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反应工程教案5(化工13)

合集下载

反应工程教学设计

反应工程教学设计

反应工程教学设计背景介绍反应工程是化学工程领域中重要的学科,涉及化学反应动力学、传热传质等多学科的知识。

在工业生产中,应用广泛,包括化学制品、石油和石化、精细化学品、食品、制药、环保等行业。

在化工专业中,反应工程是必修课程,也是学生们掌握化学工程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

如何进行有效的反应工程教学设计,是化工专业教师和教育管理者们一直在关注的话题。

教学目标反应工程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和化工实践能力,使其能够理解和掌握化学反应原理和反应过程,包括反应动力学、反应机理、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等。

教学内容理论课程反应工程的理论课程包括以下内容:1.化学反应原理2.反应动力学3.反应机理4.热力学实验课程反应工程的实验课程包括以下内容:1.反应条件的选择和优化,包括反应温度、反应物浓度、反应容器的选择等;2.反应速率的测定方法,包括滴定法、分光光度法、流变法等;3.反应过程的控制方法,包括流量控制、温度控制、压力控制等;4.反应工程的设计方法,包括反应器的选择和设计、反应条件的优化等。

教学方法理论课程的教学方法在进行反应工程的理论课程教学时,可以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讲授课件。

结合图表和实例,讲解反应工程中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案例分析。

通过分析实际生产中的反应过程,让学生了解反应工程的具体应用。

3.互动讨论。

引导学生思考,提高他们的思考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实验课程的教学方法在进行反应工程的实验课程教学时,可以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授课和演示。

通过教师的授课和实验演示,让学生了解实验操作步骤和实验数据处理方法。

2.学生自主实验。

在教师指导的情况下,学生独立完成实验操作,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3.实验报告。

通过撰写实验报告,让学生对实验内容进行总结和归纳,提高他们的科学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教学评价反应工程教学的评价主要有学生学习能力和教学效果两方面。

学生学习能力的评价学生学习能力的评价包括以下方面:1.实验操作技能能力。

化工反应工程教案模板范文

化工反应工程教案模板范文

课程名称:化工反应工程授课对象:化工专业本科生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目标:1. 理解化工反应工程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掌握常见的化工反应类型及其特点。

3. 学会化工反应器的设计和操作。

4.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1. 化工反应工程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常见化工反应类型及其特点。

3. 化工反应器的设计和操作。

教学难点:1. 复杂化工反应器的设计和操作。

2. 不同反应条件对反应器性能的影响。

教学准备:1. 多媒体课件2. 实验器材:反应器、温度计、压力计、流量计等3. 实验数据记录表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回顾化工反应工程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提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二、讲授内容1. 化工反应工程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化工反应工程是研究化学反应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和控制的科学。

- 化工反应工程的主要内容包括:反应动力学、反应器设计、反应过程优化等。

2. 常见化工反应类型及其特点- 链式反应:具有连锁反应特点,如聚合反应。

- 平衡反应: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达到动态平衡,如合成氨反应。

- 非平衡反应: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没有达到动态平衡,如催化反应。

三、实验操作演示1. 实验器材准备。

2. 反应器的设计和操作。

3. 不同反应条件对反应器性能的影响。

四、课堂小结1.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 强调化工反应工程的重要性。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回顾上一节课的学习内容。

2. 提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二、实验操作1.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操作。

2. 教师现场巡回指导。

三、实验结果分析1. 学生根据实验数据,分析不同反应条件对反应器性能的影响。

2. 教师点评学生的实验结果和分析方法。

四、课堂小结1. 总结本节课的实验内容。

2. 强调实验操作和数据分析的重要性。

五、课后作业1. 完成实验报告,包括实验目的、实验过程、实验结果、实验分析和结论。

2. 思考并回答以下问题:- 不同反应条件对反应器性能有哪些影响?- 如何优化反应器设计以提高反应效率?教学评价:1. 实验操作正确率。

化学反应工程教案

化学反应工程教案

课程教案课程名称:化学反应工程任课教师:所属院部:教学班级:化工1203-04教学时间:2014 —2015 学年第2 学期课程基本信息1绪论第一章均相单一反应动力学和理想反应器1.1 基本概念1.2 建立动力学方程的方法一、本次课主要内容化学反应工程课程的性质、反应器的分类及操作方式、反应器设计的基本方程和工业反应器的放大方法、化学反应速率的不同表示方式及其相互关系、化学反应速率方程的变换与应用、化学反应动力学方程的计算、建立动力学方程的方法及其应用。

