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君》 ppt课件

合集下载

相关读物《原君》优秀课件 (共24张PPT)

相关读物《原君》优秀课件 (共24张PPT)
原君(节选)
黄宗羲
• 何谓“原君”?
“原”,推究……的本源;“原君”,推究为
君的本源,即治政之道。
黄宗羲(1601—1695) 字太冲,号南雷,又号 梨洲。浙江余姚人。明 末清初思想家、史学家、 文学家。出自官僚家庭, 其父黄尊素因弹劾权奸 魏忠贤而遭害,及长, 遂承父志,参加并领导 “复社”,坚持同魏忠 贤余党进行斗争。清兵 南下,曾组织“世忠营” 进行抵抗。与孙奇逢、 李骻(kuà)并称三大
②有生之初:从有人 类社会开始。 ③“人各”二句:谓 人人都为生存而自己 谋取利益。 ④莫或:没有什么人。 ⑤人者:这里指下面 要说的“古之人君”。 ⑥释:免除、解除。 ⑦居:居处。引申为 接受。
• 1.2故古之人君, • • 量而不欲入者⑧, 许由、务光是也 • ⑨;入而又去之 者,尧、舜是也 ⑩;初不欲入而 不得去者,禹是 也(11)。岂古之 人有所异哉?好 逸恶劳,亦犹夫 人之情也(12)。
(13)为:当作,充 作. (14)省略句,介词 “于” (15)汉高帝,刘邦。 (16)“孰与”: 固定句式,与„„ 相比,谁更 „„ 我所成就的家业, 跟二哥相比谁更多
第二段译文:后代做君主的就不再是这样。他们 认为决定普天下利害祸福的大权完全掌握在我手 里,我把普天下的利益统统归于自己,把普天下 的灾害统统归于人家,也没有什么不行的。他们 使普天下的人,不敢谋取自己的私利,却把我个 人的极大私利看做天下人的公利。一开始时还对 此感到惭愧,久而久之就心安理得了,于是把天 下看成无限大的产业,拿来留传给子子孙孙,受 益享福永远没个尽头。汉高祖刘邦所说的“我在 产业方面成就的,和老二相比谁的更多呢”这句 话,他那追逐利益的心情,不知不觉地充分表露 于言辞之间了。
第一段小结
古之人君不愿为君

高中语文第四单元铁肩担道义第14课原君课件省公开课一等奖新名师优质课获奖PPT课件

高中语文第四单元铁肩担道义第14课原君课件省公开课一等奖新名师优质课获奖PPT课件

偏爱 明白 使……结实, 使……加固
认为……利,觉得……利
第21页
(三)动词的活用 1.动词的使动用法 离.散.天下之子女 2.动词的意动用法 视.天下为莫大之产业 (四)数词的活用 数词用作动词 必千.万.于天下之人
使……离散 把……看作 相当于……千万倍,是……千万倍
第22页
五、文言句式
(一)判断句
第9页
三、相关知识 《明夷待访录》
《明夷待访录》被称为一代奇书,成书于康熙二年(1663)。“明 夷”是《周易》中的一卦,其爻辞有曰:“明夷于飞垂其翼,君子于 行三日不食。人攸往,主人有言。”所谓“明夷”指有智慧的人处在 患难地位。“待访”,等待后代明君来采访采纳。该书有《原君》 《原臣》等论文21篇。黄宗羲对于封建的现状,批判很尖锐,而且是 披着夏、商、周三代外衣的理想,托古改制。他不愧为中国近代民主 主义启蒙思想家,更是中国资本主义民主第一人。
(4)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鸿门宴》) 动词,是
(5)吾属今为.之虏矣(《鸿门宴》)
介词,表被动
(6)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鸿门宴》) 句尾语气助词
第17页
7.之
(1)天下有公利而莫或兴之. (2)不以一己之.利为利 (3)其既得之.也
代词,代指“天下的 公利”
助词,的
代词,代指“天下”
2.寇雠.(chóu) 4.窥.伺.(kuī sì) 6.扃. (jiōng jué) 8.唐虞.( yú )
第12页
二、古今异义 1.有生之初,人各自.私.也 古义: 自己的私事 今义:只顾自己的利益,不顾别人 2.必非天下之人.情.所欲居也 古义: 人的本性 今义:人通常具有的情感 3.好逸恶劳,亦犹夫.人.之情也 古义: 众人 今义:用来尊称一般人的妻子

