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有机颜料的毒性
有机颜料安全性探讨

有机颜料安全性探讨
有机颜料是指由碳、氢等元素组成的化学合成物,广泛应用于
颜料、涂料、印染等领域。
与传统无机颜料相比,有机颜料具有色
调鲜艳、染色力强、耐候性好、使用范围广等优点。
然而,随着人
们对健康安全的更高要求,有机颜料的安全性问题也引起了人们的
关注。
有机颜料的安全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人体安全性:许多有机颜料被广泛应用于食品、药品、化妆
品等产品中,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常见物质。
因此,对有机颜
料的人体安全性进行评估是至关重要的。
有机颜料可以通过化学、
生物、毒理学等多种方法进一步分析其对人体的危害性。
研究表明,一些有机颜料对人体有潜在的危害,如有些有机颜料存在致癌、致
突变等风险。
2. 环境安全性:有机颜料中的某些组分在生产、使用及废弃过
程中可能对环境造成影响。
这些影响包括水源污染、土壤污染、空
气污染等。
因此,需要对有机颜料的环境安全性进行研究评估,以
便制定相应的环保策略。
3. 产品安全性:有机颜料被广泛应用于生产中,例如汽车漆、
建筑涂料、纺织染料等,这些产品在加工、生产、存储等各个环节
均需要考虑有机颜料的安全性。
因此,需要对有机颜料在产品中的
使用效果、稳定性、安全性等方面进行评估。
4. 安全规范:为保证有机颜料的安全性,各国都制定了相应的
安全规范和标准。
在产品使用过程中需要严格遵守这些规范和标准。
1。
墙壁涂料中的有害成分及其对人体的伤害

墙壁涂料中的有害成分及其对人体的伤害引言:随着人们的审美要求的提高,室内装潢越来越为人们所重视,而墙壁涂料就是其中的一种,墙壁涂料的广泛应用也暴露了它的许多问题,尤其是很多廉价涂料中含有的有害成分对人体的危害的事件频频发生。
对此很多环保主义者和化学家工作者正在积极寻找解决此问题的方法。
本文将对关于此问题的各种观点和提出的解决问题的新途径进行归纳总结。
正文:1、涂料中的主要有害成分以及对人体的危害1.1甲醛(HCHO)1.1 甲醛(HCHO)甲醛是一种具有特殊刺激性的无色气体,易溶于水。
它对粘膜有刺激作用,低浓度的甲醛可导致结膜炎鼻炎咽炎等;高浓度可发生喉部痉挛、肺水肿、肺炎甚至死亡。
主要来源于人造板材、胶粘剂和涂料等。
1.2 苯系物包括苯(C6H6)、甲苯(C7H8)、二甲苯(C8H10)等。
为无色具有特殊芳香气味的气体。
短期内吸入大量的苯可发生急性中毒症状,与酒精中毒相似,慢性苯中毒可引发再生障碍性贫血,还可引起白血病。
主要来源于油漆稀释剂、防水涂料、乳胶漆等。
1.4 氨氨是一种无色而具有强烈刺激性臭味的气体,可感觉最低浓度为5.3ppm。
它是一种碱性物质,对接触的组织都有腐蚀和刺激作用。
可以吸收组织中的水分,使组织蛋白变性,并使组织脂肪皂化,破坏细胞膜结构,减弱人体对疾病的抵抗力。
浓度过高时除腐蚀作用外,还可通过三叉神经末梢的反射作用而引起心脏停搏和呼吸停止。
主要来源于木制板材的粘合剂和家具涂饰中的添加剂和增白剂。
1.5 总挥发性有机化合物质(TVOC)是常温下能够挥发成气体的各种有机化合物的统称。
其中主要气体成分有烷、芳烃、烯、卤、酯、醛等。