二、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化学反应工程的研究对象、目的,掌握化学反应工程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熟悉化学反应工程在工业反应过程开发中的作用。

三、教学重点难点1、化学反应工程的研究目的、内容和方法。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课堂讲授、提问、讨论;使用多媒体教学方式。

五、作业与习题布置书后习题第3、6、7题2绪论一、化工生产中设备的分类化工产品的生产是通过一定的工艺过程实现的,工艺过程是指从原料到制得产品的全过程。

每个化工产品的工艺过程是不同的,但有共同的特点:1,工艺过程是由设备、管道、阀门和控制仪表组成的;2,化工设备分为两大类(1)不含化学反应的设备这类设备中没有发生化学反应,只改变物料的状态,物理性质,不改变其化学性质。

在鼓风机和泵中只有能量的转换,从中能转换成机械能,输送物料;在换热器和冷却塔中只改变物料的温度,物料的化学性质没有起变化;贮槽只是起贮存物料作用(2)化学反应器在这类设备中发生了化学反应,通过化学反应改变了物料的化学性质图中的一段炉、二段炉、变换炉、甲烷化炉、合成塔等都是化学反应器。

物料在反应器中发生了化学反应,物料性质起了变化。

可见,化学工业生产是由物理过程和化学反应过程组成的,其中化学反应过程是生产过程的关键。

化学反应器的任务是完成由原料转变到产物的化学反应,是化工生产的核心设备。

“化学反应工程”的研究对象是工业规模的化学反应器。

二、《化学反应工程》任务“化学反应工程”于50年代初形成,是化学工程的一个分支。

化工反应工程教案设计方案

化工反应工程教案设计方案

化工反应工程教案设计方案一、课程简介化工反应工程是化学工程专业的重要课程之一,主要研究化学反应过程的设计、优化和控制。

通过化学反应工程的学习,可以使学生掌握化学反应工程的基本理论和技术,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本课程主要涉及化工反应的基本原理、反应动力学、反应工程设计和模拟等内容。

二、教学目标1. 理论目标(1) 了解化工反应的基本原理和反应机理;(2) 掌握化学反应的动力学原理和实验方法;(3) 学习化工反应工程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方法;(4) 掌握化学反应工程的模拟和优化技术。

2. 能力目标(1) 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2)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3) 培养学生的问题分析和解决能力。

三、教学内容1. 化工反应的基本原理(1) 化学反应的定义和基本概念;(2) 反应热力学和动力学基础;(3) 化学平衡和平衡常数;(4) 化学反应速率和反应级数。

2. 化学反应动力学(1) 反应速率方程的推导和应用;(2) 反应活化能和反应速率常数;(3) 催化剂的作用和影响;(4) 反应动力学实验的设计和操作。

3. 化工反应工程设计(1) 反应器的基本类型和原理;(2) 反应器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方法;(3) 反应器的控制和操作;(4) 反应工程的安全性分析和评价。

4. 化学反应工程模拟与优化(1) 反应工程的数学模型和仿真技术;(2) 反应工程的优化设计方法;(3) 反应过程的动态模拟和控制。

四、教学方法1. 理论课理论课采用讲授和互动式教学结合的方式,重点讲解化工反应的基本原理和动力学知识,引导学生运用理论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2. 实验课实验课采用实验操作和实验报告结合的方式,通过设计和进行化学反应动力学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研究能力。

3. 课程设计课程设计采用小组合作和论文撰写结合的方式,通过分析和设计化工反应工程,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创新能力。

4. 论文综述要求学生针对化工反应工程的某一领域进行深入研究并撰写论文综述,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和表达能力。

反应工程教案

反应工程教案

C h i n aU ni v er s i ty ofe n c e an dT e ch n ol o gy,h a n g h ai,Ch i naE CU STE a st Ch i na Un i ve r si t yo fS c ie n ce an dT e ch n ol o gy,S h an g ha i,C hi n aE CU STE a st Ch i na Un i ve r si t yo fS c ie n ce an dT e ch n ol o gy,S h an g ha i,C hi n aE CU Ss t Ch i na Un i ve r si t yo fa n dT e ch n ol o gy,h i na《化学反应工程》课程教案1.课程简介z课程名称:化学反应工程z课程类型:专业必修课z课程内容简介:化学反应工程是以工业规模的化学反应过程为研究对象,研究过程速率及其变化规律,宏观动力学因素对化学反应过程的影响,以实现工业反应过程开发、设计、放大和操作的优化。

