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扬唐朝:牛人们的精彩故事_煮酒论史

合集下载

古代能人异士的故事

古代能人异士的故事

古代能人异士的故事
古代有很多能人异士的故事,他们有着超凡的能力,为人类做出了
卓越的贡献。

下面是一些古代能人异士的故事:
1. 李时中 - 身兼七职,一人担任多重职责
李时中是古代的一个官员,他身兼七职,包括兵部侍郎、礼部侍郎、
吏部侍郎等等,可谓是几乎涵盖了整个官场。

他兼七职之时,还不落
下平民百姓的利益,深得人民拥戴。

2. 郑国渠 - 功成身退,寻找人生真谛
郑国渠曾是一位名将,他指挥过众多的征战,最终功成身退。

他退休
后开始思考人生真谛,精心打造了自己的庄园,翻译了一些古籍,晚
年生活十分丰富多彩。

3. 刘一清 - 擅长算命,以预测为生
刘一清是中国古代的一个名士,他擅长算命,以此为生。

他的预测准
确率极高,深得人们的信任和赞誉。

4. 韩愈 - 文学家,官场新贵
韩愈是中国古代的一位文学家,他写过许多名篇,被誉为“古文大师”。

另一方面,韩愈还是一位官场新贵,曾担任很多重要官职,影响力非常大。

5. 关羽 - 义气相伴的大将
关羽是中国古代的一位大将,他与张飞、刘备是三大义气,在三国时期颇为闻名。

关羽勇猛善战,有“武圣”的美誉。

6. 范蠡 - 政治家,美女相伴
范蠡是中国古代的一位政治家,他与西施是一对美女和英雄,被后世誉为“神仙配”。

范蠡有过多次创举,影响深远。

这些古代能人异士各有所长,他们用自己的天赋和努力为世界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他们的故事有着深刻的启示意义,值得我们在生活中借鉴和思考。

唐朝著名历史故事

唐朝著名历史故事

唐朝著名历史故事唐朝是中国历史上非常辉煌的朝代,其间发生了无数的历史故事。

这些故事中不少具有动人心魄的传奇色彩和深刻的历史意义。

下面就为大家介绍一些唐朝著名历史故事:一、贞观之治在唐朝初期,贞观年间是一个非常著名的时代。

贞观之治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典型,这个时期的故事非常多,其中最著名的当属“长恨歌”。

