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市)【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全册单元复习-知识点清单

合集下载

新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

新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

新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第一单元:数的认识1、数一数在数物体的数量时,需要按照一定的顺序从1开始数,直到最后一个物体,这个最后数到的数字就是这种物体的总数。

2、比多少当两种物体一一对应后,如果没有剩余,就说这两种物体的数量相同。

如果有剩余,那么有剩余的一种物体数量多,没有剩余的一种物体数量少。

可以使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来比较两种物体的数量。

第二单元:方位的认识1、认识上下上和下是基于两个物体的位置来理解的,上指的是在高处的物体,下指的是在低处的物体。

2、认识前后前和后一般指面对的方向就是前,背对的方向就是后。

同一个物体在不同的参照物下,前后位置关系也会发生变化。

因此,在确定两个以上物体的前后位置关系时,需要找准参照物。

3、认识左右以自己的左手、右手所在的位置为标准,确定左边和右边。

一般以观察者的左右为准。

第三单元:数的认识(1-5)1、1-5各数的含义每个数都可以表示不同物体的数量。

有几个物体就用几来表示。

2、1-5各数的数序从前往后数是1、2、3、4、5,从后往前数是5、4、3、2、1.3、1-5各数的写法根据每个数字的形状,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认真、工整地进行书写。

第四单元:比大小和第几1、比大小如果前面的数等于后面的数,用“=”表示;如果前面的数大于后面的数,用“>”表示;如果前面的数小于后面的数,用“<”表示。

2、第几确定物体的排列顺序时,需要先确定数数的方向,然后从1开始点数,数到几,它的顺序就是“第几”。

第几指的是其中的某一个。

第五单元:分与合一个数(1除外)可以分成几和几,先把这个数分成1和几,依次分到几和1为止。

例如:5的组成有1和4,2和3,3和2,4和1.在分解数时,需要有序地进行分解,防止重复或遗漏。

六、加法加法是一种数学运算,可以用来计算两个或多个数的总和。

1.加法的含义是将两个或多个数合在一起,求出它们的总和。

我们可以使用加法来计算数量的总数。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单元知识梳理(全册)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单元知识梳理(全册)

RJ版一年级:第一单元。

本单元知识盘点:1.数数。

数出10以内物体的数量,根据物体的个数,用1~10这十个数来表示。

2.数数的方法。

数一种物体的数量时,从1开始,按照一定的顺序点数,数到最后一个物体所对应的那个数,就是这种物体的总个数;多种物体混放时,边数边做标记不容易出错。

3.比多少的意义。

有两种物体,当把两种物体一一对应后,都没有剩余时,这两种物体的数量同样多;其中一种物体有剩余时,有剩余的那种物体就多,没有剩余的那种物体就少。

4.比多少的方法。

一一对应的方法。

本单元知识点易错汇总:1.数数要有方法,用手或笔尖点着物体,一个一个地数,数到几,就用数(shù)几来表示。

2.多种物体放在一起时,要按一定的顺序边数边做标记,避免重数或漏(lòu)数。

3.比较物体的多少时,要采用一一对应的方法,不能只看物体的首尾是否对齐。

本单元重难点内容:1.掌握数数的方法,能正确数出物体的个数(重点)。

2.能有序地进行数数(难点)。

3.理解“同样多”“多”“少”的含义(重点)。

4.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难点)。

本单元知识重要考点:1.数数。

2.比多少。

第二单元。

本单元知识盘点:1.确定上、下的标准。

位置在高处的就是“上”,与“下”相对;位置在低处的就是“下”,与“上”相对。

2.判断上、下位置关系的方法。

首先确定参照物,再确定所描述的物体是在参照物的上面,还是在参照物的下面。

3.确定前、后的标准。

一般面向的方向是“前”,背对的方向是“后”,“前”和“后”是相对的。

4.判断前、后位置关系的方法。

以参照物为标准,参照物面向的方向是前,背对的方向是后。

5.确定左、右的标淮。

以自己的左、右手为标准,与左手对应的一边是左边,与右手对应的一边是右边。

本单元知识点易错汇总:1.上、下位置关系是相对而言的,两者相互依存,不能孤立存在。

描述物体的上、下位置关系时,一定要说“谁在谁的上(或下)面”或者“谁的上(或下)面是谁”。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汇总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汇总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汇总第一单元准备课1、数一数数数:数数时,按一定的顺序数,从1开始,数到最后一个物体所对应的那个数,即最后数到几,就是这种物体的总个数。

