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生素筛选

合集下载

重组体的筛选方法

重组体的筛选方法

重组体的筛选方法重组体是一种重要的生物技术手段,它可以用于改良微生物、植物和动物的基因组,从而实现对目标基因的精准编辑和调控。

在进行重组体的筛选过程中,选择合适的筛选方法对于提高筛选效率和准确性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重组体筛选方法,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一技术。

1. 抗生素筛选法。

抗生素筛选法是重组体筛选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通过将目标基因与抗生素抗性基因连接在一起,然后转化至宿主细胞中,能够通过对抗生素的耐受性来筛选出含有目标基因的重组体细胞。

这种方法简单易行,且操作方便,适用于微生物和植物等生物体的筛选。

2. 标记基因筛选法。

标记基因筛选法是利用标记基因与目标基因共转化至宿主细胞中,通过标记基因的表达情况来筛选出含有目标基因的重组体细胞。

常用的标记基因包括荧光标记基因、抗性标记基因等,通过检测标记基因的表达情况,可以快速准确地筛选出目标基因的重组体细胞。

3. PCR筛选法。

PCR筛选法是利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技术来筛选重组体。

通过设计特定的引物,可以扩增出含有目标基因的DNA片段,从而实现对重组体的筛选。

PCR筛选法具有高灵敏度和高特异性的优点,能够准确地检测出目标基因的存在,是一种常用的重组体筛选方法。

4. 免疫筛选法。

免疫筛选法是利用抗体对目标蛋白的特异性识别来筛选重组体。

通过将目标蛋白与标记蛋白连接在一起,然后转化至宿主细胞中,利用抗体对标记蛋白的特异性识别来筛选出含有目标蛋白的重组体细胞。

这种方法对于筛选蛋白重组体具有重要意义,能够快速准确地筛选出目标蛋白的重组体细胞。

5. 酶标记筛选法。

酶标记筛选法是利用酶标记技术来筛选重组体。

通过将目标基因与酶标记基因连接在一起,然后转化至宿主细胞中,利用酶标记基因的表达情况来筛选出含有目标基因的重组体细胞。

这种方法操作简便,能够快速准确地筛选出目标基因的重组体细胞。

总结。

重组体的筛选方法多种多样,每种方法都有其特点和适用范围。

抗生素筛选浓度

抗生素筛选浓度

①以水为溶剂的抗生素贮存液应用0.22卩山滤器过滤除菌;
②用乙醇溶解的抗生素溶液无须过滤除菌;
③所有抗生素贮液都应放于不透光的容器中保存。

注意:镁离子是四环素的拮抗剂。

对于以四环素为筛选抗性的细菌,应使用不含镁离子的培养基,如LB 培养基。

下面是常用抗生素的贮液浓度及工作浓度
氨苄青霉素:贮液浓度50 mg/ml溶于水-20 C保存工作浓度20卩g/ml (严紧型质粒)60卩g/ml (松弛型质粒)
羧苄青霉素:贮液浓度50 mg/ml溶于水-20 C保存工作浓度20卩g/ml (严紧型质粒)60卩g/ml (松弛型质粒)
氯霉素:贮液浓度34 mg/ml溶于乙醇-20 C保存工作浓度25
卩g/ml (严紧型质粒)170卩g/ml (松弛型质粒)
卡那霉素:贮液浓度10 mg/ml溶于水-20 C保存工作浓度10
卩g/ml (严紧型质粒)50卩g/ml (松弛型质粒)
链霉素:贮液浓度50 mg/ml溶于水-20 C保存工作浓度10
卩g/ml (严紧型质粒)50卩g/ml (松弛型质粒)
四环素:贮液浓度5 mg/ml溶于乙醇-20 C保存工作浓度10
卩g/ml (严紧型质粒)50卩g/ml (松弛型质粒)质粒类型:。

抗生素生产菌株的筛选和鉴定方法介绍

抗生素生产菌株的筛选和鉴定方法介绍

抗生素生产菌株的筛选和鉴定方法介绍随着人口的增加和人类寿命的延长,抗生素的需求也不断地增加。

然而,由于人类过度使用和滥用抗生素,导致一些细菌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逐渐变得对抗生素无效。

