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ostat命令解释

iostat命令解释
iostat命令解释

iostat

iostat用于输出CPU和磁盘I/O相关的统计信息.

命令格式:

iostat [ -c | -d ] [ -k | -m ] [ -t ] [ -V ] [ -x ] [ device [ ... ] | ALL ] [ -p [ device | ALL ] ]

[ interval [ count ] ]

1)iostat的简单使用

iostat可以显示CPU和I/O系统的负载情况及分区状态信息.

直接执行iostat可以显示下面内容:

# iostat

# iostat –xm 带XM参数显示扩展信息并将磁盘数据有每扇区改为每兆显示(1扇区等于512字节)

各个输出项目的含义如下:

avg-cpu段:

%user: 在用户级别运行所使用的CPU的百分比.

%nice: nice操作所使用的CPU的百分比.

%sys: 在系统级别(kernel)运行所使用CPU的百分比.

%iowait: CPU等待硬件I/O时,所占用CPU百分比.

%idle: CPU空闲时间的百分比.

Device段:

tps: 每秒钟发送到的I/O请求数.

Blk_read /s: 每秒读取的block数.

Blk_wrtn/s: 每秒写入的block数.

Blk_read: 读入的block总数.

Blk_wrtn: 写入的block总数.

2)iostat参数说明

iostat各个参数说明:

-c 仅显示CPU统计信息.与-d选项互斥.

-d 仅显示磁盘统计信息.与-c选项互斥.

-k 以K为单位显示每秒的磁盘请求数,默认单位块.

-p device | ALL

与-x选项互斥,用于显示块设备及系统分区的统计信息.也可以在-p后指定一个设备名,如:

# iostat -p hda

或显示所有设备

# iostat -p ALL

-t 在输出数据时,打印搜集数据的时间.

-V 打印版本号和帮助信息.

-x 输出扩展信息.

3)iostat输出项目说明

Blk_read

读入块的当总数.

Blk_wrtn

写入块的总数.

kB_read/s

每秒从驱动器读入的数据量,单位为K.

kB_wrtn/s

每秒向驱动器写入的数据量,单位为K.

kB_read

读入的数据总量,单位为K.

kB_wrtn

写入的数据总量,单位为K.

rrqm/s

将读入请求合并后,每秒发送到设备的读入请求数.

wrqm/s

将写入请求合并后,每秒发送到设备的写入请求数.

r/s

每秒发送到设备的读入请求数.

w/s

每秒发送到设备的写入请求数.

rsec/s

每秒从设备读入的扇区数.

wsec/s

每秒向设备写入的扇区数.

rkB/s

每秒从设备读入的数据量,单位为K.

wkB/s

每秒向设备写入的数据量,单位为K.

avgrq-sz

发送到设备的请求的平均大小,单位是扇区.

avgqu-sz

发送到设备的请求的平均队列长度.

await

I/O请求平均执行时间.包括发送请求和执行的时间.单位是毫秒.

svctm

发送到设备的I/O请求的平均执行时间.单位是毫秒.

%util

在I/O请求发送到设备期间,占用CPU时间的百分比.用于显示设备的带宽利用率.

当这个值接近100%时,表示设备带宽已经占满.

CAD常用命令汇总及详解

CAD中有哪些命令?我们可以把它们分为几类。一类是绘图类,二类是编辑类,三类是设置类,四类是其它类,包括标注、视图等。我们依次分析。 第一类,绘图类。常用的命令有: Line 直线 Xline 构造线 mline 双线 pline 多义线 rectang 矩形 arc 圆弧 circle 圆 hatch 填充 boundary 边界 block 定义块 insert 插入快 第二类,编辑类。常用的命令有: Matchprop 特性匹配 Hatchedit 填充图案编辑 Pedit 多义线编辑 Erase 擦除 Copy 拷贝 Mirror 镜像 Offset 平移 Array 阵列 Move 移动 Rotate 旋转 Scale 缩放 Stretch 拉伸 Lengthen 拉长 Trim 裁减 Extend 延伸 Break 打断 Fillet 倒圆角 Explode 炸裂 Align 对齐 Properties 属性

绘图工具栏: 直线(L):全称(line) 在屏幕上指定两点可画出一条直线。也可用相对坐标 或者在正交模式打开的情况下,直接给实际距离鼠标拖动来控制方向 构造线(XL):全称(xline) H为水平V为垂直O为偏移A为角度B为等分一个角度。 多段线(PL):全称(pline) 首先在屏幕上指定一点,然后有相应提示: 指定下一个点或[圆弧(A)/半宽(H)/长度(L)/放弃(U)/宽度(W)]。可根据需要来设置。 其中“圆弧”指定宽度可画任意角度圆弧;“半宽”指多段线的一半宽度,即如要高线宽为10,则5;“长度”给相应的值,则画出相应长度的多段线;“放弃”指放弃一次操作;“宽度”指多段线的宽度 多边形(pol):全称(polygon) 所绘制多边形为正多边形,边数可以自己设 E:根据边绘制多边形也可根据圆的半径利用外切和内接来画正多边形 矩形(REC):全称(rectang) 点击矩形工具后出现下列提示: 指定第一个角点或[倒角(C)/标高(E)/圆角(F)/厚度(T)/宽度(W)] 其中“倒角”是将90度直角的两条边割去一点。变成一个斜角。“标高”是空间上的意义可以在三视图当中展现出来,标高是相对的;“圆角”:即是将四个直角边倒成半径为X的圆角;“厚度”:空间上的意义,可在Z轴上表现出来“宽度”:平面空间的概念,指矩形四边的宽度。 圆弧(ARC或A):默认为3点画圆弧,成弧方向为逆时针,画优弧半径给负值。绘图菜单中有如下选项: 起点、圆心、端点; 起点、圆心、角度; 起点、圆心、长度; 起点、端点、角度; 起点、端点、方向; 起点、端点、半径; 圆心、起点、端点; 圆心、起点、角度; 圆心、起点、长度;

