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教育与学生生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九章学校教育与学生生活

第一节生活世界与学生生活

一、生活概述

生活是个体生命的一种表现形式,它与个体的生存状态相关。生活是一种动态的发展过程,而不是一个静止的结果。在这一发展过程中,人始终作为生活的主体而存在着。

“生活”的几种分类

二、生活世界

“生活世界”是德国哲学家胡塞尔最早提出的。继之,一些哲学家先后提出了相应的概念。虽然提法不同,但含有对“生活世界”的共同理解:

不是原始的自然世界,而是人在其中的世界;

不是主客体分离的科学世界,而是主客体和谐统一的世界;

不是文本化了的符号世界,而是生动鲜活的意义世界。

三、学生生活

(一)家庭生活、学校生活、同辈群体生活及社会变化生活

1. 家庭生活

家庭生活是以婚姻为基础,以血缘关系或收养关系为纽带建立起来的社会生活。

家庭生活是孩子的第一生活世界,其中存在的教育优势和家长的教育力量是其他教育难以具备的。

家庭生活对孩子也有负面影响:

过分重视使孩子承受着期望的重压;溺爱易造成孩子的任性;破裂家庭会导致孩子个性的畸形发展;家长缺乏教育能力、父母教育子女的时间和精力有限、家庭生活气氛不好、家庭环境比较复杂、家长使用对孩子影响不良的言行等对孩子发展也有负面影响。

2. 学校生活

学校生活是学生生活的主要部分,是一种规范的生活。

学校生活与家庭生活的最大差别就是强制性:

强制与同龄学生共同生活;

强制遵守家庭中所没有的行为规则;

强制把学习活动与游戏及娱乐活动截然区分;

学生不断地受到教师和学校的各种评价。

3. 同辈群体生活

同辈群体是指因年龄、地域、观念、兴趣、活动类型、发展水平等相近或相同而较自发地形成的群体。

学生同辈群体生活的主要特征是:有相同的心理需要、明显的情感色彩、灵敏的信息传递渠道以及自然形成的权威人物。

同辈群体对其成员具有“保护功能”与“发展功能”,对学生往往具有巨大的吸引力,其影响甚至会超过家庭与学校。

同辈群体的影响具有两面性:正向的、积极的影响;反向的、消极的影响。

4. 社会文化生活

学生的社会文化生活属于间接的生活环境。

社会文化生活具有丰富、感官、煽情等特点,表现出广泛、灵活、多元的特征。学校生活则偏于古板、严肃、抽象与理性。

学生参与社会文化生活可以拓宽知识面,扩大交往的空间和活动范围,锻炼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

社会文化生活对学生的影响具有两面性:电影院、书店、图书馆等能带来较大的积极影响;而游戏机房、卡拉OK厅、歌舞厅、网吧等则容易带来较大的消极影响。

(二)现实生活与虚拟生活

现实生活是每天面对的真实的人和具体的事;虚拟生活是以网络为中介的生活。

网络世界的虚拟生活有其独特的魅力:

它超越了时空的界限而具有随时随地的便捷性;

网络资源的丰富性为获取信息、了解世界提供了便捷的条件;

网络的互动性满足了青少年交流的需要。

网络的消极影响:

整天沉溺于网络,面对冰冷的屏幕,人们的思维和情感都会受到限制;

只有输出而没有反馈的单向交流,使人变得僵化淡漠;

网络里虚拟的情感生活永远代替不了现实生活中亲情、友情和爱情;

网络生活的隐蔽性使人们的交往变得恣意和纵情,在现实生活中被压抑的人性恶的一面可能会在虚拟生活中得到释放。

(三)日常生活与制度化生活

1. 日常生活

日常生活是生活的一个基础领域。

“重复性”的特征:对日常生活而言,人们的态度仅仅是接受生活就是如此的事实,而不去探究“为什么”。

“整体性”的特征:由于日常生活涉及人们的方方面面,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的各种角色天然融于一体,人是一个完整的人。

学生的日常生活既包括学校生活,也包括家庭生活、社会生活等。

2. 制度化生活

制度化生活是从日常生活中分化出来的一种规范的生活,对学生而言,指的是学校生活。

学校是按照成人的生活方式建立起来的,具有明显的功利性。在学校里,儿童学会了功利地做事,学会了服从权威,学会了言行不一,也学会了世故和圆滑。

学生的学校生活正与日常生活之间出现日益巨大的鸿沟,导致学生的各种生活适应问题,进而演化为各种心理障碍、失范行为以及对参与社会生活准备的不足。

第二节学生的生活环境与心理、行为规范

一、生活环境差异导致各种适应问题

一方面,学生直接面对着三重社会生活环境,而它们之间又各有一套价值、规范、期待、行为方式,三者之间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如何协调与适应的问题。

另一方面,学生在现实社会生活中所遭遇的,常常会与学校生活中所经历的发生矛盾、冲突甚至对立,这就使学生的心灵成长与自我发展面对各种适应的困难。

学生对各种生活环境的适应存在良好的适应与不良的适应两大类型。

二、学生心理障碍的各种表现

学生心理障碍是指学生在学校生活和其他社会生活的矛盾冲突下,不能很好地适应差异,产生了心理异常和心理疾病,严重影响了学校的正常生活,主要表现为人格障碍、神经症和精神病三类。

三、学生失范行为的各种表现

(一)校园暴力触目惊心,欺侮现象日渐增多

校园暴力,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对教师的暴力事件;

二是以集团或集团的威力为背景而发生的学生之间的暴力事件;

三是毁坏学校设备等事件。

(二)青少年色情犯罪严重

在不良的大众传媒中,淫秽物品的失控对青少年越轨犯罪的影响非常严重,通过大众传媒广为流传的荒诞离奇、低级下流的武侠、侦探、风流故事,极易对青少年产生不良影响。

据英国一位教授所作的统计,互联网络上非学术信息中有47%与色情有关。牛津大学1995年下半年的调查表明,该校学生使用互联网看黄色录像的时间多于利用网络进行学术讨论的时间。

我国某少管所的调查,在性犯罪青少年中有72.7%的人接触过淫秽书刊和录像。

(三)青少年以侵犯财产为目的的越轨犯罪比例最高

在相当一部分青少年当中,存在着盲目追求高消费、讲排场、摆阔气、贪图享受、不思进取的倾向。拜金思想和享乐主义往往驱使他们为满足个人私欲而不顾一切地去犯罪,使国家和人民的财产受到严重损失。

大连市工读学校在校生中,侵财犯罪者高达98.9%,侵财的主要方式有盗窃、抢劫甚至暴力抢劫。

(四)青少年学生违法行为的新倾向

1. 吸食毒品威胁着青少年的成长

目前,在我国的吸毒人群中,85%的人在17—35岁,其中82%的人是在对毒品完全无知的情况下染上毒瘾的。

2. 网络欺凌取代校园暴力

据报道,超过1/3的美国青少年在进行实时通话和访问社交网站时,成为被欺负的对象,而那些电子恶霸往往是他们的同学。

3. 不良“短信”隐蔽性强、危害性大

某中学所作的一份调查表明,学生发送接收的手机短信息中,70%是与正常学习和生活无关的信息,10%以上是黄色短信息。

四、学生心理障碍和失范行为的归因分析

(一)社会生活环境中的问题

1. 社会规范失控

2. 文化的商品化

3. 城市化的影响

4. 价值观多元化

5. 人口流动问题

(二)学校教育失误问题

1. 学校教育与生活脱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