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政治马原知识点意识能动作用的表现
考研政治马原世界观与方法论重点:人类的意识

考研政治马原世界观与方法论重点:人类的意识1、人类意识的产生经历的三个决定性环节:⑴、所有物质都具有的反应特性→低级生物的刺激感应性;⑵、低级生物的刺激感应性→一般的动物的感觉和心理;⑶、一般的动物的感觉和心理→人的意识。
2、人的意识的产生,人的劳动起了决定作用。
3、意识的本质:⑴、意识是人脑的机能与属性;⑵、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主观映像;⒈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意识不论是正确还是错误都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包括正确的反映和歪曲的反映。
⒉意识的形式是主观的;⒊意识是主观和客观的统一。
Ⅰ、否认意识内容的客观性,否认意识对物质的依赖性,这是唯心主义的观点;Ⅱ、否认意识形式的主观性,把意识解释为“如同肝胆分泌的胆汁的物质的东西”是庸俗唯物主义的观点。
4、意识能动性或主观能动性的含义:指意识具有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和功能。
5、意识能动性的表现:⑴、具有目的性、计划性;⑵、具有高度创造性,能创造出物质世界没有的东西;⑶、对人体生理活动的控制与调节;⑷、通过实践改造客观世界,即对客观世界改造的反作用。
6、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原理:⑴、物质决定意识;⑵、意识反作用于物质;⑶、物质决定论和意识能动论是密切联系、不可分割的。
⒈主张意识决定作用的观点是唯心主义观点;⒉主张意识能动作用的观点是形而上学观点。
7、人工智能的含义:人工智能是根据控制论的基本原理运用功能模拟的方法,制造电脑模拟人脑的部分功能。
8、意识和人工智能的关系:⑴、相互联系、相互促进;人工智能在功能上表现上代替甚至超过人脑的部分思维能力。
⑵、人脑和人工智能有本质区别:人脑人工智能区别1 生理的、心理的过程无意识的机械的、物理的过程区别2 有自觉性没有自觉性区别3 具有想象力和创造性只能接受人脑的指令区别4 具有社会性不具有社会性9、如何正确地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⑴、要坚持物质决定论和意识能动论相统一的观点,恰当估计意识的能动作用是第二位的;⑵、要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前提,正确认识客观规律并按照客观规律办事;⑶、要有一定的物质条件和物质手段,“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说的就是这个意思;⑷、要明确认识到发挥意识能动作用的基本途径是社会实践。
2019考研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及答案3_毙考题

2019考研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及答案3考研政治复习要注意结合做题来巩固,尤其是马原部分的知识点比较多,哲学观点也比较难理解。
下面毙考题分享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及答案,我们一起来结合相关知识点记忆:2019考研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及答案3单项选择题:1.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它存在于人的意识之外,可以为人的意识所反映。
哲学上的物质范畴是对物质世界多样性和统一性所作的最高的哲学概括,它与自然科学关于具体的物质形态和物质结构概念之间的关系是A.整体和部分的关系B.共性与个性的关系C.系统与要素的关系D.两个同等程度范畴2.北极星指的是最靠近北天极的一颗星,是夜空能看到的亮度和位置较稳定的恒星,千百年来地球上的人们靠它的星光来指导。
实际上,由于地球自转轴存在周期性的缓慢摆动,北极星不是一成不变的,曾经的北极星会被新的更靠近北天极的恒星取代。
现阶段北极星是指小熊座α星,在3000年前是天龙座α星,隋唐时期,北极五成了北极星,而到了公元4000年前后,仙王座γ星成为北极星。
以上材料说明A.时空是人们主观经验的产物B.没有绝对静止的事物C.无条件的绝对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D.静止是运动的普遍状态3.柳宗元在《非国语》中指出:山川者,特天地之物也。
阴与阳者,气而游乎其间者也。
自动自休,自峙自流,是恶乎与我谋? 这句话的哲理在于A.物质运动变化的根本原因在于其自身B.运动的主体是物质和精神C. 我是万物运动变化的绝对主宰D.物质是运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4. 方生方死,方死方生,方可方不可,方不可方可。
这种观点是A.辩证法观点B.朴素唯物主义观点C.机械唯物主义观点D.相对主义观点5.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
物质运动是绝对的,而物质在运动过程中又有某种暂时的静止。
关于运动和静止的关系,下列选项表述正确的是A静止是运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B静止是运动的实在基础和承担者C静不是动,动不是静D静中有动,动中有静6.人们用来测量时间的单位年月日等是靠天体在空间中的运动来确定的,测定宇宙天体之间距离的单位是用光在真空中沿直线传播一年的距离(即光年)来测量的。
【考研政治-马原理】高频考点之(四)意识的能动作用

