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战争时期日本军队军衔标志简介
日本陆军二战时的作战编制、装备、军衔

日本陆军二战时的作战编制、装备、军衔日本陆军二战时的作战编制、装备日军二战时陆军单兵装备大至如下:士兵:6.5毫米38式步枪,30式刺刀,94甲水壶,前后盒弹匣(120发子弹),钢盔等。
将校:94式手枪,望远镜,军刀,地图囊,将校水壶。
日军还有一种特殊装备89式掷弹筒,这是一种类似微型迫击炮的东西,其结构是一节底部封闭的圆筒后接一段钢管用于握持,钢管底部再铰接一底座,类似迫击炮的座钣,发射微型榴弹,无支架及瞄准具。
可以用来填补迫击炮与手榴弹之间的支援火力空白,威力不比手榴弹强多少。
与枪榴弹相比不占据步枪枪口,但相对枪挂榴弹发射器并无任何优势,作为一种单兵面杀伤武器,曾普遍装备一线部队。
日本陆军的作战编制日军的基本单位是师团,它有多种编制。
在抗战爆发时,日军有十七个常设师团是日军的常备军,番号依次为近卫、一至二十(内欠十三、十五、十七、十八师团)。
编制为四单位制,即师团下辖二个旅团,旅团下辖二个步兵联队,步兵联队辖有三个步兵大队,大队下辖四个步兵中队、一个机枪中队(八挺重机枪)、一个步兵炮小队(二门70mm步兵炮),步兵中队辖三个步兵小队,小队辖一个机枪组(二挺轻机枪)、一个掷弹筒组(二个掷弹筒)和二个步枪组。
师团还辖有一个炮兵联队、一个辎重联队、一个工兵联队、一个骑兵联队(四个骑兵中队与一个机枪中队)以及其他部队。
此时的师团分为两种,一是驮马制,炮兵联队辖有四个大队(三十六门75mm山炮与十二门75mm野炮),步兵联队辖有一个山炮中队(四门山炮)、一个步兵炮中队(四门步兵炮),总编制为28500人。
一是挽马制,炮兵联队有三十六门野炮与十二门120mm榴弹炮,步兵联队辖有一个山炮中队与一个速射炮中队(37mm速射炮四门),总编制为25000人。
此外还有以下一些独立的特种兵部队:骑兵旅团(辖二个骑兵联队与一个骑炮兵联队、一个装甲车队)、坦克联队、独立工兵联队、独立野炮联队(三十六门120mm榴弹炮与十二门75mm野炮)、独立野战重炮兵联队(二十四门150mm重榴弹炮)、野战重炮兵联队(十六门100mm加农炮)、独立重炮兵大队(八门150mm加农炮)、迫击炮大队(中型迫击炮三十六门)、独立山炮兵联队、电讯联队、铁道联队等等。
日本在二战中的几种特殊军服

日本在二战中的几种特殊军服
1
描述:左为日本陆军近卫师团一等兵,中为陆军上校,右为陆军中校。
图片:
描述:左为陆军少将,中为特殊炮兵,右为戴防寒战车帽的战车上士。
图片:
描述:左为关东军少校,中为“国境”巡逻队,右为扫荡步兵。
图片:
描述:左为陆航飞行准尉,中为丛林狙击手,右为岛屿卫戍队。
图片:
描述:左为工兵拆弹手,中为化学掷弹兵,右为拿着2式组装步枪的伞兵。
图片:
描述:左为铁道兵驾驶员,中为丛林掷弹兵,右为戴着白色凉帽的陆军中校图片:
描述:左为穿棉衣的陆军上校,右为拿着橡皮舟的陆军舟桥兵,下为戴18式钢盔的列兵。
图片:
描述:左为陆军上尉,右为手持百式冲锋枪的空降兵,下为岛岸机枪手。
图片:
描述:女模特版的日本二战海军礼服图片:
描述:女模特版的日本二战陆军礼服
图片:。
历史趣闻二战时日军的大佐是个什么级别的军官?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二战时日军的大佐是个什么级别的军官?导语:大佐是日本的一种军衔。
日军军官在二战时采取三级九等制,即将、佐、尉,又各分大、中、少。
其中大佐相当于或高于上校。
二战后,日本于195大佐是日本的一种军衔。
日军军官在二战时采取三级九等制,即将、佐、尉,又各分大、中、少。
其中大佐相当于或高于上校。
二战后,日本于1950年开始重建军队,至1954年建成陆上自卫队、海上自卫队、航空自卫队。
军衔分干部、曹士两大类。
其干部仍为将,佐,尉,三等九级。
1945年二战结束前,日本军衔分为将官、佐官、尉官、准士官、下士官和兵,计六等十六级。
所谓准士官即准尉,下士官即军士。
按日文称谓其十六级次序为:大将、中将、少将,大佐、中佐、少佐,大尉、中尉、少尉,准士官(准尉),曹长(上士)、军曹(中士)、伍长(下士),上等兵、一等兵、二等兵。
大佐一词翻译自日语,经常被对应上校。
中国习惯称上校为"团长",但在日军中实际情况会复杂一些。
日军中大佐可担任的职务有:联队长、旅团参谋长、师团参谋长。
师团参谋长虽然主要以大佐担任,但由于其属于不同的系统并在师团长 (中将)身边工作,实际权力比下面的少将旅团长还要大。
同为大佐,联队长、旅团参谋长和师团参谋长的级别会有不同。
由外山操主编,昭和五十六年芙蓉书房出版的《陆海军将官人事总览》一书中师团参谋长(大佐)被收录其内,可见在日军中师团参谋长已被视为将官。
日军中未设准将和大校一职,如要硬性区分的话,将联队长对应"上校"、旅团参谋长对应 "大校"、师团参谋长对应 "准将" 较为恰当。
生活常识分享。
1946年国民党陆军军服、帽徽和肩章

