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媒大学336艺术基础《综合艺术》强化班讲义考研专业课
中传艺术硕士(MFA)考研辅导班内部讲义

综合艺术(重点,注意区分概念)第一节综合艺术的主要种类一、戏剧艺术从广义上讲,戏剧包括话剧、中国戏曲、歌剧、舞剧、乃至目前欧美各国影响广泛的音乐剧等。
从狭义上讲,戏剧主要是指话剧,指在舞台上由演员以对话和动作为主要表现手段,为观众当场表演故事情节的一门综合艺术。
戏剧艺术是二度创作的艺术,包括两个重要组成部分,也就是作为舞台演出基础的戏剧文学和演员创造舞台形象的表现艺术。
戏剧艺术分类:按照作品容量大小,可以分为多幕剧和独幕剧;按照作品题材,可以分为历史剧、现代剧、儿童剧等;按照作品的样式类型,分为悲剧、喜剧和正剧,悲剧历来被认为是戏剧之冠,具有崇高的地位,通过正义的毁灭、英雄的牺牲或主人公苦难的命运,显示出人的巨大精神力量和伟大人格,正如鲁迅所说:“悲剧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
通过毁灭的形式来造成观众心灵的巨大震撼,使人们从悲痛中得到美的熏陶和净化。
戏剧性是戏剧的生命。
戏剧性指戏剧冲突和戏剧动作。
戏剧动作是戏剧冲突的外在表现,戏剧冲突是戏剧动作的内在因素。
构成戏剧动作的是剧中人物形体的、语言的、表情的种种动作,观众常常通过演员的戏剧性动作来了解剧情的发展与把握剧中人物的性格。
戏剧冲突指剧中展开的矛盾、纠葛和斗争,包括人与人之间,人与现实之间,以及人物内心之间各种各样的冲突和斗争。
《哈姆雷特》就是以哈姆雷特同克劳迪斯的外部冲突,以及哈姆雷特的内心冲突组成了尖锐而深刻的戏剧冲突,两条线索相互交织,不断推进,使观众完全沉浸在剧情之中。
戏剧独具的特征:1、戏剧性,即戏剧艺术通过演员扮演的角色之间的冲突来展开剧情、刻画人物,借以吸引观众,实现其艺术效果和审美作用的特性。
构成戏剧性的中心环节是戏剧动作和戏剧冲突。
戏剧必须通过角色之间的对话和动作,来展开激烈的冲突和交锋,使戏剧情节得以进展,人物性格得以展现,在富于戏剧性的矛盾冲突和曲折起伏的情节中,在舞台上塑造出具有鲜明性格的人物形象。
2、剧场性,在综合艺术中,戏剧和戏曲需要演员在舞台上为观众多次进行现场表演,而电影和电视则是一次性演出,用胶片或录相带将这种表演固定下来。
中国传媒大学 艺术硕士 考研参考书、笔记资料 《艺术综合》考试大纲

育明教育
【温馨提示】
现在很多小机构虚假宣传,育明教育咨询部建议考生一定要实地考察,并一定要查看其营业执照,或者登录工商局网站查看企业信息。
目前,众多小机构经常会非常不负责任的给考生推荐北大、清华、北外等名校,希望广大考生在选择院校和专业的时候,一定要慎重、最好是咨询有丰富经验的考研咨询师!
2014年中国传媒大学艺术硕士考研必看教材
《中国传媒大学艺术硕士MFA-考点·真题·题库》,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13年版
欢迎到育明教育订购!押题保过视频同步上线!
