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政治马原知识点:真理的属性

合集下载

考研政治马哲第四章常考知识点汇总

考研政治马哲第四章常考知识点汇总

考研政治马哲第四章常考知识点汇总(二)三、真理与价值1.真理及其客观性真理是客观事物及其规律在人的意识中的正确反映。

凡是真理都具有客观性:一是真理中包含着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内容;二是检验真理的标准是客观的社会实践。

承认真理的客观性,就是坚持唯物主义一元论。

就某个确定的问题和对象而言,真理只能是一个,即与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相符合的认识。

真理和谬误是相伴而生的,它们既有原则的区别,又是相互包含和转化的。

2.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及其辩证关系真理的具体性真理是个发展过程,既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这是真理问题上的辩证法。

真理的绝对性或绝对真理的含义:(1)就真理的客观性而言,任何真理都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都包含不依赖于人的客观内容,承认客观真理,也就必然承认绝对真理;(2)就人类认识的本性来说,完全可以正确认识无限发展的客观世界,每个真理的获得都是向无限发展着的物质世界的接近,承认世界的可知性,也就必然承认绝对真理;(3)从真理的发展来说,无数相对真理的总和构成绝对真理,承认认识发展的无限性,也就必然承认绝对真理。

真理的相对性或相对真理是指人们在一定条件下的正确认识是有限度的:(1)从广度上说,它只是客观世界的一定范围、方面的正确认识,有待于扩展;(2)从深度上说,它只是对特定事物的一定程度、层次的近似正确认识,有待于深化;(3)从进程上说,它只是对事物的一定发展阶段的正确认识,有待于发展。

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是同一客观真理的两重属性,任何客观真理都是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统一。

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是相互联结、相互包含的,绝对真理寓于相对真理之中,相对真理包含着绝对真理的颗粒。

相对真理和绝对真理又是辩证转化的,真理是由相对真理走向绝对真理的永无止境的过程,任何真理性的认识都是由相对真理向绝对真理转化过程中的一个环节。

这就要求我们以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和一切科学理论。

真理是客观性、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表明真理是具体的,而不是抽象的。

自考本科《马原》第二章第三节知识点精华:真理与价值

自考本科《马原》第二章第三节知识点精华:真理与价值

自考本科《马原》第二章第三节知识点精华:真理与价值平静的湖面只有呆板的倒映,奔腾的激流才有美丽的浪花!幸福不是靠别人来布施,而是要自己去赢取!生命的意义在不断挑战自己,战胜自己!第二章认识的本质及其规律 第三节真理与价值 一、真理及其属性 1、真理和谬误 要掌握,常以简答题出现。

在实践中,主体对客体的反映有两种情形:一种是主体正确地反映了客体,一种是主体歪曲地反映了客体。

正确地反映客体的认识就是真理,歪曲地反映客体的认识就是谬误。

真理是指与事物的内部联系和本质的相一致、相符合。

谬误是与事物不相一致、不相符合的认识,它不仅与事物的现象和表面联系不相一致和不相符合,而且也与事物的本质和内部联系不相一致和不相符合。

真理和谬误是认识运动中既对立又统一的两个方面。

它们的对立表现在相互排斥、相互否定上。

真理与谬误的统一表现为它们之间的相互依存和相互转化。

真理与谬误互相依存,是说真理与谬误是相比较而存在、相斗争而发展的。

在认识过程中不断地开展真理对谬误的斗争,以达到人们对真理越来越深刻的认识。

谬误也可能转化为真理,这是指当人们把超出特定对象、时间和范围的认识进行纠正,使之重新与对象、时间和范围相符合,这时谬误就变成了真理。

2、真理的属性 要掌握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的辨证关系,常以简答题出现。

作为正确认识的真理具有多种属性,最重要的是真理的客观性、绝对性和相对性。

(1)真理的客观性 真理的客观性有两个含义:其一,真理的客观性就是承认认识的内容来自客观实际又符合客观实际。

事物及其规律本身并不就是真理;真理属于认识范围。

其二,真理的客观性是指检验真理的标准是客观的。

主观的真理是根本不存在的。

唯物主义承认客观真理。

唯心主义否认客观真理。

(2)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 任何真理都是客观性、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这就是真理观上唯物论与辩证法的统一。

