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化学知识点总结及练习题详细
初中化学基础知识与题目 含答案

是碱. 方法二:加铁盐溶液有红褐色沉淀生成;加铜盐溶液有蓝色沉淀的是碱。
11.盐:电离时生成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的化合物。 第一种分类方法:
a.正盐(酸碱完全中和的产物,没有可电离的氢离子或氢氧根离子),例如 NaCl、Na2 S ,KNO3
无氧酸正盐叫 “某化某”Na2 S_______ MgCl2__________FeS__________
元素的化学性质跟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关系最密切。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
(二)物质的分类
金属单质
物
混合物
单质 非金属单质
物质种类
稀有气体
酸性氧化物
氧化物 碱性氧化物
质
纯净物 无机物
酸
其他氧化物
化合物 碱
有机物 (缺)
盐
3.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混合而成(或由不同种物质组成) 例如,空气,溶液(盐酸、
c.碱式盐(化学式的中间有―OH‖):Cu2 (OH)2 CO3
第二种分类方法
按盐中相同部分的离子称为某类盐:含碳酸根离子的盐称为碳酸盐、含硫酸根离子的盐称为
硫酸盐、含硝酸根离子的盐称为硝酸盐、含铁离子的盐称为铁盐,等等。
12.酸碱指示剂(石蕊试液、无色酚酞)和PH值:
酸溶液的PH值小于 7(如盐酸、稀硫酸、硝酸),酸性越强 PH 值越小,酸性越弱 PH 值越
其他沉淀是白色(包括 F(e OH)2)有以下常见的沉淀:Mg(OH)2 Al(OH)3 CaCO3 BaCO3
Ag2 CO3 推断题中,往沉淀物加稀硝酸:若讲沉淀不溶解,则沉淀中一定有 AgCl 或 BaSO4 ;若讲沉
淀
பைடு நூலகம்全部溶解,则沉淀中一定没有 AgCl 或 BaSO4 ;若讲沉淀部分溶解,则沉淀中一定有 AgCl 或 BaSO4 中的一种,且还有另一种可溶于稀硝酸的沉淀。
最新中考化学九年级化学知识点归纳(上下册全)+ 化学推断题练习

中考化学九年级化学知识点归纳(上下册全)绪言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1、化学是在分子、原子层次上研究物质组成、结构、性质、变化规律的科学。
2、化学家及他们的重要贡献(1)道尔顿的原子论和阿伏加德罗的分子学说的创立,奠定了近代化学的基础。
(2)门捷列夫发现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
(2)拉瓦锡是最早得出空气由氧气和氮气组成的科学家。
(3)张青莲为相对原子质量的测定作出卓越贡献。
(4)侯德榜是我国制碱工业的先驱,发明联合制碱法。
3. 绿色化学:无毒无害的原料及条件,减少废物排放,最好是零排放,产品要环保健康安全。
第一章走进化学世界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一、物质的变化1、概念: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
例:石蜡熔化、水结成冰、汽油挥发化学变化——有其它物质生成的变化例:煤燃烧、铁生锈、食物腐败、呼吸2、判断变化依据:有无其它(新)物质生成。
有则是化学变化,无则是物理变化二、物质的性质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化学变化就表现出的性质。
包括: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密度、硬度、溶解性、挥发性、延展性、导电性、吸水性、吸附性等。
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活泼性、稳定性、腐蚀性、毒性、金属活动性等。
课题2 化学是一门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一、化学研究的对象是:物质,以实验为基础。
学习化学的途径是:科学探究,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
二、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1、现象:蜡烛逐渐熔化,燃烧,发出红光,火焰分为三层(外焰、内焰、焰心)。
2、产物:二氧化碳、水检验:二氧化碳——在火焰上方罩内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变浑浊)水——在火焰上方罩冷而干燥的烧杯(变模糊或有水珠出现)3、物理性质:白色的固体,密度比水小,硬度小4、燃烧后:有一股白烟,能重新燃烧。
说明蜡烛燃烧是蜡烛气化后的蜡烛蒸气被点燃。
三、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气体的探究1、原理:A、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成白色浑浊夜(特性),可使燃烧着的木条熄灭。
初三化学全册基础知识点(含答案).doc

初三化学回归教材复习要点第一单元复习基本操作P18-221、能直接加热的仪器有试管.蒸发皿.燃烧匙、Wo需垫石棉网加热的仪器有烧杯、锥形瓶.平底烧瓶。
2、如何证明空气中含水蒸气和二氧化碳?水蒸气:(1)取少量浓硫酸于烧杯中,称量其质量,将烧杯放置于空气中一段时间,再称量其质量,质量变重了,说明空气中有水蒸气;(2)取少量氢氧化钠固体于小烧杯中,放置在空气中,发现氢氧化钠固体潮解,说明空气中含有水蒸气。