湖南省新田县第一中学高中语文《原 君》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PPT28页

湖南省新田县第一中学高中语文《原 君》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PPT28页

•Leabharlann 29、在一切能够接受法律支配的人类 的状态 中,哪 里没有 法律, 那里就 没有自 由。— —洛克

30、风俗可以造就法律,也可以废除 法律。 ——塞·约翰逊
典研读》
31、只有永远躺在泥坑里的人,才不会再掉进坑里。——黑格尔 32、希望的灯一旦熄灭,生活刹那间变成了一片黑暗。——普列姆昌德 33、希望是人生的乳母。——科策布 34、形成天才的决定因素应该是勤奋。——郭沫若 35、学到很多东西的诀窍,就是一下子不要学很多。——洛克
湖南省新田县第一中学高中语文《原
君》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

26、我们像鹰一样,生来就是自由的 ,但是 为了生 存,我 们不得 不为自 己编织 一个笼 子,然 后把自 己关在 里面。 ——博 莱索

27、法律如果不讲道理,即使延续时 间再长 ,也还 是没有 制约力 的。— —爱·科 克

28、好法律是由坏风俗创造出来的。 ——马 克罗维 乌斯

语文版必修四《原君》ppt课件

语文版必修四《原君》ppt课件

自主学习篇
合作探究篇
审美写作篇
让自己有一件事情可做,别闲着。你看铁,那么坚硬能断石 的东西搁置久了都能生锈,何况人呢?要用心地去做一件事情就
必须有坚持的力量,就是一种信念,这种信念从哪里来,那就先
给自己找一份责任。人来到这个世界上那是有责任的。比如说父 母,比如自己的孩子。光有信念了,还不能做好一件事情,还得 有能力,能力从哪里来,有两种途径,一种可以通过实践之后总 结经验得来,实践必须得用心。二种可以通过学习得来。其实这
多,便是小人。君子受人尊敬,小人遭人唾骂。
温馨晨读篇
自主学习篇
合作探究篇
审美写作篇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论语·述而》 赏读:君子心地平坦宽广,小人却经常局促忧愁。君子襟怀 坦白,安贫乐业,与人为善,知足常乐,所以能坦荡荡。小人欲 念太多,患得患失,忧心忡忡,怨天尤人,局促不安,所以常心
3.审美视窗
读《原君》
在明清,这个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达到顶峰的时代,能够认识 到君主专制的危害并予以强烈的抨击,黄宗羲确确实实是个有前 瞻性、有远见的思想家。黄宗羲的思想在当时可算是石破天惊, 无愧于他“中国思想启蒙之父”之誉,确实影响了后来人,包括 康梁也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他的影响。
温馨晨读篇
自主学习篇
怀戚戚。
温馨晨读篇
自主学习篇
合作探究篇
审美写作篇
知识卡片
1.作家作品 黄宗羲(1601—1695),明末清初思想家、史 学家。字太冲,号南雷,学者称梨洲先生。浙 江余姚人。出身于官僚家庭,其父黄尊素因弹
劾权奸魏忠贤而遭害,及长,遂承父志,参加
并领导“复社”,坚持同魏忠贤余党进行斗争。 清兵南下,曾组织“世忠营”进行抵抗。明亡 以后,多次拒绝清廷征召,于隐居中专事著述 讲学。

高二语文课件 原君课件人教版_选修

高二语文课件  原君课件人教版_选修

课堂小结
一、结构图解
探源:为君者,出于公心,兴利除弊
比较:今之君,屠毒天下,尽为己私
探源:古之民,视君如父,拟君如天
比较:今之民,怨恶其君,视之如仇

探源:国君视天下为家,不能保持永久

举例:崇祯帝杀女儿时的感叹
二、中心主旨 本文探究了为国君的根源,明确提出国君应明确自己的职分,为天下兴利
除弊;并痛斥今之君视天下为私产,奴役天下人的可耻行径。
纵观全文,作者这种敢于批评,切中时弊的地方还有很多,其中既有民主思想 火花的闪现,也有勇敢与无畏精神的流淌,这些一 起构成了本文可贵的地方。
请简要分析本文的对比艺术。
【提示】运用对比的手法来说理是本文在论证上一个十分突出的特点。具 体而言,作者主要从如下几个方面展开:
1. 古之君主为天下兴利与今之君主为自己谋利构成对比。作者指出古代的君主 是“不以一己之利为利,而使天下受其利;不以一己之害为害,而使天下释其害”。 而今天的君主则不再“不以一己之利为利”,“使天下受其利”,代之以“以天下 之利尽归于己"。也不再是“不以一己之害为害,而使天下释其害”,代之以“以 天下之害尽归于人”。两相对比,充分地说明今之君主完全丧失了自己天然的职责, 背离了君主产生的本义。
伯夷、叔齐反对武王伐纣,认为臣伐君“不仁”,商灭后,两人“耻食周粟”。 小儒称赞两人,是不明“为君之职分”,认为“君臣之义无逃于天地间”。国君的 职责在于为天下人兴利释害,否则是“独夫”“民贼”。伯夷、叔齐的行为是为虎 作伥。
请你谈谈《原君》一文所述思想的可贵之处。
【提示】《明夷待访录》是作者作为明亡的亲身经历者,在参加一系列抗清 活动失败后,总结明亡教训的角度写成的一本光辉著作,其鲜明的特点就是对专 制政体做了初步的反思,对封建帝王的专制独裁进行了激烈的批判。《原君》作 为本书的第一篇,体现的就是作者这一思想。

