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LDH的核壳结构纳米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

合集下载

H-P-151_阻燃聚丙烯-LDH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H-P-151_阻燃聚丙烯-LDH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阻燃聚丙烯/LDH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丁鹏*,唐圣福,杨慧,冯欣,施利毅*上海大学纳米科学与技术研究中心,上海,200444关键词:层状双氢氧化物聚丙烯阻燃性能力学性能进入21世纪以后,随着材料科学对阻燃剂的要求日趋提高,各国相关法规也逐渐规范和严格,发展对环境友好的低烟、无卤、无磷、无毒的清洁型阻燃剂及其阻燃材料已成为必然。

目前适用于通用塑料的环境友好型阻燃体系主要包括:磷-氮系膨胀型阻燃体系、无机金属氢氧化物体系、层状硅酸盐纳米阻燃体系、可膨胀石墨体系、硅胶/碳酸钾体系和有机硅阻燃剂体系等。

这其中又以无机金属氢氧化物体系和层状硅酸盐纳米阻燃体系发展最为迅速,并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但是该类阻燃剂单独使用时往往效率低下,需要很大的添加量才能达到满意的阻燃效果,这就严重影响了材料的其它性能。

[1] 近年来,聚合物/层状双氢氧化物(LDH)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

这是因为,与传统的纳米复合材料相比,LDH纳米片层的引入不仅可以使复合材料具有优异的力学性能、热稳定性和光学性能等[2],而且还具有阻燃和抑烟性能。

同时,由于LDH片层的物理化学性质易于调节,因此被认为是制备聚合物纳米复合材料的一种理想的层状无机组分[3]。

聚合物/LDH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熔融插层法、溶液插层法和原位聚合法。

其中熔融插层法工艺简单,成本低,且无需有机溶剂,有利于环境保护,因此是一种制备聚合物/LDH纳米复合材料的理想方法。

本文在前期采用熔融插层获得完全层离的聚丙烯(PP)/LDH纳米复合材料的研究基础上[4],将其与磷-氮系膨胀型阻燃体系复合,获得了阻燃型PP纳米复合材料,并研究了材料的力学性能及LDH的协同阻燃作用。

聚丙烯粉料(PP),金陵石化公司提供;其他试剂均由中国医药集团上海试剂公司提供;十二烷基硫酸钠(SDS)改性的LDH通过共沉淀方法制得。

先将一定量的PP和LDH在XSS-300转矩流变仪中150℃混合10min,再加入一定量的聚磷酸铵(APP)和季戊四醇(PER)继续混合3min,即得PP纳米复合材料,样品以P-Lx-Ay表示,其中x表示LDH相对于PP的重量百分含量,y表示APP的含量(APP与PER的重量比为2:1)。

基于核壳结构的NiFe_LDH电催化剂设计及电催化性能研究

基于核壳结构的NiFe_LDH电催化剂设计及电催化性能研究

基于核壳结构的NiFe_LDH电催化剂设计及电催化性能研究近年来,电化学技术在能源转化和储存领域备受关注。

其中,电催化剂作为电化学反应的关键组分,对于提高电催化性能具有重要作用。

因此,设计高效的电催化剂成为研究的热点之一。

本研究中,研究人员设计了一种基于核壳结构的NiFe_LDH 电催化剂,并对其电催化性能进行了研究。

核壳结构是一种将活性组分包覆在惰性材料表面的结构。

通过这种设计,可以提高电催化剂的稳定性和活性,从而提高电催化剂的性能。

在制备过程中,研究人员首先合成了核壳结构的NiFe_LDH 材料。

然后,他们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和透射电子显微镜对材料的形貌和结构进行了表征。

