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格尔系数失效实证分析

合集下载

恩格尔系数在实际应用中的问题与现象剖析

恩格尔系数在实际应用中的问题与现象剖析

期有所起伏; 二是在改革中有一部分家 误。某地区恩格尔系数比另一地区低, 并 来说不是一种好事, 在这种状况下, 用单
庭的生活陷入困境后, 亲朋好友常从各 不能得出该地区居民生活就一定比另一 纯的恩格尔系数来衡量富裕程度就失去
个 方 面 帮 助 他 们 , 比 如 赠 与 一 些 米 、面 、 地 区 高 的 结 论 , 比 如 2005 年 , 广 州 市 城 了意义。
革对贫困家庭所造成的生活压力更大, 是居民生活质量重要的但不是唯一的评 享受到的公共服务却大大低于其他国家
他们不得不在家庭极其有限的收入条件 判依据。鉴于当前社会制度改革和消费 的公民。如此以来, 恩格尔系数的下降在
下, 通过节衣缩食的方式来应对改革带 政策处于多变期, 如果无条件而又不作 一定意义上表明了公民生活质量的下降
表2 分组
最低收入组 低收入组
中等偏下组 中等收入组 中等偏上组
高收入组 最高收入组
近六年湖北省各收入组的恩格尔系数( %)
2000 年 2001 年 2002 年 2003 年 2004 年
49.4 47.1
45.5
46.4
50.7
47.7 46.2
43.9
42.0
45.0
44.0 42.5
40.5
的历史环境中也就不难理解了。
富程度有了阶段性发展的判断依据, 而 前提下, 单纯的恩格尔系数就能够比较
( 二) 贫困家庭的恩格尔系数何以也 且在国际上它是被通用的。然而, 针对现 真实地反映其居民的生活质量。而在我
降落在温饱乃至小康标准的范围内
阶段恩格尔系数的超常规变动, 有必要 国现处在一个转轨期、多变期, 居民社会
隐性因素必然使得贫困家庭的恩格尔系 某 地 区 的 恩 格 尔 系 数 如 下 降 到 39% 以 来, 我们总是有意无意忽视这个前提来

恩格尔系数在我国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恩格尔系数在我国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下载时间:2009年11月2日
恩格尔系数的修正 根据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造 成恩格尔系数的横向分析失效的原因是 不同地区的食品消费结构的不同所导致 的,因此.。恩格尔系数的‘食物支 出’应该有明确的统计含义”(王少 飞,2002),为此我们将“食物支出” 定义为在各个收入水平下,维持生活所 必需的食品支出.即。生活必需型食 物”。此时.恩格尔系数的定义修正

2003
0.2l 0.20
2002
o.2l
20IH
O.22
2000
l蝴
0.23 O.26
1998
O,29
1997
0.3l
1996
0.33
199再
0.35
民食品消费构成中各种食物消费的收入 弹性系数。计算公式为:
Ry:蝗}唑。 “ Q}Yd
其中,△Q为该食品1995—2004年的 人均消费额之差,Q表示1995—2004年 该食品的入均消费额的均值. △圪表示199,.2004年城镇居民人均可
其次,为何我国东部发达地区的恩 格尔系数反而比西部地区的恩格尔系数 要高(尤其体现在城镇方面)7这主 要要从居民的消费结构上去分析。从上 世纪90年代初经济转型后.居民的消 费结构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居民的生 活消费开始逐渐以温饱型消费向营养 型、休闲型消费转变。在居民的食品 消费中,营养型、休闲型的消费比重 逐渐增加,而这种食品消费的支出一般 较高。例如北京,上海,广东等地方 居民收入较高.生活节奏也较快.因 此在饮食消费观念上.在外用餐的消费 额在食品消费中所占的比例要远远高于 一些经济不发达的地区,因此使得其恩 格尔系数较高。
化的幅度不大.即该食物的收入弹性系 数小.类似的.在居民的食物消费中,

我国恩格尔系数失灵的原因及修正

我国恩格尔系数失灵的原因及修正

我国恩格尔系数失灵的原因及修正徐继伟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工商管理学院,阜新(123000)E-mail:marklord@摘要:恩格尔系数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人民生活水平的重要指标,但却不能总是有效的反应我国的国情。

