淋巴瘤检查中PETCT临床应用及表现
petct的显像原理和临床应用

PET-CT的显像原理和临床应用1. PET-CT简介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PET)结合计算机断层数字成像(Computerized Tomography,CT)成为PET-CT显像技术,它能够提供融合的代谢活性和解剖学信息,是一种重要的医学影像技术。
本文将介绍PET-CT的显像原理和临床应用。
2. PET-CT的显像原理PET显像原理基于正电子衰变。
当放射性同位素通过静脉注射进入体内后,它们会定位到特定的组织或器官,并发射高能正电子。
这些正电子会与周围的电子相遇,发生湮灭作用,产生两个相对运动的光子。
这两个光子按相反的方向飞行,并和PET探测器上的闪烁晶体相遇,产生闪光信号。
PET探测器能够检测到这些闪光信号,并通过计算机进行重建成像。
CT则提供了解剖学信息,帮助精确定位PET的结果。
3. PET-CT的临床应用3.1 肿瘤诊断和分期PET-CT显像技术在肿瘤诊断和分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由于PET显像能够检测到肿瘤细胞的代谢活性,它能够准确识别并定位肿瘤灶。
同时,CT提供了准确的解剖学信息,能够帮助医生判断肿瘤的大小和位置。
结合PET和CT的信息,可以实现更精确的肿瘤分期和评估。
3.2 心血管疾病评估PET-CT显像在心血管疾病的评估中也具有重要的作用。
PET可以检测心肌代谢活性和心脏血流,帮助医生评估心血管疾病的病情和预后。
CT可以提供解剖学信息,帮助医生判断心血管结构的异常。
结合PET和CT的信息,可以全面评估心血管疾病的情况。
3.3 脑部疾病诊断PET-CT显像技术在脑部疾病诊断中也被广泛应用。
PET可以检测脑组织的代谢活性、脑血流以及脑化学物质的分布情况,帮助医生评估脑部疾病的类型和程度。
CT提供了脑部解剖学信息,帮助医生定位病变。
结合PET和CT的信息,可以提高脑部疾病的诊断准确性。
3.4 癌症治疗监测PET-CT显像技术还可以用于癌症治疗的监测。
淋巴瘤检查中PETCT临床应用及表现

淋巴瘤检查中PETCT临床应用及表现摘要】目的讨论淋巴瘤检查中PETCT临床应用及表现。
方法根据患者临床表现结合检查结果进行诊断。
结论 PET/CT能判断胸、颈、腹、盆淋巴结肿大,能正确地反映病变部位和范围。
PET/CT表现为软组织肿块呈放射性核素的摄取,并可直接显示大小、范围、形态、密度及推挤侵犯周围脏器的影像。
【关键词】淋巴瘤检查 PET CT 应用表现一淋巴结病变PET/CT能判断胸、颈、腹、盆淋巴结肿大,能正确地反映病变部位和范围。
PET/CT表现为软组织肿块呈放射性核素的摄取,并可直接显示大小、范围、形态、密度及推挤侵犯周围脏器的影像。
HD有70%~80%累及纵隔淋巴结,主要为血管前间和支气管周围淋巴结,次为肺门、隆突下等,极少累及后纵隔。
PET/CT可显示肿大或融合的淋巴结团块,有活性或有坏死区。
孤立性淋巴结肿的诊断较困难,如发现有>lcm淋巴结可视为异常,但须结合临床进行判断。
NHL胸部受累与HD相仿,后纵隔淋巴结受累多在NHL出现,HD少见。
腹膜后,盆腔淋巴结受累,PET/ CT可表现为单个或分散的淋巴结肿,也可表现为相邻的肿大淋巴结融合成团,或肿大淋巴结融合成较大的肿块。
周围结构模糊不清,血管模糊移位。
肠系膜淋巴结受累不论大小如何PET/CT都易于识别。
累及肠系膜淋巴结的50%为NHL,HD仅占5%。
脏器周围淋巴结肿,如肝门、脾门、胰周等,PET/CT能显示淋巴结的大小、范围及相应并发症。
颈部淋巴结受累,PET/CT能清楚显示其大小、范围以及对相邻脏器血管的推挤、包埋等。
二脏器浸润肝、脾脏:尸检分期结果显示,HD30%~40%有肝脾受累,在NHL中,只有肝脏而无脾脏受侵,且肝受侵比HD多见。
肝脏、脾脏PET/CT可示肝脾内低密度灶,肝脾弥漫性肿大,其内呈放射性核素高摄取。
胃肠道:尸检报告半数以上淋巴瘤累及胃肠道,以胃最多,80%为NHL。
胃浸润时,胃壁显著增厚,可直接浸润到大网膜,可见不规则的“网膜饼”样肿块,病灶处呈放射性核素浓聚。
PETCT在恶性淋巴瘤疗效评估及复发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作者单位:610083成都,成都军区总医院PET /CT 中心(周克);四川省军区国防医院门诊部(王旭春)PET /CT 在恶性淋巴瘤疗效评估及复发诊断中的临床价值周克,王旭春[摘要]目的探讨PET /CT 用于恶性淋巴瘤的疗效预测、评估及复发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选择经病理证实的78例恶性淋巴瘤患者,男性51例,女性27例,年龄17 74岁,均行4 6疗程化疗或化疗加局部放疗。
