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下册语文12《古诗两首:池上》教案和课后反思

合集下载

小学语文_一年级语文下册12古诗二首池上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小学语文_一年级语文下册12古诗二首池上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池上》教学设计一、导入: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寻找“读诗小能手”,谁是啊?这么自信,敢不敢接受挑战。

看到这幅画,你想到了哪首古诗?难度升级了,看这是2000多年前的江南,知道是哪首诗了吗?诵读诗句。

这节课,我们也来学习一首和采莲有关的诗,第12课古诗二首的第一首《池上》。

首是要求我们会读会写的字,点撇短而小,长横略抬肩,下面是自己的自,中间两横不能碰到右边的竖。

一起读。

【板书首池上唐白居易】白居易是唐朝大诗人,被称为诗王。

他是唐朝写诗最多的诗人,他的诗有个特点,就是通俗易懂。

因为他每次写成诗之后,都要把诗读给家里不识字的老仆人听,老仆人听得懂才录下来。

你们能自己读好、读懂这首《池上》吗?一、小组合作,初读古诗1. 学生自己读古诗。

2.我要考考你,打红的生字你认识吗?读一读采莲做个动作?采的字理采是要求我们会写的字,那书写时该注意什么呢?请大家伸出小手“爪字头写紧凑,木字在下撇捺要舒展,撇有尖,捺有脚。

”描红一个写一个。

3.谁把整首诗读给我们听?读古诗不仅要读正确,还要读出古诗特有的节奏和韵律。

让节奏线来帮你。

其他同学认真听,他读到哪个字,你就看到哪个字。

4.同学们,读古诗和读现代文不一样,我们要把节奏放慢,有些字音要拉长,才能读出它特有的味道。

听老师读读看。

5.请大家像老师这样自由读读古诗,读出它的节奏和韵律。

放开声音读两遍。

6.请小小组合作读一读,如果你的同位读得好,你就给他点个赞,读不好你就帮帮他。

7.谁来读师生接读或男女生对读8.齐读【大家真了不起,小小年纪就能读出古诗特有的味道】三、诗画对照,明意悟情。

(一)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1.【出示图】我们仔细来看这个小娃,他看到了什么?他想干什么?2.他是怎么做的呢?【出示图】(他偷偷划着小船,去采莲蓬)3.诗句怎么写?出示读一读诗句4.让我们加上动作读,让这幅画动起来。

5.小娃撑着小艇,偷偷采了莲蓬。

生活中,你有没有偷偷做的事?【独立学习合作讨论分享你偷偷做了什么事?被人发现了吗?心情怎么样?】6.那诗中的这个小娃心情怎么样?我们带着高兴的心情加上动作读一读。

小学语文-《池上》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小学语文-《池上》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池上》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学会诗中出现的七个生字,理解“艇、浮萍、踪、不解”的含义。

3、理解诗句的内容,想象诗中描写的情境,感受乡村孩子质朴、纯真的童心之美。

教学重点:1、读中理解诗句的含义,读中感悟诗文的意境,体会童真童趣。

2、有感情的朗读、背诵《池上》,丰富古诗积累。

—教学难点:1、在理解的基础上,结合诗句展开想象,体会童年的纯真与快乐,与古诗意境产生共鸣。

2、品味古诗语言,抓住“偷采”、“藏踪迹”、“浮萍”等词语,感受诗人炼字之妙。

教学准备:1、教学多媒体演示文稿。

2、教学贴图。

一、复习引入1、美丽的夏天,池塘里开满了莲花,有的荷花中已经露出了绿色的莲蓬,这又让我们想起上学期学的一首诗。

一起美美的读一读吧。

[出示:江南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2、池塘真美,小朋友们读的真好。

瞧,碧绿的荷叶(贴图);鲜艳的荷花(贴图),更诱人的是那胖胖的莲蓬(PPT看图;贴图),莲蓬里有很多莲子,轻轻一剥,露出乳白色的莲子,嫩嫩的,清香味美,让人垂涎三尺。

想不想吃?有多想吃?3、有个小娃,跟你们一样,特别想吃莲蓬。

他的一举一动吸引了诗人白居易的注意,他还写成了一首诗呢。

这首诗的题目叫——(看PPT)4.学习古诗1、伸出右手跟老师一起写一写这首诗的题目,池水的池,三点水加个也。

谁再来读一读题目。

二、初读古诗,读出韵律。

池上是什么意思?--池塘之上池塘之上发生了什么故事?让我们跟随大诗人的脚步一起走进这首描古诗。

…出示配图。

1.仔细观察这幅图,从图中你看到了什么?你看,一娃一船一条桨,碧叶荷花满池塘。

如此优美的画面,在诗人白居易的笔下又是怎样的呢?2.谁来读一读这首诗?(第一次读就读的这么好,快把掌声送给她)谁再来读读?(跟我读白居易,好的真棒请坐)3、老师忍不住也想读一读这首诗。

