射频消融术,将肿瘤治疗微创化
肝癌射频消融术

是世界上公认的杀伤肿瘤较多、损伤机体较
轻的微创“间质疗法”。它通过插入肝肿瘤
内的射频针尖发出中高频的射频波造成组织 细胞离子震荡摩擦产热,使局部温度达到 80100℃,引起细胞变性坏死,并能使肿瘤周围
血管凝固闭塞,阻断瘤体血供,防止发生转 移。
射频消融治疗方式主要包括超声引导下 经皮肝穿射频消融治疗、术中射频消融 治疗、腹腔镜下射频消融治疗。经皮肝 穿射频消融治疗是最常采用的一种治疗 方式,其优点是定位准确、实时监测, 且无放射性损伤、成本低廉、操作简便。
➢ 1.患者取仰卧位,治疗侧略抬高,记录穿刺部 位。
➢ 2.该手术是电极式粗针震荡加热技术,为减轻 患者术中疼痛,术前30min肌内注射吗啡 10mg
.3.密切观察病情患者面色、心率、心律及血
压的变化,倾听患者的主诉,准确记录射频 治疗时间。在治疗过程中,嘱患者严格保持 固定体位,以保证穿刺部位准确,及时询问 其感受。术中会出现轻度的不良反应,主要 表现为肝区、剑突下及右肩背部疼痛和出汗 多,给予心理安慰及局部按摩后能够缓解。
肝区肿疼消失或明显减轻;②精神好 转、食欲增加、乏力减轻或消失、 体重增加;③甲胎蛋白的含量均有 不同程度下降,部分恢复正常;④ 治疗1个月后复查
谢谢观赏
1.嘱患者绝对卧床6-12h后,未有异常情况可 半坐卧位,24h后可下床活动。
2.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遵医嘱监测,监 测体温tid(至少三天),发现异常及时通知 医生,给予对应处理,并做好记录。
3.大部分患者术后均有肝区疼痛,持续1周左 右,这是由于治疗后肝组织水肿、肝包膜张 力增加所致,疼痛的程度半 卧位或右侧卧位,如果出现疼痛逐渐加重, 应注意观察是否有出血及其他并发症,疼痛 严重时遵医嘱给予止痛药物。
射频消融手术治疗肾肿瘤

健康博览·2011/08射频消融手术治疗肾肿瘤陆女士体检发现右肾肿瘤多年,因为考虑为良性肿瘤(肾错构瘤)一直未接受手术治疗。
近年来右肾肿瘤逐渐增大,今年检查时肿瘤已经超过6厘米了,医生建议手术治疗。
陆女士来到了邵逸夫医院,该院泌尿外科多名专家会诊分析了陆女士的病情。
一般临床上,小于4厘米的肾脏肿瘤可采用只去除肿瘤的保留肾脏手术,而肾错构瘤是肾脏的良性肿瘤,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尽量切除肿瘤而保留肾脏。
而陆女士右肾肿瘤较大,径长超过6厘米,位于肾上极,单纯行肿瘤切除,残余肾脏创面难以缝合,术中及术后肾创面大出血和右肾切除风险极大。
而如果行经皮微创治疗右肾肿瘤,如冷冻治疗、栓塞治疗等,对于这么大的肿瘤,瘤体容易残留,治疗不彻底。
治疗组讨论后,制定了手术切除结合射频消融的手术方式,为陆女士完整地切除了肿瘤,同时保留了右肾,手术出血少,恢复快。
射频消融是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开始被应用于临床的,最早用于治疗肝脏肿瘤,现在射频消融技术已广泛用于治疗全身多种实体器官肿瘤,除了可以灭活肿瘤,还能减少瘤负荷,达到止痛、降低激素分泌等目的。
射频消融治疗肿瘤是利用射频发生仪和与其连接的针形射频消融电极,插入靶组织内,尖端产生热能从而消灭肿瘤细胞。
电极有单极和多极之分,单极射频消融针一次治疗肿瘤的范围较小,多极电极针展开后成伞形、椭圆形等,增大了治疗范围。
我们此次使用的是多极电极,在消灭肿瘤的同时具有良好的止血作用。
对于陆女士这样体积较大的肾肿瘤,射频消融结合手术切除,既可以完整去除肿瘤,又可以避免缝合困难导致出血,妥善止血处理创面。
在B 超和CT 等影像设备导向下,还可使用经皮射频消融术更微创地治疗泌尿系统实体肿瘤,具有广泛的实用性。
(许力为王宝华)巧"种"干细胞产出"活皮肤超声气管穿刺术使气管镜有了火眼金睛近日,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普胸病区在麻醉科、病理科的密切合作下成功完成浙江省首例超声支气管镜引导下的经支气管针吸活检,患者恢复非常顺利,术后第二天即可以出院。