结果显示,制备的NiFe_LDH材料具有良好的核壳结构,核部分由NiFe_LDH组成,壳部分由惰性材料包覆。

接下来,研究人员对NiFe_LDH电催化剂的电催化性能进行了评估。

他们选择了氧还原反应作为评估指标,通过循环伏安法和计时电流法研究了NiFe_LDH电催化剂的催化活性和稳定性。

实验结果表明,制备的NiFe_LDH电催化剂在碱性条件下表现出良好的电催化性能,具有较高的催化活性和稳定性。

进一步的研究表明,NiFe_LDH电催化剂的优异性能与其核壳结构密切相关。

核壳结构可以提供良好的稳定性和活性,同时还可以增加催化剂的电荷传递速率。

这些因素共同作用,使得NiFe_LDH电催化剂具有优异的电催化性能。

总之,本研究通过设计基于核壳结构的NiFe_LDH电催化剂,成功提高了电催化剂的性能。

这一研究为电催化剂的设计和制备提供了新思路,对于开发高效的电化学催化剂具有重要意义。

未来的研究可以进一步优化材料的结构和组分,以进一步提高电催化剂的性能。

LDHs纳米复合材料制备新方法的探索的开题报告

LDHs纳米复合材料制备新方法的探索的开题报告

生物药物/LDHs纳米复合材料制备新方法的探索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及意义随着生物技术的飞速发展,生物药物越来越成为当今医学领域的热点话题。

生物药物具有高度的特异性和生物活性,能够针对疾病的靶标,减轻患者的病痛,并提高治疗效果。

然而,生物药物的制备和应用面临着很多挑战,如生产成本高、稳定性差、容易失活等问题。

近年来,纳米技术的发展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

纳米材料具有高比表面积、分散性好、药物可控释放等优点,可用于修饰生物药物、提高其稳定性和生物活性。

而LDHs(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是一种新型纳米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可调控的药物释放性能,可用于修饰生物药物并增强其治疗效果。

因此,探索一种新的生物药物/LDHs纳米复合材料制备方法,对于提高生物药物的稳定性、生物活性和治疗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二、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本研究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合成具有特定结构和性质的LDHs纳米材料,并进行表征分析。

2. 研究生物药物/LDHs纳米复合材料制备过程中的影响因素,如药物与LDHs的比例、溶剂、pH值等。

3. 研究生物药物/LDHs纳米复合材料的生物活性和稳定性,如对肿瘤细胞的抑制作用和贮存稳定性等。

4. 探究生物药物/LDHs纳米复合材料在生物体内的分布和药效学特性,并进行安全性评价。

为达到以上研究目的,本研究将采用以下研究方法:1. 化学合成法合成具有特定结构和性质的LDHs纳米材料,并利用TEM、XRD等手段进行表征分析。

2. 通过改变药物与LDHs的比例、溶剂、pH值等制备生物药物/LDHs纳米复合材料,并通过UV-Vis等手段进行表征和分析。

3. 采用MTT法等手段研究生物药物/LDHs纳米复合材料的生物活性,同时进行常温、4℃等条件下的存储稳定性研究。

4. 在体内进行药物分布和药效学特性评价,并进行相关的安全性评价。

三、预期成果及意义本研究旨在探索一种新的生物药物/LDHs纳米复合材料制备方法,为生物药物的修饰和提高生物活性提供新思路,具有很大的应用潜力。

基于LDH的核壳结构纳米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免费范文精选

基于LDH的核壳结构纳米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免费范文精选

Journal of Advances in Physical Chemistry 物理化学进展, 2017, 6(1), 1-8 Published Online February 2017 in Hans.Research Progress of the Core-Shell Structure Nanocomposite Based on LDH Yatong Zhu, Dong Liu, Sha Liu, Xiaoyan Tang, Jianqiang LiuSchool of Physics, Shandong University, Jinan ShandongReceived: Jan. 12, 2017; accepted: Feb. 1, 2017; published: Feb. 6, 2017thstthAbstractLayered double hydroxide (LDH) is a novel functional material with layered structure. With all the excellent properties including diverse composition structures, synergistic effect between thecomponents and highly controllable performance, the study of preparation and applications of the LDH-based core-shell structure nanocomposite has been widely considered for their attractive properties in recent years. At first, the common preparation methods of the LDH-based core-shell structure nanocomposite were summarized, mainly including co-precipitation, self-assembly and in situ growth methods. The advantages as well as disadvantages of these methods were also compared and analyzed. Secondly, the application status of the LDH-based core-shell nanocompo-site was focused on their applications in adsorption, catalysis, supercapacitor and biomedicine. The problems and trends of this nanocomposite were concluded and discussed finally. KeywordsLayered Double Hydroxide, Core-Shell Structure, Nanocomposite基于LDH的核壳结构纳米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朱亚彤,刘东,刘沙,唐晓妍,刘建强山东大学,物理学院,山东济南收稿日期:2017年1月12日;录用日期:2017年2月1日;发布日期:2017年2月6日摘要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LDH)是一类具有层状结构的新型功能材料,近年来基于LDH的核壳结构纳米复合文章引用: 朱亚彤, 刘东, 刘沙, 唐晓妍, 刘建强. 基于LDH的核壳结构纳米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J]. 物理化学进展, 2017, 6(1): 1-8.朱亚彤等材料由于具有组成结构多样化、组分间呈现协同效应、性能容易调控等特点,其制备与应用研究引起了广泛关注。