均分别分别在治疗前、治疗中及治疗后行18F -FDG 全身PET /CT 扫描检查2 6次,对PET 、CT 及PET /CT 图像进行综合分析。
结果本组78例中,16例治疗过程中用18F -FDG PET /CT 监测发现疗效不佳,更换了治疗方案。
PET /CT 图像标准化摄取值(SUV 值)呈阳性的43例中,39例为肿瘤残存或复发,4例为炎症;SUV 值呈阴性的35例中,3例复发。
本组疗效:完全缓解(CR )36例;部分缓解(PR )21例;稳定(SD )8例:进展(PD )13例。
结论18F -FDG PET /CT 在性淋巴瘤早期疗效预测、疗效评估及残留肿块的性质鉴别、预后及生存率评估等方面,均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恶性淋巴瘤;18F -FDG ;PET /CT 中图分类号R 733.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0188(2013)01-0048-03doi :10.3969/j.issn.1004-0188.2013.01.015Clinical value of PET /CT in evaluation of curative effects on malignant lymphoma and diagnosis of recurrence Zhou Ke 1,Wang Xuchun 21.PET /CT Center ,General Hospital of Chengdu Military Command ,Chengdu ,Sichuan ,610083,China ;2.Outpatient Clinic ,National Defense Hospital of Sichuan Provincial Military Command ,Chengdu ,Sichuan ,610000,China[Abstract ]ObjectiveTo discuss the clinical application value of PET /CT in the prediction and evaluation of curative effectson malignant lymphoma and in the diagnosis of recurrence.MethodsSeventy eight patients ,who were pathologically diagnosed asmalignant lymphoma (51male and 27female ones aged from 17to 74years old ),were selected and received the chemotherapy or chemotherapy plus local radiotherapy for 4to 6course of treatment.They received the examination by whole -body 18F -FDG PET /CTscanning two to six times before ,during ,and after the treatment.A comprehensive analysis was made in their PET ,CT ,and PET /CTimages.ResultsAmong the 78cases ,the curative effects in 16ones were identified poor by the18F -FDG PET /CT monitoring duringthe treatment ,and then their therapeutic schedule was changed.In 43cases ,the standard uptake values (SUV )of the PET /CT images were positive ;in 39ones ,there were residual tumor or recurrence ;there were 4cases of inflammation ;in 35ones ,the SUVs were negative ,and there were 3cases of recurrence.The results showed complete relief (CR )in 36cases ,partial relief (PR )in 21ones ,stable disease (SD )in 8ones ,and progressing disease (PD )in 13ones.Conclusion 18F -FDG PET /CT has a high clinical application valuein the prediction and evaluation of the early curative effects on malignant lymphoma and the identification ,prognosis ,and the survivalrate evaluation of the residual tumor.[Key words ]malignant lymphoma ;18F -FDG ;PET /CT影响恶性淋巴瘤预后的主要因素有年龄、性别、病理类型、分期、全身症状等。
