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寂寞的月亮》阅读训练及参考答案

合集下载

《寂寞》中学生课外现代文阅读强化专项训练试题及答案

《寂寞》中学生课外现代文阅读强化专项训练试题及答案

《寂寞》中学生课外现代文阅读强化专项训练试题及答案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问题。

寂寞梁实秋寂寞是一种清福。

我在小小的书斋里,焚起一炉香,袅袅的一缕烟线笔直地上升,一直戳到顶棚,好像屋里的空气是绝对的静止,我的呼吸都没有搅动出一点波澜似的。

我独自暗暗地望着那条烟线发怔。

屋外庭院中的紫丁香还带着不少嫣红焦黄的叶子,枯叶乱枝的声响可以很清晰地听到,先是一小声清脆的折断声,然后是撞击着枝干的磕碰声,最后是落到空阶上的拍打声。

这时节,我感到了寂寞。

在这寂寞中我意识到了我自己的存在,片刻的孤立的存在。

这种境界并不太易得,与环境有关,更与心境有关。

寂寞不一定要到深山大泽里去寻求,只要内心清净,随便在市廛里,陋巷里,都可以感觉到一种空灵悠逸的境界,所谓“心远地自偏”是也。

在这种境界中,我们可以在想象中翱翔,跳出尘世的渣滓,与古人同游。

所以我说,寂寞是一种清福。

在礼拜堂里我也有过同样的经验。

在伟大庄严的教堂里,从彩色玻璃窗透进一股不很明亮的光线,沉重的琴声好像是把人的心都洗淘了一番似的,我感到了我自己的渺小。

这渺小的感觉便是我意识到我自己存在的明证。

因为平常连这一点点渺小之感都不会有的!我的朋友肖丽先生卜居在广济寺里,据他告诉我,在最近一个夜晚,月光皎洁,天空如洗,他独自踱出僧房,立在大雄宝殿的石阶上,翘首四望,月色是那样的晶明,蓊郁的树是那样的静止,寺院是那样的肃穆,他忽然顿有所悟,悟到永恒,悟到自我的渺小,悟到四大皆空的境界。

我相信一个人常有这样的经验,他的胸襟自然豁达寥廓。

但是寂寞的清福是不容易长久享受的。

它只是一瞬间的存在。

世界有太多的东西不时的提醒我们,提醒我们一件煞风景的事实:我们的两只脚是踏在地上的呀!一只苍蝇撞在玻璃窗上挣扎不出去,一声“老爷太太可怜可怜我这个瞎子吧”,都可以使我们从寂寞中间一头栽出去,栽到苦恼烦躁的漩涡里去。

至于“催租吏”一类的东西打上门来,或是“石壕吏”之类的东西半夜捉人,其足以使人败兴生气,就更不待言了。

高中语文《寂寞》阅读练习及答案

高中语文《寂寞》阅读练习及答案

导语:练习可以帮助同学们巩固课堂知识,拓展课外知识,帮助学好语文。

下面是高中语文《寂寞》阅读练习及答案,欢迎大家过来了解。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5~18题。

寂寞龙应台⑴我曾经坐在台北市议会的议事大厅中,议员对着麦克风用狼犬似的声音咆哮,官员在挣扎解释,记者的镁光灯闪烁不停,语言的剑道在政治的决斗场上咄咄逼人,刀光夺目。

我望向翻腾暴烈的场内,调整一下自己眼睛的聚焦,像魔术一样,“倏”一下,议场顿时往百步外退去,缩小,声音全灭,所有张开的嘴巴、圆瞪的眼睛、夸张的姿态、拍打桌子的扬起的手,一瞬间变成黑白默片中无声的慢动作,缓缓起,慢慢落……⑵我坐在风暴中心,四周却一片死静,这时,寂寞的感觉,像沙尘暴的漫天黑尘,以鬼魅的流动速度,细微地渗透地包围过来。

⑶我曾经三十天蛰居山庄,足不离户。

坐在阳台上记录每天落日下山的分秒和它落下时与山棱碰触的点的移动。

有时候,迷航的鸟不小心飞进屋内,拍打着翅膀从一个书架闯到另一个书架,迷乱惊慌地寻找出路。

⑷在特别湿润的日子里,我将阳台落地玻璃门大大敞开,站在客厅中央,守着远处山头的一朵云,看着这朵云,从山峰那边慢慢飘过来、飘过来,越过阳台,全面进入我的客厅,把我包裹在内,而后流向每个房间,最终分成小朵,从不同的窗口飘出,回归山岚。