2、比多少同样多:当两种物体一一对应后,都没有剩余时,就说这两种物体的数量同样多。

比多少:当两种物体一一对应后,其中一种物体有剩余,有剩余的那种物体多,没有剩余的那种物体少。

比较两种物体的多或少时,可以用一一对应的方法。

第二单位置1、认识上、下体会上、下的含义:从两个物体的位置理解:上是指在高处的物体,下是指在低处的物体。

2、认识前、后体会前、后的含义:一般指面对的方向就是前,背对的方向就是后。

同一物体,相对于不同的参照物,前后位置关系也会发生变化。

从而得出:确定两个以上物体的前后位置关系时,要找准参照物,选择的参照物不同,相对的前后位置关系也会发生变化。

3、认识左、右以自己的左手、右手所在的位置为标准,确定左边和右边。

右手所在的一边为右边,左手所在的一边为左边。

要点提示:在确定左右时,除特殊要求,一般以观察者的左右为准。

第三单元1--5的认识和加减法一、1--5的认识1、1—5各数的含义:每个数都可以表示不同物体的数量。

有几个物体就用几来表示。

2、1—5各数的数序从前往后数:1、2、3、4、5.从后往前数:5、4、3、2、1.3、1—5各数的写法:根据每个数字的形状,按数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认真、工整地进行书写。

二、比大小1、前面的数等于后面的数,用“=”表示,即3=3,读作3等于3。

前面的数大于后面的数,用“>”表示,即3>2,读作3大于2。

前面的数小于后面的数,用“<”表示,即3<4,读作3小于4。

2、填“>”或“<”时,开口对大数,尖角对小数。

三、第几1、确定物体的排列顺序时,先确定数数的方向,然后从1开始点数,数到几,它的顺序就是“第几”。

第几指的是其中的某一个。

2、区分“几个”和“第几”“几个”表示物体的多少,而“第几”只表示其中的一个物体。

一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单元知识点总结人教版

一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单元知识点总结人教版

一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单元知识点总结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知识点一准备课1、数出10以内事物的数量,根据事物的个数,用1—10这十个数来表示。