它们可刺激眼睛和呼吸道,可伤害人的肝、肾、大脑和神经系统。
主要来源于油漆、乳胶漆等。
1.6 可溶性重金属元素铅、镉、汞、砷等重金属元素其可溶物对人体有明显危害,过量的铅能损害神经、造血和生殖系统,尤其对儿童的危害更大,可影响儿童生长发育和智力发展。
长期吸入镉尘可损害肾或肺功能。
急性甲胺中毒

急性甲胺中毒急性甲胺中毒是一种由于摄入或暴露在高浓度甲胺环境中引起的急性毒性反应。
甲胺是一种有机化合物,广泛用于制造聚合物、樹脂、農藥和颜料等。
虽然甲胺在许多工业和商业领域中被广泛使用,但它也存在着严重的毒性和危险性,如果不当使用或存储,可能会对健康产生严重的影响。
急性甲胺中毒的症状和影响症状和影响会根据不同程度的甲胺暴露而有所不同。
在轻微暴露的情况下,可能会看到气味、头痛、咳嗽、眼睛刺痛、喉咙不适和嗓子疼痛等症状。
严重的暴露会导致呼吸困难、胸闷、支气管痉挛和肺水肿等症状,如果不及时治疗将可能危及生命。
急性甲胺中毒的治疗和预防对于急性甲胺中毒的治疗,最好的方法是尽早将患者转移到空气新鲜的地方,观察患者的呼吸和心跳是否正常,如症状严重,应紧急插管上呼吸机,给予吸氧至少24 小时。
急性甲胺中毒需要医院的专业医生进行处理,所以在发现急性甲胺中毒症状时,应尽快寻求医疗帮助。
为避免甲胺中毒,必须采取适当的预防措施,如禁止在密闭场所储存甲胺,避免接触过量的化学品和气体。
同时,在搬运和使用甲胺时,要佩戴防护手套、眼罩和呼吸防护器等防护设备,对入口通风、排风通道和放置区域进行合理规划布置,以确保员工的健康和安全。
结论在生产和使用甲胺时,必须尽可能遏制所有潜在的风险。
最重要的是,需要在生产过程中实施合适的安全标准和措施,包括合适的安全培训、安全设备、消防措施等,确保员工的安全和健康。
总之,由于甲胺的毒性和危险性较大,必须采取适当的措施来保护自己和其他人的安全。
在发现任何甲胺中毒症状时,应立即寻求医疗协助,以确保及时和有效的治疗。
通过正确的预防和措施,我们可以大大降低甲胺中毒的风险,并确保我们的身体和周围环境的安全和健康。
有机颜料的毒性研究(二)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有机颜料的毒性研究(二)
2.6颜料的杂质
在颜料中,杂质影响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痕量的芳胺:生产颜料时,不可避免会存在痕量的芳胺。
各国的
法规对此有相应的含量限制规定。
如作为食品包装材料,颜料的芳胺含量
不能超过500ppm。
对于有些重氮类会分解成致癌性MAK-ⅢA类芳胺的偶氮颜料,更应注意其毒性。
.3不断接触使用的亚急性中毒
亚急性毒性的研究都是以动物为对象,经不断重复的接触测试,持续
的时间一般为30~90d,主要是通过消化或呼吸方法。
Leist曾给小白兔喂
有机颜料黄1或颜料黄57∶1长达30d,未发现毒性反应。
2.4诱变
许多化学方法可测试化学品是否有诱变效应,即对遗传物质的影响。
其中有一种细菌测试法叫埃姆斯试验(AmesTest),快速且经济。
表2列出了用埃姆斯法测试24种颜料的诱变性,发现其中只有个别品种有机颜
料有轻微的诱变效应。
2.5慢性毒性致癌性
除了急性和亚急性毒性以外,颜料是否会引起慢性毒性已引起关注,
特别是致癌性。
Kurlandsky等指出许多颜料由于不溶于水而不能被人体新
陈代谢,但可被吸附。
