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城市道路公交途经站设置及建设标准研究技术需求

合集下载

宁波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关于发布《宁波市公交专用道设计导则》的通知

宁波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关于发布《宁波市公交专用道设计导则》的通知

宁波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关于发布《宁波市公交
专用道设计导则》的通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宁波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
•【公布日期】2013.12.22
•【字号】甬建发[2013]250号
•【施行日期】2014.01.01
•【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交通运输其他规定
正文
宁波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关于发布《宁波市公交专用道
设计导则》的通知
(甬建发〔2013〕250号)
各县(市)区住房城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委属相关单位,各开发建设、勘察、设计、审图、施工、监理、质监等单位:
为贯彻公交优先发展政策,适应城市公共交通发展需求,加快推进我市公交专用道系统建设,我委委托上海市城市建设设计研究总院主编《宁波市公交专用道设计导则》,在编制过程中,征求宁波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的指导意见,并结合市级相关部门的意见与建议进行修改完善,现予以批准发布,编号为2013甬SS-04,自2014年1月1日起执行。

本导则由宁波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负责管理,上海市城市建设设计研究总院负责具体解释。

宁波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
2013年12月22日。

宁波城市道路设计导则

宁波城市道路设计导则

宁波城市道路设计导则
《宁波城市道路设计导则》是针对宁波市城市道路规划、设计和建设的一份指导性文件,旨在规范宁波市城市道路的设计。

本导则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 宁波市城市道路规划和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指导思想。

2. 宁波市城市道路设计的基本要求,包括道路宽度、交通组织、绿化设置、路灯设置等。

3. 宁波市城市道路设计的不同类型和等级的要求,包括高速公路、快速路、城市主干道、城市次干道、城市支路等。

4. 宁波市城市道路设计中需要注意的技术问题,包括交通流量预测、道路纵、横断面的设计、路面材料的选择等。

5. 宁波市城市道路设计中需要考虑的环保、安全、便捷等方面的问题。

本导则是宁波市城市道路设计的重要依据,对于规范宁波市城市道路的设计,提高城市道路建设质量,提升城市形象和品位具有重要意义。

- 1 -。

宁波市中山东路公交专用道设置研究

宁波市中山东路公交专用道设置研究

道 路 与 交 通 工 程 昌 昌
Roa 壤 窭 嚣 En ne i g d gi ern
道后 , 即可 拓宽 m 1条 4m公 交专 用 道 , 断面 4 为 : 2m
为此 , 进 行公 交 专用 道 隔离 时须 满 足 以下 两 点 在
允许 公 交 车在 必 要 时驶 离 专 用道 , 同时 禁 止 社 5 人行 道+ .m 5 4m非 机 动车 道+ 4I 交专 用车 道+ l 功 能 : n公 7n
Re e r h o e t gPu l a p r a i n La ef rZh n s a a n b s a c n S ti b i Tr s o t to n o o g h n Ro d i Ni g o n c n
宁波 老城建 设 中 , 种功 能 在狭 小 的空 间里 重 叠 4快 2慢 的断 面 : 中 , . m 人 行 道 + 1 机 动 车 各 其 55 61 非 2 1 5 n绿化 分 隔带 + 6m 机 动 车道+ .m绿 化 分隔 1 1 5 发展 . 史 名城受 到威 胁 , 市特 色逐 步丧失 。 历 城 随着 机 道+ . i 6m非机 动 车道+ . m人行 道 。因此 , 路段 具备 55 该 动车 数量 不 断 增 长 . 市 核心 道 路 交 通趋 于 饱 和 , 带+ 城
1 0 12 0puh 路 段 饱 和 度 为 0 5 .3 交 叉 口 0 0 c/ : 0 . ~05 . 4 路现 有 三幅式 断 面条 件 , 改建 比较 容 易 , 程量 较 少 , T
平 均为 07 ~1 车 辆平 均行 程速 度 为 l . k / , 中 投资 比较 低 , .5 ; 54 m h 其 建成 后也 便 于交 通管 理 , 省管理 成 本 。 节

