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腐蚀与局部腐蚀精品PPT课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8
(3)蚀孔成核位置 金属材料表面组织和结构的不均匀性使表面钝化膜的某 些部位较为薄弱,从而成为点蚀容易形核的部位 晶界、夹杂、位错和异相组织
19
(4)蚀孔的孕育期 点蚀的孕育期 从金属与溶液接触到点蚀产生的时间 孕育期随溶液中Cl-浓度增加和电极电位的升高而缩短 Engell等发现低碳钢发生点蚀的孕育期 的倒数与Cl-浓 度呈线性关系。即: 1 k[Cl ]
3.1 3.2 点腐蚀 3.3 缝隙腐蚀 3.4 电偶腐蚀 3.5 晶间腐蚀 3.6 选择性腐蚀 3.7 应力腐蚀开裂 3.8 腐蚀疲劳 3.9 磨损腐蚀 3.10 氢损伤
1
3.1 全面腐蚀
2
按材料腐蚀形态
3.1.1 腐蚀的类型
全面腐蚀
•均匀腐蚀 •不均匀腐蚀
局部腐蚀
•点蚀(孔蚀) •缝隙腐蚀及丝状腐蚀 •电偶腐蚀(接触腐蚀) •晶间腐蚀 •选择性腐蚀
点蚀的断面形状 (a)窄深形(b)椭圆形 (c)宽浅形(d)皮下形 (e)底切形(f)水平形与
垂直形
点蚀的截面金相照片
11
点蚀的形貌
12
3.2.4 点蚀发生的条件 满足材料、介质和电化学三个方面的条件 (1) 点蚀多发生在表面容易钝化的金属材料上(如不锈钢、 Al及Al合金)或表面有阴极性镀层的金属上(如镀Sn、Cu 或Ni的碳钢表面) 当钝化膜或阴极性镀层局部发生破坏时,破坏区的 金属和未破坏区形成了大阴极、小阳极的“钝化-活 化腐蚀电池”,使腐蚀向基体纵深发展而形成蚀孔
e
21
闭塞电池的形成条件 在反应体系中具备阻碍液相传质过程的几何条件,如在
孔口腐蚀产物的塞积可在局部造成传质困难,缝隙及应 力腐蚀的裂纹也都会出现类似的情况 有导致局部不同于整体的环境 存在导致局部不同于整体的电化学和化学反应
22
蚀孔的自催化发展过程
点蚀一旦发生,蚀孔内外就会发生一系列变化: (a) 蚀孔外金属处于钝化态:
13
(2) 点蚀发生于有特殊离子的腐蚀介质中 不锈钢对卤素离子特别敏感,作用的顺序是:Cl- >Br->I-。这些阴离子在金属表面不均匀吸附易导致 钝化膜的不均匀破坏,诱发点蚀
14
(3)点蚀发生在特定临界电位(点蚀电位或破裂电位Eb)以上 具有活化-钝化转变行为的阳极极化曲线三个区域:
(a) E>Eb 将形成新的蚀孔,已有蚀孔 继续长大
16
(1)钝化膜破坏理 论
当电极阳极极化时,钝化膜中的电场强度增加,吸 附在钝化膜表面上的腐蚀性阴离子(如 Cl-离子)因 其离子半径较小而在电场的作用下进入钝化膜,使 钝化膜局部变成了强烈的感应离子导体,钝化膜在 该点上出现了高的电流密度。
当钝化膜-溶液界面的电场强度达到某一临界值时, 就发生了点蚀
3
(1) 全面腐蚀 各部位腐蚀速率接近 金属的表面比较均匀地减薄,无明显的腐蚀形态差别 同时允许具有一定程度的不均匀性
(2) 局部腐蚀 腐蚀的发生在金属的某一特定部位 阳极区和阴极区可以截然分开,其位置可以用肉眼 或微观观察加以区分 同时次生腐蚀产物又可在阴、阳极交界的第三地点 形成