这不仅是因为理论应用的背景不同,更主要的是由于制度的改革引致消费结构的变迁,在中国居民消费支出主要向住房倾斜。

这引起了恩格尔系数在中国的水土不服,本文构建了两个主要的指标(S指数R指数),以此来使恩格尔系数更好的反映我国的实际经济水平。

关键词:恩格尔系数,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收入水平中图分类号:F832.481.引言德国统计学家恩思特·恩格尔(E.Engel)阐明了一个定律:随着家庭和个人收入增加,收入中用于食品方面的支出比例将逐渐减小。

这一定律被称为恩格尔定律,反映这一定律的系数被称为恩格尔系数。

其公式表示为:恩格尔系数=食品支出金额/生活消费总支出*100%。

恩格尔定律用食品支出占消费总支出的比例来说明经济发展、收入增加对生活消费的影响程度,揭示了居民收入和食品支出之间的相关关系。

国际上常常用恩格尔系数来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人民生活水平的状况。

近年来我国统计部门也定期公布恩格尔系数,但有些统计结果却违反恩格尔定律。

例如,广州市统计局统计,2005年广州市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为37.31%,如果按国际标准来衡量的话,广州可说是进入富裕阶段了。

而山西省在2003年恩格尔系数就已降至33.5%;2004年宁夏城镇恩格尔系数为36.0%,均低于同年广东的相关数据,更低于广州2005年的这一指标。

如果仅用上述标准来衡量,山西和宁夏的城镇居民就比广东、广州人富裕。

[1] 事实并非如此。

实际上,恩格尔系数在我国是否适用学术界一直存有争议。

2. 恩格尔系数失灵的原因2.1理论前提与范围恩格尔定律是根据经验数据提出的,它是在假定其他一切变量都是常数的前提下才适用的,因此在考察食物支出在收入中所占比例的变动问题时,还应当考虑城市化程度、食品加工、饮食业和食物本身结构变化等因素都会影响家庭的食物支出增加。

中国恩格尔系数失真现状及对策探析

中国恩格尔系数失真现状及对策探析

严 重的“ 土不 服” 其 失 真程度 遭受 专家和 民众 的普 水 ,
遍质 疑 。本文拟 基 于对 恩 格 尔 系 数失 真 现状 及 原 因
的分析 , 出解 决恩 格 尔 系 数 失真 问题 的对 策 , 就 提 并
此 求教 于 同仁 。

5 之 间 , 该属 于“ O 应 小康 ” 畴 。看 到这样 乐 观 的数 范 据 , 们不禁 质 疑 , 人 中国 现在 到底 是 发 展 中 国家 还 是
发 达 国家 ?

我 国恩格 尔 系数品支 出 占总消 费 支 出 的 比例随 收入提 高 而 逐渐 变 小 的 趋 势 。根据 联 合 国粮 农 组织 提 出的 标 准 , 格 尔 系 数 在 3 以 下 的 为最 恩 0 富裕 , 0/ O/ 富裕 ,O ~5 为小康 ,O ~ 3 ~4 为 9 6 9 6 4 0 5 5 为温饱 ,9 以上 为 绝对 贫 困 。一 般 来 说 , 个 9 5 一 国家 、 区或家庭 的生 活水 平 越 低 下 , 格 尔 系数 就 地 恩 越大 : 恩格 尔系数 越小 , 生活 水平 越高 。可是 , 在我 国 有些地 方却 不尽 然 . 至 出现截 然相 反的情 况 。 甚 ( ) 一 从伞 国范 同来看 , 恩格尔系数普遍“ 降低 。 被” 白改 革开 放 以来 . 着我 国经 济 的持 续增 长 , 随 城
困群 体 . 囝的贫 困人 1基数 之大 可想而 知 。如果 按 我 : 3
照 世 界银行 规定 的最新 贫 困线 标 准( 天每 人生 活 费 每
乡居 民的恩格尔 系数 逐渐 下降 , 民的生 活水平 逐渐 人
4 . 、 7 2 、5 5 、3 、3 1 、 3 7 。根 据 5 6 4 . 4 . 4 4 . 4 .