基于核壳结构的纳米材料研究进展

基于核壳结构的纳米材料研究进展

基于核壳结构的纳米材料研究进展目前,纳米材料研究是现代科学中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

纳米技术的应用涉及到诸多领域,如电子、材料、生物和环境等。

其中,基于核壳结构的纳米材料吸引了大量专家学者的关注。

这篇文章将着重介绍基于核壳结构的纳米材料研究进展。

一、概述纳米材料是指直径在1-100纳米之间的材料。

这些材料具有特殊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因而拥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在纳米材料的制备过程中,原子级别的控制是非常重要的。

核壳结构是指以一种材料作为内核,通过合成方法在外围包覆上另一种材料的结构。

在这种结构中,内核可以为所包覆的外围材料提供机械支撑和热稳定性,同时外围材料可以对内核进行保护和表面修饰。

因此,这种结构可以将两种材料的优点优势相结合,进一步拓展了纳米材料的应用领域。

二、氧化物核壳结构氧化物在材料科学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以氧化物为核心和外壳的核壳结构纳米材料具有多种优良特性。

在固体材料中,核壳结构的氧化物纳米颗粒的外层可以形成一种固相保护层,避免了还原反应和氧化反应带来的潜在危险。

此外,还可以通过表面修饰,增强材料在不同领域中的性能和用途。

例如,以二氧化硅(SiO2)为外壳材料,铁氧体(Fe3O4)为内核,可以制备出磁性固体颗粒。

这种核壳结构的磁性固体颗粒在药物分离、生物标记以及用于磁性荧光探针等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

此外,通过合成具有核壳结构的氧化物颗粒,也可以实现对生物分子的高灵敏度检测,对环境物质的检测以及制备高效催化材料等。

三、金属核壳结构金属作为材料科学中应用十分广泛的材料之一,也被广泛地用于纳米领域。

金属核壳结构的纳米材料以其良好的电学、热学等特性受到了业界的高度关注。

其中,金属纳米材料的核壳结构被广泛用于制备新型催化剂、传感器、光学器件等领域。

例如,金属核壳结构的银纳米颗粒,由于其表面光学性能的优异,被广泛用于生物技术和药学领域。

通过合成核壳结构的银纳米颗粒,可以实现对蛋白质、细胞等生物分子的高灵敏度检测。

核-壳型复合纳米粒子的研究现状及展望

核-壳型复合纳米粒子的研究现状及展望
稳 态、 快速响应 、 相位 共轭 、 波导 等 光 电子 器 件方 面 光
白 炭黑的粒子表面具有高反应活性的硅醇基官能 团, 易于与有机改性剂 ( 尤其是硅烷类偶联剂) 发生脱
水缩合反应而生成 较牢 固的化学 键。有报道 用硅 酸盐 水解一缩 合 反应 生成 溶 胶 沉 积 在纳 米 cc j 子 表 ao 粒
o 胶态种子表面还原为 A 。 4 u得到粒径为 1Om左右 7h
酸交替包裹在亚微米的A23 l 核表面, 0 聚丙烯酸是作为
的 F 4A 磁性复合微粒【 采用多元醇还原工艺和 桥架 剂 bo/ u ;
自 组装技术 , 在微米 级 F 粉 表面包 覆纳 米 c 包复层 , e 0