(出示全诗)?你有什么什么发现?4、小朋友自己读一读这首诗。

一年级古诗《池上》教学反思

一年级古诗《池上》教学反思

一年级古诗《池上》教学反思1. 引言在一年级的语文教学中,古诗的教学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通过学习古诗,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还可以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和语言表达能力。

本文以《池上》为例,探讨了在一年级古诗《池上》的教学中的一些反思和改进点。

2. 课程设计2.1 教学目标本次古诗《池上》的教学旨在:•培养学生对古诗的兴趣和欣赏能力;•提高学生的朗读和表达能力;•增强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2.2 教学内容•古诗《池上》原文;•古诗《池上》的背景知识;•古诗《池上》的意义和抒情特点;•学生的朗读和表达。

2.3 教学方法•师生互动式教学;•形象化教学方法;•合作学习。

3. 教学实施3.1 激发学生兴趣在古诗《池上》的教学中,我通过选取有趣的教学资源来激发学生的兴趣。

首先,我使用了绘本展示古诗《池上》的内容,让学生通过图画感受古诗的美。

其次,我带领学生观察班级附近的小池塘,让他们亲身体验《池上》中所描绘的景物。

这样,学生对古诗的兴趣得到了很好的培养。

3.2 深入分析古诗在教学内容方面,我运用了多种教学方法来帮助学生深入分析古诗《池上》。

首先,我为学生讲解了古诗的背景知识,让学生了解到这首古诗是唐代诗人王之涣创作的,提高了学生对古诗的历史和文化意义的认识。

其次,我引导学生分析古诗的意义和抒情特点,在师生互动的过程中,学生逐渐理解古诗所要表达的情感。

3.3 学生朗读和表达为了提高学生的朗读和表达能力,我设计了一系列的活动。

首先,我带领学生一起朗读古诗《池上》,让他们感受到诗歌的韵律和抒情。

接着,我与学生共同讨论古诗中的词语和句子的意义,引导学生使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对古诗的理解和感受。

最后,我组织学生分角色朗读古诗,通过合作学习的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体会古诗的内涵。

4. 教学反思和改进通过本次古诗《池上》的教学,我发现以下几个问题,并在实践中进行了一些改进。

4.1 学生参与度不高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有些学生的参与度不高,对古诗的兴趣不够。

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古诗二首(池上小池)》教案三篇

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古诗二首(池上小池)》教案三篇

【导语】教案是教师为顺利⽽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标准,教学⼤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法等进⾏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种实⽤性教学⽂书。

®⽆忧考⽹准备了《部编版⼀年级下册语⽂《古诗⼆⾸(池上/⼩池)》教案三篇》,供⼤家参考!篇⼀ 教科书分析: 1.课⽂的两⾸古诗,分别是唐代⽩居易的《池上》和宋代杨万⾥的《⼩池》。

《池上》叙述的是夏⽇⼀⼩童偷摘莲蓬的事情,勾勒了⼀个可爱的顽童形象;《⼩池》则描绘夏⽇的⼀处由泉眼、流⽔、树荫、荷叶、蜻蜓构成的⼩景,富有夏天⽣活情趣。

诗歌语⾔浅显易懂,朗朗上⼝,有利于学⽣诵读理解。

2.课⽂以两幅中国画分别与诗歌相配,诗画对应,既给予学⽣中华传统⽂化的熏陶,⼜有利于激发观察说话的兴趣,有利于图⽂结合了解诗句内容。

但是,《池上》的配画可能为突出形象,“浮萍⼀道开”表现得不够,⽽且没有“开”;《⼩池》则未能表现“树荫照⽔爱晴柔”,以及因构图之故⽽显得“⼩池”不⼩。

需要改进并通过PPT显⽰才有利于教学。

3.虽然这篇课⽂由两⾸古诗组成,但⼀篇课⽂相对⽽⾔是⼀个整体,从优化的⾓度思考,能整体处理的教学内容,应该整体处理,如识字写字、读准读通课⽂等。

学情分析: 1.在学习这篇课⽂前,学⽣已经通过课⽂和语⽂园地,学习了10⾸古诗了,他们对什么是古诗、对古诗的诵读要求、古诗的背诵和古汉语以单⾳节词为主已有所了解和实践,这是学习的有利条件,应充分利⽤。