AIX的vmstat命令详解

AIX的vmstat命令详解(原创) vmstat概述 vmstat 命令报告关于内核线程、虚拟内存、磁盘、陷阱和CPU 活动的统计信息。由vmstat 命令生成的报告可以用于平衡系统负载活动。系统范围内的这些统计信息(所有的处理器中)都计算出以百分比表示的平均值,或者计算其总和。 Interval 参数指定每个报告之间的时间量(以秒计)。第一个报告包含系统启动后时间的统计信息。后续报告包含自从前一个报告起的时间间隔过程中所收集的统计信息。如果没有指定Interval 参数,vmstat 命令生成单个报告然后退出。Count 参数只能和Interval 参数一起指定。如果指定了Count 参数,其值决定生成的报告数目和相互间隔的秒数。如果Interval 参数被指定而没有Count 参数,则连续生成报告。Count 参数不允许为0。 内核为内核线程、调页和中断活动维护统计信息,vmstat 命令通过使用perfstat 内核扩展来对其进行访问。磁盘输入/输出统计信息由设备驱动程序维护。对于磁盘,利用活动时间和传送信息数量来确定平均传送速率。活动时间的百分数根据报告期间驱动器忙的时间量来计算。 vmstat命令输出详解 输出样例 #vmstat 1 2 System configuration: lcpu=8 mem=15360MB kthr memory page faults cpu ----- ---------------------------- ---------------------- ------------ ---------------------------------------- r b avm fre re pi po fr sr cy in sy cs us sy id wa 1 0 1614482 971363 0 0 0 0 0 0 56 4997 2739 1 1 97 0 0 0 1614484 971361 0 0 0 0 0 0 23 4435 2677 1 1 97 0 Kthr kernel thread state(内核线程状态,表示每秒钟在采样间隔时间上对各种队列的内核线程数求得的平均值) r: 取样期间可运行的内核线程的平均数,包括正在运行的线程和指准备运行但尚在等待运行的进程。

ORACLE SQLPLUS 常用命令及解释

Oracle SQLPlus常用命令及解释 1.@ 执行位于指定脚本中的SQLPlus语句。可以从本地文件系统或Web服务器中调用脚本。可以为脚本中的变量传递值。在iSQL*Plus中只能从Web服务器中调用脚本。 2.@@ 执行位于指定脚本中的SQL*Plus语句。这个命令和@(“at”符号)命令功能差不多。在执行嵌套的命令文件时它很有用,因为它会在与调用它的命令文件相同的路径或url中查找指定的命令文件。在iSQL*Plus中只支持url形式。 3./ 执行保存在SQL缓冲区中的最近执行的SQL命令或PL/SQL块。在SQL*Plus命令行中,可在命令提示符或行号提示符使用斜线(/)。也可在iSQL*Plus的输入区中使用斜线(/)。斜线不会列出要执行的命令。 4.ACCEPT 可以修改既有变量,也可定义一个新变量并等待用户输入初始值,读取一行输入并保存到给出的用户变量中。ACCEPT在iSQL*Plus中不可用。 5.APPEND 把指定文本添加到SQL缓冲区中当前行的后面。如果text的最前面包含一个空格可在APPEND和text间输入两个空格。如果text的最后是一个分号,可在命令结尾输入两个分号(SQL*Plus会把单个的分号解释为一个命令结束符)。APPEND 在iSQL*Plus中不可用。 6.ARCHIVE LOG 查看和管理归档信息。启动或停止自动归档联机重做日志,手工(显示地)归档指定的重做日志,或者显示重做日志文件的信息。 7.ATTRIBUTE 为对象类型列的给定属性指定其显示特性,或者列出单个属性或所有属性的当前显示特性。 8.BREAK 分开重复列。指定报表中格式发生更改的位置和要执行的格式化动作(例如,在列值每次发生变化时跳过一行)。只输入BREAK而不包含任何子句可列出当前的BREAK定义。 9.BTITLE 在每个报表页的底部放置一个标题并对其格式化,或者列出当前BTITLE定义。

iostat命令解释

iostat iostat用于输出CPU和磁盘I/O相关的统计信息. 命令格式: iostat [ -c | -d ] [ -k | -m ] [ -t ] [ -V ] [ -x ] [ device [ ... ] | ALL ] [ -p [ device | ALL ] ] [ interval [ count ] ] 1)iostat的简单使用 iostat可以显示CPU和I/O系统的负载情况及分区状态信息. 直接执行iostat可以显示下面内容: # iostat # iostat –xm 带XM参数显示扩展信息并将磁盘数据有每扇区改为每兆显示(1扇区等于512字节) 各个输出项目的含义如下: avg-cpu段: %user: 在用户级别运行所使用的CPU的百分比. %nice: nice操作所使用的CPU的百分比. %sys: 在系统级别(kernel)运行所使用CPU的百分比. %iowait: CPU等待硬件I/O时,所占用CPU百分比.