3 结论和展望
维普资讯O 年第 1 O6 期
核 一壳 型 复合 纳 米 粒 子 的研 究 现 状 及 展 望
庄叶凯 郑典模
( 南昌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南昌3(2) 3) X9 摘 要: 本文介绍了核 一 壳型复合纳米粒子几类主要的合成方法, 并在此基础上讨论
利 。由于复合纳 米材 料具 有 更多 的特 殊 功能 , 内外 国
气液界面, 所以在溶剂的除去过程中表面张力或毛细
管作 用力也被消 除 , 得多孔 、 比表面 的金 属氧化 可制 高 物 与混合金属氧 化物。 212 .. 溶胶沉 淀法
在该领域的研究十分活跃。纳米复合材料是由纳米尺 寸的材料分散在三维基体里形成的一类新 的复合材 料。 其能够表现出明显的量子尺寸效应(n i光吸收边蓝 移现象) 和三阶非线性光学系数的提高, 可望在光学双
CC j S 2n2 aO- i ;I0复合粒子 等 。也有报 道用 改进 的溶 0 - I
胶沉淀法合成 了制备了核壳型聚苯胺/ 钛酸钡复合微 粉; 用水热法制备了 CS纳米微粒 , _ _ A 同时利用 Z ( H 2 nO )

核壳结构纳米复合材料的超声合成研究进展

核壳结构纳米复合材料的超声合成研究进展
FANG t n Yu a g,LI H o g U n
( yL b rt r f n a c d He t rn fr E eg o s raino nsr f d c t n Ke a o ao yo h n e a T a se & n r yC n e t f E v o Mii yo u ai , t E o
Ke y wor ds
utao i a it n,c r-h l sr cu e a o o o i s lrs ncrdai o o es el tu tr ,n n c mp st e
O 前 言
具 有 核 壳 结 构 的 复合 材 料 , 当其 尺 寸 处 于 纳米 范畴 时 , 仅 不 能 展 示 其 纳 米 效应 , 且 能 克 服 纳 米 微 粒 的 团 聚 或 纳 米 微 粒 与 而
材料 导报
20 0 8年 8月第 2 2卷专辑 X
核 壳结构 纳 米 复合材 料 的超 声合 成研 究进展
方玉堂 , 刘 洪
( 华南 理工 大学传热强化与过程节能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广州 5 04 ) 16 0 摘 要
关键 词
简要介绍 了超声辐射原理及其应用特 点; 综述 了合成核壳结构纳米复合材料 的超 声方 法, 包括化 学沉积
超声辐射 核壳结构 纳米复合材料
法、 声解法 、 还原 法、 分散 法 、 电镀法和水解法 , 它们的作用原理及 应用展 望进行 了讨论 。 对
中 图分 类 号 :6 1 O 3 文献标识码 : A
Re e r h Pr g e s i y he i fNa c m p st s wih Co e S e l s a c o r s n S nt ss o no o o ie t r - h l S r c u e I ii t d b t a o i d a i n t u t r n ta e y Ulr s n c Ra i to

ldh基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吸附和电化学性能研究

ldh基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吸附和电化学性能研究

LDH基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吸附和电化学性能研究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学术学位)学生姓名:***指导教师:张育新副教授专业: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门类:工学重庆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二O一四年五月Synthesis of LDH-based Nanostructuresnanomaterials and Their Adsorptopm Properties and Electrochemical PerformanceA Thesis Submitted to Chongqing Universityin Partial Fulfillment of the Requirement for theMaster’s Degree of EngineeringByHAO XIAO DONGSupervised by Associate Prof. ZHANG YuxinSpecialty:Materia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College of Materia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ofChongqing University, Chongqing, ChinaMay, 2014摘要层状复合金属氢氧化物(Layered Double Hydroxides, LDH)是一类典型的阴离子型插层材料。

由金属氢氧化物构成主体层板,阴离子以及一些水分子等客体嵌入到层间形成独特的层状结构。

近年来,基于LDH独特的层状结构,以及层板离子可调控和层间阴离子可交换等特性,使得其在环境处理和能源储存等领域越来越受到关注。

本论文采用共沉淀法制备出ZnAl-LDH和CoAl-LDH,并以此为基利用自组装技术分别制备得到了Au/ZnAl-LDO,MnO x/ZnAl-LDO和MnO2/CoAl-LDH复合材料。