2.由于年代久远,古诗中的单⾳节词和词语古今义的不同,学⽣是不容易理解,甚⾄是不了解的,如“惜”“晴柔”,应根据学⽣具体情况采⽤不同的策略⽅法进⾏教学。

教学⽬标: 1.借助汉语拼⾳,能正确朗读课⽂,背诵课⽂。

2.图⽂结合和结合⽣活实际,了解诗句意思,了解诗歌内容,感悟⼩孩顽⽪、天真的形象以及⼩池夏⽇美景。

3.能正确认读“⾸”等12个⽣字新词,正确读记“泉⽔”等8个词语。

小学语文_部编语文一年级下册《池上》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小学语文_部编语文一年级下册《池上》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部编语文一年级下册《池上》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借助拼音认读6个生字,在田字格中正确、端正地写出2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感受诗中的童趣和古诗的意境,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古诗的愿望。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认读6个生字,正确、端正地写出2个字。

教学难点:抓住诗中的重点词语帮助学生理解感悟诗中的童趣和古诗的意境。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以图带诗,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原先咱们学过很多古诗了,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几幅图片,我们来猜一猜它们分别对应哪几首诗?看,第一幅。

(生说:《春晓》)师:你们真聪明。

第二幅呢?(生说:《咏鹅》)师:你们记得真牢固。

第三幅呢?(生说:《静夜思》)师:看来同学们对咱们刚学习的这首诗掌握的也非常牢固。

今天呀,咱们就来学习第12课《古诗二首》。

二、板书课题,随文写字。

师:好,请同学们伸出右手食指,跟老师一起板书课题。

(板书:12.古诗二)同学们,看这个“首”字是我们这节课需要掌握的一个字,你看一下在写的时候有什么需要注意的地方吗?(生说)师:现在继续伸出你的右手食指跟老师写“首”。

先写点,撇,横(横要写得长一点,稳一点)小撇(要从横的中间起笔)然后是横折钩,横,横,横。

接下来请同学们打开语文课本69页在第一个字“首”那里描一个写一个。

同学们在写字的时候要注意头正,肩平,背挺直。

还要牢记“三个一”——手离笔尖一寸远,身离书桌一拳远,眼离书本一尺远。

好,写完的同学可以用端正的坐姿告诉老师你已经做好了。

现在,请同学们看这个同学写的这个字。

先看它有什么优点,然后可以给出什么样的建议。

(生说)接下来,请同学们按照刚才同学提醒的地方在课本上把第二个的“首”字写一遍,相信有了这些注意事项,每个同学都可以写得更好!三、谈话导入,以诗带诗,引起共鸣。

师:同学们,现在我们在家都可以玩什么样的游戏啊?(生说)师:其实呀,古代孩子的课余生活也是丰富多彩的,并且有很多诗人看到孩子们的快了生活还把它们写成了诗呢。

小学古诗《池上》课后反思(精选10篇)

小学古诗《池上》课后反思(精选10篇)

小学古诗《池上》课后反思(精选10篇)小学古诗《池上》课后反思篇1《池上》这首诗中,诗人用质朴的语言,白描的手法,把小娃天真无邪的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呼之欲出。

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图文对照、听录音朗读等形式,使学生头脑中浮现出相应的画面。

通过自主阅读,小组合作,讨论交流,为学生提供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的空间,促使学生全面深入地感悟。

这首诗对学生来说,理解上没什么大的困难,所以我在引导学生想象上花了功夫。

引导学生联系“莲叶何田田”、“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想象荷花池的美景、小娃采莲的原因、采莲的过程等,通过让学生想象,感受池塘的美和小娃的天真可爱。

诗人为什么要把“偷采白莲”的小娃写入诗中?你对这个小娃有什么看法?学生在进行合作探究时畅所欲言,各抒己见。

有的说小娃撑着小船在荷花池中行驶,看到颗粒饱满的莲蓬子,忍不住偷采了几个来解馋;有的说小娃没有经过大人同意,小心翼翼地采了几个莲蓬子;有的说自己小时候也有过偷采的经历:为成熟的枇杷、桔子、西瓜……说着说着,大家都忍俊不禁。

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可以看出学生是思考了,是探究了,真正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对教材的不同体验和感受。

