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检索》课程教学设计
《文献检索课程教案》课件

《文献检索课程教案》PPT课件第一章:文献检索概述1.1 文献检索的定义1.2 文献检索的重要性1.3 文献检索的基本流程1.4 文献检索的方法与技巧第二章:图书资料检索2.1 图书资料的分类与编号2.2 图书资料检索工具的使用2.3 图书资料的借阅与阅览规则2.4 图书资料的续借与归还第三章:期刊论文检索3.1 期刊论文的分类与编号3.2 期刊论文检索工具的使用3.3 期刊论文的阅读与分析3.4 期刊论文的引用与参考第四章:学位论文检索4.1 学位论文的分类与编号4.2 学位论文检索工具的使用4.3 学位论文的阅读与分析4.4 学位论文的引用与参考第五章:网络资源检索5.1 网络资源的分类与特点5.2 网络资源检索工具的使用5.3 网络资源的评估与筛选5.4 网络资源的引用与参考第六章:数据库检索基础6.1 数据库的类型与结构6.2 数据库检索的原理与方法6.3 常用数据库的介绍与使用6.4 数据库检索的技巧与策略第七章:综合检索平台的使用7.1 综合检索平台的功能与特点7.2 综合检索平台的基本操作7.3 综合检索平台的检索策略7.4 综合检索平台的高级技巧第八章:专利文献检索8.1 专利文献的分类与编号8.2 专利文献检索工具的使用8.3 专利文献的阅读与分析8.4 专利文献的引用与参考第九章:标准文献检索9.1 标准文献的分类与编号9.2 标准文献检索工具的使用9.3 标准文献的阅读与分析9.4 标准文献的引用与参考第十章:特种文献检索10.1 特种文献的类型与特点10.2 特种文献检索工具的使用10.3 特种文献的阅读与分析10.4 特种文献的引用与参考第十一章:信息检索策略与技巧11.1 信息检索策略的构建11.2 检索关键词的选择与使用11.3 布尔逻辑检索与短语检索11.4 高级检索技巧与应用12.1 文献综述的特点与结构12.2 文献综述的检索与筛选12.4 文献综述的修改与完善第十三章:学术诚信与文献引用13.1 学术诚信的重要性与体现13.2 文献引用的原则与格式13.3 抄袭与剽窃的界定与后果13.4 提高学术写作质量的策略第十四章:实证研究方法与数据分析14.1 实证研究方法简介14.2 数据收集与整理的方法14.3 数据分析工具与技术第十五章:文献检索课程实践项目15.1 实践项目的设计与目标15.2 实践项目的实施与指导15.3 实践项目的成果评估与反馈15.4 实践项目的总结与反思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文献检索概述:重点:文献检索的定义、重要性、基本流程及方法与技巧。
文献检索课程教学设计方案

文献检索课程教学设计方案第一篇:文献检索课程教学设计方案文献检索课程教学设计方案一、课程概况文献检索是中央电大护理学本科专业的必修课,是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掌握各种检索途径和检索方式(尤其是各种专门的计算机信息检索数据库)快速有效地获取知识和情报的一门科学方法课,是提高学生自学能力和独立研究问题能力的工具课。
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了解各自专业及相关专业文献的基本知识,学会常用的文献检索数据库的使用方法,懂得如何获得与利用文献信息,增强自学能力和研究能力。
作为一门科学方法课或工具课,本课程基本独立于其它课程。
但为了更深入地理解和掌握这门课程,需要具备一定的公共英语和专业英语水平,同时还应具备一定的计算机应用水平。
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与基本要求包括两个方面:(一)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1.文献及文献检索的基础知识:文献、信息、知识、情报的概念及相互之间的关系;文献的构成及医学文献的特点;文献信息类型和电子文献资源概念及特点;医学电子文献资源类型;文献检索的定义、类型和原理;文献检索系统的定义、组成要素、内容结构、类型和评价因素。
2.检索语言基本知识:检索语言的定义和类型;主要的医学文献检索语言。
3.文献检索的基本方法和步骤:文献检索的基本方法、途径和步骤;计算机文献检索方法和步骤。
4.图书馆信息资源利用的基础知识:联机公共书目查询、图书馆传统服务(书刊借阅、馆际互借、文献传递、文献复制、代查代检等);图书馆信息服务(定题服务、情报调研、科技查新、学科化服务等)的基本知识。
5.各类型数据库(包括电子图书、文摘、电子期刊、引文、特种文献、因特网资源等)的基本知识。
6.医学文献综合利用的基本知识:课题资料的收集整理与分析和医学论文写作的基本知识。
(二)基本技能:1.熟练掌握读秀电子图书、书生之家电子图书、NetLibrary电子图书和OVID电子图书的使用方法和技巧。
2.熟练掌握相关数据库的使用方法和技巧;熟悉各数据库的主题词、副主题词、学科范围及数据来源。
文献检索好课程设计

文献检索好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掌握文献检索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提高学生独立获取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学术素养和创新精神。