【考研政治-马原理】高频考点之(四)意识的能动作用Hi 同学们上午好欢迎关注1.意识能动作用的表现意识的能动作用是人类意识所特有的能动地反映世界,并通过指导实践能动地改造世界的能力和活动。
人类意识的能动作用的表现主要有:①目的性、计划性。
人们在社会实践之前,在大脑里往往先有了改造以后物质世界的蓝图,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先有图纸,后有楼房”,这正说明了人类的意识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人类的实践活动也正是在这种目的性和计划性指导下才具有了自觉能动性。
②创造性。
人类意识不仅能够认识事物的现象,更能反映事物的本质,创造性地透过现象一步一步抽象出事物的内在必然性或者本质规律性。
③通过指导实践实现对世界的改造作用,使世界不断地从自在世界转变为自为世界,不断从原始的自然转变为人化的自然。
④指导、控制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
当然这种调控作用不是无限的,不能夸大。
有些人将人类意识所具有的这种调控作用夸大,在气功和特异功能的研究中甚至相信意念能移动物体,这就会导致主观唯心主义,是不可取的。
2.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1)物质和意识之间存在质的区别:物质是客观实在,意识是主观存在;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
(2)物质和意识也存在密切的联系: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有能动的反作用;意识与物质具有同一性,意识能够达到对物质的正确反映;通过实践,物质可以变成精神,精神可以变成物,即二者可以相互转化。
列宁深刻地认识到意识对物质的能动作用,明确提出:人的意识不仅反映客观世界,并且创造客观世界。
这一命题表明人类不仅能够反映外部客观世界,并且能够通过指导实践活动达到对客观世界的改造,创造出自然界没有的新物质,如人工元素,合成塑料,合成橡胶等。
3.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关系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首先,必须尊重客观规律。
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以承认和尊重规律的客观性为前提和基础,如果违背客观规律,就会受到它的惩罚。
其次,必须发挥主观能动性。
考研毙考题:考研政治需背考点(3)

考研政治马原需背考点——唯物论一、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原理1.〖原理内容〗: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
正确意识对事物发展促进作用,错误意识对事物发展起着阻碍作用。
2.〖方法论〗:想问题、办事情既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又要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自觉地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二、意识能动作用意识的能动作用是人的意识所特有的积极反映世界与改造世界的能力和活动。
意识能动作用主要表现在:第一,意识活动具有自觉性、目的性和计划性。
第二,意识活动具有创造性。
不仅反映现象,而且对感性材料进行加工、制作、选择建构,在思维中构造一个现实中所没有的理想世界。
第三,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
第四,意识具有指导、控制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
人们要正确发挥主观能动作用,应当注意以下几点:首先,从实际出发,努力认识和把握事物的发展规律。
其次,实践是发挥人的主观能动作用的基本途径。
最后,主观能动作用的发挥,还依赖于一定的物质条件和物质手段。
三、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辩证关系原理1.〖原理内容〗: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
但人在规律面前又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
2.〖方法论〗:想问题、办事情,既要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有机地结合起来。
背诵提点唯物论是马原哲学的开篇交代,哲学基本概念物质和意识及两者的关系。
更多考点请下载考研毙考题。
云南大学2024年615马原考研试题(考生回忆版)