1946年国民党陆军军服、帽徽和肩章和日本军衔当时日本陆军的职务编制军衔(仅为参考):陆军大臣——元帅、大将;陆军参谋长——元帅、大将;总军(1945年计划编成,未及实现即投降,相当于方面军)司令官——元帅、大将,总军参谋长——大将、中将;方面军(方面军)司令官——大将,方面军参谋长——中将;军(集团军)司令官——中将,军参谋长——少将;师团长(师长)——中将,后期多为少将师团参谋长——少将、大佐;旅团长(旅长)——少将、大佐,旅团参谋长——大佐、中佐;联队长(团长)——大佐、中佐,副联队长(副团长)——中佐、少佐;大队长(营长)——少佐、大尉;中队长(连长)——大尉、中尉;小队长(排长)——中尉、少尉;司务长——准尉、曹长;小队副(副排长)——曹长、军曹;分队长(班长)——军曹、伍长;组长——伍长、上等兵。
备注:陆军、海军元帅是荣誉军衔,是对“为大日本帝国建立了特殊功勋的陆海军大将的嘉奖”。
在服饰上,元帅在着常服时佩戴“元帅章”,着礼服时与一般大将在服饰上有明显差异。
(明治三十一年(1898年),日本决定废监军部,改设元帅府为最高的军事咨询机关。
元帅府配备元帅若干人,"由日本天皇就陆海军大将中选任,颁赐元帅封号,担任军事顾问及检阅陆海军等任务"。
)二战日本陆军的常服军衔标志,1938年以前使用肩章,以后使用领章,1943年后,士官(军官)、准士官(准尉)另加袖章。
其领章、肩章的衔级表达方式一致:将官满金底,大将(上将)三颗樱星、中将二颗樱星、少将一颗樱星;佐官(校官)金边(指肩章、领章的两条长边,下同)二杠,大佐(上校)三颗樱星、中佐(中校)二颗樱星、少佐(少校)一颗樱星;尉官金边一杠,大尉(上尉)三颗樱星、中尉二颗樱星、少尉一颗樱星;士官生(军校学员,不是军衔)金边;准士官(准尉)金边一杠无星;下士官(军士)一杠,曹长(上士)三颗樱星、军曹(中士)二颗樱星、伍长(下士)一颗樱星;兵以樱星多寡区分衔级,兵长一杠无星、上等兵三颗、一等兵二颗、二等兵一颗,新兵(不是军衔)无星。
侵华日军陆军编制(大队)

侵华日军陆军编制(大队)
1.今天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鬼子陆军编制中的大队,也是鬼子陆军高级战术分队,大队长军衔为中佐或少佐。
日军佐官军衔
2.日军的大队相当于同期中国军队的营,但比营的规模大,人数在800-1500人之间。
作战中的鬼子
3.鬼子一个标准步兵大队包括一个30人的大队部、3或4个步兵中队、一个机枪中队,一个110人运输中队和一个55人炮小队。
鬼子运输队
4.二战后期独立步兵大队由4个步兵中队、1个机枪中队和1个步兵炮中队组成,人数为1274人。
5.除了步兵大队,鬼子陆军编制还有独立机关炮大队、野(山)炮兵大队和独立迫击炮大队。
6.独立机关炮大队下辖3个中队,每个中队96人,九八式机关炮6门。
加上司令部人员,全大队共有340人。
日军机关炮
野(山)炮大队包括1个小型司令部、观测队,大队运输队、3个野(山)炮中队,装备12门75毫米野(山)炮,共有688人。
鬼子山炮
独立迫击炮大队辖3个迫击炮中队,每个迫击炮中队辖3个迫击炮小队,每个迫击炮小队有4门迫击炮,全大队共有36门炮,约有2000人。
鬼子迫击炮
鬼子大队的装备比同等编制的中国军队要强的多,甚至比大多数师级装备还要强,因此可见抗战的艰难。
侵华日军军衔军服概说