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文献检索的基本概念、方法和技巧,掌握数据库的使用和检索策略的制定。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能够独立进行文献检索,正确评估和引用文献,提高学生分析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学术诚信的重视,增强学生对知识探索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术创新精神。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文献检索的基本概念、数据库的使用、检索策略的制定、结果的评估和引用。
1.文献检索的基本概念:介绍文献检索的定义、意义和作用。
2.数据库的使用:介绍常用数据库的分类、特点和检索方法。
3.检索策略的制定:介绍检索策略的制定原则、方法和技巧。
4.结果的评估和引用:介绍文献结果的评估标准、引用格式和学术诚信。
三、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和实验法等多种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1.讲授法:通过讲解文献检索的基本概念、方法和技巧,使学生掌握相关知识。
2.讨论法:通过分组讨论和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考和分析能力。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案例,使学生学会制定检索策略和评估文献结果。
4.实验法:通过实际操作,使学生熟练掌握数据库的使用和检索技巧。
四、教学资源本课程的教学资源包括教材、参考书、多媒体资料和实验设备。
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的学习资料。
2.参考书:推荐相关的参考书籍,丰富学生的知识视野。
3.多媒体资料:制作精美的多媒体课件,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4.实验设备:提供充足的实验设备,保障学生实践操作的机会。
五、教学评估为了全面、客观地评估学生在文献检索课程中的学习成果,我们将采用多种评估方式。
1.平时表现: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和回答问题的表现,评估其对文献检索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2.作业:布置相关的作业,要求学生独立完成,评估其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文献检索小学教案模板范文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文献检索的基本概念和意义。
2. 培养学生运用图书馆和网络资源进行文献检索的能力。
3. 提高学生信息素养,学会筛选、整理和利用信息。
二、教学对象小学四年级及以上学生三、教学时间1课时四、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文献检索的基本概念、方法和步骤。
2. 难点:如何筛选和整理信息,提高信息素养。
五、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好相关教学资料,如PPT、视频等。
2. 学生:提前了解文献检索的相关知识,如图书馆布局、图书分类等。
六、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简要介绍文献检索的概念和意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学生分享自己了解的文献检索相关内容。
(二)文献检索的基本概念1. 教师讲解文献检索的定义、目的和意义。
2. 学生通过实例了解文献检索在学习和生活中的应用。
(三)文献检索的方法和步骤1. 教师演示文献检索的基本步骤:确定检索主题、选择检索工具、使用检索技巧、筛选和整理信息。
2. 学生跟随教师进行实际操作,学会使用图书馆和网络资源进行文献检索。
(四)筛选和整理信息1. 教师讲解筛选和整理信息的方法,如关键词提取、信息分类等。
2. 学生根据所学方法,对检索到的信息进行筛选和整理。
(五)实践环节1. 教师布置一个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文献检索任务,让学生独立完成。
2. 学生分组讨论,互相帮助,共同完成任务。
(六)总结与反思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文献检索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2. 学生分享自己在实践环节中的收获和体会。