⑸冰箱永远是空的。

好朋友上山探视,总是带点牛奶面包,像一个社会局的志工去探视独居老人。

真正断炊的时候,我黄昏出门散步,山径边有农人的菜田,长出田陌的野菜,随兴拔几把回家,也能煮汤。

⑹夏天的夜空,有时很蓝。

我总是看见金星早早出现在离山棱很近的低空,然后月亮就上来了。

野风吹着高高的树,叶片飒飒作响。

老鹰独立在树梢,沉静地看着开阔的山谷。

我独立露台,俯视深沉的老鹰。

⑺我细细在想,寂寞,是个什么状态;寂寞,该怎么分类?⑻有一年的十二月三十一日晚上,朋友们在我的山居相聚,饮酒谈天,十一时半,大伙纷纷起立,要赶下山,因为,新年旧年交替的那一刻,必须和家里那个人相守。

语文阅读(虚实相应法及练习)

语文阅读(虚实相应法及练习)

一、什么是虚实相应法实:事实、场面、环境、相关背景和人物行为;虚:思想感情(认识、看法、观点和情感);虚实相应法:以文章“虚实”为基础,对一篇文章的内容和思想感情,以相互映衬为原则,进行关联性的理解分析的方法。

1、文章的内容与传递信息:一是事实,包括故事发生的背景、缘由、场面、环境和事件等。

二是人物行为,包括人物做了什么,人物的行为和事实,构成了一篇文章的内容。

2、文章的中心与沟通感情:在文章中,沟通感情指的是沟通人物的思想感情,思想包括认识、看法和观点。

思想感情联合在了一起,构成了一篇文章的中心。

二、虚实相应法在文章中的初步应用三袋米的故事①儿子刚上小学时,父亲去世了,母亲没改嫁,含辛茹苦地拉扯着儿子。

那时村里没通电,儿子每晚在油灯下书声朗朗、写写画画,【A】母亲拿着针线,轻轻地、细细地将母爱密密缝进儿子的衣衫。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B】当一张张奖状覆盖了两面斑驳陆离的土墙时,儿子也像春天的翠竹,噌噌地往上长。

望着高出自己半头的儿子,母亲眼角的皱纹张满了笑意。

②当满山的树木泛出秋意时,儿子考上了县一中。

母亲却患上了严重的风湿病,干不了农活,有时连饭都吃不饱。

那时的一中,学生每月都得带30斤米交给食堂,对于这个家庭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

③没多久,母亲一瘸一拐地挪进学校食堂,气喘吁吁地从肩上卸下一袋米。

负责掌秤登记的熊师傅打开袋口,抓起一把米看了看,眉头就锁紧了,说:“你们这些做家长的,总喜欢占点小便宜。

你看看,这里有早稻、中稻、晚稻,还有细米、粗米,简直把我们食堂当杂米桶了。

”这位母亲臊红了脸,连声说对不起。

熊师傅见状,没再说什么,收了。

④又一个月初,这位母亲背着一袋米走进食堂。

熊师傅照例开袋,眉头又锁紧,还是杂色米。

他想,是不是上次没给这位母亲交待清楚,便一字一顿地对她说:“不管什么米,我们都收。

但品种要分开,千万不能混在一起,否则没法煮,煮出的饭也是夹生的。

下次还这样,我就不收了。

”母亲不敢吱声,低着头一瘸一拐地离开了食堂。

黑龙江省伊春市宜春三爪仑中学高二语文月考试卷含解析

黑龙江省伊春市宜春三爪仑中学高二语文月考试卷含解析

黑龙江省伊春市宜春三爪仑中学高二语文月考试卷含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 阅读以下两则微小说,回答问题。