4
k-常数 [Cl-]在一定临界值以下,不发生点蚀
20
(5)蚀孔的生长(发展)
蚀孔内部的电化学条件发生了显著的改变,对蚀孔的生 长有很大的影响,因此蚀孔一旦形成,发展十分迅速
蚀孔发展的主要理论是以“闭塞电池” 的形成为基础, 并进而形成“活化-钝化腐蚀电池”的自催化理论
ClO2
ClO2
e
Fe2+ Fe2+
3.1.2 全面腐蚀 (1) 全面腐蚀 腐蚀分布于金属的整个表面,使金属整体减薄 (2) 全面腐蚀发生的条件 腐蚀介质能够均匀地抵达金属表面的各部位,而且金 属的成分和组织比较均匀 (3) 腐蚀速率的表示方法 均匀腐蚀速率-失重或失厚 如通常用mm/a来表达全面腐蚀速率
5
(4) 全面腐蚀的电化学特点 腐蚀原电池的阴、阳极面积非常小,甚至用微观方法 也无法辨认,而且微阳极和微阴极的位置随机变化 整个金属表面在溶液中处于活化状态,只是各点随时 间(或地点)有能量起伏,能量高时(处)呈阳极, 能量低时(处)呈阴极,从而使整个金属表面遭受腐 蚀
6
比较项目 腐蚀形貌
腐蚀电池
电极面积 腐蚀极化图
wenku.baidu.com
全面腐蚀
腐蚀分布在整个金属 表面上
阴阳极在表面上变幻 不定,阴阳极不可辨 别 阴极=阳极
局部腐蚀
腐蚀破坏主要集中在一 定区域上,其它部分不 腐蚀 阴阳极在微观上可以分 别
阳极〈〈阴极
7
3.2 点蚀
8
3.2.1 点蚀的概念 点蚀又称孔蚀,是一种腐蚀集中在金属表面的很小范围内, 并深入到金属内部的小孔状腐蚀形态,蚀孔直径小、深度深 ,其余地方不腐蚀或腐蚀很轻微。通常发生在易钝化金属或 合金中,同时往往在有侵蚀性阴离子与氧化剂共存条件下发 生
17
(2)吸附理论(吸附膜理论)
吸附理论认为蚀孔的形成是阴离子(如Cl-离子)与氧的竞 争吸附的结果
在除气溶液中金属表面吸附是由水形成的稳定氧化物离 子
一旦氯的络合离子取代稳定氧化物离子,该处吸附膜被 破坏,而发生点蚀
点蚀的破裂电位Eb是腐蚀性阴离子可以可逆地置换金属 表面上吸附层的电位。当E>Eb时,氯离子在某些点竞争 吸附强烈,该处发生点蚀
(b) Eb >E>Ep 不会形成新蚀孔,但原有蚀 孔将继续发展长大
(c) E≤Ep
原有蚀孔再钝化而不再发 展,也不会形成新蚀孔
点蚀电位Eb——在析氧电位以下由于点蚀而使电流密度急剧 上升的电位
保护电位Ep——逆向极化曲线与正向极化曲线相交点
15
(或电流降至零)所对应的电位
3.2.5 点蚀机理 第一阶段——蚀孔成核(发生) 钝化膜破坏理论和吸附理论 第二阶段——蚀孔生长(发展) “闭塞电池” 的形成为基础,并进而形成“活化 -钝化腐蚀电池”的自催化理论
点蚀表面形貌和示意图
9
3.2.2 点蚀的危害 点蚀导致金属的失重非常小,由于阳极面积很小, 局部腐蚀速度很快,常使设备和管壁穿孔,从而导 致突发事故 对点蚀的检查比较困难,因为蚀孔尺寸很小,而且 经常被腐蚀产物遮盖,因而定量测量和比较点蚀的 程度也很困难 是破坏性和隐患性最大的腐蚀形态
10
3.2.3 点蚀的形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