张脸?
25
又有几张脸? 26
27
节约时间的暗示
28
29
树 上 有 几 个 人 ?
30
对于现实的认知又有哪些影响呢?
名人与凡人的差别(王选)
活动 用过的东西 做一点错事 强词夺理 跟人握手 不修边幅
喝酒 人老了
名人 文物 轶事 雄辩 平易近人 艺术家风度 豪饮 王老
12
(2)内部因素1:学习
学习:因经验而产生的行为的改变。 感知心向——在与过去相同或类似刺激的经验基 础上形成的一种对感知的定向期待。
13
(2)内部因素2:需要与动机
紧张感
未满足的需要
内驱力-动机
紧张消除特定的ຫໍສະໝຸດ 为需要满足14(2)内部因素3:气质
气质对感知选择性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一定时间感知 的速度和数量上。 多血质者能灵活、敏捷、迅速地感知对象,其选择性知觉 的速度快,数量多。 胆汁质者的选择性知觉比前者稍差一点。 黏液质者较缓慢地感知对象,其选择知觉的速度较慢,数 量较少。 抑郁质者对事物较敏感,易于感知对象,其选择性知觉的 速度较快,但不灵活,因而其知觉数量不如多血质者。
8
(二)感知过程基本要素分析 观察—选择—组织—解释—反应
9
观察 选择
组织
解释
反应(行为)
外部因素
图形---背景
大小
强度
对比 活动程度
感觉
环
重复程度 新颖性
味觉
境
熟悉性
嗅觉
刺 激
内部因素
听觉 触觉 视觉
学习
激励
个性
感知归类
连续性 拼和性 接近性 相似性
感知防卫
定型偏见 光环效应 以己度人 近因效应
39
光环效应(晕轮效应) 认知者对客观的某种品质特征的认识扩张 、泛化并定型。
40
阿希(S. E. Asch)实验
阅读材料:某一个人的品质特征 第一组:聪明、灵巧、勤奋、热情、果断、实际、谨慎 第二组:聪明、灵巧、勤奋、冷淡、果断、实际、谨慎
实验结果: 第一组:慷慨、幸福、人道 第二组:吝啬、不幸、冷酷
感觉(sensation)
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 感官的客观对象的个
别属性的反映。
知觉(perception)
对事物各种属性的各部 分及其相互关系的反应
的综合,即为知觉。
感知
指认识过程中的感觉与知觉过程,是个体为了
对自己所在的环境赋予意义而解释感觉印象的
过程。
6
丑陋的巫婆还是美丽的少妇?
7
结论: 感知差异导致个体差异
37
感知防卫常见的类型:
定型偏见(刻板印象) 光环效应(晕轮效应) 以己度人(投射) 首因效应与近因效应 宽大效应(leniency effect) 证实偏差(cognitive confirmatory bias)
38
定型偏见(刻板印象) 指人们在对某个群体中的人形成的一种概括 而固定的看法。
对人 及事 物的 假定
证实偏差
公开行为 隐蔽态度
感知过程从观察到反应的各个基本要素 10
1.感知选择
感知选择的影响因素
客观(外部)因素
大小 强度 对比 活动程度 重复程度 新颖性 熟悉性
主观 (内部)因素
学习(过去的经验) 激励(需要) 个性
11
(1)外部因素
大小原理:外部因素的尺寸越大越容易被感知; 强度原理:外部因素的强度越大越容易被感知; 对比原理:人们容易感知与背景相反其出乎意料的外部因素 活动程度:一个活动的因素比一个静止的因素更容易被感知; 重复程度:经常重复出现的外部因素容易被感知; 新颖性 熟悉性
重复程度 新颖性
味觉
境
熟悉性
嗅觉
刺 激
内部因素
听觉 触觉 视觉
学习
激励
个性
感知 归类
连续性 拼和性 接近性 相似性
感知防卫
定型偏见 光环效应 以己度人 近因效应
第二模块 个体心理与行为
教学目录
第二模块 个体心理与行为
第一单元 个体差异的分析与测定 第二单元 个体行为及其结果的MARS模型 第三单元 激励与激励理论
2
第一单元 个体差异的分析与测定
个体存在差异吗? 个体为什么存在差异? 个体存在怎样的差异?