采用X射线衍射仪(XRD)、聚焦离子束扫描电镜(FIB/SEM)、透射电镜(TEM)、傅立叶红外吸收光谱(FT-IR)、同步热分析仪(TGA–DSC)和比表面积测试仪(BET)等表征手段对所得样品进行表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Journal of Advances in Physical Chemistry 物理化学进展, 2017, 6(1), 1-8 Published Online February 2017 in Hans. /journal/japc https:///10.12677/japc.2017.61001文章引用: 朱亚彤, 刘东, 刘沙, 唐晓妍, 刘建强. 基于LDH 的核壳结构纳米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J]. 物理化学进展,Research Progress of the Core-Shell Structure Nanocomposite Based on LDHYatong Zhu, Dong Liu, Sha Liu, Xiaoyan Tang, Jianqiang LiuSchool of Physics, Shandong University, Jinan ShandongReceived: Jan. 12th , 2017; accepted: Feb. 1st , 2017; published: Feb. 6th, 2017Abstract Layered double hydroxide (LDH) is a novel functional material with layered structure. With all the excellent properties including diverse composition structures,synergistic effect between the components and highly controllable performance, the study of preparation and applications of the LDH-based core-shell structure nanocomposite has been widely considered for their attractive properties in recent years. At first, the common preparation methods of the LDH-based core-shell structure nanocomposite were summarized, mainly including co-precipitation, self-assembly and in situ growth methods. The advantages as well as disadvantages of these methods were also compared and analyzed. Secondly, the application status of the LDH-based core-shell nanocompo-site was focused on their applications in adsorption, catalysis, supercapacitor and biomedicine. The problems and trends of this nanocomposite were concluded and discussed finally. KeywordsLayered Double Hydroxide, Core-Shell Structure, Nanocomposite基于LDH 的核壳结构纳米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 朱亚彤,刘 东,刘 沙,唐晓妍,刘建强山东大学,物理学院,山东 济南收稿日期:2017年1月12日;录用日期:2017年2月1日;发布日期:2017年2月6日摘 要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LDH)是一类具有层状结构的新型功能材料,近年来基于LDH 的核壳结构纳米复合朱亚彤等材料由于具有组成结构多样化、组分间呈现协同效应、性能容易调控等特点,其制备与应用研究引起了广泛关注。

本文首先综述了最近几年基于LDH的核壳结构纳米复合材料的常用制备方法,主要包括共沉淀法、自组装法和原位生长法,并对这些方法的优缺点进行了分析;然后又讨论了基于LDH的核壳结构纳米复合材料的应用现状,着重阐述了该类材料在吸附、催化、超级电容器和生物医学等方面的应用情况;最后也对该领域存在的问题及其发展趋势进行了总结讨论。

关键词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核壳结构,纳米复合材料Copyright © 2017 by authors and Hans Publishers Inc.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licenses/by/4.0/1. 引言核壳结构纳米复合材料是一类将不同纳米材料组合起来得到的新型纳米复合材料[1] [2]。

它是由结构核以及包覆在核表面的功能壳组成,核与壳之间通过物理、化学作用相互连接,从而具有核、壳两种不同材料的优秀性能。

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Layered double hydroxide)简称LDH,一般包含两种及两种以上的金属离子,是一种具有层状结构和特殊性能的新型功能材料[3] [4]。

LDH不仅具有高阴离子交换能力和高氧化还原活性等特点,而且制作成本低、污染少,因此有着广泛的用途。

基于LDH的核壳结构纳米复合材料由于其结合了LDH和核壳构造的功能结构特点并具有某些特殊的性能而成为一类新型功能材料[5]。

近年来,很多研究组不断尝试通过插入、附着或嫁接等一系列方法在纳米颗粒的表面上包覆一层功能壳,得到具有多功能性的基于LDH的核壳结构纳米复合材料。

基于LDH的核壳结构纳米复合材料是由LDH和其他材料分别作为结构核或功能壳组成,LDH的可剪裁性和功能性使其在结构中具有双重功能。

大多数研究中,LDH作为功能壳,用来修饰其他纳米颗粒,包括SiO2、磁性铁氧体等纳米颗粒。

LDH也可以作为结构核,表面被其他纳米颗粒包覆着,有SiO2壳、聚合物分子壳等。

基于LDH的核壳结构纳米复合材料的结构核和功能壳相互作用,组分之间产生协同效应,因此不仅同时具有LDH和其他材料的优秀性能,而且可以获得LDH和其他材料之间协同作用带来的功能,表现出比单一组分更加卓越的物理化学性能。

另外,基于LDH的核壳结构纳米复合材料的表面性质可以人为调控,从而满足不同领域的不同需求,在光、电、磁、化学等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在催化、水处理[6]、超级电容器[7] [8]、生物医学[9]等方面有着很多实际应用。