射频消融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

射频消融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姜鹏;王义善;生梦飞;孙金凤;李耀文【期刊名称】《实用医药杂志》【年(卷),期】2005(022)005【摘要】射频消融(Radiofrequency ablation,RFA)是一种热凝固疗法,它是利用波长460-500kHz的射频交变电流,通过射频电极针.使其周围组织中的带电粒子高速振荡摩擦产热,温度达50-110℃,致电极周围肿瘤细胞发生凝固性坏死.从而灭活肿瘤细胞的一种微创治疗新方法,产热程度与电流强度和持续时间呈正相关,与阻抗呈负相关.并与组织的含水量、组织血流量以及加温的速度密切相关。
【总页数】2页(P453-454)【作者】姜鹏;王义善;生梦飞;孙金凤;李耀文【作者单位】107医院军区肿瘤诊治中心,山东,烟台,264002;107医院军区肿瘤诊治中心,山东,烟台,264002;107医院军区肿瘤诊治中心,山东,烟台,264002;107医院军区肿瘤诊治中心,山东,烟台,264002;107医院军区肿瘤诊治中心,山东,烟台,26400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54【相关文献】1.迭代重建技术在CT引导下射频消融治疗肝脏肿瘤中的应用价值 [J], 赵君禄;聂关伟;任庆云;刘冲;王猛2.影像引导射频消融术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进展 [J], 李猛;李志艳;于晓玲3.射频消融辅助肝切除术在巨大肝脏肿瘤治疗中的应用 [J], 向俊西;刘鹏;董鼎辉;张谞丰;徐军;刘学民;吕毅4.大鼠肿瘤模型行经皮肿瘤射频消融治疗中脂质体凋亡增强子能够促进肿瘤凝固和延长生存终点吗? [J], M.Ahmed; M.Elian; E.S.A.Hady; T.S.Levchenko;R.R.Sawant; 李绪斌5.射频消融术在四肢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 [J], 鲁崇高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肿瘤的射频消融治疗(专业知识值得参考借鉴)

肿瘤的射频消融治疗(专业知识值得参考借鉴)一概述近年来,射频消融治疗的出现给肿瘤患者带来新的希望。
肿瘤射频消融简单地说就是用无线电的频率去干扰肿瘤组织,引起它的坏死或者灭活。
其原理就是把无线电的天线,也就是一种特制的带鞘穿刺针,在B超或者CT的引导下插入肿瘤的中心。
当穿刺针到达预定的位置以后,根据肿瘤的大小,体外调节电极针张开的直径,使针尖发出若干根子电极(多弹头);然后通射频发射器,这些电极就能够发出20万到几百万的中高频电磁波;肿瘤组织接受到电磁波后其内部的离子就会振荡发热,从而使肿瘤区温度升高到100℃左右,最终导致肿瘤组织凝固性坏死而达到治疗目的。
肿瘤坏死组织随后会逐渐将被人体吸收、消散。
此外,它还可使肿瘤周围的血管组织凝固形成一个反应带,使之不能继续向肿瘤供血,而且有利于防止肿瘤转移。
二适应症肿瘤射频消融治疗适合于肺癌、肝癌、腹腔肿瘤以及肺、肝转移瘤等各种实体肿瘤。
也适用于因体质差、脏器功能不好等因素而无法耐受手术的肿瘤患者。
国内外研究均证实,单独应用或者配合手术、介入治疗,不仅可以使早期肿瘤得到根治,对于中晚期肿瘤也能够减少肿瘤的体积,明显延长患者的生存期。
国内学者研究证实,将消融与介入联合应用可以大大提高巨块型肝癌的治疗效果。
英国帝国大学医学院表明,肝癌手术前应用消融疗法可以减少出血、增加切除的机会、缩短手术时间。
三优点微创和靶向治疗已经成为今后肿瘤治疗发展的一个趋势。
肿瘤射频消融治疗作为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肿瘤微创治疗手段,它具有以下优点:1.定位准确它可在B超或CT的导向之下“指到哪,打到哪”。
对正常组织几乎毫无损伤。
2.疗效可靠它可有效“烫死”肿瘤细胞,使肿瘤变性毁损,消融后的肿瘤组织完全彻底坏死,故不容易复发。