据传,这首诗是唐太宗李世民为寻找唐玄宗的母亲杨贵妃所作。

诗中记录了李太后和杨贵妃的故事,表现出了一种对爱情的渴望和珍惜。

这首诗不仅悲伤感人,而且曲调优美,被誉为“千古绝唱”。

二、唐朝女诗人唐朝时期,女性的社会地位也有很大提高。

相应地,唐代的女诗人也纷纷涌现。

其中最著名的是李清照和薛涛。

李清照是唐朝女诗人之中最有名的一位,她的《如梦令》、《声声慢》等诗歌经典至今。

薛涛是唐朝中期的女诗人,她也是一位才情出众之人。

她的诗歌中表现了对爱情的渴望和对生活的热爱,具有很高的人文质量。

三、郑成功的征台湾郑成功是唐朝末年的一个著名将领,他是明代功臣郑芝龙的子孙。

郑成功在16岁时开始从军,曾跟随他的父亲郑芝龙在海上抗击侵略者。

1644年明朝灭亡之后,他径自穿越海峡到了台湾。

不久后,他在台湾创立了一个大大的海岛王国。

郑成功征台湾的历史传奇意义非常大。

它标志着台湾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并深刻地影响了台湾的历史发展和文化传统。

四、吕洞宾吕洞宾是唐朝许多故事中的主角,他是八仙之一。

据传他是唐朝开元年间的李陵之孙,是一位佛教修行者。

他在唐朝担任了许多重要职位,如太子太师、皇帝密使等。

这位传奇人物的形象深深地影响了中国文化传统,被广大热爱文化的人士视为大圣人。

五、李世民与长安李世民是唐朝的创立者之一,他不仅是一位英明的统治者,同时也是一个非常勇敢的战士。

在先后推翻几位天下霸主之后,李世民开始着手规划唐朝的政治和经济体系。

他将首都迁移到了长安,长安因此成为唐朝的中心,成为著名的文化和商业城市。

这些是唐朝最著名的历史故事,它们让我们更好地认识到唐朝的历史伟大。

唐朝人物作文素材

唐朝人物作文素材

唐朝人物作文素材《趣谈唐朝人物那些事儿》嘿,咱今儿就来唠唠唐朝人物作文素材这档子事儿!一说起唐朝,那可真是个星光熠熠的时代啊,随便揪出一个来,那都是能撑起一篇优秀作文的主儿。

先来说说李世民吧!那可是唐朝皇帝中的扛把子呀!他的故事那叫一个精彩。

他年轻的时候南征北战,为大唐江山立下汗马功劳,这要是写成作文,那气势,绝对杠杠的!想象一下,咱写作文的时候,就说李世民骑在马上,手拿宝剑,那威风凛凛的样子,不就跟电影大片儿似的嘛,老师们肯定爱看。

还有那个武则天,哇哦,这可是个超级厉害的大姐大!谁说女子不如男,人家武则天直接当上皇帝啦!这简直就是女性励志的典范啊。

写她的作文就得突出一个霸气,人家从一个小小的才人一路逆袭成为皇帝,这中间得经历多少勾心斗角、明争暗斗啊,把这些写出来,那作文得多有意思。

再说说李白吧,这位大诗人那可是唐朝的超级大明星。

他的诗飘逸洒脱,就跟他的人一样。

咱要是写作文能引用上他那么几句诗,哎哟喂,那档次一下子就上去了。

想象一下,咱一边写着李白喝酒吟诗,一边念着“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这得多有范儿。

还有那杨贵妃,长得那叫一个美啊,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这形容的多贴切。

写她的时候呢,咱就可以着重描写她的美貌和她与唐明皇的爱情故事,再添点小细节,什么吃荔枝啊,跳舞啊,保证能吸引读者的眼球。

哎呀呀,唐朝人物真是太多太有趣啦!他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性格和故事。

咱写作文的时候可不能浪费了这些好素材,要把他们写得活灵活现的,让读者感觉就像穿越到唐朝,亲眼看到了这些人物一样。

把唐朝人物当做作文素材,不仅能让作文更生动有趣,还能让我们更好地了解历史呢。

想想看,既能提高作文水平,又能学到知识,这多划算!所以啊,同学们,以后再写作文,就多想想这些唐朝的大人物们吧,让他们为我们的作文增添光彩!怎么样,是不是感觉唐朝人物作文素材超级有趣呀!。

