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通州区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监测
放射科个人剂量监测制度

放射科X射线剂量监测制度
一、按照《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管理办法》和国家有关标准、规范的要求,安排本单位的放射工作人员接受个人剂量监测,并遵守下列规定:
1、外照射个人剂量监测周期一般为30天,最长不应超过90天;内照射个人剂量监测周期按照有关标准执行;
2、建立并终生保存个人剂量监测档案;
3、允许放射工作人员查阅、复印本人的个人剂量监测档案。
4、定期使用袖珍型Y-X计量率仪对放射装置场所及周边进行监测,常规每月一次,特殊情况下可随时进行,并详细记录监测结果归档。
二、个人剂量监测档案应当包括:
1、常规监测的方法和结果等相关资料;
2、应急或者事故中受到照射的剂量和调查报告等相关资料。
放射工作单位应当将个人剂量监测结果及时记录在《放射工作人员证》中。
三、放射工作人员进入放射工作场所,应当遵守下列规定:
1、正确佩戴个人剂量计;
2、进入辐照装置、放射治疗等强辐射工作场所时,除佩戴常规个人剂量计外,还应当携带报警式剂量计。
四、个人剂量监测工作应当由具备资质的个人剂量监测技术服务机构承担。
个人剂量监测技术服务机构的资质审定由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协助卫生部组织实施。
个人剂量监测技术服务机构的资质审定按照《职业病防治法》、《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管理办法》和卫生部有关规定执行。
五、个人剂量监测技术服务机构应当严格按照国家职业卫生标准、技术规范开展监测工作,参加质量控制和技术培训。
个人剂量监测报告应当在每个监测周期结束后1个月内送达放射工作单位,同时报告当地卫生行政部门。
个人剂量监测

深度为7 mg/cm2(0.07mm)处的剂量Hp(0.07)(例如采用厚
度为5 mg/cm2的组织等效探测器,相当于3 mg/cm2的有效 厚度,在它前面放置一个厚度约为4 mg/cm2的组织等效材 料滤片就足够了)。
一般来说,控制了Hp(10)和 Hp(0.07)就可控制眼晶体
的当量剂量Hp(3)。但是在某些特殊情况,例如分装或封装 放射源,眼距源较近且难以屏蔽时,眼晶体可能受到较高 剂量,这时应在工作人员额前佩戴Hp(3)剂量计。该剂量计 可采用TLD剂量片,在上面放置近3mm厚的等效组织过滤 片。
1.2.5 监测的频度 (1)常规外照射个人监测 常规外照射个人监测采用佩戴个人剂量计进行监测。通常 每个工作人员有两个个人剂量计。一个用于佩戴,另一个 (前一个监测周期佩戴的)个人剂量计被送到相关实验室 进行测读、记录和评价。 监测频度的选择决定于从事工作的性质、工作场所辐射场 的变化情况、预期受照剂量水平、剂量计的特性以及剂量 学系统的探测限等因素。监测周期视具体情况而定,可以 从几天到半年,一般为1个月,较稳定的工作场所可为3个 月(1季度)。
④ 肢端剂量计,可给出β-γ辐射的Hp(10)和Hp(0.07)(若操作
中子源,也可给出中子剂量); ⑤ 中子剂量计,给出有关Hp(10)的信息; ⑥ 眼晶体剂量计,可给出眼晶体剂量当量Hp(3); ⑦ 实时剂量计,如电子剂量计,该剂量计可直读、可报警、
可测量Hp(10)、也可测量Hp(0.07),可测量X、β、γ和中子
个人剂量监测
陈宝维、马如维
中国辐射防护研究院
1
外照射监测
内照射监测
2
1
监测的一般原则 剂量测量方法
剂量测量仪器及设备 实际应用
2
放射科放射工作场所及个人剂量监测制度

放射科放射工作场所及个人剂量监测制度放射科工作场所及个人剂量监测制度一、CT工作场所的放射工作人员在工作时必须按规定佩戴好个人剂量监测计。
二、个人剂量监测计必须佩戴在工作衣左胸口,如穿铅防护服时可佩戴在左衣领上。
三、CT工作人员个人剂量当量每年不大于20MSV。
四、个人剂量监测计必须按照实际接受剂量,不得随意放在CT机房内。
五、CT工作人员下班,不得将戴有剂量监测计的工作服放在CT机房内。
六、个人剂量检测按委托检测部门的要求定期(90天/次)进行个人剂量计的检测。
七、定期委托有资质的技术服务机构对放射工作场所进行职业病危害因素现场检测(一年一次)。
八、发现工作人员有超剂量照射时,应及时配合有关部门查明原因,及时整改。
九、放射科工作人员工作调动时,应将个人剂量档案资料转入所调入单位的放射防护部门,并向有关部门备案。