%idle: CPU空闲时间的百分比. Device段: tps: 每秒钟发送到的I/O请求数. Blk_read /s: 每秒读取的block数. Blk_wrtn/s: 每秒写入的block数. Blk_read: 读入的block总数. Blk_wrtn: 写入的block总数. 2)iostat参数说明 iostat各个参数说明: -c 仅显示CPU统计信息.与-d选项互斥. -d 仅显示磁盘统计信息.与-c选项互斥. -k 以K为单位显示每秒的磁盘请求数,默认单位块. -p device | ALL 与-x选项互斥,用于显示块设备及系统分区的统计信息.也可以在-p后指定一个设备名,如: # iostat -p hda 或显示所有设备 # iostat -p ALL -t 在输出数据时,打印搜集数据的时间. -V 打印版本号和帮助信息. -x 输出扩展信息. 3)iostat输出项目说明 Blk_read 读入块的当总数. Blk_wrtn 写入块的总数. kB_read/s 每秒从驱动器读入的数据量,单位为K. kB_wrtn/s 每秒向驱动器写入的数据量,单位为K. kB_read 读入的数据总量,单位为K. kB_wrtn 写入的数据总量,单位为K.

IBM-AIX命令详解

AIX常用命令 AIX系统的设备有四种状态: Undefined(未定义):表示系统无法识别该设备,也就是系统找不到该设备。Defined(定义):表示系统可以识别设备,但是系统不能使用它。Available(可用):表示该设备在系统中可以使用,用户也可以使用。Stopped(停用):表示设备不能被使用,但操作系统通过驱动程序可以识别它。------------------------------------------------------------------------------- 一、查看错误记录 1、显示错误:errpt 2、显示详细的错误信息:errpt -a 或errpt -a|more 3、清空错误记录信息:errclear 0 二、查看文件系统 df -g 【以G为单位检查】或df -k 【以K为单位检查】 三、查看系统中的设备及其特征 lsdev -C显示的设备都已经安装在系统中。 lsdev -P显示系统预定义设备数据库中的所有设备,即系统能支持的设备。【举例】 1、查看硬盘: lsdev –Cc disk 2、看磁带机: lsdev –Cc tape 3、查看适配卡: lsdev –Cc adapter 4、处理器个数:lsdev –C|grep proc 【grep:强大的文本搜索工具,并把匹配的行打印出来(类似于find)】

5、查看预定义设备对象类中的所有设备,并具有列头:lsdev -P -H 6、要列出预定义设备对象类中的受支持的设备类,输入:lsdev -P -r class 7、要列出其名称以字母‘hdi’开头的所有设备:lsdev -l hdi* 8、要列出所有子pci0 总线,请输入:lsdev -p pci0 9、要列出其名称包含在文件/tmp/f 中的设备,输入:cat /tmp/f | lsdev -l - 四、显示系统的配置信息、诊断信息和重要产品数据(VPD)信息 lscfg -vp获取所有已配置硬件设备的详细信息 【举例】 1、查看硬盘信息: lscfg –vl hdiskx x表示数字 2、查看网卡信息: lscfg –vl entx x表示数字 3、查看磁带机: lscfg –vl rmtx x表示数字 4、要在每一行显示带有设备描述的系统配置:lscfg -s 5、要显示由逻辑名ent0 指定的特定设备的VPD:lscfg -v -l ent0 6、要显示不带有VPD 的逻辑名hdisk(或proc)所指定设备的名称、位置和描述:lscfg -l hdisk(或proc)\* 7、要将开放固件设备树中相应节点的VPD 显示到ent0 设备中: lscfg -vp -l ent0 五、查看硬件属性 lsattr:用于读取指定设备的配置属性,部分属性可更改 lsattr –El获取已配置设备的属性信息。 【举例】 查看硬盘属性: lsattr –El hdiskx x表示数字