一次可消融的肿瘤直径达4~7cm,小肿瘤射频消融疗效与手术切除相同。
3.无需开刀,风险小、创伤小、恢复快经皮穿刺局部无需缝合,不留瘢痕,术后1~3天可出院。
4.绿色疗法它既没有污染,也不像射线那样对人体有一定损伤,是一种绿色疗法。
射频消融手术在肿瘤治疗中的使用技巧与效果评估

射频消融手术在肿瘤治疗中的使用技巧与效果评估射频消融手术是一种常用于治疗肿瘤的微创手术技术,在近年来得到了广泛应用和发展。
本文将探讨射频消融手术的使用技巧以及评估其治疗效果的相关指标。
首先,让我们先了解一下射频消融手术的基本原理。
射频消融利用高频电流产生的热能,通过导入体内的电极将热量传递到肿瘤组织中,从而达到破坏肿瘤细胞的目的。
这种手术技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对身体其他器官的损伤较少等优点,适用于一些特殊场合,如手术边界不清晰的肿瘤。
在射频消融手术的使用技巧方面,有一些关键步骤和注意事项需要特别关注。
首先,选择适当的电极和导管是非常重要的。
不同类型的肿瘤可能需要不同形状和长度的电极和导管。
此外,电极的放置位置也需要精确确定,以确保完全破坏肿瘤组织。
在电极放置的过程中,引导技术的准确性是至关重要的,通常通过CT或超声波引导来帮助确定电极的准确位置。
其次,手术过程中的能量参数的选择也是关键。
这些参数包括射频电流的频率、功率和持续时间等。
正确选择这些参数可以确保足够的热能传递到肿瘤组织,从而有效地破坏肿瘤细胞。
因此,医生需要根据肿瘤的性质和患者的具体情况来合理地调整这些参数。
另外,冷却系统在手术过程中起到了关键作用。
在进行射频消融手术时,为了避免过度加热和损伤周围组织,通常需要使用冷却系统来冷却电极和导管。
这可以通过灌注冷却剂或通过超声波冷却来实现。
冷却系统的使用能够有效地控制热量传递和蔓延范围,减少手术风险。
关于射频消融手术的治疗效果评估,有一些指标可以用来衡量。
最常见的指标是完全消融率和局部复发率。
完全消融率是指治疗后肿瘤完全消失的比例,而局部复发率是指治疗后一段时间内肿瘤再次出现的比例。
这些指标反映了射频消融手术对肿瘤的破坏程度和预后情况。
此外,还可以通过影像学检查来评估手术后的治疗效果,如CT扫描或MRI。
此外,术后的并发症和生活质量评估也是评估射频消融手术效果的重要内容。
尽管射频消融术是微创手术技术,但术后仍可能出现一些并发症,如出血、感染和损伤周围器官等。
射频消融术

从20世纪年代初开始,应用射频消融术治疗肿瘤应引起了世界医学界和生物工程界的极大关注,并进行了大量的临床试验,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由于它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疗效确切、安全有效等优点,目前该射频消融术已被广泛地应用于肝、肺、肾、肾上腺、前列腺、乳腺和骨部位的恶性肿瘤的治疗,成为中晚期恶性肿瘤患者治疗的首选方案之一;结果表明,射频消融术是最具前景的微创肿瘤治疗技术。
射频消融术对恶性肝肿瘤的治疗比现存的其它一些治疗多许多优点。
首先,它没有肝切除和冷冻治疗所具有的合并症和死亡率。
在B型超声波引导下经皮穿刺消融术,它的危险仅仅与肝穿刺活检一样,可以在门诊中进行。
其次,不象切除和冷冻疗法,可以对肿瘤边缘的复发和新的肿瘤进行反复的治疗。
它与酒精消融术相比有两大优点:1、对癌块小于4.5cm的患者(多数患者)只需作一次的消融法治疗,而酒精注射要反复进行多次。
2、它对于原发性和继发性肿瘤都具有相等的治疗效果,而酒精消融则不然。
我们虽然没有足够的时间进行长期随访来证实射频肿瘤消融术的远期疗效,但是我们已证实射频消融术对破坏肿瘤有着很好的效果。
如果对肿瘤组织消融彻底,其远期疗效必定十分理想。
对大部分原发性和转移的肝癌患者,我们能用一期消融手术对B超或CT下看到的所有癌症肿块进行多点消融。
这与化疗和放疗相比,显然是一个相当大的成果,而且合并症少,患者术后生活质量高。
消融术治疗的疗效主要取决于对肿瘤组织是否消融彻底,为达到肯定的疗效,消融范围必须略大于所治疗的肿瘤边缘。
肝癌在我国发病率很高,主要的治疗有化疗、放疗和外科手术。