学习本门课程,学生应牢固地掌握化学反应工程中最基本的原理和计算方法,运用科学思维方法,增强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程教学将突出阐述反应工程理论思维方法,重点讨论影响反应结果的工程因素(如返混、混合、热稳定性和参数灵敏性等),并以开发实例进行分析,培养学生应用反应工程方法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课程是完成化工原理和化学反应工程等课程后的一门化学工程主要专业课。

z课时:48学时z学分:3学分z班级: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含理优,工优),三年级z教材:《化学反应工程》朱炳辰化学工业出版社;《化学反应工程原理》张濂、许志美、袁向前 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z参考书:《工业反应过程的开发方法》陈敏恒,袁渭康,华东化工学院出版社《化学反应工程》陈甘棠主编化学工业出版社《化学与催化反应工程》李绍芬,天大《Chemical Reaction Engineering》O.levenspil,John wiley & Sons,Inc.2nd.ed.z考核方式:笔试+小论文z教师姓名:2.教学大纲与教学进程z章、节教学内容2.1绪论学习了解反应工程的研究对象,研究目的和研究方法。

化学反应工程第五版教学设计

化学反应工程第五版教学设计

化学反应工程第五版教学设计一、课程背景化学反应工程是化学工程中的一个重要领域,它与化学反应、热力学、流体力学等学科密切相关。

化学反应工程的目的是通过设计和运营反应器,使得反应物能够以最优的速率转化为产品,并保证反应的安全性和经济性。

本课程旨在让学生掌握化学反应工程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为培养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奠定基础。

二、教学目标•了解化学反应工程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掌握化学反应速率、反应能量、反应平衡及其在工程设计中的应用;•熟悉不同类型反应器及其设计参数;•能够计算和优化反应器的设计参数以达到最优性能;•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科研创新精神。

三、教学内容及安排第一章化学反应工程基础1.1 化学反应动力学与速率常数 1.2 化学反应平衡及其影响因素 1.3 化学反应与热力学 1.4 化学反应工程概述与应用第二章反应器设计基础2.1 理想化反应器 2.2 真实反应器及其模型 2.3 不同反应器类型及其应用场景 2.4 反应器设计中的流体力学分析第三章反应器操作与控制3.1 反应器的控制方式及其优化 3.2 搅拌反应器的搅拌及其对反应性能的影响 3.3 反应器中物料的混合与传递第四章工艺参数优化4.1 反应器设计及优化的常用方法 4.2 工艺参数优化的数学模型 4.3 工程实践中的应用案例四、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课程采用课堂授课、案例解析、实验模拟等教学方法。

通过讲解基本理论,分析实际工程案例和进行实验模拟等方式,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和创新引领精神。

同时,教师也会针对学生的不同需求,进行个性化的指导和辅导。

五、考核方式课程评分主要考核两个方面:课堂考勤和实践报告。

其中,课堂考勤占30%,实践报告及分析占70%。

实践报告包括反应器设计、优化和模拟实验实践报告。

六、教材和参考书目•化学反应工程导论(第三版),刘学敏,中国石化出版社,2018年•化学反应工程(第五版),Fogler H S,化学工业出版社,2015年•反应工程原理及其应用,G不等0,化学工业出版社,2008年七、教学团队本课程教学团队由本校化学工程专业资深教师和企业资深技术专家组成,他们既有扎实的科研基础,也有丰富的工程实践经验。

化学反应工程教学案6(化工13)_胡江良

化学反应工程教学案6(化工13)_胡江良

化学反应工程课程教案授课题目(教学章、节或主题)第2章复合反应与反应器选型2.2自催化反应特性与反应器选型 2.3可逆反应特性与反应器选型教学目的、要求(分掌握、熟悉、了解三个层次)熟悉自催化反应和可逆反应的特点;教学重点及难点:重点:自催化反应和可逆反应的特点。

难点:自催化反应和可逆反应反应器的选择。

教学基本内容22自催化反应特性与反应器选型自催化反应是复合反应中的一类。

其主要特点是反应产物能对该反应 过程起催化作用,加速该反应过程的进行。

特点:反应产物中含有对此反应有催化作用的组分。

因此,常在反应开始时加入少量有催化作用的产物。

反应1;話一>尸用]一>火=一加=比恒曲4反应 2: A + P —> P-\-—> r 2 = —p 4-「A =二(t j )=(总1)(%) =KC A k2(MP在整个反应过程中,A 组分被反应掉了,但是生成了等量的 P 组分, 则A 与P 的总摩尔数是恒定的,即:C A0C P0= C A C P = C 0 = C P 二 C A0 C P0 - C A- r A - ( ~r Aj ) = ("T AI )(_rA2^ k 1C Ak 2C AC^= k 1CAk 2C A(CA0Go〜CA)dC ^ =k i C A 【1 +代 / kJ©。