因此,开发和生产更多有效的抗生素已成为当今最迫切的医学需求之一。

在抗生素的开发和生产过程中,首先需要筛选和鉴定一些具有良好生产潜力的微生物菌株。

本文将简要介绍一些现代的筛选和鉴定方法。

一、筛选方法1、基于部位和病原性筛选在开发新型抗生素之前,需要先确定需要研究的微生物的种类和类型。

一些微生物部位和病原性较高的物种通常都具有良好的抗生素产生能力。

因此,在一些野外调查和实验室研究中,选择一些来源于人体、土壤或其他具有较高病原性的微生物菌株进行分类和筛选,可以提高竞争和筛选的成功率。

2、基于代谢能力筛选抗生素是由微生物在代谢过程中产生的一种物质。

因此,一些具有较高代谢能力的微生物也往往具有良好的抗生素生产能力。

通过对微生物进行代谢分析,筛选代谢物质含量较高的微生物,可以提高抗生素生产菌株的筛选效率。

3、基于遗传分类筛选通过比较不同微生物菌株的遗传差异,可以快速确定抗生素生产潜能较高的菌株。

实践中,通过基因组测序和系统进化分析,可以较准确地鉴定不同微生物的生物制剂学特点和属性。

二、鉴定方法筛选出抗生素生产菌株之后,需要对其进行鉴定。

鉴定微生物菌株的主要目的是为了确定其物种分类、生理特性和抗生素产量等信息。

以下是一些现代的鉴定方法。

1、基于生理和生化特性鉴定通过观察微生物生长特性和代谢能力,进行生理和生化鉴定,可以粗略地确定微生物的物种分类和菌株特性。

这些鉴定方法包括培养、染色、酸碱度测定和菌落形态分析等。

2、基于分子生物学特性鉴定分子生物学技术,如DNA测序和PCR分析等,可以准确地鉴定微生物的种类和组成,并确定其基因型和生物制剂学特性。

这些技术可以准确定位和分析微生物社群中的有益菌株,并提供基于遗传变异和合成生物学的抗生素遗传创新。

抗生素筛选标记及原理

抗生素筛选标记及原理

抗菌素抗性标记及筛选原理
大多数质粒载体都是用抗菌素抗性标记,包括氨苄青霉素抗性(Ampr)、卡那霉素抗性(Kanr)、四环素抗性(Tetr)、链霉素抗性(Strr)和氯霉素抗性(Cmlr))等。

i)氨苄青霉素(Ampicillin,Amp)是青霉素的衍生物,通过干扰细菌细胞壁合成的末端反应,杀死生长的细菌。

细菌质粒Amp r基因编码b-内酰胺酶,特异地切割氨苄青霉素的b-内酰胺环。

ii)氯霉素(chloramphenicol,Cml)通过与50S核糖体亚基结合,干扰细胞蛋白质的合成并阻止肽键的形成。

杀死生长的细菌。

细菌抗性原理是Cml r编码乙酰转移酶,特异地使氯霉素乙酰化而失活。

iii)卡那霉素(kanamycin,Kan)通过与70S核糖体结合,导致mRNA发生错读。

杀死细菌。

而Kan r编码的氨基糖苷磷酸转移酶,对卡那霉素进行修饰,阻断其与核糖体结合作用。

iv)链霉素(Streptomycin,Str)通过与30S核糖体亚基结合,导致mRNA错译。

杀死细菌。

Str r编码一种氨基糖苷磷酸转移酶对链霉素进行修饰,阻断其与核糖体30S亚基结合作用。

v)四环素(Tetracycline,Tet)通过于30S核糖体亚基结合,干扰细胞蛋白质的合成并阻止肽键的形成。

杀死生长的细菌。

Tet r编码特异性蛋白质,对细菌的膜结构进行修饰,组止四环素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菌细胞内。