育明教育推荐:中国传媒大学艺术硕士
《艺术学概论》(彭吉象)
《艺术概论》(王宏建)
《文学理论教程》(童庆炳)
《中国当代广播电视文艺学》(张凤铸)
《艺术学基础知识》(王次炤)
《育明教育:中国传媒大学艺术硕士考点精编与真题解析》
知识的提升与拓展期刊推荐
《中国电视》
《现代传播》
《当代电视》。
中传336艺术基础考研大纲

中国传媒大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入学试《艺术基础》考试大纲内容来源:凯程考研集训营《艺术基础》是报考中国传媒大学艺术硕士(MFA)所属各个专业方向的学科基础课,考试内容为艺术的基本原理。
本考试的特点是基础性强;要求考生理论联系实际,关注当代艺术的热点现象和动态。
1.概述本部分内容主要考察考生对艺术基本理论中常见观点及主要内容的掌握程度,考试时主要以选择题、填空题、名词解释、问答题等形式出现。
2.考试范围l艺术的构成艺术活动的构成要素:艺术家(artist)-艺术品(work)-观赏者(audience)-宇宙(universe)(艾布拉姆斯:四要素)艺术作品的构成层次:言(语言)-象(形象)-意(意蕴)l艺术的本质、特征、功能艺术的本质:审美的意识形态艺术的特征:形象性、情感性、审美性艺术的功能:审美娱乐、审美教育、审美认识l艺术的分类实用艺术,审美艺术再现艺术,表现艺术动态艺术,静态艺术时间艺术,空间艺术,时空艺术(综合艺术)视觉艺术,听觉艺术,文学艺术,综合艺术l艺术家艺术家的生命在于创造艺术家的修养与能力l艺术思维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艺术思维与科学思维l艺术的至境形态艺术意象艺术意境艺术典型l艺术的内容与形式艺术的内容:主题,题材、情节艺术的形式:语言,结构、技巧艺术的内容与形式的关系l创作方法现实主义浪漫主义古典主义、自然主义、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l艺术风格、流派、思潮艺术风格艺术流派艺术思潮l艺术的接受艺术接受性质与社会环节艺术欣赏的性质、过程及效果艺术批评的观念及效用l艺术的起源摹仿说表现说游戏说巫术说劳动说l艺术的发展艺术与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艺术的民族性与世界性艺术发展与传播媒介的变迁3参考教材l推荐教材(任选一本即可)彭吉象:《艺术学概论》,北京大学出版社王宏建:《艺术概论》,文化艺术出版社l推荐教材的使用方法以上推荐两种教材,考生任选一本即可,基本都能涵盖以上考试范围。
如所选某一本教材中没有上述范围内的某一点内容,可从任何其他的艺术概论教材中获取。
中国传媒大学336艺术基础[专业硕士]历年考研真题
![中国传媒大学336艺术基础[专业硕士]历年考研真题](https://img.taocdn.com/s3/m/a5596c24f242336c1eb95ecd.png)
7.意境
答:中国古典美学传统的一个重要范畴,意境就是艺术中一种情 景交融的境界,是艺术中主客观因素的有机统一,意境既有来自艺术 家主观的情感与思想,又有来自客观现实中的境,情和境是有机地融 合在一起的境中有情,情中有境。唐代司空图提出¡°韵味说¡±,宋代 严语提出“妙悟说”,清代王士祯提出“神韵说”,王国维提出“境界 说”,这些都是一种令人沉吟玩味,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意境。
留白成为一种创作手法活跃于中国传统绘画领域,南宋画家马远 被称为“马一角”,他的画往往选取边角小景而忽略全貌,情义相交, 创造属于自己独特的风格特色。留白后来在其他艺术形态也采用这种 创作手法,比如传统戏曲简单的舞台布景及道具,观众通过想象与剧 情达成默契,戏曲的艺术意蕴也论之一,古典主义时期盛行的创作 规则。三一律是指戏剧创作遵循时间、地点、情节的一致,即同一天 内同样的地点发生一件完整的事件。三一律受到古典主义创作方法的 影响,追求理性与严谨,体现了当时符合君主专制的要求。三一律剧 情紧凑、集中,但是程式化严重,后来被浪漫主义剧作家所抛弃。三一 律代表人物有莫里哀的《伪君子》,在中国著名剧作家曹禺深受西方 戏剧影响,他的《雷雨》也是按照西方三一律规则来写。
4.艺术界
答:艺术界,是指艺术本身所赖以存在的包含人、机构、机制在 内的社会体系。它包含三个组成部分:① “艺术界”中为接受作出贡献 的各种意义上的主体,分别有艺术家、艺术理论家和美学家、艺术史 家,以及在各种艺术机构中任职的工作人员,如艺术教师。展览馆和 博物馆中研究和管理的人员。② 各种艺术机构,也就是豪泽所说 的“中介体制”一部分,比如博物馆、画廊、剧场、音乐厅、电影院学 校等等。③ 支配艺术世界运转的规则和制度。
在西方艺术史上有浪漫主义音乐和浪漫主义绘画时期。浪漫主义 创作方法和现实主义创作方法并称为艺术史上两大主流创作方法。
2011~2012年中国传媒大学336艺术基础[专业硕士]考研真题及详解【圣才出品】