唐朝50个经典人物故事超简略版

唐朝50个经典人物故事超简略版

唐朝50个经典人物故事超简略版唐朝作为中国历史上杰出的一个时期,孕育了许多杰出的人物。

他们的故事和成就至今仍被广泛传颂。

以下是唐朝50个经典人物故事的超简略版:1. 李唐:唐太宗李世民,开创了盛世。

2. 玄奘:唐朝著名的高僧,西行求经,传播佛法。

3. 魏征:唐太宗重要的谋士之一,参与了多项重要决策。

4. 杨贵妃:美丽的宫廷歌姬,深受唐玄宗宠爱。

5. 刘知远:勇猛无敌的军事将领,对抗北方民族入侵。

6. 韩愈:唐代文学家,提倡新乐府运动,有"状元仓皇走上路"之说。

7. 白居易:著名诗人,有"务舍己见循理"之说。

8. 杜牧:才子诗人,擅长写田园诗。

9. 岑参:振作豪情的军事将领,李白的好友。

10. 杜甫:著名诗人,被誉为"诗圣"。

11. 柳宗元:文学家、哲学家,为唐代文化理论的先驱。

12. 李白:唐代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有"诗仙"之称。

13. 柳永:才子佳人,以婉约派词章为主要代表。

14.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此即"登鹳雀楼"。

15. 邓艾:三国时期著名的军事将领,勇猛有谋略。

16. 张尧佐:唐太宗时的贤相,治理有方。

17. 杨广:唐高祖杨坚,统一大唐,建立盛世。

18. 程咬金:勇猛善战的武将,曾为唐太宗立下赫赫战功。

19. 郑成功:明朝抵抗荷兰殖民势力的抗倭英雄,后成为台湾历史人物。

20. 拓跋珪:北魏初期的才子,擅长写诗。

21. 虞世南:唐代文学家,擅长写乐府诗,尤以少年英才称。

22. 苏东坡:宋代文学家和政治家,有"食色性也"之说。

23. 范仲淹:宋代文学家和政治家,官至参知政事。

24. 曾巩:宋代学者,擅长经学,有"治家"之说。

25. 忻公之治,温言释之。

这是元稹的名作《离骚》中的一句名言。

26. 韩朝宗:中国古代文学家,诗人,美学家,亦是唐玄宗的养父。

古代成功人士的励志故事

古代成功人士的励志故事

古代成功人士的励志故事成功人士运用心智取得成功。

因为心智是保证他们把我他人和外部环境以帮助他们完成蓝图的动力。

以下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古代成功人士的励志故事,欢迎阅读!古代成功人士的励志故事1:汉末,黄巾事起,天下大乱,曹操坐据朝廷,孙权拥兵东吴,汉宗室豫州牧刘备听徐庶和司马徽说诸葛老师很有学识,又有才能,就和关羽、张飞带着礼物到隆中(今河南南阳城西,一说为湖北襄阳城西南)卧龙岗去请诸葛老师出山辅佐他。

恰巧诸葛老师这天出去了,刘备只得失望地回去。

不久,刘备又和关羽、张飞冒着大风雪第二次去请。

不料诸葛老师又出外闲游去了。

张飞本不愿意再来,见诸葛老师不在家,就催着要回去。

刘备只好留下一封信,表达自己对诸葛老师的敬佩和请他出来帮助自己挽救国家危险局面的意思。

过了一段时间,刘备吃了三天素之后,准备再去请诸葛老师。

关羽说诸葛老师也许是徒有虚名,未必有真才实学,不用去了。

张飞却主张由他一个人去叫,如他不来,就用绳子把他捆来。

刘备把张飞责备了一顿,又和他俩第三次请诸葛老师。

当他们到诸葛老师家前,已经是中午,诸葛老师正在睡觉。

刘备不敢惊动他,一直站到诸葛老师醒来,才彼此坐下谈话。

诸葛老师见到刘备有志替国家做事,而且诚恳地请他帮助,就出来全力帮助刘备建立蜀汉皇朝。

《三国演义》把刘备三次亲自请诸葛老师的这件事情,叫做“三顾茅庐”。

诸葛老师在着名的《出师表》中,也有“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之句。

于是后世人见有人为请他所敬仰的人出来帮助自己做事,而一连几次亲自到那人的家里去的时候,就引用这句话来形容请人的渴望和诚恳的心情。

也就是不耻下问,虚心求才的意思。

建安十二年(207年),诸葛老师27岁时,刘备“三顾茅庐”于南阳隆中,会见诸葛老师,问以统一天下大计,诸葛老师精辟地分析了当时的形势,提出了首先夺取荆、益作为根据地,对内改革政治,对外联合孙权,南抚夷越,西和诸戎,等待时机,两路出兵北伐,从而统一全国的战略思想的宏伟蓝图,这次谈话即是着名的《隆中对》。

唐朝历史中的著名故事。

唐朝历史中的著名故事。

唐朝历史中的著名故事。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繁荣昌盛的朝代,有着丰富多彩的历史故事。