抗生素抗性筛选原理是:不带有抗菌素抗性基因的受体菌不能在含有抗菌素的培养基(选择培养基)中生长。

当带有抗菌素抗性基因的载体进入受体菌后,受体菌才能生长。

从自然界中筛选产抗生素的细菌

从自然界中筛选产抗生素的细菌
生态保护
从自然界中筛选产抗生素的细菌
1
产抗生素细菌在生态系统中具有重要 的生态功能
它们可以通过产生抗菌物质抑制病原 菌的生长和繁殖,从而维持生态系统
的平衡和稳定
2
3
此外,产抗生素细菌还可以作为生物 修复技术中的微生物剂用于修复受损
的环境和水体等
从自然界中筛选产抗生素的细菌
结论
从自然界中筛选产抗生素的细菌是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 。通过对不同类型微生物的筛选和鉴定可以发现新的抗 生素品种或寻找新的用药途径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同时还 可以应用于生物防治生物工程和生态保护等领域为人类 健康和环境保护做出贡献。然而随着抗生素的广泛使用 和细菌耐药性的增强需要继续加强从自然界中筛选产抗 生素细菌的研究并探索新的应用途径以应对临床治疗面 临的挑战并为人类健康和环境保护做出更大的贡献
-
1 引言 3 产抗生素细菌的种类与特点 5 结论
2 筛选方法 4 产抗生素细菌的应用前景 6 挑战与展望
从自然界中筛选产抗生素的细菌
引言
抗生素是微生物产生的一类具有 抗菌活性的物质,对于治疗由细 菌引起的感染性疾病具有重要意 义。然而,随着抗生素的广泛使 用,细菌对抗生素的耐药性逐渐 增强,给临床治疗带来了挑战。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从自然界中 筛选产抗生素的细菌成为了一个 重要的研究方向
总之,从自然界中筛选产抗生素的细菌是一个 持续而重要的研究领域
通过不断深入研究和技术创新,我们有望发现 更多具有临床应用价值的新抗生素,为人类健
康和环境保护做出更大的贡献
-
THE PROFESSIONAL TEMPLATE
(3) 深入研究代谢途径和调控机制:通过对产抗生素微生物的代谢途径和调控机制进行深 入研究,可以发现新的抗生素种类和合成途径,为新抗生素的发现提供更多的可能性

抗生素产生菌株的筛选与改造

抗生素产生菌株的筛选与改造

抗生素产生菌株的筛选与改造抗生素的产生与筛选及菌株改造引言:抗生素是用于治疗和预防细菌感染的重要药物,它们通过干扰细菌的生长和复制过程来发挥作用。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细菌对抗生素的耐药性不断增强,逐渐威胁到人类健康。

因此,发现新的抗生素和改造抗生素菌株的研究变得尤为重要。

一、抗生素产生菌株的筛选:1. 采集环境样本:抗生素产生菌株可以从土壤、水、植物及动物等多种环境中分离得到。

科学家往往选择具有高潜力的样本,如土壤富含有机物质的地区、植物的根系等。

2. 分离纯种菌株:从采集的样本中分离出单一的菌株是关键步骤。

这可以通过对样本进行稀释并在富含营养物质的琼脂培养基上进行菌落分离得到。

3. 抗生素活性筛选:将分离得到的菌株进行抗生素活性筛选。

最常用的方法是通过纸片扩散法。

这种方法通过在琼脂培养基上放置含有不同抗生素的纸片,观察菌株对抗生素的敏感性。

敏感的菌株周围的细菌生长受到抑制,形成清晰的抑制圈。

4. 鉴定和培养优良菌株:筛选出具有抗生素活性的菌株后,进行进一步的鉴定和培养。

鉴定工作包括对其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性和16S rRNA基因序列进行分析,以确定菌株的分类和物种鉴定。

同时,通过大规模培养和优化培养条件,提高抗生素的生产量。

二、抗生素产生菌株的改造:1. 自然突变:通过自然突变可以获得具有新抗生素活性的菌株。

这种突变可以通过辐射、类似病毒的转位子和基因组重组等方式诱导。

2. 基因工程: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可以改造抗生素产生菌株,并提高其产量和活性。