恩格尔系数与消费结构变迁基于中国数据的实证研究

恩格尔系数与消费结构变迁基于中国数据的实证研究

恩格尔系数与消费结构变迁基于中国数据的实证研究恩格尔系数是经济学中用来衡量食品支出在家庭总支出中所占比例的一个重要指标。

消费结构变迁则体现了家庭在不同经济阶段对不同产品或服务的需求和支出情况。

本文旨在基于中国数据对恩格尔系数与消费结构变迁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

一、恩格尔系数的定义与计算方法恩格尔系数是指家庭食品支出占总支出的比例,它反映了家庭食品消费的相对重要性。

计算恩格尔系数的方法是用家庭食品支出除以总支出,然后乘以100%。

二、中国恩格尔系数的变化趋势与原因分析根据中国统计局发布的数据,中国的恩格尔系数在过去几十年中呈逐渐下降的趋势。

主要原因包括人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农村转型与城市化进程的加速等。

三、消费结构变迁的主要特点与趋势消费结构变迁体现了消费者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对不同产品或服务的需求与支出情况的变化。

中国的消费结构变迁表现为农村到城市的人口流动带来了农村消费结构向城市消费结构的转变,以及物质消费向服务消费的转变等。

四、恩格尔系数与消费结构变迁的关系恩格尔系数与消费结构变迁之间存在一定的关联性。

一方面,恩格尔系数的下降反映了人民收入水平的提高,这推动了消费结构的升级与变迁;另一方面,消费结构的变迁也会影响恩格尔系数的变化,特别是在城市化进程中,人们的消费结构更加多元化,食品消费占比下降,从而拉低了恩格尔系数。

五、基于中国数据的实证研究结果及启示通过对中国数据进行实证研究发现,中国的恩格尔系数与消费结构变迁呈现明显的负相关关系。

收入水平的提高和城市化进程的推进是恩格尔系数下降的主要原因,而消费结构的变迁则对恩格尔系数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影响。

实证研究结果对政府决策和市场调控提供了一定的启示,例如应该进一步提高人民收入水平,加强城乡发展差距的缩小,鼓励多元化的消费结构等。

综上所述,恩格尔系数与消费结构变迁之间存在重要的关系。

恩格尔系数的下降体现了人民收入水平的提高,而消费结构的变迁则对恩格尔系数产生了影响。

影响我国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因素的实证分析

影响我国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因素的实证分析

影响我国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因素的实证分析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变化显著,大幅度提高。

为什么恩
格尔系数在中国大幅度提高?这需要我们去分析其影响因素,它将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和解
决它的改善措施,从而更好地发挥恩格尔系数的社会经济作用。

比较上世纪80年代到今天,我们可以发现我国经济发展的跨越式发展,其改变了居
民收入分配状况,增大了收入差距,导致了恩格尔系数的提高。

经过多年改革和开放,国家大力支持市场化经济,在促进大部分收入分配公平的同时,强调以市场化经济为基础,以企业投资和市场竞争为主要手段维护居民收入的分配公平。

随着企业竞争格局的不断加剧,高净值居民收入提高,而低收入者收入于此同步提高,而
中等收入者收入水平并不明显上升,因此恩格尔系数得以大幅度改善。

另外,我国城镇居民收入分配状况受到地区因素的显著影响,有些地区因劳动力劳动
力短缺,集中企业投资趋势较强,导致区域内部居民收入悬殊大,从而恩格尔系数超过全
国平均水平。

此外,国家政策的不断完善也对恩格尔系数变化产生了积极影响,如提高农村居民收
入水平,改善就业环境等。

国家在改善居民收入状况,抑制社会收入差距方面取得了相当
成功,有利于改善恩格尔系数,从而达到稳定总体社会稳定的目的。

总之,随着农村改革的进展、市场化经济的发展,综合应用政策调控等手段,恩格
尔系数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有效地推进了我国社会的公平和可持续发展。

利用马尔柯夫链对天津市恩格尔系数的实证分析

利用马尔柯夫链对天津市恩格尔系数的实证分析

利用马尔柯夫链对天津市恩格尔系数的实证分析把天津市恩格尔系数的变化过程看成是一个马尔可夫链,并针对恩格尔系数的特点引入恩格尔系数增减率,建立天津市恩格尔系数变化对马尔可夫链模型,并进行预测分析,以供有关方面参考。