放射科安全防护与质量保证制度为加强放射诊疗工作的管理,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保障放射诊疗工作人员、患者和公众的健康权益,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条例》、《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和《放射诊疗管理规定》等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特制订放射科放射安全防护与质量保证制度:一、科主任负责放射诊疗工作的质量保证和安全防护。
其主要职责是:(一)组织制定并落实科室放射诊疗和放射防护管理制度; (二)定期组织对放射诊疗工作场所、设备和人员进行放射防护检测、监测和检查;(三)组织本科室放射诊疗工作人员接受专业技术、放射防护知识及有关规定的培训和健康检查;(四)制定本科放射事件应急预案并组织演练;(五)记录本科室发生的放射事件并及时报告院主管科室和院领导。
二、科室的放射诊疗设备和检测仪表,应当符合下列要求: (一)科室新安装、维修或更换重要部件后的设备,应当经省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资质认证的检测机构对其进行检测,合格后方可启用; (二)定期进行稳定性检测、校正和维护保养,由省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资质认证的检测机构每年至少进行一次状态检测; (三)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检验或者校准用于放射防护和质量控制的检测仪表;(四)科室的放射诊疗设备及其相关设备的技术指标和安全、防护性能,应当符合有关标准与要求。
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监测制度

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监测制度1 Women and Children ’s Hospital1.目的规范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监测,为放射工作人员的健康和防护状况提供剂量依据,保障放射工作人员健康。
2.范围从事放射工作的相关人员3.定义个人剂量监测:对从事放射工作的相关人员所接受的放射剂量进行个人安全防护监测及放射性提示。
4.内容4.1组织管理:4.1.1科室设立专人负责科室个人剂量监测工作。
4.1.2医院个人剂量检测由具备资质的个人剂量检测技术服务机构承担。
文件名称 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 监测制度版本号 2016-10-A文件编号 QFE/JCI-M-2016-085总页数 共2页 制定部门医学影像科 生效日期4.2接受监测的放射工作人员范围:4.2.1使用射线装置工作人员。
4.2.2从事放射职业活动中收到电离辐射照射的工作人员。
4.2.3参与放射职业活动中的医师。
4.2.4放射诊疗服务科室的其他员工。
4.3个人剂量评价一般原则:4.3.1年受照剂量小于5mSv时,只需记录个人监测的剂量结果。
4.3.2年受照剂量超过5mSv时,除应记录个人监测的剂量结果外,还应进一步进行检查。
4.3.3每季度个人剂量有效剂量超过4 mSv时应及时查明原因,同时建议及时观察血常规检查结果,特别是白细胞计数是否在正常范围。
4.3.4年受照剂量大于年限值20mSv时,除应记录个人监测的剂量结果外,估算人员的有效剂量,以进行安全评价,并查明原因,改进防护措施。
4.4个人剂量计佩戴要求:4.4.1对于比较均匀的辐射场,当辐射主要来自前方示,剂量计应佩戴在人体躯干前方中部位置,一般在左胸前。
4.4.2对于工作中穿戴铅围衣的场合,通常应佩戴在铅衣里面躯干上(左胸前)。
4.4.3当受照剂量可能相当大时(如介入放射学操作),可在铅衣外边衣领上另外佩戴一个剂量计,以估算人体未被屏蔽部分的剂量。
4.5职业照射剂量限值:本制度的剂量限值适用于放射工作人员的诊疗实践所引起的照射,不适用于医疗照射,也不适用于无任何责任方负责的天然源的照射。
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管理制度

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管理制度一、放射工作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标准、规范的要求,安排本单位的放射工作人员接受个人剂量监测,并遵守下列规定:1、外照射个人剂量监测周期一般为30天,最长不应超过90天;内照射个人剂量监测周期按照有关标准执行;2、建立并终生保存个人剂量监测档案;3、允许放射工作人员查阅、复印本人的个人剂量监测档案。