侵华日军军衔军服概说沈克尼文/图时下热播的电视剧《永不磨灭的番号》中,日军军衔的错误引起网友热议,媒体的朋友要我谈一谈侵华日军的军衔军服,还有参战的皇族的军衔问题。
为此,我根据1939年9月23日侵华日军所谓“支那派遣军战斗序列”来说明日军各级主官的军衔。
日军当时方面军司令官的军衔为中将,如时任司令官的多田骏中将;参谋长为少将,如笠原幸雄少将。
军司令官的军衔也为中将,如方面军所辖的第一军司令官筱塚义男中将,第十一军司令官冈村宁次中将。
军参谋长的军衔为少将。
日军师团长的军衔也是中将,如第106师团长中井良太郎中将,参谋长为稻村丰二郎大佐(上校)。
师团参谋长也有中佐(中校)军衔的,如第15师团参谋长大野武城即是中佐。
旅团长军衔为少将,如第106师团下辖的第111旅团长山地亘少将。
“日军的“团”称连队”我国习惯译作“联队”以示区别。
“连队长”为大佐,如第111旅团下辖的步兵第113连队长崎守一大佐。
我之所以选日军第106师团及所辖旅团和连队为例是因为1938年10月该师团在江西德安万家岭几乎被中国军队全歼。
时任国民党军少将旅长的张灵甫一战成名。
日军“连队”以下编成内的有“大队”即营、“中队”相当我国军队的连,还有“小队”相当于排,其军官军衔分别为少佐、大尉(相当于中国的上尉)、中尉,少尉和准尉。
士兵军衔有:曹长、军曹、伍长、兵长、上等兵、一等兵、二等兵。
上起为兵长、上等兵、一等兵例举了那么多“支那派遣军”军、师、旅团的主官、将军,回顾历史,我们决不能忽略在侵华战争中,推波助澜将日本拖入全面战争泥潭的大本营和关东军的参谋们。
如策划“皇姑屯事件”的元凶河本大作,策划“九一八事变”的石原莞尔,参与制造“上海事变”的辻政信等人,这些胸挂金色“饰绪(或称参谋带)的参谋们当时都是佐官(校官)军衔。
由于日本军事制度的缺陷,造成佐官参谋“下克上”左右了日本决策者的意志。
时至今日,日本仍将一些成事不足的人称作“大本营参谋”。
日本陆军军衔与携刀关系

日本陆军军衔与携刀关系依次为:A.2等兵、1等兵、上等兵、兵长。
B 伍长:分队长,下设10-20人。
军曹:分队长,下设10-20人。
曹长:可任小队长。
配备50人左右。
配刀。
C.少尉:小队长。
配备50人左右。
中尉:同上。
大尉:中队长。
下设4小队200多人。
少佐:大队长。
下设若干中队+特别中队800多人。
中佐:同上。
大佐:连(联)队长,下设若干大队+特别大队2000多人。
少将:旅团长,2个连队+特别大队5000多人。
中将:师团长,下设若干连队+特科连队1万多人。
大将:军司令官,下设若干师团。
元帅:终身现役待遇,严格意义上不是军衔。
对所谓“功勋卓著”的大将授予此头衔并可授‘元帅军刀’,型制与‘将校刀’大相径庭。
A类统称‘兵’,无下属。
除刺刀外,一般不配刀。
B类统称‘下士官’,配‘下士官刀’。
曹长与少尉之间还设立准尉。
C类统称‘将校’,持‘将校刀’。
无其它物件佐证的‘将校刀’先推定到尉级。
*军衔高低不完全等同于所持军刀等级的高低。
*下设人数为常规配备,战时多有变化。
*还有一种临时编制支队,执行特别作战任务,通常以连(联)队为基干,人数不定。
(下士官刀,伍长、军曹、曹长,95式)(将校刀、尉官、98式)*骑兵由于本身属性,自然配刀,宪兵兵长也配刀,都属于带刀本分兵。
*原本95式军刀只配给曹长一级,所以也称曹长刀,*全面侵华后,伍长、军曹也开始配备。
大佐是什么级别日本大佐相当于上校军衔日本军衔等级有哪些