真理具有绝对性,通常把真理的绝对性称作“绝对真理”。

真理的绝对性有两个方面的含义:第一,真理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考研政治马原世界观与方法论重点:真理

考研政治马原世界观与方法论重点:真理

考研政治马原世界观与方法论重点:真理1、真理的定义: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是符合客观事物和规律的认识。

2、真理的根本属性是客观性。

⑴是指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真理中含有不依赖于人的客观内容;⑵是指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社会实践也是客观的。

注:真理没有阶级性。

3、真理是具体的:真理是具体的是由真理的客观性所决定的,是指任何真理即主观同客观的一致都是在特定条件、范围的限定下,主体的认识同特定对象的一致或符合。

如果超出了这些具体限定,正如列宁所说,“只要再多走一小步,真理便会变成错误。

”真理是具体的原理的内容和要求是:⑴真理是有条件的,离开了具体的时间、地点、条件,抽象地谈论真理是唯心主义的观点。

⑵真理是全面的。

是事物多方面本质规定的综合,片面地谈论真理是形而上学的观点。

⑶真理是历史的。

是一个过程,静止地谈论真理是形而上学观点。

⑷真理是具体的。

和真理是一元的是一个意思,即在同一时间、地点条件下,人们对同一事物的真理性认识只能有一个,不因人而异、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4、反对唯心主义真理观:(表现!)⑴真理是思想形式;⑵多数人承认的就是真理;⑶有用就是真理;⑷圣人之言是真理等。

5、真理和谬误的关系是对立统一的关系:⑴真理和谬误是对立的,两者有着原则的界限,前者是正确认识,后者是错误认识,在一定范围内的对立是绝对的。

两者是不能相互包含的。

⑵真理和谬误同属认识范畴,两者又是统一的。

一方面,真理和谬误是相比较而存在、相斗争而发展。

这是真理发展的一个规律。

另一方面,真理和谬误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6、同一真理的两种不同属性是真理的绝对性和真理的相对性:⑴真理的绝对性或绝对真理的含义有两个方面:任何真理都有其不依赖于人和人类的客观内容,这是无条件的绝对的,即承认真理的客观性;指人类的认识能够认识无限发展的物质世界,每一个真理的获得都是对无限发展的物质世界的接近,这是无条件的绝对的,即承认世界的可知性。

⑵真理的相对性或相对真理的含义是指正确认识的有限性,有两个方面:从认识广度上说任何真理都只是一定范围的正确认识,有待扩展;从深度上说任何真理都只是对客观事物和规律的近似的正确认识有待深化。

考研政治马原基础资料-真理的客观性、绝对性和相对性[精品文档]

考研政治马原基础资料-真理的客观性、绝对性和相对性[精品文档]

里,看更多政治资料考研政治怎么复习?在考研复习中,复习资料的选择至关重要。

中公考研辅导老师为考生整理了【考研政治-马原知识点讲解和习题】,同时可以为大家提供名师考研政治视频、考研政治复习资料、考研政治真题和考研政治辅导等,助您冲击名校!1.真理的客观性、绝对性和相对性(1)真理的客观性——客观真理真理是人们对于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

真理具有客观性,凡真理都是客观真理。

真理的客观性或客观真理有两层含义:一是指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真理中包括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内容。

真理的客观性并不是说真理本身就是客观事物,也不是说它没有主观形式,而是说它以客观事物为认识对象,正确揭示了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也就是说它所反映的内容是客观的。

二是指真理的标准是客观的,客观的社会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承认真理的客观性,就是坚持了真理问题上的唯物主义。