(放置在空气中的饼干变软;从冰箱中拿出来的矿泉水瓶外有水珠)二氧化碳:收集一瓶空气,向瓶中加入适量的澄清石灰水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空气中含有二氧化碳。
3、有三瓶气体,分别是空气、二氧化碳和氧气,用简单的方法区别它们。
分别三瓶气体中伸入燃着的木条,若燃着的木条熄灭,则是二氧化碳;若燃着的木条燃烧更旺,则是氧气;若燃着的木条无明显变化,则是空气。
4、物理性质一般有颜色、状态、气味、硬度、熔点、沸点、密度、溶解度;化学性质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
5、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各举一个例子分别属于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从空气中分离氧气、生石灰在空气中变质。
第二单元1、空气属于混合物;其中氮气占78%;氧气占21%。
(指的是体积)2、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P27图2-3观察到的现象是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冷却后打开止水夹,水倒流入集气瓶,约占瓶内空间的1/5;从这个实验得到的结论是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1/5;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 0这个实验除了可以测定氧气含量外,还可知道氮气的有关性质,如难溶于水。
3、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如水、液氧、液氮;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组成,如空气、溶液、合金。
单质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如铁、氧气;化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如高猛酸钾、二氧化碳、氢氧化钠;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其中一种是氧元素,如过氧化氢、水。
初三化学知识点梳理及例题

初三化学知识点梳理及例题第1篇:初三化学知识点梳理及例题1、物质的变化与*质(1)物质的变化包含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这是中考必考的内容。
通常是让同学们根据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来辨别一个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
(2)物质的*质包含化学*质与物理*质,通常是考查同学们能不能根据物质的*质来选择其用途。
(3)纯净物、混合物的区分。
此考点往往结合物质的组成与分类来考查同学们是否能对一些常见物质进行分类。
2、基本的实验技能考查同学们能否熟练掌握基本实验*作,是否掌握实验探究的方法。
【解读经典考题】考点一:物质的变化与*质例1下列生活事例中,主要过程为化学变化的是:a.功夫深,铁杵成针b.佳节到,焰火缤纷c.春天来,*雪消融d.美酒开,满屋飘香解读: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化学变化过程中生成了新物质。
这里所说的生成了新物质,是指物质本质上发生了改变,而不仅仅是状态上的改变。
a功夫深,铁杵成针只是体积上的改变,铁杵是铁,它磨了针也还是铁,发生的只是形态上的变化,而本质并没有变,因此铁杵成针是物理变化。
类似的c、d都是物理变化。
b焰火缤纷是火*燃烧时引起的,火*燃烧后生成的二氧化硫、氮气等气体是与火*在本质上截然不同的物质,因此焰火缤纷这个过程是化学变化。
*:b考点二:纯净物、混合物的区分。
例2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a.碱式碳*铜b.医用消毒酒精c.澄清石灰水d.上海市管道煤气解读:区分纯净物与混合物是以所含物质的种类为依据的,如所给物质只含有一种物质则是纯净物,如含有多种物质则是混合物。
在区分纯净物和混合物时容易出现的错误是以所含元素作为区分的依据,如有的同学认为含有一种元素的物质一定是纯净物,而含有多种元素的则是混合物。
同学们看下面的例子:如氧气(o2)和臭氧(o3)混合后只含有一种元素,但是由于氧气和臭氧是两种不同的物质,因此氧气(o2)和臭氧(o3)混合后所得物质为混合物。
而二氧化碳(co2)虽然含有两种元素,但他们化合成了一种物质———二氧化碳,因此它是纯净物。
初三化学上册知识点及习题完整版

初三化学上册知识点及习题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初三上册知识点及习题(附答案)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知识点:1、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1):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