云南大学2024级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初试真题(考生回忆版)615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1.列宁的物质概念答:①在马克思主义产生以前,旧唯物主义是从消极、直观的层面上去理解物质概念的。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把物质等同于物质的微观结构层次原子,其主要缺陷是没有能够分清楚哲学的物质概念与自然科学的物质概念之间的共性与个性。
②马克思主义实现了对于物质概念的科学理解。
马克思反对从消极、直观的层面上去理解物质,而是强调要从能动的实践出发去把握物质概念。
对于物质概念的正确定义,可以列宁的这句话来概况:即“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这表明,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类的意识而存在,并能为人类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③马克思主义对于物质概念的正确理解,实现了在物质概念上的重大变革,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
主要表现为,它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它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批判了不可知论;它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也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
这就表明,马克思主义克服了旧唯物主义将物质概念局限在自然领域的缺陷,把唯心主义从社会历史领域的庇护所中彻底驱除出去。
2.真理的绝对性答:真理的绝对性:是指真理主客观统一的确定性和发展的无限性。
①就真理的客观性而言,任何真理都标志着主观与客观相符合,都包含不依赖于人的意识的客观内容,都同谬误有原则的界限。
这是无条件的、绝对的;②就人类认识的本性来说,能够正确认识无限发展的物质世界,认识每前进一步,都是对无限发展着的物质世界的接近,这也是无条件的、绝对的。
3.交往答:指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各种关系。
①交往实质上是人与人之间的“交互作用”。
是人们之间的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是“主体间”的互动。
人们之间互动的一定形式,即交往形式,马克思也称为“交往方式”;人们通过一定的方式进行交往,就形成一定的交往关系,如经济关系、政治关系和思想关系等社会关系。
考研政治马原部分重要知识点总结

第一部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一章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考点1 马克思主义的含义(1)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思想的科学体系,可以从它的创作者、继承者的认识成果,它的阶级属性,它的研究对象、主要内容等不同角度去理解。
(2)马克思主义有广义与狭义之分。
狭义地讲,马克思主义即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广义地讲,马克思主义还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
(3)马克思主义的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
三者是一个完整的整体,不可分割。
考点2 马克思主义的产生(1)客观条件:①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经济社会条件和基础。
②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及其对科学理论指导的强烈需求为马克思主义产生提供了阶级基础和实践基础。
(2)主观条件:马克思恩格斯的革命实践和对人类文明成果的继承与创新。
考点3 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的发展(1)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产生并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
这种发展,除了马克思恩格斯自身的不断充实和完善外,其后首先是由列宁等在领导俄国革命中实现的。
(2)中国共产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先后产生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考点4 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政治立场、理论品质以及社会理想(1)世界观和方法论: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科学体系的哲学基础。
(2)政治立场: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
①这是由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本性决定的。
②这是由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决定的。
③是否始终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是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分水岭,也是判断马克思主义政党的试金石。
(3)理论品质: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是,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2022考研政治马原分析题必备万能模板(全)

2021考研政治马原分析题必备万能模板一、唯物论万能原理模版:内容:马克思主义唯物论认为物质和意识是辩证统一的,物质决定意识,意识依赖于物质并反作用于物质。
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表现在意识的起源、本质和作用上。
意识的能动作用是人的意识所特有的积极的反映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和活动,主要表现在目的性和计划性,创造性,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指导、控制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
方法论:我们要坚定马克思主义唯物主义的立场,防止各种唯心主义的错误,正确认识和把握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
坚持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努力认识和把握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又要重视意识的能动作用,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通过实践的基本途径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作用。
二、辩证法万能原理模版:内容: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中,唯物辩证法是其核心内容。
唯物辩证法是关于世界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科学,联系是指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和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关系。
联系具有客观性、普遍性、多样性和条件性等特征。
发展是前进的上升的运动,事物的发展是一个过程,一切事物,只有经过一定的过程,才能实现自身的发展。
方法论:学习和掌握唯物辩证法,要求我们在实际工作中不断增强辩证思维能力、历史思维能力、战略思维能力、底线思维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无论是对自然、社会、思维这三大领域的矛盾运动规律的宏观把握,还是对实际工作中错综复杂的矛盾的细微分析,唯物辩证法都有普遍的方法论意义。
三、矛盾专题万能模版:内容:马克思主义辩证法认为对立统一规律即矛盾规律是唯物辩证法体系的实质和核心。
矛盾是指事物或事物之间的对立和统一及其关系,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矛盾相互联系的两个方面。
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包含矛盾的,既要承认矛盾的普遍性又要善于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在复杂的矛盾群中要区分根本矛盾和非根本矛盾、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考研政治马原16个原理核心考点