![2011~2012年中国传媒大学336艺术基础[专业硕士]考研真题及详解【圣才出品】](https://img.taocdn.com/s3/m/c0c8896dbb4cf7ec4bfed0a1.png)
B.顾恺之
C.齐白石
D.康定斯基
【答案】C 【解析】题干中的这段话出自著名画家齐白石,它已成为近代中国画追求“神似”(尤 其是写意画)的一条重要的美学原则。这段话的大意是:描绘对象(色、形)不能不像,也 不能太像。不像,观者看不懂、理解不了画的意思,就等于欺骗世人;太像,又太俗气、太 直白,没有品位,不能给观者以回味和遐想的空间。
4.“诗人的愿望应该是给人益处和乐趣,他写的东西应该给人以快感,同时对生活有 帮助。……寓教于乐,既劝谕读者,又使他喜爱,才能符合众望。”这段话的作者是:
A.李白 B.贺拉斯 C.柏拉图 D.徐志摩
6 / 50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答案】B 【解析】题干中的这段话出自古罗马著名文艺理论家贺拉斯的《诗艺》,它揭示了艺术 审美教育作用“寓教于乐”的特点。“寓教于乐”是指通过艺术欣赏活动,人们的审美需要 得到满足,获得精神享受和审美愉悦,赏心悦目;通过阅读作品或观赏演出,人们的身心得 到愉快和休息,畅神益智。
4.“诗人的愿望应该是给人益处和乐趣,他写的东西应该给人以快感,同时对生活有 帮助。……寓教于乐,既劝谕读者,又使他喜爱,才能符合众望。”这段话的作者是:
A.李白 B.贺拉斯 C.柏拉图 D.徐志摩
5.“任何人,即使是最坏的人,他们身上都会或多或少地反映出上帝的影子来。”这段 话的作者是:
8 / 50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答案】B 【解析】题干中的这段话出自马克思的《马克思论文学与艺术》。神话常被当作文学最 早的源头。作为人类共有的一种文化现象,原始神话普遍存在于世界各民族和各地区,尽管 神话的内容大多神奇怪诞,但它仍植根于原始社会人类的实践活动当中。
2021年艺术硕士《336艺术基础》考研重点

2021年艺术硕士《336艺术基础》考研重点2021年艺术硕士《336艺术基础》考研题库【考研真题精选+章节题库】目录第一部分考研真题精选一、名词解释二、简答题三、论述题第二部分章节题库第1章艺术总论第2章实用艺术:艺术设计第3章造型艺术:美术第4章表情艺术:音乐、舞蹈第5章综合艺术:戏剧、戏曲、电影、电视第6章语言艺术第7章艺术创作第8章艺术作品第9章艺术接受与鉴赏•试看部分内容考研真题精选一、名词解释1媚俗[中国传媒大学2019年研]答:“媚俗”是指迎合于世俗,缺乏自我思想、自我理智,只知随波逐流,和王国维的“眩惑”、叔本华的“媚美”有相同之处,都是指各种欲望的物或事对人形成的迷惑。
齐白石便说过,“作画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太似为媚俗,不似为欺世。
”媚俗源于19世纪浪漫主义的德文词,它的原义是指戏剧上的吸引受众、矫揉造作包含了矫情虚假和趋时的意思。
米兰·昆德拉在《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中也提到了“媚俗”(刻奇kitch)这样一个概念。
“媚俗”无疑是昆德拉小说世界中最为重要的概念之一。
米兰·昆德拉指出媚俗就是坚持“自以为是的绝对”“多数情况下媚俗往往是指一种美化思想、拒绝真实的姿态即现代社会一种普遍的思维和行为定式”。
值得强调的是,媚俗不是庸俗、世俗、通俗。
米兰·昆德拉就指出一种“被讲过一千次的美”并认为这种美就是媚俗。
2形式主义[中国传媒大学2019年研]答:形式主义,是指在艺术、文学、哲学上,对形式而非内容的着重。
形式主义的思想根源和哲学基础是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
它的理论和创作实践都置内容于不顾,而把形式强调到一种绝对化的程度。
形式主义无限夸大形式的作用,否认内容的决定的、主导的地位;不具体分析事物的矛盾和不顾及事物的本质,只是按照事物的外部标志分类,取代对事物本质的认识;满足于甲乙丙丁的现象罗列,而不考虑事情的本质。
形式主义割裂形式和内容的有机联系,片面追求形式而忽视内容,是一种形而上学的观点和方法。
2014年中国传媒大学 考研重点 、考研笔记资料 、考研大纲《艺术学基础》考试大纲

中国传媒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艺术学基础》《艺术学基础》考试考试考试大纲大纲【育明教育解读】育明教育中传名师团队专注中国传媒大学专业课考研辅导7年经验来看:一、考试的总体要求艺术学基础是艺术学专业下属各个本科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理论课考试科目。
艺术学是从对于具体的艺术现象的总结归纳入手探求艺术创作与鉴赏的基本规律、解析艺术审美与文化的内在机理的一门科学。
艺术学基础主要内容包括艺术本质论、艺术发生发展论、艺术创作论、艺术作品论、艺术鉴赏批评论、艺术价值功能论等。
