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仁不让于师原文和译文
“当仁不让于师”原文及解释

“当仁不让于师”原文及解释名句:当仁不让于师。
摘自:《论语·卫灵公篇》解释:担当实现仁道的重任,即使和老师相比,也不逊色。
赏析:“仁”是儒家思想体系中最高的人生追求,“当仁不让”体现了孔子倡导的自我精神追求,主张通过这种追求实现自己价值。
卫灵公篇原文:卫灵公问陈于孔子,孔子对曰:“俎豆之事,则尝闻之矣;军旅之事,未之学也。
”明日遂行。
在陈绝粮,从者病莫能兴。
子路愠见曰:“君子亦有穷乎?”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
”子曰:“赐也,女以予为多学而识之者与?”对曰:“然,非与?”曰:“非也,予一以贯之。
”子曰:“由,知德者鲜矣。
”子曰:“无为而治者其舜也与!夫何为哉?恭己正南面而已矣。
”子张问行,子曰:“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立则见其参于前也;在舆则见其倚于衡也,夫然后行。
”子张书诸绅。
子曰:“直哉史鱼!邦有道如矢,邦无道如矢。
君子哉蘧伯玉!邦有道则仕,邦无道则可卷而怀之。
”子曰:“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
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子贡问为仁,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居是邦也,事其大夫之贤者,友其士之仁者。
”颜渊问为邦,子曰:“行夏之时,乘殷之辂,服周之冕,乐则《韶》《舞》;放郑声,远佞人。
郑声淫,佞人殆。
”子曰:“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子曰:“已矣乎!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
”子曰:“臧文仲其窃位者与!知柳下惠之贤而不与立也。
”子曰:“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子曰:“不曰‘如之何、如之何’者,吾末如之何也已矣。
”子曰:“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好行小慧,难矣哉!”子曰:“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
君子哉!”子曰:“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
”子曰:“君子疾没世而名不称焉。
”子曰:“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子曰:“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
”子曰:“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当仁不让于师》原文和译文

《当仁,不让于师》原文和译文《当仁,不让于师》原文和译文1、【原文】叔孙武叔毁仲尼,子贡曰:"无以为也。
仲尼不可毁也,他人之贤者,丘陵也,犹可逾也;仲尼,日月也,无得而逾焉。
人虽欲自绝,其何伤于日月乎?多见其不知量也。
"【译文】叔孙武叔诽谤孔子。
子贡说:"不要这样吧,孔子是诽谤不了的,其他人的贤良,象丘陵一样,还可以超越;孔子却象日月,别人没法超过。
虽然有人要自绝于日月,但对日月又有什么损伤?只能表明他不自量而已。
"2、【原文】陈子禽谓子贡曰:"子为恭也,仲尼岂贤于子乎?"子贡曰:"君子一言以为智,一言以为不智,言不可不慎也。
夫子之不可及也,犹天不可阶而升也。
夫子之得邦家者,所谓立之斯立,道之斯行,绥之斯来,动之斯和。
其生也荣,其死也哀,如之何其可及也?"【译文】陈子禽对子贡说:"你是谦虚吧,孔子哪里比你强?"子贡说:"君子说一句话就可以表现出是否明智,所以说话不可以不谨慎。
孔子的高不可及,如同天不能搭阶梯爬上去一样。
他如果有机会治理国家,就能做到传说的那样,得到老百姓的全力拥护,万众一心,共享太平。
他生也光荣,死也可哀,怎么谈得上赶上他呢?"3、【原文】颜渊喟然叹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
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
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
虽欲从之,末由也已。
"【译文】颜渊感叹地说:"老师的学问越仰望越觉得高耸,越钻研越觉得深厚;看着就在前面,忽然却在后面。
老师步步引导,用知识丰富我,用礼法约束我,想不学都不成。
我竭尽全力,仍然象有座高山矗立眼前。
我想攀上去,但觉得无路可走。
"4、【原文】子曰:"若圣与仁,则吾岂敢?抑为之不厌,诲之不倦。
则可谓云尔已矣。
"公西华曰:"正唯弟子不能学也。
当仁不让于师

孔子是否做了不正当的事是一回 事,别人是否相信孔子的清白是另一 回事。 回事。尤其是作为一个教人做君子的 老师如果不能证明自己没有做不正当 的事,也是一件比较麻烦的事情。 的事,也是一件比较麻烦的事情。 所以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有避嫌的 说法, 瓜田不纳履, 说法,即“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正 冠。”孔子在无奈之下只能用赌咒发 誓来为自己表白, 誓来为自己表白,这也无形中成了中 国人的一种不好的习惯方式。 国人的一种不好的习惯方式。我觉得 我们自己应该远离用赌咒发誓的方式 来取信于人, 来取信于人,也千万不要轻易相信那 些赌咒发誓的人。 些赌咒发誓的人。
【原文】 原文】 子曰: 贤哉, 子曰:“贤哉, 回也!一箪食, 回也!一箪食,一 瓢饮,在陋巷, 瓢饮,在陋巷,人 不堪其忧, 不堪其忧,回也不 改其乐。贤哉, 改其乐。贤哉,回 也!”