然而,控制合成表面覆盖均匀的稳定纳米颗粒一直以来是一个很大的技术挑战,因此基于LDH的核壳结构纳米复合材料的理论研究和实际应用都需要进一步深入探讨。

本文综述了最近两年基于LDH的核壳结构纳米复合材料的常用制备方法和相关应用现状,并对该领域存在的问题和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讨论。

2. 基于LDH的核壳结构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基于LDH的核壳结构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研究是探索复合材料性能和应用的前提,高性能的材料一定需要高水平的制备手段,最近几年关于基于LDH的核壳结构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研究取得了卓有成效的结果。

其中,共沉淀法、自组装法和原位生长法是制备该类材料最常用的几种方法,并且这些方法各有优缺点。

朱亚彤等2.1. 共沉淀法在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金属阳离子的混合溶液中,当基底吸收了一定量的阳离子后,在表面上就会发生沉淀,导致界面成核和LDH晶体生长。

共沉淀法是制备LDH最传统常用的一个方法,其操作也比较简单易行。

Yan等人[10]利用共沉淀法在Fe3O4表面上包覆了M II Al-LDHs (M = Zn, Mg, Ni),合成了系列Fe3O4@LDHs,合成方案如图1所示。

得到的Fe3O4@LDHs具有很好的超顺磁性,对磷酸盐的吸附效果突出,再对其施加外部磁场得到恢复。

这项研究提供了一种简单的方法,即不需要复杂的预处理,就可以实现应用,有效去除水中的磷酸盐。

Zhou等人[11]通过共沉淀法合成了Fe@MgAl-LDH,研究了其对水样品中1-萘酚和2-萘酚的磁性固相萃取能力。

虽然共沉淀法为LDH和其他材料的结合提供了一种简单有效的途径,但是使用这种方法不能得到单分散、窄粒径分布以及形态可调的基于LDH的核壳结构纳米复合材料,某种程度上限制了它的进一步应用。

因此能够对结构、大小和形态精确控制的先进方法亟待探索。

2.2. 自组装法自组装是指利用适当的制备方法,在非共价键的相互作用下,基本结构单元自发形成有序结构,成为有一定功能的材料和器件,这个过程不需要人加以干预。

Ji等人[12]利用自组装法合成SiO2@NiAl-LDH,合成方案如图2所示。

加阴离子表面活性剂使单分散SiO2球表面带负电荷;LDH自身层板带正电荷;通过静电吸附作用,NiAl-LDH包覆在SiO2球上,合成了SiO2@NiAl-LDH。

合成得到的SiO2@NiAl-LDH,展现了优秀的电流变特性,在汽车工业中具有实际应用价值。

Jiang等人[13]提出了自组装法合成SiO2@CoAl-LDH@graphene的方案,SiO2@CoAl-LDH@graphene 的加入显著抑制了CO和环氧树脂分解产生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量,从而消除了有毒废水的毒性。

自组装法制备的基于LDH的核壳结构纳米复合材料可以获得LDH和其他材料的内在属性,得到的外壳实现了纳米尺度,在构建先进多功能材料方面具有应用潜力。

然而,在大多数情况下只有静电力被用于重组过程,纳米复合材料的结构受限,进而限制了基于LDH的核壳结构纳米复合材料的进一步的应用。

2.3. 原位生长法原位生长法利用不同元素之间在一定条件下发生的化学反应,在模板上吸附或者包覆复合物、配合物等前躯体,作为成核以及生长中心,诱导晶体进一步生长。

Ning等人[14]通过原位生长法在Co3O4纳米线阵列的表面上生长LDH纳米片外壳,合成了分层结构的Co3O4@NiAl-LDH核壳纳米线阵列,合成方案如图3所示。

电流密度2 A/g时,Co3O4@NiAl-LDH的比电容为1772 F/g,由此可以看出合成得到的Co3O4@NiAl-LDH比电容性能优良,表现出很有应用前景的超级电容性能。

该研究提供一种有效策略来制备具有核壳结构的分层材料,可以用于制造能量存储和转换等方面的器件。

Chen等人[15]在没有层层淀积和超声处理的情况下,采用原位生长法合成了核壳SiO2@LDH,控制溶液的pH值可以改变SiO2核的大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