传统的化疗和放疗对于原发性、继发性恶性肝肿瘤的疗效很差,远未达到治愈的效果。
对早期肝癌患者常以外科手术作为根治性治愈手段。
但由于不少原发性肝癌患者,发现癌症时已不是早期,而且加上年时又高,并常伴有晚期肝硬化,再加上手术复杂,合并症高,因此真正能适合手术治疗者不多。
另外据统计,手术后五年肝癌的复发率高达百分之二十五。
射频消融治疗方法

射频消融治疗方法射频消融治疗是一种常见的介入性治疗方法,广泛应用于各种肿瘤和疼痛症状的治疗。
尤其在肝脏、肺部、肾脏、骨骼等部位的肿瘤治疗中,射频消融已成为一种重要的治疗手段。
本文将介绍射频消融治疗的原理、适应症、操作步骤、并发症及注意事项。
射频消融治疗的原理是利用射频电极产生的高频交变电场,通过组织的电阻热效应,使肿瘤组织产生热凝固坏死。
这种治疗方法能够精确地破坏肿瘤组织,同时最大限度地保护周围正常组织,具有微创、安全、有效的特点。
射频消融治疗适用于各种部位的实体肿瘤,如肝脏、肺部、肾脏、骨骼等。
此外,对于一些疼痛症状,如椎间盘突出、骨转移性疼痛等,射频消融也有良好的疗效。
适应症的确定需要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和影像学检查结果进行综合评估。
在进行射频消融治疗时,首先需要进行影像学定位,确定肿瘤的位置和大小。
然后经皮穿刺将射频电极精确地置入肿瘤组织内,通过射频发生器产生的高频电场,对肿瘤组织进行热凝固坏死。
整个操作过程需要在影像学的实时监控下进行,以确保治疗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尽管射频消融治疗是一种微创治疗方法,但在实际操作中仍然存在一定的并发症风险,如出血、感染、内脏损伤等。
因此,在选择治疗方案时,需要权衡利弊,结合患者的整体情况进行综合考虑。
在进行射频消融治疗时,医生和患者都需要注意一些事项。
医生需要熟练掌握操作技术,严格遵守操作规范,确保治疗的安全和有效。
患者需要配合医生的治疗安排,遵守术后的护理和复查,以确保治疗效果。
总之,射频消融治疗是一种安全、有效的介入性治疗方法,具有广泛的适应症和良好的临床疗效。
在临床实践中,医生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综合考虑各种因素,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射频消融术方法

射频消融术方法
射频消融术是通过热效应消除及融化病变组织的一种微创治疗方法,常用于治疗心律失常、肿瘤等。
射频消融术属于微创治疗方法,是经静脉或经皮穿刺,将电极送入到心脏、肿瘤、子宫、软组织等部位,通过控制射频波频率,将电能转化成热能,破坏心脏的传导系统、局部组织、肿瘤细胞等,从而改变心肌自律性和传导性、消除或融化肿瘤的病变组织等。
射频消融术被广泛应用于持续性心房颤动、室性心动过速等心律失常,肺癌、肝癌等各种实体瘤,以及静脉曲张、肥厚性鼻炎等疾病。
射频消融术具有创伤小、成功率高、恢复快等优点,但也可损伤周围正常组织及有穿刺风险等缺点,因此,射频消融术应在专业医生进行评估后进行。
做射频消融术的方法有经导管射频消融治疗及心外科消融手术治疗。
经导管射频消融治疗是通过心导管将射频电流引入心脏内以损毁特定部位的心肌细胞,阻断异常折返环路,消除病灶,达到治疗心律失常目的的治疗方法。
射频电流是一种高频电磁波,导入心脏组织后,在局部产生阻抗性热效应,使局部组织细胞内外水分蒸发,导致干燥性细胞蛋白质固化,使其与周围正常组织分界明显,操作方便,损伤小,成功
率高。
适用于治疗多种快速性心律失常。
心外科消融手术治疗多用于同时患有瓣膜病,冠心病或先天性心脏病等需要进行心脏外科手术治疗的疾病,在心脏可以直视下进行。
因为这类患者的房颤发生率较高,在心外科手术中同时接受消融手术,一举两得。
目前多用于慢性心房颤动。
原理是根据特定路径通过物理能量损伤心房肌肉,阻滞所有异常电生理信号传导,保留心脏原有的正常电生理传导,使心脏彻底恢复节律性搏动,又称作“迷宫手术”。
这种方法目前只用于房颤,操作创伤较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射频消融术,将肿瘤治疗微创化