DOS常用命令宝典全面+详细

](一)MD——建立子目录 1.功能:创建新的子目录 2.类型:内部命令 3.格式:MD[盘符:][路径名]〈子目录名〉 4.使用说明: (1)“盘符”:指定要建立子目录的磁盘驱动器字母,若省略,则为当前驱动器;(2)“路径名”:要建立的子目录的上级目录名,若缺省则建在当前目录下。例:(1)在C盘的根目录下创建名为FOX的子目录;(2)在FOX子目录下再创建USER子目录。 C:、>MD FOX (在当前驱动器C盘下创建子目录FOX) C:、>MD FOX 、USER (在FOX 子目录下再创建USER子目录) (二)CD——改变当前目录 1.功能:显示当前目录 2.类型:内部命令 3.格式:CD[盘符:][路径名][子目录名] 4.使用说明: (1)如果省略路径和子目录名则显示当前目录; (2)如采用“CD、”格式,则退回到根目录; (3)如采用“CD.。”格式则退回到上一级目录。 例:(1)进入到USER子目录;(2)从USER子目录退回到子目录;(3)返回到根目录。 C:、>CD FOX 、USER(进入FOX子目录下的USER子目录) C:、FOX、USER>CD.。(退回上一级根目录) C:、FOX>CD、 (返回到根目录) C:、> (三)RD——删除子目录命令 1.功能:从指定的磁盘删除了目录。 2.类型:内部命令 3.格式:RD[盘符:][路径名][子目录名] 4.使用说明: (1)子目录在删除前必须是空的,也就是说需要先进入该子目录,使用DEL(删除文件的命令)将其子目录下的文件删空,然后再退回到上一级目录,用RD命令删除该了目录本身; (2)不能删除根目录和当前目录。 例:要求把C盘FOX子目录下的USER子目录删除,操作如下: 第一步:先将USER子目录下的文件删空; C、>DEL C:、FOX、USER、*。* 第二步,删除USER子目录。 C、>RD C:、FOX、USER

iostat命令详解

iostat命令详解 2009-11-02 20:41 iostat [ -c | -d ] [ -k ] [ -t ] [ -V ] [ -x [ device ] ] [ interval [ count ] ]基本语法: iostat interval count option - 让你指定所需信息的设备,像磁盘、cpu或者终端(-d , -c , -t or -tdc ) 。x 选项给出了完整的统计结果。iostat的默认参数是tdc(terminal, disk, and CPU)。如果任何其他的选项被指定,这个默认参数将被完全替代。 interval –统计运行的间隔时间(秒), count –统计运行的次数 其中,-c为汇报CPU的使用情况;-d为汇报磁盘的使用情况;-k表示每秒按kilobytes 字节显示数据;-t为打印汇报的时间;-v表示打印出版本信息和用法;-x device指定要统计的设备名称,默认为所有的设备; iostat -d -k -t 2 Device: 显示磁盘名称 tps: 表示每秒钟输出到物理磁盘的传输次数。一次传输就是一个对物理磁盘的 I/O 请求。多个逻辑请求可被并为对磁盘的一个单一 I/O 请求。传输具有中等的大小。 kB_read/s: 每秒从磁盘读取的数据量,单位为KB。 kB_wrtn/s: 每秒从写入磁盘的数据量,单位为KB。 Kb_read: 读取的 KB 总数。 Kb_wrtn: 写入的 KB 总数 iostat -x 1 10 rrqm/s:每秒进行 merge 的读操作数目。即 delta(rmerge)/s wrqm/s:每秒进行 merge 的写操作数目。即 delta(wmerge)/s r/s:每秒完成的读 I/O 设备次数。即 delta(rio)/s w/s:每秒完成的写 I/O 设备次数。即 delta(wio)/s rsec/s:每秒读扇区数。即 delta(rsect)/s wsec/s: 每秒写扇区数。即 delta(wsect)/s rkB/s: 每秒读K字节数。是 rsect/s 的一半,因为每扇区大小为512字节。(需要计算) wkB/s:每秒写K字节数。是 wsect/s 的一半。(需要计算) avgrq-sz:平均每次设备I/O操作的数据大小 (扇区)。 delta(rsect+wsect)/delta(rio+wio) avgqu-sz:平均I/O队列长度。即 delta(aveq)/s/1000 (因为aveq的单位为毫秒)。await:平均每次设备I/O操作的等待时间 (毫秒)。即 delta(ruse+wuse)/delta(rio+wio) svctm: 平均每次设备I/O操作的服务时间 (毫秒)。即 delta(use)/delta(rio+wio) %util: 一秒中有百分之多少的时间用于 I/O 操作,或者说一秒中有多少时间 I/O 队列是非空的。即 delta(use)/s/1000 (因为use的单位为毫秒) svctm 一般要小于 await (因为同时等待的请求的等待时间被重复计算了),svctm 的大小一般和磁盘性能有关,CPU/内存的负荷也会对其有影响,请求过多也会间接导致 svctm 的增加。await 的大小一般取决于服务时间(svctm) 以及 I/O 队列的长度和 I/O 请求的发出

Linux常用命令详解(配合示例说明,清晰易懂)

Linux常用命令详解 (常用、详细) BISTU 自动化学院 刷碗小工(frisen.imtm) 2010年11月 开源社区,造福大家,版权所有,翻录不究(初次接触Linux命令可能对以下说明有不少疑问,可待看完一遍后再回头细看) (配合Ctrl + F可快速查找你想了解的命令)