以下是一些著名的唐朝故事:
1.玄武门之变:唐朝初建时,秦王李世民与太子李建成争夺皇位。

在玄武门之变中,李世民杀死了李建成,随后被唐高祖李渊立为太子。

最终,李世民继承皇位,成为唐太宗。

2.文成公主入藏:唐朝为了与吐蕃国建立友好关系,将文成公主嫁给吐蕃王松赞干布。

文成公主入藏后,积极推广佛教,对唐朝和吐蕃的友好关系做出了巨大贡献。

3.武则天称帝:武则天是唐朝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她原本是唐高宗李治的皇后,后来在高宗病重期间掌握了权力。

最终,她废黜了李显,自己登基称帝,改国号为周。

4.安史之乱:唐朝中期,安禄山和史思明二人发动叛乱,企图夺取唐朝政权。

虽然叛乱最终被平定,但是对唐朝的国力产生了重大影响。

5.唐末农民起义:唐朝末期,政治腐败,民不聊生,爆发了大规模的农民起义。

黄巢领导的农民起义军攻入了长安,但最终被唐朝军队镇压。

以上只是唐朝历史中的几个著名故事,这个朝代还有许多其他丰富多彩的历史事件值得探索。

名人励志故事精华[15篇]

名人励志故事精华[15篇]

名人励志故事精华[15篇]名人励志故事(48个) 推荐度:古代感恩的名人励志故事推荐度:中国名人励志小故事推荐度:相关推荐名人励志故事精华[15篇]名人励志故事1苏秦是洛阳人。

洛阳是当时周天子的都城。

他很想有所作为,曾求见周天子,却没有引见之路,一气之下,变卖了家产到别的国家找出路去了。

但是他东奔西跑了好几年,也没做成官。

后来钱用光了,衣服也穿破了,只好回家。

家里人看到他趿拉着草鞋,挑副破担子,一副狼狈样。

他父母狠狠地骂了他一顿;他妻子坐在织机上织帛,连看也没看他一眼;他求嫂子给他做饭吃,嫂子不理他扭身走开了。

苏秦受了很大刺激,决心争一口气。

从此以后,他发愤读书,钻研兵法,天天到深夜。

有时候读书读到半夜,又累又困,他就用锥子扎自己的大腿,虽然很疼,但精神却来了,他就接着读下去这就是后来人们说的“锥刺股”,用来表示读书刻苦的精神。

就这样用了一年多的'功夫,他的知识比以前丰富多了。

名人励志故事2伶牙俐齿?勇敢智慧?咄咄逼人?人们对希拉里似乎总是褒贬不一,但有一点你无法否认,她绝对是世界第一流的女政治家。

希拉里丝毫不比老公克林顿逊色,她不仅从小成绩优秀,出类拔萃,还表现出了极强的领导和社交能力。

希拉里出生于芝加哥的.一个中产阶级家庭。

4岁时的一件事锻炼了小希拉里坚强的意志和决断力。

当时,社区中有个霸道的小女孩总是欺负希拉里,希拉里很害怕,泪流满面地向母亲诉苦。

母亲告诉希拉里,若遭到欺负,就一定要毫不畏惧地还击。

小希拉里的确这样做了。

此后,希拉里天赋的领导才能日渐显露,她身旁很快聚集了一大帮孩子。

名人励志故事3春秋时期的书,主要是以竹子为一根竹简上写字,多则几十个字,少则八、九个字。

一部书要用许多竹简,通过牢固的绳子之类的东西按次序编连起来才最后成书,便于阅读。

通常,用丝线编连的`叫“丝编”,用麻绳编连的叫“绳编”,用熟牛皮绳编连的叫“韦编”,其中为熟牛皮绳最为结实。

像《周易》这样厚重的书,当然是由许许多多竹简通过熟牛皮绳编连起来的。

唐朝风华绝代的野史

唐朝风华绝代的野史

唐朝风华绝代的野史唐朝,中国历史上璀璨辉煌的朝代之一,也是文化艺术最为繁荣的时期之一。

在这个时代,许多有趣的故事和传闻被广泛流传,成为了野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本文将带您一探唐朝风华绝代的野史,让我们重返那个令人神往的时代。