8例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18F-FDG PETCT表现及临床分析

国际医学放射学杂志InternationalJournalofMedicalRadiology2021Nov 鸦44穴6雪:717-7208例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18F-FDG PET/CT表现及临床分析魏利娟沈婕【摘要】目的分析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HNL )病人的18F-脱氧葡萄糖(FDG )PET/CT 表现及临床资料,提高对该病认识水平。
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经病理证实的HNL 病人的18F-FDG PET/CT 资料,其中男4例、女4例,中位年龄26.5岁。
分析HNL 在18F-FDG PET/CT 成像上所示的受累淋巴结分布、形态、密度及摄取,并采用Pearson 相关分析来确定淋巴结的18F-FDG 最大标准化摄取值(SUVmax)与其长径、短径之间的相关性。
结果8例HNL 病人18F-FDG PET/CT 成像均有多部位淋巴结受累,位于颈部8例(6例双侧、2例单侧),腋窝7例(5例双侧、2例单侧),肺门及纵隔4例,腹部4例,盆腔3例及腹股沟区2例(均为双侧)。
受累淋巴结大都呈椭圆形,无融合,密度较均匀,无钙化及液化坏死。
受累淋巴结SUV max 为12.86±5.70,长径为(1.41±0.42)cm ,短径为(0.84±0.26)cm ,CT 值为(44.77±9.59)HU 。
其中短径<1cm 的淋巴结约占63.4%,SUV max 为11.21±5.80。
受累淋巴结SUV max 与长径呈低度正相关(r =0.349,P =0.025),与短径呈中度正相关(r =0.504,P =0.001)。
结论18F-FDG PET/CT 成像在HNL 诊断、鉴别诊断及淋巴结活检定位中发挥重要作用。
【关键词】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正电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成像;淋巴结肿大;脱氧葡萄糖中图分类号:R551.2;R445.6文献标志码:AClinical and 18F-FDG PET/CT features of histiocytic necrotizing lymphadenitis in 8cases WEI Lijuan,SHEN Jie.Department of Nuclear Medicine,Tianjin First Central Hospital,Tianjin 300192,China.Corresponding author:SHEN Jie,E-mail:*******************【Abstract 】ObjectiveBy analyzing the clinical and 18F-fluorodeoxyglucose (FDG)PET/CT features of histiocyticnecrotizing lymphadenitis (HNL)to raise awareness of this disease.Methods 18F-FDG PET/CT data of 8patients (4malesand 4females,median age of 26.5years)with histologically proved HNL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The distribution,morphology,density and 18F -FDG uptake of lymph nodes involved in 18F -FDG PET/CT imaging were