二、个人剂量监测档案应当包括:1、常规监测的方法和结果等相关资料;2、应急或者事故中受到照射的剂量和调查报告等相关资料。
三、放射工作人员进入放射工作场所,应当遵守下列规定:1、正确佩戴个人剂量计;2、操作结束离开非密封放射性物质工作场所时,按要求进行个人体表、衣物及防护用品的放射性表面污染监测,发现污染要及时处理,做好记录并存档;3、进入辐照装置、放射治疗等强辐射工作场所时,除佩戴常规个人剂量计外,还应当携带报警式剂量计。
放射工作人员培训计划一、所有放射工作人员必须通过所在地、市级环境保护部门举办的辐射安全和防护专业知识及相关法律法规的培训和考核,取得岗位培训合格证。
二、使用科室要定期组织放射工作人员学习和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污染防治法》、《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条例》、《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许可管理办法》等国家有关法律、法规。
三、使用科室要定期组织放射工作人员学习和贯彻《盂县人民医院放射工作安全管理办法》和《盂县人民医院辐射事故应急响应方案(试行)》及其他管理制度。
四、使用科室定期组织放射工作人员集中学习关于放射性同位素及射线装置的安全和防护知识,以增强教学、科研及医疗工作的能力。
五、使用科室要定期组织放射人员进行放射性事故应急预案演习培训。
放射性监测方案一、使用单位和放射工作人员要认真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污染防治法》、《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条例》、《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许可管理办法》等国家有关法律、法规。
二、放射工作人员要认真学习辐射安全和防护专业知识,严格执行有关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的规定。
放射科个人剂量监测制度

放射科X射线剂量监测制度
一、按照《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管理办法》和国家有关标准、规范的要求,安排本单位的放射工作人员接受个人剂量监测,并遵守下列规定:
1、外照射个人剂量监测周期一般为30天,最长不应超过90天;内照射个人剂量监测周期按照有关标准执行;
2、建立并终生保存个人剂量监测档案;
3、允许放射工作人员查阅、复印本人的个人剂量监测档案。
4、定期使用袖珍型Y-X计量率仪对放射装置场所及周边进行监测,常规每月一次,特殊情况下可随时进行,并详细记录监测结果归档。
二、个人剂量监测档案应当包括:
1、常规监测的方法和结果等相关资料;
2、应急或者事故中受到照射的剂量和调查报告等相关资料。
放射工作单位应当将个人剂量监测结果及时记录在《放射工作人员证》中。
三、放射工作人员进入放射工作场所,应当遵守下列规定:
1、正确佩戴个人剂量计;
2、进入辐照装置、放射治疗等强辐射工作场所时,除佩戴常规个人剂量计外,还应当携带报警式剂量计。
四、个人剂量监测工作应当由具备资质的个人剂量监测技术服务机构承担。
个人剂量监测技术服务机构的资质审定由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协助卫生部组织实施。
个人剂量监测技术服务机构的资质审定按照《职业病防治法》、《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管理办法》和卫生部有关规定执行。
五、个人剂量监测技术服务机构应当严格按照国家职业卫生标准、技术规范开展监测工作,参加质量控制和技术培训。
个人剂量监测报告应当在每个监测周期结束后1个月内送达放射工作单位,同时报告当地卫生行政部门。
个人剂量监测超标整改措施

个人剂量监测超标整改措施个人剂量监测是指对工作人员在工作中接受的辐射剂量进行实时监测和评估的一项管理措施。
如果个人剂量监测结果超过国家和行业的标准限值,就需要立即采取整改措施。
下面将介绍一些个人剂量监测超标后常见的整改措施。
首先,立即中止受辐射工作。
一旦个人剂量监测结果超标,工作人员应立即停止接触辐射源,确保不再继续受到辐射。
这是保护工作人员健康的首要措施。
其次,对超标原因进行深入调查和分析。
一旦发现个人剂量监测超标,必须对超标原因进行全面的分析和调查,找出问题所在,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解决问题。