常见的方法包括插入外源基因、删除或沉默内源基因等。

例如,将关键抗生素合成途径的酶基因转入细菌中,以提高抗生素产量。

3. 代谢工程:代谢工程可以改变细菌的代谢途径,以增强特定抗生素的生产。

这可能涉及到调控菌株的代谢网络,增加生产抗生素所需合成途径的中间物和酶的产量。

4. 抗药基因探索:通过抗药基因探索可以发现新的抗生素靶标和抗生素作用机制。

科学家可以对已知的抗生素靶标基因库进行大规模筛选,以发现新的抗药基因,从而提供了开发新型抗生素的靶点。

抗生素筛选方法

抗生素筛选方法
t —o wo c mpo n i n ln yse r lo ben a g t d. ne tsg a i g s tmswe ea s i g tr e e The d veo m e to e o c sbr ug ta p o p c f e l p n fg n mi sha o h r s e to
关键 词 :抗 生 素 ;抗 生 素 筛 选 ; 基 因 组 ; 靶 向抗 生素 筛 选
中图分 类号 :R 7 . 9 8t
文献标识码 :A
M e ho o he s r e ng o ntbi tc t dsf rt c e ni fa i o i s
Ma i-a S n nxn a dG efn nj o, o gQi-i n uJ — Y i u e
Ke r An i i tc Antb o i c e n n Ge me T r tdr ce n i o i c e ni g y wo ds tb o i; i i tc s r e i g; no ; a ge— ie t d a tbi tcs r e n
目前 , 已经有 许 多 结构 各 异 、 抗 菌 活性 很 好 的 抗 生 素 被 发现 、发 展 及 使用 ,但 是 这 并 非 意 味着 人 类 已经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在对 抗 细 菌 感 染 的 战 斗 中取 得 了胜利 。伴 随 着 抗 生 素 的广 泛 使 用 ,细 菌 的耐 药 性 日益严 重 。各
摘要:细菌 耐药性发生率 的升高 ,激励着人们去寻找更多的筛选抗生素的策 略,进而发现 了更 多的抗 生素作用机制 。靶 向 策略、高通量筛选 等方 法 已经被 用于检测 有潜 力的抗生素。细菌的D NA复制 、细胞分裂和蛋 白合成 的中间步骤 已经成为 了筛选 的新靶点,双组分信号传递系统也成为 了较为重要 的药物新筛选靶 点。微生物基 因组 学的发展 ,给新抗生素 的发现带来 了更大 的希望,使人们可 以发现更多的新作用靶点。