一、妈妈说,爸爸明天就会回来过年,我很高兴,于是陪妈妈在田里翻了地,因为爸爸说过,妈妈很辛苦,要多帮帮她。

中午,妈妈接到鸡毛信之后哭了。

直到晚上,爸爸还没回来,我问妈妈,妈妈说:“爸爸去钓鱼,不回来了。

”爸爸怎么不带我去呢?——蚱蜢老师看完小蚯蚓的作文,忍不住哭了。

二、老奶奶独自住在一所老屋里,很寂寞。

燕子说:“我来陪您住。

”燕子在房檐下给老奶奶唱歌。

小猫说:“我来陪您住。

”猫在床脚给老奶奶捂脚。

狗说:“我来陪您住。

”狗在门口给老奶奶看门。

老屋要拆迁了,老奶奶的儿子赶回来说:“我来陪您住。

”老奶奶说:“我家的动物够多了,不想再多一只了。

”(1)第一则小说有三个泪点,请简要分析说明。

(3分)(2)第二则小说反映了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请简要分析。

(3分)参考答案:第一则小说有三个泪点,请分析说明。

(3分)答案:一是小蚯蚓(孩子)的天真懂事让人落泪,二是蚯蚓父亲不幸遭遇和蚯蚓母亲的善良与无奈让人落泪,三是蚱蜢老师的同病相怜让人落泪(蚱蜢也是钓饵的一种)第二则小说反映了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请简要分析。

(3分)答案:小说反映的是空巢老人的现状问题,儿子长年不回家照顾母亲,当房子拆迁有了拆迁款时,才提出陪母亲,儿子给母亲的关爱和温情甚至比不上忠实的猫和狗,这样冷冰冰的社会现实令人深思。

2. 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25分)选择[英国]罗伯特·库克“有钱是多么快活!”坐在茶几旁的肖夫人,当她拿起古色古香的精细的银茶壶倒茶时,心里也许是这样想的。

她身上的穿戴,屋里的陈设,无不显示出家财万贯的气派。

她满面春风,得意之情溢于言表。

然而,由此而认定她是个轻浮的人,却是不公平的。

“你喜欢这幅画,我很高兴,”她对面前那位正襟危坐的年轻艺术家说,“我一直想得到一幅布吕高尔的名作,这是我丈夫上星期给我买的。

《寂寞》阅读答案及考点分析

《寂寞》阅读答案及考点分析

寂寞龙应台①我曾经三十天蛰居山庄,足不离户。

坐在阳台上记录每天落日下山的分秒和它落下时与山棱碰触的点的移动。

有时候,迷航的鸟不小心飞进屋内,拍打着翅膀从一个书架闯到另一个书架,迷乱惊慌地寻找出路。

在特别湿润的日子里,我将阳台落地玻璃门大大敞开,站在客厅中央,守着远处山头的一朵云,看着这朵云,从山峰那边漫漫飘过来、飘过来,越过阳台,全面进入我的客厅,把我包裹在内,而后流向每个房间,最终分成小朵,从不同的窗口飘出,回归山岚。

②夏天的夜空,有时很蓝。

我总是看见金星早早出现在离山棱很近的低空,然后月亮就上来了。

野风吹着高高的树,叶片飒飒作响,老鹰立在树梢,沉静地看着开阔的山谷。

我独立露台,俯视深沉的老鹰。

③有一年的12月31日晚上,朋友们在我的山居相聚,饮酒谈天,11时半,大伙纷纷起立,要赶下山,因为,新年旧年交替的那一刻,必须和家里那个人相守。

朋友们离去前还体贴地将酒杯碗盘洗净,然后是一阵车马启动、深巷寒犬的声音。

5分钟后,一个诗人从半路上来电,电话上欲言又止,意思是说,大伙午夜前刻一哄而散,把我一个人留在山上,好像……他说不下去。

④我感念他的友情温柔,也记得自己的答复:“亲爱的,难道你觉得,两个人一定比一个人不寂寞吗?”(选自《目送》,有删节)1.第二节用“沉静”、“深沉”形容老鹰,说说你对这一形象的理解。

(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2.请列举作者在蛰居生活中关注自然的举动,并思考她所追求的生活境界是什么?(5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3.文章三、四两段写朋友们在“我”的山居相聚,这与文章的题目“寂寞”有何关系?说说你的理解。

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老鹏中学高一语文联考试卷含解析

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老鹏中学高一语文联考试卷含解析

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老鹏中学高一语文联考试卷含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飞过蓝天韩少功它是一只名叫“晶晶”的鸽子,它饿了。

