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话故事中的神奇与启示》“群文阅读”教学设计
《童话故事》群文阅读教案

《童话故事》群文阅读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童话故事》这一主题的群文阅读。
教学内容主要涉及教材第三单元“文学乐园”中的第79课,详细内容包括经典童话故事《卖火柴的小女孩》、《丑小鸭》和《白雪公主》,通过对比阅读,让学生了解童话故事的基本特点和表现手法。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童话故事的基本特点,学会分析故事中的人物、情节、背景等要素。
2. 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文学素养,激发想象力。
3. 培养学生关爱他人、勇敢面对困难的品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童话故事的基本特点,如想象力丰富、寓意深刻、形式生动等。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分析童话故事,提炼故事中的道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一段童话故事的动画,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3. 实践情景引入:分组让学生编写一个童话故事,要求运用童话故事的基本特点。
4. 例题讲解:选取一个具有代表性的童话故事,分析其人物性格、故事情节、道理等,让学生学会如何深入剖析童话故事。
5. 随堂练习:让学生选择一个童话故事,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并在课堂上分享。
六、板书设计1. 童话故事基本特点想象力丰富寓意深刻形式生动2. 故事分析要素人物情节背景七、作业设计2. 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是否有效地引导学生掌握了童话故事的基本特点,培养了学生的阅读兴趣。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阅读更多童话故事,开展家庭阅读活动,与家长分享阅读心得,提高阅读能力。
同时,可以组织一次童话故事创作比赛,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目标的设定2.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把握3.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和例题讲解4. 板书设计5. 作业设计6.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一、教学目标的设定1. 知识与技能:掌握童话故事的基本特点,学会分析故事中的人物、情节、背景等要素。
群文阅读《走进神奇的想象世界》教学设计

群文阅读《走进神奇的想象世界》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读童话,了解童话内容。
2.读童话,感受童话的神奇。
3.读童话,体会人物的真善美。
4.尝试给童话补充奇妙的情节或自编一个不一样的故事结局。
教学重点:1.读童话,了解童话内容。
2.读童话,感受童话的神奇。
3.读童话,体会人物的真善美。
教学难点:尝试给童话补充奇妙的情节或自编一个不一样的故事结局。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同学们,你们都喜欢听童话故事吗?那谁能说说自己读过或听过的童话故事有哪些呢?今天,老师将与大家一起再次走进童话世界,去感受童话故事中的神奇与美好。
(板书课题)二、感受神奇,说神奇1.回顾课文《巨人的花园》《海的女儿》,说说你从文中的哪些地方感受到童话的神奇?交流归纳感受童话奇妙的方法:(1)感受神奇的情节;(2)体会拟人化的手法。
2.粗读选文,找找文中的令你感觉神奇之处。
小组分享阅读收获,由小组长完成表格。
小组汇报,全班交流。
三、体会美好,说启示想一想,作者在文章中为什么要进行这样神奇的想象呢?从文章主题出发,思考作者这样想象的目的。
(回顾课文《巨人的花园》《海的女儿》)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一篇选文,细读,完成表格。
同组讨论,你是从文中的哪些地方体会到人物的真善美的?汇报交流,归纳体会人物真善美的方法.(1)从人物的品行入手,体会真善美;(2)从情节的发展和结局入手,理解童话的主题思想,体会真善美。
四、神奇想象,写神奇在想象的世界里,什么都可能发生,一切都变得那么奇妙。
同学们要大胆想象,创造出属于自己的想象世界。
结合文章结尾,展开大胆的想象:假如你来到未来市旅游,会看到什么?假如要写一篇“明天的日记”,你希望明天会发生什么?假如你拥有一支神笔,你会画什么?展开你奇特的想象,写一写吧!板书设计附:群文选文走进神奇的想象世界推荐使用:四年级下册第八单元导语:奇思妙想表达美好愿望,妙趣横生彰显童真童趣。
开启寻找真善美的奇幻之旅,走进奇妙的童话世界。
小学二年级语文群文阅读教学设计《童话中的启迪》

小学二年级语文群文阅读教学设计《童话
中的启迪》
一、教学目标
本教学设计旨在通过阅读童话故事,使学生能够:
- 理解童话故事中的情节、人物和主题;