例如铜酞菁可被血清中的蛋白质吸附,这种吸附积
聚在生物体内不能被消除。
由于这种吸附积聚可导致血纤维蛋白结构破坏,从而引起血液凝结力的改变。
专注下一代成长,为了孩子。
油漆的危害有哪些

油漆的危害有哪些油漆作业的主要职业危害是吸入有机溶剂蒸气。
各种油漆都是由成膜物质(各种树脂)、溶剂、颜料、干燥剂、添加剂组成。
油漆的危害1、致畸大量研究资料证实,房屋装修残留的有毒物质可致生育畸形。
2、败血油漆和装饰胶中大量使用的苯系物(苯、甲苯、二甲苯)会损害造血机能,引发血液病,也可致癌;诱发白血病。
3、过敏普通聚酯漆中的重要组分TDI在国家标准GB5044-85中被列为高度危害级物质。
诱发皮疹,头晕,免疫力下降、呼吸道受损、哮喘等过敏反应。
4、脑毒表现为神经系统受损。
有油漆中的溶剂(俗称稀料)长期蓄积于中枢神经系统,导致大脑细胞受损,引发慢性溶剂中毒综合症、神经性精神功能紊乱等等。
使儿童智力降低。
油漆有什么危害?油漆的气体主要是有机溶剂,有机溶剂的毒性可参考这里的资料:1. 有机溶剂之毒性人若长时间吸入有机溶剂之蒸气将会引起慢性中毒的现象,但短时间暴露高浓度有机溶剂蒸气之下,也会有急性中毒致命的危险。
在工业卫生上,有机溶剂对人体之危害与溶剂的挥发性具有密切的关系。
在常温下,低挥发性溶剂在空气中不易造成危险。
其他对人体危害有关系者尚有溶剂之脂溶性,反应性、含杂质情形、人体吸收之方式及途径、人体之代谢速率、累积情形、个体感受及敏感性、暴露时间之长短等。
2. 对人体危害之途径(1) 经由皮肤接触引起之危害:有机溶剂蒸气会刺激眼睛粘膜而使人流泪;与皮肤接触会溶解皮肤油脂而渗入组织,干扰生理机能、脱水;且因皮肤干裂而感染污物及细菌。
表皮肤角质溶解引起表皮角质化,刺激表皮引起红肿及气泡部份。
溶剂渗入人体内破坏血球及骨髓等。
(2) 经由呼吸器官引起之危害:有机溶剂蒸气经由呼吸器官吸入人体后,人往往会产生麻醉作用。
蒸气吸入后大部份经企管而达肺部,然后经血液或淋巴液传送至其他器官,造成不同程度之中毒现象。
因人体肺泡面积为体表面积数十倍以上,且血液循环扩散速率甚快,常会对呼吸道、神经系统、肺、肾、血液及造血系统产生重大毒害,固有机溶剂经由呼吸器官引起之中毒现象,最受人重视。
鞋类产品受控禁用化学品

鞋类产品受控禁用化学品(2013)1、禁用偶氮染料_AZO【来源】染色的皮革、人造革、纺织材料、无纺布等【介绍】目前使用的偶氮染料有3,000多种,禁用的只是经还原反应而释放出的法规指定的24种致癌致敏芳香胺偶氮染料,约130种,2008年以前法规指定只有23种,随后又增加1种。
【限量】欧盟REACH法规附件十七类第43类物质,规定了不允许用在可能会与人体皮肤或口腔有直接或长期接触的纺织品及皮革制品,检测限量为30mg/kg(=30ppm)2、五氯苯酚、四氯苯酚_PCP, TeCP,【来源】皮革、棉布、纸质鞋材等【介绍】其主要作防腐剂,能阻止真菌生长,抑制细菌腐蚀的作用,过去常用于皮革和纺织品中,如、皮革、天然纤维、木头、纸张【限量】REACH法规附件十七类第22类物质规定限量为1000ppm(= 1000mg/kg)欧盟生态纺织品2009/563/EC规定不得含有,检出限量为0.1ppmOeko – Standar 100 生态纺织品标准中规定了对于儿童用品限量为0.05ppm,其他产品为0.5ppm德国与荷兰规定了产品中≤5ppm美国环境保护局规定禁止皮革制品中使用PCP(五氯苯酚)3、六价铬_Cr6+【来源】皮革【介绍】所有铬化合物中都具有毒性,其中六价铬的毒性最大,皮革中六价铬的产生与使用的铬鞣剂及工艺路线有关,氧化反应条件是导致皮革六价铬增加祸首。