(掌握)2、数数的方法---点数法(掌握)A、数数时,按照一定的顺序点数,从1开始数,数到最后一个事物所对应的那个数,即最后数到几,事物的总数就是几。

B、多种事物混放时,边数边做标记。

C、同一种数量的各种事物都可以用同一个数表示3、同样多(掌握运用)A、当两种事物一一对应后,都没有剩余,就说这两种事物的数量同样多。

B、比较两种事物的数量是否同样多时,可以采用一一对应的方法。

4、比多少(掌握运用)A、多和少是两种物体比较后得到的,描述时不能只说谁多或谁少,应该说谁比谁多或谁比谁少。

B、当两种事物一一对应后,如果一种事物有剩余,那么有剩余的那种事物多,没有剩余的那种事物少。

C、比较两种事物谁多谁少时,可以采用一一对应的方法。

(不能只看事物的首尾是否对齐)知识点二位置1、认识上、下、前、后(掌握运用)A、上、下:上是指位置在高处的,与下相对;下是指位置在低处的,与上相对。

B、前、后:一般面对的方向是前,背对的方向是后。

C、上、下位置关系是相对而言的,两者相互依存,不能孤立存在。

描述物体的上、下位置关系时,一定要说清“谁在谁的上(或下)面”或“谁的上(或下)面是谁”。

D、物体的前、后位置是相对而言的,选取的参照物不同,它的前、后位置也不同。

2、认识左、右(掌握运用)A、明确左、右位置关系的标准:右手所在的一边是右边,左手所在的一边是左边。

B、当身体方向发生变化时,左边和右边也发生相应的变化,但始终和左手、右手所在的一边一致。

C、判断某一物体的左、右两边分别是什么,要以此物体为中心,根据自己的左、右手来确定位置。

D、左、右位置是相对而言的,不能单独地说谁在左边或谁在右边,在描述物体左、右位置关系时,一定要说清“谁在谁的左(右)边”或“谁的左(右)边是谁”。

E、确定左、右位置要看观察者所在的位置,当图中人物和观察者面对面时,他们的左、右方向和观察者正好相反。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汇总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汇总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第一单元 数一数1 、 数一数数数:数数时,按一定的顺序数,从 1 开始,数到最后一个物 体所对应的那个数,即最后数到几,就是这种物体的总个数。

2 、 比多少 同样多:当两种物体一一对应后,都没有剩余时,就说这两种 物体的数量同样多。

比多少:当两种物体一一对应后,其中一种物体有剩余,有剩 余的那种物体多,没有剩余的那种物体少。

比较两种物体的多或少时,可以用一一对应的方法。

第二单元 位 置1 、 认识上、下 体会上、下的含义:从两个物体的位置理解:上是指在高处的 物体,下是指在低处的物体。

2 、 认识前、后 体会前、后的含义: 一般指面对的方向就是前,背对的方向就是后。

同一物体, 相对于不同的参照物, 前后位置关系也会发生变化 从而得出:确定两个以上物体的前后位置关系时,要找准参照 物,选择的参照物不同,相对的前后位置关系也会发生变化。

3 、 认识左、右以自己的左手、右手所在的位置为标准,确定左边和右边。

右手所在的一边为右边, 左手所在的一边为左边。

第三单元1--5 的认识和加减法一、1--5 的认识1、1—5 各数的含义:每个数都可以表示不同物体的数量。

有几个物体就用几来表示。

2、1—5 各数的数序从前往后数:1、2、3、4、5.从后往前数:5、4、3、2、1.二、比大小1、前面的数等于后面的数,用“ = ”表示,即3=3 ,读作3 等于3 。

前面的数大于后面的数,用“>”表示,即 3 >2 ,读作3 大于2。

前面的数小于后面的数,用“<”表示,即3< 4,读作3 小于4 。

2、填“>”或“<”时,开口对大数,尖角对小数。

三、第几1、确定物体的排列顺序时,先确定数数的方向,然后从1 开始点数,数到几,它的顺序就是“第几”。

第几指的是其中的某一个。

2、区分“几个”和“第几” “几个”表示物体的多少,而“第几”只表示其中的一个物体。

新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各单元知识点

新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各单元知识点

一、加法
1.认识加法符号“+”。

2.认识加法的结果是两个数的和。

3.学会用图形表示加法。

4.认识加法的交换律。

5.认识零的概念。

二、减法
1.认识减法符号“-”。

2.认识减法的结果是两个数的差。

3.学会用图形表示减法。

4.掌握简单的减法口算。

三、心算
1.进行简单的心算。

2.利用补数进行心算。

四、数的比较
1.认识“大于”、“小于”和“等于”的符号。

2.学会比较两个数的大小。

五、整十数
1.认识整十数的概念。

2.掌握整十数的读法和写法。

3.学会用整十数进行加减法运算。

六、整百数
1.认识整百数的概念。

2.掌握整百数的读法和写法。

3.学会用整百数进行加减法运算。

七、分数
1.了解分数的概念。

2.认识分数的表示方法。

3.认识整数和分数之间的关系。

八、数的顺序
1.学会用图形进行排序。

2.掌握用数字进行排序。

3.认识正序和倒序。

九、数字排列与计算
1.认识数码卡片。

2.学会用数码卡片进行加减法运算。

十、时间与钟表
1.认识钟表的概念。

2.认识钟表上的时针和分针。

3.学会读取钟表上的时间。

4.学会用钟表表示简单的时间差。

以上为新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各单元的知识点。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全册)知识点汇总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全册)知识点汇总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全册)知识点汇总第一单元准备课1、数一数数数:数数时,按一定的顺序数,从1开始,数到最后一个物体所对应的那个数,即最后数到几,就是这种物体的总个数。