最后学生都知道了:这里的偷采与一般的偷盗行为是完全不同的,如果小娃真的有心想“偷”,那都不会留下那么明显的踪迹了,诗人写“偷采白莲”的小娃更能体现出他的天真可爱,突出其童心童真童趣。

小学古诗《池上》课后反思篇2《池上》是一首反映儿童生活,充满儿童情趣的小诗,读来朗朗上口。

课堂上老师通过这首小诗应该教给学生什么呢?我想到了“童年”的话题。

因为这是表现古代儿童生活的古诗。

现在的孩子正处于无忧无虑的儿童时期,更易激起孩子情感的共鸣。

虽然这首古诗难度不大,学生初读便能理解大意,但对诗中的意境及一些关键词的正确理解还是有难度的。

如《池上》中“偷”学生如果不能正确理解,将会影响对诗主旨的把握。

尤其是如何通过这首诗的学习让学生掌握学习古诗的一般方法呢?于是,我把“诗中有画”的审美方法巧妙地融于整堂课的教学之中。

《池上》教学反思

《池上》教学反思

《池上》教学反思池上教学反思引言概述:教学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对于教师来说,不仅要传授知识,还要引导学生发展综合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效果,以提升教学质量。

本文将对我在池上教学中的反思进行详细阐述,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学生反应以及自我评估等五个方面进行分析和总结。

一、教学目标:1.1明确目标:在池上教学中,我首先要明确教学目标,确保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课程内容。

1.2设置挑战: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我要设定一些具有挑战性的目标,鼓励学生超越自我。

1.3个性化发展: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特点和需求,我要制定个性化的目标,匡助他们实现全面发展。

二、教学内容:2.1合理安排:在教学过程中,我要合理安排教学内容,确保内容的有机衔接和逻辑性。

2.2多元化教材:我要使用多种教材和资源,丰富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

2.3前瞻性思量: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我要注重前瞻性思量,引导学生了解最新的知识和发展动态。

三、教学方法:3.1启示式教学:我要采用启示式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思量和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

3.2合作学习:我要鼓励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3.3多媒体辅助:在教学中,我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通过图象、音频和视频等方式,提升教学效果。

四、学生反应:4.1及时反馈:在教学过程中,我要及时采集学生的反馈信息,了解他们对教学的理解和学习难点,及时进行调整和改进。

4.2鼓励表扬:我要及时发现学生的优点和进步,赋予他们鼓励和表扬,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积极性。

4.3个别辅导:对于学习难点的学生,我要进行个别辅导,匡助他们克服难点,提高学习效果。

五、自我评估:5.1反思总结:在教学结束后,我要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总结,分析教学效果和问题,并制定改进措施。

5.2专业学习:我要不断学习教育理论和教学方法,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质。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课文第12课《古诗两首》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课文第12课《古诗两首》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课文第12课《古诗两首》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篇一】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课文第12课《古诗两首》原文chí shàng 池上xiǎo wá chēng xiǎo tǐng,t ōu cǎi bái lián huí。

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bù jiě cáng zōng jī,fú píng yī dào kāi。

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译文:两个僧人坐着下围棋,竹树树阴遮盖了棋盘。

再无他人能在竹林外见到他们,人们在竹林外的话可以听到两位僧人微小的落子声。

xiǎo小chí池sòng宋•yáng杨wàn万lǐ里quán泉yǎn眼wú无shēng声xī惜xì细liú流,shù树yīn阴zhào照shuǐ水ài爱qíng晴róu柔。

xiǎo小hé荷cái才lù露jiān尖jiān尖jiǎo角,zǎo早yǒu有qīng蜻tíng蜓lì立shàng上tóu头。

译文:泉眼悄然无声是因舍不得细细的水流,树阴倒映水面是喜爱晴天和风的轻柔。

娇嫩的小荷叶刚从水面露出尖尖的角,早有一只调皮的小蜻蜓立在它的上头。

注释:泉眼:泉水的出口。

惜:吝惜。

照水:映在水里。

晴柔:晴天里柔和的风光。

尖尖角:初出水端还没有舒展的荷叶尖端。

上头:上面,顶端。

为了押韵,“头”不读轻声。

【篇二】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课文第12课《古诗两首》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正确认读本课“首、踪、迹、浮、萍、泉、流、爱、柔、荷、露、角”等12个生字,会写田字格里的“首、采、无、树、爱、尖、角”7个生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年级下册语文12《古诗两首:池上》教案和课后反

林丽芳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2.过程与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知识目标:正确认读本课生字
2.能力目标: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情感目标:理解诗句的内容,想象诗中描写的情境,感受乡村孩子质朴、纯真的童心之美。