【译文】 孔子说: 孔子说:“颜回的 品质是多么高尚啊! 品质是多么高尚啊!一 箪饭,一瓢水, 箪饭,一瓢水,住在简 陋的小屋里, 陋的小屋里,别人都忍 受不了这种穷困清苦, 颜回却没有改变他好学 的乐趣。 的乐趣。颜回的品质是 多么高尚啊! 多么高尚啊!”
抑:不过。 不过。 厌:满足,引申为厌倦。 满足,引申为厌倦。
子贡曰: 学不厌, 子贡曰:“学不厌, 智也;教不倦,仁也。 智也;教不倦,仁也。仁 且智,夫子既圣矣。 且智,夫子既圣矣。”
(孟子·公孙丑上》) 公孙丑上》 孟子 公孙丑上
【原文】 原文】 二三子(1) (1)以我 子曰:“二三子(1)以我 为隐乎?吾无隐乎尔。 为隐乎?吾无隐乎尔。吾无行 而不与二三子者, 而不与二三子者,是丘 也。”
【原文】 原文】 陈子禽谓子贡曰: 子为恭也, 陈子禽谓子贡曰:“子为恭也,仲尼岂 贤于子乎? 贤于子乎?” 子贡曰: 君子一言以为知, 子贡曰:“君子一言以为知,一言以为 不知,言不可不慎也。夫子之不可及也, 不知,言不可不慎也。夫子之不可及也,犹 天不可阶而升也。夫子之得邦家者, 天不可阶而升也。夫子之得邦家者,所谓立 之斯立,道之斯行,绥之斯来,动之斯和。 之斯立,道之斯行,绥之斯来,动之斯和。 其生也荣,其死也哀,如之何其可及也? 其生也荣,其死也哀,如之何其可及也?”
高中语文 《当仁,不让于师》电子课文及注译素材 新人教版选修

《当仁,不让于师》电子课文及注译【原文】叔孙武叔毁仲尼。
子贡曰;“无以为也!仲尼不可毁也。
他人之贤者,丘陵也,犹可逾也;仲尼,日月也,无得而逾焉。
人虽欲自绝,其何伤于日月乎?多(1)见其不知量也。
”【注释】 (1)多:用作副词,只是的意思。
【译文】叔孙武叔诽谤仲尼。
子贡说:“(这样做)是没有用的!仲尼是毁谤不了的。
别人的贤德好比丘陵,还可超越过去,仲尼的贤德好比太阳和月亮,是无法超越的。
虽然有人要自绝于日月,对日月又有什么损害呢?只是表明他不自量力而已。
”【原文】陈子禽谓子贡曰:“子为恭也,仲尼岂贤于子乎?”子贡曰:“君子一言以为知,一言以为不知,言不可不慎也。
夫子之不可及也,犹天之不可阶而升也。
夫子之得邦家者,所谓立之斯立,道之斯行,馁之斯来,动之斯和。
其生也荣,其死也哀,如之何其可及也?”【译文】陈子禽对子贡说:“你是谦恭了,仲尼怎么能比你更贤良呢?”子贡说:“君子的一句话就可以表现他的智识,一句话也可以表现他的不智,所以说话不可以不慎重。
夫子的高不可及,正像天是不能够顺着梯子爬上去一样。
夫子如果得国而为诸侯或得到采邑而为卿大夫,那就会像人们说的那样,教百姓立于礼,百姓就会立于礼,要引导百姓,百姓就会跟着走;安抚百姓,百姓就会归顺;动员百姓,百姓就会齐心协力。
(夫子)活着是十分荣耀的,(夫子)死了是极其可惜的。
我怎么能赶得上他呢?”【原文】颜渊喟然叹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
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
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
虽欲从之,末由也已。
”【注释】卓尔:高大的样子。
末:没有。
由:途径。
【译文】颜渊感叹地说:“老师的学问越仰望越觉得高耸,越钻研越觉得深厚;看着就在前面,忽然却在后面。
老师步步引导,用知识丰富我,用礼法约束我,想不学都不成。