该科目要求考生熟悉中外艺术史的发展进程,熟练掌握艺术审美、艺术创作、艺术传播、艺术文化、艺术鉴赏与批评等方面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规律以及前沿理论动态,并具有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考试的内容(一)艺术本质论1.艺术的表现与再现2.艺术的特性(1)形象性(2)情感性(3)形式感3.艺术的意义(二)艺术发生发展论1.艺术起源(1)艺术起源的诸种学说(2)艺术起源的多元决定论2.艺术发展(1)艺术发展的特殊性(2)文化系统中的艺术(三)艺术创作论1.艺术家(1)创作个性(2)艺术家的审美心理结构2.艺术创作过程3.艺术创造心理(1)形象思维(2)直觉与灵感4.艺术风格与流派(1)艺术风格(2)艺术流派(3)艺术思潮(四)艺术作品论1.艺术作品种类(1)视觉艺术(绘画、雕塑、舞蹈……)(2)听觉艺术(音乐、广播……)(3)语言艺术(文学……)(4)综合艺术(戏剧、戏曲、影视等传媒艺术……)2.艺术作品构成(1)艺术三层:符号层、形象层、意义层(2)艺术作品的内容与形式(3)艺术典型与意境(五)艺术鉴赏批评论1.艺术鉴赏2.艺术批评(六)艺术价值功能论1.艺术世界的意义(1)构成“艺术世界”的要素(2)艺术的交流与沟通(3)艺术的传播与媒介2.艺术政治功能3.艺术社会功能4.艺术产业功能5.艺术文化功能三、考试的基本题型主要题型可能有:填空题、概念题、简答题、综合论述题等。
2015年中国传媒大学336艺术基础[专业硕士]考研真题及详解【圣才出品】
![2015年中国传媒大学336艺术基础[专业硕士]考研真题及详解【圣才出品】](https://img.taocdn.com/s3/m/40d5aeb6a21614791611288a.png)
2015年中国传媒大学336艺术基础[专业硕士]考研真题及详解一、选择1.用直线将作者与其作品连起来朱光潜《梧桐雨》杜尚《樱桃园》契诃夫《泉》安东尼奥尼《红色沙漠》白朴《文艺心理学》【答案】作者与作品对应关系如下表所示:朱光潜《文艺心理学》杜尚《泉》契诃夫《樱桃园》安东尼奥尼《红色沙漠》白朴《梧桐雨》2.罗中立的代表作是。
【答案】《父亲》【解析】罗中立,中国当代画家,于20世纪80年代初,在美国画家克洛斯巨型肖像画的启发下,采用照相写实主义手法作油画《父亲》,该作品以纪念碑式的宏伟构图,饱含深情地刻画出中国农民的典型形象,该作品是“从艺术的天国向现实的复归”,是“中国社会和历史文化的一面镜子”,罗中立也由此被誉为20世纪80年代中国画坛的一面旗帜。
3.德国思想家提出了一个著名的观点,“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
【答案】黑格尔【解析】黑格尔,德国古典美学家,在其名著《美学》中提出了“美是绝对理念的感性显现”观点,黑格尔的美学是建立在客观唯心主义和辩证法基础上的,他认为艺术作品尽管是诉之于人的感官的,多少要从感性世界吸取源泉,但艺术的最终根源却在理念。
艺术的任务在于用感性形象来表现理念,而不是用思想和纯粹心灵的形式来表现。
因为艺术表现的价值和意义在于理念和形象两方面的协调和统一,所以艺术在符合艺术概念的实际作品中所达到的高度和优点,就要取决于理念与形象能互相融合而成为统一体的程度。
4.《英雄交响曲》是著名音乐家的作品。
【答案】贝多芬【解析】贝多芬,德国音乐家,其音乐的最大特点是充满英雄主义激情,是维也纳古典乐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将古典主义推向极致。
《英雄交响曲》原题“献给拿破仑”,但后来拿破仑称帝,具有民主思想的贝多芬愤然抹去了原来的献辞,改名为《英雄交响曲——为纪念一位伟人而作》。
此曲第一乐章前所未有的复杂,具有深邃的力量;第二乐章用葬礼进行曲,意为悼念英雄;第三乐章将原来温文尔雅的小步舞曲改为比较粗犷的谐谑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07 综合考试
目录及页码:
第一部分 艺术概论............................................................................................................................. - 2 第二部分 艺术理论名词解释汇集....................................................................................................... - 9 第三部分 美学名词及简答题和论述题............................................................................................. - 13 第四部分 