坚木栲胶能抑制六价铬的产生。
【限量】欧盟生态纺织品2009/563/EC规定不得含有,检出限量3ppm,德国《食品、烟草制品化妆品和其它日用品管理法(LFGB)》认证也规定了同样的要求欧盟REACH方法附件十七附表中将其列为致癌物质,产品中含量≤0.1%国际皮革工艺师和化学师协会联合会化学分析委员会IUC18规定了检测10mg/kg(= 10ppm)该法已转为CEN/TS14495(欧洲标准委员会/技术规范14495)4、镍_Ni【来源】鞋的金属附件及饰品【介绍】因铬镍的化学活泼性比铁低,用镍铬覆盖于铁制品上,防止生锈、隔绝空气的氧和水分,增加制品的光洁度【限量】REACH法规附件十七第27类物质,规定与人皮肤有直接或长期接触的物品中镍的释放速率≤0.5g/cm2/周5、镉_Cd【来源】塑料、皮革涂层、含颜料的原料【介绍】PVC常用稳定剂中包含有镉盐稳定剂,镉盐也可作颜料原料,如镉黄、镉红等,皮革涂层中可能潜在的镉颜料,着色的合成革也可能含有少量的镉颜料【限量】REACH法规附件十七第23类物质,规定在何种情况下,不问其用途和最终目的是什么,由镉着过色的物质或混合物所制成的物品或物品成分,其塑料材料中镉的含量≤0.1%Oeko – tex要求镉含量≤100 mg/kg (= 100ppm)6、甲醛_formaldehyde_HCHO【来源】纺织材料、皮革、毛皮、粘合剂【介绍】纺织面料生产中用于防皱、防缩、阻燃等,保持印花、染色的牢度及手感;皮革鞣制、复鞣及甲醛预鞣、毛皮的醛鞣制、氨基树脂复鞣剂的裂解,酪素涂饰剂的固定、涂饰浆料的防腐;粘合剂以甲醛为原料的,如脲醛树脂、聚乙烯醇缩醛胶水等,上述过程中可能含有大量的游离甲醛。
颜料知识汇总

有机颜料有机颜料比无机颜料色彩鲜艳,有更高的着色力、透明度。
大多数的有机颜料品种的毒性小,而最有使用优势的铬系无机颜料品种却有毒性。
所以要考虑铬、铅的替代。
固有必要选择有机颜料。
低档的有机颜料品种在耐晒牢度、耐气候牢度、耐热性能和耐溶剂性能等要劣于无机颜料。
在大多数有机颜料中,便宜且具坚固牢度的颜料只有蓝、绿色之酞菁系颜料,若是黄、红、紫色有机颜料要有卓越耐性之颜料,价格都很高昂。
然而,高档的有机颜料品种不仅有优异的耐晒牢度、耐气候牢度、耐热性能和耐溶剂性能,且在耐酸、碱方面要优于无机颜料。
从方便调色考虑,我以黄、橙、红、绿、蓝、紫色索引号入手,介绍有机颜料的选择。
1.有机黄颜料偶氮黄PY.1汉沙黄单偶氮结构黄无毒,汉沙黄系列着色力大约是双偶氮结构黄的一半,深色下较好的耐光性和耐候性。
便宜的价格决定它在涂料中使用普遍。
但是这个颜料在有机溶剂中呈微溶状态,导致施用时出现渗色性及重结晶现象。
耐迁移性不好,但单偶氮PY97例外。
不推荐使用在户外浅色的体系中和要求耐迁移性好的场合。
典型产品:凯佰公司Heuco 100 100。
PY.12、PY.14、PY.17、PY•83 国内俗称“偶氮”黄。
使用非常普遍的颜料,具有高着色力,高饱和度,一般的耐光性,耐溶剂和耐迁移性较好。
和便宜的价格。
目前在粉末涂料,木器涂料,低档室内用工业涂料,玩具漆等使用广泛。
但是这类型的颜料在超过200度高温的时候会发生热分解,不适用于烘烤温度超过200度的粉末涂料。