我竭尽全力,仍然象有座高山矗立眼前。
我想攀上去,但觉得无路可走。
”【原文】子曰:“若圣与仁,则吾岂敢?抑为之不厌,诲之不倦。
《当仁,不让于师》

写子贡面对陈子禽的挑拨,运用比喻、排 比的手法,生动形象地描绘了孔子的才德,婉 转表达对孔子的无限敬仰之情。 陈子禽用心险恶,手段卑劣。
思考讨论 子贡是怎样面对叔孙武孙、陈子禽的诽谤 和挑拨的?表现了对孔子之言的什么态度? 面对诋毁和挑拨,子贡运用对比、比喻、 排比的手法,理直气壮地表达了自己的观点, 表现孔子的出类拔萃的才德以及对孔子无限敬 仰的感情。 他人---如丘陵-----可逾 贤(才德)仲尼 ---如日月---不可逾 ---如拾级上天---不可及 敬仰
【注释】
疾:重病。
牖:窗户。
斯:这样。
也:句中语气词,表舒缓语气。
【译文】 伯牛病了,孔子前去 探望他,从窗户外面握 着他的手说:“丧失了 这个人,这是命里注定 的吧!这样的人竟会得 这样的病啊,这样的人 竟会得这样的病啊!”
【评析】
孔子对弟子们充满了关 爱,冉耕身患恶疾,孔子担 着被传染的危险去看望他。 这段表达了孔子对学生 的关爱之情以及师生情谊的 深重。
【注释】 1、二三子:这里指孔子的学生们。 2、隐:隐瞒。 3、吾无隐乎尔:状语后置,相当于“吾乎尔无隐”。 4、 是丘也:是,这。也,表判断。
【译文】 孔子说:“学生们,你们以为我对你们有什么 隐瞒的吗?我是丝毫没有隐瞒的。我没有什么事不 是和你们一起干的。我孔丘就是这样的人。”
孔子是说自己行为坦然,对学生是没 有保留的。从上下语意看,这里好像是学 生中有人怀疑孔子有所保留,或者是对孔 子所教授的内容有所失望,孔子为自己作 的一个简单辩护。末句自我表白:自己的 人格、学问是体现在日常一言一行、一举 一动的。
孔子是否做了不正当的事是一回 事,别人是否相信孔子的清白是另一 回事。尤其是作为一个教人做君子的 老师如果不能证明自己没有做不正当 的事,也是一件比较麻烦的事情。 所以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有避嫌的 说法,即“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正 冠。”孔子在无奈之下只能用赌咒发 誓来为自己表白,这也无形中成了中 国人的一种不好的习惯方式。我觉得 我们自己应该远离用赌咒发誓的方式 来取信于人,也千万不要轻易相信那 些赌咒发誓的人。
当仁不让于师

4.子曰:“若圣与仁,则吾岂敢?抑为之不厌,诲人不倦,则可谓云尔已矣。
”公西华曰:“正唯弟子不能学也。
”【注释】抑:折的语气词,“只不过是”的意思。
为之:指圣与仁。
云尔:这样说。
【译文】孔子说:“如果说到圣与仁,那我怎么敢当!不过(向圣与仁的方向)努力而不感厌烦地做,教诲别人也从不感觉疲倦,则可以这样说的。
”公西华说:“这正是我们学不到的。
”5.子曰:“当仁,不让于师。
”【译文】孔子说:“面对着仁德,就是老师,也不同他谦让。
”【评析】孔子和儒家特别重视师生关系的和谐,强调师道尊严,学生不可违背老师。
这是在一般情况下。
但是,在仁德面前,即使是老师,也不谦让。
这是把实现仁德摆在了第一位,仁是衡量一切是非善恶的最高准则。
6.子曰:“二三子,以我为隐乎?吾无隐乎尔,吾无行而不与二三子者,是丘也。
”【译文】诸位认为我有什么隐瞒的吗?我对你们没有什么隐瞒的。
我没有什么行为不可以告诉你们的,这就是我孔丘。