标签:马尔柯夫链天津市恩格尔系数1 分析背景恩格尔系数是从一个方面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消费结构状况,衡量居民生活水平高低,且被世界各国广泛采用的消费结构指标。

联合国粮农组织(FAO)根据各国的消费习惯,利用恩格尔系数对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居民生活质量提出了一个相对标准,即60%以上为绝对贫困,50%-60%为勉强度日,40%-50%为小康,30%-40%为富裕,30%以下为最富裕。

联合国粮农组织的这一举措,使恩格尔系数成为评价国家或地区生活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准之一,恩格尔系数和恩格尔定律得到了广泛的认同。

中国从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发展,居民收入差距扩大,消费档次逐步拉开,引起人们对恩格尔系数普遍关注。

另外,中国宣布“总体达到小康”,其衡量标准之一就是恩格尔系数。

我国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确定最低工资标准的方法之一就是恩格尔系数法。

因此研究恩格尔系数具有和重要的现实意义。

2 马尔可夫链马尔可夫链的数学定义为:设随机过程的状态空间S为R中的可列集。

如果对T中任意n个参数t1<t2<…tn,以及使成立的S中任意状态i1,…in-1与in均有则称为马尔可夫链。

设I为离散的马尔可夫链的状态空间。

称条件概率,为的h步转移概率。

转移概率表示已知过程在m的马尔可夫链称为齐次马尔可夫链。

此时,k步转移概率可以记为p(k)。

当时k=1,称为一步转移概率,简记为p;并且p(k)=pk,k≥1。

概率转移矩阵中的元素具有非负性以及行和为1两个性质。

应用马尔可夫链的方法预测的基本思路是:如果某种事物或某种现象的各状态的时间序列为马尔可夫链,则根据T(u-1)时刻的状态估计或预报T(u)时刻的状态。

对于一个符合马尔可夫过程的时间序列,先根据具体情况,将其划分成若干离散的状态,再计算一阶转移概率矩阵。

恩格尔定律与恩格尔系数的实证研究

恩格尔定律与恩格尔系数的实证研究

密级分类号学号? ?学校代码幽恩格尔定律与恩格尔系数的实证研究’’指导教师姓名、职称廑墨臣坠割塾撞业专丝盐鲎:学科湖南师范大学学位评定委员会办公室二零一二年五月摘要恩格尔定律与恩格尔系数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衡量一个家庭的生活贫富程度。

但是由于恩格尔定律与恩格尔系数是根据实际数据分析得到的一个经验规律,没有较深的理论基础,同时忽略了许多重要的影响因素,而这些因素会对恩格尔系数造成较大的影响。

因此恩格尔系数在被用来统计衡量某一国家或者地区的居民生活水平的过程中,需要分析其在具体实际经济环境中的适用性与局限性。

本文分析研究了恩格尔定律与恩格尔系数在捷克和中国的适用性与局限性。

并选择我国个省市地区从.的面板数据,采用计量经济学模型方法与统计分析方法,来验证恩格尔定律与恩格尔系数在我国的有效性和适应性。

首先构建含个体成员方程的面板数据模型与含时间截面方程的面板数据模型,对的恩格尔定律实证模型进行统计检验,从整体上评估恩格尔定律在我国各地区的有效性;然后,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和聚类分析方法,来评估恩格尔系数在我国各个地区的适应性程度;最后,辅以凯恩斯绝对收入消费函数的面板模型结果,来深入分析恩格尔系数在我国多数地区不甚适应的根本原因。

研究结果表明:恩格尔定律在我国是有效的、但恩格尔系数标准的适用性较差。

其主要原因:一是受我国城乡居民家庭的饮食传统文化、消费习惯和社会福利政策变化等因素的影响,导致食品支出与家庭收入之间的正相关性弱;二是农村居民家庭维持基本生存用食品的商品化程度低,国家的统计数据难以准确反映家庭消费的真实状况;三是因为计算恩格尔系数的一些前提条件难以满足。