①宏观上没有新物质生成,微观上没有新分子生成。
②常指物质状态的变化、形状的改变、位置的移动等。
例如:水的三态变化、汽油挥发、的升华、木材做成桌椅、玻璃碎了等等。
(2):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也叫化学反应。
①宏观上有新物质生成,微观上有新分子生成。
②常常伴随一些反应现象,例如:发光、发热、产生气体、改变颜色、生成沉淀等。
有时可通过反应现象来判断是否发生了或者产物是什么物质。
2、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1):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
①也并不是只有物质发生时才表现出来的性质;例如:木材具有密度的性质,并不要求其改变形状时才表现出来。
②由感官感知的主要有:颜色、状态、气味等。
③需要借助仪器测定的物理性质有:熔点、沸点、密度、硬度、、等。
(2):物质只有在化学变化中才能表现出来的性质。
例如:物质的、、氧化性、、、等。
习题【例1】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A.有无颜色变化B.有无新物质生成C.有无气体生成D.有无发光、放热现象【例2】 判断镁条在空气中燃烧是化学变化的依据是()A .发出耀眼的白光B .生成白色粉末氧化镁C .镁条逐渐变短D .放出大量的热【例3】 化学上把“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叫做化学变化”,下面对化学变化中“新物质”的解释,正确的是()A .“新物质”就是在组成或结构上与变化前的物质不同的物质B .“新物质”就是与变化前的物质在颜色、状态等方面有所不同的物质C .“新物质”就是与变化前的物质在元素组成上不同的物质D .“新物质”就是自然界中不存在的物质【例4】 我们生活在千姿百态的物质世界里,各种物质之间存在着多种相互作用,也不断发生着变化。
(完整版)初三化学期末考试复习知识点及习题

初三化学期末考试复习知识点及习题第一单元1.物质的变化(1)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通常是物质的形状、状态发生变化。
(2)化学变化:有其他物质生成的变化,变化中常伴随有放热、发光、颜色变化、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现象。
(3)物理变化、化学变化判断依据:有没有其他物质生成。
(4)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关系:化学变化过程中一定伴随物理变化,物理变化过程中不一定发生化学变化。
例1.下列物质的变化过程中,没有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A.吃进的食物一段时间被消化了B.人参加课外体育活动时呼吸作用增强C.水放进冰箱一段时间后结成冰D.氨基酸被人体吸收后结合成各种蛋白质例2.“民以食为天”。
下列过程主要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洗菜B.酿酒C.碾米D.淘米例3.下列物质的变化过程中,前者是物理变化,后者是化学变化的是( )。
A.钢锭轧成钢板、木棍受力被折断,B.汽油燃烧、二氧化碳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C.铜在潮湿空气中生成铜绿、液态水凝成冰D.铁受热熔化、石蜡燃烧2.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1)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溶解性、吸附性、导电性等。
(2)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如可燃性、稳定性、不稳定性、活泼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毒性等。
例1.下列叙述中,属于酒精化学性质的是( )。
A.酒精是无色透明、具有特殊气味的液体B.酒精易挥发C.酒精能在空气中充分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放出大量的热D.酒精的密比水的密度小例2.加热某固体物质时产生了气体,对于这一变化的分析,正确的是( )。
A.一定属于物理变化B.一定属于化学变化C.如果是化学变化,就不可能存在物理变化D.可能是物理变化,也可能是化学变化3.药品的取用(1)取用原则:①“三不”原则:不摸、不闻,不尝;②节约原则:要严格按实验规定的用量取药品;如果没有说明用量时,应按最少量取用:液体1~2mL,固体只需盖满试管底部;③处理原则:实验用剩的药品应放入指定容器内,既不能放回原瓶,也不能随意丢弃。
人教版初中化学重点考点必会知识点汇总可打印

初中化学重点考点必会知识点汇总一、化学基本概念1. 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常伴随发光、发热、颜色变化、产生气体、生成沉淀等现象,如铁生锈、蜡烛燃烧等。
本质是分子破裂、原子重新组合形成新物质的过程。
-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如物质的三态变化(水的蒸发、冰的融化)、形状改变(玻璃破碎、铁丝弯曲)等。
只是物质的状态、形状等发生了变化,物质本身的组成和结构未改变。