一、唐朝的开局唐朝的开局可谓惊心动魄。

唐高祖李渊在武德七年(618年)发动玄武门之变,终结了隋朝的统治,建立了唐朝。

李渊自称唐朝的永远皇帝,并制定了一系列改革政策,奠定了唐朝的基石。

然而,唐朝最耀眼的还是武则天。

武则天原是李渊的皇后,但在李渊去世后,她威力逐渐增大,最终夺取了皇权,成为了中国历史上唯一的一位女皇帝。

武则天在位期间,推行了一系列积极的政策,使得唐朝进入了一个强盛的时期。

二、杨贵妃的美丽传说提到唐朝,就不得不提到杨贵妃。

杨贵妃是唐玄宗的宠妃,也是中国历史上最为著名的美女之一。

她有着迷人的容貌和出众的才艺,深受唐玄宗的宠爱。

据说,杨贵妃的美貌甚至惊鸿一瞥就能令人陶醉,她的体态曼妙,眉目含情,令所有见到她的人都为之心动。

唐玄宗对她深深钟情,宠爱有加。

不过,杨贵妃的美貌最终成为了她的厄运。

因为她的宠爱无法满足于一个妃子的身份,她越来越得意忘形,任性妄为,最终引来了唐朝政局的动荡。

三、唐朝的文化繁荣唐朝是中国古代文化艺术的巅峰时期之一。

在这个时代,文人墨客云集,文化艺术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唐朝的文人坛上赫赫有名的有杜牧、杜甫、白居易等,他们以其优美的诗词和深刻的哲理赢得了后世的尊敬。

杜牧的《秋夕》、杜甫的《月夜忆舍弟》以及白居易的《长恨歌》都成为了不朽的名篇。

此外,唐朝的雕塑、绘画以及建筑等领域也有了重要的发展。

著名的石窟艺术代表作——敦煌莫高窟便是在这个时期创作的。

而唐朝的建筑风格,则以大气磅礴的风格为主,如大唐风格的宫殿和寺庙都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

四、名将李靖的英武传说唐朝是中国历史上军事强盛的时期之一。

众多名将中,李靖无疑是最为著名的一位。

李靖自幼聪明好学,年轻时就展现出了非凡的才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激扬唐朝:牛人们的精彩故事_煮酒论史前言:唐朝牛人辈出,发生了很多精彩有趣的故事,这里我们来说一说唐朝的历史故事。

第1节初露锋芒公元598年,李世民出生于陕西武功。

李世民的父亲叫李渊,母亲姓窦,他们有四个儿子和一个女儿,长子是李建成,第二个儿子是李世民,第三个儿子是李玄霸,第四个儿子是李元吉,女儿就是后来的平阳公主。

当时是隋文帝杨坚统治时期,李渊起初在朝廷里担任千牛备身(负责皇帝安全的一种官职),杨坚励精图治,隋朝稳步发展。

数年之后,杨坚去世,情况发生了变化。

继位的杨广(杨坚的儿子)实行暴政,不爱惜民力,老百姓们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不堪重负的人们纷纷起来反抗,很多地方出现了起义军。

当时山西有一支农民起义军,首领叫毋端儿,他聚众造反,引起了杨广的注意。

此时的李渊已经成为一名能征善战的将领,杨广就派李渊前去平叛。

李渊很快露了一手。

他带兵来到龙门城,恰好遇到毋端儿率众攻城,二人开始过招。

毋端儿手下有几千人,声势很大,李渊艺高人胆大,居然只带了十几个士兵出城。

对方立即围了过来,李渊不慌不忙,拿出一手绝活:他连续射箭,例不虚发,弓弦一响,就有一个敌人倒下。

这种打法太震撼,毋端儿等人没见过这么厉害的神箭手,匆忙撤退。

李渊箭术过人,其子李世民的个人能力也很强。

公元615年,隋炀帝杨广去北部巡视,突然遭到数十万突厥部队的偷袭,杨广当时没带多少人马,只好就近进入雁门城坚守,同时命令各地官军过来支援,李世民就在其中一支援军里。