原君课件

原君课件

拓展:现在人民当家作主,早 已废除了君主,这篇文章 对我 们的现实生活有怎样的 启示?
明亡以后,多次拒绝清廷征召, 于隐居中专事著述讲学。所持 政治思想主张,具有鲜明的民 主色彩,曾大胆指出:“为天 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并 倡以“天下之法”代替“一家 之法”,对清末改良主义维新 派和资产阶级革命派以一定影 响。
自有人类的那一天,人们就各人只管自己的私事,
只谋自己的利益。世上有公共的利益却没有人去 兴办;有公共的祸害却没有人去革除。有这样一 个人出来,不把个人的私利看作利益,而是使天 下人都得到利益;不把个人的害处看作害处,而 是使天下人都免除害处。这个人的辛勤劳作,必 相当于一般天下人的千万倍。付出千万倍的辛劳, 却又得不得利益,就天下人的本性来说,必然不 愿意处在那个地位。所以,在古代,人的君主这 个位置,考虑了而不愿意就位的,有许由、务光 这些人;就位而又离去的,有尧、舜这些人;当 初不愿就位,而终于无法离去的,有禹这个人。 难道古人有什么特异之处吗?好逸恶劳,也和普 通人的本性一样啊。


黄宗羲


纣 王
秦 始 皇
朱 元 璋
崇 祯 帝
溥一个号称“中央帝国”的王 朝——满清走向了它的“辉煌”。这个时 期,帝制正盛,风雨如磐,谁要是对“天 子”有一点点“不敬”,那就是“大逆不 道”。而就是有这样一个人,在这腥风血 雨、黑色恐怖的岁月,竟大胆地喊出“为 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的口号,鼓舞 人民把人君打翻在地,掷其皇冠,摧其御 座,这是何等的勇气,何等的气魄!要知道, 这可是轻则系身囹圄,重则身首异处、惨 遭灭门的“罪行”啊!
第1段 问题:文中的“自私”、“自利” 与现在所说的“自私”、“自利” 意思一样吗?从历史唯物主义观点 出发,你怎样认识古之人君不愿为 君?

原君PPT课件

原君PPT课件

(1)其未得之时:屠毒天下 之肝脑,离散天下之子女,以
博我一人之产业(曾不惨然)
(2)既得之也:敲剥天下之 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
为一人淫乐。 (视为当然)
人物
行为
直接 原因
汉高帝
利“产业”沾 沾自喜
以天 下为
明太祖
保“产业” 丧心病狂
莫大
桀、纣
享“产业”残 暴荒淫
之产 业
崇祯帝 失“产业”凄
原君
黄宗羲



皇秦


朱 元 璋





黄宗羲(1601—1695)字 太冲,号南雷,又号梨洲。 浙江余姚人。明末清初思想 家、史学家、文学家。出自 官僚家庭,其父黄尊素因弹 劾权奸魏忠贤而遭害,及长, 遂承父志,参加并领导“复 社”,坚持同魏忠贤余党进 行斗争。清兵南下,曾组织 “世忠营”进行抵抗。与孙 奇逢、李骻并称三大儒。
2、后之人君把天下当作自 己的产业,在长期过程中, 其思想情态发生了什么变 化?
这一段是怎样推理的?
பைடு நூலகம்
(1)始而惭焉,久而安焉,视 天下为莫大之产业,传之子孙, 受享无穷。
(2)天下利害大权在我,利归 己,害归人,使天下之人不敢谋 取私利,以己之大私为天下之大 公。
3、找出课文揭露后世君主行为 的残暴、贪婪的句子,对这 样残暴与贪婪的行为,他们 的心理感受如何呢?
凄惶惶
根本 原因
不明 为君 之职 分
4、课文最后一段,作者赞 扬了什么?批判了什么?
赞扬:(1)汤、武诛桀、纣(武 王圣人也)(2)孟子之言(民贵 君轻、闻诛一夫纣……) ——结论:不仁不义者,当诛 。 批判:小儒规规焉以君臣之义所