其中P.Y.83的耐光性最好,在深色的户外粉也可以使用。
颜色索引号名称及别名化学成分颜色耐光性/级耐热性℃备注PY.1耐晒黄G汉沙黄G单偶氮中黄6---7 160 着色力较强、鲜艳、价廉、可用于深绿色、不宜用于橙/棕等色会起霜,耐溶剂差,耐迁移不好。
PY•12联苯胺黄G 双偶氮中黄5 180 色相鲜明,着色力强且价格比较便宜。
耐牢度不大理想,PY•14永固黄G/5GF 双偶氮绿光黄5 180PY•17永固黄GG 双偶氮绿光黄5180~200 比PY14绿,比PY12更绿一些,耐晒牢度比PY14高1—2级,但着色力比PY14差。
有机颜料安全性探讨

有机颜料安全性探讨《上海染料》主编章杰教授级高工引言1有机颜料的特点(1)以不溶解的分散体形式存在在应用介质中且赋予色谱、应用、牢度、生态等特性;(2)在着色过程中颜料保留晶型、粒子大小等物质结构。
2有机颜料的制造要素(1)合成ⅰ, 对颜料的结构至关重要,赋予颜料固有特性(理化性质、毒理学性质[T]、生态毒理学性质[E]),决定着颜料的安全性[S];ⅱ, 合成过程中含产生杂质,如副产物、未反应的残留物等,它们会影响颜料的固有特性与安全性;ⅲ, 半成品缺少实际使用中要求的颜料应用特性,基本无实用价值。
(2)颜料化ⅰ, 从半成品转化为颜料商品的关键步骤;ⅱ, 改变颜料半成品的物理化学状态(晶型、粒子大小与形状、粒径分布、表面状态),每一个因素的变化都能赋予颜料新特性;ⅲ, 需要加入添加剂或表面处理剂,它们的固有特性会影响颜料的固有特性与安全性。
(3)后处理ⅰ, 包括过滤、洗净、干燥、粉碎,目的除去不纯物和水分并粉末化;ⅱ, 残留的不纯物和新产生的杂质如粉末等会影响颜料的固有特性与安全性。
3对颜料安全性起作用的因素(1)主要因素-颜料的化学结构;(2)次要因素-合成、颜料化和后处理中产生的杂质及添加物,但有时它们是决定颜料固有特性特别是毒理学性质与生态毒理学性质的关键因素,是判别颜料中含有SVHC的重要依据。
4我国有机颜料的安全性(1)极大多数有机颜料的化学结构与国外对应的颜料相同;(2)颜料制造时采用的原料与添加物或专用助剂、选择的合成路线、控制的技术条件、采用的生产设备(包括材质)等与国外不尽相同;(3)颜料的标准化不够健全;(4)商品颜料中含有的杂质和添加物与国外不同;(5)颜料的固有特性特别是T和E与国外不尽相同,而可能产生S问题。
1有机颜料的T及E与S的关系有机颜料的T及E是其客观存在的性质,国外早在上世纪30~40年代就已研究,并在1974年成立了ETAD,提出了MSDS,成为有机颜料生产与创新的重要依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有机颜料的毒性当前在染料行业和纺织行业中对人体有致癌作用的芳香胺以及禁用偶氮染料的问题在深入研究和被人们认识的同时,对由有致癌作用的芳香胺组成的有机颜料制成的涂料印花浆或涂料染色浆究竟是否具有与禁用偶氮染料相同的危害作用成为人们议论的又一个重点。
在开始讨论有机颜料时,我们就强调颜料的特定物理化学性质、毒性和生态环境的影响应倍加关注。
在研究与开发新的颜料,不应只考虑其工艺和应用性质,应同时考察其对环境、生态与人类的影响。
当今的颜料工业,应将颜料的毒性和对生态方面的影响作为重要的研究内容[1,2]。
和其它化学品类似,颜料的制备和使用主要考虑人身安全、空气排放、废水排放以及相关的废处理。