肿瘤由于直接威胁人们的生命,成为人们热切关注的医疗话题。
目前治疗肿瘤最有效的方法首先是手术切除,但很多病人由于发现肿瘤的时间较晚,失去了手术的机会;其次肿瘤很容易复发,临床上迫切需要一种随着肿瘤的复发和转移,能够及时进行多次反复治疗的方法。
射频消融术是一种微创性肿瘤原位治疗技术,是近年兴起的实体肿瘤微创治疗新技术,被国内外专家誉为绿色治疗技术。
近年来兴起的实体肿瘤微创治疗新技术——射频消融术,作为一种微创性肿瘤原位治疗技术,受到了大量关注。
以肝癌为例,为了推动肝癌局部消融治疗的规范化,中国抗癌协会肝癌专业委员会(CSLC)、中国抗癌协会临床肿瘤学协作专业委员会(CSCO)和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肝癌学组共同发起,组织外科、肿瘤、超声、介入等多个学科的专家参与,以射频消融为蓝本起草制订了《肝癌局部消融治疗规范的专家共识》。
1 绿色疗法为何绿色?
肿瘤射频消融术能使患者免除开刀之苦,与传统治疗相比较具有疗效高、创伤小、痛苦小、恢复快、风险低、适应症广等优点,被国内外专家赞誉为“绿色疗法”。
射频消融术是一种微创肿瘤原位治疗技术,是借助于超声或CT等影像技术定位,引导电极针直接插入肿瘤内,通过射频能量使病灶局部产生高温、干燥,最终达到凝固和灭活软组织和肿瘤的目的。
2 射频消融术的原理及方法?
肿瘤细胞对热的耐受能力比正常细胞差,我们就利用这个弱点来
对付它。
当电子发生器产生射频电流时,通过电极针使周围组织产生高速离子振动和摩擦,继而转化为热能并随时间向外传导,从而使局部组织热凝固坏死和变性。
举个简单的例子,如果把这个电极针直接插到生鸡蛋里,5分钟后我们就可以吃到熟鸡蛋了。
当肿瘤局部加温至39-40℃的时候,可以使癌细胞停止分裂,当达到41-42℃时候,可以致癌细胞死亡或引起DNA损伤,49℃以上将会发生不可逆的细胞损伤,也就是蛋白凝固、坏死。
它是让射频集束电极发出高频率射频波,激发组织细胞进行等离子震荡,所产生的热量可使局部温度达到90℃以上,从而非常快速有效地杀死肿瘤细胞。
射频消融术操作是借助于CT或彩超等影像技术定位,引导消融电极针准确的刺入肿瘤部位,射频消融仪在电子计算机控制下将射频脉冲能量通过多级针传导到肿瘤组织中,使肿瘤组织产生局部高温(70-110℃),从而达到肿瘤组织及其邻近的可能被扩散的组织凝固坏死的目的,坏死组织在原位被机化或吸收。
3 射频消融术的临床应用
射频消融术可用于人体器官良、恶性实体肿瘤,目前临床应用较多的情况包括肝癌、肺癌、乳腺癌、肾上腺肿瘤、原发性肿瘤及转移瘤。
对于无法耐受手术的早期肿瘤、不能手术切除的晚期肿瘤、手术中探查发现不能完全切除的肿瘤以及不能承受放疗化疗的肿瘤患者,均可接受射频消融治疗。
肿瘤射频消融治疗,创伤小,恢复快,复发率较低,特别是直径小于等于3厘米的小肿瘤在经过射频消融治疗后疗效与手术切除类似。
肝癌只有25%左右的病人存在外科切除的机会。
外科手术的局限性导致了多种替代性治疗方法的出现,射频消融就是效果较好的一种。
肝炎,肝硬化和肝癌在我国是高发地区,肝癌也是我国的常见病。
原发性肝癌在我国男性恶性肿瘤中占第三位,并且是在持续增多趋势。
对于肝癌的根治性治疗也受到广大医学界和病人及家属的共同关注的问题,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有更多更好的方法应用于肝癌的治疗。
射频热消融术用于原发性肝癌的治疗已有十年的历史,这项技术被广泛的用于肝脏肿瘤的临床治疗和研究,已经成为肝癌临床治疗比较成熟的技术。
现在的技术一次使用多极电极针的射频消融范围最大直径7至9厘米,实现了肝癌治疗的微创化和根治的目地。
现在医学界由于肝脏射频治疗的开展对一些小肝癌的病人或肝硬化非常严重的病人的治疗选择上开始有一些改变和更新,但这些病人选择射频消融治疗在临床治疗上越来越显示出独特的优势。
同时和射频消融术相同方式的酒精注射法相比,临床结果表明射频消融达到肿瘤完全坏死率为90%,而酒精注射法为60%,相比较射频消融治疗效果要好于酒精注射法。
而我科是将两者联合起来,既降低了治疗成本又进一步提高了有效率。
4 究竟什么样的病人适合做肝脏肿瘤射频消融术?