《原君》优质课件(35张)

《原君》优质课件(35张)

第3段 问题:你怎样认识伯夷、叔齐的
“耻食周粟”?
第四段:
摄缄縢,固扃鐍
绳索
若何为生我家

不易无穷之悲
交易
虽愚者亦明之矣
即使
• 古时候,天下人爱戴自己的君主,把他们比作父亲,把 他们比作天,实在不算过分。现在天下人怨恨、憎恶自 己的君主,把他们看作仇敌,称他们为独夫,这原是他 们应当得到的。可是那些眼光短浅的读书人,却拘谨地 认为,君臣之间的伦理关系无法逃脱于天地之间,甚至 对于桀、纣那样的暴君,也认为汤、武不应当去讨伐他 们,因而虚妄地传说伯夷、叔齐那些无可查考的故事, 看待千千万万百姓的血肉崩溃的躯体,竟然和腐臭的老 鼠一样。难道天地这么大,在千千万万天下人中,唯独 (应当)偏爱君主一人一家吗?因此(讨伐纣王的)武 王是圣人;孟子(肯定武王伐纣)的言论,是圣人的言 论。后世的君主,想要用自己“如父如天”一类的空名 来禁绝他人暗中看机会夺取君位,都感到孟子的话对自 己不利,甚至废除孟子的祭祀,这根由不是从眼光短浅 的读书人那里来的吗?
2、整体把握 《原君》指出君主的职责在于为天下人兴利、释 害。君主与天下的关系应该是“天下为主,君为 客”。然而后世之君却颠倒了他与天下的关系, 视天下为自己的私产,把天下之利归于己,把天 下之害归于老百姓,由此而成为“天下之大害者, 君而已矣”。这明确表达了废除君主专制的思想。 同时.他还指出“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 而在万民之忧乐”,进而对君与民孰为天下之主 的问题提出思考,并明确主张天下是人民的天下, 君不过是为人民谋利益的公仆。
原君
黄宗羲







朱 元 璋




帝Hale Waihona Puke 你心目中的帝王是个什么样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明亡以后,多次拒绝清廷征召,于隐居中 专事著述讲学。所持政治思想主张,具有鲜 明的民主色彩,曾大胆指出:“为天下之大 害者,君而已矣”,并倡以“天下之法”代 替“一家之法”,对清末改良主义维新派和 资产阶级革命派以一定影响。
在文学方面,面对当时激烈的民族矛盾 ,极力主张反映历史现实,抒写真情实感, 反对明代“七子”的模拟之风。所作诗文, 多表现高尚节操之作。除《明夷待访录》单 刊成集外,有《宋元学案》《明儒学案》《 南雷文案》等。今人又编有《黄梨洲文集》
没有什么人
夫以千万倍之勤劳
发语词
亦犹夫人之情也
如同 所有人(古今异义)
❖ 自有人类的那一天,人们就各人只管自己的私事,只谋自 己的利益。世上有公共的利益却没有人去兴办;有公共的 祸害却没有人去革除。有这样一个人出来,不把个人的私 利看作利益,而是使天下人都得到利益;不把个人的害处 看作害处,而是使天下人都免除害处。这个人的辛勤劳作, 必相当于一般天下人的千万倍。付出千万倍的辛劳,却又 得不得利益,就天下人的本性来说,必然不愿意处在那个 地位。所以,在古代,人的君主这个位置,考虑了而不愿 意就位的,有许由、务光这些人;就位而又离去的,有尧、 舜这些人;当初不愿就位,而终于无法离去的,有禹这个 人。难道古人有什么特异之处吗?好逸恶劳,也和普通人 的本性一样啊。
同时.他还指出“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 而在万民之忧乐”,进而对君与民孰为天下之主的问题提 出思考,并明确主张天下是人民的天下,君不过是为人民 谋利益的公仆。
3、疏通课文
第一段:
古今异义(今义:只为自己打算,只图个人的 利益,古义:今义:只图自己的利益。)
人各自私也,人各自利也
天下有公利而莫或兴之
屠毒: 杀害;毒害。
敲剥: 敲诈剥削。
花息: 利息。
向使: 假如。
寇雠(chóu):强盗,仇敌。雠,同“仇’’。
独夫:
指因暴虐无道而众叛亲离的统治者。
规规焉: 狭隘死板的样子。
无稽:
无从查考;没有根据。
窥(kuī)伺: 暗中观望,等待时机。
(2)通假字
视之如寇雠 雠,同“仇”。
2、整体把握
《原君》指出君主的职责在于为天下人兴利、释害。 君主与天下的关系应该是“天下为主,君为客”。然而后 世之君却颠倒了他与天下的关系,视天下为自己的私产, 把天下之利归于己,把天下之害归于老百姓,由此而成为 “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这明确表达了废除君主专 制的思想。