analyzed,and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the maximum standard uptake values (SUV max )and the long/short diameters were analyzed by Pearson correlation analysis.Results18F-FDG PET/CT imaging showed multiple sites lymph node involvement,in neck 8cases(6bilateral,2unilateral),in axilla 7cases (5bilateral,2unilateral),in hilum and mediastinum 4cases,in abdomen 4cases,in pelvic cavity 3cases,and in inguinal region 2cases (both bilateral).The lymph nodes were basically oval without fusion,and the density of them was homogeneous without calcification and liquefaction necrosis.The SUV max ,long diameter,short diameter,and CT value of affected lymph nodes were 12.86±5.70,1.41±0.42cm,0.84±0.26cm,and 44.77±9.59HU,respectively.The short diameter of lymph nodes less than 1cm accounted for 63.4%,and the SUV max was 11.21±5.80.The SUV max of lymph nodes showed a mild positive correlation with the long diameter (r =0.349,P =0.025),and a medium positive correlation with the short diameter (r =0.504,P =0.001).Conclusion18F-FDG PET/CT imaging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diagnosis and differential diagnosis of HNL and localizing lymph node for biopsy.【Keywords 】Histiocytic necrotizing lymphadenitis;Positron-emission tomography;Lymphadenectasis;DeoxyglucoseIntJMedRadiol,2021,44(6):717-720作者单位: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核医学科,天津300192通信作者:沈婕,E-mail:*******************DOI:10.19300/j.2021.L18807临床探究与评析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histiocytic necrotiz -ing lymphadenitis ,HNL )于1972年由日本研究者Kikuchi 和Fujimoto 首次提出[1-2]。
淋巴瘤疗效评价标准

淋巴瘤疗效评价标准
淋巴瘤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由淋巴细胞恶性增殖引起。
在淋巴瘤的治疗过程中,评价疗效是非常重要的,可以帮助医生更好地调整治疗方案,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
淋巴瘤的疗效评价标准是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和实验室检查等综合评定的。
下面将介绍淋巴瘤疗效评价的标准及其相关内容。
一、临床表现。
1. 症状改善,包括发热、盗汗、体重减轻、淋巴结肿大等症状的减轻或消失。
2. 肿瘤负荷减轻,淋巴瘤患者的肿瘤负荷可以通过体格检查和淋巴结活检等手段来评价,肿瘤负荷的减轻通常意味着治疗效果好。
二、影像学检查。
1. CT或MRI检查,通过CT或MRI检查可以观察淋巴瘤病灶的大小、数量和分布情况,评估治疗效果。
2. PET-CT检查,PET-CT检查可以更准确地评估淋巴瘤病灶的活动情况,对疗效评价具有重要意义。