2. 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如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稳定性等。
例如,氢气具有可燃性,可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
-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包括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溶解性、挥发性、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等。
例如,铁是银白色固体,有金属光泽,密度较大。
3. 纯净物和混合物-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可以用专门的化学符号表示,如氧气(O₂)、水(H₂O)、氯化钠(NaCl)等。
有固定的组成和性质。
-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混合而成,没有固定的组成和性质,各成分保持各自的性质,如空气(含有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等多种气体)、海水(含有水、氯化钠、氯化镁等多种物质)等。
4. 单质和化合物-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如氢气(H₂)、氧气(O₂)、铁(Fe)等。
分为金属单质(如铁、铜、铝等)、非金属单质(如氢气、氧气、碳等)和稀有气体(如氦气、氖气、氩气等)。
-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如水(H₂O)、二氧化碳(CO₂)、高锰酸钾(KMnO₄)等。
根据组成和性质不同可分为氧化物、酸、碱、盐等。
5. 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如二氧化碳(CO₂)、氧化铁(Fe₂O₃)、水(H₂O)等。
氧化物可分为金属氧化物(如氧化铁、氧化铜等)和非金属氧化物(如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
二、化学实验基本操作1. 药品的取用-固体药品:块状药品用镊子夹取,操作时先把容器横放,把药品放入容器口,再把容器慢慢竖立起来,使药品缓缓滑到容器底部,防止打破容器,如取用锌粒;粉末状药品用药匙或纸槽取用,先使试管倾斜,把盛有药品的药匙(或纸槽)小心地送至试管底部,然后使试管直立起来,如取用碳酸钠粉末。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全册知识点归纳及习题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全册知识点归纳及习题
本文旨在对人教版九年级化学全册的知识点进行归纳,并提供相关题供同学们练。
第一章物质的分类
1.1 物质的种类
- 纯物质:由同一种元素或化合物组成的物质
- 混合物:由两种及两种以上的物质按一定比例混合而成的物质
1.2 分离混合物的方法
- 过滤:根据物质易溶解或不能溶解的特性进行分离
- 蒸馏:根据物质沸点差异进行分离
- 磁选:根据物质磁性差异进行分离
- 浓度法:根据物质溶解度差异进行分离
第二章空气和氧气
2.1 空气的特性
- 成分:氮气78%、氧气21%、其他气体1%
- 性质:透明无色、无味、无臭、能被压缩、不导电
2.2 氧气的制取
将高温下的金属氧化物还原,从而得到氧气
练题
1. 物质的种类包括$\_\_\_\_$和$\_\_\_\_$。
2. 分离混合物的方法包括$\_\_\_\_$、$\_\_\_\_$、$\_\_\_\_$和$\_\_\_\_$。
3. 空气的主要成分是$\_\_\_\_$和$\_\_\_\_$,其中氧气的比例为$\_\_\_\_$%。
4. 氧气的制取方式是$\_\_\_\_$法。
以上为本文的知识点归纳及相应习题,希望同学们认真学习,获得更好的成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化学式和化合价一、考点解读主要知识框架:(一)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1、化学的书写(1)单质化学式的书写:①直接用元素符号表示②用Xn这种形式表示(2)化合物①两种元素形成的化合物②酸:某酸③碱:氢氧化某④盐:某酸某或某化某书写化学式时应注意:①一般是正价元素在前,负价元素在后。
②因纯净物有固定的组成,所以只有一种化学式,故不能随意改动化学式中的角码。
③化学式中原子个数比是一个最简比。
④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可用于判断化学式书写是否正确。
2、化学式的意义(1)表示一种物质;(2)表示该物质的一个分子(如果是由分子构成的物质)(3)表示该物质的元素组成;(4)表示该物质的分子由哪些原子构成。
(二)化学式的计算根据化学式的计算题型主要有化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各元素的质量比和某元素的质量分数,在复习中除应熟练掌握这三种基本题型外,还应熟练掌握下列两种计算:(1)化合物质量与其中某元素质量的比;(2)化合物的化学式中原子个数比等于该元素质量与其相对原子质量之比。
在求解有关化学式的计算题时,应熟练掌握一些解题技巧。
(三)常见元素的化合价1、意义:表示原子之间相互化合的数目比。
①化合价有正价和负价。