可能的超标原因包括设备故障、工作流程不当、操作失误等。
接下来,采取有效措施降低辐射剂量。
在确定超标原因后,应采取相应的措施来降低个人接受的辐射剂量。
例如,可以更换设备、加强防护措施、提供培训和指导等。
根据超标原因的不同,采取的措施也会有所不同。
同时,加强个人剂量监测体系的建设。
个人剂量监测体系的建设不仅是超标整改过程中的一个举措,更是防止超标发生的一项重要措施。
建立健全的个人剂量监测体系,可以实现对工作人员的实时监测和评估,预防和控制超标现象的发生。
此外,加强培训与教育。
对工作人员进行辐射安全培训是非常重要的,他们需要了解辐射的危害、防护措施和紧急应对措施等。
只有具备足够的知识和意识,才能有效地避免超标情况的发生。
最后,定期评估和改进整改效果。
整改措施实施后,应定期对个人剂量监测超标情况进行评估,并针对评估结果进行改进。
如果发现整改效果不理想,应及时调整措施以确保超标情况得到有效控制。
总之,个人剂量监测超标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整改措施。
这些措施的目的是保护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减少辐射对员工带来的危害。
通过建立健全的个人剂量监测体系、加强培训和教育、制定有效的措施等,可以确保个人剂量监测超标情况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整改。
个人剂量监测制度范本(二篇)

个人剂量监测制度范本一、目的与意义个人剂量监测是指对从事放射性工作的人员进行剂量监测,以确保其受到的辐射剂量不超过国家和地方的辐射防护限值,保护其健康安全。
本制度的主要目的是规范个人剂量监测工作的实施,确保其科学、公正、可靠,以提高放射性工作的安全性。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所有从事放射性工作的人员,包括从事静态或动态射线设备操作、核医学、射线检测等工作的人员。
三、监测机构与责任1.监测机构:由单位委托的具备资质的辐射监测机构负责进行个人剂量监测。
2.监测责任:(1)单位:负责委托监测机构进行个人剂量监测,并按要求提供相关信息和资料;(2)监测机构:负责合理安排监测计划、收集剂量数据、定期向单位汇报监测结果。
四、监测流程1.监测计划制定:(1)单位应与监测机构协商制定监测计划,明确监测周期、监测频次和监测人员名单;(2)监测机构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制定个人剂量监测计划,并向单位报备。
2.个人剂量监测:(1)监测机构定期向单位发布监测通知;(2)被监测人员按照通知要求,佩戴个人剂量计进行剂量监测;(3)监测机构按照监测计划定期收集个人剂量计数据。
3.数据分析和报告:(1)监测机构对收集的个人剂量计数据进行分析;(2)监测机构编制监测报告,包括各个人剂量数据和超标情况,向单位提供监测结果;(3)单位应及时审查监测报告,对超标情况进行整改和防范。
五、监测记录和存档1.监测记录:(1)监测机构应按照规定,记录个人剂量监测计划、监测通知、监测数据、报告等相关信息;(2)单位应对个人剂量监测记录进行核查,并妥善保存。
2.监测存档:(1)监测机构应对个人剂量监测数据和报告进行存档;(2)单位应将个人剂量监测记录归档,并妥善保存。
六、监测责任追究对于因违反本制度而导致个人剂量超标的责任人员,单位应进行相应的追究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包括但不限于警告、记过、停职、辞退等措施。
七、监督与检查单位应建立内部检查机制,定期对个人剂量监测工作进行检查,确保监测工作的正常开展;监测机构应接受主管部门的监督和检查,接受相关资质认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关键词1 个人剂量; 放射工作人员; 年有效剂量 Mo ni t o r i n g o n p e r s o na l do s e a mo ng r a di a t i o n wo r k e r s
i n To n g z h o u d i s t r i c t o f B e i j i n g
5 mS v a n n u a l y wa s 0 .T h e p e r c a p i t a ,e f f e c t i v e d o s e w a s 0 . 1 8 mS v / a a n n u a l l y .T h e a n n u a l e f f e c t i v e d o s e a mo n g ma j o r i t y( 8 O . 8 %)