美学串讲............................................................................................................................. - 18 第五部分 叙事和通感......................................................................................................................... - 31 第六部分 短文分析............................................................................................................................. - 31 第七部分 短文艺术分析..................................................................................................................... - 34 第八部分 湖心亭看雪......................................................................................................................... - 40 附件:真题部分
艺术发展论
艺术起源————艺术起源于 游戏说(斯宾塞) 巫术说 (泰勒 《原始文化》) 劳动说 马克思主义美学家
艺术发生的根本动力
生产劳动实践为艺术发生创造了前提 生产劳动实践推动思想与感情的产生为艺术的发生创造了 第一个必要的条件
生产劳动实践推动审美意识的产生和发展为艺术的发生创 造了第二个必要的条件 生产劳动实践是原始艺术发生的直接动因
艺术作品具有主体性的特点 艺术欣赏具有主体性的特点
审美性 艺术审美是人类审美意识的集中体现 艺术审美是真、善、美的结晶 艺术审美是内容美和形式美的统一
艺术审美与文学话语蕴藉
文学的审美总存在于其话语系统的蕴藉之中,“文章之精 妙不出字句声色之间,舍此便无可 窥寻矣”清代姚鼐
(一)整个文学活动带有话语蕴藉的性质。 (二)在更具体的层次上,被创造出来以供阅读的特定语言性“文本”
第一部分 艺术概论
四个方面: 1、艺术本质论 艺术门类论 艺术发展论(艺术的发生发展过程及门类) 2、艺术创作论 (艺术创作主体、思维、流派) 3、艺术作品论 ( 内容和形式) 4、艺术接受论 (鉴赏与批评)
艺术概念: 广义:艺术包括作为语言艺术的文学; 狭义:艺术则专指除文学以外的艺术部门
文艺——将文学与艺术并列起来合称为文艺
在现在,波德莱尔德“象征”,贝尔的“有意味的形式”, 卡西尔的“象征”,俄国形式主义的“陌生化”,新读者”和“填 空”等,更是显示了探索话语蕴藉的种种的不同途径。
波德莱尔德“象征” 克莱夫.贝尔的“有意味的形式” 卡西尔的“象征” 俄国形式主义的“陌生化” 新批评的“含混” 英加登的“空白点” 接受美学的“隐含的读者”
艺术——实用艺术(建筑、园林、工艺等) 造型艺术 (绘画、雕塑、摄影等)表情艺术(音 乐、舞蹈)综合艺术(戏剧、戏曲、电影、电视等)语言艺术(诗歌、散文写小说 等)
费德勒
艺术学之父《艺术的起源》
艺术学的内容 艺术理论 艺术史 艺术批评
艺术本质 客观精神说 主观精神说 模仿说再现说
艺术是理念、或者宇宙精神的体现 (黑格尔) 自我意识的表现 生命本体的冲动 (康德) 亚里士多德认为艺术是对现实的模仿
艺术本质论
艺术生产 艺术生产理论揭示了艺术起源、 性质和特点 艺术生产说明了两种生产的不平衡关系(俄国经济落后与艺术的发达不 平衡) 艺术生产揭示了艺术系统的奥秘(艺术创作、艺术作品、艺术鉴赏)
艺术的特征
形象性 主体性
艺术形象是客观与主观的统一 艺术形象是内容与形式的统一 艺术形象是个性与共性的统一 艺术创作具有主体性的特点
带有话语蕴藉的性质。 中外理论家和作家对文学的话语蕴藉性质有着相似的认
识。老子的“恍惚”、“大象无形”、钟嵘的“滋味”,刘勰的“隐
秀”,梅尧臣的“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司空图的“不著一字, 尽得风流”、“象外之象”、“景外之景”,严羽的“兴趣”、“水 中之月”、“镜中之象”,叶燮的“含蓄无垠”,纪昀的“兴象天 然”等表明,中国古典美学一向标举话语蕴藉。
艺术创作论
创作主体艺术家 艺术家与生活 艺术家的主体性 艺术家是艺术生产过程的主宰者 艺术生产和艺术产品的不可替代性 艺术家的修养
艺术创作活动 艺术创作过程
生活体验 艺术构思 意象物化(运用艺术语言将构思成熟的艺术意象表现为
专供审美和鉴赏的艺术形象即艺术作品)
艺术构思
1、回忆与沉思 2、想象与联想
(把外部事物或现象复现叫再现想象;把某种理论的东西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