七、教学评价1. 学生能正确运用文献检索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2. 学生能熟练使用图书馆和网络资源进行文献检索。
3. 学生能筛选和整理信息,提高信息素养。
八、教学反思1. 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操作情况,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2. 教师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针对性的指导。
3. 教师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提高学习兴趣。
文献检索方法课程设计

文献检索方法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理解文献检索的概念、意义及其在学术研究中的重要性;2. 使学生掌握基本的关键词选取、检索策略构建和检索工具使用方法;3. 帮助学生掌握至少两种文献数据库的使用方法,并了解其特点及适用场景。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能够根据研究主题独立进行文献检索的能力;2. 培养学生分析、评估和筛选检索结果的能力;3. 提高学生运用文献管理软件进行文献整理、分类和引用的技能。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学术研究的兴趣和热情,树立正确的学术观念;2.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学会在合作中分享和交流信息;3. 增强学生的信息素养,提高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实用技能类课程,以培养学生的文献检索能力为核心,结合实际案例进行分析,使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文献检索的技巧。
学生特点:学生具备一定的学科知识基础,但对文献检索方法和技巧掌握不足,需要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提高自身的信息检索和利用能力。
教学要求:结合课本内容,采用任务驱动法、案例分析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和实践操作,确保课程目标的实现。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个性化指导,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通过课后作业和评估,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为后续教学提供依据。
二、教学内容1. 文献检索基础理论- 文献检索的定义与作用- 文献检索的流程与方法- 常见文献类型及其特点2. 关键词选取与检索策略构建- 关键词选取的原则与方法- 检索策略的构建步骤- 提高检索效率的技巧3. 常用文献数据库的使用方法- 介绍至少两种文献数据库(如CNKI、Web of Science等)- 数据库的检索功能和特点- 数据库检索实例分析与操作4. 文献管理软件的应用- 文献管理软件的功能与作用- 常用文献管理软件介绍(如EndNote、NoteExpress等)- 文献整理、分类和引用的实际操作5. 检索结果的分析与评价- 检索结果筛选的原则与方法- 评估检索效果的标准与指标- 提高检索质量的方法与策略教学大纲安排:第一周:文献检索基础理论第二周:关键词选取与检索策略构建第三周:常用文献数据库的使用方法第四周:文献管理软件的应用第五周:检索结果的分析与评价教材章节关联:教学内容与课本第二章“文献检索与利用”相关,涉及教材中2.1、2.2、2.3、2.4等节的内容,通过系统讲解和实例分析,使学生掌握文献检索的方法与技巧。
文献检索教案模板范文

课程名称:文献检索授课对象:大学本科生授课时间: 2课时教学目标:1. 使学生了解文献检索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
2. 掌握常用的文献检索工具和方法。
3. 学会使用数据库进行文献检索,并能够筛选和评价检索结果。
4. 培养学生独立进行文献检索和利用的能力。
教学重点:1. 文献检索的基本概念和步骤。
2. 常用文献检索工具的使用方法。
3. 文献检索结果的筛选与评价。
教学难点:1. 如何根据检索需求选择合适的检索工具和检索策略。
2. 如何评价检索结果的准确性和相关性。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需要进行文献检索?2. 介绍文献检索在学术研究和学习中的重要性。
二、文献检索基础知识(15分钟)1. 定义文献检索:获取、查找、筛选和利用相关信息的过程。
2. 文献检索的步骤:明确检索目的、选择检索工具、制定检索策略、检索实施、结果筛选和评价。
3. 常用文献检索工具:图书馆目录、数据库、搜索引擎等。