首都公共卫生
2 0 1 5年 8月 第 9卷 第 4期 C a p i t a l J o u r n a l o f P u b l i c H e a l t h ,A u g .2 0 1 5 V o 1 . 9 N o . 4
中 图分 类 号 : R 1 4 4
( 8 0 . 8 %) 的年 有效 剂 量 不 大 于 测 量 仪 器 探 测 下 限 MD L ( 0 . 1 3 6 mS v ) , 放 射治疗 工种和 探伤工 种人均 年有效 剂量水平 比 同 期 的其 他 辐射 工 种 稍 高 。 结 论
通 州区个人剂量监测的点。
连 续 6年 监 测 结果 表 明 通 州 区放 射 防 护 条 件 安 全 可 靠 , 放 射 治 疗 工 种 和 探 伤 工 种 是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 6 7 3— 7 8 3 0 ( 2 0 1 5 ) O 4—0 1 4 7— 0 4
・
论 著 ・
北 京 市 通 州 区 放 射 工 作 人 员 个 人 剂 量 监 测
李春 富 冯泽 臣 邳 建庭 张 雷 曹蕾 I 摘要l 目的 分析 2 0 0 9 — 2 0 1 4 年北京市通州区放射工作人员的外照射个人剂量检测结果, 掌握通州区个人剂量
L I Ch u n— f u ,FENG Ze — c h e n,PI J i a n — t i n g,ZHANG L e i ,CAO L e i
( T o n g z h o u D i s t r i c t C e n t e r f o , D i s e a s e C o n t r o l a n d P r e v e n t i o n , B e n g 1 0 1 1 0 0 ,C h i n a )
c o n d uc t e d wi t h Ex c e l a n d o t h e r p r o c e d ur e s . Re s ul t s Th e t o t a l n u mb e r o f p e o pl e s t h a t a c c e pt e d e f f e c t i v e d o s e s o f g r e a t e r t h a n
2 0 0 9 t o 2 0 1 4, t o g r a s p t h e b a s i c l e v e l o f mo n i t o r i n g o n p e r s o n a l d o s e i n t h i s a r e a .Me t h o d s L i F( Mg ,C u ,P) t h e r mo l u mi n e s c e n c e d o s i me t e r s( T L Ds )w e r e u s e d i n r e g u l a r c o l l e c t i o n o f d a t a a n d B e i j i n g C D C w a s r e s p o n s i b l e f o r t e s t i n g . Da t a a n a l y s i s wa s
[ A b s t r a c t l O b j e c t i v e T o a n a l y z e t e s t r e s u h s o f p e r s o n a l e x p o s u r e d o s e o f r a d i a t i o n i n T o n g z h o u d i s t r i c t o f B e i j i n g d u r i n g
监 测 基 本 水 平 。方 法 使用 L i F ( Mg , C u , P ) 热释光 剂量计 ( T L D) 定期 监测 , 送北京 市疾 控中心检 测 , 使用 E x c e l 等 程 序
对 数 据 结 果 进 行 分 析 。结 果 年 有 效 剂 量 > 5 mS v的 总 人 数 为 0 , 人均 年有效 剂量 为 0 . 1 8 m S v / a 。各 丁 种 绝 大 多 数
wo r k e r s wa s l e s s t h a n 0. 1 3 6 mS v.Th e p e r c a pi t a a n nu a l e fe c t i v e d o s e l e v e l s i n o c c u pa t i o ns o f r a di a t i o n t h e r a p y a n d no n de s t r u c t i v 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