三、实验室检查。
1. 血液学检查,包括血常规、肝肾功能、电解质等指标,可以反映淋巴瘤患者的整体健康状况和治疗效果。
2. 淋巴细胞亚群分析,淋巴瘤患者的淋巴细胞亚群分析可以帮助评估免疫功能和疾病活动情况。
综上所述,淋巴瘤的疗效评价需要综合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和实验室检查等多方面的信息。
在评价疗效时,需要注意病情的动态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以
提高治疗效果。
同时,淋巴瘤的疗效评价标准也在不断发展和完善中,希望未来可以有更准确、可靠的评价指标,为淋巴瘤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和管理。
眼附属器淋巴瘤^(18)F-FDG PETCT的代谢特征及其与临床分期的相关性

Feb. 202IVol. 42 No. I202I 年 2月第42卷第1期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Journal of Capital Medical University[doi : 10. 3969/j, issn 1006-7795. 2021. 01. 004 ]・核医学基础与临床*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207I958) $ This study was supported by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Wa (8207I958).* CowespondWg author , E-mail :xbx30I@ I63. com网络出版时间:202I -0I -I9 I3:23 网络出版地址:ht m s ://k*s• cnkl. nemkcms/detaii/II. 3662. R.202I0II9. I000.006. html眼附属器淋巴瘤18F-BDG PET/CT 的代谢特征及其与临床分期的相关性王观筠V 杨晖1陈佳欣2肖文田X 李灿1姚树林1王瑞民1徐白萱"(I.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核医学科,北京I00853; 2.解放军医学院,北京I00853; 3.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眼科,北京 I00853)$摘要】 目的 分析眼附属器淋巴瘤(ocular adnexal lymphomas , OAL )氟38-脱氧葡萄糖(I F-Puwodewyg/lcwe , I8F-FDG )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扫描显像(po /W w emission tomography/Computed tomography , PET/CT )的代谢参数与临床分期之间的关系,并比较不同病理类型OAL 之间代谢参数的差异。
方法 将20I2年4月至2020年4月在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核医学科行i 8F-PDG PET/CT 检查并由病理诊断为OAL 的患者为研究对象。
PET 临床应用及意义

PET 临床应用及意义PET 临床应用及意义1. 简介1.1 PET技术的定义1.2 PET在临床应用中的重要性和意义2. PET扫描的原理2.1 放射性核素的选择2.2 辐射成像的原理2.3 PET扫描设备的介绍3. PET在肿瘤诊断中的应用3.1 PET扫描在肿瘤定位中的作用3.2 PET-CT在肿瘤早期诊断中的优势3.3 PET显像技术在评估肿瘤治疗效果方面的应用4. PET在心脑血管疾病诊断中的应用4.1 PET扫描在冠心病诊断中的作用4.2 PET扫描在脑血管疾病中的应用4.3 PET显像技术在心脑血管疾病治疗监测方面的应用5. PET在神经精神性疾病诊断中的应用5.1 PET扫描在阿尔茨海默病中的应用5.2 PET扫描在帕金森病中的应用5.3 PET显像技术在精神疾病诊断和治疗评估方面的应用6. PET在内分泌疾病诊断中的应用6.1 PET扫描在甲状腺疾病中的应用6.2 PET扫描在肾上腺疾病中的应用6.3 PET显像技术在内分泌疾病的治疗策略制定中的应用附件:1. PET扫描图像示例2. 临床案例研究报告法律名词及注释:1. PET: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 PET是一种核医学检查方法,通过测量和记录放射性核素在体内的分布和代谢来评估组织的功能状态及病理情况。