鉴定和分析新型抗生素生产菌株的筛选方法

鉴定和分析新型抗生素生产菌株的筛选方法

鉴定和分析新型抗生素生产菌株的筛选方法随着抗生素的广泛使用,细菌对抗生素的抵抗力也在逐渐增强。

许多传统的抗生素已经失去了疗效,这使得新型抗生素的研发变得越来越迫切。

而新型抗生素的研发就需要找到能够生产这种抗生素的菌株。

本文将介绍鉴定和分析新型抗生素生产菌株的筛选方法。

一、寻找潜在抗生素生产菌株要寻找潜在抗生素生产菌株,首先需要对环境中的微生物进行采样。

采样地点应该是具有潜在微生物资源的土壤、水、植物和动物等。

一旦得到采样物,就需要对其进行微生物分离和鉴定,以确定菌株是否具有生产新型抗生素的能力。

对采样物进行微生物分离需要一定的技术和设备支持,比如说温室、显微镜、平板培养基、紫外线杀菌灯。

分离出的微生物需要进行鉴定,以确定其属于哪个种类,是否已知有生产抗生素的能力。

如果发现分离出来的微生物可能具有生产新型抗生素的能力,就可以对其进行深入的研究。

二、筛选潜在抗生素生产菌株要筛选潜在抗生素生产菌株,需要对上一步骤中得到的微生物进行深入研究,以确定它们是否真的具有生产新型抗生素的能力。

1. 培养条件微生物的生长和代谢需要适宜的环境条件,比如说适宜的温度、pH值和养分成分等。

不同的微生物对这些环境条件的要求不同,在筛选过程中需要不断优化培养条件,以提高生产能力。

2. 代谢产物分析代谢产物是微生物在生长代谢过程中产生的化合物。

通过对代谢产物的分析,可以确定微生物是否有生产新型抗生素的能力。

代谢产物的分析方法包括质谱分析、核磁共振分析等。

3. 基因分析微生物的生理性状和代谢能力是由其基因组决定的。

通过对微生物基因组的测序和分析,可以确定微生物是否有生产新型抗生素的潜能。

同时还可以进行基因编辑、重组和改造等手段,优化微生物的代谢途径,提高生产能力。

三、评价潜在抗生素生产菌株在鉴定和分析潜在抗生素生产菌株的筛选过程中,需要对微生物进行评价。

评价的内容包括生产能力、毒性、稳定性等多个方面。

生产能力:判断微生物生产新型抗生素的能力是否强劲可靠,确定生产产量和时间,提高生产效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灵敏度的检测系统该系统是为了适应HTS而出 现的检测仪器。
高特异性体外筛选模型指用于检测药物作用的实 验方法。由于HTS要求反应总体积小,而且反应具 有较高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因此对于筛选模型也 要求较高,常用的筛选模型都建立在分子平台和 细胞水平平台上,观察的是药物与分子靶点的相 互作用,能够直接认识药物的基本作用机制。目 前这些模型主要集中在受体、酶、通道以及各种 细胞反应方面。
多粘菌素E高产菌株的高通量筛选
.42.1.1菌种 多粘菌素E产生菌:多粘杆菌(paeni石aeillus夕 oyl理琳a)Asl.541 生物检定菌:大肠杆菌(丑eoli)JMlog
4.22方法
4.2.2.1诱变育种
将制备好的pp口今巩堆。Asl.J4]菌 悬液用磷酸缓冲液稀释至105个url/, 取2ml与0.2ml浓度为5mg角11NTo混 合,30℃振荡处理60min,稀释涂布于含 多粘菌素E标准品500mg几的平板上, 置于30℃恒温箱中,培养30h。
此外最有价值的抗生素是应该是可溶的, 化 学性质稳定,可以口服和系统性应用的。
作用
抗生素在杀菌、创伤手术、 癌症化学治疗以 及老人或免疫受损患者的治疗等方面, 都有 良好的控制感染的功能
作用机制
抗生素等抗菌剂的抑菌或杀菌作用,主要是 针对“细菌有而人(或其他动植物)没有” 的机制进行杀伤,包含四大作用机理,即: ①抑制细菌细胞壁合成 ②增强细菌细胞膜通透性 ③干扰细菌蛋白质合成 ④抑制细菌核酸复制转录。
HTS主要由自动化操作系统、高灵敏度的检测 系统、分子细胞水平的高特异性体外筛选模 型、被筛样品管理库(即样品库)、数据采集传 输处理系统等五个部分组成。
自动化操作系统主要是指计算机控制的实验 室自动化工作站,又称实验室机器人。该工作 站可以代替人工进行自动加样、稀释、转移、 洗脱、混合、温孵、检测等操作,使实验遵守 程序化,减少人工误差,结果更准确可靠。