索引:(待完善) 文件说明:Linux命令很多,但最常用的80个左右 文档内容充实,用示例说明命令如何使用笔者力求语言简洁,清晰易懂 由于忙于其他事情,改进排版的工作只能搁置了 最后,望此文档能为大家Linux学习之路献微薄之力 一、路径: 执行命令前必须要考虑的一步是命令的路径,若是路径错误或是没有正确的指定,可能导致错误的执行或是找不到该命令。要知道设置的路径,可执行以下命令: 一般而言,本书的命令位于/bin、usr/bin、/sbin、/usr/sbin之中。若读者执行了命令却出现“command not find”或是“命令不存在”的字样,就必须要确定该命令的位置是否在命令的路径中,或是系统上根本没有安装该套件。 二、命令顺序: 若在shell内置的命令/bin以及/usr/bin之下都出现了命令pwd,那当我们执行该命令时,会执行哪一个?答案是第一优先执行shell内置的命令,再执行路径中的设置;因此若有相同名称的命令时,必须要注意顺序设置,或是直接输入完整路径。 三、参数(或称选项)顺序: 一般除了特殊情况,参数是没有顺序的。举例而言,输入“–a –v”与输入“–v –a”以及“–av”的执行效果是相同的。但若该参数后指定了要接的文件或特殊对象,如“–a cmd1 –v cmd2”,则不能任意改变选项顺序。 四、常用参数: 下面所列的是常见的参数(选项)意义: --help,-h 显示帮助信息 --version,-V 显示版本信息 -v 繁琐模式(显示命令完整的执行过程) -i 交谈模式(指定界面) -l 长列表输出格式 -q,-s 安静模式(不显示任何输出或错误信息) -R 递归模式(连同目录下所有文件和子目录一起处理) -z 压缩 五、命令的结合与定向: 命令中除了一般命令外,还有管道(或称途径)(|)与定向(>或>>)。 管道(途径)的用法: “命令一[选项]”| “命令二[选项]”,也就是将“命令一[选项]”的输出结果传到“命令二[选项]”,通过命令二的处理之后才输出到标准输出(屏幕)上。比如“ls /etc”会列出etc下的所有文件,若加上“| less”,也就是“ls /etc | less”,则会将“ls /etc”的结果通过less分页输出。 定向的用法: 将结果定向到命令的输出设备,一般不加文件名意为将结果输出到屏幕,若是在定向后加上文件名,则会将命令的执行结果输出到定向的文件,例如“ls > temp.txt”,就会将ls 的结果输出到文件temp.txt中。“>”与“>>”的差异在于前者是覆盖,而后者是附加。 六、命令中的命令: 许多命令在执行后,会进入该命令的操作模式,如fdisk、pine、top等,进入后我们必须要使用该命令中的命令,才能正确执行;而一般要退出该命令,可以输入exit、q、quit或是按【Ctrl+C】组合

AIX的iostat命令解析

AIX的iostat命令解析(翻译红皮书) 网友:seagull.li 发布于:2007.12.10 11:50(共有条评论) 查看评论 | 我要评论 1.确定磁盘使用率 $ iostat -T 2 10 System configuration: lcpu=8 drives=29 paths=52 vdisks=0 tty: tin tout avg-cpu: % user % sys % idle % iowait time 0.0 377.0 77.6 6.1 16.2 0.1 11:35:45 Disks: % tm_act Kbps tps Kb_read Kb_wrtn time hdisk5 78.0 6080.0 439.0 12048 112 11:35:45 hdisk4 79.5 11856.5 453.5 23564 149 11:35:45 hdisk6 19.0 1664.0 13.0 3328 0 11:35:45 $ % tm_act 物理磁盘活动的时间百分比 KBPS 某块磁盘传输数据的总量(读或写) tps 某块物理磁盘每秒钟IO 传输的数量 Kb_read 从磁盘上读取数据的总量 Kb_wrtn 写入磁盘的数据总量 如果%tm_act字段显示磁盘非常忙,并且Kbps 字段显示持续的大量数据传输,应考虑散布数据跨越多个磁盘。该命令支持动态的配置改变。如果发现到配置改变,iostat报告发出一个警告,并刷新最新的系统配置。其中% tm_act是指活动时间,kbps是在统计时间内所有Kb_read与Kb_wrtn之和除以时间的值,即每秒传输的字节数如果% tm_act常过70%却只有很低的Kbps,系统可能是有比较多的LV碎片或文件碎片,当都高时则系统正常。tps表示每秒的IO数,不同的磁盘系统其可承受的IO数不同。如果一块磁盘的活动率超过70%,可以通过转移一部分的磁盘活动压力到另一个磁盘上,或者通过多个磁盘驱动器来扩展I/O压力来获得更高的性能。 $ iostat -D hdisk0 (查看某一磁盘的情况) System configuration: lcpu=8 drives=29 paths=52 vdisks=0 hdisk0 xfer: %tm_act bps tps bread bwrtn 4.6 58.3K 8.8 16.5K 41.9K read: rps avgserv minserv maxserv timeouts fails 3.5 5.8 0.3 67.8 0 0 write: wps avgserv minserv maxserv timeouts fails 5.3 11.2 0.6 114.9 0 0 queue: avgtime mintime maxtime avgwqsz avgsqsz sqfull 136.8 0.0 388.4 0.2 0.0 3.8 --------------------------------------------------------------------------------