只有对颜料的物理、化学、毒性和生态性质做详细的研究,才能评价特定颜料的毒性和它对生态方面的危害,才能评价对环境的影响。
德国汉高公司的Klaus等人[3]根据毒理研究,综合评价了各类染料与颜料对环境和人类健康的潜在影响。
具体评价颜料的“履历”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生产(涉及起始原料、杂质及副产物);∙颜料应用的介质;∙颜料的使用领域;∙三废处理。
一般地说,有机颜料由于难溶,故它们中的大多数的毒性不大。
由于有机颜料和其它材料复合使用,典型的有机颜料体系除了颜料以外,其它的组分如粘合剂、溶剂和各种添加剂也会对生态、环境有重要的影响。
20.1生态影响由于颜料实际在水中不溶,而且在其它常见的溶剂中也很难溶,所以颜料对生态的影响主要是由制造商和加工者负责。
这种影响主要来自废气和废水的排放。
废气:有机颜料主要是由粉尘引起的污染,空气的有机颜料粉尘浓度不允许超过6mg/m3。
生产时可通过过滤净化后排放。
在颜料生产、研磨、分散和复配时,应注意颜料粉尘的污染。
为了防止颜料粉尘的可能接触,必须配带必要的防护设备。
废水:颜料在生产过程中排出的污水经常含有致癌性物质(如芳胺、亚硝酸盐),可通过过滤、沉降等法净化。
如有必要,可采用生物处理。
所排的水应达到对鱼没有毒害,至少未有确凿的有害证据。
20.2毒性毒性的研究涉及许多领域,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急性毒性;∙皮肤和粘膜的刺激;∙不断接触使用的亚急性毒性;∙过敏;∙诱变;∙慢性毒性;∙致癌性。
20.2.1急性毒性急性毒性定义为某种物质对人或动物在口服、皮肤或呼吸接触后的毒性。
动物试验(如老鼠、白兔)能提供短期接触对人体影响的初步信息。
有人研究了108种有机颜料对小老鼠的毒性[4],研究表明,这些颜料的LD50值都高于5000mg/kg(体重)。
欧盟的化学条例规定,只有口服LD50值低于2000mg/kg才认为有毒。
相比较食盐的LD50值约为3000mg/kg,因此有机颜料实际上不呈急性毒性特性。
通常颜料一般通过肠胃排出,而不经尿液排出。
20.2.2皮肤及粘膜的刺激表20-1概括了192个常用的、商品化的有机颜料对小白兔皮肤及粘膜的影响,其影响包括助剂的作用[5]。
表20-1 有机颜料中对小白兔皮肤及粘膜有刺激效应的数目颜料数目皮肤粘膜没有刺激186 168轻微刺激 5 20中等程度刺激 1 1强刺激0 3表20-1表明,有机颜料有很高的LD50值,只有极少数有机颜料能对小白兔的皮肤及粘膜产生刺激。
20.2.3不断接触使用的亚急性中毒亚急性毒性的研究都是以动物为对象,经不断重复的接触测试,持续的时间一般为30~90天,主要是通过消化或呼吸方法。
Leist曾给小白兔喂有机颜料黄1或颜料黄57:1长达30天,未发现毒性反应[6]。
20.2.4诱变许多化学方法可测试化学品是否有诱变效应,即对遗传物质的影响。
其中有一种细菌测试法叫埃姆斯试验(Ames Test)快速且经济。
表10-2列出了用埃姆斯法测试24种颜料的诱变性,其中发现只有个别品种有机颜料有轻微的诱变效应。