4基于竞争的抗生素筛选方法
基于竞争的抗生素筛选方法,通过将病 原微生物与人源细胞共同培养,用以筛选高 效低毒的化合物。该方法的优点是筛选仅需 一轮;并通过检测由人源细胞发出的信号(非 微生物发出的信号),以监测化合物的作用效 果,这意味着可以不需要对病原微生物进行 基因修饰,简化繁琐的筛选步骤。
5.高通量筛选技术
被筛样品管理库(即样品库)对大量样品进行筛 选是发现新药的基础,国外进行药物筛选的机 构都已储备了数以万计的化合物,建立了相当 规模的样品库。
微生物领域中的应用
以微孔板为操作平台的高通量筛选技术也 广泛应用于包括天然抗菌化合物的筛选、敏 感性微生物作用方式的确定、微生物吸附机 理的确定、生物膜抑制的定量分析等研究工 作。
2.以微生物细胞分裂为靶标的抗生素筛选方法
抑制细菌细胞增殖即抑制细菌的细胞分 裂,这一过程有一系列蛋白和细胞因子调节 和协调,包括一种Fts蛋白家族。FtsZ蛋白的 浓度可以调节细胞分隔的频率,小幅度的浓 度升高可以使得细胞结构发生微小变化,大 幅度的浓度升高可以导致细胞丝化甚至菌体 死亡。影响FtsZ蛋白作用机理或生成的化合物, 将是很好的候选药物。通过抑制FtsZ来抑制细 菌细胞分裂。使得FtsZ成为一个抗生素筛选的 有效靶点。
4.2.2.296微孔板培养
于无菌96微孔板各孔中加入200川斜面培养基,待 凝固后,将诱变平板上长出的单菌落转接于各孔 中,置30℃恒温培养24一28h。采用12道孔的排枪 将%孔板上长出的单菌落接种于装有500闪发酵 培养基的%微孔板,于30℃,300prm微孔板摇床培 养32h,同时将原孔板上的菌落转接于另一微孔板, 同样条件下培养后作为备份。在无菌条件下,将 培养后发酵液于4800prm离心10mni,得到上清液。
通过干扰控制反应的目的基因
1.2 可调型表达筛选
各种理论上的顺反子用来调节表达的反义RNA, 可以在基因组范围内寻找细菌细胞壁合成必须基 因。一个必须基因精确的减量调节,可以使该基 因产物对其抑制剂敏感,可以用来筛选新的抑制 剂。
布迈施BMS (Wilmington等)在靶基因上游插入一 个严谨型调控的阿拉伯糖启动子,可以使细胞壁 合成对抑制剂超敏化,如大肠埃希菌中的murA 基因。5种murA的抑制物已经发现,这些抑制剂 的抗菌活性表现在对murA的抑制。
抗生素筛选
姚坤志 2020.11
抗生素的定义
抗生素:由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放线 菌属)或高等动植物在生活过程中所产生的 具有抗病原体或其他活性的一类次级代谢产 物,能干扰其他生活细胞发育功能的化学物 质。临床常用的抗生素有微生物培养液中的 提取物以及用化学方法合成或半合成的化合 物。
优良的抗生素一般具备两个特性: ①能够抑制细菌细胞中关键的代谢途径; ②通常可以改造和修饰,以筛选出具有更多 理想性能的具有抗菌活性的类似物。
高通量药物筛选广泛用于药物先导物的筛 选。我们通常所说的高通量药物筛选平台是 由化合物库、 靶体选择、 靶体和化合物反应 的测试方法的建立、 靶体作用物的高通量筛 选和数据的信息处理系统这几大部分组成。 它的目的是通过对种类繁多的化合物作针对 各种药物靶体的筛选, 从中寻找最佳的先导化 合物。其特点是规模大、速度快、成本相对 较低, 缩短新药开发周期并可找到最佳新药。
4.2.2.396微孔板生物测定
于装有300川大肠杆菌悬液的微孔板中加入5 川发酵上清液。于每块孔板
的空白对照孔中加300川MH培养基,生长对照 孔中加300川大肠杆菌悬液。 经37℃,200prm培养12h后,采用微孔板读数计 测定600nnl下各孔培养液的 OD值。以出发菌株培养液的抑菌活性为参照, 即可筛选出阳性突变株。
5.2.3检测技术
该系统是为了适应HTS而出现的检测仪器。 放射性检测方法的建立,特别是SPA检测方法的 应用,使进行的小样本量实验得到发展,促进了 高通量药物筛选的实现。目前比较新的技术 有:时间分辨荧光分析、时间分辨荧光能量传 递分析方法等,这样高灵敏检测方法的出现,使 精确检测几十微升甚至几微升的样品中的变 化成为了可能。表1列举了已经商业化的高通 量检测技术平台。
3.3以QseC为靶标的抗生素筛选方法