承认客观真理同坚持唯物主义世界观以及唯物主义反映论,在本质上是一致的。

一切唯心主义都宣扬主观真理论。

主观真理论有两种典型表现:真理;有用即真理”,把真理的有用性与真理本身等同起来。

它们共同的错误都是否定真理的客观性。

真理的客观性决定了真理的一元性。

真理的一元性是指对于特定认识客体来说,真理只有一个,它不因主体认识的差别和变化而改变。

在人们的认识活动中,虽然由于主体认识角度和立场、观点、方法等方面的差异,人们关于同一客体的认识结果往往会有所不同,有时甚至截然相反。

但是,这并不表明观点不同的每个人都有真理。

在任何情况下,对于特定实践活动中特定的认识对象来说,只能有一种认识是与特定的认识客体的状态、本质和规律相一致的,这种认识就是真理。

(2)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及其辩证关系真理是个发展过程,既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这是真理问题上的辩证法。

里,看更多政治资料①真理的绝对性或绝对真理有三层含义:一是就真理的客观性而言,任何真理都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都包含不依赖于人的意识的客观内容,这是无条件的、绝对的。

马哲-认识论:真理观价值观自由观

马哲-认识论:真理观价值观自由观

政治要点归纳:马原第四讲真理观、价值观、自由观A、真理观一、真理客观性(过程)真理是人们对于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内容是客观的,形式是主观的客观性:内容客观,标准客观真理是认识范畴,不是客观实在。

一元性:对于特定客体来说真理只有一个,不因主体认识差别变化而变化(绝对性)二、真理绝对性和相对性及其辩证关系承认真理是客观的,这是真理上的唯物论就真理发展过程及人们认识掌握程度来说真理又是绝对的和相对的,这是真理的辩证法1、真理的绝对性(抽象)与相对性(具体):绝对性:即具有绝对性的真理,指真理的内容表明了主客观统一的确定性和发展的无限性三层含义:客观性而言,任何真理都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不依赖于主观,是无条件的绝对的(客观性);人类认识按其本性来说,每个真理的获得都是对着无限发展的物质世界的接近,这是无条件的绝对的(可知性);从真理发展而言,无数相对真理的总和构成相对真理,承认发展的无限性必须承认绝对真理。

相对性:即具有相对性的真理,人们在一定条件下对事物的客观过程及其发展规律的正确认识总是有限度的三层含义:广度上说,他只是对客观世界一定范围方面的正确认识,有待于扩展。

深度上说,他只是对特定事务一定程度、层次的近似正确的认识,有待于深化。

进程上说,他只是对事物一定发展阶段的正确认识,有待于发展。

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是同一客观真理的两重属性:绝对性不可推翻,相对性有待发展。

2、绝对真理与相对真理的辩证统一相互依存相互包含,不可分割。

(类似个性共性关系)两者辩证转化,人类认识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是从相对真理逼近绝对真理的无限过程3、真理的具体性(有条件性,存在适用范围)客观性绝对性相对性统一,真理是具体的:认识对象是具体的,认识主体是具体的,任何真理都是在一定发展阶段的特定条件范围内的。

内容上是多方面总和,多样的统一。

形式上是由一系列概念原理构成的理论体系。

全面的,历史的,有条件的。

反对绝对主义和相对主义。

2023年考研政治马原真理大知识点

2023年考研政治马原真理大知识点

2023考研政治马原真理8大知识点真理是指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对的反映真理是客观的, 这是由于:(1)真理内容是客观的。

真理的内容来源于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实在;(2)检查真理的社会实践是客观的。

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或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是真理的两重属性(同人的结识能力的至上性和非至上性相联系), 两者是对立统一关系(1)两者是有区别的。

绝对真理或真理的绝对性有三个方面的含义:①任何真理都是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对的反映, 都具有不依赖人类的客观内容, 这是无条件的、绝对的。

②人的结识按其本性可以对的结识无限发展的客观世界, 也是无条件的绝对的。

③从真理的发展来说, 无数相对真理的总和构成绝对真理。

相对真理或真理的相对性是指真理的条件性。

表现为:①从结识的广度来看, 任何真理的结识都是对整个世界某些领域、某些事物和过程的一定范围的对的反映, 有待于扩展。

②从结识的深度看, 任何真理都是对特定事物一定限度、一定层次的近似对的的反映, 有待于深化。

③从进程上看, 它只是对事物的一定发展阶段的对的结识, 有待于发展。

(2)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又是互相渗透、互相联结的①相对之中有绝对, 任何相对真理之中都包含着绝对真理的成分;另一方面, 绝对之中也有相对, 无数相对真理的总和构成绝对真理。