+c p° -C A )] dt1. 2. 了解自催化和可逆反应反应器的选择; 3. 了解自催化和可逆反应反应器类型;方法及手段第2章复合反应与反应器选型讲解A 组分的消耗速率为:最大反应速率对应的反应物浓度(极值原理)2k2在反应初期,尽管反应物的浓度较高,但是由于产物的浓度很低, 所有总反应速率不大;随着反应的进行,产物浓度增加,反应物浓度虽然降低,但是其值仍然较大,因此,反应速率将是增加的。

当反应进行到某一时刻时,反应物浓度的降低对反应速率的影响超过了产物浓度增加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反应速率开始下降。

化工反应工程教案范文模板

化工反应工程教案范文模板

---课程名称:化工反应工程授课对象:化工、化学工程与工艺等专业本科生授课时间:2课时教学目标:1. 理解化工反应工程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掌握化工反应器的设计、操作和优化方法。

3. 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化工反应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一、引言1. 化工反应工程的概念及重要性2. 化工反应工程的研究内容和应用领域二、基本原理1. 反应速率方程2. 反应动力学3. 反应器类型及选择三、反应器设计1. 常见反应器类型介绍2. 反应器设计参数及计算方法3. 反应器尺寸和形状的选择四、反应器操作与优化1. 反应器操作条件对反应的影响2. 反应器操作参数的优化方法3. 实例分析:反应器操作参数的优化教学过程:一、引言(10分钟)- 通过提问和讨论,引导学生思考化工反应工程的意义和应用。

- 简要介绍化工反应工程的研究内容和应用领域。

二、基本原理(30分钟)- 讲解反应速率方程和反应动力学的基本概念。

- 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理解不同类型反应的速率方程和动力学特征。

- 介绍常见反应器类型,如釜式反应器、管式反应器等。

三、反应器设计(30分钟)- 讲解反应器设计参数,如体积、表面积、停留时间等。

- 介绍反应器尺寸和形状的选择方法,以及计算步骤。

- 通过案例演示,让学生了解如何根据反应类型和工艺要求选择合适的反应器。

四、反应器操作与优化(30分钟)- 讲解反应器操作条件对反应的影响,如温度、压力、搅拌速度等。

- 介绍反应器操作参数的优化方法,如实验设计、响应面法等。

- 通过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如何进行反应器操作参数的优化。

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结合多媒体课件,讲解化工反应工程的基本概念、原理和设计方法。

- 案例分析:通过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化工反应工程在实际应用中的问题和解决方案。

- 学生讨论: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作业与思考题:1. 请简述化工反应工程的研究内容和应用领域。

2. 举例说明常见反应器类型及其特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化学反应工程课程教案
从本质上说,物理过程不改变反应过程的动力学规律。

也就是说,反应的动力学方程并不因为物理过程的存在而发生变化。

但是,流体的流动、传质、传热过程会影响实际反应场所的浓度和温度在时间、空间上的分布,从而影响实际反应场的浓度和温度在时间、空间上的分布,从而影响反应的最终结果。

对某个具体反应,选择反应器、操作条件和操作方式主要考虑化学反应本身的特征与反应器特征,最终选择的依据将取决于所有过程:一是反应器的大小,二是产物分布济性。

过程的经济性主要受两个因素影响;而对于复合反应,首先要考虑产物分布。

2.1单一不可逆反应过程与反应器
2.1.1单一不可逆反应过程平推流反应器与全混流反应器的比较
在反应器设计评比中,只考虑如何有利于反应速率的提高。

当然,其中一个重要因素是,考察反应器的大小.
一、理想流动反应器的体积比较
基本条件:
和反应温度均相同;等容过程。

V R ,V RP ,V RM 分别表示间歇反应器体积、平推流反应器
体积和全混流反应器体积,则:
当转化率越大,则两者的差距
较大,所以可采用低转化率操作。

1、对同一单一的正级
数反应,在相同工艺
00,,A Af V C x Af A 0A00A x R dx V V C r =⎰Af A 0A00A x Rp
dx V V C r =⎰00()A Af RM A f
V C x V
r =0000[]
[]
Rp A RM A V V C OABD V V C OCBD ==1
<RM RP
V V。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