考研政治:马原16个原理核心考点注:这16大原理,唯物论部分有2个,辩证法部分有6个,认识论部分有6个,唯物史观部分有2个。
一、唯物论原理原理1 意识的能动作用原理【原理内容】1.意识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像。
2.意识的能动作用表现(主观能动性):①自觉性、目的性和计划性。
②能动创造性。
③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
④指导、控制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
3.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关系:①必须尊重客观规律。
②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土,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③实践是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统一的基础。
4.正确发挥主观能动作用:①从实际出发,努力认识和把握事物的发展规律。
②实践是发挥人的主观能动作用的基本途径。
③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还依赖于一定的物质条件和物质手段。
(有时在第二问出现)【方法论意义】既要尊重规律,按规律办事,实事求是;同时又要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把二者结合起来。
原理2 实践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原理【原理内容】1.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世界的客观物质性活动。
2.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是社会生活的本质,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分化与统一的现实基础。
通过劳动实践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实现它们的和谐统一,是人类必须面对的永恒主题。
如何处理(环境问题)是人们实践活动方式和水平的反映。
(环境问题)是由于人类实践活动方式不当所造成的。
【方法论意义】我们必须转变实践活动方式,合理地调节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在最无愧于和最适合人类本性的条件下进行这种物质变换。
二、辩证法原理原理1 事物普遍联系原理【原理内容】1.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是普遍联系的,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在普遍的联系之中,没有任何一个事物孤立地存在,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普遍联系的统一整体,事物的普遍联系是通过中介实现的。
2.事物的相互联系即相互作用构成事物的运动变化发展。
3.人们能够发现事物的固有联系,并能动地建立新的联系,进而利用这种联系来促进事物的良性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考研政治马原知识点:意识能
动作用的表现
意识的能动作用是人的意识所特有的积极反映世界与改造世界的能力和活动。
主要表现在:
第一,意识反映世界具有自觉性、目的性和计划性。
第二,意识不仅反映事物的现象,而且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不仅能反映现存事物,而且能追溯过去、推测未来,创造一个理想的或幻想的世界,具有能动创造性。
第三,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
意识可以通过“思维操作”实现对客观事物的超前的、观念的改造,指导并通过实践把理想变成现实,从而改变、创造世界。
这就是列宁所说的“意识不仅反映客观世界,并且创造客观世界”。
第四,意识还具有指导、控制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
【知识点讲解】
1.基本概念或原理分析
“人的意识不仅反映客观世界,而且创造客观世界”,这是列宁一句非常经典的话,不能断章取义的理解,不然会得出完全相反的结论的。
意识创造世界的意思是在说,意识对客观事物具有能能动的反作用,意识必须通过实践才能创造世界,不可能直接创造世界,但实践过程是人的意识的现实体现,所以这句话不是唯心主义的观点。
2.案例或记忆方法
有一年,曹操率领部队在行军途中。
天气非常热,到了中午,士兵的衣服都湿透了,行军的速度也慢下来。
曹操看到这种情况,担心贻误战机,心里很着急。
可是,离水源还有很长一段距离。
于是他脑筋一转,指着前方说:“将士们,前面有一大片梅林,那里的梅子又大又好吃,我们快点赶路,绕过这个山丘就到了!”大家一听,仿佛已经吃到了梅子,精神大振,步伐也加快了许多。
“望梅止渴”的小故事也体现了意识还具有指导、控制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