公交车站建设标准

公交车站建设标准

公交车站建设标准
公交车站作为城市公共交通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建设标准直接关系到市民出行的便利程度和交通系统的运行效率。

为了确保公交车站的安全、舒适和便利,制定和遵守一定的建设标准至关重要。

首先,公交车站的位置应该合理布局,便于市民乘车。

在城市规划中,应该合理确定公交车站的位置,使其能够覆盖到重要的交通枢纽、商业中心、居民区等重要区域,方便市民出行。

同时,公交车站的位置应该考虑到道路交通的流线,避免拥堵和交通事故的发生。

其次,公交车站的建筑结构应该安全耐用。

公交车站的建筑材料应该具有一定的抗风、抗震能力,能够在恶劣天气条件下保证市民的安全。

此外,公交车站的建筑结构应该考虑到通风、采光和排水等因素,保证市民在车站内部的舒适度。

再次,公交车站的设施应该齐全完善。

公交车站内部应该设置有舒适的候车座椅、信息公告牌、垃圾桶等基本设施,以方便市民的候车和获取公交信息。

同时,公交车站的无障碍设施也应该得到
重视,为行动不便的市民提供便利。

最后,公交车站的管理和维护应该得到重视。

相关部门应该建立健全的公交车站管理制度,加强对公交车站的日常维护和清洁工作,确保公交车站的环境整洁、秩序井然。

这不仅能够提升市民对公交车站的满意度,也能够延长公交车站的使用寿命。

总之,公交车站的建设标准直接关系到城市公共交通系统的运行效率和市民出行的便利程度。

只有严格按照建设标准进行规划、建设和管理,才能够确保公交车站的安全、舒适和便利,为城市交通发展和市民出行提供更好的保障。

宁波市城乡规划管理系统技术规定

宁波市城乡规划管理系统技术规定

宁波市城乡规划管理技术规定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本市城乡建设规划管理,保障城乡规划的实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浙江省城乡规划条例》、《宁波市城乡规划条例》和其他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宁波市城市规划区。

第三条编制详细规划应当符合本规定的要求。

各类建设工程的设计、建设和管理应当按照批准的详细规划、专项规划和本规定执行。

第二章用地管理第一节城市建设用地第四条结合本市用地实际,对《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50137-2011)作局部优化。

在居住用地中增加其他居住用地(Rr),包括服务式公寓用地(Rra)、职工宿舍用地(Rrc)和老年居住用地(Rrd)。

工业用地中增加工业研发用地。

取消旅馆用地(B14)中的服务型公寓。

具体见表一。

表一调整用地类别第五条当一个地块中某类使用性质的计容建筑面积占计容总建筑面积比例超过90%时,该地块被视为单一性质的用地;混合用地是指一个地块有两类或两类以上使用性质的建筑,且每类使用性质的计容建筑面积占计容总建筑面积比例均超过10%(含)的用地。

工业、仓储用地除外。

混合用地中的用地比例一般按计容建筑面积的比例进行拆分计算;其中,计容总建筑面积应扣除有明确要求的配套设施面积。

当涉及无建筑的用地之间混合时,按用地面积的比例进行拆分计算。

第六条功能用途互利、环境要求相似且相互间没有不利影响的用地,可混合设置。

环境要求相斥的用地之间禁止混合。

鼓励城市各级中心区、公共活动中心区、客运交通枢纽地区、轨道站点周边地区、重要滨水区、历史文化街区及历史风貌区内的用地混合。

用地之间的混合引导参见附件二《用地混合引导表》。

采用“+”连接用地代码表示。

第七条为提高城市土地利用效率和集约节约利用水平,鼓励土地的综合开发利用。

鼓励利用城市轨道交通设施上部空间进行综合开发。

在满足运行安全和系统布局的前提下,鼓励交通场站设施、市政公用设施结合商业、商务等非居住用地综合设置;鼓励变电站、泵站、垃圾压缩转运站、消防站等设施集中设置,共建共享内部通道及相应管理设施。