很多细菌性病原体,依赖于细胞膜上一种保 守的蛋白激酶QseC,以对宿主的肾上腺素能信号 分子和细菌的信号作出反应,来提高毒力因子的 表达。Rasko利用高通量筛选发现了一种小分子 LED209可以抑制信号与QseC的结合,来抑制其 自身磷酸化和抑制接下来的QseC介导的毒力因子 基因的表达。LED209对细菌是无毒的,也并不抑 制病原体的生长。但是这种化合物可以显著的抑 制许多病原体在体内和体外的毒力。信号的抑制, 为发展广谱的抗菌药物提供了新的策略。
由于近年来过量和过度使用,造成了抗生素 耐药菌的快速进化和传播, 对我们控制细菌耐药的一条有效途径。随着新 抗生素的数量不断增加发现新抗生素越来越 困难,而临床上绿脓杆菌和耐药菌的感染逐年 严重,又需要一些新抗生素用于细菌感染的治 疗。因此抗细菌抗生素的筛选方法研究受到 重视。
孔的微孔板是高通量筛选技术的主要操作平 台。
5.2.2移液技术
微量水平上快速而又精确的液体取样技术是高 通量筛选技术必不可少的技术之一。目前用于亚 微孔板的液体移取及分配技术主要有三种类型: 空气置换式、钉式、点滴式。空气置换式的移液 器的工作原理与泵相似,能用于0.5一100微升取样 范围。钉式移液器则借助毛细作用及表面张力, 具有兆升一纳升级水平的移液功能,其缺点是各 孔道取样存在10一30%的偏差。点滴式移液技术 的工作原理与印刷业中的墨喷射机理一致。它也 能达到纳升级的移液水平,而且多孔道之间的偏 差小于10%。
5.2高通量筛选技术进展
高通量筛选的核心技术包括微型 化的操作平台、高通量的移液技术 及高效的检测方法。
5.2.1微孔板操作平台
目前,各种型号的微孔板市场上均有销售。 标准化的型号有6孔、12孔、24孔、45孔、96 孔、354孔和1536孔。根据孔底形状可分为圆 底、平底、锥型及U型底微孔板。根据孔的深 浅可分为浅层和深层孔板。其中96孔和384
5.1高通量筛选技术简介
高通量筛选(High torughput screening, HTS) 技术是20世纪8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种用于新化 合物开发及目的菌种选育等方面的高新技术。 它的基本特点是以微孔板为载体,采用高密度、 微量自动化加样的方法,能快速平行地测试大 量样本。高通量技术兼具平行化、自动化、微 量化及集约化的优点。
筛选流程
抗生素的筛选流程通常包括以下三个步骤: ( 1) 分离和培养生物体 ( 2) 抗生素的检测 (3)抗生素物质的化学描述及结构鉴定。
传统的筛选方法
筛选流程通常是依赖有效的工厂式的操 作, 微生物学家在筛选过程中根据生产菌株的 形态学和它们的抗菌谱挑选分离出许多链霉 菌用来生产抗生素和作为可能产生新的抗生 素的候选者, 然后抗生素物质被提纯、 描述和 鉴定。
以微孔板为操作平台的高通量技术最早于
1951年引入,主要用于分析性试验,随着对微孔板 体系下各种反应及培养过程控制参数深入了解,为 微型化技术的可行性奠定了理论基础。以前在平
板、试管或者摇瓶上进行的各种化学反应及菌体 培养均可在微孔板上执行,且一块微孔板上提供了 大量具有相同形状和流体动力学特性的微型化反 应器。同时,与微孔板配套的各种多通道实验装置 的出现,如多孔道移液器、多孔道液体分配器、微 孔板离心机等,为微型化高通量技术的建立奠定了 技术基础。
4.2.2.4复筛
根据初筛结果,从保藏孔板上挑取高产单菌落 接种至新鲜斜面上。从培养 成熟的斜面上接种至种子瓶,待种子长至对数 生长期(24h左右)时接入装有 30ml发酵培养基的250ml摇瓶,接种量10%,平 行三瓶。30C0,300甲m培 养32h后进行HPLC产量测定。
谢谢!
3.1以微生物核糖体为靶标的抗生素筛选方法
Yassin等利用遗传学的方法来鉴定核糖体 上决定其功能和结构的位点,这些位点可以 作为药物作用的新靶标。利用随机突变rRNA 基因的方法,绘制了一张rRNA位点图,这张 图包括rRNA上一些突变后会损害核糖体功能 的位点,和一些突变累积可以导致有害表型 的多个位点。他们在23S rRNA上共绘制了77 个有害突变的单个位点,并按其对表型的损 害程度将这77个位点排列。通过干扰微生物 核糖体功能来抑制细胞生长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