②氧元素通常显-2价;氢元素通常显+1价;金属元素跟非金属元素化合时,金属元素显正价,非金属元素显负价;一些元素在不同物质中可显不同的化合价。
③单质中元素的化合价为零。
④在化合物里,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
3、口诀:1常见单质化合价钾钠银氢正一价钙钡镁锌正二价氟氯溴碘负一价三铝四硅氧负二铜有一二铁二三单质零价要牢记2常见原子团化合价一价铵根氢氧根另外还有硝酸根二价硫酸碳酸根三价只有磷酸根除了铵根皆为负常写常用须记住二、典例解析例1、甜蜜素(C6H12O3NSNa)是一种甜味添加剂。
下列有关甜蜜素的说法正确的是()A.它属于糖类 B.其中C、H、O元素的质量比为6∶1∶4C.它由5种元素组成 D.它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00解析:本题考查了物质的宏观组成和化学式的有关计算,已知甜蜜素是由C、H、O、N、S、Na六种元素组成的,其中C、H、O元素质量比是6∶1∶4,相对分子质量201,而糖类物质是由C、H、O三种元素组成无N、S、Na等元素。
答案:B例2、下列微粒符号中,对“2”含义的理解正确的是()A.2Cu中的“2”表示2个铜元素 B.Fe2+中的“2”表示每个亚铁离子带有2个单位的正电荷C.H2S中的“2”表示一个硫化氢分子中含有两个硫原子D.中化学式上方的“2”表示硫元素为-2价解析:在不同的化学用语中,数字的含义是不同的。
说明如下:元素符号:①前面的数字表示原子的个数;②右下角的数字表示1个某分子中该原子的个数;③正上方的数字“±n”表示某物质中该元素的化合价。
离子符号:①前面的数字表示离子的个数;②右上角的数字“n±”表示离子所带有的电荷数。
化学式:前面的数字表示分子的个数。
答案:B例3、以二氧化锡(SnO2)为敏感材料制成的“气—电”转换器,可用于对有害气体的监测。
SnO2中Sn的化合价为()A.-4 B.+4 C.+3 D.+2解析:在化合物中,各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0,根据常见元素化合价,氧元素-2价,可计算出锡的化合价为+4价。
例4、合成氮化镓纳米材料是1998年中国十大科技成果之一。
已知镓(Ga)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如下图所示,则:(1)x的值为__________;(2)镓元素的化学性质与下列哪种元素的化学性质最相似_______________(在A、B、C图中选择,填字母);(3)它的氯化物(氯化镓)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___。
解析:原子中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总数,故x=2+8+18+3=31;元素的化学性质与原子结构的最外层电子数关系密切,最外层电子数都是3,其化学性质相似,故选B;镓最外层3个电子,易失去显+3价,氯为-1价,故其氧化物的化学式为GaCl3。
答案:(1)31;(2)B;(3)GaCl3例5、已知氮元素的氧化物中,氮、氧元素的质量比为7:16,则可能是下列哪种化合物()A.NO2 B.N2O C.N2O5D.NO答案:A化学式和化合价备考模拟答案:1-5C D C D D, 6--10 AD A B C B,11--15 B A A B C 16--20 B B D B A1化学式和化合价备考模拟选择题1、人呼吸需要氧气。
氧气的化学式是()A.O B.2O C.O2 D.O32、化学用语是我们学好化学的工具。
下列符号不规范的是()A.氧分子O2B.氢原子H C.镁离子Mg2+ D.+2价的钙元素3、纳米材料在军事上有广泛用途,美国军用飞机F—117的表面就涂有隐身材料纳米氧化铝等。
氧化铝的化学式书写正确的是()A.AlO B.Al2O3 C.Al2O3D.Al3O24、下列各组物质的俗名、化学名称和化学式表示同一种物质的是()A.熟石灰、氧化钙、CaO B.酒精、乙醇、CH3COOH C.烧碱、氢氧化钾、KOH D.纯碱;碳酸钠、Na2CO3 5、下列物质的名称(或俗称)与化学式相符的是()A.硫酸铜CuSO4·5H2O B.熟石灰CaO C.冰CO2D.纯碱Na2CO36、薄荷醇(化学式为C10H20O)可用于糖果、饮料的加香。
下列有关薄荷醇的说法正确的是()A.薄荷醇属于有机化合物 B.薄荷醇由10个碳原子、20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C.薄荷醇中碳元素、氢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0∶20∶1 D.薄荷醇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约为76.9%7、我国科学家发现,亚硒酸钠能消除加速人体衰老的活性氧。
亚硒酸钠中硒元素(Se)为+4价,氧元素为-2价。
则亚硒酸钠的化学式为()A.Na2SeO3B.Na2SeO4 C.NaSeO2 D.Na2SeO28、氯元素有多种化合价,它在高氯酸中显最高价。
下列表示高氯酸的化学式为()A.HClO3B.HClO4C.HClO D.HCl9、石英钟、电子表使用石英晶体代替传统钟表中的摆和游丝,提高了钟表计时的精确度。
已知石英的主要成分二氧化硅(SiO2),其中硅元素的化合价为()A.+2价B.+3价 C.+4价D.+6价10、我市昌乐县被称为“宝石之乡”,主要生产蓝宝石,还有一种与蓝宝石类似的宝石叫祖母绿,它的化学式是Be3Al2(SiO3)6,其中铍元素(Be)的化合价为()A.+1 B.+2 C.+3 D.+411、微型录音机的高性能磁带中,有一种重要的化合物CoFe2O4,其中铁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