2、比多少同样多:当两种物体一一对应后,都没有剩余时,就说这两种物体的数量同样多。

比多少:当两种物体一一对应后,其中一种物体有剩余,有剩余的那种物体多,没有剩余的那种物体少。

比较两种物体的多或少时,可以用一一对应的方法。

第二单位置1、认识上、下体会上、下的含义:从两个物体的位置理解:上是指在高处的物体,下是指在低处的物体。

2、认识前、后体会前、后的含义:一般指面对的方向就是前,背对的方向就是后。

同一物体,相对于不同的参照物,前后位置关系也会发生变化。

从而得出:确定两个以上物体的前后位置关系时,要找准参照物,选择的参照物不同,相对的前后位置关系也会发生变化。

3、认识左、右以自己的左手、右手所在的位置为标准,确定左边和右边。

右手所在的一边为右边,左手所在的一边为左边。

要点提示:在确定左右时,除特殊要求,一般以观察者的左右为准。

第三单元 1--5的认识和加减法一、 1--5的认识1、1—5各数的含义:每个数都可以表示不同物体的数量。

有几个物体就用几来表示。

2、1—5各数的数序从前往后数:1、2、3、4、5.从后往前数:5、4、3、2、1.3、1—5各数的写法:根据每个数字的形状,按数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认真、工整地进行书写。

二、比大小1、前面的数等于后面的数,用“=”表示,即3=3,读作3等于3。

前面的数大于后面的数,用“>”表示,即3>2,读作3大于2。

前面的数小于后面的数,用“<”表示,即3<4,读作3小于4。

2、填“>”或“<”时,开口对大数,尖角对小数。

三、第几1、确定物体的排列顺序时,先确定数数的方向,然后从1开始点数,数到几,它的顺序就是“第几”。

第几指的是其中的某一个。

2、区分“几个”和“第几”“几个”表示物体的多少,而“第几”只表示其中的一个物体。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单元归纳总结(全册)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单元归纳总结(全册)

重要考点考点解析典型例题数一数含义:用一一对应的方法,一种物体对应另一种物体,没有多余的,就说两种物体同样多。

有( )个,有( )个。

【解答】8 6比多少(1)含义:用一一对应的方法,一种物体对应另一种物体,有多余的,就说一种物体多,或者说另一种物体比这一种物体少。

(2)方法:采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

(易错题)哪种图形多?哪种图形少?【解答】多,少。

重要考点考点解析典型例题上、下的关系(1)确定上、下的标准:上是指位置在高处,跟下相对;下是指位置在低处,跟上相对。

(2)判断上、下位置关系的方法:选定参照物,来确定所描述的物体是在参照物的上面,还是在参照物的下面。

填“上”或“下”。

(1)小鸟在小猴的( )面。

(2)小猴在小鸟的( )面。

【解答】(1)上(2)下前、后的关系(1)确定前、后关系的标准:一般是面对的方向是前,背对的方向是后。

(2)判断方法:以参照物为目标,在参照物面对的方向是前,在参照物背对的方向是后。

8,7,6,5,4,3。

(填“前”或“后”)(1)7在8的( )面。

(2)8在7的( )面。

【解答】(1)后(2)前左、右的关系(1)确定左、右关系的标准:与左手对应的一面是左,与右手对应的一面是右。

(2)判断方法:先确定好参照物,然后以自我为中心,与左手对应的一面是左,与右手对应的一面是右。

(易错题)填“左”或“右”。

(1)在的( )边。

(2)在的( )边。

【解答】(1)左(2)右重要考点考点解析典型例题1~5的认识(1)数的含义:每个数都可以表示不同事物的数量。

(2)数的写法:根据每个数字的形状,在田字格中认真书写。

数一数,用数字表示出来。

【解答】数的顺序从前往后:1,2,3,4,5;从后往前:5,4,3,2,1。

按顺序填数。

(1)1 4(2)4 2【解答】(1)2 3 5 (2)5 3 1比大小比较大小:(1)按数的顺序,后面的数比前面的数大,前面的数比后面的数小。

(2)填“<”或“>”时,开口对大数,尖角对小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