- 掌握童话故事中的常见词汇和表达方式;
-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 培养学生对于童话故事中启示和道德教育的思考意识。
二、教学内容
本次教学主要以童话故事为素材,选取包括《白雪公主》、《小红帽》、《灰姑娘》等经典童话故事,通过阅读和讨论来引导学生思考故事中的启示和教育意义。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10分钟)
教师通过展示几幅童话故事的插图,引发学生对童话故事的兴趣,并简要介绍本节课的主题和目标。
2. 阅读理解(15分钟)
学生分组阅读指定的童话故事,并回答相关问题,以检验学生对于故事情节和人物的理解。
3. 合作讨论(15分钟)
学生组内讨论故事中的启示和教育意义,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理解,并在组内形成共识。
4. 故事分享(15分钟)
各组派代表分享自己的合作讨论成果,同时教师引导学生对于其他组的观点进行思考和评论。
5. 思考反思(10分钟)
教师引导学生对于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反思,并提出与目标相关的问题,鼓励学生表达个人的思考和体会。
四、教学评价
教师通过观察学生的合作讨论、分享和思考表达等环节,评价学生对于童话故事的理解和对于故事启示的思考能力。
同时,根据学生的阅读理解和语言表达情况,评价他们的学习成果。
群文阅读《童话中的不可思议》教学设计

群文阅读《童话中的不可思议》教学设计教学设计:群文阅读《童话中的不可思议》一、教学目标:1.了解并掌握童话中的不可思议的特点和内涵,培养学生对童话的情感和审美情趣。
2.培养学生阅读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阅读表达能力。
3.通过课堂阅读与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童话中的不可思议的特点和内涵。
2.培养学生对于童话的情感表达和审美情趣。
三、教学准备:1.教材:《童话中的不可思议》阅读材料,包括《白雪公主》、《小红帽》、《拇指姑娘》等童话故事。
2.教学工具:电子白板、多媒体投影仪。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引入童话故事1.导入(5分钟)教师利用图片或讲故事的方式,引导学生回忆童话中的不可思议的情节,如蛇变成魔镜、树上结出金苹果等。
2.展示与讨论(15分钟)教师使用多媒体展示《白雪公主》中的不可思议情节,并进行讲解。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童话故事中的不可思议情节,例如为何白雪公主可以被七个小矮人救活等。
3.小组合作(15分钟)学生分为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童话故事,从中选取一个不可思议的情节进行讨论和描述,并以小组展示的形式呈现给全班。
第二课时:分层阅读与分角色阅读1.导入(5分钟)教师以小组赛的形式,出示一些童话故事中的不可思议情节的图片,让学生猜出故事名称,进一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分层阅读(15分钟)教师根据学生英语水平和阅读兴趣,将学生分为高、中、低难度阅读小组,分别阅读和理解一段关于童话不可思议情节的文字。
学生阅读后,小组内展开讨论,并在小组中互相检查答案。
3.分角色阅读(15分钟)教师将学生重新分组,并让每个小组选择一个童话故事,分角色进行阅读和理解童话故事。
学生完成阅读后,以角色的身份,进行小组内表演。
第三课时:合作探究与表达1.展示童话故事(15分钟)学生整理好角色表演的内容,并以小组表演的方式进行展示。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角色扮演的过程中,是否遇到困难,为什么会有这些困难,如何解决等。
群文阅读指导课 二年级-《童话中的神奇探险 》教案

群文阅读指导课二年级-《童话中的神奇探险》教案一、教学目标1. 通过阅读《童话中的神奇探险》,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
2. 通过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和思维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二、教学准备1. 打印《童话中的神奇探险》教材。
2. 准备投影仪和投影幻灯片。
3. 准备黑板、粉笔等教学工具。
4. 准备绘画工具和纸张。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 显示幻灯片,引入《童话中的神奇探险》故事主题。
- 提问学生对探险故事的了解和兴趣。
2. 阅读理解(15分钟)- 学生阅读教材中的第一章节,并回答相关问题。
- 教师辅导学生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3. 小组合作(20分钟)- 学生分成小组,共同讨论故事中的角色和事件。
- 每个小组选择一个角色进行创作,绘制角色形象并写下角色的特点描述。
4. 分享和展示(15分钟)- 每个小组分享他们创作的角色形象和特点描述。
- 教师引导学生展示和讨论不同角色的相似之处和不同之处。