平常,那个人早就回来了,老远打响一个长长的呼哨,“晶晶”飞过去,落在他的肩上,那个人会抚摸它,从口袋摸出一把稻谷或绿豆喂它。

每当它飞向北山山谷从那里带回纸条,主人就会笑容满面,看完纸条后他会在地上翻一个斤斗,摸出一个闪亮的铁匣子塞进口里左右拉动,奇妙的声音就在这时发出来了。

可现在,它正面临着孤独与饥寒。

它的主人是一个外号叫“麻雀”的人。

招工这件要命的事闹腾得他周身疲惫,结果对方还是摇头。

“麻雀”必须投入最后的一搏,他长嘘了一口气,声音透出了沉重:“兄弟,这事只能你来帮我一把了。

实在对不起,我舍不得你走,可有什么办法呢?人家居然看上你了……”主人看着它,不再说话,眼里有了亮晶晶的东西。

第二天一早,主人把“晶晶”塞进一个暗而闷的硬纸盒,鸽子扑扑地挣扎,主人找来剪刀,给它挖了两个方方正正的透气窗,然后提着纸盒出门了,它不再听到主人的说话声。

它在剧烈晃荡的黑暗中不知过了多久,眼前突然变得明亮,“晶晶”本能地往后一坐,再猛地一弹,就箭一般射了出去。

一个中年人的粗嗓门留在了它身后,一个小孩的哭泣声也留在了它身后。

“晶晶”一头扑进了无边无际的开阔与自由。

这地方空气太冷太干了,它记得家乡的群山中有个美丽的湖,还有主人圆乎乎的黑脸。

它越飞越高。

一早醒来,少了鸽子的叫声,他恨不得抽自己两个耳光。

这次鸽子外交同样失败,虽然好容易讨得了招工师傅的欢心,但在“公社推荐”这一关仍踩了地雷。

此时,老队长正喊着他的名字,说:“还没吃早饭啦?要吹哨子了。

上午在丝瓜冲散粪。

”“我……手痛。

”他右手腕一弯,好像再不能伸直了,“哎哟哟,哎哟哟,怕是骨折了。

”“那,那你就去看牛吧。

”他实在不愿在这个山冲与泥粪打交道了。

记得六年前刚下乡时,他有多么火热的幻想呵。

他是瞒着母亲转户口的,是揣着诗集偷偷溜进下乡行列的。

寂寞的月亮阅读理解

寂寞的月亮阅读理解

寂寞的月亮阅读理解
寂寞的月亮是一部由汪建中创作的散文集,共分为四辑。

这部作品主要描绘了自然景色、情感以及运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增强了整个作品的文学性。

这部作品对自然景色的描写十分恰当,画面感较强。

例如,写到树下落英沉睡和熙风远去,就有些借景抒情的意味。

这使得读者能够更好地感受到作者的情感与自然之间的紧
密联系。

作者在描述情感时,也表现出了一定的细节描写能力。

例如诗中“细嗅早已消散的余香”、“在寂寞流转的月光里,看风吹过的每一处痕迹”,这些句子呈现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让人对诗人的感受也能更为深刻。

这使得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作者的情感世界,增强了作品的情感表现力。

作品中还运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增强了整个作品的文学性。

例如,“寂寞的月亮”这个标题本身就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使得月亮具有了人的情感属性,增强了作品的形象表现力。

《寂寞的月亮》是一部优秀的散文集,通过对自然景色、情感以及修辞手法的运用,展现了作者高超的文学功底和细腻的情感世界。

这部作品不仅具有文学价值,同时也为读者提供了一个感受自然、思考人生的平台。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期中)试卷及答案(一套)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期中)试卷及答案(一套)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期中)试卷及答案(一套)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一、语言的积累与运用。

(35分)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歼.灭(qiān)要塞.(sè)翘.首(qiáo)锐不可当.(dāng)B.悄.然(qiǎo)发髻.(jì)默契.(qì)屏.息敛声(bǐng)C.镌.刻(juàn)绯.红(fěi)教诲.(huì)眼花缭.乱(liáo)D.长髯.(rán)咽.喉(yè)炽.热(zhì)正襟.危坐(jīn)3、下列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大熊猫憨态可掬,小猴子顽皮可爱,使得周围的大人们忍俊不禁....,孩子们更是笑得前仰后合。