Cad常用命令及使用方法

Cad常用命令及使用方法 一、绘图命令 直线:L 用法:输入命令L/回车/鼠标指定第一点/输入数值(也就是指定第二点)/回车(这时直线就画出来了)/回车(结束命令) 射线:RAY 用法:输入命令RAY/回车/鼠标指定射线起点/指定通过点/回车(结束命令) 构造线:XL 用法:输入命令XL/回车/鼠标指定构造线起点/指定通过点/回车(结束命令) 多段线:PL 用法1:同直线命令 用法2:输入命令PL/回车/指定起点/输入W(绘制带有宽度的线)/回车/指定线起点宽度/回车/指定线结束点宽度/回车/输入数值(线的长度值)/回车(结束命令) 正多边形:POL 用法:输入命令POL/回车/指定边数/回车/鼠标指定正多边形的中心点/输入选项(C外切于圆;I内接于圆)/回车/输入半径/回车(结束命令) 矩形:REC 用法1:输入命令REC/回车/鼠标指定第一角点/指定第二角点 用法2:输入命令REC/回车/输入C(绘制带有倒角的矩形)/回车/输入第一倒角值/回车/输入第二倒角值/回车/鼠标指定第一角点/指定第二角点 用法3:输入命令REC/回车/输入F(绘制带有圆角的矩形)/回车/输入圆角半径/回车/指定第一角点/指定第二角点 圆弧:A 用法:输入命令A/回车/指定圆弧起点/指定圆弧中点/指定圆弧结束点 (绘制圆弧的方法有11种,可参考绘图菜单---圆弧选项) 圆:C 用法:输入命令C/回车/鼠标指定圆心/输入半径值/回车(命令结束) (绘制圆的方法有6种,可参考绘图菜单---圆选项) 样条曲线:SPL 用法:输入命令SPL/回车/鼠标指定要绘制的范围即可/需要三下回车结束命令 椭圆:EL

Linux命令及TroubleShooting技术总结

一、Linux操作系统安装 二、Linux基本命令 1、修改操作系统的Shell (修改bash,可以tab命令补全,上下翻输入过的命令) #echo $SHELL /usr/bin/sh #vi /etc/passwd root:!:0:0::/home0:/usr/bin/bash

2、查看AIX操作系统位数的方法: #bootinfo -y #bootinfo –K 2、查看操作系统版本 #oslevel –r 3、查看小型机硬件型号 #prtconf |more #lscfg -vp | grep -p alterable (查看硬件卡)4、查看CPU参数 #prtconf #lsdev –Cc processor #vmstat 5、查看内存参数 #prtconf #vmstat 6、查看硬盘参数

#lsdev -Cc disk #prtconf System Model: IBM,9110-51A (机器型号) Machine Serial Number: 0697AC0 (机器序列号) Processor Type: PowerPC_POWER5 (Power Cpu 类型) Number Of Processors: 2 (Cpu 个数) Processor Clock Speed: 2097 MHz CPU Type: 64-bit Kernel Type: 64-bit (Cpu 位数) LPAR Info: 1 06-97AC0 Memory Size: 1904 MB (内存总数) Good Memory Size: 1904 MB Platform Firmware level: Not Available Firmware Version: IBM,SF240_332 Console Login: enable Auto Restart: true Full Core: false Network Information Host Name: aix IP Address: 192.168.1.18 (网卡IP地址) Sub Netmask: 255.255.255.0 Gateway: 192.168.1.1 Name Server: 211.100.30.29 Domain Name: Paging Space Information Total Paging Space: 512MB Percent Used: 42% + hdisk1 U788C.001.AAA8364-P1-T11-L5-L0 16 Bit LVD SCSI Disk Drive (73400 MB) (硬盘信息)+ hdisk0 U788C.001.AAA8364-P1-T11-L8-L0 16 Bit LVD SCSI Disk Drive (73400 MB) (硬盘信息)