这支援军由将领云定兴指挥,当时李世民只有16岁,虽然他年纪小,但是他很会分析局势。

李世民对云定兴说:“对方用重兵袭击皇帝,肯定是觉得我方在短时间内难以调来足够人马,所以我们应该大张旗鼓地靠近敌人,让敌人认为我们来了很多人,他们就会知难而退。

” 这番分析很有道理,云定兴依计而行,成功地威慑了敌人,这时突厥首领始毕可汗又收到后方遇袭的情报,左思右想之后,始毕可汗带着人马跑了。

由此可见,李世民在年轻的时候就懂得谋略,可谓少年英雄。

李世民父子能力过人,不过杨广最倚重的还是大臣宇文述、苏威等人,下面简单介绍一下这两位。

宇文述出身官宦世家,在隋朝统一天下的过程中,他立下不少战功。

宇文述心思细密,擅长揣测人心,起初隋朝的太子是杨广的哥哥杨勇,杨广只是被封为晋王,杨广想当太子,为此他积极拉拢宇文述,想让宇文述支持自己。

杨勇虽然是太子,但是他平时不太注意自己的言行,让自己的父亲杨坚不太满意,宇文述敏锐地发现了这一点,他决定站到杨广这一边。

更换太子是件大事,一般官员在杨坚面前说话不管用,宇文述想来想去,打算从杨素那里找到突破口。

杨素是隋朝名将,足智多谋,他的话对隋文帝杨坚有相当的影响力,但是宇文述很难接触到杨素,怎么办呢?宇文述灵机一动,去找杨素的弟弟杨约。

杨约喜欢赌钱,宇文述就经常约他赌钱,故意输很多钱给他。

赢的多了,杨约也有点不好意思。

这时宇文述趁热打铁,对杨约说:“是晋王(指杨广)让我这么做的。

” 杨约吃了一惊,宇文述就打开天窗说亮话,希望杨约和他的哥哥杨素支持杨广争太子。

杨约也知道太子杨勇已经失宠,斟酌一番后,他答应支持杨广,还把哥哥杨素也拉到了杨广这一边。

就这样,在宇文述的帮助下,杨广争取到了重臣的支持,他顺利夺得太子之位,最终成为隋朝的第二个皇帝,宇文述在这中间立下了不少功劳,因此杨广对他很信任,任命他为左卫大将军。

苏威也是隋朝老臣,早在杨广的父亲杨坚在位时,苏威就是朝廷重臣。

苏威此人心直口快,隋文帝杨坚的宫殿里有一些银制的装饰品,苏威就劝杨坚要注重节俭,隋文帝十分感动,马上下令撤走了这些东西。

有一次杨坚大发雷霆,想杀某个人,苏威认为此举不妥,硬是拦着杨坚,等后来杨坚气消了,他也意识到了自己的冲动,赞赏了苏威。

由此可见,苏威是个敢于劝谏的人,杨广登基之后,苏威依旧如此。

但杨广不是杨坚,他不一定能接受苏威的直言,事实很快证明了这一点。

由于杨广实行暴政,无法忍受的老百姓们揭竿而起,很多地方出现了起义军,面对这么严重的危机,杨广会怎么应对呢?某一天,杨广把重臣们叫了过来,问他们关于外面起义军的情况。