5. 创作活动(20分钟)- 学生根据故事情节进行创作,将故事进行延伸或改编。
- 学生可以选择绘制故事中的场景或编写自己的故事情节。
6. 整理和总结(10分钟)-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学到的知识和体会。
- 教师提问学生对探险故事的思考和感受。
四、课堂评估1. 学生在阅读理解和小组合作中的参与程度和表现。
2. 学生创作活动的创意和表达能力。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阅读《童话中的神奇探险》,引导学生参与创作和思考,培养了学生的阅读和表达能力。
在以故事为基础的教学过程中,学生能够积极参与,体验到探险故事的乐趣,并通过创作自由发挥,提高了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在以后的教学中,可以继续运用这种故事引导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群文阅读——童话 》教学设计

《群文阅读——童话》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阅读指导,渗透读书方法,能够完成读书卡,形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2、通过活动,激发学生对童话的兴趣,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到读书的快乐,让学生喜爱阅读,提升学生阅读水平。
3、探究童话的结构和特点。
4、从童话中理解到一些道理。
教学重点:调动学生阅读童话兴趣,并形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教学难点:通过指导,提升学生的阅读水平。
探究童话的结构和特点,从童话中理解到一些道理。
三、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学生自学+合作探究四、教学环境及资源准备:四篇童话ppt(一)活动导入:1、谈话导入:动物是人类的好朋友,我们要保护好它。
动物也是童话王国里的一分子。
在与动物相关的许很多多的故事里,还能让我们学到很多道理呢。
今天老师就给大家带来了四个故事。
(二)、阅读故事,初步理解动物童话的特点1、出示:读书方法:浏览阅读要求:(1)、快速浏览课文,不理解的字猜一猜,也能够圈出来以后查字典,还能够跳过去。
(2)、边读边用自己习惯的方式勾画文中你喜欢的或有意义的句子。
2、学生快速浏览四个故事:《三只白鹤》、《小鸟和牵牛花》、《鸡妈妈的新房子》、《骆驼和羊》。
(1).学生读四个故事的题目。
(2). 快速找出四篇童话的主要动物,全班交流。
三、合作探究动物童话的特点,填写表格,1、出示:读书方法:精读从表格中发现秘密2.阅读要求:阅读要求:1、精读四篇文章四篇童话,想想:四个故事讲了什么内容。
2、再读四篇童话,想一想从故事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3.小组交流、讨论反馈(1)读一读,说一说,四个故事讲了什么内容。
(2)读一读,想一想,从故事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用——画出来。
4、小结:结合表格,学生讨论,你从表中发现了动物童话的哪些秘密?教师板书:童话的特点:有人物有情节有意义童话的创作手法:拟人夸张想象四、构思童话故事1、导语:同学们,其实每本书里面都有很多有趣的故事,今天能跟大家一起走近童话故事,构思童话故事2、出示构思童话故事3、思维启发,学生完成卡片。
小学二年级语文群文阅读教学设计《童话中的启迪》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童话故事的特点和作用。
2.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3.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教学重点】1.理解童话故事中的寓意和启示。
2.掌握阅读理解的基本技巧。
【教学难点】1.学生如何运用童话故事中的启示来解决实际问题。
2.学生如何发挥想象力,创造自己的童话故事。
【教学准备】1.童话故事《白雪公主》、《小红帽》等。
2.多媒体设备。
3.阅读理解和创作练习题。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请学生谈谈自己最喜欢的童话故事,并简单介绍故事内容。
2.引导学生思考:童话故事中都有哪些特点?它们对我们有什么启示?二、阅读童话故事(15分钟)1.分发童话故事《白雪公主》的简化版。
2.学生分小组阅读故事,然后小组间互相讨论故事中的寓意和启示。
3.随机抽几个小组,让他们分享他们的讨论结果。
三、阅读理解(20分钟)1.分发阅读理解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2.逐个批改学生的答案,让学生互相讨论正确答案和解题思路。
3.引导学生思考:童话故事中的启示如何应用到我们日常生活中?四、发挥想象力(15分钟)1.向学生提出问题:如果你是童话故事的主人公,你会做些什么?请想象并把你的想法写下来。
2.让学生互相交流自己的创想,并鼓励他们发表自己的观点。
3.分享一些学生的创作,鼓励学生勇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观点。