文本分析
二、教学重点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三、教学难点理解诗句的内容,想象诗中描写的情境,感受乡村孩子质朴、纯真的童心之美。

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诗中描写的情景,培养学生想象力,进行审美教育,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趣。

四、教学方法讲授法,提问法,活动法
五、教学准备课件,图片
课时安排2
六、教学过程:
1、复习导入。

2、古诗深析,吟诗炼字,体会意境。

(一)小组合作学习,弄懂诗意。

1、学生结合前后句和插图,借助工具书,自己理解诗句含义。

2、小组逐句内交流自己的理解,互相启发、补充。

3、集体交流,了解《池上》和《小池》大意。

(指名说自己对诗句的理解)
(二)《池上》前两行——小娃偷采莲。

1、学生自由轻声诵读古诗,边读边想象画面。

2、学生交流“看”到的画面。

(1)怎样的荷塘,怎样的白莲?
(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想象到的“莲叶何田田”的美好画面,唤起学生对荷花池和娇嫩莲蓬的向往之情。


(2)小孩如何偷采白莲的?
①学生畅谈自己想象到的小娃偷采白莲图。

因太想吃那嫩滑、甜美的莲蓬,而不经大人同意就小心翼翼、偷偷撑船去采池中莲蓬。

②看图,指导学生读出小娃天真、调皮的感觉样子。

(让学生为“小娃偷采白莲图”起个题目)
③朗读前两句,思考:你最欣赏其中哪个字?
(“偷”,结合自己小时侯“偷偷”做的一些小恶作剧和顽皮之事,和诗中的小娃产生共鸣,体会孩子的无邪、可爱、纯真与童年的快乐、无忧、自由。


④配乐再次有韵味地诵读前两行诗句。

(三)后两行——景美童心纯
1、提问:小娃“偷采白莲”不会被发现吗?
2、学生默读后两行诗,谈理解。

(小娃哪里知道,小船一路划开的一道浮萍已经暴露了他的“偷采”之事。


3、抓住“不解”体会小娃纯真、质朴,练习读出情趣。

在诗中都描写了哪些景物?(板书:泉眼树阴小荷蜻蜓)
4、理解《小池》一、二句古诗。

读中悟情。

(1)你知道泉眼是什么吗?(泉水的出口)。

泉水是怎么流的呢?(无声、惜细流)无声指泉水流得很慢。

惜指爱惜,谁爱惜谁呢?泉眼爱惜甘甜的泉水,舍不得多流一点儿。

(2)宁静悠美的景色应用什么语气来读呢?(舒缓,爱惜……)找生试读。

(3)泉眼在作者的头脑中想象得如此舒缓而美丽,那作者又是怎么想象池塘边大树的呢?树阴照水爱晴柔,借助注释理解一下。

(生自由说二句意思,理通顺后,师小结)爱指喜欢,谁喜谁呢?
七、板术设计:
《池上》
前两句—小娃偷采莲
池上乡村孩子质朴、纯真
后两句—景美童心纯
《小池》
泉眼惜细流
联想
小池树阴爱晴柔景色清新
令人留恋
小荷尖尖角
所见
蜻蜓立上头
课后反思:
《池上》这首诗中,诗人用质朴的语言,白描的手法,把小娃天真无邪的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呼之欲出。

在教学中,通过自主阅读,小组合作,讨论交流,为学生提供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的空间,促使学生全面深入地感悟。

这首诗对学生来说,理解上没什么大的困难,所以我在引导学生想象上花了功夫。

引导学生联系“莲叶何田田”、“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想象荷花池的美景、小娃采莲的原因、采莲的过程等,通过让学生想象,感受池塘的美和小娃的天真可爱。

南宋著名诗人杨万里的七言绝句《小池》,以清新活泼的语言描写了初夏荷花池的美丽景色,表现了诗人对自然景物由衷的热爱。

教学中以美丽的自然景色直观导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教学过程配以直观的图片帮助学生理解诗句。

教学媒体运用恰当、适度,为突破重、难点服务。

媒体,作为语文课堂教学信息传播的中介,其重要作用是毋庸置疑的。

它虽然只作为一种辅助手段,但如果在教学中作恰当、
适度的运用,可以极大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的,这一点在本教案中体现得较为明显。

本教案将录像、图片都用上了,既为实现教学目标服务,又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教师通过媒体运作,变抽象为形象,从而达到突破重难点的目的。

文章来源网络整理,请自行参考编辑使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