7.子之武城,闻弦歌之声。
夫子莞尔而笑,曰:“割鸡焉用牛刀?”子游对曰:“昔者偃也闻诸夫子曰:‘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
'”子曰:“二三子!偃之言是也。
前言戏之耳。
”【注释】武城:鲁国的一个小城,当时子游是武城宰。
弦歌:弦,指琴瑟。
以琴瑟伴奏歌唱。
【译文】孔子到武城,听见弹琴唱歌的声音。
孔子微笑着说:“杀鸡何必用宰牛的刀呢?”子游回答说:“以前我听先生说过,‘君子学习了礼乐就能爱人,小人学习了礼乐就容易指使。
'”孔子说:“学生们,言偃的话是对的。
我刚才说的话,只是开个玩笑而已。
”8.子见南子,子路不悦,夫子矢之曰:‘予所否者,天厌之、天厌之!“【译文】孔子去拜见南子,子路为此不高兴。
然后孔子就发誓说:“我如果做了错事,上天就会厌弃我啊!上天就会厌弃我啊!”9.∶子曰∶“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译文】孔子说∶“贤德啊,颜回吃的是一小筐饭,喝的是一瓢水,住在穷陋的小房中,别人都受不了这种贫苦,回,却仍然不改变向道的乐趣。
1-2当仁不让于师

【原文】 8.子见南子,子路不说。夫子矢之曰: “予所否者,天厌之!天厌之!” 【译文】 孔子去见南子,子路不高兴。孔子发 誓说:“如果我做了什么不正当的事,让 上天谴责我吧!让上天谴责我吧!”
• 第九则 • 1、这则用了什么手法来写孔子对弟 子的评价?表现了孔子怎样的情感和 态度? • (1)反复、对比手法评价了颜回安 贫乐道的品质。 • (2)表达了孔子对弟子颜回的喜爱 和赞美,表现出孔子对“德”的重视 和推崇。
师生对“仁”的执著追求 孔子的率真 孔子对学生的和善、尊重 师生关系的和谐、友好、平等
孔子是一位学识丰富、谦虚有 礼、道德高尚、施教有法、毫无自 私之心的圣人。 总结: 孔子凭借自己的学识与德行, 赢得了弟子们的敬仰与尊重。
亚里士多德打17岁起就跟随 其师柏拉图学习,时间长达20 年之久。对亚里士多德来说, 柏拉图既是他非常崇敬的恩师 还是他的挚友,正所谓:“良 师益友”。他曾作诗这样赞美 过柏拉图:“在众人之中,他 也是唯一的,也是最初 的。……这样的人啊,如今已 无处寻觅!” 然而,在探究真 理的道路上,亚里士多德表现 出极大的勇气:他不畏权威、 不畏传统.他毫不掩饰他在哲 学思想的内容和方法上与老师 所存在严重的分歧,毫不留情 地批评自己的恩师的错误。这 很自然引来一些人的指责:亚 氏是背叛自己恩师的忘恩负义 之徒.亚里士多德对此回敬了 响彻历史长河的一句名言: “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
毛泽东尊师 毛泽东在湖南第一师范读书时,曾因不满校方对学生 的压制,领导了驱逐校长张干的“驱张运动”,险些被张 干开除。建国后,张干的日子很不好过。毛泽东了解张干 的情况后,致函湖南省政府主席王首道,要他代为慰问, 送些救济粮款,后来还请他到北京观礼。 周恩来不忘师恩 周恩来少年时在沈阳东关模范学校读书期间,受到进步 教师高盘之的较大影响。他常用的笔名“翔宇”就是高先 生为他取的字。周恩来参加革命后不忘师恩,曾在延安答 外国记者问时说:“少年时代我在沈阳读书,得山东高盘 之先生教诲与鼓励,对我是个很大的促进。”
当仁不让于师原文和译文