2. PET-CT:联合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计算机断层扫描(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Computed Tomography) - PET-CT是一种结合了PET扫描和CT扫描的影像技术,可以获得核医学和解剖学信息的相结合。
3. 放射性核素:具有放射性衰变特性的元素或同位素。
4. 冠心病:冠状动脉病变引起的心肌供血不足的疾病。
5. 阿尔茨海默病:一种进行性神经退行性疾病,引起记忆力丧失和认知能力下降。
6. 甲状腺:位于颈部前方的内分泌器官,控制新陈代谢和体内激素的分泌。
petct淋巴瘤评价疗效标准

PET-CT在淋巴瘤疗效评价方面具有显著优势,其标准如下:早期、客观、全面地评价疗效。
由于淋巴组织遍布全身,淋巴瘤可发生在人体的任何部位。
PET-CT具有高灵敏性、高特异性、功能显像及全身显像等优点,1次检查即可准确显示病变的全身累及情况,可直观地显示肿瘤组织治疗后增殖活性的改变。
凡对治疗有积极反应的肿瘤组织,其增生减缓或停止,细胞代谢活性降低,表现为FDG摄取减低或消失。
早期准确判断残余肿块性质。
淋巴瘤放化疗后残存肿瘤病灶可吸收FDG,而治疗后纤维组织、肿瘤坏死组织则不吸收,PET-CT图像呈阴性,由此可将残存肿瘤从放化疗后的瘢痕组织中区分开来。
准确诊断治疗后正常大小淋巴结受侵状况。
有研究表明在淋巴瘤中7%-71%正常大小淋巴结已受侵。
PET-CT应用其功能代谢显像的特点,可早期发现病变,在一定程度上避免CT的假阴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淋巴瘤检查中PETCT临床应用及表现
发表时间:2013-01-04T14:33:29.640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2年第40期供稿作者:张国旭陈兰兰
[导读] 目的讨论淋巴瘤检查中PETCT临床应用及表现。
张国旭陈兰兰(中国人民解放军沈阳军区总医院核医学科 110016)
【中图分类号】R733.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2)40-0199-02
【摘要】目的讨论淋巴瘤检查中PETCT临床应用及表现。
方法根据患者临床表现结合检查结果进行诊断。
结论 PET/CT能判断胸、颈、腹、盆淋巴结肿大,能正确地反映病变部位和范围。
PET/CT表现为软组织肿块呈放射性核素的摄取,并可直接显示大小、范围、形态、密度及推挤侵犯周围脏器的影像。
【关键词】淋巴瘤检查 PET CT 应用表现
一淋巴结病变
PET/CT能判断胸、颈、腹、盆淋巴结肿大,能正确地反映病变部位和范围。
PET/CT表现为软组织肿块呈放射性核素的摄取,并可直接显示大小、范围、形态、密度及推挤侵犯周围脏器的影像。
HD有70%~80%累及纵隔淋巴结,主要为血管前间和支气管周围淋巴结,次为肺门、隆突下等,极少累及后纵隔。
PET/CT可显示肿大或融合的淋巴结团块,有活性或有坏死区。
孤立性淋巴结肿的诊断较困难,如发现有>lcm淋巴结可视为异常,但须结合临床进行判断。
NHL胸部受累与HD相仿,后纵隔淋巴结受累多在NHL出现,HD少见。
腹膜后,盆腔淋巴结受累,PET/ CT可表现为单个或分散的淋巴结肿,也可表现为相邻的肿大淋巴结融合成团,或肿大淋巴结融合成较大的肿块。
周围结构模糊不清,血管模糊移位。
肠系膜淋巴结受累不论大小如何PET/CT都易于识别。
累及肠系膜淋巴结的50%为NHL,HD仅占5%。
脏器周围淋巴结肿,如肝门、脾门、胰周等,PET/CT能显示淋巴结的大小、范围及相应并发症。
颈部淋巴结受累,PET/CT能清楚显示其大小、范围以及对相邻脏器血管的推挤、包埋等。
二脏器浸润
肝、脾脏:尸检分期结果显示,HD30%~40%有肝脾受累,在NHL中,只有肝脏而无脾脏受侵,且肝受侵比HD多见。
肝脏、脾脏PET/CT可示肝脾内低密度灶,肝脾弥漫性肿大,其内呈放射性核素高摄取。
胃肠道:尸检报告半数以上淋巴瘤累及胃肠道,以胃最多,80%为NHL。
胃浸润时,胃壁显著增厚,可直接浸润到大网膜,可见不规则的“网膜饼”样肿块,病灶处呈放射性核素浓聚。
骨髓浸润:淋巴瘤的骨髓浸润较为常见,是淋巴瘤患者预后不良的征兆之一,且决定淋巴瘤的分期。
单独骨髓细胞学检查或活组织检查阳性率分别为13.5%和14.8%,两者联合应用阳性率21.1%。
HD骨髓浸润率约为5%~14%,常伴有广泛纤维化。
NHL骨髓浸润率约为30%~50%,但在不同组织学亚型和不同临床分期时并不一致,最常见于恶性小淋巴细胞淋巴瘤、高度恶性淋巴母细胞瘤、小无核裂细胞淋巴瘤和各种外周T细胞淋巴瘤。