表10-2 用埃姆斯法测试种颜料的诱变性结果颜料染料索引结构号结果C.I.颜料黄1 11680 阴性C.I.颜料黄12 21090 阴性C.I.颜料黄74 11741 阴性C.I.颜料橙.5 12075 弱阳性C.I.颜料橙.13 21110 阴性C.I.颜料红.1 12070 弱阳性C.I.颜料红4 12085 阴性C.I.颜料红22 12315 阴性C.I.颜料红23 12355 阴性C.I.颜料红48:1 15865:1 阴性C.I.颜料红48:2 15865:2 阴性C.I.颜料红49 15630 阴性C.I.颜料红49:1 15630:1 阴性C.I.颜料红49:2 15630:2 阴性C.I.颜料红53:1 15585:1 阴性C.I.颜料红57:1 15850:1 阴性C.I.颜料红63:1 15880:1 阴性C.I.颜料蓝15 74160 阴性C.I.颜料蓝15:1 74160:1 阴性C.I.颜料蓝15:2 74160:2 阴性C.I.颜料蓝15:3 74160:3 阴性C.I.颜料蓝15:4 74160:4 阴性C.I.颜料绿7 74260 阴性C.I.颜料绿36 74265 阴性C.I.颜料紫19 73900 阴性20.2.5 慢性毒性与致癌性除了急性和亚急性毒性以外,颜料是否会引起慢性毒性已引起关注,特别是致癌性[7-9]。
Kurdandsky等人[10]指出许多颜料由于不溶于水而不能被人体新陈代谢,但可被吸附。
例如铜钛菁可被血清中的蛋白质吸附,这种吸附积聚在生物体内不能被消除。
由于这种吸附积聚可导致血纤维蛋白结构破坏,而引起血液凝结力的改变。
有机颜料的致癌性问题一直存在不同的看法。
在1994年7月15日德国政府颁布的20种有害芳香胺以及其后欧共体在其指令67/1548附录C2级中增加的2种有害芳香胺,共计22种有害芳香胺中,能用作重氮组分生产偶氮类有机颜料的芳香胺只有8种,即联苯胺、3,3’-双氯联苯胺、3,3’-二甲基联苯胺、3,3’-二甲氧基联苯胺、对氯苯胺、邻氨基苯甲醚、2-甲基-5-硝基苯胺(即大红色基G)和2-甲基-4-氯苯胺等,其它14种有害芳香胺如4-氨基-联苯、4-氨基偶氮苯、邻甲苯胺、2,2’-二甲基-4-氨基偶氮苯、邻甲苯胺、2,2’-二甲基-4-氨基偶氮苯、4,4’-二氨基二苯醚、4,4’-二氨基二苯硫醚、4,4’-二氨基二苯甲烷、3,3’-二甲基-4,4’-二氨基二苯甲烷、3,3’-二氯-4,4’-二氨基二苯甲烷、2,4-二氨基苯甲醚、2,4,5-三甲基苯胺、2,4-二氨基甲苯、2-甲氧基-5-甲基苯胺(即克里西丁)和2-萘胺等,迄今还没有用来制造偶氮类有机颜料。
按照这个草案的内容,涉及到有《染料索引》号的有机颜料共有47只,而涉及到我国生成的颜料共有12只,即C. I. 颜料黄12、14、17、63、83,C. I. 颜料橙3、13、16,C. I. 颜料红8、22,再加上无《染料索引》号的永固黄GR和7G。
德国政府把能分解产生有害芳香胺的有机颜料划入禁用行列,然而德国的许多化工大公司和欧洲的欧洲染料制造工业的生态学和毒理学协会(ETAD)对此有不同的看法。
拜耳公司曾发表文章明确指出由3,3’-双氯联苯胺制造的偶氮颜料有致癌性。
ETAD从70年代起,有组织地开展了一系列有机颜料毒理性与生态学的研究工作,没有发现由有害芳香胺制成的偶氮颜料有致癌性的问题。
尤其是采用动物长期接触的方法对10多只有机颜料进行致癌性测试,没有发现因内源代谢使有机颜料的偶氮键断裂而产生游离的3,3’-双氯联苯胺和2-甲基-5-硝基苯胺等有害芳香胺,也没有发现它们有引起肿瘤的活性,这些都表明有机颜料具有非致癌性。