B.填报志愿时,他又想报考清华大学,又想报北京大学,总是见异思迁....。

C.小明的悟性特别好,他才上过王老师一节课,就能将王老师讲课的动作、神态模仿得栩栩如生....。

D.文章生动细腻地描写了小麻雀的外形、神态和动作,倾注了强烈的爱憎感,读来楚楚动人....。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在学习,我们每个人都要培养自己观察问题、解决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B.为了营造良好的安全环境,各级部门要切实加强安全生产执法检查,提高应急管理工作。

C.《朗读者》之所以受到观众的广泛好评,是因为其节目形式新颖、文化内涵丰富的缘故。

D.10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各地读者纷纷来到图书馆、书店等地,阅读图书,品味书香。

5、下列解说正确的一项是()A.攀登高峰金色秋天获得甜果健康长寿解说:四个短语结构各不相同。

B.风带着雨星,像在地上寻找什么似的,东一头西一头地乱撞。

解说: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C.哪里是山?哪里是树?哪里是房屋?他终于分辨出来了。

解说:这句话标点符号使用正确。

D.学习并不是很简单的事情。

解说:其中“学习”属于名词;“简单”属于形容词;“事情”属于名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寂寞的月亮》阅读训练及参考答案
阅读下面一篇文章。

完成1—6题。

在我的视野里,月亮是寂寞的。

她那么孤单地悬挂在天空,星星离她那么遥远,地球离她那么遥远,就连一直在给她光和热的太阳,也总是离她那么遥远。

月亮孤孤单单地悬挂在天上,已经有数亿万年了吧?这是何等漫长的寂寞呵!
看那些从月球上发回来的照片,月亮上面,永远都是冰天雪地的样子,永远都是戈壁荒原的样子。

月亮上面,有山峰,但那些山峰是寂寞的;有峡谷,可那些峡谷是寂寞的;她的那些平原,广裹地铺展开去的,不是江南水乡那样的美,而是无尽的荒凉。

月亮上没有风,她连听一听轻风吟哦的机会都没有;月亮上没有雨,她连看一看雨丝飘飞的可能都没有。

她没有树,没有水,没有空气,甚至连一丁点的小小生命也没有。

月亮,不只是寂寞,而是死一般的寂寞了。

关于月亮,从古到令,有很多传说,什么“嫦娥奔月”,什么“吴刚伐桂”,但是月亮压根儿就没有过这些。

那些传说,不过是人类的种种附会罢了。

月亮什么也没有。

也许,她正是为了排解寂寞,才不停地围绕着地球旋转的吧?如果是这样,那她的寂寞就更加让人心疼了。

可是,我们心疼过或关心过月亮的寂寞吗?没有。

我们似乎从来
就没想到过她的寂寞与孤独。

我们看不到她的时候,总是在心头埋怨着她,甚至是不停地指责着她。

很多年了,月亮总是这样被我们埋怨和指责着。

我们只知一味地从她那里享受月光、获得诗意、索取浪漫来满足自己的需要。

为了月亮,我们写过很多诗文,但一篇篇翻开来看,那不是写给月亮的,不是的,那是我们借助月亮来写给我们自己的。

我们还借助月亮唱过许多歌,然而,那一首首歌,没一首是专门唱给月亮的。

是的,我们不仅没有为月亮付出过什么,而且,还无止境地向月亮索取。

我们的这些行为,是多么地自私!
可是,我们是否想过,月亮其实是不屑于自己的寂寞的。

数亿万年了,月亮从来没有埋怨过广寒宫的寂寞,也从来没有向谁诉说过心中的孤独。

她似乎知道寂寞的苦痛,所以,一如既往地用她的光为我们照亮黑夜,为我们排解寂寞。

不是吗?是月亮让李白在孤独中找到了自己的知音,他大胆地“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狂放地“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月亮在李白的心中成了可以永远结游的朋友。

月亮也似乎懂得那些游子的心,所以她总是用她的圆祈盼人间团圆和美满。

她总是希望每一个游子能够平平安安回家,总是祝福所有的有情人能够成为一生一世相亲相爱的眷属,总是盼望每一个家庭能够和和睦睦美美好好。

除此之外,她还为我们带来许多浪漫的诗意,装点我们的家园和生活,让我们一代一代在这诗意的家园中生生息息。

据说,在月明之夜,那些小偷和其他不良分子,其犯罪的概率都小了许多。

由此看来,明洁而光辉的月亮是在劝化人们从善,是在把友爱、道德和人性洒向人间。

是的,这就是月亮,她在广寒宫
忍受着永恒的寂寞,却总是把美好与祝福呈献给我们。

月亮是很大度的,很高尚的。

她从不计较和埋怨,始终洁白、纯净、无瑕地高悬在天空中,给予我们无声的启示与祝愿。

也许,这样的月亮才叫做月亮,而不是随便叫做一颗什么星星。

也许正是因为这样,她才值得我们前赴后继地去仰望、去等待、去盼望,甚至去呼唤……
然而,月亮又似乎根本就不在意这些,她独自悬挂于天空,不因为众星捧月而圆,不因为众人遥望而亮。