有作者以骨髓FDG摄取等于或高于肝脏 FDG摄取为骨髓浸润阳性标准,对50例淋巴瘤患者进行分析,PET结果与骨髓穿刺结果符合率为78%(39/50例),8例PET阳性而骨髓穿刺阴性,3例PET阴性而骨髓穿刺阳性。
肝脏是葡萄糖代谢的主要器官,淋巴瘤患者肝脏功能受到影响,代谢有一定变异。
以肝脏摄取为参照来评定骨髓浸润其准确性受到影响时,可以周围软组织为对照。
由于骨髓穿刺部位大多选择在髂前和(或)后上棘。
而骨髓浸润可为弥漫性、局灶性,因此穿刺部位不一定代表骨髓浸润部位,骨髓穿刺阴性也不能完全排除骨髓浸润,有时因为穿刺所得的组织有限,也会导致假阴性。
故以骨髓穿刺结果为骨髓浸润标准有待进一步完善。
Moog等对78例淋巴瘤患者FDG PET、骨髓穿刺结果进行了比较,认为PET对恶性淋巴瘤的骨髓浸润更有潜力。
骨髓浸润还要与肿瘤骨转移相鉴别。
对于化疗后短期内进行PET检查的肿瘤患者,由于药物的作用,对骨髓浸润的诊断要谨慎,以免误诊。
其他:骨骼偶尔受累,可显示受累骨散在骨密度减低及硬化改变,并呈放射性核素浓聚。
肾和肾上腺受侵可示体积增大、轮廓模糊:子宫等受侵时体积增大,均呈放射性核素浓聚,与癌鉴别有困难。
三结外脏器淋巴瘤
人体各组织器官分布有较多的淋巴组织,其中各脏器除可为淋巴瘤全身病变的局部表现外,还可单独发生脏器淋巴瘤,亦即脏器原发性淋巴瘤,如胃淋巴瘤、肝淋巴瘤等。
还有一部分尚未肯定有淋巴组织的器官如脑、骨等,也有原发性淋巴瘤的发生,这些都给影像诊断带来困难。
结外淋巴瘤绝大多数为NHL,HD罕见。
胸部:肺原发性淋巴瘤多为NHL,多表现单个肿块,缓慢生长。
头颈部:鼻咽、鼻窦、鼻腔、扁桃体、甲状腺等,多见于NHL,在相应器官显现肿块,与癌不同的是,淋巴瘤常不易侵犯破坏骨骼。
胃肠道:可显示胃肠腔内肿块,壁增厚。
大肠原发淋巴瘤罕见。
肝脏、脾脏:肝原发性淋巴瘤以NHL为主,CT可示肝内单个低密度灶,边缘锐利,瘤内无钙化。
典型表现可示中央低密度坏死区周围绕以高密度环,环外又有一圈低密环,即呈“双靶征”。
脾脏原发性淋巴瘤少见,病理上分3型,即:弥漫型、巨块型、多肿块型。
CT示脾脏增大及脾内低密度灶,难与淋巴瘤浸润区别,后者可同时出现腹腔淋巴结肿。
肾脏:原发灶非常少见,以NHL为主。
中枢神经系统:原发性淋巴瘤占脑肿瘤1%,绝大多数为 NHL,可单发或多发,多位于脑胼胝体附近或近中线,增强多为团块样强化,周围有水肿。
脑室周围有“镶边状”增强是特征性表现。
骨:好发部位为股骨或骨盆,约占50%。
X线表现为浸润性溶骨状病变,有时边缘可见硬化边,少有骨膜反应,诊断标准为:①只有单骨受侵;②受侵骨组织学证实为淋巴瘤;③首诊时只有骨病变,或只有区域淋巴结受累。
四疗效评价
早期的淋巴瘤用放疗和化疗联合或单独放疗,Ⅲ、IV期的需要加强化疗。
早期淋巴瘤75%~90%的病人有效,而与组织学分型关系不大。
进展期淋巴瘤在新诊断的病人中使用标准方法只有不到50%可治愈。
因此,对进展期的病人疗效评价是至关重要的。
在治疗初期估计疗效的优点是,对顽同性疾病的早期证据可以建议改变治疗方案,如骨髓移植。
早期识别化疗的耐药也能够减低治疗毒性的积累,了解治疗开始肿瘤的负荷,这些有可能改善临床结局。
初步的研究提示,FDG能够早期鉴别出淋巴瘤患者化疗或免疫治疗的有效和无效。
在化疗结束后或化疗的初期FDG摄取状况是治疗反应的预测指标。
1个周期治疗后 FDG阴性者,表明有良好预后,应当继续完成整个一线治疗疗程;1个周期治疗后FDG阳性者预后不好,不需要完成整个初期的治疗方案,可以随机地选择接受二线化疗或加干细胞移植。
一项FDG PET和CT对比的研究报告显示,治疗后复发者FDG全部阳性,而CT只有26%阳性,阳性预测率分别为100%和42%。
在复
发的病人中,FDG阳性者的无病生存期明显短于FDG阴性者,阳性和阴性FDG结果的1年无病生存期分别为0%和86%。
五鉴别诊断
反应性淋巴结和炎症可致假阳性。
治疗后胸腺增生的部位也会有FDG聚集。
结外器官的(特别是脾脏)弓形体病、分枝杆菌结核、真菌病、结节病等可致假阳性。
治疗后骨髓的改变也有可能和淋巴瘤混淆。
和黏膜伴生的淋巴组织、低分级、小于 lcm的淋巴瘤病灶等可能造成FDG假阴性。
FDG对淋巴瘤骨髓侵犯既有假阳性,也有假阴性,所以淋巴瘤骨髓浸润最好用骨髓活检或MRI检查。
参考文献
[1]宋秀宇,徐文贵,戴东,马文超.~(18)F-FDG PET/CT显像应用于恶性淋巴瘤的临床价值[J].当代医学,2009年14期.
[2]程月新,李建勇,陈天荣,徐卫,黄静娟,钱思轩,张苏江.PET/CT显像在淋巴瘤分期及疗效评价中的价值[J];现代肿瘤医学; 2008年08期.
[3]杨明,李毅红,丛粮,顾倩.~(18)F-FDGPET-CT在淋巴瘤分期及疗效评价中的应用研究[J].武警医学,2008年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