黄宗羲







刘 邦
朱 元






你心目中的帝王是个什么样子?
明朝灭亡,另一个号称“中央帝国”的王朝——满清 走向了它的“辉煌”。这个时期,帝制正盛,风雨如磐, 谁要是对“天子”有一点点“不敬”,那就是“大逆不道 ”。而就是有这样一个人,在这腥风血雨、黑色恐怖的岁 月,竟大胆地喊出“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的口号 ,鼓舞人民把人君打翻在地,掷其皇冠,摧其御座,这是 何等的勇气,何等的气魄!要知道,这可是轻则系身囹圄 ,重则身首异处、惨遭灭门的“罪行”啊!
第1段 问题:文中的“自私”“自利”与现在所说的
“自私”“自利”意思一样吗?从历史唯物主义观 点出发,你怎样认识古之人君不愿为君?
第二段:
后之为人君者不然
某业所就,孰与仲多
凡君之所毕世而经营者,为天下也 凡天下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
曾不惨然
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
这样 与……比怎么样
是 因为 乃、竟 这样……那么
第3段 问题:你怎样认识伯夷、叔齐的“耻食周粟”?
喊出这个口号的人 , 就是黄宗羲。

黄宗羲(1601—1695) 字太冲,号南雷,又号梨洲 。浙江余姚人。明末清初思 想家、史学家、文学家。出 自官僚家庭,其父黄尊素因 弹劾权奸魏忠贤而遭害,及 长,遂承父志,参加并领导 “复社”,坚持同魏忠贤余 党进行斗争。清兵南下,曾 组织“世忠营”进行抵抗。 与孙奇逢、李骻并称三大儒 。
思想与作品
反对君主以一人私天下,作出“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的大胆结论,认为“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 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明夷待访录· 原臣》)。
主张改革土地、赋税制度,反对传统的重农轻工商观点,强调 工商皆为本。其政治历史观,在当时具有进步意义。
第2段 问题:后之人君把天下当作自己的产业,在 长期过程中,其思想情态发生了什么变化?这 一段是怎样推理的?
第三段:
视之如寇仇
而妄传伯夷、叔齐无稽之事
独私其一人一姓乎
强盗、仇敌 不可查考
偏爱
这没有别的(原因),古时把天下人放在主要位置,君主 放在从属位置;凡君主毕生经营的一切,都是天下人的。现在 把君主放在主要位置,把天下人放在从属位置;所有使天下没 有一个地方得到安宁的原因,都在于有了君主。因此,在他未 得到君位的时候,屠杀、残害天下的生命,拆散天下人的子女, 来求得个人的产业,对此竟不感到凄惨,说:“我原是为子孙 后代创业啊。”他在取得君位以后,敲榨、剥取天下人的骨髓, 拆散天下人的子女,以供个人放纵的享乐,(把这)看成应当 如此,说:“这是我产业的利息呀。”然而成为天下大害的, 不过是君主罢了,当初假使没有君主,人们还能各管各的私事, 各得各的利益。唉!设置君主的原因和道理,原来就是这样的 吗?
❖ 后世做人君的却不是这样。他们以为分派天下利害的权力 都出于我自己,我把天下的利益都归于自己,把天下的害 处都归于他人,也没有什么不可心以的。(他们)使天下 人不敢自私,不敢自利,而把我的私利作为天下的公利; 开始还感到惭愧,时间一久就心安理得了,把天下看作自 己再大不过的产业,传给子孙,享受无穷。汉高祖所说的 “我所成就的家业,同老二相比谁多”这句话,那种追逐 私利的心情不觉已充分表现在言语之中了。
文学方面,强调诗文必须反映现实,表达真情实感。 史学成就尤大,撰有中国第一部学术史《明儒学案》,开浙东 史学研究之风气。 还有《明夷待访录》、《南雷文案》等著作。
朗读课文:
(1)音、形、义
好逸恶劳: 贪图安逸.厌恶劳动。
仲:
排行第二。
逐利: 追逐名利。
经营: 筹划办理。
博:
取得。
惨然: 惨痛的样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