三、检索工具使用方法(20分钟)1. 以图书馆数据库为例,讲解数据库的基本结构和检索方法。
2. 演示如何使用关键词、主题词、分类号等进行检索。
3. 分组练习:学生尝试使用数据库进行检索练习。
四、检索策略制定(15分钟)1. 讲解检索策略的概念和作用。
2. 介绍常用检索策略:布尔逻辑检索、短语检索、字段检索等。
3. 案例分析:结合具体案例,讲解如何制定有效的检索策略。
五、检索结果筛选与评价(10分钟)1. 介绍检索结果筛选的方法:排序、筛选关键词、评价相关性等。
2. 讲解文献评价的标准:时效性、准确性、权威性等。
3. 分组讨论:学生讨论如何评价检索结果的准确性和相关性。
六、总结与作业(5分钟)1. 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2.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课后使用数据库进行文献检索,并提交检索报告。
教学反思:1. 本节课通过理论讲解、案例分析、分组练习等多种教学方式,使学生掌握了文献检索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2. 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
《文献检索》课程教学设计PPT课件

电子数据库
通过网络或其他电子媒 介提供检索服务的数据 库,如CNKI、万方等。
搜索引擎
利用网络爬虫等技术收 集网页信息,并提供关学术资源进行 检索的搜索引擎,如 Google Scholar、CNKI 学术搜索等。
02
限定检索结果
03
检索结果排序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通过限定作者、出版时间、文献 类型等条件,筛选出更符合需求 的文献。
根据相关性、发表时间、被引次 数等对检索结果进行排序,优先 获取高质量文献。
文献检索方法
关键词检索
通过输入关键词进行检索,获取相关文献。
高级检索
利用高级检索功能,结合关键词、主题、作 者等条件进行多维度筛选。
《文献检索》课程教学设计ppt课 件
目录
• 课程介绍 • 文献检索基础知识 • 文献检索技巧和方法 • 文献检索实践操作 • 课程总结与展望
01
课程介绍
课程目标
提高学生信息素养和科学 研究能力
培养独立进行文献检索的 能力
掌握文献检索的基本原理 和方法
01
03 02
课程大纲
01
文献检索概述
02
课程反馈
01 02 03
学生意见收集 对课程内容的满意度 对教学方法的评价和建议
课程反馈
对课程组织的意见和建议
分析学生反馈,总结课程 亮点和不足
教师反思与改进
针对学生需求,调整和完 善课程内容与教学方法
谢谢观看
文献检索原理
信息存储
将收集到的文献信息按照一定的规则和标准 进行分类、编目、建立数据库等处理后存储 在检索系统中。
[理学]文献检索课程教案
![[理学]文献检索课程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2cb79097db38376baf1ffc4ffe4733687f21fc63.png)
理学文献检索课程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文献检索的基本概念、意义和作用。
2. 培养学生运用文献检索技巧查找相关信息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利用文献资源进行科学研究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文献检索概述文献检索的概念文献检索的意义和作用文献检索的类型及特点2. 文献检索方法与技巧目录检索法索引检索法摘要检索法数据库检索法3. 常用文献检索工具及数据库常用文献检索工具介绍常用数据库介绍数据库的检索策略及技巧4. 网络资源检索网络资源的特点及检索方法常用网络资源检索工具介绍网络资源检索的技巧与策略5. 文献检索实践操作检索实践案例分析检索策略的制定与实施检索结果的评估与分析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文献检索的基本概念、方法、技巧及注意事项。
2. 演示法:展示文献检索实践操作,让学生直观了解检索过程。
3.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学会运用文献检索方法解决问题。
4.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分享检索经验,提高学生合作能力。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提问及讨论情况。
2. 实践操作能力:评估学生在实践操作中的检索技巧及策略制定。
3.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检索任务,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
五、教学资源1. 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文献检索教材。
2. 课件:制作精美、清晰的课件,辅助教学。