五、总结(5分钟)1.总结童话故事的特点和作用,以及童话故事给我们的启示。
2.鼓励学生每天都要读一些好的书籍,丰富自己的知识和想象力。
【课堂延伸】1.提供更多的童话故事给学生阅读和分享,鼓励他们自己发现故事中的寓意和启示。
2.给学生提供绘画和手工制作的机会,让他们把自己对童话故事的理解和想法通过艺术形式展示出来。
3.组织学生观看与童话故事相关的电影或动画片,让他们更加深入地了解童话故事的世界。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阅读童话故事和讨论故事中的寓意和启示,培养了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群文阅读童话故事中的神奇与启示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全国第三届群文阅读教学设计大赛参赛作品-1-1文档收集于互联网,如有不妥请联系删除.-2-巨人的花园从前,一个小村子里有座漂亮的花园。
那里,春天鲜花盛开,夏天绿树成阴,秋天鲜果飘香,冬天白雪一片。
村里的孩子都喜欢到那里玩。
花园的主人是个巨人,他外出旅行已有好久了。
花园里常年洋溢着孩子们欢乐的笑声。
有一年秋天,巨人突然回来了。
他见到孩子们在花园里玩耍,很生气:“谁允许你们到这儿来玩的!都滚出去!”孩子们吓坏了,四处逃散。
赶走孩子以后,巨人在花园周围砌起围墙,而且竖起一块“禁止入内”的告示牌。
不久,北风呼啸,隆冬来临,刺骨的寒风吹起雪花。
巨人孤独地度过了漫长的严冬。
春天终于来了,村子里又开出美丽的鲜花,不时传来小鸟的欢叫。
但不知为什么,巨人的花园里仍然是冬天,天天狂风大作,雪花飞舞。
巨人裹着毯子,还瑟瑟发抖。
他想:“今年的春天为什么这么冷,这么荒凉呀……”一天早晨,巨人被喧闹声吵醒了。
他抬头望去,一缕阳光从窗外射进来。
好几个月没见过这么明媚的阳光了。
巨人激动地跑到花园里,他看到花园里草翠花开,有许多孩子在欢快地游戏,他们大概是从围墙的破损处钻进来的。
孩子们的欢笑使花园增添了春意。
可是巨人又发脾气了:“好容易才盼来春天,你们又来胡闹。
滚出去!”孩子们听到可怕的训斥,纷纷逃窜。
与此同时,鲜花凋谢,树叶飘落,花园又被冰雪覆盖了。
巨人不解地看看四周,突然发现桃树底下站着个小男孩。
“喂!你赶快滚出去!”巨人大声叱责。
小男孩没有拔腿逃跑,却用他那会说话的眼睛凝视着巨人。
不知怎么,巨人看着他的眼神,心里感到火辣辣的。
这个小男孩在树下一伸手,桃树马上绽出绿芽,开出许多美丽的花朵。
“噢!是这么回事呀!”巨人终于明白,没有孩子的地方就没有春天。
他不禁抱住了那个孩子:“唤来寒冬的,是我那颗任性、冷酷的心啊!要不是你提醒,春天将永远被我赶走了。
谢谢你!”小男孩在巨人宽大的脸颊上亲了一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童话故事中的神奇与启示》“群文阅读”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一:《童话故事中的神奇与启示》
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童话故事,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
2.让学生了解童话故事中的神奇元素和隐藏的启示;
3.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创造力。
教学准备:
1.童话故事书籍:《格林童话》、《安徒生童话》等;
2.PPT或黑板、粉笔等教学工具;
3.学生阅读笔记本。
教学过程:
一、导入(10分钟)
1.教师简要介绍童话故事的概念和特点,并引导学生回忆他们所熟悉的童话故事。
2.教师提问:童话故事中经常出现的神奇元素有哪些?有没有从童话故事中得到的启示?请学生积极发言。
二、阅读童话故事(20分钟)
1.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并给每个小组分发一本童话故事书籍。
2.学生在小组内选择一篇童话故事进行阅读,并每人记下自己觉得最神奇的地方和蕴含的启示。
3.学生轮流和小组成员分享自己的阅读心得,小组其他成员进行讨论和交流。
三、神奇元素和启示的整理(30分钟)
1.教师引导学生将小组内的讨论结果整理到PPT或黑板上。
2.教师和学生一起讨论、总结,将各小组的神奇元素和启示进行归类和概括,列出一个大的表格。
3.学生将整理好的内容记入自己的阅读笔记本中。
四、个别阅读和写作练习(40分钟)
1.学生选择一篇自己喜欢的童话故事进行个别阅读。
2.学生根据故事中的神奇元素和启示,写一篇短文,表达自己的个人感悟和思考。
3.学生可以选择朗读自己的短文,并与同学分享。
五、展示和评价(10分钟)
1.学生将自己写的短文进行展示,可以通过班级分享或张贴在教室的布告栏上。
2.教师鼓励学生彼此评价和赞赏,提供积极的反馈和建议。
教学延伸:
1.鼓励学生进行跨学科的探索,例如通过科学知识解释童话故事中的神奇元素;
2.组织学生创作自己的童话故事,加入神奇元素和蕴含启示。
教学反思:
通过这样的教学设计,学生不仅能够提高阅读能力,也能够培养对童话故事的兴趣和理解能力。
同时,还能够通过讨论和写作等形式,让学生深入思考故事中的神奇元素和蕴含的启示,提升人文素养和创造力。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引导和促进学生的参与,给予积极的反馈和指导,让学生感受到阅读和写作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