⼤佐是什么级别⽇本⼤佐相当于上校军衔⽇本军衔等级有哪些喜欢看抗⽇剧的⼈都知道,包括亮剑在内的抗⽇剧⾥经常出现的⽇本军衔,似乎都是带“佐”的,然⽽就通⽤的“将、校、尉”三个等级中,并没有这个“佐”级。
虽然现在的抗⽇神剧,裤裆藏雷、⼿撕⿁⼦、千⾥之外⼀箭射死⿁⼦的狙击⼿……。
但是很多军官还是叫⼤佐。
那么⼤佐是什么军衔呢?下⾯⼗万个就爱阅读⽹带你看看⼤佐是什么级别⽇本⼤佐相当于上校军衔⽇本军衔等级有哪些?⼤佐是什么级别⽇本⼤佐相当于上校军衔⽇本军衔等级有哪些⼤佐是什么级别⽇本⼤佐相当于上校军衔“佐官”,是⽇本特有的⼀种军衔,因为⽇本在19世纪被英美法荷各国舰队围殴了⼀顿后决定向欧美学习,当时的幕府就决定直接学习(抄袭)西⽅的模式,军队兵制⾃然也是学习的重点。
在1945年⽇本投降前,旧⽇本军衔分为将、佐、尉、准⼠、下⼠五种军官,加上⼠兵,共有六等⼗六级。
具体这⼗六种的级别,按照⽇⽂翻译过来,就是:将官(⼤、中、少),佐官(⼤、中、少),尉官(⼤、中、少),准⼠官(准尉),⼠官(曹长、军曹、伍长),⼠兵(上等、⼀等、⼆等)。
所以,根据中国军衔对⽐,⼤佐相当于中国的上校军衔。
别⼈家都是上将、上校,到了⽇本因为⽇语中的“上”发⾳与“少”极为接近,尤其是在念“上校”⼀类的连词的时候,基本就是⼀个⾳……佐级的军衔⼀般担任什么职位?⼆战爆发的时候,⽇本的建制是学的德国,以师团为基本单位,⼤概的军职-军衔对应关系就是:1:某军司令官(军长) = ⼤将或中将(⼤将⼀般没有)2:某师团长(师长) = 中将或少将(少将属于特例)3:某旅团长(旅长) = 少将或⼤佐(极为优秀的⼤佐)4:某联队长(团长)= ⼤佐、中佐需要说明的是,⽇本的集团军和师团这类的⼈数概念普遍⽐我国的多。
⽐如联队,⽇军的标配是⼤约3800⼈,⼀般有3-4个⼤队。
⼤队长⼀般是中佐或者下佐。
这么讲应该⽐较明⽩了,所以在抗⽇神剧⾥如果真死了那么多佐官的话,⽇军的下层领导组织⽹早就被捅的稀巴烂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心整理
抗日战争时期日本军队军衔标志简介
一、昭和5式
1930年(昭和5年),日本军队开始实行制式化军装和军衔,法式立肩章(即竖肩章)、军兵种领章。
此称“昭和5式”军装。
“昭和5式”军衔体现在肩章上面,领章是分两叉型,以不同颜色来区分兵种。
其中,红色(步兵)、绿色(骑兵)、黄色(炮兵)、黑色(宪兵)、棕色(工兵)、深褐色(工程)、蓝色(军乐)、深蓝色(汽车兵)、青蓝色(航空兵)、白色(军法)、桔红色(参谋)、桔黄色(山地兵)、深红色(装甲兵)、深绿色(药剂)、茶色(司务)、银灰色(军医)、紫色(兽医)。
这种军服一直用到1938年。
二、98式
1938年6月,日本军队改革“昭和5式”军装,换行“98式”军服,其特征是取消了肩章,军衔表现在领子上。
领章块很小,远处不易查觉。
原因是“昭和5式”的军衔设在肩上,将官金色肩章很显眼,在中国战场上游击战很频繁的情况下,日本军方担心不少上战场视察或督战的陆军高级将领会成为中国游击队或狙击手的靶子,所以改穿这种“98式”。
同时,右胸佩带不同颜色的“M”型胸章来区分兵种,兵种颜色和上述“昭和5式”一样。
三、抗战时期日本军队军衔和职务对照表
称谓军衔职务说明
元首大元帅天皇荣誉称号
功勋将官元帅特殊功勋陆海军大将荣誉称号
将官大将方面军司令以上区域司令中将师团长即师长少将旅团长即旅长
佐官大佐步兵联队长即上校团长中佐步兵联队副、骑兵联队长即中校团副少佐大队长即少校营长
尉官大尉中队长即上尉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