3. 网络资源:提供丰富的网络资源,方便学生查阅。
4. 数据库:为学生提供access to 常用数据库,锻炼检索能力。
5. 实践案例:收集实际案例,用于教学分析和讨论。
六、教学安排1. 课时:共计32课时,每课时45分钟。
2. 教学计划:文献检索概述(2课时)文献检索方法与技巧(4课时)常用文献检索工具及数据库(4课时)网络资源检索(3课时)文献检索实践操作(6课时)课程总结与展望(2课时)七、教学注意事项1. 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检索技巧。
2. 因材施教,针对不同学生的需求,调整教学内容和进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兰州大学图书馆
杨青
“我们淹没于信息海洋而面对知识 饥荒。用现有手段显然不可能应 对现有水平的信息。在信息社会 里,不加控制和未经组织的信息 将不再是资源,而是敌人。”
------ J. 奈斯比特
《大趋势》作者
在信息化社会中,我们既不能被淹 没在数据和信息的海洋里,却忍受着知 识的饥渴,也不能以信息取代知识,更 不能以知识取代能力。我们需要发展将 有效的数据和可靠的信息内化为有用的 知识的能力,培养在不同的情景中应用、 完善和传输知识的能力,即发展人的各 方面潜能和多元智力。
标准一:学生应具备明确信息需求的内容与范围的能力。 标准二:学生应具备高效获取所需信息的能力。 标准三:学生应能客观、审慎地评价信息与信息源,并将其纳 入信息库与评价系统。 标准四:学生个人或作为群体的一员能有效地利用信息完成特 定的任务。 标准五:了解有关信息使用的经济、法律以及社会因素,获取 与使用信息应符合道德与法律规范。
自学能力——提高人的素质最基本的能力
阅读、收集、处 理各种信息能力
熟练使用检索工具 检索各种信息资料
分析利用各种信息
3.掌握可靠信息,进行科学决策
一个国家,机构,或企业要想在激烈的 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首先要科 学决策。科技与经济发展的管理决策, 同样离不开信息,任何个人,企业, 乃至国家,要想在竞争中立足,都必 须掌握足够可靠的信息,并利用它进 行科学决策,才能在竞争中取胜。
科研工作具有继承和创造两重性,要求科研人 员在探索未知或从事研究工作之前,尽可能地占 有与之相关的信息,信息检索是科学研究必不可 少的前期工作。
从课题立项,到科研成果鉴定,整个科研过程, 都需要进行信息检索,以判定科研成果的先进性、 科学性和实用性。信息检索在整个科研过程都占 有重要的位置,信息检索贯穿了科研工作的始终, 是科研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信息检索的重要性
2. 提高信息素质,培养创新能力
• 信息素质是21世纪人才素质结构的基本 构成之一,是适应信息社会的必备技能, 是进入信息社会的通行证,对提高在信 息社会中的生存能力有重要意义。
• 在知识经济时代,人才必须适应信息化 的社会环境,熟悉并掌握获取各种现代 化信息资源的方式,具有发掘、获取所 需信何时需要信息,有能力去有
效地获取、评价和利用所需要的信息.”
信息素质概念是从图书 检索技能演变而来的。美国 将图书检索技能和计算机技 能集合成为一种综合的能力、 素质,即信息素质。
高等教育信息素养能力标准
• 确定所需信息范围 • 有效地获取所需信息 • 鉴别信息及其来源 • 将检出的信息融入自己的知识基础 • 有效地利用信息完成具体任务 • 了解利用信息所涉及的经济法律和社会问题,
综合有关信息素质教育的各种论述可以看出,信 息素质主要包括三方面的内容:信息意识、信息能
力、信息道德。
信息意识 是指人对各种信息的自觉心理反应,这种 反应取决于两方面的因素,即对信息科学正确的认
识和对自身信息需求的自我意识。
信息能力 包括: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信息查询、获 取能力,信息组织、加工、分析能力,信息的有效
学习和研究的基础。
本课程培养学生的信息素质,增强学生的信息 意识,掌握获取、利用、开发信息资源的技能, 对促进学生不断地吸收新知识,改善知识结构, 提高自学能力,研究能力和适应能力,发挥创造 才能都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二)《网络资源检索与利用》教学大 纲设计方案
2.《网络信息检索与利用》教学方式
利用、评估、传播能力等。
信息道德 则指整个信息活动中的道德规范,它是调 节信息生产者、加工者、传递者以及使用者的道德
准则 。
二、信息素质教育的内容与标准
(一)信息素质教育的内容
1.工具素质:能使用印刷和电子信息资源的有关 工具;
2.资源素质:了解信息资源的种类、形式和查找、 检索方法;
3.社会结构素质:掌握信息的社会地位、作用和 影响,以及由此而产生的社会过程。
认为信息素质的具体内涵包括敏锐的信息意识;信息 需求的能动性;有关信息源的知识;信息处理能力;信 息检索,包括对信息的理解与评价等内容。
一、信息素质教育的内涵与发展
90年代以后,对信息素质概念的认识和研究进一步 深入。1998年,全美图书馆协会和美国教育传播与技术 协会专门制定了评价学生信息素质的九大标准:
作业
1.信息素质教育的内容? 2.信息素质教育的目标? 3.信息检索的重要性?