当仁不让于师原文和译文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当仁,不让于师》原文和译文.txt如果我穷得还剩下一碗饭我也会让你先吃饱全天下最好的东西都应该归我所有,包括你!!先说喜欢我能死啊别闹,听话。
有本事你就照顾好自己,不然就老老实实地让我来照顾你!《当仁,不让于师》原文和译文1、【原文】叔孙武叔毁仲尼,子贡曰:"无以为也。
仲尼不可毁也,他人之贤者,丘陵也,犹可逾也;仲尼,日月也,无得而逾焉。
人虽欲自绝,其何伤于日月乎多见其不知量也。
"【译文】叔孙武叔诽谤孔子。
子贡说:"不要这样吧,孔子是诽谤不了的,其他人的贤良,象丘陵一样,还可以超越;孔子却象日月,别人没法超过。
虽然有人要自绝于日月,但对日月又有什么损伤只能表明他不自量而已。
"2、【原文】陈子禽谓子贡曰:"子为恭也,仲尼岂贤于子乎"子贡曰:"君子一言以为智,一言以为不智,言不可不慎也。
夫子之不可及也,犹天不可阶而升也。
夫子之得邦家者,所谓立之斯立,道之斯行,绥之斯来,动之斯和。
其生也荣,其死也哀,如之何其可及也"【译文】陈子禽对子贡说:"你是谦虚吧,孔子哪里比你强"子贡说:"君子说一句话就可以表现出是否明智,所以说话不可以不谨慎。
孔子的高不可及,如同天不能搭阶梯爬上去一样。
他如果有机会治理国家,就能做到传说的那样,得到老百姓的全力拥护,万众一心,共享太平。
他生也光荣,死也可哀,怎么谈得上赶上他呢"3、【原文】颜渊喟然叹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
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
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
虽欲从之,末由也已。
"【译文】颜渊感叹地说:"老师的学问越仰望越觉得高耸,越钻研越觉得深厚;看着就在前面,忽然却在后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当仁,不让于师》原文和译文.txt如果我穷得还剩下一碗饭我也会让你先吃饱全天下最好的东西都应该归我所有,包括你!!先说喜欢我能死啊?别闹,听话。
有本事你就照顾好自己,不然就老老实实地让我来照顾你!
《当仁,不让于师》原文和译文
1、【原文】叔孙武叔毁仲尼,子贡曰:"无以为也。
仲尼不可毁也,他人之贤者,丘陵也,犹可逾也;仲尼,日月也,无得而逾焉。
人虽欲自绝,其何伤于日月乎?多见其不知量也。
"
【译文】叔孙武叔诽谤孔子。
子贡说:"不要这样吧,孔子是诽谤不了的,其他人的贤良,象丘陵一样,还可以超越;孔子却象日月,别人没法超过。
虽然有人要自绝于日月,但对日月又有什么损伤?只能表明他不自量而已。
"
2、【原文】陈子禽谓子贡曰:"子为恭也,仲尼岂贤于子乎?"子贡曰:"君子一言以为智,一言以为不智,言不可不慎也。
夫子之不可及也,犹天不可阶而升也。
夫子之得邦家者,所谓立之斯立,道之斯行,绥之斯来,动之斯和。
其生也荣,其死也哀,如之何其可及也?"
【译文】陈子禽对子贡说:"你是谦虚吧,孔子哪里比你强?"子贡说:"君子说一句话就可以表现出是否明智,所以说话不可以不谨慎。
孔子的高不可及,如同天不能搭阶梯爬上去一样。
他如果有机会治理国家,就能做到传说的那样,得到老百姓的全力拥护,万众一心,共享太平。
他生也光荣,死也可哀,怎么谈得上赶上他呢?"