宁波市城乡规划管理技术规定(老规范)

宁波市城乡规划管理技术规定(老规范)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我市城市建设的规划管理,保证城市规划的实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宁波市城市总体规划》、《宁波市城市规划管理条例》以及其他有关规定,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宁波市城市规划区。

各县(市)及建制镇可结合各地实际参照执行。

第二章城市用地第三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137—90),城市建设用地分类包括居住用地、公共设施用地、工业用地、仓储用地、对外交通用地、道路广场用地、市政公用设施用地、绿化用地和特殊用地等九大类,不包括水域和其他用地(详见附件一)。

第四条在计算城市建设用地标准时,人口计算范围必须与用地计算范围相一致。

第五条各类建设用地的划分,应遵循土地使用相容性的原则。

在已经批准的详细规划地段内进行建设的,应按批准的详细规划执行;确需在未经批准的详细规划地段内进行建设的,应根据城市总体规划、分区规划和《各类建设用地适建范围表》(见附件二)的规定执行。

第六条凡附件二中未列入的建设项目,应由城市规划管理部门根据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和基础设施条件,具体核定适建范围。

凡需改变规划用地性质并超出附件二规定范围的,应先提出调整申请,按规定程序,报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后执行,重大调整须报市人民政府批准。

第三章建筑容量第七条新建、扩建建筑工程项目的建筑密度、建筑容积率、建筑高度以及建筑性质、应根据批准的详细规划确定;尚未编制详细规划的,应按表一规定的内容确定。

第八条在满足自身的规划要求下,能为社会公众提供广场、绿地、通道、停车场等公共使用空间,又符合消防、卫生、交通、空域等有关规定的,可在原详细规划或控制指标的基础上酌情增加建筑面积,并按表二的规定换算。

但增加的建筑面积总计不得超过原核定建筑面积的百分之十五。

第九条对未列入表一的体育场馆、幼托等设施,其建筑容量控制指标应按有专业规定执行,但不应超过表一中居住建筑的控制指标。

<表一> 建筑密度与建筑容积率控制指标注:1、有关指标在规定的幅度内由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综合考虑有关规定及实际情况后确定,原则上较高的容积率适用较低的建筑密度。

宁波市区公交现状调查及分析_刘培忠

宁波市区公交现状调查及分析_刘培忠

2011年宁波市开展了城市交通基础数据调查,涵盖 居民出行、交通基础设施、道路交通流量、公交及出租 车等11项内容。根据相关调查内容和成果,本文对宁波 市区公交现状主要特征进行了分析,以期为城市公交系 统的规划、管理及政策的制定提供参考和依据。
一、宁波市区公交线网特征分析 (一)公交经营情况 截至2011年底,宁波市六区共有公交线路341条,线 路总长7168.46公里,由市公交总公司、公运公司、城乡 公交公司、东方巴士公司、北仑公交公司和大榭公交公 司6家共同经营。各公交公司运营线路及范围等具体情况 见表1。
677.5
500.4
1.4
102.9
26.6
3.9
433.3
209.9
2.1
194.4
206.3
0.9
49.8
84.2
0.6
注:三江片包括老三区和鄞州城区。
2、重复系数 公交重复系数为区域公交线路总长度与公交线路所 经过的道路长度之比,反映公交线路分布的均衡性。根 据调查,宁波市六区现状公交平均重复系数为9.1,其中 核 心 区 范 围 重 复 系 数 达 到 1 4 .3, 镇 海 片 重 复 系 数 为 最 低,但也已达到6.1(见表3)。《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 计规范》中规定公交重复系数应在1.25~2.5之间。可见 宁波市六区现状公交重复系数严重偏高,公交分布不均 衡,导致大量公交资源集中在少数几条道路上,难以服 务于周边市民。
与其他国内一些主要城市的公交出行方式相比,宁
38 三江论坛 2013.8
调查研究
波市公交出行比例明显偏低(见图3),其中固然有这些 城市轨道交通发达的因素,但更重要的是宁波至今尚未 有实质性的举措确立公交优先发展的地位,公交服务水 平满足不了居民的出行需求,再加上小汽车进入家庭和 电动车出行便捷、省力、价格低等优势两方面的竞争, 使得公交出行未能成为宁波市民交通出行的首选。