CISCO 常用命令解释

视图模式介绍: 普通视图 router> 特权视图 router# /在普通模式下输入enable 全局视图 router(config)# /在特权模式下输入config t 接口视图 router(config-if)# /在全局模式下输入int 接口名称例如int s0或int e0 路由协议视图 router(config-route)# /在全局模式下输入router 动态路由协议名称 1、基本配置: router>enable /进入特权模式 router#conf t /进入全局配置模式 router(config)# hostname xxx /设置设备名称就好像给我们的计算机起个名字 router(config)#enable password /设置特权口令 router(config)#no ip domain lookup /不允许路由器缺省使用DNS解析命令 router(config)# Service password-encrypt /对所有在路由器上输入的口令进行暗文加密router(config)#line vty 0 4 /进入设置telnet服务模式 router(config-line)#password xxx /设置telnet的密码 router(config-line)#login /使能可以登陆 router(config)#line con 0 /进入控制口的服务模式 router(config-line)#password xxx /要设置console的密码 router(config-line)#login /使能可以登陆 2、接口配置: router(config)#int s0 /进入接口配置模式 serial 0 端口配置(如果是模块化的路由器前面加上槽位编号,例如serial0/0 代表这个路由器的0槽位上的第一个接口) router(config-if)#ip add xxx.xxx.xxx.xxx xxx.xxx.xxx.xxx /添加ip 地址和掩码router(config-if)#enca hdlc/ppp 捆绑链路协议 hdlc 或者 ppp 思科缺省串口封装的链路层协议是HDLC所以在show run配置的时候接口上的配置没有,如果要封装为别的链路层协议例如PPP/FR/X25就是看到接口下的enca ppp或者enca fr router(config)#int loopback /建立环回口(逻辑接口)模拟不同的本机网段 router(config-if)#ip add xxx.xxx.xxx.xxx xxx.xxx.xxx.xxx /添加ip 地址和掩码给环回口 在物理接口上配置了ip地址后用no shut启用这个物理接口反之可以用shutdown管理性的关闭接口 3、路由配置: (1)静态路由 router(config)#ip route xxx.xxx.xxx.xxx xxx.xxx.xxx.xxx 下一条或自己的接口router(config)#ip route 0.0.0.0 0.0.0.0 s 0 添加缺省路由 (2)动态路由 rip协议 router(config)#router rip /启动rip协议 router(config-router)#network xxx.xxx.xxx.xxx /宣告自己的网段 router(config-router)#version 2 转换为rip 2版本 router(config-router)#no auto-summary /关闭自动汇总功能,rip V2才有作用 router(config-router)# passive-int 接口名 /启动本路由器的那个接口为被动接口

freebsd命令汇总

freebsd命令汇总 查询命令 find / -name adc.rar abc.rar为你要查询的文件名 ---------------------------- find / \! -name “*.c” -print 列出所有不是以.c结尾的文件Print out a list of all the files whose names do not end in .c. find / -newer ttt -user wnj -print 列出所有比文件ttt新并且owner是wnj的文件 find / \! \( -newer ttt -user wnj \) -print 列出所有比文件ttt旧并且owner不是是wnj的文件 find / \( -newer ttt -or -user wnj \) -print 列出所有比文件ttt新或者owner是wnj的文件 find / -newerct …1 minute ago? -print 列出所有一分钟之前改变的文件 find / -type f -exec rm {} \; 删除所有文件,除非你疯了 find -L /usr/bin/ -type l -delete 删除/usr/bin目录下所有连接错误的连接符号

find / -name “[a-z].*” 还有几个参数会经常用到 -amin n 表示最后n分钟访问的文件 -atime n 表示最后n小时访问的文件 -cmin n 表示最后n分钟改变状态的文件 -ctime n 表示最后n小时改变状态的文件 -mmin n 表示最后n分钟里修改过的文件 -mtime n 表示最后24*n小时里修改过的文件 -empty 表示空白的文件,或空白的文件目录,或目录中没有子目录的文件夹 -nouser 属于作废用户的文件 -size +nc 长度大于n字节的文件 几个参数之间可以用-and,-or连接,某个参数取反可用!,可以用括号分隔条件 -exec command; 并执行命令 chown 命令 功能:更改某个文件或目录的属主和属组。这个命令也很常用。例如root用户把自己的一个文件拷贝给用户xu,为了让用户xu能够存取这个文件,root用户应该把这个文件的属主设为xu,否则,用户xu无法存取这个文件。 语法:chown [选项] 用户或组文件 说明:chown将指定文件的拥有者改为指定的用户或组。用户可以是用户名或用户ID。组可以是组名或组ID。文件是以空格分开的要改变权限的文件列表,支持通配符。 ------------------ 例子: chown -R deserts:apache phpMyAdmin-2.8.1-rc1

ANSYS常用命令解释

1,/PREP7!加载前处理模块 2,/CLEAR,NOSTART!清除已有的数据,不读入启动文件的设置(不加载初始化文件)初始化文件是用于记录用户和系统选项设置的文本文件/CLEAR, START!清除系统中的所有数据,读入启动文件的设置/FILENAME, EX10.5!定义工程文件名称/TITLE, EX10.5 SOLID MODEL OF AN AXIAL BEARING!指定标题4,F,2,FY,-1000!在2号节点上施加沿着-Y方向大小为1000N的集中力6,FINISH !退出模块命令 7,/POST1!加载后处理模块 8,PLDISP,2!显示结构变形图,参数“2”表示用虚线绘制出原来结构的轮廓9,ETABLE,STRS,LS,1!用轴向应力SAXL的编号”LS,1”定义单元表STRS ETABLE, MFORX,SMISC,1!以杆单元的轴力为内容,建立单元表MFORX ETABLE, SAXL, LS, 1!以杆单元的轴向应力为内容,建立单元表SAXL ETABLE, EPELAXL, LEPEL, 1!以杆单元的轴向应变为内容,建立单元表EPELAXL ETABLE,STRS_ST,LS,1!以杆件的轴向应力“LS,1”为内容定义单元表STRS_ST ETABLE, STRS_CO, LS,1!以杆件的轴向应力“LS,1”定义单元表STRS_CO ETABLE,STRSX,S,X !定义X方向的应力为单元表STRSX ETABLE,STRSY,S,Y !定义Y方向的应力为单元表STRSY *GET,STRSS_ST,ELEM,STEEL_E, ETAB, STRS_ST!从单元表STRS_ST中提取STEEL_E单元的应力结果,存入变量STRSS_ST; *GET, STRSS_CO,ELEM,COPPER_E,ETAB,STRS_CO”从单元表STRS_CO中提取COPPER_E单元的应力结果,存入变量STRSS_CO 10 FINISH !退出以前的模块 11, /CLEAR, START!清除系统中的所有数据,读入启动文件的设置 12/UNITS, SI!申明采用国际单位制 14/NUMBER, 2!只显示编号,不使用彩色