按照射频消融技术特点,射频消融的范围要超过肿瘤边缘1cm,才能达到肿瘤完全坏死的目地。
一次电极针的射频消融的范至围是直径7至9cm,3cm以下的肝脏肿瘤可以达到一次电极插入后射频消融完全覆盖,报道3cm以下的肝脏肿瘤有70%以上射频消融后肿瘤完全坏死,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所以最适合的病人肝脏肿瘤要小于等于3cm,肝脏肿瘤的数目在3个以下。
如果肝脏肿瘤大小超过10cm,可以一针多次消融,达到较好治疗效果,另外有一些严重的肝硬化或身体情况差不能耐受外科手术肝切除的病人也可考虑做肝脏肿瘤射频治疗。
5 射频治疗的方法有大致三种。
一是体外经超声引导或CT引导直接经皮从肝脏表面穿剌进肝脏肿瘤放入电极针进行治疗。
二是在手术中经电视腹腔镜在电视直视下对肝脏肿瘤穿剌放入电极针,也可以在腹腔镜超声的引导下放入电极针。
第三是在外科手术中直接放入电极针,这种情况是由于手术发现肿瘤不能切除,或肝硬化严重不能作切除而做术中射频治疗,同样也能取得不错的效果。
6 肝脏肿瘤射频消融治疗的优点及缺点?
重要的一点是把肝脏肿瘤治疗微创化,射频的电极针只涉及直接消融范围,对射频治疗部位起作用,其余的肝组织影响不大,特别是对于严重肝硬化病人尽量保存有效肝功能的肝组织是很重要的。
所以对于小肝癌和多发的肝癌,有严重肝硬化不能耐受手术切除的病人是比较适合的,病人治疗后的反应小在体外经皮穿剌或腹腔镜下射频治疗的病人术后观察1-2天就可以出院休息,病人痛苦小,能在几天之内恢复到正常的生活状态。
另外一个优点是肝脏肿瘤射频可以反复进行,前阶段的射频对以后的治疗不影响,这就打消了许多人再次消融的顾虑。
任何技术在临床应用中都有一定的限制,对于肝脏肿瘤做射频消融治疗最重要是肿瘤的大小·形状·数目,大于10cm以上或肿瘤数目超过3个以上肿瘤射频消融的覆盖面不容易完全,残留肿瘤的比例高,需多次消融。
7术后复查
术后复查的方式一般不适用超声观察,因为超声很难准确判断凝固坏死的范围。
应采用一个月后用增强CT扫描来判定治疗效果,扫描显示凝固坏死的区域密度降低,6个月后会进一步缩小,如果发现治疗区域周围有一厚而不规则的增强的晕环,说明治疗不足还需要再次治疗。
一般术后1-3个月作一次增强CT检查,如果发现有肿瘤复发可再次治疗。
同时也能抽血查甲胎蛋白和其它肿瘤标记物动态观察有无升高的情况,指标升高也有一定参考意义。
8肝脏肿瘤射频消融治疗有哪些并发症?
选择肝脏肿瘤射频消融治疗还是相对安全的,对全身的影响小,创伤反应也轻。
治疗后的并发症一般在5-6%以下。
可以出现射频造成的腹膜或横膈热损伤引起治疗部位的疼痛,肝脏穿剌部位的出血或肝被膜下血肿,治疗部位的肝脓肿,治疗部位离胆囊近的可出现急性胆囊炎,肝脏周围器官的损伤如结肠穿孔等。
以上这些并发症有相应的处理措施,治疗后需要有1-2天的医学观察,以防出现各种并发症,以及发现并发症后能及时得到的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