传播知识 播种希望 收获未来
三、信息检索的重要性
• 信息检索的能力是提高人的素质,培养创新人 才的需要
知识靠人才,人才靠教育,大学在给学生传授知识的同 时,就必须考虑到所培养的人才要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 要具有知识经济时代人才基本生存技能,要对学生进行五 种能力的培养 。
自学能力 研究能力
五种能力 思维能力 表达能力 组织管理能力
第1讲 信息素质教育
第2讲 文献检索基础
第3讲 图书馆资源介绍
第4讲 中文数据库介绍
第5讲 外文数据库检索 第6讲 特种文献介绍 第7讲 信息资源综合利用
(二)《网络信息检索与利用》教学大纲 设计方案
课程总学时:36
总学分:2
1. 课程教学目标:
信息是科学发展的桥梁,是经济腾飞的催化剂, 信息素养是培养人才创新能力的基本需要,也是
四、文献检索教学内容
1.信息素质教育 2.信息检索基础知识 3.数据库介绍
1
四、文献检索教学内容
开设这门课的目的是什么?
寻找资源
目的
工具课
利用资源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程主要讲授各类信息资源 的价值,文献信息的分类与主题分析; 信息检索技术;网络搜索引擎的检索 功能,本馆数据库检索方法等知识。
合理合法地获取和利用信息
美国大学与研究型图书馆协会
二、信息素质教育的内容与标准
(三)信息素质教育的目标
大学生在大学的高年级阶段要完成从课 堂型学习到资源型学习的转变,也就是从 “老师教”转变到“自己学”。成功地完 成这一转变后,才能在进入社会后,成为 一个终身学习者。
因此,信息素质教育的任务就是传授给 学生作为一个终身学习者应具备的基础知 识和基本技能。
三、信息检索的重要性
信息检索是满足信息需求的必要途径 之一。有效、快速地掌握最新信息,获 取最新知识,掌握信息检索方法非常重 要。
面对未来的世界,如果没有一定的信 息检索和利用能力,就不能有效地利用 信息检索系统去检索有价值的信息解决 实际问题。
信息检索的重要性:
三、信息检索的重要性
1.掌握有效信息,避免科研重复
(1)高效地获取信息; (2)正确地评价信息; (3)创造性地使用信息; (4)探求与个人兴趣相关的信息; (5)对信息进行创造性表达; (6)力争在信息查询和知识创新中做得最好; (7)认识信息对民主化社会的重要性; (8)履行与信息和信息技术相关的行为规范; (9)积极探求和创建信息。
一、信息素质教育的内涵与发展
大学生《网络信息检索与利用》 教学设计
一、信息素质教育的内涵与发展 二、信息素质教育的内容与标准 三、信息检索的重要性 四、教学内容
一、信息素质教育的内涵与发展
信息素质(Information Literacy)的概念伴随着信息产 业的形成而出现,其内涵也是随着信息社会的需求发展而 发展的。
1974年,美国信息产业协会主席波尔,将信息素质的内 涵定义为:利用大量的信息检索工具及主要信息源使问题 得到解答的技术和技能.
本课程采用多媒体教学与网络实时演示相结合 的教学方式,在系统讲授信息检索理论基础上, 使学生全面了解信息检索系统,信息检索语言, 信息检索原理,信息检索技术,在学习过程中培 养自身的信息意识,信息检索和利用的能力。
(二)《网络信息检索与利用》教学大纲设计 方案
3. 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网络信息资源检索与利用是大专院校各专业大 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通过学习要求学生灵 活掌握网络信息检索的方法与技巧,包括选择数 据库,制定检索策略,分析检索结果;能根据检 索课题,独立地使用网络搜索引擎、网络数据库 检索,通过多种途径迅速、准确地检索到所需的 信息;掌握获取原始文献的方法,有效地综合利 用信息资源,撰写综述和学位论文。培养大学生 的自学能力,信息整合与发布的能力,信息传播 能力,科技创新能力。
4.研究素质:掌握利用信息进行有关科学的研究; 5.出版和传播信息素质:能利用文本或多媒体出 版研究成果。 6.信息道德:信息创造、信息传播、信息使用、 发表论文的道德准则 。
二、信息素质教育的内容与标准
(二)美国大学信息素质教育标准
美国大学与研究图书馆协会(ACRL)制定的“大学信息素质教 育标准”,包含了5项标准,其主要内容包括:
1979年,美国信息产业协会正式将信息素质的内涵定义 为“人们知道在解决问题时利用信息的技术和技能”。
一、信息素质教育的内涵与发展
80年代以后,信息素质的内涵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较有代表性的是科罗拉多大学丹佛分校图书馆在对3万 多人进行广泛调查的基础上,将信息素质的内涵定义为 “有效获取与评价所需信息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