关键词:恩格尔定律;恩格尔系数;面板数据模型:实证研究’’瓶. ’ ’..’’ .’’ ’ ..,’’ .’’.’?,’’&. ’ ,’;’ ’; ’ ’ .,,’’ .: . .;,;’.:’;’ ;;;目录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绪论.选题背景.. .选题意义...研究内容...论文结构...恩格尔定律与恩格尔系数的研究综述.恩格尔定律与恩格尔系数的起源??...恩格尔定律研究综述?...恩格尔系数研究综述?...本章小结.恩格尔定律与恩格尔系数的适用性分析.恩格尔定律与恩格尔系数的适用性实证分析.恩格尔定律与恩格尔系数的局限性分析.本章小结.恩格尔定律与恩格尔系数在中国的实证研究.恩格尔定律在中国的有效性检验??..恩格尔系数在中国的适用性分析.造成恩格尔系数适用性弱的动因剖析.本章小结.结论分析与研究展望.结论分析.解决方案.研究展望参考文献致谢?..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与版权使用授权书恩格尔定律与恩格尔系数的实证研究.绪论.选题背景德国统计学家厄恩斯特?恩格尔?于十九世纪中叶通过对西欧一些国家的居民收入与支出进行统计研究的过程中,发现了一个有趣并实用的规律:即如果一个家庭的总收入越少,那么在这其中食品支出所占总支出的比重就越大,并且随着收入的增多,其比重也越来越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南财经大学Southwestern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计量经济学课程论文论文题目:恩格尔系数失效的实证分析专业:金融工程学生姓名:万馨怡 40421101 曾韵佼 40421039王闪 40421078 邱方泽 40421079 指导老师:李南成2007年6月计量经济学论文恩格尔系数失效的实证分析恩格尔系数失效的实证分析摘要恩格尔系数作为衡量居民生活水平的指标,自引入我国以来,的确在部分程度上解释了我国居民生活水平的发展和变化。

但由于我国各地区间发展的极不均衡及消费结构的差异,恩格尔系数在使用中也产生了一系列的矛盾,面临着失效的危险。

为了证实恩格尔系数失效的表现,我们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以上海和山西为例,引入了ELES模型。

通过比较分析两地区基本支出和自由支出的变化趋势,证明了两地区间恩格尔系数和居民实际生活水平存在着颠倒的现象。

为进一步分析恩格尔系数失效的原因,我们使用收入弹性的概念将居民的消费性支出划分为刚性支出和非刚性支出,然后结合恩格尔系数建立回归模型,并通过EViews软件对模型进行检验和修正。

从回归的结果来看,尽管随着消费性支出的增加,两地区的恩格尔系数都出现了下降,但导致这种下降的背后的原因是有差异的。

上海恩格尔系数的下降是人们随着可支配收入的增加,自主决定消费的结果,但山西恩格尔系数的下降同时还受到了刚性支出的影响,其变化不能完全代表生活水平的提高。

恩格尔系数忽略了这种差异,因此在衡量上存在误差。

为了进一步验证我们理论的的适用性,我们又选择了四川进行了数据分析,其结果符合我们的已有的结论和预期。

关键词:恩格尔系数、ELES模型、收入弹性、刚性支出、非刚性支出、挤占效应目录摘要 (1)一. 问题的提出 (1)二. 文献综述 (2)三. 恩格尔系数失效的表现 (2)1. 引入ELES模型 (3)2. ELES模型在上海和山西的应用 (4)四. 恩格尔系数失效的原因分析 (5)1.收入弹性 (6)2. 刚性支出与非刚性支出.. (7)3. 挤占效应 (7)五. 理论的检测与应用 (11)六. 结论 (14)七. 参考文献 (15)恩格尔系数失效的实证分析一.问题的提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居民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但由于不同地区间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同,居民生活水平也有着较大的差异。

如何衡量不同地区间的居民生活水平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

在衡量生活水平的众多指标中,最为重要的指标之一就是恩格尔系数。

19世纪德国统计学家恩格尔根据统计资料,对消费结构的变化得出了一个规律:一个家庭收入越少,家庭收入中(或总支出中)用来购买食物的支出所占的比例就越大,随着家庭收入的增加,家庭收入中(或总支出中)用来购买食物的支出则会下降。