宇文述了解杨广,他故意说好听的话,说起义军越来越少了。

苏威是这么说的:“不知道他们的人数,只知道他们逐渐逼近都城。

” 其实苏威说的是实话,但杨广不愿意面对事实,他只听好听的,苏威的话刺痛了他,不久之后,杨广就把苏威革职了。

忠言逆耳利于行,敢说真话的苏威就这么被赶走了。

面对遍地烽火,杨广会何去何从呢?他选择去江都。

江都在扬州一带,当年隋军进攻南陈之时,杨广是隋军统帅,曾经在这里待过一段时间,他想故地重游。

不过目前的局势显然不适合旅游,杨广这么做更像是一种逃避。

公元616年,杨广让孙子杨侗和部分大臣守住洛阳,自己率众前往江都。

此时的杨广就像一只鸵鸟,以为把头埋起来就没事了。

逃避是解决不了问题的,各地出现的起义军越来越多,隋朝陷入了大范围的动乱。

当时李渊负责镇守晋阳(今天的山西太原一带),其子李世民见天下将乱,开始积极结交各路豪杰,为将来做准备。

在晋阳,李世民遇到了自己的第一个谋士——刘文静。

后来转世成姚广孝了,两世人一个德性,为了向天下人炫才干,硬是威逼利诱别人造反抢皇位,并且都成功了!隋唐跟秦汉差不多,这也是前人种树后人乘凉的模式,秦汉,汉朝制度多数借鉴秦制,而隋朝没有完备的制度在唐朝完备了。

刘文静时任晋阳令,此人智慧过人,胸怀大志,认识李世民之后,刘文静很看好他,说李世民像刘邦一样豁达,李世民也认为刘文静是个人才,二人成了好友。

可是不久之后,刘文静因为和李密联姻被抓了起来。

李密是什么人呢?他是瓦岗军的首领,瓦岗军是隋末起义军里实力很强的一支部队,因此李密被朝廷列为打击对象。

刘文静是李密的亲家,朝廷就把他投进了晋阳的大牢里。

好友有难,李世民自然不能坐视不理,他特意去牢里看刘文静。

李世民和刘文静都是聪明人,对天下大势有自己的判断,二人在大牢里密谈,说出了自己对未来的看法。

刘文静认为天下已经陷入动荡,需要有人来稳住大局。

到了这一步,李世民也不再隐瞒,说自己正是来找他共商大计的。

于是刘文静提出了自己的战略规划:李渊动员自己掌握的军队,同时招揽周边豪杰,一举攻占关中,然后逐步统一天下!关中大致在陕西中部一带,这个地区四周有险要的关口,易守难攻,是兵家必争之地,李世民深表赞同。

这个计划有个前提——需要李渊主动起兵。

但是李渊当时还没有下定决心起兵。

李世民是李渊的儿子,不过光靠他一个人来劝李渊是不够的,李世民决定去找一个人——裴寂。

裴寂是李渊的好朋友,同时也是刘文静的熟人,刘文静当晋阳令的时候,裴寂是晋阳宫监(负责管理隋炀帝离宫的一种官职),二人曾经在一起聊到时局,裴寂感叹生逢乱世,将来不知道该怎么办。

刘文静微微一笑:“时局可以预估,我们是朋友,不用担心。

” 在分析时局方面,刘文静的确是高手,不过他还是低估了人性,此刻的他绝不会想到,将来自己的死亡就和面前的这个朋友有关。

当然,这时二人的关系还是不错的,裴寂听说了李世民和刘文静的计划后,决定帮他们说服李渊。

恰好在这个时候,李渊遇到了麻烦。

当时突厥部队到马邑(山西朔州一带)劫掠,李渊是杨广任命的太原留守,马邑在太原以北200公里左右,李渊就派出下属高君雅,让他带兵支援马邑太守王仁恭。

结果王仁恭和高君雅没把仗打好,远在江都的杨广得知后很生气,准备把李渊和王仁恭抓到江都。

历史用这样的方式来讲的话和教科书的死板方式有什么区别?难怪现代很多大学生的历史都不怎么样,主要是缺乏兴趣。

讲述历史要把话题、关键词穿插起来,述事方法要醒目,不要像白开水,但也不能脱离史实。

比如我如果要讲隋代的杨坚,我就会这样讲:杨坚是隋朝的开国皇帝,也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老丈人从女婿手上夺江山的人(话题上先把读者引进来,自然就有人会好奇,那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然后就会往下看)杨坚本来服务的是大周(从现在史学角度叫“北周”)这家公司的,时任公司倒数第二任的董事长——宣帝正是他的女婿。