华为交换机常用命令和解释

一、基本配置 1、视图 system-view //用户视图 [quidway]interface ethernet 0/1 //系统视图 [quidway-ethernet0/1] //接口视图 2、密码及基本参数配置 (1) console口登录配置 system-view [quidway]user-interface aux 0 [quidway-aux0]authentication-mode {none|password|scheme} //设置登录的验证方法。none是不要验证,password是密码验证,scheme是服务器验证。 [quidway-aux0]set authentication password {cipher|simple} 123456 //当上面的模式为 paaword时,设置验证的密码。simple是明文密码。 [quidway-aux0]user privilege level 2 //设置从AUX登录后可以访问的命令级别为2级,默认是1级。 [quidway-aux0]speed 19200 //设置console口使用的传输速率 [quidway-aux0]screen-length 30 //设置一屏显示30行命令 [quidway-aux0]history-command max-size 20 //设置历史命令缓冲区最多存放20条命令 [quidway-aux0]idle-timeout 6 //设置超时时间为6分钟 (2)telnet 登录 system-view [quidway]user-interface vty 0 4 [quidway-aux0]authentication-mode {none|password|scheme} //设置登录的验证方法。none是不要验证,password是密码验证,scheme是服务器验证。 [quidway-aux0]set authentication password {cipher|simple} 123456 //当上面的模式为 paaword时,设置验证的密码。simple是明文密码。 [quidway-aux0]user privilege level 2 //设置从AUX登录后可以访问的命令级别为2级,默认是1级。 [quidway-aux0]protocol inbund {all |ssh|telnet} //设置交换机支持的协议 [quidway-aux0]screen-length 30 //设置一屏显示30行命令 [quidway-aux0]history-command max-size 20 //设置历史命令缓冲区最多存放20条命令 [quidway-aux0]idle-timeout 6 //设置超时时间为6分钟 super 3 //将普通用户通过TELNET登录到交换机,将用户级别切换到3级。 (3)超级用户密码(用户级别) [quidway]super password level 3 {cipher|simper} 123456 //设置低级别用户到高

linux常用命令及注释

ctrl+u :快速删除当前光标处之前的所有字符和内容 ctrl+k :快速删除从当前光标处到行尾的所有字符和内容 ctrl+l :快速清空当前屏幕中的所有内容 ctrl+c :取消当前命令行的编辑,并切换为新的一行命令提示符 一:目录操作命令 help, --help,man,info, 获得命令帮助 pwd :查看当前的工作目录 cd :切换工作目录 ls -l:以长格式显示文件和目录的列表,包括权限,大小,最后更新时间等信息 ls -a:显示所有子目录和文件的信息,包括以“.”开头的隐藏目录和隐藏文件 ls -d:显示目录属主的属性,而不是显示目录内容 ls -h:以K.M等单位人性化的显示出目录大小或文件的大小 ls-R:以递归的方式显示指定目录及其子目录的内容 mkdir 命令创建新的目录,使用“-P”创建嵌套的多层目录结构。例如创建目录media以及在里面创建子目录cdrom命令:mkdir -p /media/cdrom du 命令:统计目录及文件的空间占用情况 du -a :统计磁盘空间占用时包括所有的文件,而不仅仅统计目录 du -h :以K,M单位显示显示统计结果 du -s :只统计每个参数所占空间总大小,而不是统计每个子目录和文件的大小 二:文件操作命令 用touch命令创建空文件 用file命令查看文件类型 用cp命令复制文件和目录

cp -f :覆盖目标同名文件火目录时不进行提醒,强制复制 cp -i :覆盖目标同名文件或目录时提醒用户确认 cp -p :复制时保持原文件的权限,属主及时间标记等属性不变 cp -r :复制目录时必须选择此选项,表示递归复制所有文件及子目录 rm -f :删除文件或目录时不进行提醒,直接删除 rm -i :删除文件或目录时提醒用户确认 rm -r :删除目录时必须使用此选项,表示递归删除整个目录树 mv命令移动文件或目录 例如将aa目录转移至bbb目录中:mv /aa /bbb which命令:查找linux命令文件并显示所在的位置 find命令查找 find -name :根据文件名查找 find -size :根据文件及目录大小查找文件 find -user :根据文件是否属于目标用户进行查找 find -type :按文件类型查找 in命令:为文件或目录建立链接 in -s /源文件或目录/目标目录 三:文件内容操作命令 cat 命令:显示并链接文件的内容 例如查看Apache网站服务器的配置内容:more /etc/httpd/conf/httpd.conf head和tail命令:查看文件开头或者末尾的部分内容 例如查看用户配置文件/etc/passwd的开头前三行内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