所以恩格尔系数就是食品支出总额占个人消费支出总额的比重。

食物支出恩格尔系数=总支出20世纪70年代中期,联合国粮农组织把恩格尔系数作为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人民生活富裕程度的标准之一:恩格尔系数在59%以上为贫困, 50%--59%为温饱,40%-50%为小康,30-40%为富裕,低于30%为最富裕。

这个标准一直延续到现在。

改革开放前,中国的恩格尔系数长期在60%左右高居不下,处于联合国衡量人民生活水平标准中的贫困状态,在当时这确实反映了中国社会数亿人口不得温饱的赤贫状态。

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我国各地的经济飞速发展,与此相对应的是恩格尔系数的急剧下降。

但同时我们发现,在使用恩格尔系数衡量中国内地不同地区的生活水平时,却出现了一系列的矛盾。

比如,陕西、宁夏城市居民的恩格尔系数低于福建、海南,而前者并不比后者的生活水平高。

据中国统计年鉴,山西在2003年恩格尔系数就达到33.5%;2004年宁夏城镇恩格尔系数为36.0%,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提出的标准,恩格尔系数在30%~40%为富裕,这是否意味着山西、宁夏居民已进入富裕阶段呢?面对这些矛盾的数据,我们不得不考虑恩格尔系数是否与国家、地区在收入、消费、生活习惯、社会福利等方面特点不同有关系。

我们小组本次研究的主要目的,就是用计量经济的模型来考察恩格尔系数在我国失效的表现,并希望能通过一些数量方法及经济意义上的讨论和改进,来解释恩格尔系数在我国失效的原因。

二.文献综述关于恩格尔系数失效的原因,目前的研究从多个角度给出了解释。

有的学者从恩格尔系数适用的外部环境上进行分析,认为我国缺乏使用恩格尔系数的外部环境。

恩格尔所处的19世纪中叶,西方国家大多数居民生活水平还不高,物质供应并不十分丰富。

此时,恩格尔系数一经提出就得到广泛的认同。

与此同时,按照恩格尔的理想和联合国粮农组织的设计,当居民的收入大大提高,在食品支出相对降低的同时,社会福利将大幅度提高。

也就是说,只有当教育、医疗、住房、养老等社会保障相对比较健全时,恩格尔系数才会如实反映居民的生活水平。

而这种环境我们不具备。

另有学者从消费结构上分析恩格尔系数的失效。

如有学者认为,在我国,教育、城市居民的住房、医疗费用等大部分是国家以社会福利的形式支付,将这些由国家支付的消费变为居民个人的收人或支出后,必然会导致恩格尔系数的下降。

此外,也有学者分析了自然特征等对恩格尔系数的影响。

如有学者认为处于不同气候和地理条件的主体,恩格尔系数表现出一种倾向性差异,例如处在寒冷地区的我国东北地区的城市,用于住房、燃料和服装的御寒支出肯定比处在亚热带的地区大,因而在同等收人的条件下北方的恩格尔系数要低一些。

我们根据前人已有的分析,通过建立计量模型,展开定量分析,证实恩格尔失效的表现以及探寻失效的原因。

三.恩格尔系数失效的表现通过查阅中国统计年鉴,我们发现地处我国西部地区的山西省,在2000年就达到了联合国“富裕”的标准,而同年作为我国经济最发达地区之一的上海,其恩格尔系数仅为0.44。

且从1992年至2005年,山西的恩格尔系数一直要低于上海。

(见下表)这说明山西的生活水平一直要好于上海吗?这样的数据结论明显与我们的直观感觉是不相符的:上海是我国经济发展最快的地区之一,当地居民的生活水平不应低于山西。

表1在本论文中我们即以山西和上海为例,一是通过引入ELES 模型证实两地区间的恩格尔系数和生活水平的确存在颠倒的现象。

再进一步建立模型,分析两地区恩格尔系数下降在原因上的差异。

1.引入ELES 模型我们引入了一个新的衡量模型——扩展线性支出模型(ELES 模型),比较上海和山西的居民的实际生活水平状况。

ELES 模型概述:线性支出系统(ELES )是英国经济学家斯通(R ·stone)于1954年提出的,是用效用函数直接推导出的一种较为复杂的需求系统研究(也称消费结构研究)。