4
一、感知过程与个体差异
什么是感 知?
5
(一)什么是感知?
34
相似律:倾向于把互相相似的人或事物组合 在一起,当作一个整体感知。
35
(Ⅲ)感知防卫 感知防卫是指人们在观察足以对其构成威胁 的事物时产生的一种保护自己的倾向。(源 自弗洛伊德的理论)
36
弗洛伊德的“人格动力说”: 本我(id)——快乐原则 自我(ego)——现实原则 超我(super-ego)——至善原则 焦虑降低原则
41
以己度人(投射) 指将自己的感觉、倾向或动机投射(或归因 )到对他人的判断中。
42
首因效应与近因效应
首因效应是指在认知过程中,最初形成 的印象不易改变,甚至会左右对后来获得的 信息的解释(第一印象);
近因效应是指最近形成的印象对认识具 有重要影响。
43
A.S.Luchins实验
材料:对一个叫Jane的男孩一天中部分行为的描述
15
(2)内部因素4:其它因素
一个人的兴趣、知识结构、以往的经验等等 都会影响到感知的选择性。
16
2.感知组织(综合)
求简律:思维倾向于在复杂的表象中看见整 体的最简单、最本质的结构。
17
前后移动你的头,转了!
18
看着就转,不要动头了!
19
甩甩头,画面动了!!!
20
感知的组织过程
图形—背景原理 感知归类 感知防卫
(Ⅱ)独自一个人上学,在树荫下乘凉,在商店买 东西时独自一个人排队等待付款,没有跟一个刚刚 认识的姑娘打招呼
实验方法:将以上材料以不同的顺序展示给大学生阅 读,对Jane的描述完全不同。
实验结果:评价与材料顺序有关!
凡人 废物 犯傻 狡辩 巴结别人 流里流气 贪杯 老王
31
(Ⅱ)感知归类
连续律:将观察对象看作为具有连续性的事 物的倾向。
C
B
A D
32
拼合律(闭合律):将对象完整化,或看成 一成不变的整体的倾向性。
33
接近律:相互之间联系密切的物体放在一起 感知,而非孤立的分别感知的心理倾向。
6个
2行
3对
1堆
44
宽大效应
一般说来,个体对他人往往是积极的肯 定高于消极的否定,这种心理倾向叫宽大效 应。
45
丑陋的巫婆还是美丽的少妇?
46
证实偏差 人们有选择的解释并记忆某些能够证实自己 既有信念的信息的心理和行为倾向。
47
观察 选择
组织
解释
反应(行为)
外部因素
图形---背景
大小
强度
对比 活动程度
感觉
环
(Ⅰ)图形—背景原理
22
23
24
有几张脸?
25
又有几张脸? 26
27
节约时间的暗示
28
29
树 上 有 几 个 人 ?
30
对于现实的认知又有哪些影响呢?
名人与凡人的差别(王选)
活动 用过的东西 做一点错事 强词夺理 跟人握手 不修边幅
喝酒 人老了
名人 文物 轶事 雄辩 平易近人 艺术家风度 豪饮 王老
12
(2)内部因素1:学习
学习:因经验而产生的行为的改变。 感知心向——在与过去相同或类似刺激的经验基 础上形成的一种对感知的定向期待。
13
(2)内部因素2:需要与动机
紧张感
未满足的需要
内驱力-动机
紧张消除特定的ຫໍສະໝຸດ 为需要满足14(2)内部因素3:气质
气质对感知选择性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一定时间感知 的速度和数量上。 多血质者能灵活、敏捷、迅速地感知对象,其选择性知觉 的速度快,数量多。 胆汁质者的选择性知觉比前者稍差一点。 黏液质者较缓慢地感知对象,其选择知觉的速度较慢,数 量较少。 抑郁质者对事物较敏感,易于感知对象,其选择性知觉的 速度较快,但不灵活,因而其知觉数量不如多血质者。
8
(二)感知过程基本要素分析 观察—选择—组织—解释—反应
9
观察 选择
组织
解释
反应(行为)
外部因素
图形---背景
大小
强度
对比 活动程度
感觉
环
重复程度 新颖性
味觉
境
熟悉性
嗅觉
刺 激
内部因素
听觉 触觉 视觉
学习
激励
个性
感知归类
连续性 拼和性 接近性 相似性
感知防卫
定型偏见 光环效应 以己度人 近因效应
39
光环效应(晕轮效应) 认知者对客观的某种品质特征的认识扩张 、泛化并定型。
40
阿希(S. E. Asch)实验
阅读材料:某一个人的品质特征 第一组:聪明、灵巧、勤奋、热情、果断、实际、谨慎 第二组:聪明、灵巧、勤奋、冷淡、果断、实际、谨慎
实验结果: 第一组:慷慨、幸福、人道 第二组:吝啬、不幸、冷酷
感觉(sensation)
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 感官的客观对象的个
别属性的反映。
知觉(perception)
对事物各种属性的各部 分及其相互关系的反应
的综合,即为知觉。
感知
指认识过程中的感觉与知觉过程,是个体为了
对自己所在的环境赋予意义而解释感觉印象的
过程。
6
丑陋的巫婆还是美丽的少妇?