②真理是由相对走向绝对的永无止境的发展过程。

任何真理性结识都是由相对真理向绝对真理转化中的一个环节。

(3)割裂两者的关系犯两种错误: 绝对主义真理观和相对主义真理观。

绝对主义真理观只讲真理的绝对性, 否认真理的相对性;相对主义真理观则只讲真理的相对性, 否认真理的绝对性。

真理与谬误成功与失败(易考分析题)(1)含义: 真理是对事物对的的结识, 谬误是对事物错误的结识。

(2)辩证关系: 对立统一①真理和谬误是性质不同的两种结识, 它们是对立的。

②真理和谬误又是统一的, 它们互相依存, 互相转化, 真理和谬误相比较存在。

#马原笔记#第二章 第二节

#马原笔记#第二章 第二节

第二章认识的本质及发展规律第二节真理与价值一、真理的客观性、绝对性和相对性(一)真理的客观性(真理本身是主观的客观:普遍有效的)经典真理观(看天):反映论、可知论、符合论(一元性)非经典真理观:共识论(集体知觉)马克思主义:真理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所谓正确反映,是指真理是在实践基础上主体认识对客体本质和规律的符合、一致和接近。

马克思主义真理观与旧唯物主义真理观的“符合论”的区别:它认为真理与客观事物之间的符合关系,是建立在人类能动地改造世界的实践基础上,是通过人的能动的反映活动而实现的,并且必然随着人类实践的发展而拓展和深化。

真理的客观性表现在:(以下答案不够完整,应从“客观是普遍有效”来解释)1.指真理内容的客观性,即真理作为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本身也包含着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内容2.指真理检验标准的客观性,即真理之所以是真理,并不是因为某位天才人物决断,而是实践检验的结果,而实践本身是一种客观的物质性活动(二)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p77-78真理的绝对性与相对性的辩证关系:1.相互依存。

相互依存,是说人们对于事物及其本质和规律的每一个正确认识,都是在一定范围内、一定程度上、一定条件下的认识,因而必然是相对的和有局限的;但是,在这一定范围内、一定程度上、一定条件下,它又是对客观对象的正确反映,因而它又是无条件的、绝对的。

2.相互包含。

相互包含,一是说,真理的绝对性寓于真理性的相对性之中。

任何真理所包含的客观内容都只能使人们在特定历史条件下所把握到的,都只是对客观世界及其事物的一定范围、一定程度的正确反映。

二是说,真理的相对性必然包含并表现着真理的绝对性。

任何真理都与谬误有本质的区别,标志着人们在一定范围内和一定层次上达到了对于无限发展着的物质世界的正确认识,包含着确定的客观内容。

反对割裂二者辩证关系的形而上学真理观:绝对主义和相对主义真理的发展规律一(趋势):由真理的相对性向绝对性转化过程中的一个环节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根源于人的思维、人的认识能力的矛盾本性,是人的思维的至上性和非至上性或人的认识能力的无限性和有限性的矛盾,在真理性认识的形成和发展中的表现。

考研政治马原真理8大知识点

考研政治马原真理8大知识点

2017考研政治马原真理8大知识点真理是指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真理是客观的,这是因为:(1)真理内容是客观的。

真理的内容来源于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实在;(2)检验真理的社会实践是客观的。

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或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是真理的两重属性(同人的认识能力的至上性和非至上性相联系),二者是对立统一关系(1)二者是有区别的。

绝对真理或真理的绝对性有三个方面的含义:①任何真理都是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都具有不依赖人类的客观内容,这是无条件的、绝对的。

②人的认识按其本性能够正确认识无限发展的客观世界,也是无条件的绝对的。

③从真理的发展来说,无数相对真理的总和构成绝对真理。

相对真理或真理的相对性是指真理的条件性。

表现为:①从认识的广度来看,任何真理的认识都是对整个世界某些领域、某些事物和过程的一定范围的正确反映,有待于扩展。

②从认识的深度看,任何真理都是对特定事物一定程度、一定层次的近似正确的反映,有待于深化。

③从进程上看,它只是对事物的一定发展阶段的正确认识,有待于发展。

(2)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又是相互渗透、相互联结的①相对之中有绝对,任何相对真理之中都包含着绝对真理的成分;另一方面,绝对之中也有相对,无数相对真理的总和构成绝对真理。