1973年经济学家路迟(C ·Lluch)在线性支出系统基础上作了两点改进,又提出了扩展线性支出系统。

ELES 模型主要是将人们各项的支出划分为基本支出和自由支出,基本支出是为了满足基本需求而发生的支出。

而自由支出则更多是人们自由支配收入的结果,是除开储蓄和基本支出这一部分。

因此从理论上来说,基本支出会随着收入的增加逐渐趋于稳定,自由支出则随着收入的增加呈现一定地增长趋势。

模型形式如下:t i i i i i i i r p y r p q p μβ+-+=∑)(i i q p 为第i 项(如食品,衣着,医疗……)消费支出,i i r p 为第i 项的基本支出,y 为可支配收入, 因此∑ii r p 为总基本消费支出,i β为边际消费倾向,i μ服从古典假定。

这个模型的意义就是:人们在各项(诸如食品,衣着,医疗等方面)支出上,会先满足基本支出i i r p ,如果当所有基本支出∑ii r p 都得到满足后,居民手中的剩余收入)(∑-i i r p y 会按照不同的消费倾向i β分配在各项支出上,从而构成各项消费支出ii q p (这部分就是我们在各种资料中看到的实际支出)。

我们下面要做的就是通过计量的方法求出各项基本支出,然后加总求得总基本支出,再通过可支配收入减去基本支出即可得到自由支出。

原模型变换为i i i i i i i i i p q p r y p r =+-+∑ββμ令i α=i i r p ∑-i i i r p β ①(此部分为定值),进一步得模型为i i i ip q y =++i αβμ再对方程 ①两边求和,得到i i iii irp r p ∑∑∑∑-=βα从而解得总消费支出)1/(∑∑∑-=i iii r p βα再将总消费支出带回方程①,即可得各项基本支出。

2.ELES 模型在上海和山西的应用原始数据(以上海2000年为例)表2采用最小二乘法进行估计得:(1)比较两地的总支出。

从下表这组数据可以看出,上海的总基本支出振荡波动,但大体趋于稳定,处于6000与8000的区间。

而山西基本保持了较快的增长趋势。

根据我们前文的经济理论,从消费结构上来看,上海要优于山西。

上海和山西2000年至2005年总基本支出数据如下:(2)比较上海和山西的食品基本支出和自由支出。

由下表可以看出,上海食品支出的增长更多是自由支出的结果,而山西食品支出的增长是基本支出和自由支出共同作用的结果。

食品自由支出的增加原则上会导致恩格尔系数的增加,但它的经济意义却反而说明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此外,上海的食品基本支出同样已经趋于稳定,而山西的食品基本支出仍保持明显的增长趋势,也说明了上海的生活水平不应低于山西。

小结:综上数据可以看出,上海的生活水平是不应低于山西的,这与恩格尔系数得到的结论抵触。

说明恩格尔系数在衡量我国不同地区居民的生活水平时,的确遇到了问题,是失效的。

四.恩格尔系数失效的原因分析我们注意到,随着我国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各地恩格尔系数也的确出现了相应的下降。

1992年,上海恩格尔系数是0.5575,到了2005年,上海恩格尔系数已经下降到了0.3587;1992年,山西的恩格尔系数为0.5049,到了2005年,山西的恩格尔系数下降到了0.3243。

上海恩格尔下降幅度为35.67%,山西恩格尔系数下降的幅度为35.78%。

下面我们依旧以上海和山西为例,展开时间序列的分析,进一步证明,虽然两地区恩格尔系数下降幅度相同,但导致其下降的背后的经济因素却是不同的。

恩格尔系数的下降则忽略了这种差异,所以在衡量不同地区的生活水平上,产生了偏差。

1. 收入弹性在进行分析之前,我们引入“收入弹性”的概念收入弹性:是指当收入增加一定比例时,各项消费支出增加的幅度建立模型为:ii i i i i ic y c y dy dc y dy c dc **//βη===i η为各项消费支出(如食品,衣着,医疗……)的收入弹性,i c 为单项消费支出,y 为可支配收入,i β为各项消费支出的边际消费倾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