德国的纺织环境最优化公司(Eco-tex)最近指出,由于使偶氮颜料中的偶氮键断裂的条件非常苛刻,迄今还没有一个合适的、定量的方法能用来检测偶氮颜料的偶氮键断裂,因此德国政府法令中提到的禁用有机颜料很难实施。
20.2.6 颜料的杂质在颜料中,杂质影响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痕迹量的芳胺∙痕迹量的重金属∙多氯联苯痕迹量的芳胺在有机颜料中,大多数品种不可避免地会存在痕迹量的芳胺。
各国的法规对此有相应的含量限制规定。
如作为食品包装材料,颜料的芳胺含量不能超过500ppm。
对于有些会分解成致癌性(MAK- IIIA类)芳胺的偶氮颜料,更应注意其毒性,不过这些颜料许多已成为禁用颜料[11]。
痕迹量的重金属早在1973年,美国染料生产协会(DCMA)对在美国市场上的商品颜料的重金属进行了综合测试与研究,表明颜料重金属含量都很低,符合法律规定的标准。
多氯联苯(PCB)在美国和欧盟对于多氯联苯作了很严格的限制,因为这些化合物分布极广,且毒性持久。
典型的二噁因(dioxin)曾引起欧洲四国牛奶及奶制品市场的恐慌。
痕迹量PCB主要存在于两种颜料中,即:1)偶氮颜料(包括使用一氯苯胺、二氯或四氯联苯胺)2)采用二氯苯或三氯苯为溶剂生产颜料。
这些颜料在生产中可通过副反应产生痕迹量的多氯联苯。
由此可见,在通常的条件下有机颜料对生命体没有急性毒性和反复接触后的毒性,也没有明显的诱变性和致癌性,这里包括由3,3’-双氯联苯胺作重氮组分生产的偶氮类有机颜料。
因此,德国政府在1994年7月15日颁布的禁用着色剂只有染料,没有有机颜料。
显然由有机颜料制成的涂料印花浆或涂料染色浆即使用于纺织品的着色,同样是安全的,不会在特殊的条件下因偶氮键断裂而分解出有害的芳香胺。
不过作为有机颜料商品,必须注意在生产过程中添加的助剂和添加剂,试验发现它们往往会对有机颜料的毒性发生作用;同样要严格控制制造有机颜料的原料,不使其含有对人体有害的有机芳胺。
另外用3,3’-双氯联苯胺作重氮组分生产的偶氮颜料,当它处在240℃以上的环境中会发生热裂解,分解出对人体有害的双氯联苯胺;而且制造和应用双氯联苯胺系颜料时,由于废水中含有有机氯化合物,在焚烧时会产生二噁因和呋喃等突变物质,尽管它们与涂料印花浆或涂料染色浆一起用于纺织品的着色后,与人体接触的情况不同,但也是必须注意的。
20.3 酞菁类化合物的生理活性和毒性酞菁类化合物作为染(颜)料使用已有60年的历史,在这么长的时期内,人们研究的较多的是如何以低成本制备各种各样的酞菁化合物以及如何对它们进行物理改性从而得到高性能的染(颜)料。
很少有人研究酞菁化合物的生理活性及毒性。
事实上,在我国很难见到此类的研究报道;在国外有关这方面的研究报道也是零零星星,不成系统。
20.3.1 酞菁类化合物的生理活性酞菁类化合物具有非常特征的颜色,所以很早就有人将四取代的酞菁用作生物体组织(如:多糖类物质,粘性物质,成纤维细胞,脑组织切片中的灰、白色物质)的示差性着色剂[12-16]。
其中,阳离子性的酞菁常用作各种阴性生物体的着色[17],而阴离子性的酞菁染料则用来使骨胶原[18]、鼠尾中的丝状蛋白纤维[19]、牛角膜[20]、鼠肺泡[21]、单键肌肉纤维[22]、狗关节软组织[23]和神经膜等着色[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