②真理是由相对走向绝对的永无止境的发展过程。

任何真理性认识都是由相对真理向绝对真理转化中的一个环节。

(3)割裂二者的关系犯两种错误:绝对主义真理观和相对主义真理观。

绝对主义真理观只讲真理的绝对性,否认真理的相对性;相对主义真理观则只讲真理的相对性,否认真理的绝对性。

真理与谬误成功与失败(易考分析题)(1)含义:真理是对事物正确的认识,谬误是对事物错误的认识。

(2)辩证关系:对立统一①真理和谬误是性质不同的两种认识,它们是对立的。

②真理和谬误又是统一的,它们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真理和谬误相比较存在。

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真理转化成谬误,谬误转化成真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考研政治马原知识点:真理的属性
真理的属性和真理的标准
1、真理的定义
真理是人们对于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

2、真理的属性
(1)真理的客观性
真理具有客观性,凡真理都是客观真理。

真理的客观性或客观真理有两层含义:一是指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世界;二是指检验真理的标准是客观的。

检验真理的标准是实践,而实践是物质性的活动。

(2)真理的绝对性
真理的绝对性或者绝对真理是指真理的内容具有正确性,真理的发展具有无限性。

其具体含义有:其一,就真理的内容而言,任何真理都必然包含着同客观对象相符合的客观内容,都同谬误有原则的界限。

因此,承认了客观真理就是承认了绝对真理。

其二,就真理的发展而言,其前景是无限的。

由于人类依其认识本性来说,能够正确认识无限发展着的物质世界。

所以,承认世界的可知性,也就是承认了绝对真理。

其三,就真理发展的最终结果而言,无数相对真
理的总和构成为绝对真理。

所以,承认认识发展的无限性,就必然承认绝对真理。

(3)真理的相对性
真理的相对性是指真理的有限性、有条件性,是指人们在一定条件下对世界的正确把握具有近似性。

其含义有三层:其一,从认识的广度上看,任何真理只能是对无限的物质世界的某一阶段、某一方面、某一领域的认识。

其二,从认识的深度上看,任何真理对特定事物的一定程度、一定层次的近似正确的反映。

其三,从认识的进程看,任何真理只是对事物的一定发展阶段的正确认识。

3、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关系
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有两种含义。

其一是指真理的属性;其二是指真理的类型。

从类型的角度而言,所谓“绝对真理”是指限度地接近“完全”、“终极”意义上的真理;而所谓“相对真理”是指近似、相对意义上的真理。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主要是用前一个含义。

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是辩证统一关系。

二者的同一性表现在:其—,从静态上看,二者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相互包含。

任何真理都是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统一;世界上不存在纯粹的绝对真理和纯粹的相对真理。

换言之,相对之中有绝对,因为任何相对真理都包含着绝对性的颗粒;而绝对之中有相对,因为任何绝对真理都是有条件的。

其二,从动态上讲,二者是辩证转化的。

任何真理性
的认识都是由相对真理向绝对真理转化过程中的一个环节,无数相对的真理之总和,就是绝对的真理。

二者的矛盾性表现在:含义不同。

4、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
实践是由真理的本性和实践的特点决定的。

(1)从真理的本性看。

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正确反映,它的本性在于主观和客观相符合。

所以,所谓检验真理,就是检验人的主观认识同客观实际是否相符合以及符合的程度;而能是把二者联系起来加以对照的,只有实践。

(2)从实践的特点看。

实践是人们改造世界的客观的物质性活动,具有直接现实性,即把主观的东西变为客观的东西,是沟通主观和客观的“桥梁”。

所以,实践的直接现实性的特点,是作为检验真理标准的主要根据。

命题提示:
例如,运用相关原理论述,如何对待马克思劳动价值论?
(考查的是真理的绝对性和真理的相对性原理,一要坚持,二要发展。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