3、【原文】颜渊喟然叹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
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
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
虽欲从之,末由也已。
"
【译文】颜渊感叹地说:"老师的学问越仰望越觉得高耸,越钻研越觉得深厚;看着就在前面,忽然却在后面。
老师步步引导,用知识丰富我,用礼法约束我,想不学都不成。
我竭尽全力,仍然象有座高山矗立眼前。
我想攀上去,但觉得无路可走。
"
4、【原文】子曰:"若圣与仁,则吾岂敢?抑为之不厌,诲之不倦。
则可谓云尔已矣。
"公西华曰:"正唯弟子不能学也。
"
【译文】孔子说:"如果说到圣人和仁人,我岂敢当?不过,永不满足地提高修养,不厌其烦地教育学生。
则可以这么说。
"公西华说:"这正是我们做不到的。
"
5、【原文】子曰:"当仁不让于师。
"
【译文】孔子说:"面对仁道,在老师面前也不要谦让。
"
6、【原文】子曰:"二三子,以我为隐乎?吾无隐乎尔,吾无行而不与二三子者,是丘也。
"
【译文】孔子说:"学生们,你们以为我教学有保留吗?我没有保留,我没什么不是同你们一起做的,孔丘就是这样的人。
"
7、【原文】子之武城,闻弦歌之声。
夫子莞尔而笑曰:"割鸡焉用牛刀?"子游对曰:"昔者偃也闻诸夫子曰:'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
'"子曰:"二三子,偃之言是也,前言戏之耳。
"
【译文】孔子去武城,听到弹琴唱歌的声音。
孔子微微一笑说:"杀鸡哪用得上宰牛的刀?"子游对他说:"以前我听您说过:'君子学道就会爱护别人,小人学道就会服从指挥。
'"孔子说:"同学们,子游说得对,刚才我是在开玩笑。
"
8、【原文】子见南子,子路不悦。
夫子誓之曰:"予所否者,天厌之!天厌之!"
【译文】孔子会见了风流大美人南子,子路不高兴。
夫子发誓说:"若我有歪心,老天讨厌我吧!老天讨厌我吧!"
9、【原文】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
【译文】孔子说:"颜回真贤德!一篮饭,一瓢水,在陋巷,人人都愁闷,他却乐在其中。
颜回真贤德!
10、【原文】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夫子哂之。
"求,尔何如?"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赤,尔何如?"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
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点,尔何如?"鼓瑟稀,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
"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
"曰:"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三子者出,曾皙后。
曾皙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
"曰:"夫子何哂由也?"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
"唯求则非邦也与?"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唯赤则非邦也与?"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译文】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陪坐,孔子说:"不要顾及我年长,而不敢讲真话。
你们经常说,没人理解你们,如果有人理解并重用你们,你们打算咋办?"子路急忙说:"较大国家,夹在大国之间,外有强敌入侵,内有饥荒肆虐,我来管理,只要三年,可使人人有勇气,个个讲道义。
"孔子微笑。
"冉求,你怎样?"答:"方圆几十里的地方,我来治理,只要三年,可使百姓衣食充足,至于精神文明,要等能人来教化。
"公西赤,你怎样?"答:"我不敢说能干好,但愿意学习。
祭祀的事,外交的事,我愿穿着礼服,做个助理。
"曾点,你怎样?"曾皙弹琴正接近尾声,他铿地一声放下琴,站起来说:"我与他们三位不同。
"孔子说:"说说有什么关系?只是各谈各的志向而已。
"曾点说:"暮春三月,穿上春天的衣服,约上五六人,带上六七个童子,在沂水边沐浴,在高坡上吹风,一路唱着歌而回。
"夫子感叹说:"我欣赏曾点的情趣。
"其他三人走后,曾皙问:"他们三人的话怎样?"孔子说:"只是各谈各的志向而已。
"您为何笑仲由呢?"治国要讲礼让,他的话一点也不谦虚,所以笑他。
"冉求谈的是治国吗?"怎么见得治理方圆几十里的地方就不是治国呢?"公西赤谈的是治国吗?"祭祀和外交,不是国家大事是什么?如果公西赤只能当助理,谁能当总理?"
11、【原文】伯牛有疾。
子问之,自牖执其手,曰:"亡之,命矣夫!斯人也,而有斯疾也!斯人也,而有斯疾也?
【译文】伯牛生病。
孔子去探问,从窗口握着他的手,说:"快要死了,命该如此吗?这样的人竟然会得这样的病!这样的人竟然会得这样的病!
12、【原文】颜渊死,子曰:"噫!天丧予!天丧予!"
【译文】颜渊死,孔子说:"哎!老天要我的命啊!老天要我的命啊!"
13、【原文】颜渊死,子哭之恸。
从者曰:"子恸矣!"曰:"有恸乎?非夫人之为恸而谁为?"
【译文】颜渊死,孔子痛哭。
身边的人说:"您不要过于悲痛了!"孔子说:"过于悲痛了吗?不为他悲痛为谁悲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