宁波市城乡规划管理技术规定和宁波市建筑工程经济技术指标计算规

宁波市城乡规划管理技术规定和宁波市建筑工程经济技术指标计算规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本市城乡建设规划管理,保障城乡规划的实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浙江省城乡规划条例》、《宁波市城乡规划条例》和其他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本规定适用于宁波市城市规划区。
第三条 编制详细规划应当符合本规定的要求。各类建设工程的设计、建设和管理应当按照批准的详细规划、专项规划和本规定执行。
1、宁波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宁波市城乡规划管理技术规定的通知………………………1
2、宁波市城乡规划管理技术规定……… 3
3、关于印发《宁波市建筑工程经济技术指标计算规划(试行)》的通知………………… 81
4、宁波市建筑工程经济技术指标计算规则(试行)……………………………………83
宁波市城乡规划管理技术规定
地下市政场站、特殊仓储
深层
远期预留
远期预留
第十八条地下空间开发利用须同时满足周边地块结构安全、施工安全、管线设施布局等相关规定要求。
地块地下空间退让城市道路红线和地块边界不宜小于5米,地下空间不宜突破沿路、沿河绿带边界。
地上建筑退界小于5米时,地下退界可与地上退界保持一致。
相邻地块在建或建成时,地下空间退界不小于5米且不小于地下建构筑物深度的0.7倍;若征得相邻地块利害关系人同意,地下空间退界可适当缩减。
划主导方向确定。
3、未列入上述控制规定的文化体育、教育科研、医疗卫生
等建筑,按有关专业技术规范执行。
4、特殊工艺要求的专业厂房、特殊存储要求的特种或危险
品仓库,经相关专业管理部门认定,容积率和建筑密度
允许由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另行核定。
5、城市特定区域编制规划时允许结合实际另行确定建筑容
量。
第十四条编制详细规划时,应合理确定地块竖向标高。各类建设用地室外地坪标高应在满足防洪排涝相关要求的基础上,结合周边地形地貌、规划道路、排水设施等条件综合确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宁波城市道路公交途经站设置及建设标准
研究技术需求
一、资格要求
1.具有独立法人资格。

2.具备相关专业体系的教学与科研单位。

二、技术要求
通过对宁波市城市交通、城市公交发展现状进行分析,结合宁波市创建公交都市的任务要求,提出市区常规公交站点设置及建设标准。

1.以宁波市城市规划为背景,以城市交通规划理论为基础,在现有城市道路和规划建设道路上完善公交途经站点设置。

2.符合交通运输部、浙江省交通运输厅和宁波市关于城市公交发展的有关精神和文件要求。

3.在分析宁波市公共交通发展特点的基础上,分析公共交通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关注公交线路上站点设置的优势和不足,依据宁波市公共交通发展规划和公交都市创建考核指标提出适合宁波市的公交途经站点设置条件;通过对公交运行特点和需求发展进行分析,提出宁波市城市道路公交途经站点的建设规范和技术标准。

4.研究工作要针对宁波市发展特色,研究成果要易于在实践工作中操作。

5. 熟悉宁波市公共交通运营情况,具有城市公交规划与管理咨询及设计等方面的项目经验。

6.研究地域范围:宁波市区。

7.其他要求:
①中标单位需有1人为指定联系人,负责课题相关事宜的沟通与联系。

②中标人在本项目中标后10个工作日内,提供本项目的具体工作方案。

主要包括:研究大纲、研究人员、时间安排、阶段成果设计样稿等。

③中标人不得将本项目转包给其他单位实施。

三、成果形式
2015年12月提交研究成果,2016年3月底提交经专家评审通过和市公交都市办认可的《宁波城市道路公交途经站设置及建设标准研究报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