“大周有限公司”到了宣帝这一任算是气数真的“有限”了。

宣帝是个很会玩儿的人,比现在的城里人要会玩儿的多,至少在立皇后这件事上他就玩出了中国历史上所有的皇帝都没有玩过的新高度——同时立了五个皇后,其中就包括了杨坚的女儿杨丽华..... 这样的讲法是不是更让读者更有代入感呢? you can you up,你用你觉得好的方式自己发个贴不就好了,不比到别人的帖子里指指点点更有说服力自从明朝那些事儿开了调侃闲说的叙事后,就都不好好说话了。

自以为时髦,不过是他人牙慧,到今天已经未如嚼蜡了,竟然还有人奉为圭臬,实在贻笑方家!评论土豆带泥:什么年代的人说什么话。

史记倒是被称为无韵的离骚,但有几个人能静下心来看?三国演义比三国志影响力大,就是因为它有更广泛的群众基础这个消息让李渊很害怕,杨广为人暴虐,曾经当场处死过劝谏他的人,李渊要是落到他手里,恐怕是凶多吉少。

人到了生死关头,思想有时会发生变化。

李世民和裴寂等人乘机力劝李渊,说与其等死,不如起兵争夺天下。

被杨广这么一吓,李渊也坚定了起兵的决心,不过后来事情又有了转机,杨广不知是怎么想的,又下了一道新命令,恢复李渊和王仁恭的职务。

因此李渊暂时没有起兵。

不料王仁恭那里出事了。

王仁恭是马邑太守,他有个下属叫刘武周,刘武周武艺过人,王仁恭很倚重他。

知人知面不知心,刘武周利用王仁恭对自己的信赖,偷偷和王仁恭的侍女私会。

刘武周怕王仁恭知道后惩罚自己,加上时局纷乱,刘武周有自己的野心,他最终决定干掉王仁恭,抢一块属于自己的地盘。

当时那里的百姓缺粮食,官库里有粮食,可是没有杨广的命令,王仁恭不敢把这些粮食拿出来赈灾。

刘武周抓住这一点大做文章,散布谣言,说王仁恭故意不放粮,想饿死大家。

于是群情激奋,刘武周趁乱除掉王仁恭,率众攻占了杨广的离宫——汾阳宫。

汾阳宫是杨广出游时住的宫殿,现在却被刘武周的叛军占领,按照杨广的规定,太原留守李渊会被严惩。

这下子是躲不过去了,李渊不想坐以待毙,决定起兵。

起兵也不是轻易就能做到的,李渊面临两个难题:第一,他的兵力有限;第二,身边的高君雅和王威是杨广派来的探子,他们可能干扰李渊的行动。

为了解决这些难题,李渊想了个计策。

某一天,李渊请大家过来开会,把汾阳宫被刘武周占领的事情说了出来,并说大家可能因此被严惩。

这把高君雅和王威吓得不轻,他们很清楚杨广定的那些严刑峻法,为了避免自己倒霉,他俩问李渊该怎么办。

李渊趁机说:“我们的一举一动都要由上面来定,现在敌人这么近,天子远在江都,我们这么死板是不行的。

” 话赶话,王威就说:“为了打败敌人,可以自己做决定。

” 看到王威上钩,李渊立即以对付刘武周的名义派人出去招兵,短时间内就招来了一万人。

王威和高君雅也不傻,看到李渊突然如此大规模的招兵,他俩觉得不对劲,意识到李渊想脱离杨广的控制。

他俩就是杨广派来监视李渊的,为了阻止李渊,他俩准备在李渊外出祈雨时干掉李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