7
结论: 感知差异导致个体差异
37
感知防卫常见的类型:
定型偏见(刻板印象) 光环效应(晕轮效应) 以己度人(投射) 首因效应与近因效应 宽大效应(leniency effect) 证实偏差(cognitive confirmatory bias)
38
定型偏见(刻板印象) 指人们在对某个群体中的人形成的一种概括 而固定的看法。
对人 及事 物的 假定
证实偏差
公开行为 隐蔽态度
感知过程从观察到反应的各个基本要素 10
1.感知选择
感知选择的影响因素
客观(外部)因素
大小 强度 对比 活动程度 重复程度 新颖性 熟悉性
主观 (内部)因素
学习(过去的经验) 激励(需要) 个性
11
(1)外部因素
大小原理:外部因素的尺寸越大越容易被感知; 强度原理:外部因素的强度越大越容易被感知; 对比原理:人们容易感知与背景相反其出乎意料的外部因素 活动程度:一个活动的因素比一个静止的因素更容易被感知; 重复程度:经常重复出现的外部因素容易被感知; 新颖性 熟悉性
重复程度 新颖性
味觉
境
熟悉性
嗅觉
刺 激
内部因素
听觉 触觉 视觉
学习
激励
个性
感知 归类
连续性 拼和性 接近性 相似性
感知防卫
定型偏见 光环效应 以己度人 近因效应
第二模块 个体心理与行为
教学目录
第二模块 个体心理与行为
第一单元 个体差异的分析与测定 第二单元 个体行为及其结果的MARS模型 第三单元 激励与激励理论
2
第一单元 个体差异的分析与测定
个体存在差异吗? 个体为什么存在差异? 个体存在怎样的差异?
4
一、感知过程与个体差异
什么是感 知?
5
(一)什么是感知?
34
相似律:倾向于把互相相似的人或事物组合 在一起,当作一个整体感知。
35
(Ⅲ)感知防卫 感知防卫是指人们在观察足以对其构成威胁 的事物时产生的一种保护自己的倾向。(源 自弗洛伊德的理论)
36
弗洛伊德的“人格动力说”: 本我(id)——快乐原则 自我(ego)——现实原则 超我(super-ego)——至善原则 焦虑降低原则
41
以己度人(投射) 指将自己的感觉、倾向或动机投射(或归因 )到对他人的判断中。
42
首因效应与近因效应
首因效应是指在认知过程中,最初形成 的印象不易改变,甚至会左右对后来获得的 信息的解释(第一印象);
近因效应是指最近形成的印象对认识具 有重要影响。
43
A.S.Luchins实验
材料:对一个叫Jane的男孩一天中部分行为的描述
15
(2)内部因素4:其它因素
一个人的兴趣、知识结构、以往的经验等等 都会影响到感知的选择性。
16
2.感知组织(综合)
求简律:思维倾向于在复杂的表象中看见整 体的最简单、最本质的结构。
17
前后移动你的头,转了!
18
看着就转,不要动头了!
19
甩甩头,画面动了!!!
20
感知的组织过程
图形—背景原理 感知归类 感知防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