她就是她,寂寞地悬挂于天空,孤独地洁白于天空。

她不会因为什么而改变,更不会因为什么而消失。

在数亿万年的寂寞中,她银色的圆,是太阳神奖励给她的一枚勋章!
(作者汪建中,有改动)
1.文章是从哪些方面描写月亮的寂寞的?(3分)
2.月亮有什么特点?请联系全文分点归纳。

(3分)
3.为了月亮,人们写过很多诗文,但作者认为“那是我们借助月亮来写给我们自己的”。

请以读过的为例(上文中出现的除外),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3分)
4.从文中看,“月亮其实是不屑于自己的寂寞的”,但作者却以“寂寞的月亮”为题,请你揣摩作者这样安排的理由。

(2分) 5.文章的结尾说“在数亿万年的寂寞中,她银色的圆,是太阳神奖励给她的一枚勋章!”请联系全文,简要分析这一结尾的表达作
用。

(4分)
6.下面对文章内涵的理解哪一项不恰当?(2分)
A.歌颂了月亮淡泊宁静、甘于寂寞的品格,希望人们用一颗宁静、大度、善良的心去对待生活。

B.褒扬月亮在人们难以企及的高度,独步于天庭,拥抱寂寞,把一片光辉洒向人间的崇高精神。

C.赞美月亮飘逸洒脱的风骨和特立独行的风范,启示人们面对喧嚣的世俗要心静如水,摒弃浮名。

D.崇尚豁达开朗的人生态度,呼吁人们在生活中洁身自好,在孤独中感受快乐,在寂寞中享受人生。

参考答案
1.①从外部看,星星、地球、太阳都离月亮那么遥远。

②从月亮内部看,月亮上的山峰、
峡谷、平原是寂寞的,她没有树,没有水,没有空气,没有生命。

③从时间上看,月亮的寂寞是漫长的,已经有数亿万年了。

④从人们对月亮的态度看,她的寂寞与孤独从来没有人想到过。

2.①月亮是寂寞的。

她那么孤单地悬在天空,已经有数亿万年了。

②月亮是无私的(或“乐
于奉献的”)。

她在广寒宫忍受着永恒的寂寞,却总是把美好与祝福呈献绘我们;她很大度,很高尚,从不计较和埋怨,始终洁白、纯净、无瑕地高悬在天空中。

③月亮是孤傲的。

她独自悬挂于天空,不因为众星捧月而圆,不因为众人遥望而亮。

3.这是一道开放性试题,举出任何一首写月亮的诗词并作恰当分析均可。

答案示例:作者认为“那是我们借助月亮来写给我们自己的”,意思是说人们写月亮并不是为了表达对月亮的某种感情,而是借月亮来抒发自己的感情,比如《明月几时有》中“月有阴晴圆缺”一句,苏轼是借月亮的盈亏变化来比况“人有悲欢离合”是自古难全之事,目的在于劝慰人们不必对人世间的“悲欢离合”耿耿于怀,可以说这句诗正是苏轼写给“我们自己”的。

4.文章以“寂寞的月亮”为题,用拟人化的手法,给人以形象的直觉,即月亮确实是寂寞的。

这样安排意在用月亮的寂寞来衬托她的“不屑于自己的寂寞”,从而赞美月亮心静如水,无私奉献的高尚品格。

5.①从结构上看,“在数亿万年的寂寞中”照应题目“寂寞的月亮”,突出了月亮的寂寞;
“她银色的圆,是太阳神奖励给她的一枚勋章”与开头“给她光和热的太阳”相呼应,
首尾呼应,使文章浑然一体。

②从内容上看,用“太阳神奖励给她的一枚勋章”这一比喻,进一步赞美了月亮的崇高品格,意味深长地点明了文章的主旨。

6.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