则钴元素(Co)的化合价为()A.+1 B.+2 C.+3 D.十412、现有H2S、S、M、SO3四种物质,是按硫元素的化合价由低到高排列的,其中M这种物质的化学式可以是() A.H2SO3 B.H2SO4 C.Na2S D.Na2SO413、下列物质中均有氯元素,它们按下列顺序排列:①KCl;②Cl2;③HClO;④X;⑤NaClO4。
根据这种排列规律,X不可能是()A.AgCl B.KClO3 C.HClO2D.Cl2O514、2005年3月,京沪高速公路发生运氯槽灌车与货车碰撞翻车事故,造成大量氯气泄漏。
救护人员在事故现场喷洒烧碱溶液,来吸收毒性很强的氯气,其化学方程式为:Cl2+2NaOH=NaCl+NaClO+H2O。
则NaClO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A.-1价B.+1价 C.+5价D.+7价15、维生素C(化学式为C6H8O6)主要存在于蔬菜中和水果中,它能促进人体的生长发育,增强人体对疾病的抵抗力,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维生素C不属于氧化物 B.维生素C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6∶1∶12 C.每个维生素C分子由6个碳原子、8个氢原子、6个氧原子构成 D.青少年要多吃蔬菜和水果,切忌偏食16、高铁酸钾(K2FeO4)是—种集氧化、吸附、杀菌、灭藻、去浊、脱色、除臭为一体的新型高效水处理剂。
下列关于该物质的叙述正确的是()A.它是—种氧化物 B.K2FeO4中铁元素的化合价为+6价C.它是—种混合物 D.该物质含有两种非金属元素17、1969年,美国一个天文小组在宇宙星云中发现了甲醛(化学式为CH2O)。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甲醛属于无机化合物 B.星际空间存在有机分子C.甲醛是由碳和水组成的混合物 D.食用被甲醛水溶液浸泡过的水产品对人体无害18、丙氨酸是一种氨基酸,其相对分子质量是89,其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5.8%,则每个丙氨酸分子中含氮原子的个数为()A.4 B.3 C.2 D.119、有一可能含下列物质的硝酸铵样品,经分析知道其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20%。
那么该样品一定含有的下列物质是(括号内的数据为相应物质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A.(NH4)2SO4(21%) B.NH4HCO3(18%) C.CO(NH2)2(47%)D.NH4Cl(26%)20、金属镓(Ga)在化合物中只有一种化合价,相对原子质量为70,其氧化物相对分子质量为188。
则磷酸镓的相对分子质量是(提示:磷酸根离子符号为PO4)()A.165 B.235 C.305 D.无法计算2、化学方程式知识强化一、内容概述本节课我们对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进行了学习。
本单元主要是从定量的方面来研究化学变化,探究化学变化中一些最基础的规律和解决相关问题的方法。
通过本章学习,要求掌握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懂得化学方程式的表示意义,并能利用化学方程式进行简单计算。
二、重点知识归纳及讲解(一)、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质量守恒的原因:化学反应的过程,就是参加反应的各物质(反应物)的原子,重新组合而生成其他物质(生成物)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没有改变,原子的数目没有增减,原子的质量也没有变化,因此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必然相等。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理解质量守恒定律:①该定律只适用于化学反应,不能用于物理变化。
如10g水蒸发变成10g水蒸气就不能说遵循质量守恒定律;②该定律是指质量守恒而不是体积、反应物的分子个数守恒;③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并不是各物质的任意质量之和,不参加反应的物质的质量不能计算在内。
(二)、化学方程式用化学式来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叫做化学方程式。
如硫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硫的反应可表示为:S+O2SO2(三)、书写化学方程式应遵守的原则一是必须以客观事实为基础;二是要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四)、书写化学方程式的步骤1、写:左边写反应物的化学式,右边写生成物的化学式,中间连一条短线。
例如: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可写成:H2O-H2+O22、配:配平,2H2O=2H2+O23、注:注明反应条件和生成物的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